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柴象飞突然接到一通来自家乡好友的电话。 对方是山西援鄂医疗队的一名领队,山西省心血管医院安健副院长当时已在湖北仙桃市中医医院工作多日。几句寒暄后,对方谈到了一线专业CT影像医生不足、筛查效率低等难题,建议是否可以利用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来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 新冠病毒筛查中,CT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核酸检测则被视为金标准。但在初期中国的试剂盒供应不足,并且核酸测试假阴性比率很高的情况下,病人要最终确诊至少需要两种检测方法。 作为汇医慧影创始人,柴象飞在AI医疗影像领域耕耘多年,他深知这通电话背后的急切。挂了电话,柴象飞丝毫没有怠慢,火速线上召集高管和技术、工程师团队,组建针对新冠的研发专项小组。在与多家定点医院进行产品讨论后不久,团队就把第一版产品做了出来,并在一个月内完成全国20多家医院的系统部署。 今年3月,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国外尤其是欧美疫情迅速爆发。汇医慧影果断开拓海外战场,基于合作方华为云开发出了Dr. Turing新冠AI辅助筛查方案。基于SaaS化服务的快速复制、可扩充性,汇医慧影AI系统进入了全球50多个国家落地应用。 毫无疑问,疫情这场无准备之战,给了汇医慧影一次集中“大练兵”的机会,也让行业和资本看到更多AI医疗应用的可能性。创立5年,汇医慧影从智能医疗影像切入,围绕AI算法模型、技术落地等进行了诸多探索性的尝试,并保持一年推出两款新产品的速度迭代。而凭借多年来打造的全流程应用场景闭环、快速的推进应用执行力,汇医慧影已成为AI医疗影像赛道的头部玩家之一。 AI全球抗疫“一战成名”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变得非比寻常。从除夕打响“抗疫战”至今,柴象飞与汇医慧影团队度过了魔幻而又异常充实的八个月。 “疫情爆发开始,我们就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运转状态之中,争分夺秒打磨产品。”柴象飞回忆。 汇医慧影创始人、CEO柴象飞 今年2月初,国家卫健委将新冠肺炎治疗指南更新到第5版,将筛查手段改为“核酸检测+CT影像”。这不仅意味着全国各省医院CT扫描工作量激增、影像医生面临超大负荷,更大的问题是,大多数医生对新冠肺炎很陌生,如何依据CT影像更加精准、快速判断某人是否感染新冠,难度还很大。 大考面前,分秒必争。“1月底左右,我们就跟一些定点医院合作,迅速上线了‘AI新冠肺炎辅助筛查系统’。”柴象飞告诉投资界,“拍完片子,AI系统就能快速得出诊断结论,整个计算周期全部在30秒内完成,大幅提升了新冠肺炎的筛查效率和准确率。”后续治疗中,医院也将AI用于患者的随访、跟踪以及愈后疗效的评判。 之后,团队针对新冠疫情进行算法、平台多项升级,推出AI辅助筛查、智能远程会诊、数字智能胶片“三位一体”的新冠肺炎智慧影像整体解决方案,将抗疫阵线由院内延伸至院外、云端。仅在一个月内,汇医慧影就在国内20余家前线医院完成部署并投入使用,累计筛查病例超过12万例。 幸运的是,国内疫情在3月底、4月初得到了初步控制,但北美、欧洲等海外地区疫情大面积爆发。几乎没有迟疑,汇医慧影顺势“杀入”海外市场。 “事实上,很多国家的医疗机构检测能力和设备不足,都亟需AI技术来弥补严重缺乏的人力和知识缺口,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好机会。”在柴象飞看来,相较于仅支持本地化部署的产品,汇医慧影完全有能力把在国内得到验证和成熟应用的AI抗疫解决方案推广至不同国家。 这对其他国家而言,无疑也是“雪中送炭”。比如在泰国疫情形势日趋严峻的3月,汇医慧影携手合作伙伴华为与泰国数字经济和社会部达成合作,为泰国最大的公立医院诗丽叻医院、拉玛提博迪医院等多家医院提供具有5G技术的AI辅助解决方案,泰国总理亲自参观视察影像AI抗疫产品并予以肯定。 4月,正当英国境内的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数攀向新高,该国科学家探索新技术辅助应对时,考文垂大学和汇医慧影合作,通过在该校附属医院部署新冠肺炎AI辅助筛查系统进行人工智能辅助CT影像识图及诊疗决策的尝试。据悉,该系统可以在24秒内完成500多幅CT影像诊断、其分析水平相当于一名拥有4年经验的医生。 而在与中国疫情早期有非常类似情况的厄瓜多尔,当地极度缺少PCR检测试剂,甚至有些医院连核酸检测设备都没有,但是相较而言影像设备是高度普及的,汇医慧影就将已经训练好的算法应用于当地,实现日筛超过500人的智能化检测。 还有疫情形势严峻的智利。4月初,智利政府与中国医疗AI企业汇医慧影建立联系,引入Dr. Turing 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筛查方案。近日,智利卫生部新任部长Dr. Enrique Paris通过社交媒体极大肯定了这一方案的有效应用,以及AI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贡献。 据了解,从3月初开始,其AI医疗解决方案携手华为、英特尔和其他全球合作伙伴,已经在海外超过50多个国家进行部署和使用,包括墨西哥、巴拿马、智利、阿根廷、厄瓜多尔等美洲国家,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以及非洲地区、欧洲其他国家。值得一提的是,汇医慧影不仅为海外医院提供AI产品和技术支持,同时还搭建了培训平台,并将中国有效防控疫情的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全球用户。 蹚出一条难复制的“闭环链路” 新冠一役,不仅勾勒出AI医学影像更加全面清晰的画像,也将深度参与者——汇医慧影首次从幕后推向台前。一战成名背后,其实是汇医慧影深耕行业多年的厚积薄发。 利用AI、数据挖掘以及云计算技术,去赋能医学影像这个垂直行业,是汇医慧影创立时的初衷。5年前,汇医慧影刚刚成立时,选择以智能医疗影像为切入口,主要围绕AI算法模型、技术落地进行探索性尝试。之后才逐渐建立了基于AI的大数据平台,并且搭建了覆盖医疗“产-学-研”全流程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 从目前产品线来看,汇医慧影已经搭建起一套“智能医学影像整体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使用图像深度学习的核心技术和多项专利技术,包含NovaCloud智慧影像云平台、Dr.Turing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和RadCloud大数据人工智能科研平台三大产品体系,为医院、医生及患者提供不同形式的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系统、教学及科研平台等多项服务,可实现“三端互联”。 从AI产品设计逻辑线来看,目前主要围绕“病种+病程”等维度展开,现已支持DR肺结核筛查、DR四肢骨骨折检测、CT肺结节筛查、前列腺癌检测、乳腺癌钼靶筛查、主动脉夹层及腹主动脉瘤辅助诊疗等多个病种,并且覆盖基层筛查、体检筛查、门诊诊断、临床治疗、术后随访等多种应用场景,最大化提升影像水平和临床产出。 数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在非传染疾病中致死率居首位,2018年中国心血管病患人数约2.9 亿,而急性主动脉夹层是目前心血管外科发病最快、进展最快、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2018年全球新发乳腺癌210万例,乳腺癌在全球140个国家成为女性首要杀手。 针对这两大高发病,2018年,汇医慧影推出全球首个主动脉夹层AI自动诊断平台以及全球首个乳腺癌人工智能全周期健康管理平台。前者是汇医慧影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血管外科联合开发,在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精准测量、预后预测、随访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汇医慧影而言,这意味着其AI产品首次“走出了”影像科,开始临床科室的应用,同时也从诊断环节突破至参与临床治疗决策,从聚焦提升效率走向精准治疗。 Dr. Turing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是2019年底汇医慧影推出的另一个重磅产品——这是基于AI技术打造的“筛—诊—治—预后”全周期的医疗AI产品,在单病种上实现了全流程覆盖,病种拓展至肿瘤、血管、骨科三大类,提供超10个病种辅助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汇医慧影Dr.Turing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核心AI产品-多病种AI辅助诊断系统正式拿下欧盟CE认证,标志着汇医慧影覆盖多病种全流程的影像人工智能整体解决方案开始在欧盟市场全面铺开,中国医疗AI多领域临床应用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 历时5年,AI加持下影像数据的价值闭环初现,汇医慧影最初埋下的种子,也开始萌芽。正因为这份坚持,汇医慧影悄然跃升为国际领先的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公司之一。 5年布局近1000家医院 “今年是国内AI医疗落地的大年” 一场疫情,暴露了国内公共卫生体系的诸多问题,但也给医疗AI公司摆出了一道命题——AI技术到底能不能在举国抗疫大考中担当重任?从过去八个月汇医慧影的表现来看,AI已经成为一味“良药”,甚至是救命稻草。 如果说,2020年之前的AI医疗行业是一场政策和企业的漫长“试水”,那么在疫情的催化下,包括远程医疗、医疗大数据、智慧医疗等未来数字化医疗场景提前预演,诸多闸口顺势打开。而得益于整个行业对AI认知的改变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AI在医疗行业从接受到落地的时间也越来越快。 “疫情对于不少AI企业来说既是一次大考,也是一次让技术快速落地的机会”,汇医慧影联合创始人郭娜对此感受颇深。在她看来,今年会是国内AI医疗应用方兴未艾的一年。“如果说过去几年主要是在解决算法、数据集、产品介入等难题,那么2020年可能会是AI企业解决阶段性重要难题后的‘技术应用落地年’。” 事实上,AI技术如何与临床需求融合、如何切实帮助临床医生释放更多价值,是所有相关从业者一直在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医疗AI想要真正落地必须解答的难题。然而过去几年,AI医疗产业有着巨大泡沫,商业化也是最为人诟病的痛点。 柴象飞在采访中,也反复提及产品化与商业化,“第一核心技术,第二产品化能力,第三商业化能力,这三点缺一个,你都没有办法生存。” 不过,最为行业头疼的盈利困境被汇医慧影以全链条服务商业模式打破僵局、跳出烧钱的魔咒,汇医慧影已经有了相对漂亮的成绩单。 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目前其产品已落地全国超1000家医院(其中200多家三甲医院, 500多家是基层医院)、80多家海外医院;500多个医院的不同课题同时在研,AI日调用率接近80%,日均服务患者10万名。发明专利数十余项,并且已经获得一个CFDA二类资质、欧盟CE认证。 眼下,这些AI医疗公司正迎来蛰伏后的真正比拼。
围绕海南自贸港创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创建一流医院 9月15日,省委书记刘赐贵赴海南省人民医院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现场研究部署医院发展建设工作。刘赐贵强调,要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落实主体责任、突出制度集成创新、构建有效激励机制、用好自贸港政策、整合各方力量,加快推动省人民医院创建国内一流医院,为海南自贸港创一流营商环境作出应有贡献。 在省人民医院,刘赐贵一行先后来到住院大楼、医院文化长廊、中心实验室等地,实地了解医院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党建工作、学科建设等情况。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刘赐贵听取了省人民医院创建一流医院工作情况的汇报。他说,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近年来持续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一院”工程和“好院长好医生”等引才工程,有效提升了海南的整体医疗水平。在抗疫斗争中,以省人民医院为代表的全省医疗机构和广大医护人员充分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夺取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自贸港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支持省人民医院加快创建一流医院,是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迫切要求,是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实际行动,是服务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的重要抓手,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的现实需要,是创建花园式、公园式医疗环境的必然条件。 就怎样创建一流医院,刘赐贵指出,省人民医院要提高认识,落实主体责任,增强责任感、事业感、使命感,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立足制度集成创新勇于深化改革,构建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善于研究和利用自贸港政策。省直各部门和海口市要加大支持力度,共同推动医院改革发展。 刘赐贵强调,全力支持省人民医院创建制度集成创新领先、医院环境领先、医疗水平领先的一流医院,要优先抓好十项具体工作。一要加快制定院区空间规划,科学建设、合理布局,将“三个领先”的目标任务具体化;二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注重培养本院人才,加强与国内一流医院和一流学科的人才双向交流;三要从5G应用入手,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四要切实改善院区及周边交通状况,方便人民群众就医通行;五要在加强医联体建设、提升医疗水平的基础上,用好特需医疗政策,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六要赋予医院在药品器械及物资采购、医护工资、职称评聘、人员编制、人才引进等方面更多的改革自主权,通过改革创新挖掘医疗服务潜力;七要构建快捷便利的医保资金结算机制,确保及时结算;八要加快推进各项基建安排;九要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采购急需医疗设备;十要关心关爱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维护其合法权益,确保院区安全稳定。 省领导毛超峰、何忠友、彭金辉、孙大海、王路参加调研。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快速行动,持续不断把资源集中到战“疫”第一线。在战“疫”阵营中,广大上市公司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捐款捐物、确保供给、加大研发、参与建设等多种方式积极驰援疫情地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展现了新时代上市公司的担当作为,形成了监管部门推动、企业自身追求、市场主体合力的战“疫”氛围。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上,“抗击疫情,上市公司在行动——上市公司驰援一览表”从今年年初开始就持续更新,仅截至4月30日,就公布了1196家上市公司的驰援信息。 在医药企业方面,达安基因、科华生物、艾德生物等公司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据统计信息显示,由艾德生物研制生产的首批1.5万人份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冷链物流送往湖北、上海、广东、山西等地医院,并全部采用免费形式直接捐赠给有需求的医院。康恩贝、香雪制药、以岭药业等纷纷捐赠医药物资,如抗毒口服液、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等。振德医疗、道恩股份、欣龙控股等则加班加点生产防护产品及原材料。 疫情期间的医疗人员护送、物资运输的工作,也得到了上市公司的大力支持。深圳市农产品集团旗下长沙黄兴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排除困难开设湖北蔬菜采购车专区,每天500余吨蔬菜运往湖北各地,切实解决了湖北10余个城市老百姓的吃菜难问题;厦门港务第一时间免费为韩国福建同乡会捐赠第一批防疫救灾物资提供进口清关服务,并集结30部拖车及司机,随时准备运送物资驰援武汉;海南航空则组织航班包机运送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及医疗物资。 同时,应急工程的建设也离不开上市公司的支持,如中联重科就随中建三局、高能环境一起参与武汉蔡甸抗肺炎应急工程建设,1月24日,紧急驰援13台挖掘机、7台起重机、2台泵车、9台搅拌车等设备,参与建设火神山医院;西部建设下属中建商砼辅助供应商品混凝土,助力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江夏雷神山医院项目;永高股份为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无偿提供所需的PE波纹管等建筑类管道产品。 而房地产相关企业除了捐款、捐赠物资外,驰援形式也多种多样。据统计表显示,在疫情期间,万科派遣10位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在火神山医院提供物业服务。万科武汉君澜酒店负责接待福建137人医疗队;我爱我家则在做好长租公寓防疫管控的同时,利用空置公寓就近无偿安置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泰禾集团给予泰禾商业旗下在营项目正月初一至十五连续15日商户资金减半。 “抗击疫情,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这次抗击疫情的很多领域,上市公司都发挥其专业优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种特殊时刻,我相信全国各地上市公司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践行社会责任,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一起打赢这场战役。” “上市公司在疫情期间有必要、有责任支撑起稳就业的大旗,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昆仑健康资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苏拉特(Surat)位于孟买北部250公里,西距坎贝湾23公里,位于塔普蒂河口右岸,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港口城市,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 (图源:《纽约时报》) 如果你在此时此刻来到苏拉特的工业区,会看见纺织厂只能生产出往年十分之一的纺丝、各家各户负责缝绣Saris(当地民族服装)的居民因为无活可干,重新种起了蔬菜、街道上理发店、电话商店空无一人、曾经工厂标志性冒着烟的烟囱现在哑然熄火。 (图源:网络) 一切都是因为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苏拉特所在的古吉拉特邦最新确诊人数是10.42万人,在印度各邦中甚至还不算多——与古吉拉特邦接壤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确诊人数已达到90.72万人。 全国范围内,印度新冠肺炎患病人数已上升到428万人(死亡人数7.3万人),超过巴西,跃升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图源:Worldmeters) 更可怕的是,印度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还在持续增加。昨日全国新增病例9.08万人,创单日历史新高。 (图源:谷歌) 一边是经济整体停滞不前,另一边是还在恶化的疫情。这个有着13.24亿人口的国家陷入了两难。 今年之前,印度正在脱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壮大中产阶级规模三条轨道上发力狂奔。 一场疫情,却让飞速前进的印度政府来了个急刹车,甚至可能出现倒退。按照现在趋势,印度将可能超越美国,成为新冠肺炎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经济上,印度二季度GDP断崖式下滑23.9%,创下1996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抗疫、经济建设双难的印度号列车,或许已走到了本世纪最艰难的分岔口。 1 抗疫失守:医保体系缺陷酿下苦果 印度国内医疗系统分为三级,由私立医院及公立医院两部分组成。私立医院主要分布在城市, 提供二级及三级医疗服务。公立医院分布比较广泛,覆盖农村地区,但农村地区公立医院也只能提供非常基本医疗服务。 (图源:《Health systems in India》) 如公立医疗系统中的Sub-centers(SC,次健康中心)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服务,该医疗站只需要至少一名女助产员/卫生员及一名男卫生员即足够。 高一级的Primary health centers(初级健康中心,PHC)相对更专业,须至少有一名专职医生及14名医疗助理人员;再高一级的Community health centers(CHC,社区健康中心)则需要配备至少四名医疗专家(包括一名外科医生、一名医师、一名妇科医生及一名儿科医生)及至少21名医疗助理人员。 但即便是去到CHC级别的公立医院,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仍有限。按照规定,CHC建在人口12万左右地区或8万人左右的山区/部落聚居区。8万人对应不到30人上下的医疗团队,印度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当紧张。 公立医院虽然覆盖人口众多,但所拥有的医疗设备数目远不及私立医院。根据统计,印度公立医院所拥有病床只占全国总病床数的三分之一,呼吸机只有20%,但这次却收治了全国超过90%的新冠重症病人。 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医疗挤兑。面对数量众多的病人,这次新冠疫情中印度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设备(PPE)、检测设施及呼吸机都显得抓襟见肘。 为什么印度民众都抢着去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公立医院,都不选择医疗配置更完善的私立医院呢? 原因很简单,私立医院的收费比较贵。一般私立医院平均收费是公立医院近七倍之多。 而且,和美国一样,印度的医疗保险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人。 印度医保分两种,一种是中央/邦政府缴费的公立医保,另一种是自己买的私人医保。 两者覆盖人数都有限。中央政府医保对象是政府雇员,该部分人数只占印度人口的7%。邦雇员医保则只投保全国17%的人口。 而面向贫困人口的政府医保计划——Pradhan Mantri Jana Arogya Yojana (PMJAY)也只是覆盖了贫困线下约40%人口。 (图源:网络) 私人医保则主要覆盖社会上层或中层人士,这部分人占全国总人口约25%。 因此,昂贵的私立医院只有部分已投保的人可以承担得起来(主要为投保私人医保的中上阶层),普通人或贫困人口只有两个选择,自愈或到公立医院就诊。 这次新冠疫情,在各个层面放大了印度医疗系统的既有问题: 首先,印度有人数众多的贫困人口。现时,该国农村人口还有约9亿人。农村地区聚居和城市贫民窟高密度空间为疾病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其次,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很多人会因为没有医保覆盖而不到私立医院检测(公立医院缺少检测设备),不就医、不隔离的病毒携带者更利于疾病传播; 最后,公立医院的医疗挤兑加速疫情传播。现在甚至有媒体怀疑,印度新冠死亡率绝不止现在约3%那么低。很多地区患者因为没有确诊便逝世,被划入了其他原因死亡。 据印度研究机构在7月20日到8月17日对其国内某地区进行调查抽取的1664个样本结果显示,其样本血清阳性率为从36.1%到65.4%不等,平均血清阳性率高达51.5%。 印度抗疫失守,前期可以说是天灾,后期离不开医保体系既有缺陷的“人祸”因素。 2 GDP大滑坡,印度经济重启难 今年3月份,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从25日开始全国封锁。 封锁措施的实施,直接造成了第二季(自然年第二季,下图为财季)印度GDP大滑坡23.9%。其中,政府支出、个人消费下降四分之一;投资腰斩近半。 (图源:网络) 这是印度在1980年以来首个季度录得负增长。 经济活动封锁期间,印度有超过1000万人失业。在经历长达两个月的封锁后,印度从6月份开始缓慢重启。 然而,“缓慢”重启后,印度的经济恢复之路仍任重道远。 (图源:网络) 其一,部分经济活动仍受限,如行业规模近1.2万亿卢比的学校接送服务;特殊节假日及家庭聚会所需民族服装需求仍将受到抑制;牛奶消费有五分之一是在户外产生;建筑公司的户外经济活动亦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据业内人士分析,八月份印度国内仍有9%的GDP受到有关法规及情绪原因限制。 其二,封锁期间大量公司倒闭。消费者及投资者出于对印度未来经济预期,更不愿意消费/投资,无法形成正向的经济循环。 Jawaharlal Nehru大学发展经济学家Jayati Ghosh认为,现在的印度正经历独立以来最大的危机。国内民众缺少消费力,形成不了足够庞大的消费市场,投资人也不愿意投资,大部分产品成本上升。 简而言之,当前的印度正经历滞胀。 其三,即使只是缓慢重启,疫情仍在加快传播。近两日连续两日新增感染人数超过9万,令政府不敢完全放开经济生产。 故总体而言,印度虽然已逐步恢复经济活动,但是7月份以来反弹的速度却在放缓。要收复第二季的经济大滑坡,还要在“经济”和“人民健康”做出合理取舍,是印度所要解决非常棘手的问题。 3 再借边境冲突转移舆论 9月7日,印军非法越线进入中印边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两国再度在边界发生冲突。 今年6月月底,两国发生冲突之后,印度政府信息技术部便宣布,以“有损印度主权和完整、印度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封杀59款中国APP。 在笔者看来,印度政府不断制造矛盾,除了可以为国内APP创造空间,解围当前“滞胀”局面,更大的目标可能在于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就如美国特朗普封杀在美中国公司的操作一致。 但舆论再如何转移,也还是无法改变印度疫情感染人数即将赶超美国的现实,以及背后其医保体系的漏洞,还有因为疫情印度因产品供应链受影响而产生的滞胀,大量的失业人口等等问题。 这些,恐怕才是它国内的民众所关心的。 按目前趋势来看,印度已经成为疫情的下一个震中,它的经济复苏也越来越曲折漫长。 如此多问题缠身,印度该怎么办呢? 参考文章: 《An Expert Explains: Decoding GDP contraction》 《Coronavirus Crisis Shatters India’s Big Dreams》 《Commentary: India’s fragmented healthcare system is its Achilles’ heel in the fight against COVID-19》
2020年8月28日,康宁医院(2120.HK)公布2020年上半年的中期业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2.7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3641万元,扣非后的净利润增长为109.9%。 8月31日,在业绩的刺激下,康宁医院开盘上涨7.72%,截至收盘,公司股价上涨12.2%,收于18.02港元每股,最高触及18.40港元每股。那么,此次公司上半年表现到底有哪些亮点?伴随着国内防疫进入常态化,康宁医院是否还有增长空间? 图表一:康宁医院股价 数据来源:同花顺,整理 结构化调整带动业绩,收入毛利双增长 康宁医院主要业务包含了自有医院运营收入、其他医疗相关业务收入和房地产业务收入。2020年上半年,公司在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了增长。 图表二:康宁医院各业务收入及增速(单位:万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整理 而公司业务在2020年上半年能够实现收入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医疗服务的结构化调整。此前国家医保改革、带量采购的影响,在公司结构化调整战略下被适应,按病种付费、DRGs付费和按床位付费相结合的医保支付方式给公司带来的业绩压力也逐步释放。 毛利率较高的住院业务增长迅速是结构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的表现,上半年公司住院床日数增加19.9%。住院平均每床日治疗和一般医疗服务开支增长7.5%。整体上,住院收入占自有医院运营收入的比例也由2019年上半年的84.1%增加至86.3%。 图表三:康宁医院住院业务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整理 另外,在住院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门诊业务也依旧保持着活力。上半年门诊收入为人民币6006万元,门诊人次较同期增加18.7%。这表明公司旗下的医院业务从整体来看已日渐趋于成熟。 据公司半年报披露,随着新医院床位使用率提升,公司总毛利达到人民币1.28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39.4%,自有医院业务毛利达到人民币1.1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3.8%。综合毛利率增加至27.6%,较2019年上半年提升3.3个百分点,其中治疗和一般医疗服务的毛利率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4.6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医院增至23家,较2019年末增加2家,其中包括1家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怡宁心理互联网医院),运营床位数增至6853张,较2019年末增加780张。随着医院数目和床位数的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床位使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毛利率也会随之再次提升。 互联网医院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2020年上半年,民众在疫情期间对于心理健康的远程问诊和购药需求增加,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也受到国家的鼓励。在此背景下,康宁医院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 目前,公司互联网医院的业务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与其他互联网平台合作,通过把医生纳入平台,提供收费的心理咨询和复诊开药服务。第二类是和药品电商平台的合作,由公司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开具处方,然后通过处方在天猫医药馆购买药物,在这个过程中收取适当的处方服务费。第三类是跟专科互联网医院品牌合作,主要是精神类互联网医院,在平台开出处方以后,由公司的实体药店给患者配药,赚取药品的收入。 康宁医院自六月底拿到互联网医院牌照,七月底实现互联网医院开诊,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互联网医院使用方便,患者数量大,市场空间广。巨大的患者基数有利于提升康宁医院的品牌知名度和患者信赖度,未来如果能实现互联网医院患者向线下住院用户高效转换,将会为公司的住院业务带来极大的提升。 小结 根据卫生部数据显示,中国精神疾病的总发病率约为17%,全国有超过1.8 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疾病,其中重度患者超过1600万人。康宁医院作为中国最早的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具有很强的稀缺性,此次业绩在疫情影响下,依旧实现稳定增长,也证明了精神病专科医院在业务上的稳定性。 目前,公司股价处于历史低位,2020年上半年公司也对股票进行多次回购,总数约90万股,总现金代价达到1589万港元,充分体现了公司对未来股价的信心。随着公司旗下医院业务进一步成熟,床位数以及运营效率提升,康宁医院能否延续业绩高增长,值得所有投资者关注。 图表五:公司回购信息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整理
国际医学27日晚间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约50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946.88%。 对于利润下降,国际医学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期内子公司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及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有限公司医疗收入同比下降,实现利润相应减少;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19年9月完成建设全面投入运营后,公司运营成本、费用较去年同期相应增加;但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较第一季度实现较快增长,亏损环比减少。 国际医学称,报告期内,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加快主业发展,医疗服务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于2019年9月25日全面开诊,有效扩大了公司整体经营规模,增强了医疗业务实力,大幅提升公司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公司旗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高新医院、商洛医院“三大医疗服务院区”的发展布局,搭建起跨区域医疗服务连锁架构,对公司构建以医疗服务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大健康服务平台具有里程碑意义。2020年,随着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用床位的持续攀升,以及高新医院二期扩建项目的投用,公司医疗服务业务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工作。公司与阿里健康合作打造的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以来,用户关注量稳步增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这一线上平台,紧急集结西安国际医学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相关专家设立“肺炎专问”板块,为全国问诊人员答疑解惑,服务众多患者。自上线以来,累计咨询问诊达3.6万人次,用户关注量超13万人。 此外,公司辅助生殖医学项目已于2019年初获得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开始为期一年的试运行,先期开展夫精人工授精(IUI)业务,试运行期满,待获得卫生主管部门复审批复后将正式开展试管婴儿(IVF)业务。此外,公司深入开展与国际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引进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服务理念,建设优势学科,依托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建立跨国跨地区的医疗合作机制,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满足不同患者差异化的就医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国内资本市场上以大健康医疗服务和现代医学技术转化应用为主业的上市大型医疗服务集团,在今年疫情期间,国际医学旗下医院积极承担所在区域内的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西安国际医学高新医院,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定点医院之一,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被确定为定点发热门诊。 抗疫期间,国际医学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率先向省、市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提出驰援申请的社会力量办医机构;第一个对公共卫生事件作出应急反应、储备充足抗疫物资的社会办医医疗团队;第一个自带防护用品、设备整建制接管湖北一家三级医院的社会办医“救援队”、“先锋队”和“突击队”。 国际医学表示,此次抗疫,公司整体医疗实力经受住了层层严苛考验,并得到充分展示。 国际医学称,伴随着公司已建成的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陆续开诊,公司医疗服务床位规模将在现有2800余张的基础上,2020年内还将有大的增长,三年内计划达到12000余张,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优质医疗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未来,在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及医疗消费需求升级的推动,以及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公司医疗服务主业将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8月26日,爱尔眼科盘中股价涨幅一度超过14%,最高触及53.06元/股,复权价创下历史新高,半年报体现出公司良好发展趋势,这是催化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8月25日晚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1.64亿元,实现净利润6.76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22亿元,同比增长0.72%;实现净利润5.97亿元,同比大增50.37%。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有3家民营眼科医院申请创业板IPO被受理,分别是华厦眼科、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将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眼科行业新入局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当年闯出上市这条路,就是希望更多眼科同行跟上,利用资本市场支持中国眼科事业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二季度业绩“回血”超预期 半年报显示,尽管一季度业绩受到疫情影响,但爱尔眼科二季度业绩迅速“回血”,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速创近十年来新高。7月份,公司境内、境外营业收入双双回归高速增长通道,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7.92%、35.81%。 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向记者透露:“在疫情严峻期间,公司旗下部分医院阶段性暂停了门诊和手术,仅保留了部分急诊服务。但在暂停期间,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强线上、线下联动,为之后复诊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爱尔眼科旗下已累计上线网上医院57家,大大提升了医院诊疗效率。据了解,自3月中下旬起,爱尔眼科境内各分公司和子公司陆续复工;境外方面,欧洲地区、美国及东南亚地区也在5月中上旬陆续复工。报告期内,公司位于西班牙、新加坡、美国等主要境外资产均实现正向收益,合计实现利润超过3000万元。 “公司旗下医院陆续复工后,门诊量迎来报复性反弹。为满足日益增加的门诊量,公司专门针对患者需求开设了特色服务,如开放夜间视光门诊、节假日正常门诊、专家在线问诊等。”吴士君介绍称。 在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实现“弯道超车”的基础上,爱尔眼科有望在第三季度迎来下半场的“开门红”。据了解,因受疫情影响,国内高考日期推迟,6月份的传统高考季医疗高峰相应延迟至7月份,导致7月份公司境内主营业务增速达到47.92%。 眼科市场前景仍持续向好 医疗行业素有“金眼、银牙”黄金赛道之说,爱尔眼科作为一家民营眼科连锁医院,于2009年登陆创业板,在资本市场占据了绝对的“卡位”优势。 半年报显示,爱尔眼科在技术、服务、品牌、规模、人才、科研、管理等方面已形成较强核心竞争力,拥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在门诊量、手术量、营业收入等方面逐步占据当地最大市场份额。 但其他眼科企业的追赶步伐也不慢。近年来,光正集团、江河集团跨业经营进入眼科领域,希玛眼科、德视佳相继在香港挂牌上市,上游产业链的爱博医疗、欧普康视、昊海生科、康弘药业、众生药业等也陆续在A股上市,眼科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相关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吴士君认为:“非公群体日益壮大,成为推动眼科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尤其是近期,创业板受理了华厦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的IPO注册申请,一度引发部分投资者对爱尔眼科A股稀缺性的担忧。不过,竞争者林立,尚未影响到爱尔眼科稳坐行业头把交椅的现状。相关数据显示,爱尔眼科目前门店数量超过400家,医疗网络遍布全国。与之相比,华厦眼科门店数量超过50家,在全国17个省设立了51家医院以及18家视光中心;何氏眼科门店数量在13家以上,主要集中于东北各市;普瑞眼科门店数量在18家以上,拥有18家医院和3家门诊部;新视界眼科门店数量在12家以上,主要分布在上海。 财信证券分析师王绍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少年常患近视、散光等眼科疾病,老年人常患白内障等眼底疾病,眼科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依然良好。“随着民营眼科企业品牌认知度和口碑的树立,患者将逐渐从公立医院流向民营医院。” 王绍玲认为,爱尔眼科的龙头地位短期仍将维持。“在眼科专科医院中,爱尔眼科目前所占市场份额超过30%。与之相比,华厦眼科市场份额为9%,新视界为4%,存在的差距仍较大。近年来,爱尔眼科通过合伙人模式吸引了更多优秀医生,实现医教研平台一体化,在地县级开设眼科专科医院,实现医院数量的快速增长,龙头地位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