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做(记者 蒋梦惟 杨卉)1月4日晚间,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2021年1月起,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将恢复发放到护理补贴账户,重度失能老年人可以到相关服务单位购买照护服务或照护用品。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专款专用,并将逐步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妥善衔接。他强调,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失能护理补贴服务单位。具体来看,针对一些老人和家属提出的希望继续使用护理补贴去超市购物的需求,李红兵表示,政策资金有政府属性,对于资金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需专款专用,护理补贴是政策性资金,需要按政策支持方向进行投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是以服务给付的方式解决失能老年人的照护困难,而不是以现金方式解决失能老年人的经济困难。针对失能老年人,主要是通过给予专业的养老服务或提供必需的照护用品,缓解家庭照护的困难。此外,失能护理补贴要逐步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妥善衔接、渐进整合、统筹落实。"李红兵称。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有些老年人和家属认为发放到养老券账户、护理补贴账户的钱如果年底用不完,会被政府划走的说法,市民政局予以了澄清。据悉,养老助残卡中设置了3个不同类型的账户,分别是金融账户,老人可自由使用;养老券账户,不可取现,可到超市等1万多家养老服务商户使用;失能护理补贴账户,不可取现,可到更为聚焦的失能护理补贴服务单位使用。同时,2021年1月1日前发放到原养老服务补贴(养老券)账户的补贴资金,继续按原渠道使用,不会调整,余额不过期,不清零。当享受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的老人去世后,护理补贴账户中的余额资金成为老人的遗产,家属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继承。根据《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津贴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是发放给重度失能或持有相应残疾证的老年人,用于补贴因生活自理能力缺失而产生的长期照护服务支出。受疫情影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执行封闭式管理,居家上门服务也受到影响。自2019年3月起,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暂发放到原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养老券)账户。市民政局表示,由于本市已相对稳定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同时还需做好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与石景山区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的衔接。因此从2021年1月起,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将依文件要求恢复发放到护理补贴账户。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还了解到,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失能护理补贴服务单位,明年有望引入更多的电商线上平台增加服务供给多元性和支付便捷性。在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看来,居家养老中最需要大力关注的一环,就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群体。“这部分老年人生活难以自理,急需社会和政府的兜底帮扶。同时,相关部门还需逐步提高补贴领取的灵活性和便利度,将补贴深入到特殊老年群体生活的多个层面,保障这部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党俊武称。
12月26日,中国太保举行太保家园普陀国际康养社区暨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示范工作基地开工活动。该项目将充分发挥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突出康、养、医一体化特色,打造太保家园首个城区精品康养社区。同时,该项目已获批成为上海市普陀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示范工作基地(试点)。 中国太保表示,下一步将探索长期护理保险与护理康复服务高度融合发展机制,为长护险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提供“太保样本”。 太保家园·上海普陀国际康养社区项目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及公共配套齐全,交通十分便利。项目由国内排名前列的同济设计集团精心设计,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手法,以沉稳简洁的建筑形象于绿树流水环抱中营造现代康养花园。项目总建筑面积近1.7万平米,设置近300个高品质床位。将在2021年底初步建成,2022年对外迎接长者们的到来。 据悉,该项目将突出智能化、医康养融合等特色,按照适老化、无障碍设计,创造居家温暖的生活环境与公共空间;积极应用智慧养老技术成果,提供全方位、多样化、智能化的护理环境;实现医、康、养功能的有机融合,面向高龄刚需人群提供高品质介助、介护及失智照护服务。为对接服务周边居民,项目还设计了对外开放的社区公共活动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区。 同时,中国太保还将与AI技术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在普陀国际康养社区搭建起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和互娱互动平台,将为入住长者带来全新的智慧养老体验,打造全方位、多样化、智能化的太保家园智慧社区。 截至目前,中国太保寿险全国政策性保险有230多个项目,累计保费达70亿元,在市场上名列前三。其中,中国太保寿险长期护理保险管理基金规模达16亿元,参与全国项目竞标中标54个项目,项目数市场排名第一。 普陀国际康养社区建成后将通过以长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服务团队,实施健康干预理念,运用非药物疗法、精神康复方法等解决方案,从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三个方面积极改善长者的生活质量,让入住长者享受到国际一流标准的养老照护服务。此外,社区还将整合中国太保与瑞金医院联合建设的互联网医院资源,将名医名院资源带入社区,为入住长者提供高品质可信赖的一站式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作为普陀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示范工作基地的试点机构,太保家园将积极响应长者的康复护理需求,开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长期护理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为长护险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提供“太保样本”。中国太保还将落实国家关于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要求,升级“保险产品+养老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等健康险产品与康养服务深度对接的路径。 今年8月,中国太保在上海的首个大型颐养社区项目——太保家园·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颐养中心项目已率先动工开建。普陀项目和崇明东滩项目的全面开工,意味着中国太保“一城双园三养”养老新模式的探索迈出了实质步伐,乐养、颐养、康养将覆盖全老龄段。 未来,低龄长者可在太保家园东滩颐养中心短期居住;中龄自理长者可在东滩颐养中心长期居住,接受国际标准的养老照护服务;高龄失能长者可经太保家园内部通道转介到普陀康养社区,接受医养结合的专业照护服务,并方便亲属就近探视。“55岁至99岁+”的老人都可获得太保家园提供的全龄覆盖高品质养老照护服务。
据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消息,2021年1月1日起《昆明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施行。根据《条例》,赡养人要履行对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在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子女的用人单位应支持护理,给予独生子女每年累计20天、非独生子女每年累计10天的护理时间,护理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待遇。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近日获审议通过,明确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此,深圳市民将拥有除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之外的“社会第六险”。条例拟于明年3月1日起实施,并规定明年10月1日起征缴长期护理保险费,为深圳“有备而老”提供法治保障。据了解,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此次立法的亮点之一。深圳市将遵循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构建以长期护理保险为基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照护保障体系,为失能人员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保障。据统计,深圳市现有户籍老人30多万人,常住老年人口超过百万。户籍老人中,60岁至79岁中度和重度失能居家老人有8500多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近4万人。解决失能、高龄老人的护理问题成为迫切需要。条例扩大了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范围,规定除用人单位职工外,年满18周岁且未在校就读的非在职医疗保障参保人员也将纳入其中,并与深圳市现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相衔接。(记者 李晓玲)
原标题:“社保第六险要来了”上热搜!当你老了,能靠它吗? 今天,“社保第六险要来了”话题上了微博热搜榜,截至记者发稿,该话题阅读量已经突破2.3亿。 在我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通常被称为五大社会保险。被称为社会保险“第六险”的长期护理险(简称“长护险”),日前得到了政策层面的“力挺”——国家医保局等部门9月16日发布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这个社保第六险究竟是怎样一种保险?当你老了,能靠它吗? 试点扩围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道出无数失能人士家庭的压力。作为为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长护险是老龄化时代一个特殊的缓冲垫。 从5月征求意见,到9月相关文件正式发布,长护险试点在2016年首批试点启动之后迎来扩围。 《意见》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明确的试点城市和吉林、山东2个重点联系省份按本意见要求继续开展试点,其他未开展试点的省份可新增1个城市开展试点,于今年内启动实施,试点期限2年。 现有试点城市名单 来源:国家医保局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首批试点情况看,效果与问题并存。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筹资完全来源于医保统筹基金、标准体系未统一、专业人员缺口大等。 《意见》较为鲜明的特点包括,明确坚持独立运行,推进制度独立设计、独立推进。长护险基金管理参照现行社会保险基金有关制度执行,基金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对符合规定的护理服务费用,基金支付水平总体控制在70%左右等。 老有所护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失能人员超4000万。 “整个21世纪,中国都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顶峰时期,总的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30%左右。中国的老龄化特征,不但包括老龄化程度高,还包括重度老龄化程度高,所谓重度,就是65岁以上甚至80岁以上人口比例都较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某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人士此前对记者表示。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报告预计,到2053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也就是说,每3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 基本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退化,甚至失能,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现象。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在报告调查地区有4.8%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ADL)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基本自理能力的衰弱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IADL)的退化;ADL和IADL均重度依赖的老年人占比达25.4%,即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这一现状和趋势下,“老有所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长护险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公号“上海发布”26日发布消息称,截至今年6月,上海市接受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失能老人已达39.1万人;全市享受长护险居家照护和机构照料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龄分别为80.1岁和85.0岁。 来源:上海发布 究竟谁掏钱? 长护险试点的扩围和相关探索的进一步深化拓展,无疑将使得更多普通家庭受益。 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相对成熟的实践,如美国长护险采取商业化经营模式,完全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国家不强制投保,个人自愿出资投保;日本则由政府主导采取强制保险方式,属于社会保险,德国类似。 “谁掏钱”的问题成为不同模式下的关键考量点之一。 《意见》指出,完善多元筹资机制,均衡各方责任,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多元筹资渠道,提出三方面措施: 一是科学确定筹资水平。综合本地区群众护理服务需求和护理服务业发展情况,科学测算资金需求,合理确定统筹地区年度筹资总额。 二是建立责任均衡的独立筹资渠道。明确职工参保人群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缴费责任原则上按1:1比例分担。优化筹资结构,采取费率平移的办法,提出从单位缴纳的职工医保费中划出一部分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单位缴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独立筹资渠道,不新增单位负担。个人缴费部分可从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扣缴。 三是对困难人群参保缴费作出安排。鼓励通过财政等其他筹资渠道对特殊困难退休职工缴费给予适当资助,帮助困难群体进入保障网。 《意见》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基本护理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经申请通过评估认定的失能参保人员,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根据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不同实行差别化待遇保障政策,鼓励使用居家和社区护理服务。对符合规定的护理服务费用,基金支付水平总体控制在70%左右。”《意见》提出。 此外,《意见》还提出,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以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的衔接。 经办力量扩充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充实经办力量,”《意见》提出。 经办力量最重要的机构之一便是保险公司,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的大多数项目均由保险公司经办。 以参与长护时间时间较早、参与程度较深的泰康养老为例,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已经办了成都、广州、荆门、嘉兴、上饶等32个地区的长护险项目,其中有10个城市是长护险首批试点城市,累计享受待遇27万人次,累计待遇支付3.8亿元。 业内人士坦言,保险公司已成为长护险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但仍需要统一相关标准、完善制度化建设、加快立法,才能进一步发挥潜力,助力“老有所护”。 保险公司人士称,“长护险经办的核心环节是待遇资格认定,失能与否及失能等级的确定与参保人所能享受到的护理待遇水平息息相关。”诸多保险业内人士呼吁,希望可以制定统一失能鉴定标准,这是保险公司承接长护险具体业务的迫切需要。 “长护险制度是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福祉事业,公司将会从‘保险+科技+服务’多维度入手,打造长护整体解决方案,为构建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贡献力量,”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表示。
日前,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制度试点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入推进长护险的试点工作。 根据《意见》,试点阶段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有条件的地方可随试点探索深入,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资金筹集能力和保障需要等因素,逐步扩大参保对象范围,调整保障范围。 泰康养老照护保险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此次文件明确指出,长护险是一种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服务及资金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要坚持独立运行,建立独立险种、独立设计、独立推进。这无疑是从制度定位上明确了长护险社保“第六险”的定位,即独立于医疗保险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顶层设计的变化,非常值得关注。 在资金筹措方面,《意见》明确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科学测算基本护理服务相应的资金需求,合理确定本统筹地区年度筹资总额。上述负责人表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调动政府、企业、个人的力量共同分担保障支出。多层次的护理保障体系也需要多方努力,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在制度起步阶段就同时参与,同时发挥作用,势必会提升制度的效用。 “在长护险的经办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承保方式和服务购买方式,均由政府委托商业保险经办。政府主管部门重点负责当地长护险政策的制定、资金筹集、经办机构招标管理、经办全流程监督管理等工作;商业保险公司则充分发挥了其在运营管理、服务网络、专业人才储备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经验和资源优势,具体负责政策宣传、业务受理、失能评定流程组织、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管理、待遇结算支付、评定费用结算支付、稽核巡查、咨询投诉处理、护理人员培训等各经办环节中的一项或多项工作。同时,商业保险公司还着重推动机制创新、扩充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品质、推动技术发展等。双方通过管办分离,切实推动了社会保障向服务型的转变。”上述负责人补充道。 据了解,依托泰康多年的医养实践经验及科技实力的积累,泰康养老形成了集科技创新、产品研制、应用示范和服务运营于一体的大健康养老产业信息化建设能力,通过“经办服务+平台建设”的闭环模式,为政府提供长期护理保险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长护、护理服务、商保多元支付与生态的整合,实现了对经办服务管理、评估机构管理、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全套移动应用工具、大数据分析决策、基金智能监控等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目前,上述方案已在北京、上海等17城市落地,已连接全国 600 余家定点服务机构,覆盖 18218 名服务人员、31552名老人。
作者 | 长考 来源 | 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前段时间,中国家庭护理行业龙头蓝月亮即将登陆港股的消息引发了网上一阵热议。作为蓝月亮的老对手,立白集团本身迟迟没有上市的举动。2007年,立白创始人陈凯旋曾表示,上市融资固然好,但并不是“一上就灵”。 而脱胎于立白独自发展的朝云集团貌似想替老大哥先去港股试试水。“立白不上市”的传说似乎要被打破了,或许这是立白系权力逐渐移交到下一代手中的一个缩影。 据港交所披露,2020年8月31日,朝云集团提交了招股说明书,谋求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作为立白系接触二级市场的排头兵,朝云集团吸引了市场上不少关注,可看完了它的招股书,让人不禁有点失望。 立白依赖症 虽然朝云集团在招股书中一再强调自身从经营、业务到财务,完全独立于立白集团。可实际上,公司在各个层面上,与立白集团剪不断理还乱。 据招股书显示,经历重组后,立白创始人陈凯旋与李若虹夫妇、陈凯臣与马慧真夫妇一共间接持股朝云集团比例达到99%,陈凯臣之女陈丹霞现任朝云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可见,朝云集团完全是陈氏家族企业,与立白集团一脉相连。 而业务上,朝云集团非常依赖立白的销售网络。立白集团作为中国日化行业龙头,在全国布局了广泛的销售网络,而渠道是消费品企业的重中之重,朝云集团不可能舍近求远绕开现成的渠道网络。据招股书披露,朝云集团通过立白集团向48名线下大客户销售,大客户包括沃尔玛及家乐福等全国及地区性大卖场、百货商场及便利店运营商,涵盖了11000个销售点。2017年-2019年及2020年Q1,朝云集团直接通过立白渠道销售比例分别高达17.9%、23%、20.7%及20.5%,更不论那些通过立白集团简介获得的渠道和用户。 除了渠道,朝云集团似乎在财务方面也跟立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朝云集团存在极高的负债率。据招股书披露,2017年-2019年及2020年Q1,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1.67%、87.58%、98.86%、88.96%。其中,2019年公司权益仅为1393万元但却有超过12亿元的负债。 细究之下,发现公司超过99%的负债都是流动负债,换句话说,公司在挤占上下游企业的资金用来自己发展。但朝云集团自身是没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上下游心甘情愿送钱来花,显然,别人都是看在老大哥立白的面子上。 朝云集团和立白同属一个老板,共用资源也是正常现象。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暧昧关系,会使市场对朝云集团的独立造血能力保留怀疑态度,从而影响市场对于朝云集团的估值。 小赛道称“王” 朝云集团定位为一站式的多品类智慧家居、个人和宠物护理平台,业务范围涵盖杀虫驱蚊、消毒剂、厨房清洁、洗手液、宠物护理等各类产品,孵化了超威、西兰、贝贝健等七大核心品牌,与前五大中国本土家居护理企业相比,拥有最多品牌及子品类数量。 公司不仅产品丰富,在细分赛道上表现也颇为亮眼。据招股书披露,以零售额计,2015年-2019年间,朝云集团在中国家居护理行业的本土公司排名第一,2019年市场份额为9.4%;过往5年,朝云集团在中国杀虫驱蚊市场排名第一,2019年市场份额为22.8%。 朝云集团品类繁多且行业中排名较高,可以说是家居护理行业龙头。但这个龙头公司,在过去数年缺面临业绩增长的瓶颈。 从财务方面来看,公司业绩增长出现了停滞。据招股书披露,公司于报告期内2017年-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46亿元、13.50亿元、13.83亿元,后两年同比增速分别为0.29%、2.47%,增长几乎停滞。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70亿元、1.77亿元、1.84亿元,后两年同比增速分别为4.03%、4.14%。对于一家消费品企业来说,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这样的业绩其实是在倒退。 拆解业务结构,公司对于驱蚊产品依赖性较高。杀虫驱蚊收入的下滑是公司业绩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朝云集团业务分为五大细分板块:杀虫驱蚊、家居清洁、空气护理、个人护理、宠物护理,其中,杀虫驱蚊贡献营收超过六成。杀虫驱蚊市场天花板较低且增速放缓。从招股书来看,中国杀虫驱蚊零售额从2015年的人民币6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4亿元,复合增速为8%,并预计将以7.3%的复合增速增长到2024年的120亿元。杀虫驱蚊行业规模百亿上下且增速为个位数。杀虫驱蚊赛道实在称不上一个好赛道。 在行业的大背景下,2017年-2019年,朝云集团报告期内杀虫驱蚊产品的营收分别为9.2亿元、9.36亿元、8.76亿元,不升反降。按照招股书的说法,2019年该部分营收下滑主要系该类产品涨价而销量下滑,可见,公司在杀虫驱蚊的产业链中议价能力较低,旗下“超威”、“贝贝健”这类核心品牌的溢价水平并不像他们自己说的那么高。公司通过提高价格以增加收入的算盘彻底落空。 新增长还看宠物生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朝云集团在宠物护理领域有所布局,凭借旗下“倔强的尾巴”和“德是”两个品牌切入宠物护理领域。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空巢现象”的普遍化,人们对于宠物的情感寄托会越来越多,宠物护理领域有较高成长性。根据2019年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宠物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2000亿元。 报告期内,朝云集团宠物护理毛利率从40.3%逐步提升到63.3%;2020年一季度宠物护理营收346万元,是2019年全年营收两倍,虽然目前规模仍旧较小,但伴随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或许宠物护理能成为朝云集团的第二曲线。 总体来看,朝云集团对于立白的依赖过大,其独立经营能力存疑。更重要的是,朝云集团处于一个品牌多而不强的尴尬局面,依靠传统的驱蚊业务难以支撑其走得更远。但若能加强宠物护理领域布局,也许还能建立第二成长曲线,迎来新的增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