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回顾2020全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虽较为深远,但并未撼动头部省份的发展。尽管全年GDP增速的大幅变动属于暂时性现象,但仍能看出中西部地区受多个利好因素影响后展现出较高的经济增速动力,吉林省的进步为东北地区提供了参照。 截至1月28日,除河北、新疆外的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增速。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对比剔除河北、新疆后的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GDP数据后发现,总体来看,2020年广东、江苏等头部省份依然位居GDP总量前列,而在GDP增速上各省区市排名有较大浮动,19个省区市全年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省区市GDP增速相对较高。 专家认为,回顾2020全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虽较为深远,但并未撼动头部省份的发展。尽管全年GDP增速的大幅变动属于暂时性现象,但仍能看出中西部地区受多个利好因素影响后展现出较高的经济增速动力,吉林省的进步为东北地区提供了参照。 安徽总量接近上海 据记者统计,2020年29个省区市GDP总量排名与2019年排名基本一致,GDP排名前10的省区市由高到低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海南、上海。在排名变动上各省区市的变动幅度较小,前10名头部省份中,仅去年排名7、8位的湖北和福建省调换了排位。 整体来看,GDP头部省份在2020年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下,依旧展现出了自身的强大底蕴。江苏省就顶着2020年的风浪取得了“双胜利”,全省经济总量跃上10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连续12年居各省、自治区之首。 虽然前10位头部省份名单没有变化,但根据记者测算,排在GDP总量第11名的安徽省在数值上与第10名的上海市仅相差19.98亿元,差值较2019年差距进一步缩小。考虑到上海在今年定下的GDP增速目标是6%而安徽为8%,今年安徽或许有望超过上海。 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安徽经济总量若能进步自然是对安徽经济发展的肯定,但经济的发展高低也不能仅通过GDP来判定,如上海的经济密度就高于安徽。安徽正处于工业发展期,其当前的经济发展动力会高于以服务业为主的上海。目前,安徽正积极承接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如何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安徽更应该努力的方向。 增速排名洗牌 中西部占据主导 据记者统计,2020年不低于2.3%全国GDP增速水平的省区市共有19个,增速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西藏、贵州、云南、安徽、重庆、甘肃、宁夏、四川、湖南、江西、江苏、广西、山东、浙江、山西、海南、福建、吉林、广东,除湖北外28个省区市都呈现出全年GDP正增长,相比于2020年上半年GDP增速为正的省区市仅16个,我国全年经济明显恢复。 从地域分布来看,2020年的GDP增速最高的前10名地区全部位于我国中、西部,尤其是排名第一的西藏自治区,全年GDP增速7.8%,远超第二名3.34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排名前10的省份疫情严重程度相对较轻,并且疫情高峰期主要出现在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影响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就是消费和房地产投资等内需动能增速较强,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前10个省份的GDP与其消费支出增速重合度较高。此外,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改变了中西部的区位条件,由内陆地区变成前沿地带,加上具有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弥补了海外疫情大封锁下的产出缺口,促进当地出口增长,进而拉动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等指标逆势向好。 而2020年GDP增速最低的地区除湖北外,都位于东北地区,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同为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则超过了全国GDP增速水平,在增速排名上上升了11位。 对于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在2020年的发展,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中心副主任陶金认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GDP挤水分后,经济增长重新出发。吉林省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科技水平较高的重工业发展态势良好,2020年受到疫情的冲击也相对较小,在复工复产相对迅速的情况下,经济增速跑赢了东北其他地区。 今年发展动力将回归常态 “今年GDP增速排名出现较大变化主要与疫情冲击影响程度有关,属于暂时性现象。”伍超明对记者说,今年的GDP增速并不能完全反映各地区的经济活力,属于外部意外冲击下的变化。随着疫情的稳定和对经济影响的消退,预计未来数年这种大幅变化将趋于缩小,逐步回归往年的窄幅波动常态。 在陶金看来,各省区市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或将面临一些风险,最重大的就是集聚过程和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和普遍规律,但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不够高,这背后是户籍制度、人口流动阻碍甚至是利益分配等问题。若未来城市地区的集聚过程由于城乡改革受阻而放缓,可能会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造成掣肘。 伍超明认为,今年各地区GDP增速会与2020年有较大区别。首先是基数效应的影响,2020年增速较低的省市,基数较低,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的提高,存在一定“基数幻觉”。其次,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各省份经济增长动力将大概率回归常态,内生动能将主导今年的经济增长。
截至1月28日,除河北、新疆外的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同比增长数据(GDP增速)。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对比后发现,总体来看2020年广东、江苏等头部省份依然位居GDP总量前列,而在GDP增速上各省区市排名有较大浮动,19个省区市全年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省区市GDP增速相对较高。 专家认为,回顾2020全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虽较为深远,但并未撼动到头部省份的发展。尽管全年GDP增速的大幅变动属于暂时性现象,但仍能看出中西部地区受多个利好因素影响后展现出较高的经济增速动力,吉林省的进步为东北地区提供了参照,而默默发力的贵州正愈显其冲劲。 江苏跃上10亿台阶,安徽总量接近上海 据记者统计,2020年29省、自治区、直辖市GDP总量排名与2019年排名基本一致,GDP排名前10的省区市由高到低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海南、上海。在排名变动上各省区市的变动幅度较小,前10名头部省份中,仅去年排名7、8位的湖北和福建省调换了排位。 整体来看,GDP头部省份在2020年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下,依旧展现出了自身的强大底蕴。江苏省就顶着2020年的风浪取得了“双胜利”,全省经济总量跃上10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连续12年居各省、自治区之首。 即使全年GDP增速-5%,在2020年初为抗击疫情做出巨大经济发展牺牲的湖北省也并没有在经济发展上“掉队”,反而在下半年奋起直追,全省全年进出口逆势增长8.8%,新增社会融资规模首破1万亿元。日前公布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巩固经济持续回升态势”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并定下10%的全年GDP预期增速目标,显示出湖北省的发展信心。 虽然前10头部省份名单没有变化,但根据记者测算,排在GDP总量第11名的安徽省在数值上与第10名的上海市仅相差19.98亿元,差值较19年差距进一步缩小。考虑到上海在今年定下的GDP增速目标是6%而安徽为8%,今年安徽或许有望超过上海。 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向券商中国记者指出,安徽在经济总量若能进步自然是对安徽经济发展的肯定,但经济的发展高低也不能仅通过GDP来判定,如上海的经济密度就高于安徽。安徽正处于工业发展期,其当前的经济发展动力会高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的上海。目前,安徽正积极承接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如何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安徽更应该努力的方向。 增速排名洗牌,中西部占据主导 据记者统计,2020年不低于2.3%全国GDP增速水平的省区市共有19个,增速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西藏、贵州、云南、安徽、重庆、甘肃、宁夏、四川、湖南、江西、江苏、广西、山东、浙江、山西、海南、福建、吉林、广东,除湖北外28个省区市都呈现出全年GDP正增长,相比于2020年上半年GDP增速为正的省区市仅16个,我国全年经济明显恢复。 从地域分布来看,2020年的GDP增速最高的前10名地区全部位于我国中、西部,尤其是排名第一的西藏自治区,全年GDP增速7.8%,远超第二名3.34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一方面,排名前10的省份在疫情严重程度相对较轻,并且疫情高峰期主要出现在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影响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就是消费和房地产投资等内需动能增速较强,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前10个省份的GDP与其消费支出增速重合度较高。此外,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改变了中西部的区位条件,由内陆地区变成前沿地带,加上具有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弥补了海外疫情大封锁下的产出缺口,促进当地出口增长,进而拉动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等指标逆势向好。 而2020年GDP增速最低的地区除湖北外,都位于东北地区,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同为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则超过了全国GDP增速水平,在2020年的增速排名上上升了11位。 “多年来东北经济表现相对低迷,我认为人口外流只是结果,根源在于东北没有很好地跟上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中心副主任陶金对记者说,多年前东北依靠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增长一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极,但工业生产的路径依赖也很明显,同时工业大规模生产天然对民营和中小微市场主体产生抑制,经济活力有限,当互联网等新经济领域和服务业需求崛起时,东北等北方地区并没有微观基础来承接这些趋势,失去了大量的发展机会。 对于“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在2020年的发展,陶金认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GDP挤水分后,经济增长重新出发。吉林省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科技水平较高的重工业发展态势良好,2020年受到疫情的冲击也相对较小,在复工复产相对迅速的情况下,经济增速跑赢了东北其他地区。 此外,还有许多省份在今年在GDP增速排名上有所变化,如2019年GDP增速排名前10的福建和河南却在2020年排名大幅下降,分别降到2020年的第17位和第24位。而山东省则在增速排名中上升了12位。 贵州省正悄然崛起 作为一个GDP体量排名中位的省份,贵州省在经济排名中往往不算新闻焦点。但记者梳理两年经济数据发现,贵州省已连续三年在全国GDP增速排名中名列前2,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列,是2020年唯一个实现GDP总量排名上升两位的省份。 贵州省统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肖云慧在19日的贵州省2020年主要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是贵州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出强劲恢复、稳定转好、逐季回升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2020年,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2%,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6.5%,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3.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1.4%。 陶金表示,贵州省近年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显著快于全国。其中,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投资活动的增长,贵州省投资率在近年来超过60%,高于全国水平20个百分点,在投资带动下,贵州工业部门的规模在持续扩大。此外,近几年贵州依靠前期的基础设施基础,开始转型发展电力和大数据产业,可以说贵州真正发挥了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有取有舍,成功发展了特色产业。再加上国家在近几年对贵州脱贫工作力度加强,既增加了总体消费需求,又提高了整体劳动力质量,可以说托底了贵州的经济增长。 增速高低属于暂时现象,今年发展动力将回归常态 “今年GDP增速排名出现较大变化主要与疫情冲击影响程度有关,属于暂时性现象。”伍超明对记者说,今年的GDP增速并不能完全反映各地区的经济活力,属于外部意外冲击下的变化。随着疫情的稳定和对经济影响的消退,预计未来数年这种大幅变化将趋于缩小,逐步回归往年的窄幅波动常态。 在陶金看来,各省区市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或将面临一些风险,最重大的就是集聚过程和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和普遍规律,但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不够高,这背后是户籍制度、人口流动阻碍甚至是利益分配等问题。若未来城市地区的集聚过程由于城乡改革受阻而放缓,可能会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造成掣肘。 伍超明认为,今年各地区GDP增速会与2020年有较大区别。首先是基数效应的影响,2020年增速较低的省市,基数较低,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的提高,存在一定“基数幻觉”。其次,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各省份经济增长动力将大概率回归常态,内生动能将主导今年的经济增长。
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营商环境应如何科学定义? 31省区市、七大区域、九大区域发展战略(或倡议)的营商环境,谁居榜首? 营商环境“东西之差”“南北之别”究竟不同在哪里? 同一区域的不同省份,如何找差距、补短板? 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张志学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创新交叉学科平台外聘研究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三保副教授等共同完成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0》近期正式出炉。报告评估了中国内地31省区市的营商环境,比较了“全国整体”和“不同区域”的营商环境,还形成了31份分省报告,就下一步“如何积极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出详细、具体的建议。 这也是该团队关于全国营商环境评估的第二份报告(第一份报告《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 “本项工作完成于新冠疫情最肆虐的时段。那时我们虽地处北京和湖北,但彼此精诚合作、互相勉励,以勤奋甚至忘我工作克服内心的不安。我们期待本研究能助力中国各级政府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励精图治,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个人和企业的创造精神;为企业选择乃至创造合适的营商环境开展创新创业提供可能路径;为学界同仁开展宏微观连接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张志学教授表示。 以下内容摘自报告,有删减 01 评价指标构成与主要发现 这份报告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营商环境建设的4个方面“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律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确定为一级指标,分别以“公平竞争、高效廉洁、公正透明、开放包容”为效果目标;在此基础上,参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吸纳多个国内外主流评级体系的相关指导,形成了“融资、创新、竞争公平、资源获取和市场中介”,“政府效率、政府廉洁与政府关怀”,“政策透明、司法公正”,以及“对外开放、社会信用”等12个二级指标;最后,基于既有参照指标体系和数据可获得性,确定了二级指标的24项三级指标;由此,构建出中国内地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发现: -各省营商环境呈现层次化特征,子环境的均衡度存在较大差异。 -营商环境从低到高分为C—A+共7个等级,处于中等(B)和落后(B-)两档的省份最为集中,数量占了1/2强。 -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简单等同于营商环境水平,一些省份的营商环境排名与地理禀赋或者行政级别不匹配。 -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分属中等和落后档,东北三省亟待改善营商环境。 -部分省份“子环境均衡度”与“整体营商环境”严重倒挂。 -不同区域的营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上的七大区域中,华东地区遥遥领先,西南、华北、华南跟随其后,这四个地区高于全国均值;华中、东北和西北则低于全国均值。 -九大区域发展战略均衡度不一,一半区域营商环境高于全国均值,另一半低于全国均值。 政策建议: - 各省政府可对照得分与排名,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 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继续深化改革,持续引领。 - 浙江、安徽和贵州,保持整体优势的同时,着力优化排名较低的子环境。 -整体排名靠后的省份,可以聚焦优化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子环境,从而提升整体水平。 -省份间应形成互动学习机制,以平衡省际发展差异,实现高质量发展。 02 中国省份营商环境“前十强” 根据前述评价体系,全国各省级行政区营商环境的指数排名中,前十强为: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江苏、重庆、浙江、安徽、山东、贵州。 更进一步,根据评价结果将各省营商环境从高到低划分为A+、A、A-、B+、B、B-、C等7个等级,分别对应的水平为:标杆、领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 “A+”级的北京和上海,营商环境都是“标杆”,但是,两地建设的侧重点不同:上海着力于关注“企业感受”,而北京最注重“市场环境”建设,两地的经验正在全国推广。 广东和四川处于“领先”的“A级”,与行政级别和地理禀赋比较匹配。 但是,天津和湖北的排名都低于全国省份的中位数,显然与行政级别和地理禀赋不匹配。于天津而言,最大的短板在于政府的廉洁指标得分较低;而湖北的法律政策环境得分和排名都低于平均水平,影响了整体排名。 东北三省问题明显,吉林属“B级”(中等)、黑龙江和辽宁属“B-级”(落后),“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刻板印象亟待转变。 03 整体优,不代表局部优 怎么衡量营商环境的均衡度?要看“市场、政务、法律、人文”这四个“子环境”排名的标准差,标准差越小,营商环境的均衡度就越高;标准差越大,均衡度就越低。 通过各省的排名,可以看出: 整体营商环境的前四名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子环境均衡度的表现也很卓越,不愧为营商环境优化的标杆。 整体营商环境的前十名中,浙江、安徽和贵州子环境均衡度较差,与整体排名严重倒挂。 子环境均衡度的前十名中,山西、陕西、新疆和西藏整体营商环境差强人意。 再来分类看看各省营商环境的子环境情况: “市场环境”:全国各省的平均分为40.26,12个省份高于平均分。占据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第一名北京(80.03),远高于第二名的广东(56.61) 。 “政务环境”:31个省的平均分为53.1,上海、贵州、北京、四川、广东排名前五。贵州力压北京位居第二,除了政企关系,还得益于出色的政府电子服务能力。 “法律政策环境”:各省平均分为66.92,前五名是上海、安徽、北京、四川和云南。 “人文环境”:全国的平均分为55.5,前五名是上海、浙江、北京、广东和江苏,可见沿海省份的人文环境得分普遍较高。 在四项子环境中,上海三项第一;河北和天津排名靠后,同为沿海省份的河北,对外开放程度低,没能发挥环京津地区的优势。 04 区域排行榜:谁第一,谁垫底? 如图,七大区域的整体营商环境中,华东位居榜首,西南、华北和华南紧随其后,这四个地区都高于31省53.86的均值;华中、东北和西北则低于全国均值。 更进一步,九大区域发展战略或倡议下的营商环境排名又如何?简言之,“长三角”最强,“丝路带”较弱。 具体分析,长三角一体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部率先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战略的营商环境,高于全国均值;而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区域的营商环境低于全国均值。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65.0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途经上海、广东、浙江、海南、福建等五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63.19。 东部率先发展战略涵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十省,营商环境均值为62.2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涵盖北京、天津、河北三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61.31。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等10省份,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59.41。 中部崛起战略涵盖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江西、山西六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52.6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涵盖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50.88。 东北振兴战略覆盖黑龙江、辽宁与吉林三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48.87。 西部大开发战略涵盖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重庆、广西、内蒙古、宁夏、新疆和西藏等12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48.74。 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重庆、云南、宁夏、吉林、黑龙江、辽宁、陕西、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广西、西藏等13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46.60。 05 31份“分省报告”,对症施策 我国省份营商环境存在三大特点:层次化特征明显;各省营商环境的子环境均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的营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立足于以上指标体系的量化结果,各省政府可以对照自身得分与排名,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比如: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应继续深化改革,持续引领;整体排名靠前但子环境均衡度较低的浙江、安徽和贵州,应在保持整体优势的同时,着力优化排名较低的子环境;对于整体排名靠后的省份,则应基于当地资源禀赋,通过聚焦优化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子环境,从而提升整体营商环境水平,之后择机弥补其他子环境的短板。 各省又该如何因地制宜、对症施策? 结合以上评价指标和研究结论,我们完成了针对31个省份的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形成了31份分省营商环境报告,每份报告都包括营商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况、相关省份营商环境的横向和纵向对比、优化该省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建议。 以下为部分省市内容摘选: 北京: 营商环境指数78.23,全国第一(A+级),优化营商环境的标杆,与人均GDP排名持平;子环境均衡度在31省份中居首,四个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1),政务环境(第3),法律政策环境(第3),人文环境(第3)。未来应保持整体领先优势,并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法律政策环境、人文环境。 天津: 营商环境指数为51.76,全国第18,处于中等水平(B级),远低于人均GDP排名(第7);子环境均衡度全国第24,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法律政策环境(第11),市场环境(第22),政务环境(第25),人文环境(第29)。未来应着力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提高整体营商环境水平。 河北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3.93,全国第16,处于中等水平(B级),高于人均GDP排名(第25);子环境均衡度全国第20,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11),市场环境(第17),法律政策环境(第17),人文环境(第25)。除政务环境外,其余三项子环境尤其是人文环境均处于全国中下游,尚存较大提升空间。 山西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46.74,全国第23,处于落后水平(B-级),略高于人均GDP排名(第26);子环境均衡度全国第8,处于上游。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文环境(第18),市场环境(第21),法律政策环境(第24),政务环境(第24)。未来应着重优化政务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从而提升整体营商环境排名。 内蒙古自治区: 营商环境指数为44.97,全国第25,处于落后水平(B-级),远低于人均GDP排名(第11);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15,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19),市场环境(第26),法律政策环境(第26),人文环境(第30)。可见,人文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是未来需要着力优化的领域。 辽宁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47.43,全国排名第22,处于落后水平(B-级),远低于其同年人均GDP排名(第14);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25,四个子环境指标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文环境(第9),市场环境(第10),政务环境(第23),法律政策环境(第27)。未来应保持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的相对优势,大力优化政务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 吉林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1.21,全国排名第20,处于中等水平(B级),高于人均GDP排名(第28)。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16,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9),人文环境(第17),政务环境(第17),法律政策环境(第20)。未来应保持市场环境的相对优势,着力优化法律政策环境。 黑龙江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47.98,全国排名第21,处于落后水平(B-级),高于人均GDP排名(第30);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11,相对均衡,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19),人文环境(第19),法律政策环境(第19),政务环境(第27)。这种较低水平的均衡表明,黑龙江各项子环境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应着力优化政务环境。 上海市: 营商环境指数为76.95,全国排名第2,与其当年人均GDP排名持平(第2),是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标杆城市(A+级);营商环境的子环境均衡度全国排名第一,四个子环境指标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1),法律政策环境(第1),人文环境(第1),市场环境(第3)。未来上海应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对标国际先进水准,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 浙江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60.68,全国排名第7,位居全国前列(A-级),略低于其当年人均GDP排名(第4);子环境均衡度在31省份中排名第22,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文环境(第2),市场环境(第5),政务环境(第6),法律政策环境(第18)。未来应保持人文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优势,着力优化法律政策环境。 安徽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9.27,全国排名第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B+级),高于其当年人均GDP排名(第13);子环境均衡度在31省中排名第27,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法律政策环境(第2),人文环境(第12),市场环境(第12),政务环境(第26)。政务环境是拉低安徽子环境均衡度的首要因素,未来应重点关注、力求补齐短板。 江西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4.54,全国排名第13,远高于人均GDP排名(第21),处于全国中游(B级);子环境均衡度在31省份排名第12,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法律政策环境(第12),人文环境(第14),市场环境(第18),政务环境(第21)。未来应稳步优化法律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着力补齐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两个短板。 山东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9.26,全国第9,略高于其当年人均GDP排名(第10),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B+级);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10,四种子环境指标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7),法律政策环境(第10),政务环境(第14),人文环境(第15)。未来应继续保持市场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的前列水平,着重优化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 河南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7.15,全国排名第11,处于中等偏上水平(B+级),高于当年人均GDP排名(第17);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6,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8),人文环境(第11),政务环境(第12),法律政策环境(第14)。政务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排名相对落后,是未来优化工作的重点。 湖北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3.17,全国排名第17,处于中游水平(B级),远低于人均GDP排名(第8);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21,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9),人文环境(第10),市场环境(第15),法律政策环境(第22)。其中,法律政策环境相对落后,与中部地区及长江经济带的其他省市相比处于劣势,有较大优化空间。 广东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68.69,全国排名第3,高于人均GDP排名(第6),是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领先省份(A级);子环境均衡度在全国排名第4,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2),人文环境(第4),政务环境(第5),法律政策环境(第7)。其中,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与营商环境排名接近,政务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的改善空间相对更大。 海南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5.27,全国排名第12,高于同年人均GDP排名(第16),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B+级)。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18,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13),法律政策环境(第13),政务环境(第15),人文环境(第24)。人文环境为短板,有较大改善空间。 重庆市: 营商环境指数为60.95,全国排名第6,高于人均GDP排名(第9),是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前列的省份(A-级)。子环境均衡度在全国排名第14,远低于其整体排名,四个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7)、人文环境(第8)、法律政策环境(第9)、市场环境(第16)。未来应保持政务、人文和法律等优势指标稳中有进,大力优化市场环境。 四川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67.53,全国排名第4,远高于人均GDP排名(第19),是中国营商环境优化的领先省份(A级)。子环境均衡度在全国排名第3,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4),法律政策环境(第4),市场环境(第6),人文环境(第7)。政务环境、法律政策环境排名与营商环境整体排名相同,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则有一定改善空间。 贵州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8.11,全国排名第10,处于中等偏上水平(B+级),远高于人均GDP排名(第27)。子环境均衡度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2),法律政策环境(第15),人文环境(第21),市场环境(第28)。未来应保持政务环境优势,推动法律政策环境稳中有进,着力优化人文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 陕西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46.27,全国排名第24,处于落后水平(B-级),远低于人均GDP排名(第12)。子环境均衡度排名全国第4,四个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文环境(第20)、政务环境(第22)、市场环境(第23)、法律政策环境(第25)。可见,四个子环境均有较大优化空间。 甘肃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41.22,全国排名第29,处于落后水平(B-级),略高于人均GDP排名(第31)。子环境均衡度排名全国第28,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8),人文环境(第16),市场环境(第25),法律政策环境(第31)。未来应保持政务环境优势,推动人文环境稳中求进,并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尤其是法律政策环境。 (以上区域排序不分先后) 后记:本研究尚存改进之处。例如,数据来源未必都是最新的。由于不同省份数据在一年内出现巨变的可能性较小,这种状况不大可能影响本报告的主要结论。考虑到各省会因地制宜地改善具体环境指标,我们会在未来研究中具体展示这种变化。本报告是团队协作的结晶。康璧成贡献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本报告作者为:张三保、张志学(通讯作者)。按贡献度排序,其他成员包括:康璧成、赵可心、陈晨、徐艾琪、戚雅婷、李坷歆、赵文涵、邓佳祺、石庆涵、盛心、张雪倩、张一驰。 最后,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632002)和面上项目(72072137)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张志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教授、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创新交叉学科平台召集人。在香港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员,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美国伊里诺依大学Freeman访问学者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访问教授。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国际学术组织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当选主席、2021年学会主席。研究领域包括企业领导与文化、谈判与冲突处理、团队过程等。
App排名产业链背后的猫腻,揭秘两亿“刷榜”地下产业。快节奏时代,手机App数量多如牛毛,让消费者选择困难,排行榜就成为极为重要的C位出道方式。为了提高App的排名而衍生出的“刷榜”这一地下产业链,成了不少人的“生财之道”。80后蒋德(化名)靠着帮App“刷榜”成为年入过千万元的“成功人士”,最终铤而走险成为违法App的幕后帮凶。 初中肄业的蒋德原来是做倒卖游戏币和装备生意的,后来生意不再像以前那么赚钱了,2013年,他在App“刷榜”中嗅到“商机”。 App“刷榜”与网络电商平台“刷单”类似,是App开发商为了提升该款软件在手机应用市场中的排名,通过“刷榜”公司的操作使其软件的下载量在短时间内激增,从而迅速提升排名的一种竞争方式。“手机下载App赚钱”其实就是研发公司将要推广的App软件投放到一些名为“积分墙”的软件平台上,每天发布下载任务订单,个人或工作室接单后,每次成功下载并试玩几分钟就算完成一个量,研发公司就会给“积分墙”平台相应的奖励,从平台上接单的个人或工作室可以分到1到2元的利润。 这些被刷榜的App下载量在短时间内激增,在其官方商城中的排名会迅速提升,有些甚至可能从几百名开外一跃成为排名前十甚至前三。排名越靠前,软件就越容易被手机用户搜索到。这些手机软件研发公司会花巨资来宣传自己旗下的产品,从而催生出一条手机软件刷榜的地下产业链。 起初,蒋德购买了6部手机,和一个朋友一起下载App赚钱。尝到甜头后,他又陆续购进100多台手机并雇佣12名员工,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东海县的两个乡镇成立工作室,专门为手机App“刷榜”,短短两年间就获利100余万元。
2016-2020年各区域CBDI百强城市的指数得分、数量及排名对比12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成果发布会:《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20)》”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华夏时报》协办。会议正式对外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20):构筑城市品牌韧性》(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2016-2020年5次CBDI的测评结果进行了纵向分析,选取了历年CBDI指数前100强城市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区域来看,华东、华南城市品牌引领增长,华北和华中下滑明显。港澳特区城市品牌有所下滑,近年香港和澳门的CBDI指数有所下降,年均增长率为-0.27%,平均排名下降6位;东北地区强势品牌阵营缩水,2020年东北地区入选城市的CBDI指数为0.452,年均增长率为4.92%。然而考虑到入选城市品牌数量从7个下降到5个,即拉低均值的城市被排除在统计范围外,表明东北地区的衰落形势尚未好转;西南地区城市品牌梯队优化,过去5年里,西南地区入选CBDI百强的城市数量增加了1个,CBDI指数从0.456微降至0.449,年均增长-0.39%。新增城市拉低了平均水平,但区域城市品牌体系有所壮大,显示区域的发展潜力正在释放;华北地区城市品牌体系失衡,华南地区入选CBDI百强的城市数量增加了1个,且CBDI指数从0.384上升至0.418,年均增长2.14%,表明该地区城市品牌体系和城市发展活力均实现较好成长,城市品牌发展的领先程度进一步提升;华中地区城市品牌发展活力不足,华中地区入选CBDI百强的城市减少了2个,CBDI指数从0.372上升至0.415,年均增长率为2.08%。区域强势城市品牌有所成长,但整体表现缺乏活力,与第一梯队差距扩大;华东地区城市品牌发展领先全国,华东地区入选CBDI百强的城市增加了3个,CBDI指数从0.383上升至0.412,年均增长率为1.84%,是我国城市品牌的头部区域,并在第一梯队中实现了领先优势的进一步提升;西北地区城市品牌发展稳中有进,西北地区入选CBDI百强的城市增加了1个,CBDI指数从0.334上升至0.37 8,年均增长率为3.14%,实现了较为稳健的成长。随着国家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政策倾斜,以及该区域人民在文化、旅游、投资、宜居和传播等领域日渐高涨的建设热情,未来西北地区城市品牌发展应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研究发现,过去五年间CBDI前20强榜单中的城市有起有落:北京、上海持续领先,始终名列第1、2名,排名从未出现变化;杭州、成都快速成长,年均增长分别为3.32%和4.02%,2020年的名次较2016年均上涨了2名,并双双进入前五名。深圳、广州、重庆、西安、厦门、昆明波动进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7%、1.49%、5.48%、4.56%和5.09%。其中,在2016年仅排在27名的昆明,2020年排名已经上升到第19位。此外,还有一些城市表现十分稳定。武汉、南京、宁波、长沙在过去五年内排名幅度变化不太大,2020年排名与2016年排名相同或相差仅1名,年均增长较为稳定。而香港、苏州、青岛、郑州这四个城市呈现波动退步的趋势,其中香港排名下降明显,从2018年的第3名下滑到2020年的第8名,苏州、青岛、郑州今年排名较2020年下降了3-5名,气年均增长率相比上述较为稳定的城市也并不算高。有一个城市持续衰落,即天津,不仅年均增长-1.49%,排名还从2016年的第3名逐年下滑至第12名。另外,有一些城市跌出了前20名。例如济南2016年排在第16名,2020年则屈居第21名;福州2016年第18名,2020年排名第25;无锡2016年排在第19名,2020年排名第28。报告认为,从CBDI分值年均增长率看,明星城市领时代风骚。CBDI年均增长率超过3%的城市有杭州、成都、深圳、重庆、武汉、南京、西安、宁波、厦门、昆明,沈阳,成为过去五年来城市品牌发展的明星品牌,而天津的CBDI年均增长率为负值。总体来说,CBDI进步显著的城市品牌无不是充分把握住了时代机遇的城市,而增长相对缓慢乃至落后的城市,往往缺乏城市品牌战略规划和产业支撑,曾经的优势资源和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失去支撑和推动力,同时也未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多赢格局。
1 年关将至,基金排名战成为投资圈的头等大事。谁能够拿下2020年全年回报率的NO.1,是基民们热衷关心的话题。 12月4日,广发高端制造年内回报125.66%,较第二名的农银汇理工业4.0高出近12%。并且前者在冠军的位置上已经有些时日了,似乎胜券在握。 但最近几日,广发高端制造走势小幅回落,农银汇理工业4.0则进一步上扬,7日和8日累计上涨5%。截止最新数据,广发回报率124.73%,农银回报率124.46%,两者仅仅相差0.27%。 并且,目前排名第三、第四的均是农银汇理基金公司旗下的,分别获得122.09%、117.71%的战绩,掌托人均是赵诣。再等一天,基金NO.1说不定就换人了,或许是当前的第二名或第三名。 总之,基金排名战已经进入了“肉搏”冲击阶段。 当前回报率前2名的基金,基金经理操作的风格迥异。广发高端制造主动调仓非常明显,三季度前10大重仓股换掉了8只,只保留了阳光能源和通威股份,减仓了宁德时代、隆基股份等行业龙头。 农银汇理工业4.0则不同,采取卧倒不动的策略。三季度,前10大重仓持股中,只替换了二季度的科达利和金山办公,取而代之的是新泉股份、天赐材料。纵观去年,调仓均较小,且重仓的是新能源和光伏,踩准了今年A股行情主线,成为了赢家。 另外,农银汇理其余两只基金回报率也非常靠前,主要也是重仓新能源汽车和光伏。 很多基民投资者,目光总是盯着排名前几的主动性管理基金。并且,各大基金销售平台上,也是极力推荐年度收益率回报率靠前的基金产品。自然而然,基金年终排名战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能为公司来年带来管理规模的提升。 但总有一个魔咒一直未被打破——今年回报率数一数二,明年有可能就倒过来。 2 我们首先看一下广发高端制造,2019年取得65%的回报率,超出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率17.5个百分点,还算不错,在同类338家基金中排名第56名。 跟今年不太一样,广发高端制造去年仓位调换并没有那么频繁。在去年一季度,该基金重仓持有格力电器、宁德时代、立讯精密,在年末仍然持有。风格的变化主要源于基金经理更换,从孙迪变成了郑澄然。 但吴超任职的2018年期间,广发高端制造大幅下跌36.5%,跑输普通股票型基金12个百分点,在273家同类型基金中排名第259位。看到没,今年可能的冠军,在去年表现中规中矩,在2018年更是排名垫底。 我们再来看农银汇理工业4.0,在2019年取得37.6%的回报率,超越同类型灵活配置型基金30%,在1801家排名第639名,只能说表现很一般。 再看去年年中重仓股,TOP10分别为天顺风能、中新赛克、科大讯飞、三七互娱、凤凰传媒、卫宁健康、中国重汽、格尔软件、南方传媒。配置的行业非常杂乱,有制造业、有传媒、有游戏、有云计算。看不出基金经理有什么能力圈与专长,当年取得的回报率无非是赚了大盘整体上涨的钱。 2018年,该基金大幅亏损35.74%,比同类平均-13%的回报率高出25.7个百分点,相当夸张,在所有1536家基金中排名1511名。去年末,该基金经理由颜伟鹏变成了赵诣,才专注重仓两个行业,且换股频率大幅下降,才取得了今年的超额收益。 看到没,两只最容易冲顶冠军的基金,在过往几年排名相当不稳定,有垫底的,有中规中矩的。并且,今年配置的行业,一直火热,回撤较小,运气也比价好,才有可能拿下冠军。 但关键是,能够持续吗? 答案很明显,不一定。说不一定明年就换一个基金经理,亦或是同一个基金经理,没踩中行业主线,表现平平也很正常。 所以,按照每年年终的基金排名来配置来年的基金,整体还是容易踩坑的。 3 我们再看今年被动型指数基金(抛除分级基金)的表现:排名前2位的是鹏华中证酒ETF、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收益回报率为94%、81.8%。 鹏华中证酒ETF,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酒ETF(512690)。该ETF从2019年5月6日挂牌至今,累计回报率高达130%,亮瞎投资者的双眼。 截止9月30日,前10大重仓股为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山西汾酒、洋河股份、顺鑫农业、贡井贡酒、青岛啤酒、今世缘、重庆啤酒,分别持仓占比为13.62%、11.37%、10.27%、9.36%、8.32%、5.99%、4.81%、4.71%、4.63%、4.06%。 TOP5全是优秀的白酒龙头,仓位占比53%,并且这几家龙头盈利能力都很强,该基金大幅上涨显得顺其自然。 并且,白酒行业赛道好,中长期盈利的确定性强,未来基金走势长期向上。但今年白酒抱团过于疯狂,不管是龙头,还是中小酒企都炒疯了。这背后推动了估值大幅上扬,白酒指数(884705.WI)当前PE倍数已经高达52.7倍,远超历年估值上线区间。 今年3月20日,白酒指数PE倍数仅仅27.7倍,而现在已经翻了快1倍。背后不是酒企业绩有多么亮眼,而是宽松货币环境下机构散户抱团下的畸形结果。 白酒的疯狂,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但当下的估值水平无疑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未来,龙头可能不见得会跌多少,但中小酒企一定会有一个杀估值的惨烈过程,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再来,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新能车(158906),在今日继续创新高。 该基金前10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三花智控、汇川技术、恩捷股份、赣锋锂业、先导智能、天齐锂业、格林美。这是A股今年的市场主线,一涨再涨并不足为奇。 针对新能源车,今年市场炒作异常凶猛。宁德时代暴涨150%,比亚迪暴涨263%,最新估值倍数分别为、139倍、136.8倍。尤其是宁德时代估值水平严重超出上线区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泡沫。 A股新能源车估值什么时候回归,主要就看美股特斯拉以及中国新能源车“三剑客”什么时候崩盘?其实,它们的估值当下已经不能用正常的金融常识去理解了。 新能源车是好行业,但集体大范围暴涨,当下的配置价值不大,然而应该逐步减仓,落袋为安。 当然,以上两个行业的指数基金,等回撤了,估值消化了一些,又会有新的布局配置机会。这不会有更换基金经理导致风格大变的困扰,只要买入估值不过分高,长期持有赢面是非常高的。 4 在投资基金上,追涨杀跌的现象也非常明显。但某个行业大涨,相关行业的基金同样大涨,随之而来的就是管理规模的急速膨胀。但行情往往又维持不了多久,基金走势向下,基民赎回又是批量的。 投资基金,跟买股票一样,不需要那么多花样,选择市场前景优秀的基金,长期定投持有,回报率会有惊喜。当然,提前是基金一定要选对,这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