人民银行2月9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同比多增2252亿元;1月,社会融资(以下简称“社融”)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07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新增社融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均创历年1月历史新高,说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同时,M2增速和社融存量增速回落,也表明相关数据正逐渐回归常态,货币、社融增速逐渐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新增社融超市场预期 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创历史上1月新增社融新高,比上年同期多1207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9.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 温彬分析称,1月新增社融明显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受表内和表外贷款影响。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82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098亿元,各家银行力争开门红,推动贷款规模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信托贷款同比多减1274亿元,与近日召开的2021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明确的“2021年将继续开展‘两压一降’,即继续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加大对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的监管基调相一致。 温彬还谈道,直接融资新增呈回落趋势,信用债违约影响逐渐消退,1月企业债券融资3751亿元,同比少216亿元。股票融资新增991亿元,同比多382亿元。政府债券融资有所减少,1月新增2437亿元,同比少5176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6.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创历史上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新高。 从新增贷款结构上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04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1.49万亿元和3800亿元。王青分析称,除因企业贷款需求较强外,也反映政策面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效果持续显现。 住户贷款增加1.27万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新增3278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2136亿元和4427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9448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5056亿元和1957亿元。温彬认为,这说明虽然部分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从严,但居民购房需求仍然较为旺盛,年初银行按揭额度较为充足,投放规模有所增加。 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 1月末,M2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温彬分析称,1月是传统缴税大月,当月新增财政存款11700亿元,比上月多增2124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7698亿元,季节效应加速了货币回笼。 1月末,流通中货币(M0)余额8.96万亿元,同比下降3.9%。对此,温彬分析称,这一方面与春节错位的影响有关,去年春节时间较早,位于1月,现金需求提前导致M0形成了较高基数,今年春节位于2月,现金需求相对延后,错位效应使M0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今年1月央行流动性投放较少,降低了流通中的现金,同时,国家倡导本地过年,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现金的使用需求。 1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4.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6.1个和14.7个百分点。对此,王青认为,低基数推高了1月的增速,另外,近期经济仍处于修复过程,企业投资、经营活动加快,带动企业活期存款增长。最后,近期房地产市场仍然保持较高热度,对1月M1增速起到推动作用。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温彬认为,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字当头”。总量上,将继续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结构上,将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继续运用结构性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央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90吉瓦 “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规模预计可达70吉瓦到90吉瓦。 ● 在2月3日举行的光伏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及2021年形势展望线上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勃华预计,今年全球光伏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总计新增装机在150吉瓦到170吉瓦,海外规模将创新高。国内今年新增装机规模将达55吉瓦到65吉瓦,整个“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规模预计可达70吉瓦到90吉瓦。 去年国内新增装机超预期 “2020年,我国累计装机、新增装机规模继续保持全球首位,这一成绩是在全球疫情严重、经济倒退的情况下取得的,可以说是逆流而上,预计今年还会继续往上走。”王勃华说。 王勃华表示,去年国内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幅达到60%,装机量会这么高,业内都没料到。他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在55吉瓦到65吉瓦,预计整个“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可达70吉瓦到90吉瓦。 从全球角度看,王勃华分析指出,去年全球光伏市场继续保持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光伏市场的恢复性增长,体现了行业发展韧劲。2020年,全球新增装机规模达130吉瓦,同比增长13%。美国保持全球第二大装机市场,越南跃居第三大市场,印度、西班牙市场则受疫情影响回落较大。 王勃华预计,今年全球光伏市场规模还将加速扩大,总计新增装机将达150吉瓦到170吉瓦。其中,海外光伏装机规模预计在100吉瓦左右,有望恢复增长并创历史新高。 “对行业来说,现在变化最大的是光伏行业的社会关注度迅速提高,一夜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包括金融市场的支持也前所未有。去年,整个光伏板块的融资规模空前高涨,有两只光伏基金陆续发行。”王勃华说。 据王勃华透露,现在各大银行纷纷表态要大力支持光伏发展。前不久,人民银行专门组织了一次会议,在会上,各大银行都表态要大力支持光伏行业发展,“可以说,金融市场已完全变过来了,光伏行业成为了‘香饽饽’。” 王勃华指出,随着技术推动,国内光伏电站投资成本继续下降,2020年系统价格同比下降12.3%,组件价格同比下降10.3%。 产业链矛盾仍突出 王勃华还指出了产业链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王勃华指出,不止表现在一个环节,包括硅料、玻璃、背板胶膜均紧缺,各大企业开始纷纷签订长订单,以保障产品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2月2日晚,保利协鑫就签订多晶硅采购协议的业务发展最新情况发布了两份公告。其中,公司旗下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隆基股份的7家附属公司、中环股份附属公司天津环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多晶硅采购协议,共计涉及44.14万吨多晶硅产品。 在对2021年光伏市场展望方面,王勃华表示,从全球市场来看,根据IEA预测结果,2021年光伏将占据可再生能源增量市场的半壁江山。2020年,全球电力需求同比下降2%,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近7%,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20%。2021年,IEA预测全球电力需求将同比增长3%;可再生能源装机同比增长超10%,光伏新增装机占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一半以上。 在此背景下,全球光伏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王勃华预计,随着我国能源转型加速驱动,2021年国内电站大基地开发将成为趋势。产品方面,大尺寸、高功率产品将进入快速放量阶段。210、182等大尺寸硅片占比将加速提升至50%。这其中,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此外,王勃华还提到,尽管目前各地政府开始纷纷要求新能源配置储能,但储能盈利模式仍然单一,市场身份仍不明确,经济性仍有待改善。
金融界网1月29日消息 据国家卫建委披露,1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6例(上海9例,广东5例,天津1例,湖南1例),本土病例36例(黑龙江21例,吉林13例,北京1例,河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例(在上海),本土病例1例(在北京)。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448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6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00例(其中重症病例4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467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37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月2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802例(其中重症病例9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2940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9378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6323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8876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2例(境外输入19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2例(境外输入1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2例(境外输入13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996例(境外输入293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126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0321例(出院9239例,死亡177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7例(出院46例),台湾地区895例(出院809例,死亡7例)。
1月2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3例(上海7例,天津2例,山西1例,江苏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41例(黑龙江28例,吉林9例,河北3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735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6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94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465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36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月2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820例(其中重症病例10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2870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9326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6231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9429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8例(境外输入9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1例(境外输入4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0例(境外输入5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988例(境外输入288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122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0282例(出院9162例,死亡175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7例(出院46例),台湾地区893例(出院803例,死亡7例)。
金融界网1月28日消息 据国家卫建委披露,1月2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3例(上海7例,天津2例,山西1例,江苏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41例(黑龙江28例,吉林9例,河北3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735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6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94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465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36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月2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820例(其中重症病例10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2870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9326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6231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9429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8例(境外输入9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1例(境外输入4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0例(境外输入5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988例(境外输入288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122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0282例(出院9162例,死亡175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7例(出院46例),台湾地区893例(出院803例,死亡7例)。
金融界网1月18日消息 1月1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6例(上海4例,陕西3例,浙江2例,湖南2例,北京1例,天津1例,福建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93例(河北54例,吉林30例,黑龙江7例,北京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3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51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84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451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234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月1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301例(其中重症病例4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2400例,累计死亡病例463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8336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4006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4231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15例(境外输入1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61例(境外输入6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2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88例(境外输入254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045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9557例(出院8758例,死亡16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6例(出院46例),台湾地区855例(出院755例,死亡7例)。
1月12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 这与此前央行方面的预判相契合。去年6月,央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曾指出“预计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从整体数据来看,金融对包括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发力,贷款结构有所优化。另外,房地产等调控作用也发挥出一定效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从全年来看,年末M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19.6万亿元,比上年多增2.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累计新增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增9.2万亿元。货币、信贷增长基本实现了年度目标。本月金融数据走势显示,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趋于回落。与此同时,信贷结构有所优化,对企业部门和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加大,表明了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整体上看,金融数据延续了2020年11月以来的趋势,“宽信用”进入稳定退潮期,存量社融及M2增速等指标向名义GDP增速靠拢的趋势正在形成。 新增信贷中的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变动值得关注。王青表示,由居民房贷构成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在去年12月出现了7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少增,表明前期出台各类房地产金融监管措施正在产生效果。对此,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也谈到,2020年下半年中小银行按揭高速投放是引致房地产融资监管加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体来看,2020年住房按揭贷款延续了平稳增长态势,供需两旺,大型银行投放量与2019年持平,但中小银行增量占比大幅度提升。他认为,2021年增长或因新政面临结构性压力。随着《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发布,预计2021年大型银行按揭投放与2020年相当且波动不大,但以股份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增量按揭投放面临一定收紧压力,由此可能作用于2021年房地产销售,并因此影响M1增长。 企业部门方面,贷款新增5953亿元,比上月少增1859亿元,但比去年同期多增1709亿元,表明金融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097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减3831亿元和3132亿元,短期贷款的减少增加了票据融资需求,本月票据融资3341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增2537亿元和3079亿元。温彬认为,这说明在短期贷款供应有限的情况下,票据融资形成了一定替代;中长期贷款新增550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522亿元,说明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发力,贷款结构有所优化。 社融的变化值得关注。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72万亿元,不及预期,同比少增3800亿元,较上月的2.13万亿元减少19.25%。从结构来看,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拖累项主要为企业债券融资和非标融资。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口径下,12月新增企业债券融资仅442亿元,同比少增2183亿元;非标融资,即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者加总,净融资为-7376亿元,同比多减5920亿元。 专家认为,这应该与11月出现债市违约事件的影响仍在发酵有关。另外,12月信托贷款减少4601亿,同比多减3509亿,是造成社融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王一峰指出,2020年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要求全行业压降1万亿元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而1-11月份信托贷款合计压降约6340亿,因此12月压降幅度较大。委托贷款减少559亿,同比少减757亿。未贴现票据减少2216亿,同比多减3167亿,主要与12月末票据冲量造成存量规模下降有关。“从目前情况看,影子银行融资类信托持续压降仍是大势所趋,预计2021年信托贷款仍将继续压降,监管部门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对于融资类信托压降态度较为坚决。受此影响,部分领域如弱资质房企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收窄,现金流压力加大,不排除出现个体信用风险。”他说道。 外界观点也指出,临近年底,银行的信贷投放额度有所限制,所以会将储备的信贷项目放到来年一季度集中投放,这样来看,2020年12月单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增量表现亦符合季节性规律。另外观察市场实际表现,2021年以来,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呈现“供需两旺”态势,项目储备较为充足,部分银行信贷增长较为十分迅猛,信贷“开门红”效应明显。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易纲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