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手头琐事较多,没能及时更文,却有小伙伴私信问候,颇感欣慰。想了想还是上来闲聊几句。 1、现在愈发能够感觉,“基金”在国民投资理财的权重的确是提高了不少。老韭依稀记得,前几日某基金经理“千亿顶流破圈”,市场就连跌了3天,昨天传闻某基金经理“年终奖7000万”,今日科技股哀鸿遍野(我知道外围好像又传出什么幺蛾子...)。多少有点“饭圈”捧杀的意味。 这里,存在一个预期差的问题。 首先考量的是新发基金的承接力度。大家有没感觉到,“爆款基金”这个词,我们有一阵子没有听到了?事实上,既1月份公募基金天量发行之后,2月份以来发行的基金募资力度是有所减弱的,当然好消息是后续几个月依然有超300只产品相继发行,这一波“全民搞基”热潮,远没到喊结束的时候。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市场流动性的变化。今天央妈又喊话了,会议中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喊话的次数多了,大家才能逐步形成共识:不急转弯,但这弯,还是得转的。 流动性的收缩,对于高估值板块的冲击,是最为明显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科技股而言,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里头的资金就吓得不要不要的。毕竟市场对于整体估值中枢的预期,是在往下走的。 行业景气度没有任何问题,基本面没有任何问题,那就是股价有问题。“卡脖子”问题还是得解决,高端制造的坎还是得迈过去,半导体、军工里头依然有个股分化的机会。 2、关于“春节效应”。入市有些年头的朋友,多少领教过A股这一玄学。节前交易日所剩无几,市场调整多了,老韭反倒对节后行情抱以更高的期待。 客观规律来看,节前市场交投情绪趋于清淡,甚至担忧假期间的种种不确定性,先跌为敬。节后打消顾虑,叠加2月份市场流动性相对宽裕,赚钱效应比较可观。贴几张图供大伙儿参考,玄学,玄学,玄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3、聊聊热门“白马股”。上机今天打开了跌停,如果是抱着价投去的,要做好熬的准备了(短期博弈另当别论)。毕竟基本面已经发生了质变(疫情的不确定性+变动协议),股价还需要来回反复敲打(外资深度重仓,持股信念存疑),好饭不怕晚,对价格稍微挑剔点,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平安年报,喜忧参半。喜是四季度的业绩表现依旧龙头本色,投资收益率也是超额完成,即便是踩了大坑。忧是NBV同比下滑了近35%,比机构的一致预期还要糟糕一些。总体来说符合预期吧,四季度不少明星基金也在逆势加仓,坐不住想割肉的,不妨等等看。 蚂蚁集团或将重组为央行监管的金融控股公司,阿里尾盘应声大涨。这不是一个新鲜事,圈内时不时都在传。往小的说,是靴子落地,但往大的说,蚂蚁的估值得缩水不少了(之前是互联网,之后是传统金融)。 聊完下来,不得不感慨,某前辈的一语成谶:一个不理解“利好茅台”四字含义的投资人,一定不是一个好的投资人! 今儿就侃这么多,有想法的评论区明早醒来再聊一会。 福利索取关键词(公众号“图解天下”菜单栏回复) 里昂丨港股通丨港股丨核心资产丨新经济十年
大家好!新的一周又要开始了,上周是新年第一周,但行情却走得很魔幻。 沪指全周涨近3%,上证50涨4%,沪深300更是大涨5.45%,但中证1000指数却跌近1%。 二八分化的走势让很多人只赚指数不赚钱,新年的红包并没有抢到,多少有点郁闷。 还好周五出现了改观,二八风格终于转变了,终于有半数个股都是飘红的了,和指数的飘绿正好相反。 上周蓝筹领涨的主要原因是基金为代表的机构集体中进场抢筹所致,受去年基金业绩优良影响,今年新基金销售火爆。 新基金募到大笔钱之后虎视眈眈进场抢筹,而老基金也不甘落后,去年没打出去的弹药赶紧往外打,去年业绩不好的赶紧调仓换股。 正是机构的大举抢筹成为市场主角,并影响了游资和散户跟风,使得二八风格严重倾斜,蓝筹受追捧,小盘股被抛弃。 之前先知先觉的外资,这次居然变得后知后觉,但醒悟过来之后,也加入到抢筹的队伍,利用周五二八转换蓝筹调整之机大举抢筹,居然抢了200多亿,还是比较少见的。 看看外资抢了啥?贵州茅台净买入12.5亿元位列第一,海螺水泥、中国平安、上汽集团、宁德时代、美的集团等蓝筹也被抢了不少。 还是不变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都说茅台价格贵估值高,但稍有回调,马上就被抢,仍是心头好…… 所以,周五的二八转换能维持多久呢? 如果就长期而言,机构的话语权逐渐加大,蓝筹主导市场的格局不会改变,而且还会强化。 但就今年的行情而言,除非再度出现2017年的“漂亮50”行情,大多数股票都是“黯淡1000”,才会保持全年二八分化。 不过目前的成交量是不错的,连续一周每天都是上万亿的成交,这就使得虽然仍有可能是“二”主导市场,但“八”也会有一定的机会,就像上周一样。 而且机构在新年抢筹也会趋于降温,毕竟新年伊始是弹药最充足的时候,后面的节奏会放缓一些。 当大象起舞最疯狂的阶段过去之后,小象们也会获得一些机会,包括一些滞涨的蓝筹也会获得轮动及补涨机会。 所以对于大家来说,主体思想并没有变,但可以适当灵活一些。 什么是主体思想? 那就是一直强调的“聚焦”,面对4000只股票以及继续推进的IPO,没有人可以面面俱到,更何况普通股民,所以一定要聚焦,把关注的范围缩小到100只以内,以关注主流板块的主流品种为主。 适当灵活的意思是寻找大象下面的小象机会,特别是在大象已经比较臃肿,不容易再快速长肉的情况下,可以留意小象的机会,特别是业绩较好长肉较快的小象,可能会更有潜力。 所以之前说的策略仍然有效,一眼盯领涨,一眼盯补涨,一眼盯龙头,一眼盯小象。 展望下周行情,周末没有发生啥能改变行情的事情,美股继续创新高。虽然美帝继续搞事,摘牌几家中企,但我国发布“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实在是振奋人心,利剑出鞘必将斩断长臂猿! 所以下周继续上行仍是大概率事件,唯一需要关注的仍是二与八之间的关系,是继续上演跷跷板的游戏,还是和谐共生雨露均沾。 主要看成交量,目前已经稳在万亿之上了,如果能继续放大,说明场外资金进场仍在加速,有充沛的资金就能实现二八普涨,否则仍要注意跷跷板。 但如果你持仓的股票有坚实的业绩做支撑,其实也不必太在意这些,考虑一点就行了,拿到4月份发年报有没有问题?业绩能不能让人放心持有? 想明白了这一点,什么都好办了,这才是抓住了投资的牛鼻子。 行情来了,怎能少了期权这个利器?通过杠杆效应,可将收益成倍放大!而且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最近社区团购有点疯。 作为今年最大的风口,无论是阿里、腾讯还是美团、滴滴,数得上来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架势不输此前的任何一次大泡沫。 甚至连一些死了的企业也借尸还魂。 去年暴雷的生鲜电商“呆萝卜”,在今年1月份破产了,负债5.19亿,账面资产1亿多,变现的话最多也就值1000万,就是这么个公司,自称最近拿了1000万美元的意向投资,创始人信誓旦旦的说,3年内要把投资回报率搞上去,市值会超5亿美元。 热钱真的不怕风险。 这行业这么热吗?你还别说,看看下面这密密匝匝的aPP,哪一个都是野心勃勃,但根据以前的经验,绝大多数都撑不了一两年。 这么一来,连人民日报都忍不住了,直接开始“吹风机”式的喊话:别老惦记几捆白菜了! 对这事评价不一,有人说,这完全是市场行为,有人说这只是割韭菜的前奏,靠补贴低价抢占市场、然后再涨价挣钱。 不得不说,这剧情我们已经看过很多回了。 滴滴那会儿打折狠吧?现在,车依然不太好打,而且价格也越来越贵; 共享单车刚出来的时候,5毛一小时,领券还能免费,后来,5毛涨到1块,1块到1.5块,计价也从一小时缩到半小时,再到现在的15分钟; 共享充电宝,一度被人认为必死无疑,结果人家不仅活了下来,活的还挺好,从前1块钱,现在也涨到10块了,钞票大把大把地赚起来。 互联网卖菜,肯定也是这个套路。 那为啥别的行业不见这么大力度的喊话,卖菜咋就不行了呢? 这里面门道还是有点多的,咱们一一来说说。 要说这社区团购,还真不是啥新鲜玩意儿。 一个社区,配几个团长,团长搞个消费用户微信群,大家在微信群里面下单,然后企业统一配送到团长那里,团长基本有店,方便团友们来提货,一个团长甚至可以做好几家的生意,提成也不少赚。 2016年就陆续开始有人这么操作,2018年算是风口了,不少公司拿到的投资已经以亿来计算,一轮竞争之后,该整合的整合,该倒闭的倒闭。 本以为没什么大发展了,结果疫情来了,大家都不能出门,社区团购开始迎来真正的火爆,微信下单、第二天送到家,多好。需求旺盛,于是不断下沉,有的甚至直接开到村里。 大家为什么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呢?方便之外,还有资本的常规把戏——补贴,你卖10块,我卖5块,逼急了就1分钱,然后消费者用钱投票。 那这个模式就一无是处了吗? 其实跟传统零售比,这是另一种玩法,按照刘润老师的看法,社区团购的基本逻辑是——预售+次日达+自提。 这一套逻辑比以前按照经验进货、货架销售还是高明了不少的,减少了不确定库存,效率更高,至少眼前,消费者和地头的农民都能获利。 那抵制的声音为啥这么多呢? 表面看起来,原因有三个: ●1、市场价格混乱; ●2、供应链失序; ●3、商超、夫妻店撑不住了。 现在各家的补贴还在继续,价格一个赛一个低,能在经销商那里拿低价肯定好,不能拿低价的,就自己花钱补贴,一个一个地把价格打下去,有些直接击穿了厂家的底价。 失序的结果就是原有的供应链完全混乱了。 促销的时候可以喊“击穿底价”,但是真正击穿底价的时候,谁也坐不住,这么玩,大家谁也别干了,厂商自己的渠道就已经先乱了。 于是有的厂商直接出手,想要货,先授权,价格不能低于终端零售价,否则就不给社区团购供货了,如果经销商再这么玩,那经销权也就直接取消了。 最近沧州的一个公司就出台了这样的通知。 供货商其实还好点,同为渠道的传统商超日子就惨了。 社区团购越发达,超市的客流量下降越明显。 跟着做是找死,不做是等死,所以只能熬着,有的就熬不住了,前两天,永辉超市(行情601933,诊股)投资的上蔬永辉就破产了。上蔬永辉是开生鲜菜市场的,根据天眼查的信息,它背后上海国资和上市公司永辉超市,这种背景也扛不住。 最惨的还不是这些有资本撑腰的公司,而是单打独斗的小商小贩、夫妻店。 这些店面主要靠生鲜和日杂撑着,成本没什么优势,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社区团购一来,原来的那点优势就都没了。 一个低线城市的菜市场普通菜贩,平均客单价10-40元,每日的销售额也就是800-1500元,毛利率和净利率都比较低,一年3-7万的收入算是不错的,赚的也是个辛苦钱,从凌晨3点进货开始,一整天都泡在市场里面了。 菜市场摊位费相对还算低的,如果是自己开店的话,可能更惨,房租可能都挣不出来。 现在社区团购来了,有苏州的水果店的老板自诉,自己的几家店,月亏2万左右,而在同时,美团在苏州的一个仓,每天出货量就是7、8万单,这还没完全发力呢,美团还在招兵买马,日后的趋势只能是线上流量越来越大,线下越来越亏。 这些小商贩咋办呢?一个出路是像以前那样经营,不是输给房租就是输给新势力。另一个出路是转型,比如加入社区团购做个团长。 但有转型干团长的人也不放心,他们干了一段时间发现,工作量倍增,收入比以前还少了,挣大钱的是少数,大多数人估计干着干着就都干不下去了。 所以看起来,社区团购只是巨头们的一次集体尝试,但这次跟共享单车之类的不一样,刚一试水,各种雷霆手段就都来了,这是为啥呢? 原因很简单,它对现在的运行体系冲击太大,小黄车完了,每个用户可能损失上百块钱,然后城市多了一堆垃圾,影响还是有限的,如果社区团购完全把控了上下游,对两个经济指标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一个是就业,另一个是通胀。 1、今年的毕业生数量达到847万,创了纪录,消化这些很费劲,工作极其不好找,明年毕业生有多少呢?将创下新纪录,突破900万。 本来这压力就够大的了,如果你把毛细血管级别的商超、夫妻店给打趴下一片,这些人的出路就成了大个问题,这就成了典型的“技术性失业”。 啥叫技术性失业呢? 失业有好几种,典型的比如薪资谈不拢工作丢了,这叫“摩擦性失业”,还有比如本来干得好好的,结果新技术、新模式来了,工作没了,这就叫“技术性失业”。 互联网公司依靠技术优势、运营优势把传统渠道的饭碗打翻了,这个波及面还是很广的: 2018年的时候统计,全国夫妻店超过700万,营业额10万亿。 这些人专业技能有限,转岗能力一般,哪怕一半店铺关了门,那这些人再就业的难度可比900万大学生大多了。如果是经济上行期,还好解决,但现在容错度太小。 2、通胀跟这个社区团购关系大吗?还是有影响的。 大家都知道,通胀率是观察经济运行一个关键,这里面有个重要的指标就是CPI。 CPI大家时不时的听到,它是怎么构成的呢? 它是选了一篮子消费品和劳务,以它们在消费者支出中的比重为权数来衡量的市场价格变动率,选的啥呢?大概就是这些: 大家可以看到,影响最大的是食品,食品主要包括鲜菜、鲜果、禽肉,这也是为啥猪肉大涨,CPI也会大涨的原因。 那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呢? 一般统计局会选定调查人员,然后再划分网点,按照零售额和经营规模排队,再依据一套规则定点去抄价格上报,统计局汇总后得出数据。 像鲜菜、鲜果这类产品,价格变动频繁,要求至少每5天调查一次。 这套模式运营了很久了,说白了,这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性数据,如果传统的这些渠道都被替换了,那问题就来了。 主要的担心是什么呢? 互联网公司“不讲武德”,大家都搞不清楚他们会怎么出牌,说补贴就补贴,说涨价就涨价,有些公司抢市场的时候像孙子,拿到一定的份额就开始两头吃,外卖多抽成也就算了,如果最基本的菜肉禽蛋也这么搞,那统计部门就犯难了,得重新整一套办法,准不准的也很难说了。 有人说,这不是反而简单了?找几个大公司数据一要不就完了,更准啊。 嘿嘿,核心数据掌握在几个头部公司里,生意都被几个大佬做了,这个问题可有的讨论了。
这篇报告是根据本人在2020年年末上海财经大学校友群里的演讲内容修改整理。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策不会急转弯,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政策究竟是不转弯或者缓慢转弯?诸多的改革、开放和创新举措,将对2021年中国经济带来怎样影响,资本市场在持续繁荣两年之后,会有怎样的格局变化和投资机会? 我认为,2021年资本市场将依然保持繁荣,在经济增速大幅回升、开放力度加大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内机构投资者的长线资金会进一步增加,外资将继续流入,A股与港股市场的互联互通更加紧密。因此,在港股的估值水平相对低的情况下,2021年或存在估值提升机会。而A股的结构性牛市始于2017年,起初主要靠估值驱动,因为机构投资者比重提升,尤其是外资给了头部企业“确定性”溢价,给了尾部企业“不确定性”折价。2019年之后,新经济带来“成长驱动”,当然,估值驱动和新经济驱动下的这轮结构牛市,也已隐现结构性泡沫。2021年,面临从“抱团”到“散伙”的风险。不过,大消费和高科技始终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两大驱动力,真金不怕火炼,存真去伪之后,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牛市仍将延续。 由于本次演讲时间是2020年的12月27日,故文中出现的“今年”是指2020年,“明年”是指2021年。 各位校友、各位领导大家好!很高兴为大家做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1年政策和投资机会的分享。上周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了,与上上周的政治局会议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预判更加谨慎,政策的指向也更加积极和明朗,任务的部署也更加全面和细致。进一步明确了将扩大内需和强化科技这两大战略作为稳增长的支撑点,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我简单归纳一下,大概有八个方面我觉得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一)政策慢转弯还是不转弯? 第一,会议强调了政策不会急转弯。明年稳增长应该是有保障了,因为明年其实也是非常不平常的一年,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这几年其实都是不平常的,今年是实现2020全面奔小康之年,明年是建党100周年,2022年要迎接党的20大。故这几年中国经济求稳、求安全和求发展应该是主基调,为此,我们对中国经济可以充满信心。 但如果明年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的话,政策会不会就要收回去了?以往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上是前者为后者来定调的,一旦定调之后,后面就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但这次经济工作会议跟上一周的政治会议之间还是有个细微的变化,就是更加明确、更加明朗,尤其是这句政策不会急转弯,消除了大家的疑虑。 从今年来看,中国经济还是能够保持正增长,GDP增速估计是在2%左右。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提法,在GDP 1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中,也就是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够保持正增长的国家,说明中国在这场抗疫中非常了不起。主要还是要归结于我们这次疫情控制的非常好,所以在这次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面有一个同样的表述就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令世人瞩目,可以载入载入史册的答卷。对于我们这次疫情的管控评价还是非常高的。 从今年稳增长的贡献来看,主要靠两个:出口和房地产。(1)出口:今年的出口量非常大,外贸顺差达到了新高,中国外贸出口量在全球的占比也达到了历史新高,这是事先没想到的,这对于GDP的贡献也是比较大的,我估计这个贡献大概是在三个百分点左右; (2)房地产:过去房地产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基本上在20%左右。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超预期,而且,二、三季度对GDP增长贡献都是超过50%以上、接近60%,这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现在政策上明确了三条红线,估计明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肯定会下降。今年消费比较差,消费是三驾马车里面唯一负增长的,投资能够保持正增长,主要就是房地产;出口超预期,那明年靠什么?这点是值得关注的。 政策出台往往具有滞后性,与股市恰好相反,股市总是超前反应。明年不会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政策就立刻收回去了。因为经济走势还存在不确定性,比如说欧美经济会怎么样,到目前为止欧美的疫情还在延续当中,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还是带来不确定性,疫苗的效果到底怎么样也都还是不确定,“六稳”和“六保”仍是目前政策的着力点。建议大家记住政策的两个大前提,一个是稳中求进,一个是底线思维。这是非常明显明确、非常有特色的两点。 对于宏观政策,我研究的立足点其实就是两条:一个叫稳中求进,这是一个治国理政的总原则;第二条就是底线思维,就是任何情况下底线不能突破。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底线思维下的政策保障,每次由于各种情绪因素、外部因素导致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的时候,其实就是买入机会所在。这条底线思维在今后几年依然还是会守住,即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们一定要有守住底线的信念。 (二)货币政策先稳,财政政策观望 明年的政策从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来看还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点我觉得这些年来都没有发生变化。 1.货币政策:不会急于加息 中文的词汇很丰富,往往一词多义,比如稳健,可以非常稳健,也可以适度稳健,还有一个就是保守型的稳健,所以政策的跨度还是会比较大的。总体看,明年的货币政策在执行的时候,就是常态化管理。这一点前段时间易纲行长也反复强调,货币政策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回归常态。 由此,我的判断就是明年年初应该不会加息,当然更不会降息,也不大会降准,就是尽可能的维持货币政策稳定。因为明年年初通胀压力不大,所以说就没有必要去加息。估计明年随着经济复苏加快,构成一定的通胀压力,全年通胀水平应该是在2%以上的,PPI估计会由负转正,也在2%以上。同时,还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加息的话,又会促进人民币升值,显然对出口不利。 所以明年货币政策维持稳定的概率会比较大一些。但同时,社融和M2增速的拐点估计会出现,不会像今年一样大放水。今年由于受到上半年疫情影响放水力度较大,导致了宏观杠杠率上升,明年杠杆率还是会趋于稳定。 2.财政政策:根据经济情况,三月份再定 财政政策会稍微收紧,今年放的比较松,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发行特别国债;第二个是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大幅的增加;第三个就是财政赤字率由2019年的2.8%上升到了3.6%。我估计明年这种显性财政政策不会收,还是要维持下去。 隐性财政就是所谓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如城投债等,像这类加杠杆肯定要把它显性化,要对它有一个更大的约束,故财政可能会收一些,但你如果收的多了的话,肯定还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总体来讲,财政政策恐怕还是会继续保持积极。当然,压力会比今年轻一些,因为今年由于上半年经济的负增长,带来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减少。明年两会在三月份开,将会根据那个时候的经济形势再确定财政预算,估计财政赤字率可能还会高于3%,因为隐性债务会转为显性债务。 针对隐性财政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了一句话,就要扎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负债风险工作,这句话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没有提,是今年增加的。这就表明了对地方政府的隐性风险,对地方国企的债务风险问题都要加强监管,抵制逃避债务。 前段时间以来,由于3A级的永煤债违约,信用债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相关省份的企业发债规模大幅减少,大家也比较担心明年的信用风险,估计明年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要有举措。因为风险一旦发酵,就是系统性风险,会导致企业信用债市场利率明显上升,企业发债困难,就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风险,故明年财政肯定要留有余地,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今年上半年城投公司的有息负债余额已经扩张到了四十七万亿元,相比去年年末增加了三万亿元,所以在地方的终身问责制度下面,明年的地方隐性债务的监管政策应该会比较严格,包括对明年的基建投资也会带来影响。因为明年在三条红线下,估计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不会太乐观,房地产的销量也不会太乐观,那么政府土地财政这块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会减少,那么肯定还是要有地方去弥补这个缺口。 在过去三年中,卖方对于基建投资的增速一直是比较乐观的,但实际结果总是低于预期,而对房地产投资增速一直是偏悲观,但实际结果总是高于预期。同样,明年对于基建投资也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因为它还是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筹资能力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率水平的约束,这也就是中央反复强调要求在基建投资上提高投资的投入产出比,要精准投资。 (三)宏观杠杆率稳住难度不大 明年在宏观政策方面,除了财政、货币政策表述为积极和稳健之外,还要求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今年由于疫情原因GDP基本上没怎么增长,债务又大幅增加,使得宏观杠杆率水平显著上升,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杠杆目标背道而驰。 要保持宏观杠杆率水平基本稳定,就不要再上去了。现在杠杆率水平是270%左右,这杠杆水平跟发达国家来讲是不算低的了,也是有点偏高的。所谓的宏观杠杆率就是包括了企业杠杆率加上居民杠杆率,再加上政府杠杆率,三个加起来是270%。 我国政府是强政府、大政府,不像美国、日本是小政府、弱政府,故我国政府的信誉度好,政府拥有巨额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国有制企业资源,还有行政性资产。应该说我国政府的举债空间还是较大,不同于日本政府,日本政府的杠杆率水平已经到了240%左右。我国政府杠杆率,国家财政披露的显性的再加上隐性的,算起来的话也就70%左右,所以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安全的。 未来举债虽然有空间,但国家还是非常审慎,尤其对杠杆率是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明年估计GDP增速是在8-9%,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率的增速不会特别快。也就是说,稳杠杆基本上是不存在太大问题。,因为明年GDP增长预期9%,名义GDP估计会增长11%-12%,那么全年的债务增长即便为10%左右的话,杠杆率水平还是没有上升,故稳杠杆压力应该是不大的。 (四)房地产政策从严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用了一定的篇幅来强调房地产政策,更加重视房地产调控,坚持房住不炒,同时要发展租赁市场。 跟以往比这次篇幅还是有点多,主要还是担心明年的房价恐怕又刹不住了。这种房价刹不住,对于地方政府来讲是好事情,今年要是没有房价上涨的话,估计地方财政会更加吃紧。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总有一天房价会不涨、甚至下跌,地卖不出去,地方财政就会捉襟见肘,房地产公司日子就不好过,银行日子更难过。而中央肯定非常不希望房价继续上涨,或者房地产继续火爆,一定要降温,坚持房住不炒,通过发展租赁市场,为此无房者提供保障。 比如说土地供给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要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自由闲置土地来建设租赁住房,还要整顿租赁市场的秩序,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的调控,这些话都讲得非常具体,说明明年对房地产的控制应该还是会比较严格。 (五)发展科技战略 今年还提出来要发展科技战略,要强化科技力量。这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但是也是作为一个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抓手。会议提出的稳增长的两个支撑点,一个是发展科技,一个是扩大内需。今年这两大主题在我们的股市里面也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科技股、食品饮料、家电、医药表现都非常强。 明年的投资机会还是比较多,比如说要针对产业的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我国目前的产业链、供应链还是处在全球中低端的水平,当然中国在亚洲已经是成为亚洲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了,基本上替代了日本。全球三大产业链供应链,分别是中国、德国和美国,其中,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全球最大的,因为中国也是全球的出口第一大国。 (六)扩大内需:核心是增加居民收入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战略和扩内需这两大战略来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尤其扩内需方面着力比较多。过去一直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个前提就是需求的问题并不大,主要还是供给结构有问题,导致了产能过剩和杠杆率过高等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的政治局会议上还专门提出了需求侧改革。今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是正增长,消费是负增长,这也是高层领导对消费较为关注原因。拉动消费需要扩内需,扩内需要增加居民收入,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要进行收入结构的改革,这或许是需求侧改革的提出来的一个原因。但是,在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又没有提需求侧改革,而是提需求侧管理。 从专业角度来讲,供给侧改革提法比较顺,需求主要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这不属于改革范畴,主要是要提升整个社会的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等。所以它更多是一种刺激政策,那么如果单纯提需求侧改革,可能会与供给侧改革的很多改革内容相重叠,这可能是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没有再提需求侧改革的原因吧。 为什么中国经济过去主要靠投资拉动,而不是靠消费来拉动?就因为消费跟居民收入相关的,居民收入增长如果慢了,消费自然也起不来,这些年消费的增速从过去的14、15%,已经降到2019年的8%左右。明年消费会大幅反弹,这主要是今年挖了个深坑,明年从深坑的底部往上爬,我估计明年消费名义增速会在16%左右。 今年的消费分化很明显,高端消费、奢侈品消费的增长非常突出,高端白酒的销量增速都在10%以上,但整体白酒的销量增速下降了10%。同时,豪华车的销量今年大概维持20%增长,而普通的乘用车的销量是负增长。从奢侈品来看,今年中国的奢侈品在全球表现非常抢眼,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中的份额估计要接近40%,这是非常惊人的,这种消费分化的背后其实就是收入的分化。 (七)缩小收入差距 由此又衍生出来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否需要改善居民收入结构? 因为今年是全面奔小康,实现2020年翻番目标的收官之年,是比较特殊的年份。那么下一个五年或者下一个十五年我们目标是什么?会议提出中国到2035年要成为中等发达的国家。要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话就需要进行经济转型,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同时也提出了要走向共同富裕,要在2035年走向共同富裕上面取得显著进展,显著提高中产的比重。手段是什么?十四五规划报告中提出要继续进行税收制度的改革,要提高转移支付的比例,增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这些举措以前都提过,以前没有讲过的是推进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就是发展慈善事业、提倡社会捐助。 第三次分配的提出,应该是在去年四中全会上面首先提出来的,这次又再次提出、再次强调,应该还是有比较深刻的含义的。就是针对目前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在今年疫情之下,新经济部分的影响比较小,甚至还是有一定利好影响,传统经济中有些行业成为重灾区,传统经济中的不少行业从业人员都是中低薪为主,新经济从业人员多是高薪为主。于是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 有理由相信,今后我国将把收入分配改革作为重心,因为2020年的目标是全面奔小康,也就意味着消灭绝对贫困。那么对2035年的目标来讲,既然绝对贫困都已经消灭了,那么就应该要逐步消灭相对贫困。所谓消灭相对贫困就是要缩小收入差距,后续会有一些举措,如提醒社会富裕阶层也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如上个月重要领导来上海参加了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发表讲话之后马上去了南通,参观民族资本家张謇的纪念馆,这是有深刻含义的,他作为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能够兴办各种实业、兴办银行来解决那些中小企业资金问题,他有比较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的责任感。 (八)反垄断: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就业,缩小收入差距 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也是在12月上旬的政治局会议提出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反垄断,还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举例说,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用户数量突飞猛进,都是亿级的客户在手里,那么客户的隐私保护问题,利用客户信息的占有优势,进行跨行业的扩张问题该如何来评价?这类问题其实在美国同样也存在,美国政府也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进行了限制,否则亚马逊也早就搞金融了,所以,美国这些搞网购的互联网企业基本上还是在它的领域里面。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里面涉足还是比较多、比较深的,我们的微信系统、支付宝系统都是涉及到金融的,而且参与的规模也是巨大。 虽然这些企业大肆扩大带来新经济份额的提升,新经济就业规模提升。但是当前中国的存量经济特征日益明显,存量经济变化更多体现在切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如果是切蛋糕的话问题就来了,比如说互联网企业由于业务创新,可以提供一千人的新增就业,但同时这种业务创新又挤占了其他实体店的生意。 今年好多实体店到现在为止还是经营不下去关了店铺,现在上海店铺的租金率是在大幅的下降,可能导致更多人失业。实际上中国就业与GDP的关系存在这样一个结果,就是GDP上升一个百分点,就会带来约200万人的新增就业,但GDP如果下行一个百分点,它可能会带来约300万人的失业。因为现在的新增就业统计不是指净就业,所谓净就业就是指新增就业再减去新增失业,但是实际上新增数据是只包含了新增就业,却没有包含新增失业,故这个数据还是值得商榷。 五中全会提出的第三次分配或者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其实都是要解决大系统下的同一个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不仅仅是因为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做太大了,所以要防止你扩张;或者要走向共同富裕,就要让你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家要树立系统观念,就是要有全局意识。假设要搞二次分配,即税制改革,但直接税不好收,房产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提任何一个税就会引发社会极大的反弹,反弹最多的倒不一定是最有钱的人,可能就是普通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他们首先会考虑新税种对自己会有什么不利影响。房产税很难征,因为中国老百姓配置最多的资产就是房地产。资本利得税是针对股市的,那更动不得;遗产税也是一个比较难实施、比较后期的税种。 既然通过税制改革来缩小收入差距在近期难以实施,那么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缩小收入差距?好多人对于这方面还是觉得可能性并不大,认为第三次分配社会,靠捐助效果可能不理想,但在大数据时代,还是有推进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向大家汇报了自己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思考。 二、2021年经济走势:前高后低 明年的经济走势以及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能有哪些,以下难免带有很多主观的色彩,也仅供大家参考。 大部分人对于明年的经济形势好像都是共同的说法,一致预期就是明年的GDP增速在8%以上,这确实没有特别大的争议。因为今年是挖了个坑,明年从这个坑的地步往上走,走8%、9%,假设是2%加上9%的话也就是11%,11%除二的话是5.5%,也就是在2019年的GDP增速是在6.1%的基础上,今明两年的GDP增速只有5.5%,也就下了半个台阶了。就GDP增速的走势而言,明年估计是个前高后低的走势,也就一季度是最高,然后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都往下走。明年四季度的GDP增速将回归到常态,就是5%左右这样一种增速。 分析经济基本面主要看三驾马车。 1.消费 第一驾马车——消费,明年肯定大增长,因为基数比较低,再加上疫情在逐步好转之后,或会有报复性消费。估计明年居民的储蓄率应该也会下降,因为今年该要花掉钱没花掉,可能会拖到明年继续花,花的程度还是取决于疫情的好转情况。当然,消费的分化还会延续,今年消费分化还是非常明显的,明年一方面消费升级,另外一方面高端消费依然还是火爆,这主要因为都出不了国,在国内买奢侈品的成本大幅提高,所以高端消费占比还是会比较可观的。 2.投资 第二驾马车是投资。明年固定投资增速应该会回升,估计增速在6、7%左右,因为今年的基数同样比较低,所以明年投资这块还能起来。我前面也讲到了固定资产投资也是三驾马车,指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这三块,基建投资增速应该会比今年好,估计7-8%的增速,房地产投资在三条红线下,增速会低于今年四季度,制造业投资应该会大幅反弹至两位数,因为今年是负增长。 3.出口 第三驾马车就是出口,我估计明年出口的增速大概维持在10%左右,肯定比今年四季度弱一些,但是也不会太弱。因为目前来看,中国的产业供应链是保持完好的,在目前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情况下面,其他经济体的产业供应要完全恢复正常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我乐观估计整个疫情在明年年中可以得到控制。 三、2021年投资机会 从大类资产配置来讲,我的观点,还是要多配置金融资产。从今年来看,虽然房地产的走势也比较强,但这和货币政策有关。明年M2增速肯定要回落,今年在10%以上了;社融增速估计也会出现拐点,但资金往金融领域转的趋势已经呈现出来了,最近看到几个银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配置房地产的意愿明显下降。 今年机构投资者的收益率都很高,偏股型、混合型的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大概在40%左右,在2019年35%的基础上又增长了40%,这是非常罕见、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说这两年都是走的这么牛,那么明年会不会回落,甚至是负的? 2021年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率不可能继续高增长了,但估计明年机构投资者业绩不会太差。不会太差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目前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过去股市都是炒成长、炒概念,就是讲故事、编故事,但市场的估值理念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转折点? 2017年,中国的结构性牛市是从2017年开始,2018年由于大环境不佳,股市出现大幅调整,2019、20年依然还是符合机构投资者价值理念和投资套路的结构性牛市。这个估值体系调整的结构性牛市估计今后还会持续下去。这跟美国的市场其实是非常相似的,市场越来越呈现二八现象,就是20%股票在上涨,80%股票在下跌,这就是一个结构性的牛市特征。 1.估值驱动型牛市 对于中国的资本来讲的话,2017年以来机构投资者比重显著上升,北上资金流入增加,资本市场开放度在提升,这是这轮结构性牛市的根本原因,即估值体系的结构性变化驱动的牛市。过去的股市给未来盈利确定性较高的大企业一个比较低的估值,给予那些不确定性较高、会讲故事的中小企业比较高的估值,但随着越来越多海外机构资金进入到A股市场之后,由于他们是用DCF模型来进行估值的,所以一看就发现A股的大蓝筹估值明显偏低。这几年来这类公司的估值水平持续提升,估值驱动的行情在今后几年还是会持续下去。 另外一个动力,来自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新的动能来自于科技进步、互联网大平台整合资源、人口老龄化和收入水平提升下的大消费。因为中国经济慢慢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随着人口老龄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升级也是必然的,因此大消费板块的表现依然还是会比较强的,今后也还是会持续下去。 美国其实也是一样,比如说食品饮料医药、电动车等大消费板块、高科技板块、互联网板块这几年一直走得很强。而美国、欧洲、日本同样也都是这些板块走得比较强,如大消费中像医药板块走势也比较强,是跟人口老龄化还是有密切的相关性。当然就今年而言,这些板块的整体估值已经不便宜了,好赛道的估值偏高,但是好赛道上的好公司,应该会有一个比较稳定而充裕的现金流。 那么除了像食品、饮料、家电、新能源汽车、医药,休闲娱乐等之外,也就是在消费板块之外的另外一端就是高科技了,这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动力。从十四五规划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已经多次强调要在卡脖子工程上加大研发投入。 与此相关提出来要发展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九大产业,属于新兴战略性产业。另外一方面也要注重基础研究,要注重原始创新,瞄准了八个领域的一些基础研究和研发投入,主要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间科技、深地深海这八个领域。 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重还会提升,今后机构的话语权还会增加,故未来的主要机会也就集中在20%左右的股票上,因为整体经济在分化,经济分化也就是向头部集中。目前我国的各个行业集中度并不算高,今后的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所以还是要配置那些头部企业。如果把目前A股市场4000多个公司进行划分的话,前2000家和后2000家的占比会发生一个严重的分化。 估计今后流通市值前20%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比从现在的75%可能上升到80%,流通市值后50%公司的市值恐怕会从现在的百分之十几降到7%以下。美国这个数据就更低了,美国后50%的股票的市值占比大概只有3%左右,所以这个分化会越来越明显,因此进行资产配置,总体上还是要抓大放小。 2.顺周期行业有短线机会 明年随着经济复苏,顺周期的产业可能也会有个相对短线的机会,是所谓的周期性行业。因为现在全球库存都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所以今年下半年以后大宗商品的价格明显走强,主要还是有一个补库存的需求,还有复工、复产的需求明显增加,顺周期应该会有一轮的短线机会。像欧盟也好,美国也好,虽然经济还是负增长,疫情还是在蔓延当中,但是他们的制造业的PMI都已经在持续走强了。 中国明年的经济也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回升,所以这个周期性行业可能在明年会有一个短线反弹的机会,可能会持续到明年的三季度,但四季度估计会回落,要慢慢的回归到常态当中。因此从大宗商品的价格来讲,可能还是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3.港股:H股与A股的折价率有望缩小 2012年10月, 61家A+H的上市公司中,A股对H股折价的有17家,只占总数的28%,折价最高的约为30%,而折价的股票均为大市值股票,所属行业多为银行、保险和建材等传统大行业;A对H股溢价的占比为72%。而目前,所有的A+H股票中,A股对H股100%溢价,已经没有折价的股票了。其中有7个股票的溢价率超过80%。这段时间以来,H股对A股的折价率已经有所回落。 在开放力度加大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内机构投资者的长线资金会进一步增加,更需要配置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而A股与港股市场的互联互通更加紧密,将来不管是港股A股化还是A股港股化,A+H的溢价率要缩小是大趋势,H股折价50%这类现象不可思议。因此,在港股的估值水平相对低的情况下,2021年或存在估值提升机会。 4.汇率 明年人民币依然还是有升值的空间,当然升值的幅度不大,因为我们汇率毕竟还是管控的。今年升至6.5左右,明年可能会破6.5。因为主要原因是来自于美元贬值,美元指数一般都是15年一个轮回周期,这一次美元指数下跌到现在为止才持续了三年时间,按照历史上一个技术的走势来看,美元指数回落见底的时间还不够,故人民币在明年应该还是会保持一个比较强的走势。 上一轮美元指数的高点是2017年1月,再上一轮的高点是2002年。上一轮美元指数的低点是2008年,再上一轮低点是在1995年。那么,这一轮的低点会出现在什么时候?不知道,但至少见底的时间还会持续一年以上。 5.黄金 黄金作为避险工具,也作为一个投资品,在去年和今年这两年涨幅是比较大了,今年以美元计,也涨了25%。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虽然目前是复苏,但是应该是个弱复苏,长期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从长期来看,黄金既是一个避险工具,也是一个投资品,因为明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难以收紧,经济还需要继续复苏。一方面由于全球性的货币超发;另外一方面,是由于未来的经济衰退是个大概率事件,因此黄金作为一个避险属性应该还是可以继续配置,当然,涨幅不可能像今年或者去年那么大了,估计在5-10%之间。 上述是我对上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粗浅解读和明年经济走势的预判,并简要的表达了我对明年资本市场大类资产配置的大致观点。以上内容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这是你拿到绿牌的第一个冬天。 你当时也有很多选择,一度看花了眼,但终究还是选了特斯拉。基建为王,有最多最全的自建超充站,你相信特斯拉是稳的。就算后来发现还是不够,应该也没有更稳的了。你手里是一辆国产的 Model 3 标准版,二十来万、车屁股后面标中文。对,就是最便宜、也卖得最多的那个。 都说它满电续航是 445km,但你做过功课知道这是虚的,在三次元世界没可能跑这么多;店员还跟你讲,电池平常不建议你充满,最多到 90% 就停,这样它寿命长。夏秋这几个月你留意过,90% 的电,它实际能跑 340km。你的小学数学不是体育老师教,340km÷90%=377km,377km/445km=85%,这个兑换比例你还算满意。 但冬天来了。你忧心忡忡把空调打开,温度只到 23°、风速只开一档——你听说过电动车冬天电量尿崩,所以你不敢造次。可续航还是打了对折:原先屏幕上显示的那个 “340km”,瞬间变成了 220km。哦对了,店员还讲过,不能用到彻底没电才去充,最好能多剩一点,原因还是:这样寿命长。 得,你叹口气,没想过这才是开始。 难得歇一天的周末你躺尸到中午,正道的光照在大腚上。你是一名打工人,租的房子没法装家用桩;工作日早出晚归,也只能是周末去充电。你想去最近的超充站,虽说地图上看到了那里几乎满位,但你想碰碰运气。更重要的那是座大商场有吃有喝,你想花一个小时吃饭顺便充电——广告里都是这么说的。 因为近,你没开多久就到了。你这才发现这个超充站不仅仅是停满,甚至进出通道还有三四辆车在等——就是一现实版的抢车位啊!地图只会告诉你某个站点有多少桩、多少被占用,没告诉你外面还有几辆车在等。就像在写字楼等哪个电梯先到,也像挤地铁时等座位:你不知道眼前这一排正在充电的车车中,究竟哪辆车会第一个充完走人,于是你只能随便蒙一个位置停车等着。 有时你看到司机回到车上,但别高兴太早,这里不是公司地下停车场,他上了车不代表他就准备走,他很可能只是在商场没事做了上车暖和着等充完。有时你看到有车开出了充电车位,但你离那边太远,附近早就有另一个你在守着,你抢不到也不该去抢。有时其他的抢车位玩家,哦不对,是司机,会开门下车哆哆嗦嗦,因为他们发现这样视野更好,能更早察觉哪一辆车充好了准备走人——但你不想出去,现在零下5度,刮着西北风。 终于有离你近的车开走了,你中彩票了,激动地抢着把车挪了进去。你冒着寒风下车,却发现明明才被上一辆车用过的充电枪,到你这儿却怎么也拔不出来了。你很尴尬:出去等待下一个空闲车位吧,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多试着拔几次枪吧,北风一直糊自己脸。充电枪的橡胶开关多少都有些老化,你不知道是你姿势不对,还是这一根桩它就是难拔,你猜也许有什么特殊窍门,但寒冷减少了你愿意尝试的次数。 试过第五次之后你离开了,把车挪回通道,停在一边免得挡道。这时另一辆车停在了你刚刚的位置,司机下车、拔枪、插上、离开。你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是有什么巧妙的手法,还是自己几分钟前走背运;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粗心,没确认充上就走了。你没心思关心别人,反正不论他充没充上电,这个位置都和你无关了。 你等待的是下一次狩猎,像草原上猎豹死盯着瞪羚。 肚子咕噜了两声,你想起自己来这儿充电是想着“顺便”吃饭的,你还饿着,却不能走。你其实可以去不远处的另一个超充站,地图上显示那里空闲桩挺多——可那边没什么吃的。你当然也可以先停在不碍事的一旁,等吃完饭再来挪车充电,那时想必充电的人也少了。但你想到充满要再花45分钟,你没打算花两个小时吃饭+充电,那太不“顺便”了。 何况,万一再等两分钟就有位置了呢,是人都会这么想。 你何尝没想过错峰充电,早起?你起不来。下午?你不想就在这商场里耗掉。晚上?晚上你就要出门了,不能没电。只有中午,能让人、车各自干饭,谁也不耽误谁。 只是很不幸,你的方便,也会是他人的方便。就好像工作日中午餐厅永远爆满,谁又不想错峰吃饭呢,绝大多时候谁也做不到罢了。 你只好等。终于,又有车开出了充电位,还就在你跟前!你三下五除二一屁股倒进车位,不负己望地抢到了。开门下车一刹那你有些忐忑,仿佛头一回来充电的雏儿。你不知道这个桩的充电枪好不好拔、插上会不会车子没反应,虽然平日里这些概率很小,但现在的你实在不太经得起打击。这个超充站你虽然常来,但熟悉这 20 根桩没那么容易,你认得他们中的每一个,他们不见得都认你。 今天第三次倒车入位、第二次拔枪插电,有了上一次你更加不放心,非要跑回车里看到中控屏显示充电功率千瓦数,你长出一口气欣慰的笑了。这个美好但就是莫名冷的冬日周末,来到这里后第 56 分钟的午后 14 点 16 分,尚且水米未进的你终于能大步走进商场,“顺便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满血复活”——就像广告里演的那样。 点完餐你才在温暖的室内平静下来,你搓了搓手觉得今天这一切太背了,拿出手机发朋友圈吐槽。你假装不关心不 care,其实每隔两分钟就刷新看有没有评论和点赞。你戳开朋友圈的一个红点,是十年前劈腿分手的前任回了你,“也不是每次都会这样吧”。TA 似乎在安慰你,也似乎是真诚发问。 无所谓了,你几分钟前发朋友圈时就想好了这种评论咋回,你自信满满敲下字: “有 些 事,经 历 一 次 就 够 了。” 你放下手机,突然又想起来什么,拿起手机又补了一句,“只要还有得选。”
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 从今天的盘面上看,上证基本上是休整,深成指比较强势,尤其是创业板,基本上是一种跷跷板现象。但是整体上来讲,体现出的是缩量整理的过程。投资者心态还是相对稳定,午后农牧渔业板块异军突起,本来金融股就是调整,但是延续昨天的风格,个股差异还是比较明显。同样一个板块有涨有跌,依然贯彻始终。 大家要区分下金融股,特别是银行股里面有一些是次新股的概念。连板的,低价的银行股也有点荒腔走板,妖魔化的可能。因为市场投资就是这样,很容易形成一轰而起的感觉。尤其是银行股,是现在眼下的周期股的代表。新上市的流通盘实际上锁仓相对比较严重,流通盘比较少,也容易被市场炒作。跟价值投资的理念相差就比较远了。 昨天水皮和李大霄一起在百度直播做了个对线,我们的观点围绕着后期市场会不会屡创新高展开。水皮个人觉得自己的观点还是要相对理性。市场未来会创新高,但是也不能说过分乐观到一下就能看到4000点。水皮觉得往往大家一致看的4000点,也许不会到,也许会大幅度超越。但是从现在成交量上来看,暂时看不到大规模超越的可能。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短期内不会那么痛快淋漓地攻击到4000点。因为成交量放不出来,今天的成交量依然是8000多亿。跟前期9000亿的成交量相比虽然缩量不大,但是跟7月初动辄1万到1万7千亿的量比实际上还是打了对折的。 乐观看,当然是大家心态比较稳定,锁仓比较扎实。但是如果从增量资金角度来看,说明现在财富效应还并不明显,大家的观望心态还是比较重。这是增量资金迟迟没法放大的很重要原因。 从国内增量资金的来源看,除了公募基金一支力量,保险资金也是一支力量。恐怕北向资金,尤其是外资,特别是明晟指数,富时指数的比例提高,导致被动配置资金的增加,又是一支力量。目前来看,确定性的也就是外资,因为水皮相信随着明年A股比重的提高,被动配置的资金会相对多一点。另外市场消化资金的需求也很多,现在IPO常态化。 最近一行两会领导人又反复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都对资金有很大的需求。所以这也是机构不敢大胆冒进的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金融股走了一段后,有平台整理的需要。在过程中,不管是医药股、农牧渔业股,还是电子股空间,时间来做个反弹有所表现,基本上可以看做一个插曲。周期股在后面一段时间里,水皮觉得还意犹未尽。巧的是昨天高盛也提出这个观点,全球股市将迎新周期,不再是科技股“一枝独秀” ,而是周期股百花齐放。这一点跟水皮总体判断还是一致的。 一句话点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摘要 【水皮:全球股市将迎新周期 周期股百花齐放】周期股在后面一段时间里,水皮觉得还意犹未尽。巧的是周三高盛也提出这个观点,全球股市将迎新周期,不再是科技股“一枝独秀”,而是周期股百花齐放。这一点跟水皮总体判断还是一致的。 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 从周四的盘面上看,上证基本上是休整,深成指比较强势,尤其是创业板,基本上是一种跷跷板现象。但是整体上来讲,体现出的是缩量整理的过程。投资者心态还是相对稳定,午后农牧渔业板块异军突起,本来金融股就是调整,但是延续周三的风格,个股差异还是比较明显。同样一个板块有涨有跌,依然贯彻始终。 大家要区分下金融股,特别是银行股里面有一些是次新股的概念。连板的,低价的银行股也有点荒腔走板,妖魔化的可能。因为市场投资就是这样,很容易形成一轰而起的感觉。尤其是银行股,是现在眼下的周期股的代表。新上市的流通盘实际上锁仓相对比较严重,流通盘比较少,也容易被市场炒作。跟价值投资的理念相差就比较远了。 周三水皮和李大霄一起在百度直播做了个对线,我们的观点围绕着后期市场会不会屡创新高展开。水皮个人觉得自己的观点还是要相对理性。市场未来会创新高,但是也不能说过分乐观到一下就能看到4000点。水皮觉得往往大家一致看的4000点,也许不会到,也许会大幅度超越。但是从现在成交量上来看,暂时看不到大规模超越的可能。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短期内不会那么痛快淋漓地攻击到4000点。因为成交量放不出来,周四的成交量依然是8000多亿。跟前期9000亿的成交量相比虽然缩量不大,但是跟7月初动辄1万到1万7千亿的量比实际上还是打了对折的。 乐观看,当然是大家心态比较稳定,锁仓比较扎实。但是如果从增量资金角度来看,说明现在财富效应还并不明显,大家的观望心态还是比较重。这是增量资金迟迟没法放大的很重要原因。 从国内增量资金的来源看,除了公募基金一支力量,保险资金也是一支力量。恐怕北向资金,尤其是外资,特别是明晟指数,富时指数的比例提高,导致被动配置资金的增加,又是一支力量。目前来看,确定性的也就是外资,因为水皮相信随着明年A股比重的提高,被动配置的资金会相对多一点。另外市场消化资金的需求也很多,现在IPO常态化。 最近一行两会领导人又反复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都对资金有很大的需求。所以这也是机构不敢大胆冒进的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金融股走了一段后,有平台整理的需要。在过程中,不管是医药股、农牧渔业股,还是电子股空间,时间来做个反弹有所表现,基本上可以看做一个插曲。周期股在后面一段时间里,水皮觉得还意犹未尽。巧的是周三高盛也提出这个观点,全球股市将迎新周期,不再是科技股“一枝独秀”,而是周期股百花齐放。这一点跟水皮总体判断还是一致的。 一句话点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