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岁小女孩睿睿(化名)幼小的认知中,爸爸妈妈似乎仅仅是一个代名词,当幼儿园老师让所有小朋友聊聊自己的妈妈时,睿睿一时间竟记不起妈妈的脸。 对于妈妈长期不在家的原因,睿睿懵懂不知,全靠只大她3岁的姐姐耐心解释。睿睿爸爸早年因病去世,由妈妈一人支撑着家里一家5口的开支。为了能给姐妹更好的环境,妈妈只能外出务工,每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待几天。 最近,睿睿参加了“爱的留声机”活动,和妈妈得以“在线团圆”。 这是富德生命人寿公益工程“小海豚计划”继去年推出“让爱团圆”活动之后,在疫情环境下特别推出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向201名留守儿童捐赠智能学习机。学习机里面除了收录父母的励志话语,还有孩子的梦想、志愿者的书信和抗“疫”逆行英雄讲述的故事等,在需要的时候给留守儿童以鼓励和陪伴。 那些说不出口的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不满16周岁,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为697万人,其中96%由(外)祖父母或者亲戚照顾。 尽管近年来,留守儿童群体得到政府、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也无法弥补他们在童年时期父母不在身边的孤独。 每当妈妈回家过年时,年纪小的睿睿总会先有一点陌生,她躲在奶奶的身后,而这种陌生感常常湿了妈妈的眼眶,原本汹涌的感情在长时间的分离后不知如何表达。 8岁的姐姐已经懂事很多,她总是抢着牵妈妈的手,让妈妈多关注自己一点,多和自己说说话,妈妈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她未来一年的慰藉,她也会不厌其烦的告诉自己的朋友、同学,“我妈妈回来了”,用以证明,自己是有妈妈的孩子。 今年八月份以来,富德生命人寿“小海豚计划”走进我国66个地市,走进留守儿童家中,用“爱的留声机”帮助远在他乡辛苦打拼的父母以及留守在家的孩子传递心中的那份爱、想念和祝福。 借助“爱的留声机”,睿睿第一次跟妈妈说出她的内心感受: “妈妈,你好!我好想你。我听姐姐说,你去了很远的地方打工,过年就会回来了。什么时候才过年呀?姐姐说你去那边打工可以赚钱,就可以买很多衣服和玩具了。我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有爸妈过来学校接他们放学,要是你也来接我就好了。姐姐说你在那边打工很辛苦,我也会好好学习,争取每科都考一百分。我会乖乖听话,等你回来。” 睿睿的话,听得妈妈潸然泪下,在给睿睿的录音中,她也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解释了不得不离家的原因。这让睿睿对于“妈妈为什么不能在家陪我”有了清晰而完整的答案。 传声更传爱 和睿睿母子一样,共计有201位留守儿童通过“小海豚计划”公益工程的“爱的留声机”与父母传声、传爱。在录音当中,有父母的愧疚和无奈、思念和牵挂,也有他们的隐忍和坚强。孩子们也通过“留声机”给父母留下一段深藏内心深处的话,像睿睿一样和爸爸妈妈吐露心声。富德生命人寿“爱的留声机”作为一道桥梁,让孩子与父母通过彼此的声音重新感受亲情和爱意。 “留守儿童的心灵孤独问题不是一场公益活动、一次陪伴就能够解决。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长期、持续地给孩子们带去关爱,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信心,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富德生命人寿相关负责人说。 “小海豚计划”是富德生命人寿于2013年推出的长期公益工程,以“关爱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为宗旨,每年通过物资帮助、保险保障、心理帮扶等多样化组合形式,给予5-12岁儿童温暖和关爱。此次创新推出“爱的留声机”活动,除了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实现在线团圆,更是带动更多人关注、关心这些情感缺失的孩子。
如果说上大学是为了让选择“上行”,牛毅博则选择了“下沉”。 他要回乡开一家家电专卖店。因为父母就是以家电专卖店起家,他从小耳濡目染,同学们都戏称他为“店二代”。他熟悉这门生意的每一个环节,自己也爱钻研电器里的门道,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90后、大学生、回乡创业。他希望改变传统的开店模式,在熟人经济之外,开辟出一条属于县域经济的互联网门店新路径。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的90后“店二代”牛毅博(左一) 要和父母的店不一样 2020年,牛毅博毕业了。他在郑州财经学院,学的是会计专业。这是一个就业门路相对宽广的专业。大学毕业后,他的大学舍友有人选择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发展,有的选择留在郑州本地就业,但他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牛毅博的父母是开家电专卖店起家的,在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李村镇,有他家开设的两家品牌专卖店。对于开店创业,牛毅博不仅不陌生,反而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忙着进货的牛毅博 从上初中时起,牛毅博就已经开始帮父母看店了,到高中时候,不少街坊邻居家里的电器都是他帮着调试维修的。甚至,在18岁拿到驾照后,他还会帮着父母一起送货。 从小就耳濡目染,让牛毅博很早就有了自己开店的想法。即便是当时考大学选择会计专业,他也是想着可以帮衬家里,管理账目。 虽然早就熟悉了父母的开店和经营方式,但对于牛毅博来说,他要开的店和父母的不一样。 牛毅博是一个很细心,且善于观察的人。在几年的求学过程中,除了在本职专业上下功夫,他也一直在研究开店的学问。尤其是对于郑州市里面的家电卖场,他没少去逛。 正因如此,牛毅博发现,县城乡镇里的家电销售路径和在大城市里的销售路径有很多不同。 在牛毅博的家乡李村镇,镇子上没有那么多的家电大卖场或者购物中心,街坊四邻要买家电,更多的是去品牌专卖店和工厂直销店。而且,不像在城市里,随便走进一家卖场想要什么品牌、什么家电都可以一站购齐,在镇上,大家多要在不同的品牌店间来回游走,反复挑选。 不止于此,牛毅博还注意到,大城市里的消费者选购家电,可能第一是选商场或选平台,然后再看品牌、看产品;但在镇子上,人们可能第一认的是人际关系,然后看的是产品的性能和性价比。甚至在产品的价格上,大城市里的消费者顶多会问有没有优惠折扣,但在镇上的专卖店里,就跟买菜、买衣服一样,买家电也是要砍价的,这是常态。 在牛毅博看来,镇上村民们买家电遇到的不方便、价格不透明等问题,正是自己开店创业的机会点。他很明确,自己要开店一定不是开一间像父母一样的品牌专卖店。 两代店主的交接棒 在牛毅博所在的镇子上,家电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一直以来都是以经销商、专卖店的形式存在。而他所发现的城镇间购物习惯差异,其实也从侧面体现出乡镇地区家电零售行业所存在的痛点。 考虑到门店的品牌要多元化,产品要有品质保障,且要有性价比,牛毅博最终选择了京东家电专卖店。在他看来,京东作为知名的零售企业,在村里有知名度,也比较受年轻人认可,这可以在新店开业时期就给门店带来客流,也有信任背书。牛毅博在诸葛镇开设的京东家电专卖店 2020年3月份,牛毅博的京东家电专卖店开业了。没有选择开在街坊四邻都很熟悉的李村镇,而是选择了8公里外的另一个乡镇——诸葛镇。 “这是洛阳新区建设的拓展区、起步区,原来的自建房改成了安置小区,村民们陆续搬进来了,后面肯定会有很多机会。”牛毅博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同时他表示,他要证明,他开店靠的不是熟人关系,而是真的靠产品、靠运营。 或是满足了当地迁居用户的家电购买需求,或是击中了以往村民们很难一站式购齐家电的痛点,尽管今年线下店普遍遭遇了疫情寒冬,但牛毅博的京东家电专卖店依然做出了成绩。 就在今年的京东618期间,牛毅博开设的这家不到200平方米的专卖店,销售高峰时一天就产生了20多万元的流水。 因为新店刚开业就有了不错的业绩,父母对他的经营能力很是认可,所以决定把之前家里的一家品牌专卖店也改造成京东家电专卖店给他打理。 一家门店的更迭,体现出来的是传统家电专卖店随着技术进步而进行的升级,而这更是两代人的事业接力。 在牛毅博看来,他之所以刚开店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仅得益于前期对市场的观察,也得益于京东的能力支持。 “通过大数据指导,在商品池的海量商品中精准选品,还有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加持。”牛毅博说,对比此前父母的开店方式,他因为选择了“靠谱东”,开店更简单了,而且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好的成绩。 但牛毅博也表示,自己的事业只是刚起步,相较于经营了几十年门店生意的父母,其实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不久后要在李村镇和父母“同台竞技”,期待中也有着压力。 “人们常说姜是老的辣,这是有道理的,但我也相信,以后我会比他们经营的更好。” 当前,牛毅博正在学习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等体系,他的目标不是只开两、三家店,而是要把店开的更多。 (CIS)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式增长和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一辈人“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状况已经成为过去式。然而,每一代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房奴”“车奴”“打工人”这些网络热词,无不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承受的多重压力。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一线城市房价持续走高,传统二线城市房价回落趋势微弱,买房压力大、工作薪资低、生活成本高,再加上没有时间精力育儿,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将人们压得喘不过气,为了快速低成本地解决问题,婚后与父母同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但是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外思想的融汇,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年轻人的个性意识开始觉醒,《探探2020独居青年生活报告》显示:探探平台18至35岁的用户中49.64%的单身未婚用户是独居青年。工作状况、作息时间、消费观念等的差异使得年轻人与父母在许多问题上没有共同语言,而两个年轻人结合组成的新家庭标榜“二人世界”,很大程度上排斥与父母同住。 据此,社交平台探探发起了一次“婚后介意与父母同住吗?”的大讨论,7500+用户参与投票,超1000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投票结果显示:45%的参与者表示“介意与父母同住,希望婚后有自己的空间”;52%的参与者则持相反态度,他们认为婚后与父母同住可以互相照顾。从投票结果不难看出,选择介意与选择不介意的用户比例相差无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探探APP话题参与情况截图 一方面,不介意与父母同住的用户比例以微弱优势占上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多为刚毕业不久的社会萌新,买房压力过大,与父母同住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房贷压力。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大多数Z世代青年成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夫妇要面临“两个年轻人供养四个老人”的困境,与父母同住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压力,并解决育儿问题。探探话题热评截图 另一方面,介意与父母同住的用户比例仅以7个百分点略微落后,这意味中国传统“家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逐渐式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需要个人空间。不与父母同住就可以避免许多因“代沟”产生的矛盾,也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节奏。此外,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中城市的丁克家庭数量正在增加,2020年已经突破60万,并且上涨的趋势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大、养孩成本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二人世界”之于年轻人有着比“四世同堂”更强大的吸引力。探探话题热评截图 婚后是否选择与父母同住的问题受多方因素的影响,但年轻人与父母的观念差异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2020探探《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中提出“拉面族”的概念,“拉面青年”指代家乡在乡镇或农村地区,但教育和工作在一二线大城市的青年群体,这一群体在社交、恋爱、婚姻等观念和意识上受到新自由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双重约束和双面影响。 受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的父母遇到向往自由的子女,因观念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边接踵而至。比如,当新自由主义的婚恋观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家族传统观念发生冲突,催婚、逼婚、恨嫁等问题便随之而来。两代人的观念差异一日不能根除,那么父母与已婚子女的潜在矛盾便一日无法缓解,选择与父母同住即要跨越这些潜在矛盾才能相安无事。 综合来看,观念差异、个人因素、人生规划等都对“婚后是否与父母同住”起到影响作用,怎么做选择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三观一致、能够互相扶持的伴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头部社交平台探探拥有超4亿用户,为追求真爱的年轻人创造了超200亿次情感交集,也许一次右滑,就能开启一段始于心动、忠于三观的故事。在探探一起寻找命中注定的那个TA!
杨兵和王燕菠在小吃店忙碌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大理报道她只有一只手臂,他的腿脚不便,然而,身体的残缺并未改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终,她成了他的脚,他则成了她的手,填补着彼此的人生。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弥城镇龙华村的二层小楼里,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撒在熟睡中小涵涵的脸蛋儿上,听着宝宝均匀呼吸的声音,看着她熟睡的样子,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充斥在杨兵和王燕菠小两口的心底。4个月前,杨兵和王燕菠初为人父母。“我们从不觉得比其他夫妻少些什么,从不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杨兵和王燕菠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只有不把自己当成残疾人,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个世界上总是充满着意外,一些人由于不幸而造成了身体残疾,但是,这其中不乏令人感动的人,即使身体有残疾,依然坚强而乐观。他们被这个社会感动着,并感动着这个社会。人生“第一桶金”1989年,5岁的杨兵被查出髋关节结核,由于多次误诊,又无钱医治,落下了残疾,最终成了肢体四级残疾人。父亲因不堪家庭重担,经常靠酒解愁,不幸酒精中毒,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的重担子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2002年,在杨兵刚满18岁的时候,母亲一个人难以再撑起这个家。无奈,懂事的杨兵只能离开学校,开始当家。为了养家糊口,他与亲戚一起去楚雄的一家煤矿打工。“在煤场打工的8个月时间里,尽管很苦很累,但对我的一生是很有帮助的,让我明白了靠亲戚朋友靠不了一辈子,只能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杨兵回忆,刚去的一个月,他负责煮饭送饭,需要独自去1.5公里外的地方挑水,还需要到山上砍柴火,为了节约时间少跑几趟,总是超负荷工作,肩膀被压得有些变形。后来又去煤矿上拉煤车,每天都要往返6、7公里的陡峭山路去煤场拉煤。辛苦工作8个月后,杨兵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0元钱。“我不怕苦,也不怕累,就怕子欲养而亲不待。”杨兵说,那时父母年纪都不小了,父亲又经常喝酒,父母都需要照顾。为此,杨兵带着尽孝的执念,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回到了龙华村。他用在煤场打工辛苦挣回的2000元钱买了5头小黄牛饲养,同时到县城水果市场,把水果贩运到村里的市场里卖。“那段经历也是十分难忘的,那时连运水果的人力三轮车都买不起,是借来的。”杨兵说,从村里去县城批发水果的时间,人力三轮车是可以骑着去的,但回来的时候就不行了,因为坡陡、路窄又难走,5公里多的路只能是全靠推着走。身体上的疼痛可以忍受,但由于没有做过生意的经验,杨兵第一次贩运水果便血本无归,然而,在家人和朋友的一片反对声中,他始终坚持着,不放弃。最终,通过起早贪黑、苦心经营,水果生意终于有了起色,他一做就是三年半,通过努力,也有了一点积蓄。早在2013年,杨兵一家被列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家中老宅年久失修,每逢雨季更是令人胆战心惊、惶恐不已。2015年,杨兵家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1万元的帮助下建盖了一层的水泥房,也就在这年底,他主动提出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那年为了节约资金,杨兵拖着残腿,独自建盖房子的基本骨架。为了父母早日住进新房,圆尽孝之梦,他常常没日没夜地干。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杨兵带着父母如愿地住上了新房子,同年,他家成功摘帽,顺利脱贫。培训时遇上爱情对于杨兵而言,2015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在残联组织的培训班上认识了同为学员的王燕菠,收获了爱情。王燕菠,出生于红岩镇下北邑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2006年和小伙伴打球受了伤,从此,她失去了左臂,什么都要从零开始学起,学着走路平衡,学着生活能自理。她也曾自卑过、害怕过,但没放弃过。为了不成为别人的负担,她尝试过开服装店、四处卖过唱、开过农家乐......直到遇见杨兵。王燕菠的美丽,杨兵看在眼里;杨兵的乐观,王燕菠记在了心里。记者看到两位年轻人时,发现他俩还有一个共同点:面对困难时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两人相遇时,做了近四年的水果生意后的杨兵,已把目光投向了刚刚兴起的牲畜行业。期间,通过政策倾斜,弥渡县残联迅速为其提供了10万元的同康贷。有了这笔充足的资金,杨兵拿出一部分钱盖了羊圈,买了1只公羊,5只母羊用来繁殖。同时,他用剩余的钱买了一些头牛,边圈养,边屠宰,并到农贸市场销售。杨兵在自家的卖肉摊前就这样,他从零起家,踏实苦干,规模一步步发展壮大,目前,圈养的羊已经繁殖至几十头。同时,他也摸索出了卖牛肉的法子,生意越做越顺,。随后,经乡亲们建议,他又在县城旁经营起了一家小吃店,做起了小老板,因为老实本分,又诚信经营,店里的回头客络绎不绝,生意蒸蒸日上。与王燕菠结婚后,这位勤劳的姑娘很快融入到了杨兵的家庭,并且,每天起早贪黑的与杨兵经营者小吃店和农贸市场的牛肉摊。那时候,村里人经常看到每天凌晨4点多,小两口就骑着满载着宰杀好牛羊肉的电动三轮车出村了。随着家里生活的改善,杨兵父亲的身体也好了很多,如今,小吃店主要由杨兵的父母经营,王燕菠在家全身心地带孩子,杨兵则在经营着牛肉摊的同时,琢磨着如何扩大养殖规模的事情。王燕菠和刚刚出生4个月的孩子“我目前卖的牛肉都是从外面买来的牛宰杀而成,肉质不太稳定,我想在目前养羊的基础上增加养牛的部分,粗略估计了一下,投资大概在几十万元左右。”谈起未来,杨兵显得异常兴奋,不过,由于自身的财力有限,他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做这件事。生活再艰难,也要充满热爱。小两口互为手脚,相携活出了生命的精彩和价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杨兵和王燕菠正在通过自强不息和各级的帮扶,一步步的脱离贫穷,走向增收富裕的生活。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贝壳研究院 婚姻和房子,都是永远也写不尽的小说题材。这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是两个家族的事情。这些事情似乎是在不断地重复,却又渗透着时代的新意。 5月20日,贝壳找房发布《2020婚房消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对“租房结婚”、“成本支付”、“产权归属”等热点话题展开调查。在受访人群中,正处于适婚年龄的90后占比超60%,因此,调查结果更符合当下的婚房消费观。 贝壳研究院研究发现,年轻人越来越难接受租房结婚,女生比男生的接受度更低。如果女生婚前购房,对男生有房的要求也会更高。在婚房购置上,做婆婆的压力是丈母娘的4倍,同时,过半被调研者认为,房产证上要写上夫妻双方的姓名。 拒绝租房结婚,95后成分水岭 男生更接受租房,但婚房照买不误 95后是在优渥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父辈口中拥有“最好的生活水准、最没有生活压力”的一群人。他们思维活跃,喜欢调侃自黑,但表面上嘻嘻哈哈的他们,却对婚姻和伴侣有着更高的要求。《报告》显示,56%的95后拒绝租房结婚,而对于70、80后,甚至只比95后年长几岁的90后,接受仍是主流,即使越年轻越排斥租房结婚是趋势。 95后的态度绝非只是源于追求物质的虚荣心,“如果结婚会降低两个人原本的生活水平,我宁愿单着”才是他们的心声。在他们眼中,钱换不来爱情,爱情也换不来钱。失去经济基础的恋爱必然充满窘迫和委曲求全,他们以成年人的理智和成熟,去追求钱所带来的安全感和自由,维持着爱情的平等与体面,更是对彼此情感与生活的负责。 除了年龄差异,男女对租房结婚的态度也存在分歧。传统观念里,婚房多由男方提供。于是,随着越来越大的购房压力,尤其北上广深,有的家庭要掏空6个钱包才够买一套房,男生更倾向于租房结婚。《报告》显示,六成男生接受租房结婚,而女生只有四成。女生拒绝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房才有安全感,有家才叫嫁。一间不必在夏天共用浴室、餐时共用厨房、夜晚压低声线的房子,至少让女生在面对琐碎的婚姻时不必腹背受敌。 基于此,请男同胞们在表态时三思。当你对女生说可以接受租房结婚的时候,或许就被pass掉了。在女生看来:“我可以跟你一起吃苦,但我不是只配跟你一起吃苦。我能接受你现在没钱,租房结婚,但我不能接受你没钱还理所当然的态度。”不过,小仙女们也不要担心男生真的会租房娶你,他们不过是口嫌体直罢了。《报告》中,只有6%的男生表示不会准备婚房,比女生还低2个百分点。 男生:我有房,你随意! 女生:我有房,你好意思随意? 女生敢表态,因为她们的确有这个资本。如果说,过去是女人在助推男人买房,那么现在,她们则已经成为这个经济行为的独立参与者。贝壳研究院曾在《2018城市居住报告》中提到,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女性购房者占比都呈增加态势。虽然从整体来看,男生仍然是购房主力,但差距已经越来越小,深圳、成都、重庆、长沙的女性购房者已经超过一半。“这些买房的单身女性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她们的经济实力、买房眼光,都很不错。”有经纪人这样说。 有文章说,女性婚前买房,在男权眼里是减分项。因为“它提高了女人在两性谈判桌上的筹码,让女人在男权社会里不再无路可退,更有底气拒绝男性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她们拥有了自己的领地走向独立自主。”虽然把有房的女生当成洪水猛兽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房子让女生更有底气。对女生而言“我可以不用,但我不能没有”。 《报告》中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有房的人会要求另一半也要有房吗?结果是,男生表示不需要女生有房的占比最高,达到36%;而女生则恰恰相反,37%要求男生也得有房。相似的比例,相反的态度,意味着有多少男房主放女生一马,就有多少女房主对男生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女生看似更喜欢“势均力敌”的爱情。 另外一题,你爱的人没有房,爱你的人有房,你又会做何选择? 对于男生,这就是一道关于爱情和面包的选择题。《报告》中,选择前者的占54%,爱情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面包。反观女生,72%的人选择了后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女生更“世俗”,只是更清楚自己要什么。除了“有房”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女生在“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中,更倾向后者。现代女性不再是琼瑶剧中为爱走天涯的女主,而是更愿意找一个对自己好的人,在被爱的温暖中感受爱情的浓度,而不是靠追爱的勇气彰显爱情的炽烈。 95%赞成为儿女准备婚房 婆婆压力是丈母娘4倍 对于婚房的态度,折射了一个社会的心态。在研究东西方家庭文化差异,婚房就是个最好的标的。在美国,儿女成年后便独立自主,婚后支出更是夫妻共同负担,没有向父母索取财物,更没有要求父母买婚房的。 而在中国家庭传承中,给子女新置备婚房是父母的责任,特别是在有男孩的家里和独生子女家庭,尤为明显。调研结果便证明了这一点,在1500份问卷中,仅有4.8%的人认为不用为儿女准备婚房。 是的,扶上马,送一程,婚房应该由父母落实观念根深蒂固。同样,调查结果显示婚房要求的“儿女有别”。俗语道,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是“招商银行”,受访人群认为“有儿子的父母,需要准备婚房”的占比,最高达到33%;选择“有女儿的需要准备婚房”的占比,仅为9%。 可以说,嫁娶差异并未随着时代发展而颠覆,在舆论倾向上,做婆婆的婚房压力将近是丈母娘的4倍。“房价都是丈母娘炒起来的”——社交上媒体上热搜话题,毫不夸张地暴露了丈母娘在买房这件事儿上的影响力。 与父母同住,儿女态度差异大 但都更愿意与对方父母同住 婚房另外一个焦点话题,便是在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这一不可回避的问题处理不好,会让无数恋人决裂,会引发长达十多年的“战争”。 贝壳研究院此次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既然是夫妻,房产证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不管谁出钱,房产证上都要写上夫妻双方的姓名”,这一选项占比最高达到53%,而在不同年龄段中,75后意愿最强烈占比72%。 除了双方名字的主流认知,另有34%的人赞同“谁出钱写谁名字”。 当然,还有将近10%的主张“不管谁出钱、只写女生名字”,仅有3%的人主张“不管谁出钱、只写男生名字”。 同样,在婚后是否与父母同住的问题上,儿子们和女儿们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贝壳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男生能接受和双方父母同住的最多,占比36%;而女生拒绝跟任何一方父母同住的最多,占比也是36%。另一个让人意外的结果是,与跟自己父母同住相比,无论男女都更倾向和对方父母同住,选择“和对方父母同住”的均高于“和自己父母同住”。 结语 虽然婚房购置是否顺遂,关系到两个“家庭”的融合与未来,婚房消费观的调查,也给人们未来决策提供了些许依据。但其实婚姻也好,房子也好,只不过是为爱找到一个家,让爱不再漂泊。“家是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一盏永远为你守候的灯光,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厨房,一张摆满爱人亲手做的饭菜的餐桌”,除了房子,更有温度的是后面的灯光、厨房和餐桌。有爱的婚姻才幸福,有爱的房子才是家。 (本文作者介绍:真实的数据,有料的研究,及时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