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茅台不断创新高,另一边是妖股表现天地板。 本来是垃圾股的调整时间,由于个股的不同表现,还是让市场充满着惊心动魄。对于妖股来讲,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是涨停板还是跌停板。之前水皮在股评里面也讲过一批妖股,今天他们继续表现。水皮之前说过,青岛银行在银行板块里,因为顶着次新股的名份,前期也是走出了妖股的姿态,今天再一次跌停,直接影响了银行板块的调整幅度。今天下跌的榜单上,银行股依然排在前面,调整还没有看到结束。 另外一方面,能够不断拉出新高的板块好像也就集中在白酒,多多少少也显得主力资金有点黔驴技穷。基本上就在抱团股上使劲。但是问题就来了,茅台还能涨到哪里去呢?今天涨到了1875元/股,收盘的时候有所回落。所以白酒行情的持续性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水皮之前就说过,毕竟白酒的市盈率已经比较高了。相比下今天的成交量依然是不足,因为主力并没有扩散投资的品种。如果总是两个极端,一方面金融股调整,另外一方面一个劲地“喝酒”,投资者的激情,或者关注点也不会有扩散。不会扩散的盘面多多少少就会出现上不去就下跌的局面,也就是所谓的久盘必跌。 当然现在所谓的跌,调整的幅度也是有限的。但是个股就不一样了,也就是水皮刚才说到的妖股。这些妖股一天的变化就是20%,说来投资真的成了一个刀口舔血的行为了,也是让人想起来就害怕的事情。 境外的资金还是看好中国股市,高盛准备把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股比提高到100%,多多少少说明场外资金对于A股的未来还是看好的。国内的券商对明年A股也是比较乐观的,像海通就提出明年可能股市会进入泡沫期,这就意味着股市可能会有一个加快上涨的过程。 当然像茅台这样的白酒个股,再涨下去恐怕不是泡沫,也是泡沫了。问题就在于金融股还能不能助推指数。如果金融股还有一个大幅度的回升,那么可能会助推指数也进入一个泡沫化的阶段。 总的来讲,北向资金毕竟还是一个聪明的资金。我们看到在调整的过程中,北向资金今天又一次逆势流入,一共流入了大概60亿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沪股通。所以后市应该讲还是可以谨慎乐观的,还是可以看高一线的。北向资金一定程度上还是打出提前量的。 关键在于国内的资金,机构的资金可能会受制于年末的调仓的需要,有所滞后。但是水皮认为早晚会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呼应。
“牛短熊长”的市场正在消失,这是证监会某位官员日前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发布的观点,这个观点一经发布即受到市场的关注。 结束“牛短熊长”,这是A股市场投资者非常期待的事情。毕竟A股市场一直都是一个单边市场,投资者只有做多才能赚钱,所以投资者肯定都希望股市上涨。虽然A股市场也有股指期货可以做空,也可以融资融券,其中融券属于做空范畴,但股指期货的门槛设置把最大多数的中小投资者挡在了大门之外,而融资融券也是有门槛限制的,同时融资融券业务基本上是跛腿的,融资容易,融券困难。所以,在A股市场,投资者只能靠做多赚钱,因此投资者对牛市的期待是非常迫切的,投资者当然希望牛市的时间更长一些,熊市的时间能够缩短一些,结束目前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日子。 不过,“牛短熊长”正在消失,这件事情还真不是哪一个领导能够说了算的。毕竟影响行情走势的因素很多。比如上市公司的质量,投资者是否理性,以及市场扩容的速度等。实际上,就A股市场来说,这几方面的影响对A股市场的走牛其实都是不利的。尤其是新股扩容与限售股减持减持堪称疯狂,如8月份A股市场新股发行达到60家,这样的发股速度“全世界都没有”。所以,A股要改变“牛短熊长”的局面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其实,作为管理层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把眼睛盯在股市是走牛还是走熊的问题上,更没有必要说“牛短熊长”的市场正在消失,如果没有消失呢,股市还是“牛短熊长”呢?那岂不是要打脸了?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管理层所要着力来关注的,股市走牛走熊是一个市场的问题,把这个问题交给市场就好了。管理层更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股市基本制度的建设上,集中在加强股市监管上。比如,要切实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而不是让更多的垃圾股上市来危害投资者的利益。比如,切实做好投资者保护,对于那些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上市公司或有关当事人,必须让他们赔偿投资者损失。比如严惩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让有关当事人倾家荡产,把牢底坐穿,而不是顶格处罚60万元。只要管理层真的做好了这些,股市自然也就走向“熊短牛长”了。 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同样也没有必要把眼睛盯在“牛短熊长”的问题上,而是要把眼睛更多地盯在个股走势上。一些中小投资者其实是不做指数的,指数走牛走熊,跟这些投资者的关系不大。其实,就是在牛市里,也有股价下跌的股票;同样的是,就算是在熊市里,也有股价上涨的股票。而在非牛非熊的平衡市里,股价上涨的股票更多。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做好个股是最重要的,股市走牛走熊,跟他们的关系并不大,因此,又何必在意是“牛短熊长”,还是“熊短牛长”这种没谱的事情呢?
最近的行情算比较强,比如沪深300,昨天创新高了,创业板我一度认为是已经凉凉,但最近也很强,硬生生把关键位置给守住了,科创板就比较弱了,中芯可惜了许多人的情怀投资,大国重器,我一向敬而远之。 当前市场最令人满地找膝盖的还是确定性泡沫,代表就是海天味业。 A股三千,我独服海天。今天本来是比较无聊的行情,尾盘突然起来了,而海天全天都强,尾盘也参与了拉升,涨了3个点,按这个趋势,突破190,就是这两天的事了。海天的估值,也已经迈过了100倍的门槛,市场已经超过6000亿,相当于两个万科了。 属悲催,还是金融地产,我8月初从保守投资的角度捡了一些金融地产,不过除了波行强,其它没涨太多,现在我已经都清掉了。 银行要让利,地产要调控,还是算了,这个板块本来我也看不懂,大多数人应该都看不懂,只是觉得便宜得发指。现在想来,还是别想着占市场的便宜,要么便宜有便宜的道理,要么市场纠错也需要一个时间,这个等待足以让人崩溃,我一位重仓招波平万的朋友今天开玩笑说以后不再买入任何30倍以下的股票。 整个大A的估值现在就是这样,消费贵,医药贵,科技贵,这个估值,如果货币政策收紧的话,一定是撑不住的。 目前政府没有紧缩信贷的理由,边际收紧也只是剁最夸张的,比如半导体和疫苗,整体市场依然是较宽松。上周四美联储也宣布更改通胀目标,不盯一个时间点上的2%,而是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2%,考虑过去美国的通胀多数在2%以下,那么平均一下,不言而喻,未来要到2%以上,也意味着,美联储的水可能更大,这也是美元再度走弱的原因之一。 当然,估值已经到这个份上了,还是要做好一些消化估值的准备。估值消化方式有且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崩盘,直接剁估值,这种比较惨,属于泡沫破裂。一种就是用盈利吸收,这种相当于是站在时间的有利一边,我称之为确定性泡沫,这种泡沫在低利率环境下,有可能不会破。 不过人性是贪婪的,如果泡沫不会破,那就捣鼓出更大的泡沫。从海天的情况看,因为海天上面的盈利增长具有极高的确定性,也就是估值确定性地可以被吸收,反而导致了更加夸张的估值,最新是104倍,而海天过去五年的增长都很稳定,营收10多个点,利润20多个点。尽管海天的品类延展性极强,但我们不能指望过去基数低的情况下,海天还只能20个点的增长,未来基数大了,还能上到30,40以上去。 海天今天的市值走到了6000亿以上,已经是两个万科了。2019年8月份左右,海天刚刚超过万科,大家都说海天贵了,万科便宜了,经过一年,海天涨出了一个万科来。最终走到哪里,拭目以待,这必然会是A股投资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在海天的带领下,比较好奇茅台的估值会走到哪,现在是51.6倍。延展性茅台不如海天,茅台只有提价一条路,系列酒虽然有增长,但相比茅台酒的体量,还是太毛毛雨,但确定性,茅台绝不输海天,茅台的估值现在只输2007年大牛市了。 昨天下午港A跳水,有说中印的,有说台海的。不过,人民币最近走得非常强,这并不像贸易要起新的争端或者中国的地缘政治要起新的变数迹象。 9月份目前似乎没有什么重大风险,主要还是关注9月份的货币数据。
蓝光嘉宝服务经营副总裁吕良海 吴文婷 8月26日13时,以“浪奔”为主题的2020(第三届)年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洲际酒店举办,200余位地产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论后疫情时代的企业战略和布局。蓝光嘉宝服务经营副总裁吕良海出席论坛,在现场接受了专访。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了保障业主的生命安全,满足业主的个性化需求,物业提供各式多样的增值服务。了解到,蓝光嘉宝服务在社区内整合了线上线下资源,提供了拼团代购等服务。 吕良海介绍称,早在2015年,蓝光嘉宝就推出了整个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体系,当时这也是新型的商业模式。到目前为止,整个服务系统注册的人数已经超过了90万,除了在社区新零售方面与京东合作之外,为了满足业主的居家生活服务需求,包括在家政、大健康、以及围绕汽车后市场等方面都有所布局。 不过,他认为,整个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从住宅到城市管理,最核心的还是基础物业服务,如何去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让客户有良好的体验。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是围绕业主的社区生活去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包括社区新零售,包括对房产、资产的打理等。 “物业服务本质上还是要回归到服务本身。而增值服务是为了满足业主的消费升级需求,去提供更广泛的服务,是物业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吕良海说道。 近年来,物企上市已经成为一股潮流。作为西南物业第一股,蓝光嘉宝服务上市至今股价上涨了近3成,市值近百亿,市盈率大约在16倍。而已上市的26家物管企业,目前平均市盈率超过40倍。 “是否去选择去拥抱资本,还是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和定位来去决定。目前,基于抗压周期、轻资产和现金流的稳定,资本市场对于整个物业板块给予非常高的估值。”吕良海指出,未来整个物业服务企业应该是朝阳行业、黄金时代,但同时也考验我们整个物业服务企业的战略布局、人才构建,以及自身的发展能力。
最近,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先后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25日起,分批对符合条件且尚未办理定价基准转换的个人商用房贷款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 这意味着,在本月底前,还未进行房贷利率转换的贷款人,将一次性被默认转换为LPR模式,对于那些还没有决定房贷者,银行将替你做出选择。这次默认转的是五大行,而其他商业银行,估计也会紧跟五大行的做法。 公积金贷款。同时,房贷转换也只涉及2019年之前的存量浮动房贷,2020年1月1日前已发放或已签订合同未发放,且截至2020年8月24日(含),尚未办理定价基准转换的存量浮动利率个人住房贷款,都要在固定或LPR中进行“二选一”。 受此影响,近期很多人都在询问,究竟是固定利率好,还是LPR好?对此,我们认为究竟是固定利率好,还是LPR好这等于是让你自己赌一把。在通常的情况下,要看未来是降息周期,还是加息周期,如果你认为将来整体利率会下降,那么还是转换成参考LPR定价更好。 从目前情况看,未来大概率要保房价,调降房贷利率,对于房贷还剩只有几年时间的贷款人来说,贷款余额也不大,还是选择LPR肯定吃不了亏。 举个例子,前几天,杨女士问我们,她在镇江有一套房产,贷款期限为10年,是从2015年至2025年,问我们是否有必要采用固定房贷利率。 我们还是建议杨女士采用LPR利率为好,因为短期内还看不到利率上调的可能,同时,杨女士贷款余额也不大,就算LPR一旦反转,也可以通过提前还款方式来规避利率波动的风险。 相反,如果你认为房贷利率会上升,就可以转换为固定利率就更好一些。固定利率这主要适合那些,此前房贷利率价格折扣力度较大,月供剩余时间较长(比如还有二十年以上时间)的家庭,我们建议还是选择固定利率,这样有助于锁定月供成本,也便于做好家庭的收支安排。 原因很简单,如果是长期的二三十年的房贷,目前的房贷利率水平处于历史的低谷,所以采用固定利率更稳妥一些。 举个例子,上海的戴先生去年9月份买了一套房产,550万,首付150多万,房贷二十年时间,他获得了房贷5.5%的利率。这就需要戴先生自已考虑一下,在未来二十年里,银行平均房贷是否会超过5.5%利率,如果未来二十年房贷始终在此利率之上的,戴先生签个固定利率合同还是挺划算的,如果银行平均房贷在5.5%利率以下的,那戴先生的固定利率房贷肯定是吃亏了。这就有点赌上一把的感觉了。 所以,房贷是选择固定利率,还是LPR?要根据房贷者的自身情况,包括贷款价格、贷款期限、贷款余额等,综合考虑才能做出决定,即使这样也有赌一把房贷利率意思在里面。究竟是固定利率,还是LRP,留给房贷者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今天,又一只“中一签赚10万元”的新股亮相。 早盘,A+H新冠疫苗第一股康希诺登陆科创板,开盘涨幅124%,若以开盘价卖出,中一签的盈利约有13万元。 尽管中一签的绝对收益额不小,但股民们还是能感觉到有点“低于预期”,而近期多只新股的上市后表现也表明,新股中签的收益率比前期有所下降。这一方面缘于近期科技股估值收敛,同时也说明市场博弈更加充分了。 详情请扫二维码↓
导言 近日,关于包商银行的处置细节曝光:2005年至2019年的15年间,“明天系”通过209家空壳公司套取的信贷资金1560亿元如今全部成了不良贷款。这次惨痛教训再次凸显了中小银行整顿内部治理的急迫性。但笔者认为,聚焦违规银行本身依旧低估了事件的恶劣影响。在错综复杂的金融网络中,一家银行的资产端危机可能会像滚雪球一样波及整个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 Gai, Haldane, and Kapadia(以下称GHK)巧妙地运用了节点、临界点、适应性系统等网络学术语,并通过基于对象的蒙特卡洛仿真建模,展示了一家银行的亏损如何通过网络实现升级、放大、并最终引起金融海啸。GHK证明了“大而不倒”论断的片面性,如果银行的体量小却处于网络的关键节点上,那么它依旧可以引起系统性崩塌,所以中小银行同样需要监管。 标题:Complexity, Concentration and Contagion 作者:Prasanna Gai, Andrew Haldane, Sujit Kapadia 期刊: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11) 本文作者:蒙格斯智库 谢东平博士 金融同业市场的复杂性和集中度 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和集中度可以从图1中看出。每个节点代表一家银行,银行之间通过同业拆借的形式相互关联,因此图中的每一条连接线都代表着两家银行之间存在着相互拆借的关系。一般来说,当一家银行的现金储备低于监管部门要求的最低储备金率的时候,它就会向有额外现金储备的同业银行进行借款,贷款利率被称为同业拆借利率,如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欧洲的LIBOR、中国的SHIBOR等。 同业拆借市场一直是交易活动频繁、流动性极强的资本市场,然而在2008的9月却突然冻结,银行之间因为信任危机不愿贷款,同时将到期的贷款终结,不再续借。金融同业市场的萎缩直接影响了银行向企业的贷款,一场金融危机演化为经济大衰退。 GHK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种可能性解释:资产价值下跌引起的金融机构在回购市场(repo market)的举债约束使得银行们由于对流动性的紧张纷纷从同业市场撤退,这种“理性”的防御策略却最终引起了“非理性”的系统性崩塌。并且在此过程中,金融网络结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布越集中(图1中的大号节点)、越复杂(网络链条越长),这种危害越大。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表1: 银行资产负债表 GHK的分析是从一张有象征意义的银行资产负债表(表1)开始。资产端由固定资产、可作为抵押物的资产、逆回购资产、银行同业贷款(这种贷款一般是不需要抵押物的)、以及流动资产构成;负债端由存款、回购贷款、银行同业欠款、以及股东资本构成。 银行的流动性约束可表示为 。 这个不等式的大体含义是:当资产价值下跌时,按市值定价的就会下降,导致银行资产端的萎缩。同时,银行的回购贷款也会因为抵押物的贬值而相应减少。当流动性约束条件不满足时,银行就要开始采取防御性措施,从其他银行处收回同业贷款。被收回贷款的银行有可能也出现流动性短缺,因此也会向对应的同业取回贷款。流动性紧缩就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到整个金融网络,直到以下两个条件有一个满足:(1)没有更多的银行因为流动性采取防御性措施;(2)所有的银行都撤回贷款,系统彻底崩塌,这也是08年金融危机的由来。 实验一:几何分布的网络vs.泊松分布的网络 GHK首先证明了网络的拓扑属性对于危机的传播和放大至关重要。他们比较了两种分布结构:(1)泊松分布,大体上每个节点同等重要,体现在每个银行的同业客户数目是差不多的;(2)几何分布,存在比重大的节点,这些银行的同业客户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银行。 图2: 泊松分布 图3: 几何分布 从图2和图3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当资产端的外部冲击是随机发生时(即冲击随机地发生在任意一家银行),几何网络比泊松网络更加有韧劲,因为几何分布的传播路径更短,受影响的范围更小。 但是如果冲击发生在网络最重要的节点上(即同业客户数目最多的银行)的时候,几何网络将变得极其脆弱,最重要的节点就如同震中一样,可以轻易地将波动传播到系统各个角落。因此,对于几何分布的网络,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重要”银行的资本管理,这也是巴塞尔协议III中的重要内容。 实验二:经济周期引起的系统性风险 GHK还分析了经济周期各阶段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他们证明了在经济上升期,当资本市场享受着资产溢价的红利时,其实也是潜在风险最高的时候。这时如果一个不受控制的负面事件发生,比如大规模传染病或者地缘政治冲突等,引起资产跳水,那么金融体系将迅速崩塌。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实行逆周期调控,这也是巴塞尔协议III中不同于前两个版本的重要部分(见图4)。 图4: 经济周期影响和逆周期调控 实验三:市场透明度的重要性 系统性崩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信息闭塞,投资者的“动物本性”趋于避险,因此引起回馈效应。如果监管者可以及时疏通市场淤积,稳定市场信心,那么大规模的坍塌可能避免。 在GHK的前几个实验中都假设了一旦银行出现流动性紧缺,它们就会回撤所有的同业贷款,无论现金短缺是多少,这就是信息不透明的一种体现。GHK展示了哪怕银行只回撤资金短缺量加上剩余贷款的一半作为缓冲,而不是全部贷款,那么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和规模将大大降低(见图5)。 图5: 市场透明性的重要性 结语 GHK是一篇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学术论文,被收录在货币研究领域名气最大的JME期刊中。它的意义在于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网络理论——解释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它纠正了我们对于“大而不倒”的误解,实际上应该是“密而不倒”。当然,一般来说,同业机构数目多的银行也同时是体量最大的银行。 GHK还为后来巴塞尔协议框架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我们的文章梳理只列举了GHK的其中一小部分实验结果。审慎宏观调控、重要银行的风险拨备、逆周期调节等等重要定义都可以从GHK的模型中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