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8日讯 上周五早盘三大股指小幅低开,盘初延续弱势,随后拉升翻红,午后继续震荡走高,沪指一度涨逾1%;尾盘小幅回落盘整。盘面上,两市个股涨多跌少,赚钱效应较好。 截止昨日收盘,沪指报3396.56点,涨0.99%;深成指报14017.06点,涨0.73%;创业板指报2840.80点,涨0.71%。 分析人士表示,本周为本年度最后一周,市场仍以宽幅震荡为主,维持沪指将继续在3170-3450震荡的判断。目前资金集中于热点板块,短期行情由机构主导;当下市场成交量未明显放大,热点板块的拉升伴随着其他板块的回调,故市场仍将维持宽幅震荡的态势运行。板块方面,继续推荐关注大金融和煤炭、有色板块,可适度关注科技板块的短期反弹机会。 机构观点 安信证券指出,在当前A股市场,国内基本面和流动性不再是影响市场的主要波动因素。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政策“不急转弯”的表态、央行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年底的流动性出现了明显的边际改善。在这种情况下,短期风险偏好,中期海外的经济复苏与流动性环境成为影响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从短期看A股正蓄势待新年,准备迎接年初躁动行情。 中金公司指出,2021年中国市场面临增长和政策“一进一退”的环境,A股重点关注阶段性及结构性的机会。宏观环境上,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仍在继续复苏。 市场重要新闻 · 今日新股申购:惠泰医疗 · 中国结算戴文华:深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 食品饮料短期调整 机构看好跨年消费布局 · 冲刺贺岁档 院线营收有望恢复 · 本周超千亿市值限售股即将解禁 · “最严限塑令”年底落地 可降解塑料市场巨大 · A股市场募资新生态渐成 年内IPO总额逾4600亿 · 刑法修正案通过:欺诈发行最高15年有期徒刑 · 内部现裂痕,拉夏贝尔实控人欲罢免董事长 · “缘分”擦肩过,今世缘并购景芝酒业再落空 外围市场 截至发稿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2日讯 昨日三大股指开盘涨跌不一,随后集体翻红,维持单边上行态势,午后创指大涨逾3%,深成指重回14000点。盘面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涨停80家,赚钱效应较好。 截止昨日收盘,沪指报3420.57点,涨0.76%;深成指报14134.85点,涨2.03%;创业板指报2882.44点,涨3.66%。 分析人士表示,A股短期整体呈现震荡向上的走势行情,沪市300指数有望创年内新高。随着基本面预期逐步改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中期维持指数有震荡向上的走势的乐观判断,预计短期指数有望突破年内高点。 机构观点 东吴证券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更加精准有效,短期不急转弯”,极大地缓解市场对于流动性收紧的担忧,同时,明显受益的新能源、光伏及种业率先走出震荡趋势。对于后市,在货币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施精准有效的调控,市场大概率是机构性机会,多关注景气度回升的行业,以及在通胀预期及经济复苏背景下,资源品的趋势性机会,短线上,转基因种业、碳中和及新能源可做重点关注。 东北证券认为,临近年末,存量博弈逻辑下资金尚不支持金融股、周期股、科技股、消费股等多板块同时强势上涨;市场总体处于震荡略多的春季行情的大逻辑中,但持续上攻的动能尚不足。操作上,仍以经济复苏和布局春季躁动行情为主要基调,以仓位的渐进布局和板块的重点聚焦为主,短期则考虑适度逆向操作,即逢低布局些低估值板块,防范可能出现的风格轮动。 市场重要新闻 · 保代江湖变局:扩容分类加剧马太效应 · 中国资本市场30年 市值位居全球第二 · 政策利好驱动 种植业板块涨势凶猛 · 京东健康市值突破5100亿港元 · 年内突破800亿件 快递业务量实现百亿级“四连跳” · 各项规则逐步统一 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加速推进 · A股分化明显百元股阵营急速扩容 提质增效成上市公司“吸金”筹码 · 创新债券品种适当优化审批流程 助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债融资 · 今日视点:资本市场凭什么“请储蓄大搬家” 外围市场 截至发稿时
近年来,保险行业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发展较快,但也存在较多突出问题,特别是部分公司无序竞争,不利于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保险消费观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防范金融风险,推动人身保险高质量发展,规范各保险公司短期健康保险业务经营管理行为,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明确监管要求,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向行业明确传达了短期健康保险业务规范经营的信号。一是规范产品续保。明确短期健康险不得保证续保,严禁把短期健康险当做长期健康险进行销售。二是加大信息披露力度。要求保险公司每半年披露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赔付率,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规范销售行为。严禁捆绑强制搭售,限制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权利。严禁随意停售,保险公司停售短期健康保险产品,应当披露具体停售原因、停售时间以及后续服务措施等信息。四是规范核保理赔。要求保险公司规范设定健康告知信息,不得无理拒赔。 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完善监管规则体系,压实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主体责任,督促保险机构规范业务经营行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求。
主要观点 一、欧元短期或将走弱,长期依旧看好 (一)短期或走弱:欧美经济进入稳态化,欧央行加码宽松预期提升 1、欧美经济修复的格局开始进入稳态化。7月欧元兑美元快速升值,当时的经济背景为欧强美弱的复工格局。而目前欧强美弱的格局基本得到修复,近期花旗欧洲与美国经济意外指数同步变动也可看出欧美近期的经济相对走势已回归稳态化。往后看,近期彭博一致预期显示市场上调了对2020年美国GDP增速的预期,对欧元区2020年GDP增速的预期则并未上调,也反映了后续欧洲经济修复速度继续强于美国的预期不高,短期欧元或难以延续强势走势。 2、欧元区通胀跌入负值,欧央行或将进一步宽松。8月欧元区CPI同比-0.2%,预期+0.2%,进入到通货紧缩状态;同时近期欧元持续升值也引发了欧元区输入型通缩的担忧,尤其在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框架落地后美元进一步出现走弱。在欧元区通胀低迷、需求疲弱但汇率走强的背景下,欧央行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提升,或也将逆转欧元近期强势走势。 欧元短期偏弱也意味着美元或已触底,同时大选逐渐进入白热化,不确定性推动下的美元反弹概率也在进一步增加。 (二)长期仍看好:更团结的欧洲或带来更强的欧元 1、以德国为代表,欧洲对民粹主义的警惕性较高,民调显示德国选民中约20.9%为民粹主义者(2018年为32.8%),约为47.1%非民粹主义者(2018年为31.4%),民众中非民粹主义者比重显著提升。 2、自从英国脱欧、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欧元区内部并未呈现分裂的格局,反而呈现出更为团结的趋势,通过加强合作的方式来提升欧元区整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3、疫情后欧盟就7500亿欧元复兴基金达成协议,欧元区财政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意味着核心国开始为尾部国财政提供支持。 二、全球经济与复工跟踪 1、纽约联储WEI指数继续修复。8月29日当周,美国纽约联储WEI指数回升至-4.41,Q3季度均值达到-6.4%,经济活动整体呈现继续回升的趋势。 2、零售业修复情况。美国方面,8月29日当周美国红皮书商业零售同比增速回升至4.6%,同时7月美国耐用品、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同比+13.4%、+4.1%,均回到疫情前水平。欧元区方面,7月零售销售继续回升,核心国德国、法国的零售销售基本修复至疫情前状况;而欧元区边缘国意、西零售销售同比增速继续修复至约8成(6月修复约5成)。 3、服务业修复情况。餐饮业方面,德国餐饮业本周修复速度有所放缓,不过仍在正增长区间;美国餐饮业恢复速度虽较为缓慢,不过截至本周餐饮业同比增速修复程度也达到接近6成。交通出行方面,德国出行指数则有所下降,美国修复程度维持在4成左右。航班数量方面,近期全球航班数量未出现显著提升,修复程度维持在4-5成。电影业方面,随着美国电影业重新开业,美国电影票房收入开始修复,8月末开始逐步恢复1-2成左右。 4、工业生产修复情况:8月美欧汽车销量环比7月均有所回落。8月美国国内乘用车、轻型卡车销量同比增速3%、7%,较7月28%、15%显著回落,不过增速仍在高位;德国8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速-35%(前值-6%),也出现显著放缓。 三、海外疫情与政策跟踪。截至2020年9月5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2710万例,较上周(8月28日)新增187.4万例,全球新增病例增速再度加速。分区域来看,西班牙、法国新增病例已突破3月峰值水平,疫情发展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印度新增病例也仍在高企;而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二次疫情反复后较快得到控制,新增病例数量已开始回落,美国和巴西疫情也得到控制。近期新冠疫苗研发进度喜人,9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目前有超过30种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9种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反复超预期,海外复工不及预期,逆周期政策不及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欧元短期或将走弱,长期依旧看好 (一)短期或走弱:欧美经济进入稳态化,欧央行加码宽松预期提升 欧美经济修复的格局开始进入稳态化。7月欧元兑美元快速升值,当时的经济背景在于美国因二轮疫情爆发,经济复苏的进度显著弱于欧洲,带来欧强美弱的复工格局。而目前美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欧洲部分国家则出现二轮疫情反复,欧强美弱的格局基本得到修复,近期花旗欧洲与美国经济意外指数同步变动也可看出欧美近期的经济相对走势已回归稳态化。另外,往后看,目前德法服务业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零售业修复约9成,工业生产修复约6成,后续经济继续加速修复的空间已有限,近期彭博一致预期显示市场上调了对2020年美国GDP增速的预期,对欧元区2020年GDP增速的预期则并未上调,也反映了后续欧洲经济修复速度继续显著强于美国的预期不高,短期欧元兑美元或难以延续强势走势。 欧元区通胀跌入负值,欧央行或将进一步宽松。8月欧元区CPI同比-0.2%,预期+0.2%,进入到通货紧缩状态;同时近期欧元持续升值也引发了欧元区输入型通缩的担忧,尤其在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框架落地后美元进一步出现走弱。本周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Lane表示,欧元兑美元汇率确实很重要,会影响政策的制定,这也被市场解读为“口头干预”欧元走势。不过在欧元区通胀低迷、需求疲弱但汇率走强的背景下,欧央行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提升,或也将逆转欧元近期强势走势。 欧元短期偏弱也意味着美元或已触底,同时大选逐渐进入白热化,不确定性推动下的美元反弹概率也在进一步增加。 (二)长期仍看好:更团结的欧洲或带来更强的欧元 以德国为代表,欧洲对民粹主义的警惕性较高。近年来民粹主义虽在全球范围出现抬头,但主要在英美开花结果,而在欧元区内部民粹主义的思潮则有其特殊性,与反全球化的民粹并不相同。尤其在德国,民众对民粹主义的警惕性则较高,贝塔斯曼基金会在2019年6月的民粹主义晴雨表调查中显示,德国选民中约20.9%为民粹主义者(2018年为32.8%),约为47.1%非民粹主义者(2018年为31.4%),民众中非民粹主义者比重显著提升。而在德国政党分布上,目前德国民粹党派选择党为德国议院第三大党派,其在议会有89个席位,话语权也相对有限。 欧元区国家在2018年后更为团结。自从英国脱欧、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欧元区内部并未呈现分裂的格局,反而呈现出更为团结的趋势,通过加强合作的方式来提升欧元区整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例如2019年德法签署《亚琛条约》,进一步加强两国合作并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 欧元区财政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意味着核心国开始为尾部国财政提供支持。7月21日欧盟就7500亿欧元复兴基金达成协议,资金投放进度上70%的资金将于2021-2022年间投放、剩余30%将在2023年投放。此次复兴基金的直接拨款将重点投向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预计意大利可获得820亿欧元拨款、按压可获得720亿欧元拨款)。而对于此项财政计划而言,更大的意义在于欧元区在一直以来被诟病的财政一体化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拨款重点向南欧国家倾斜也体现了欧洲核心国始为尾部国财政提供支持。 二 全球经济与复工跟踪 (一)综合情况 纽约联储WEI指数继续修复,美国8月非农就业人数再超预期。8月29日当周,美国纽约联储WEI指数回升至-4.41,Q3季度均值达到-6.4%,经济活动整体呈现继续回升的趋势。同时,本周发布的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再超预期,从结构上看,零售业、建筑业就业人数修复显著,与高频数据显示的零售活动与地产开工、销售数据走强向匹配;而服务业以及制造业就业人数修复程度依旧较低,也反映了当前美国经济修复中结构不平衡的状况。 欧元区通胀跌入负区间,欧央行宽松加码预期提升。本周公布的8月欧元区CPI同比-0.2%,预期+0.2%,负通胀与欧元近期持续走强引发欧央行对输入型通缩的担忧,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Lane采取口头干预,表示“欧元兑美元汇率确实很重要”,欧央行宽松加码预期提升。 (二)零售业修复情况:7月欧元区零售销售继续回升 美国方面,8月29日当周美国红皮书商业零售同比增速回升至4.6%,同时7月美国耐用品、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同比+13.4%、+4.1%,均回到疫情前水平,且耐用品消费支出增速创下2004年以来新高。 欧元区方面,7月数据显示欧元区核心国德国、法国的零售销售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基本修复至疫情前状况。而欧元区边缘国意、西零售销售同比增速继续修复至约8成(6月修复约5成)。 (三)服务业修复情况:美国电影票房收入开始修复 餐饮业:德国餐饮业本周修复速度有所放缓,不过仍在正增长区间;美国餐饮业恢复速度虽较为缓慢,不过截至本周餐饮业同比增速修复程度也达到接近6成。 交通出行:苹果地图出行指数方面,法国出行指数在8月回落后目前已重新恢复,德国出行指数则有所下降,美国修复趋势则较为缓慢,维持在4成左右的修复程度。航班数量方面,近期全球航班数量未出现显著提升,修复程度维持在4-5成。 电影业:随着美国电影业重新开业,美国电影票房收入开始修复,8月末开始逐步恢复1-2成左右。 (四)工业生产修复情况:8月美欧汽车产销量环比回落 8月美欧汽车销量环比7月均有所回落。8月美国国内乘用车、轻型卡车销量同比增速3%、7%,较7月28%、15%显著回落,不过增速仍在高位;德国8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速-35%(前值-6%),也出现显著放缓。 三 海外流动性跟踪 本周美联储总资产环比增加266.14亿美元,总资产规模为7.07万亿美元,从结构上看,本周美联储中长期国债持有量增长244.6亿美元,为总资产扩表的主要原因,而各类紧急贷款工具中,本周MSLP(主街贷款计划)与TALF(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使用规模提升3.16、3.75亿美元。另外,近期美国杠杆贷款的金融状况有所恶化,不过上周美股大跌并未带来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各项利差数据尚在低位,美国金融市场并未出现系统性风险。 四 海外疫情与政策跟踪 (一)海外重点国家确诊人数跟踪 截至2020年9月5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2710万例,较上周(8月28日)新增187.4万例,全球新增病例增速再度加速。分区域来看,西班牙、法国新增病例已突破3月峰值水平,疫情发展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印度新增病例也仍在高企;而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二次疫情反复后较快得到控制,新增病例数量已开始回落,美国和巴西疫情也得到控制。近期新冠疫苗研发进度喜人,9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目前有超过30种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9种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 (二)国际组织及各国官员表态
9月2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回落逾80点,失守6.83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区间震荡,在6.83附近波动。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8304、6.8317。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122个基点,报6.8376,升至2019年5月14日以来最高。 平安证券研究所宏观组认为,从长周期来看,2020年可能是美元指数从牛转熊的转折之年,未来或将继续下行。从短期来看,美元指数经历了7月和8月的快速下行,短期或有反弹的风险。该团队认为,若短期美元存在一定反弹,对人民币汇率影响也较为有限。
作者 | 张一 编辑 | 李欢欢 8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公告称,2020年8月21日,长城汽车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总额10亿元人民币,期限为32天,发行利率为1.4%。 这距离长城汽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总额为10亿元人民币)发行,仅过了一个月。 公告显示,本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偿还长城汽车2020年8月26日到期超短期融资券本金。 2019年年初,长城汽车在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的议案》,同意公司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金额不超过50亿元(含50亿元) 人民币的超短期融资券。同年,长城汽车共三次发行超短期融资券。 如何在下行的车市中“止跌”,是车企2020年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359.29亿元,同比下滑13.17%;归母净利润11.53亿元,同比下滑24.02%。其中,受新冠疫情及卢布汇率下跌影响,长城汽车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亿元,去年同期为7.7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84.08%。 尽管营收和净利润双下滑,长城汽车仍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财报显示,长城汽车2020年一季度研发费用6.1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25亿元上涨43.49%。2019年,该公司研发投入27.16亿元(费用化支出),同比增长55.8%。 在数字化转型提速的2020年,长城汽车研发支出将继续增加。今年7月,未来汽车日报从接近长城汽车的知情人士处获悉,长城汽车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新研发基地,新研发基地或将选址华东地区。彼时,该项目已进展至与当地洽谈落户协议阶段。 同月,长城汽车正式发布“柠檬”、“坦克”两大平台品牌以及咖啡智能三个技术品牌。其中,“柠檬”和“坦克”两大平台品牌自2015年启动研发,整合集团优势资源,累计投入超200亿元。 柠檬和坦克平台的推出,将缩短长城汽车产品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按照规划,全新平台下的首款全球战略车——第三代哈弗H6将于今年三季度上市。西部证券对此预计,今年下半年长城汽车将发布的全新平台车型,将明显提升其盈利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长城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今年7月,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7.83万辆,同比增长29.79%,较今年6月的8.2万辆环比下滑4.50%。其中,长城皮卡延续增长趋势,7月销量近2.07万辆,同比增长155.86%,市占率超50%,全球累计销售突破170万辆。西部证券称,长城汽车皮卡车型盈利能力较好,车型占比的提升将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请关注未来汽车日报
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通胀数据。CPI同比上涨2.7%,PPI同比下降2.4%。笔者认为,短期“控通胀”的紧迫性偏低,物价并非货币政策的核心关切。 ■文 |沈建光 朱太辉 姜传钺 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上涨2.7%,较6月回升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4%,较6月收窄0.6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带动CPI回升,非食品价格创多年新低。由于洪涝灾害影响供给、餐饮消费逐步改善等因素,7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8%,同比升至13.2%;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环比涨幅分别扩大至10.3%和6.3%,显著高于过去十年均值。然而,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同比已降至0,创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此外,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也跌至0.5%的低位,反映服务类需求依然疲弱。 大宗商品价格上行,PPI跌幅收窄。伴随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市场需求逐步回暖,7月国际油价、CRB现货指数同比跌幅分别降至32%、-9%;国内黑色、有色等工业品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行。因此,PPI环比上涨0.4%,同比进一步回升至-2.4%。分行业看,石油相关(油气开采、石油煤炭加工等)、有色采选和加工、黑色采选和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环比涨幅居前。 洪涝灾害对物价造成短期扰动。参考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由于汛情影响部分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的生产运输(主要是鲜菜、猪肉、粮食等),或阶段性推升通胀水平(一般为3-4个月),但影响程度较为有限;特别是2010年后,洪涝灾害对CPI的冲击明显减弱。除洪灾外,还要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供应量攀升以及全球疫情冲击供应链、产业链等因素对物价未来走势的潜在冲击。 预计CPI延续下行,PPI逐步回升。展望未来几个月,CPI方面,随着翘尾因素快速走低,叠加消费复苏偏慢,CPI将延续回落态势,四季度不排除降至1%以下。而洪涝灾害等短期因素难以改变整体趋势;PPI方面,虽然同比有望逐步改善,但考虑到油价反弹放缓、有效需求不足,年内或难以摆脱负增长区间。 货币政策退出“极度宽松状态”,通胀并非核心关注点。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周末易纲行长的采访中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在笔者看来,随着国内经济恢复态势向好、宏观杠杆率明显上升,货币政策已退出前期“极度宽松状态”,着力点向“稳企业”、“保就业”、“防风险”倾斜。 同时,央行对于通胀的判断是:短期看,“物价涨幅总体下行,预计全年CPI涨幅均值将处理合理区间”;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在此情形下,笔者认为,短期“控通胀”的紧迫性偏低,物价并非货币政策的核心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