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指出,“按照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紧盯重点问题攻坚克难,力争到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笔者认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资本市场必将担当重任。当前,资本市场已成为推进混改、兼并重组等国企改革的前沿阵地,“十四五”时期,国企改革将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新一轮国企改革再开新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这对“十四五”时期国资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和资本对优化经济结构、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同花顺(行情300033,诊股)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8日,当前A股市场共有417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85.73万亿元。其中,包括央企国资控股(424家)、省属国资控股(439家)、地市国资控股(367家)以及其他国有(17家)在内的四类国有上市公司共1247家,总市值约40万亿元。 这充分说明资本市场在深化国企改革中担当重任: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资本配置功能是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改,优化机制,成为激发国企活力的重要方式。 当前,资本市场已成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好帮手”。从中央企业到地方国企,多家混改企业正在积极推动上市,多地明确混改任务目标及资产证券化率。同时,民航、电力、铁路等混改重点领域也在加速资产证券化的步伐。 国资委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实施混改4000多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户数占比超过了70%。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央企混改的主要载体,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利润分别占到央企整体的67%和88%。2020年中央企业一年当中实施混改超过了900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2000亿元。 2020年10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发挥证券市场价格、估值、资产评估结果在国有资产交易定价中的作用,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也进一步释放出借力资本市场推进国企改革的信号。 此外,资本市场通过持续推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产业整合等,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为国企改革注入新动力。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按首次公告日计算,剔除交易失败案例,今年以来截至1月27日,A股市场共发生60起国企并购重组事件,占全市场192起并购重组事件的31.25%,共涉及56家上市国企;从企业性质来看,有14起涉及央企国资控股公司、24起涉及省属国资控股公司、21起涉及地市国资控股公司、1起涉及其他国有公司。 笔者认为,“十四五”时期,国企改革将全面铺开并进一步深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将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平台。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的良性互动在实现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同时,也将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摘要]中国的民营经济目前占到全部经济的60%。上世纪70年代末启动改革前,中国几乎没有什么非公有经济。如果存在着所谓的国家垄断和国有保护,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发生呢?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今天(18日)在第十四届亚洲金融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郭树清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对世界形成积极影响。最近10年里,中国对世界增长实质贡献平均达到30%左右。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国际社会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舆论。20多年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并非市场经济,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而近些年的指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最主要的依据是,中国有强大的国有经济部门,国家产业政策扭曲了市场关系。这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郭树清从五个方面予以澄清。 第一,中国的民营经济目前占到全部经济的60%。上世纪70年代末启动改革前,中国几乎没有什么非公有经济。如果存在着所谓的国家垄断和国有保护,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发生呢? 第二,中国的产业政策总体上与市场导向改革保持一致。70年代末,鼓励在国内发展轻工业,同时也迅速放开消费品进口,从电视机、洗衣机到小汽车、大卡车,中国成为“万国品牌博览园”。80年代后期开始,主要的政策目的是防止过度竞争导致的重复建设。最近10年来,淘汰了大量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负债的企业。正是由于有公开、公平和充分竞争,中国才成为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 第三,国有企业总体上从政府得到的是负补贴。平均而言,国有企业的税负大约是民营企业的2倍。国有企业实际上还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私有工厂和外资公司长期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税费优惠。各级政府安排国企相关预算,主要用于分流安置富余职工、补助职工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支出。 第四,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财务完全独立。中国的银行体系在世界上赢利能力最强,如果其长期向企业提供补助,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信贷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且银行的股东早已多元化的背景下,即使是国有股份占比较大的银行,也不可能向国有企业输送利益。 第五,中国产品竞争力较强并非由于劳工权益受损。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主人。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职工群众被授予了民主管理企业、参加工会活动的权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很少有国家可以比拟的。过去10年,中国工人收入快速增长,其中农民工收入水平提高近2倍。 (总台央视记者 王善涛)
记者昨天(29日)从国资委了解到,“十三五”以来,国资委加快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截至目前,国企剥离办社会职能取得重要进展,每年可直接减轻国有企业负担1500亿元。 截至目前,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市政社区管理等职能分离移交、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等基本完成,其中,航天科技(000901,股吧)、航天科工等21家中央企业完成率均达到100%,中国航发、中国石油(601857,股吧)等13家中央企业完成率达到100%,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98.1%,累计安置在职职工171.1万人。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减轻企业负担,“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解决了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剥离办社会职能将全国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涉及的2430亿元资产转化为主业资产,促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财政部网站25日发布2020年1-11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称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前11月国企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进一步提高,利润总额降幅持续收窄,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3.9%,经济运行稳步改善。 营业总收入方面,11月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0%。1-11月,营业总收入556124.8亿元,同比增长0.8%,较1-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311788.2亿元,同比下降2.7%,地方国有企业244336.6亿元,同比增长5.8%。 营业总成本方面,11月份,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3.8%。1-11月,营业总成本540211.3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中央企业297158.9亿元,同比下降2.2%,地方国有企业243052.4亿元,同比增长6.9%。 利润总额方面,11月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8.9%。1-11月,利润总额29863.1亿元,同比下降6.1%,较1-10月降幅收窄3.9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19798.7亿元,同比下降5.2%,地方国有企业10064.4亿元,同比下降7.8%。 净利润方面,11月份,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47.2%。1-11月,税后净利润22065.9亿元,同比下降7.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611.4亿元,其中中央企业税后净利润14762.3亿元,同比下降5.3%,地方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7303.6亿元,同比下降10.6%。 应交税费方面,11月份,国有企业应交税费较去年同期增长6.9%。1-11月,应交税费40575.1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中央企业28745.9亿元,同比下降2.1%,地方国有企业11829.2亿元,同比增长1.3%。 成本费用利润率方面,11月份,国有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1-11月,成本费用利润率5.6%,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中央企业6.7%,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4.1%,同比减少0.7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11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5%,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中央企业67.1%,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62.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据财政部12月24日消息,1-11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称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进一步提高,利润总额降幅持续收窄,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3.9%,经济运行稳步改善。 具体数据如下 一、营业总收入。11月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0%。1-11月,营业总收入556124.8亿元,同比增长0.8%,较1-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311788.2亿元,同比下降2.7%,地方国有企业244336.6亿元,同比增长5.8%。 二、营业总成本。11月份,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3.8%。1-11月,营业总成本540211.3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中央企业297158.9亿元,同比下降2.2%,地方国有企业243052.4亿元,同比增长6.9%。 三、利润总额。11月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8.9%。1-11月,利润总额29863.1亿元,同比下降6.1%,较1-10月降幅收窄3.9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19798.7亿元,同比下降5.2%,地方国有企业10064.4亿元,同比下降7.8%。 四、净利润。11月份,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47.2%。1-11月,税后净利润22065.9亿元,同比下降7.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611.4亿元,其中中央企业税后净利润14762.3亿元,同比下降5.3%,地方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7303.6亿元,同比下降10.6%。 五、应交税费。11月份,国有企业应交税费较去年同期增长6.9%。1-11月,应交税费40575.1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中央企业28745.9亿元,同比下降2.1%,地方国有企业11829.2亿元,同比增长1.3%。 六、成本费用利润率。11月份,国有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1-11月,成本费用利润率5.6%,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中央企业6.7%,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4.1%,同比减少0.7个百分点。 七、资产负债率。11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5%,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中央企业67.1%,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62.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力挺创新设立硬指标 混改重组扩围升级成重头戏 国企加力高质量发展 改革红利提速释放 2017至2019年,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从67家增加到80家;2019年底中央企业拥有有效专利总量约77万项……“十三五”期间,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骨干和中坚力量,国有企业运行更稳、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创新更强。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近年来国资国企加力高质量发展,创新获得政策力挺,并设立硬指标。同时,改革不断向纵深挺进,混改、重组等扩围升级成重头戏,红利加速释放。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 连创三项世界纪录的金沙江特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全国已建设开通5G基站超50万个、“新舟”600飞机首次交付到非洲国家……连日来,国有企业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捷报频传。 今年以来,作为生力军、主力军,国有企业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全面发力,助推中国经济复苏步伐不断加快、质量持续提高、活力更加澎湃。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企稳向好,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已连续3个月实现月度同比增长。其中,8月份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3.2%。 回望“十三五”,世界经济风云变幻,面对内外矛盾叠加的复杂局面,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发挥了国民经济“顶梁柱”、关键领域“压舱石”作用。 一方面,运行更稳、实力更强。截至2019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63.4万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15.8万亿元,增长33.2%;净资产为22.2万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6.3万亿元,增长39.9%。 另一方面,效益更高、质量更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近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2017至2019年,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从67家增加到80家,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7.3%、20.6%,营业收入利润率提高0.4个百分点达到了5.9%,累计上交税费10.9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7.3%、29.1%,营业收入利润率提高0.7个百分点达到了6.1%,上交国有资本收益2372亿元、财政专项利润3000亿元。 政策力挺创新 10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场地,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大桁架式半潜平台组块完工装船,设计重量近2万吨,相当于近200辆超重型卡车的载重量总和,敷设电缆总长达43万米,可环绕北京六环两圈多。它的成功建造,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深水海洋工程装备自主设计建造技术和能力水平。 这不是个例。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天问一号”奔向火星……“十三五”时期,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专注实业、做强主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这几年我们对于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高度重视,专门在内部机构改革过程中成立了科创局,在组织引导中央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在考核、内部分配机制等方面也给予了一些政策。”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近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 数据显示,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截至2019年底,中央企业拥有73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含9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16名两院院士;2019年度,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为8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截至2019年底,中央企业拥有有效专利总量约77万项。 “我们将进一步健全研发投入效益加回机制,也就是把研发投入的资金在考核当中加到效益里来,进一步提升科技指标权重,加大科技奖励在考核当中的加分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稳步增长。”彭华岗透露,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中央企业重点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 在加大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国有企业还着力搭建一批高水平的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研发平台,打造高水平的“双创”平台,汇集创新资源,带动社会创新,成为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源泉。 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十三五”时期,国有企业向着改革“深水区”发起冲锋,持续深入落实“1+N”政策体系,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首次实现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企业市场化基础进一步筑牢;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突破,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 ——混合所有制改革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以中央企业为例,从2013年以来推进的混改事项达到4000项,引进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目前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超过70%,电力、民航、电信等重点领域混改也迈出实质性步伐。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通过战略性重组,央企数量从2015年的106户调整至百户以内,主业处于石油石化、电力、通信、军工、机械、建筑等行业的企业资产总额和净资产占中央企业的比重均超过90%。山西、山东等多地国企也加快转型发展,重组整合动作不断。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2019年底,中央企业2041户“僵尸”特困企业处置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化解煤炭、钢铁过剩产能1.14亿吨和1644万吨。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通过“十三五”以来的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治理管理更加规范,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内生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未来三年的国企改革施工图已经明确,包括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兼并重组,不设置限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投资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记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