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今后三年对于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的,一定要落实。 聚焦八方面重点任务 近年来,国企改革“1+N”政策落实落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翁杰明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八方面重点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翁杰明说,希望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 混改将向纵深推进 近年来,国资央企积极稳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拓宽混改领域和范围,着力“以混促改”转换经营机制。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实施混改4000多项,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实践表明,通过混改,切实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也提升了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 “我们将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翁杰明表示。 具体说来,下一步推进央企混改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分层分类推动改革,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引导国企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央企在发展战略、经营方面会如何调整?在回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时,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表示,“十四五”期间,国资委将着力引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继续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力量,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力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力量,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首先,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保障作用。着力强化国有资本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基,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 其次,在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骨干作用。着力补齐产业链的短板环节、缺失环节,构建完整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增强关键要素的供给能力、重点难点突破能力、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巩固好产业链的完整性。落实“工业强基工程”,着力构建以国有骨干企业为核心,其他所有制企业为上下游、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和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再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国资国企在新型举国体制当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力度引导国有企业尽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最后,继续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强化国内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互支撑,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安全可控、多元多样,优质高效、自主开放的资源调度网络。(周雷)
记者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推动财产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监管部门已起草《加快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业内征求意见。 从征求意见稿来看,财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财险保费收入达到1.7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1.5%,保险密度达到1200元,98%以上的财险公司监管评级达到B级以上,努力实现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治理科学、竞争有序的财险市场体系。 向精细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型 从监管公开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财险业保费收入约为1.3万亿元。这也意味着,根据三年行动方案,到2022年,财险保费收入要较2019年增长约30%。 量化指标的提升,只是高质量发展的一部分。从监管制定的草案来看,未来三年内,财险业要脱胎换骨式的改革,要向精细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型发展。财险产品和服务要向生产生活各领域进一步渗透,要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居民风险保障的重要手段,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 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业务结构、驱动因子、功能定位等方面。具体来看,未来三年内,要推动财险业从以车险为主向车险、非车险发展并重转变,从销售驱动向产品服务驱动转型,从传统经济补偿向风险管理和增值服务升级,以此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这意味着,财险公司要改变“大而全”的发展模式,要走出费率低价竞争的怪圈,转而聚焦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路线,改进业态模式,深耕细分市场,开发多元化产品,推动服务创新,打造围绕保险的生态圈服务体系。 在未来三年的高质量发展中,科技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重任。征求意见稿显示,到2022年,主要财险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要达到80%以上。关于这点,银保监会近日还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财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科技化、线上化、数字化”驱动财险业进入新一轮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 强化服务经济和民生的能力 随着近年来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尤其是财险与宏观经济的紧密度日渐增强。因此,提升财险业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的能力,也是未来三年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支持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保障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具体来看,要提升财险业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风险保障需求,探索提供重点项目一揽子风险管理与金融服务,有效支撑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也是财险业三年行动方案中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支持保险公司走出去、扩大财险业对外开放、加快再保险市场发展。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为了给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公开透明、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要形成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监管政策和体制机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深入推进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防范化解风险,维护高质量发展稳定;加强市场监管,规范高质量发展秩序;补齐制度短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提升监管质效,增强高质量发展保障。 具体要推进的事项项目包括:车险综合改革;设立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推动渔业互助保险系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创新型业务监管,防范交叉性金融产品风险;探索建立市场退出机制;补齐制度短板,如出台示范型商车险、农险等精算制度,修订准备金管理、条款费率管理、再保险业务管理等监管规定等。 为增强高质量发展保障,监管质效也将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将强化机构监管,深化监管主体职责改革。突出功能监管,进一步优化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全流程综合监管体系。积极运用现代科技丰富监管手段,进一步推进监管工作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等。
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 一些地区、部门仍存在实施方案内部空转的情况 日前,国务院安委会正式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部署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据了解,目前32个省级政府全部成立三年行动领导机构。其中,28个省份已成立或计划成立工作专班,从各部门抽调人员,实行集中办公或相对集中办公。 据了解,各地、各部门瞄准地区、行业领域重点,抓责任落实,精准发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水利部、国家民航局、国家邮政局等多部门已经印发实施方案;民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铁路局、国家邮政局等已经成立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由部门负责同志任组长,全面加强三年行动组织领导。 中国铁建(行情601186,诊股)、中国能建、中国机械工业、中国中化、中国华电等多家中央企业均突出重点,制定印发整治方案。 北京编制15个行业45个业态的隐患目录,突出专项整治的精准性;浙江为各专题、专项细化量化目标,防止工作推进“落地打滑”;贵州结合本省突出安全风险,新增建筑工程、特种设备、乡村、旅游安全专项整治…… 据介绍,目前已有28个省份结合本地区实际,增加了专题方案或专项方案。但一些地区、部门仍存在实施方案还在内部空转的情况,还有等一等、拖一拖的心态。各地、各部门措施有软有硬、质量有高有低,有的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记者 丁怡婷)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雷丽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专家认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有望加快推出,今年在积极推进国企混改、股权激励、兼并重组以及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等方面将着力“抓行动、见成效”。 多措并举提升改革成效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是“1+N”改革政策全面落地的重要改革举措,是检验“1+N”方案成效和国企改革的试金石。“一分部署、九分行动”,下一步关键是抓好落实,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切忌为改革而改革,要稳步扎实地推进。 “今年‘抓行动、见成效’将成为国企改革的关键词。”中国企业研究院院长李锦表示,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企、国企在“六稳”“六保”中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改革步伐将提速。在此背景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加快出台。 李锦认为,混改的重心将由“混”向“改”过渡,这也是“三年行动”与“十四五”规划改革焦点。下一步,混改将分层分类推进,优先股将推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将加快实施,并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差异化管控模式。此外,今年将着重“两个剥离”,即剥离国企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和剥离办社会职能。 央企改革进一步提速 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全面决胜期,各大央企拉开改革大会战。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王会生表示,2020年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起步年,把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环保行业发展相结合,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带动环保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他建议,加强央地合作,破除地方保护壁垒;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创建环保领域龙头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铝业(行情601600,诊股)(港股02600)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德辉认为,在铜产业领域应加快改革力度,严控铜冶炼产能盲目扩张,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应重点支持铜冶炼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坚决清除铜冶炼“僵尸企业”。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铜冶炼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的减量化兼并重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专家认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有望加快推出,今年在积极推进国企混改、股权激励、兼并重组以及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等方面将着力“抓行动、见成效”。 多措并举提升改革成效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是“1+N”改革政策全面落地的重要改革举措,是检验“1+N”方案成效和国企改革的试金石。“一分部署、九分行动”,下一步关键是抓好落实,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切忌为改革而改革,要稳步扎实地推进。 “今年‘抓行动、见成效’将成为国企改革的关键词。”中国企业研究院院长李锦表示,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企、国企在“六稳”“六保”中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改革步伐将提速。在此背景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加快出台。 李锦认为,混改的重心将由“混”向“改”过渡,这也是“三年行动”与“十四五”规划改革焦点。下一步,混改将分层分类推进,优先股将推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将加快实施,并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差异化管控模式。此外,今年将着重“两个剥离”,即剥离国企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和剥离办社会职能。 央企改革进一步提速 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全面决胜期,各大央企拉开改革大会战。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王会生表示,2020年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起步年,把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环保行业发展相结合,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带动环保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他建议,加强央地合作,破除地方保护壁垒;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创建环保领域龙头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铝业(02600)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德辉认为,在铜产业领域应加快改革力度,严控铜冶炼产能盲目扩张,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应重点支持铜冶炼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坚决清除铜冶炼“僵尸企业”。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铜冶炼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的减量化兼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