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指出,“按照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紧盯重点问题攻坚克难,力争到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笔者认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资本市场必将担当重任。当前,资本市场已成为推进混改、兼并重组等国企改革的前沿阵地,“十四五”时期,国企改革将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新一轮国企改革再开新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这对“十四五”时期国资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和资本对优化经济结构、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同花顺(行情300033,诊股)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8日,当前A股市场共有417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85.73万亿元。其中,包括央企国资控股(424家)、省属国资控股(439家)、地市国资控股(367家)以及其他国有(17家)在内的四类国有上市公司共1247家,总市值约40万亿元。 这充分说明资本市场在深化国企改革中担当重任: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资本配置功能是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改,优化机制,成为激发国企活力的重要方式。 当前,资本市场已成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好帮手”。从中央企业到地方国企,多家混改企业正在积极推动上市,多地明确混改任务目标及资产证券化率。同时,民航、电力、铁路等混改重点领域也在加速资产证券化的步伐。 国资委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实施混改4000多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户数占比超过了70%。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央企混改的主要载体,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利润分别占到央企整体的67%和88%。2020年中央企业一年当中实施混改超过了900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2000亿元。 2020年10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发挥证券市场价格、估值、资产评估结果在国有资产交易定价中的作用,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也进一步释放出借力资本市场推进国企改革的信号。 此外,资本市场通过持续推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产业整合等,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为国企改革注入新动力。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按首次公告日计算,剔除交易失败案例,今年以来截至1月27日,A股市场共发生60起国企并购重组事件,占全市场192起并购重组事件的31.25%,共涉及56家上市国企;从企业性质来看,有14起涉及央企国资控股公司、24起涉及省属国资控股公司、21起涉及地市国资控股公司、1起涉及其他国有公司。 笔者认为,“十四五”时期,国企改革将全面铺开并进一步深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将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平台。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的良性互动在实现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同时,也将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编者按 今年启动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掀起了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热潮,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推进。本报今日起开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栏目,及时报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本报记者深入一线挖掘国企改革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着力为国企改革走深走实营造良好氛围,为广大企业更好地抓改革促发展提供启示。 今年启动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吹响了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的冲锋号。作为今后三年进一步落实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在落实,务求实效,将显著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展如何?下一步将如何推进?“十四五”期间如何谋篇布局?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专访了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 今年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记者:今年以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启动,各项工作进展如何? 翁杰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全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有序推动各项工作,三年行动开局良好,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学习贯彻实现全覆盖,主体责任层层压实。所有中央企业和地方全部组织了集中学习培训,国资国企系统实施三年行动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明确了贯彻落实三年行动方案部门分工,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三年行动工作台账,推动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和“军令状”制度,为方案精准落地提供保障。 实施方案全面制定,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国资委发出《关于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的通知》,截至2020年11月底,中央企业今年改革任务完成率超过70%,各地今年改革任务完成率超过63%,年底前能够基本完成。 此外,重点专项积极推进,督查考核有效落地。全系统启动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工作,并选择5家企业作试点。启动并完成了第六次国企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专项督查,围绕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聚焦督查重点,明确清单,切实发挥了督查最大效能。加快国企改革在线督办系统建设,开始上线试运行。 国资央企改革取得实效 记者:2020年,中央企业改革取得哪些成效? 翁杰明:2020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国资央企系统经受住疫情防控大战大考的检验,并提前谋划、有序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国资央企改革取得了五大进展。 一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完善。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即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一以贯之。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是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加快步伐。中央企业有621户子企业选聘职业经理人近5000人,119户控股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开展总部机关化专项整治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集团总部部门数量平均压缩超过17%,人员编制平均减少20%。 三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进。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推动了经营机制转换,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四是重组整合、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目前22组41家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重组,2041户“僵尸”特困企业处置治理任务基本完成。 五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历史性突破。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市政社区分离移交和所办医疗教育机构深化改革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81.9%。 当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国企改革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部分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改革落实不平衡、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 突出抓好六大重点任务 记者: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在扎实推进,下一步将如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翁杰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围绕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重点任务。 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推动董事会应建尽建、落实职权,完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 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实业、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国有资本有序进退;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塑造国内大循环新优势。 突出抓好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分层分类深化混改,深度转换经营机制,坚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底线。 突出抓好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将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 突出抓好改革专项工程。在“双百行动”上要再深化,在“科改示范行动”上要再突破,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上要再提效,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上要再发力。 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激励企业领导人员担当作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未来五年将开创新局面 记者: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十四五”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国资委有哪些谋划? 翁杰明:“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必须紧紧抓住关键历史窗口期,持续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提高改革综合效能,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国有企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途径更加清晰,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明显优化。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性作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资本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经济、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的主导权巩固增强,在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上的中坚作用有效发挥,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显著增强。 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明显提升。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切实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创造更大经济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 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监管机构与出资企业的权责边界界定清晰,授权放权机制运行有效,基本形成与新时代国有企业功能类别相匹配、与国有资本结构调整优化相支撑、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衔接、与管资本为主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有资产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考核导向更加清晰、考核方式更加科学、考核分类更加精准、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健全。
通过对延长化建重组,陕西建工成为陕西首家营收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北元集团登陆主板,成为榆林首家上市公司;ST秦机划转法士特,业绩实现扭亏为盈……这些上市公司旧貌换新颜的背后,是陕西国企改革的不断加速和深化。 “在2020年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增长的大战大考中,省属企业发挥出明显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在不久前召开的陕西全省国资系统工作会议上,陕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刘斌表示。 来自陕西省国资委的数据显示,陕西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由“十二五”末的1.63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65万亿元,年均增长10.1%,位居全国第七位;营业收入由7745亿元增加到1.33万亿元,年均增长11.5%,位居全国第五位。 “陕西通过混改、重组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国企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对推动陕西国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陕西国企改革大戏不断 陕旅集团重组陕体集团,延长石油重组陕西燃气,陕西省物流集团重组陕煤物流企业,陕西建工重组延长化建,陕健医重组国企剥离的医疗机构,法士特入主秦川机床……从2019年开始,陕西国企不断上演重组整合大戏。 2019年12月份,西安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印发的《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方案》提出,今后西安市国资委将构建形成以5个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依托、11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产业集团为支撑的“5+11”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西安市国资委决定,将西安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国标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无偿划转至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此次整合,将使标准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标准股份在2020年一举扭转“8年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的局面。 在混改方面,来自陕西省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完成30个混改项目,吸引非公资本174亿元。其中,2020年10月登陆主板的北元集团就是陕西混改的一个典型案例。 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下发的《关于调整部分“双百企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双百企业”名单进行了动态调整,新增11户“双百企业”,其中有两家为陕西企业,分别是法士特集团和陕西旅游集团。 上述企业在陕西近两年的国企改革大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单元庄看来,随着陕西国企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国企改革提速关键在落实 刘斌指出,今后对全省经济发展起不到支撑带动作用的企业要纳入整合重组范围,坚定不移地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优秀企业家集中。 “未来我们在把好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的前提下,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混改向更深层次、更长链条、更全领域发展,以点带面推动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刘斌进一步介绍称。 这意味着,陕西国企改革在提档换速。陕西社科院金融副研究员郭普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关键在于落实。” 郭普松认为,陕西在推动国资改革实操上,遇到了诸如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资源资产划转、集团金融资产与实业资产剥离、社会资本与国资金融资本合作、高管及经营层激励性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可设立国资改革重组基金,通过参股、控股等资本运作方式,采取渐进分步实施的策略,将国资改革落到实处。” “国家在政策层面已经提出,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总体来看,陕西国有资产证券化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单元庄表示。 郭普松建议,陕西国企改革的重点在于进一步聚焦能源化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主业,让出产业链下游的一些配套环节和领域给广大县域民营中小企业,尽快补齐县域经济发展这块短板。“同时,逐渐将金融资产剥离给国有金融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这有利于国有企业把控资产风险,进而解决国有企业脱实向虚的问题。”
“印记2020·应变局开新局”(三) 从中央到地方祭出组合拳发力上市,混改项目批量涌现,重组整合大戏接连上演……即将收官的2020年,一系列举措推动国企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 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全面启动。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系列具体政策出台,明年多领域国企改革将有新突破,其中包括分层分类多路径推进混改,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速加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扩围升级,而资本市场将是重要平台,红利将加速释放。 掀高潮 混改重组提速批量落地 继5天前新能源汽车电机业务混改挂牌之后,12月15日上午,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又一家混改企业——湖南中车尚驱电气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同日,在2020年央企·京企混改项目联合推介会上,来自在京中央企业、北京市地方企业共83个拟混改项目、投资合作项目联袂登场,涉及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商务、旅游、新型建材等多个行业,项目总规模超过6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数量占比超过60%。同时,北京市国企混改项目推介专区正式启动。 今年,尤其是8月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启动以来,作为国企改革“突破口”,混改力度和热度均持续攀升。“深化推进双向混改,资本市场成为混改重要平台,并购重组成为混改重要手段,集中推介项目成为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混改的重要方式。”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如是总结今年的亮点。 与此同时,国资布局优化调整也在加速推进。中国化工集团和中化集团合并重组正在进行中;中国宝武和太钢集团联合重组,不锈钢产能提升至1000万吨;山西大力推进省属煤矿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组建了山西焦煤集团和晋能控股集团;山东启动实施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等一批主业相近的企业联合重组,并将分布在10多户省属企业中的非主业文化旅游、医养健康资产以市场化方式重组整合……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国企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掀起高潮。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截至今年10月12日,中央企业累计实施混改4000多项,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已经超过70%。同时,央企数量从2015年的106户调整至百户以内,主业处于石油石化、电力、通信、军工、机械、建筑等行业的企业资产总额和净资产占中央企业的比重均超过90%。 组合拳 央地国企定目标发力上市 国企改革提速加力,多层次资本市场无疑是重要平台。 推动国有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等市场化方式实现资产整合;支持优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和引导国有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的国有控股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深交所近日研究制定服务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16项具体工作安排浮出水面。 这背后是今年上市国企质量不断提升。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国资委系统控股上市公司共1024家,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比重约为25.25%;国资委系统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20万亿元,占A股市场总市值比重超过30%。 从10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明确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各种改革……一系列行动纲领次第推出。 据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副局长谢小兵透露,国资委将重点引导企业在优化股权结构和完善公司治理、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运行质量、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和价值实现能力三个方面下功夫。他表示,不仅要优化存量,进行资产注入、推动专业化整合等,还要做好增量,鼓励部分企业分拆上市,“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部分试点企业也将是下一步推进上市的重点。 从各地已出台的相关文件来看,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进改革也是重点任务之一。境内上市公司超过500家、全国排名第二的浙江省近日提出,“十四五”时期,将分层分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产业向专业化集中、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而按照山东省属企业改革总体目标,到2021年底,30家省属企业按净资产计算的资产证券化率要达到70%。 新突破 多领域改革红利释放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加快实施,2021年混改、重组等重点改革将有新突破,诸多红利可期。 据了解,深化国企混改的实施意见正在研究制定,以打造混改政策的升级版。而11月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已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 “未来混改将会向更深层次,更长链条、更全领域推进,以点带面推动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刘现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称。 他进一步解释,首先从层级上看,集团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会有更大力度,从集团层面落实中央改革政策的措施也更加精准和有效。其次,从路径上看,将以兼并重组、核心资产上市、整体上市、员工持股、引导基金的产权改革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并举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借助于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国有资本优化布局与调整。此外,从重点领域和覆盖面上看,推进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持续加大,石油、天然气、电网、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有望提速升级,行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 刘兴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明年在分层分类多路径深化推进混改的同时,还将继续深化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此外,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将会有更多企业加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
一年一度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已于12月25日在京闭幕,会议研究“十四五”形势任务,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目前看中央企业完全有把握实现全年效益正增长。”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会议上强调,央企要坚持市场导向,增强提质增效措施的精准性、有效性。从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深度下滑58.8%,到经济效益逐月逐季度艰难拉升,再到降费让利约1840亿元的情况下,有把握实现全年效益正增长、圆满完成“两个力争”目标,央企的业绩喜人。展望来年,外部形势依然复杂,疫情冲击仍在继续,中央企业如何应对?对此,郝鹏回应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明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下一步改革要更加聚焦重点任务,更加注重激发活力,更加突出基层创新。”郝鹏说。“此次会议,出乎意料的是新加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排序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被放在第一条,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放在第二条。第三条才是优化调整布局结构。如果按照一年前,结构调整是要放在第一条的。新加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与此前是有区别的。”12月26日,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启动实施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为央企国企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因为有个五年规划、三年行动,整体上感觉比去年视野更为宽广。”李锦说。2021年怎么干?“讲完‘抗疫大战挺身而出’后,讲国企改革再出发,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改革专项工程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搭建了一批协同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李锦如是解读此次会议。那么,新的一年里要怎么做?在李锦看来,首先是发挥优势带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此次会议强调,立足国内大循环,扩大有效投资,发挥产业龙头作用,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协调运转,主动适应和创造市场需求;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优化境外投资布局,坚定不移深化对外开放。对科技创新工作,此次会议强调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创造潜能。郝鹏强调,2021年要紧紧抓住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以更大力度提升中央企业创新能力,做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优化研发支出结构,着力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更加有效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创造潜力,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面,要求突出强化企业改革主体责任。“将三年行动落实情况纳入业绩考核,确保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怎样放权,改革的决策权,这是国资委要思考的事情。”郝鹏说。在李锦看来,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把实业主业放在一起来说进一步突出实业主业,抓好“两非两资”剥离处置工作,稳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用“统筹好”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有意味的,对新兴产业不能一窝蜂上,导致过剩产能形成。“为此,国资委将通过在线督办系统加强督导推动,并将三年行动的落实情况纳入业绩考核”。郝鹏表示。李锦则表示,国企改革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改革的任务目标面临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因此要发挥国企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加强主动性,追求实效性。在李锦看来,明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几个着力点,如打好公司制改革“收官”之战,加大授权放权力度,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分层分类推进混改等。“十四五”时期怎么干?梳理发现,郝鹏从发展,科技、布局、改革、党建五个方面强调后,还特别论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一重大部署,准确把握做强做优做大的关系,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有机统一起来。“这里连续出现三处‘和’,有意强调立场似的,有大讲特讲的味道”。李锦分析。中央企业要向国计民生、公共服务领域投资与开拓,牢牢把握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这一重要使命,在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方面更好发挥主力军、排头兵作用。“这是对国企功能定位的提法,与以前区别是强调‘国计民生、公共服务’,意味着中央企业要向这些领域投资与开拓。”李锦说,与过去相比,现在国家队的目标更明确了、更具体了。即,牢牢把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一重点任务,努力打造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一批“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一批基础保障骨干企业,使中央企业真正成为主责主业突出、功能作用显著、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队。2021年对高质量发展,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更明确。考核突出对中央企业“两利四率”指标的考核,“两利”即净利润、利润总额,“四率”即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在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后面追上一句“利长远”,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国资监管改革发力更精准。据悉,至今国资委建成央企在线监管系统和违规责任追究体系,整合修订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规范有限合伙企业国有权益登记和央企参股经营投资管理,夯实“管资本”制度基础。对此,郝鹏表示,围绕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国资委将不断完善权责清单,制定尽职免责清单,完善在线监管系统,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在深化国资授权经营体制方面,将区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与产业集团等不同类型企业,探索更精准有效的差异化考核与监管。“对国企干部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经济工作,提高专业化能力水平。这个思想,是习近平最近一直在强调的。努力打造政治强、专业精、作风优的干部人才队伍,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经济工作,提高专业化能力水平,努力成为新时代治企兴企的行家里手。”李锦表示。
记者12月3日从深交所获悉,为落实落细中办国办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深交所近日研究制定了服务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涉及五个方面16项具体工作安排,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做优做强。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深市共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508家,占深市上市公司总数的22%,占A股国有控股公司的44%,涵盖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国防科工、机械制造等行业领域,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三年行动方案》,深交所紧扣监管与服务职责,聚焦深市市场特色,制定了深入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的16项具体工作安排,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构建长效机制。明确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支持方向,建立专项工作小组,努力使深市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前沿平台和“新高地”。二是拓展培育深度。深化央企集团、地方国资专业化服务,做精做细“一地一策”“一企一策”,从源头提升国企上市后备企业规范水平。推动国有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等市场化方式实现资产整合。加快创新产品供给,优化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ETF产品体系,推动国资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试点落地和常态化发行。三是健全基础制度。优化市场功能定位,积极筹备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支持优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完善并购重组、再融资、收购、减持、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等基础制度,助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实施混改。四是推动质量变革。以开展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深化与国资委、地方国资监管部门的协作,推进党建入章全覆盖,切实提高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支持和引导国有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的国有控股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五是深化对接服务。健全常态化走访交流,丰富专题培训内容和形式,深入了解国企改革动向和服务诉求,不断进阶监管服务水平。这也是深交所继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工作方案后,推动提高深市上市公司质量、服务国家战略的又一针对性举措。深交所方面表示,将认真践行“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和“四个敬畏、一个合力”工作要求,切实把推动提高深市上市公司质量作为上市公司监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制度改革,强化监管主责,优化服务水平,全面建设“优质的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的交易所”,助力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记者 韦夏怡)
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今后三年对于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的,一定要落实。 聚焦八方面重点任务 近年来,国企改革“1+N”政策落实落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翁杰明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八方面重点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翁杰明说,希望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 混改将向纵深推进 近年来,国资央企积极稳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拓宽混改领域和范围,着力“以混促改”转换经营机制。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实施混改4000多项,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实践表明,通过混改,切实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也提升了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 “我们将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翁杰明表示。 具体说来,下一步推进央企混改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分层分类推动改革,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引导国企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央企在发展战略、经营方面会如何调整?在回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时,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表示,“十四五”期间,国资委将着力引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继续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力量,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力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力量,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首先,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保障作用。着力强化国有资本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基,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 其次,在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骨干作用。着力补齐产业链的短板环节、缺失环节,构建完整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增强关键要素的供给能力、重点难点突破能力、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巩固好产业链的完整性。落实“工业强基工程”,着力构建以国有骨干企业为核心,其他所有制企业为上下游、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和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再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国资国企在新型举国体制当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力度引导国有企业尽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最后,继续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强化国内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互支撑,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安全可控、多元多样,优质高效、自主开放的资源调度网络。(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