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民营经济目前占到全部经济的60%。上世纪70年代末启动改革前,中国几乎没有什么非公有经济。如果存在着所谓的国家垄断和国有保护,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发生呢?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今天(18日)在第十四届亚洲金融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郭树清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对世界形成积极影响。最近10年里,中国对世界增长实质贡献平均达到30%左右。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国际社会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舆论。20多年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并非市场经济,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而近些年的指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最主要的依据是,中国有强大的国有经济部门,国家产业政策扭曲了市场关系。这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郭树清从五个方面予以澄清。 第一,中国的民营经济目前占到全部经济的60%。上世纪70年代末启动改革前,中国几乎没有什么非公有经济。如果存在着所谓的国家垄断和国有保护,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发生呢? 第二,中国的产业政策总体上与市场导向改革保持一致。70年代末,鼓励在国内发展轻工业,同时也迅速放开消费品进口,从电视机、洗衣机到小汽车、大卡车,中国成为“万国品牌博览园”。80年代后期开始,主要的政策目的是防止过度竞争导致的重复建设。最近10年来,淘汰了大量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负债的企业。正是由于有公开、公平和充分竞争,中国才成为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 第三,国有企业总体上从政府得到的是负补贴。平均而言,国有企业的税负大约是民营企业的2倍。国有企业实际上还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私有工厂和外资公司长期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税费优惠。各级政府安排国企相关预算,主要用于分流安置富余职工、补助职工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支出。 第四,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财务完全独立。中国的银行体系在世界上赢利能力最强,如果其长期向企业提供补助,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信贷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且银行的股东早已多元化的背景下,即使是国有股份占比较大的银行,也不可能向国有企业输送利益。 第五,中国产品竞争力较强并非由于劳工权益受损。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主人。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职工群众被授予了民主管理企业、参加工会活动的权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很少有国家可以比拟的。过去10年,中国工人收入快速增长,其中农民工收入水平提高近2倍。 (总台央视记者 王善涛)
原标题:郭树清:推动互联网金融机构审慎经营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的演讲中指出,推动互联网金融机构审慎经营。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各类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有的机构甚至给缺乏还款能力的学生过度放贷,出现违约之后进行强制性催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坚持对同类业务统一监管标准,坚决制止监管套利。 来源:金融界网站
据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疫情是场大考,金融业如何作答?作为实体经济血脉,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是否有力有效?面对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抵御风险的堤坝是否坚实?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改革开放的步伐是否一如既往?针对这些热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了记者采访。 有力支持经济加快恢复 稳企业保就业,稳住经济基本盘,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 “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恢复正增长,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有力对冲,包括财政、税收、社保、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郭树清说,今年以来,我国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及时出台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有力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除了信贷支持,直接融资方面也在发力。上半年,银行业企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28.5%。保险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16.5%,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18.2%。“这个增长幅度是近些年少有的,对推动金融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郭树清说。 “下一步首先要做好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支持。目前已有2360多万家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这个水平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关键在于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郭树清说。 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要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平衡发展。“下半年要继续推动企业债券的发行,银行保险机构要更多地参与债券等资本市场。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可以获取长期资金,低成本资金,相当一部分是资本金,对企业成长更有利。”郭树清表示。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目前银行业已对6.12万亿元企业到期贷款提供融资支持。面对疫情的持续影响,应及时做好应对的准备。“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也研究了一些储备性政策,我们看市场的情况,如果恢复得还有一些问题的话,会把这些储备性政策用出来,加快经济恢复。”郭树清说。 积极应对不良贷款反弹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必须以自身的稳健运行为前提。 郭树清表示,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平稳,风险整体可控,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剧烈波动,相较而言,我国股、债、汇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郭树清表示,同时必须要看到,当前金融风险仍然易发高发,一些潜在隐患依然较大,包括存量风险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市场乱象极易反弹回潮等,对此一定要保持清醒,冷静研判,未雨绸缪。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银行业新形成不良贷款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当前,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存在一定时滞,预计有相当规模贷款的风险会延后暴露,未来不良贷款上升压力较大。”郭树清说。 他表示,对此要密切关注,提早谋划,积极应对。一是做实资产质量分类。督促银行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评估贷款风险,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变化。二是备足抵御风险“弹药”。要求银行采取多种方法补足资本,提前加大拨备提取,提高未来风险抵御能力。三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在充分揭示风险的前提下,研究分阶段下调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释放资源全部用于处置不良贷款。四是严控增量风险。督促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做好贷款“三查”,减少贷款损失。 改革开放一如既往 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头戏。 对于下一步的金融开放政策,郭树清表示,现在最主要的是抓已出台政策的落实。要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股权、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尽管现在国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但这不会改变我们对外开放的大趋势。疫情期间不断有外资金融机构来中国落户就是很好的证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一如既往。”郭树清说。 深化改革,是中国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一把钥匙。金融领域也是如此。 郭树清表示,将下更大气力深化金融领域关键性改革,包括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大力支持直接融资、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等。 “要以加快中小银行改革为突破口,提升金融机构体系稳健性。拓宽风险处置和资本补充资金来源,加快补充资本,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深化改革与化解风险、完善治理结合起来。”郭树清说,改革推进中,注意保持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完整性,尤其要保持农信社或农商行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 他表示,要大力支持直接融资,促进融资结构优化。引导信托、理财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做真正的专业投资、价值投资,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同时要以公司治理为抓手,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原标题: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连续重磅发声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制图:李月敏
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他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百年不遇的特大疫情直接造成一季度增长深度下跌,尽管二季度恢复正增长,但是近中期发展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供需两端、国内外两个市场同时承压,金融体系势必遇到很大困难。 郭树清表示,从现阶段来看,做好以下工作尤为重要:全力推动国民经济恢复正常循环、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最大可能提早处置不良资产、防止高风险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及时处置不同类型机构风险、稳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以及进一步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金融风险总体趋于收敛 郭树清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经过持续努力,金融风险总体趋于收敛,金融体系韧性明显增强。不仅成功避免了风险隐患向金融危机演变,也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和回旋余地。 具体而言,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违法与腐败行为受到严厉惩治;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有序化解;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初步控制;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 金融机构坏账可能大幅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金融领域出现新的重大挑战。郭树清表示,预计今年总体杠杆率和分部门杠杆率都会出现较大反弹,金融机构的坏账可能大幅增加。由于金融财务反应存在时滞,目前的资产分类尚未准确反映真实风险,银行即期账面利润具有较大虚增成分,这种情况不会持久,不良资产将陆续暴露。 郭树清认为,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一系列宏观对冲政策十分必要,执行中如遇新的异常情况,还可能进一步加大力度。 “在资金面宽松背景下,企业、居民、政府都可能增加债务。利率下行一致性预期强化后,有可能助长杠杆交易和投机行为,催生新一轮资产泡沫。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反弹,金融资源有可能再次向高风险领域集中。信用较差的借款人,可能借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恶意逃废债务,结构复杂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也容易卷土重来。”郭树清指出。 对高风险业务保持高压态势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郭树清认为,从现阶段来看,做好全力推动国民经济恢复正常循环、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最大可能提早处置不良资产、防止高风险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及时处置不同类型机构风险等工作,尤为重要。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方面,郭树清表示,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加快养老保险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设,推动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国军分析称,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占比仍然较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如果这方面发展起来,养老基金规模将会持续增加,相应地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规模也将越来越多。而资本市场的长期向好,也会为保险业和其他金融行业投资收益率的提升及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基础。 针对不良资产,郭树清表示,金融机构要采取更审慎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实资产分类,充分暴露不良资产。日常监管上,不能简单地将不良率上升作为评判标准。要利用拨备监管要求下调腾出的财务空间,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制定切合实际的收入和利润计划,增加拨备计提和资本补充。
13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媒体采访表示,预计今年全年中国银行业将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的2.3万亿元加大了力度,且明年处置力度会更大。 郭树清表示,当前中国金融业运行平稳,风险整体可控,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剧烈波动,相较而言,中国股、债、汇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42.4%,资金支付能力充足;不良贷款率1.94%,较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4%,资本充足率14.21%,风险抵补能力较强。 郭树清表示,同时必须要看到,当前金融风险仍然易发高发,一些潜在隐患依然较大,包括存量风险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市场乱象极易反弹回潮等,对此一定要保持清醒,冷静研判,未雨绸缪。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银行业新形成不良贷款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当前,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存在一定时滞,预计有相当规模贷款的风险会延后暴露,未来不良贷款上升压力较大。”郭树清说。 他表示,对此要密切关注,提早谋划,积极应对。一是做实资产质量分类,督促银行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评估贷款风险,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变化。二是备足抵御风险“弹药”,要求银行采取多种方法补足资本,提前加大拨备提取,提高未来风险抵御能力。三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在充分揭示风险的前提下,研究分阶段下调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释放资源全部用于处置不良贷款。四是严控增量风险,督促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做好贷款“三查”,减少贷款损失。 郭树清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之下,原本经营很好的企业销售中断、订单压缩,不良贷款的反弹是必然的。“财政、金融、就业、产业各方面的政策要结合起来进行帮扶,多种手段把企业扶持起来,这样我们的经济大循环就会更正常、更容易一些。”
记者昨日获悉,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下更大气力深化金融领域关键性改革,大力支持直接融资,促进融资结构优化。引导信托、理财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树立价值投资理念,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 郭树清介绍说,下半年,将继续推动企业债券的发行,推动银行和保险更多地参与债券等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以支持小微企业。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已研究了一些储备性的政策,会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出台实施。 根据市场情况出台储备性政策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截至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科研技术贷款同比增长26.95%。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13.8%,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3.4%,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郭树清表示,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半年新增制造业贷款创历史新高,超过之前4年增量之和,贷款总量和结构都有了很大优化。 在直接融资方面,今年上半年,银行业企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28.5%,保险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16.5%,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18.2%。郭树清认为,这个增长幅度近年少有,为推动金融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郭树清表示,上半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已达50%以上。“目前已有2360多万家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这个水平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关键在于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郭树清表示,下半年,将继续推动企业债券的发行,推动银行和保险更多地参与到债券等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来支持小微企业。 此外,郭树清透露,面对疫情的持续影响,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已研究了一些储备性的政策,会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出台实施。 预计今年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剧烈波动,相较而言,我国股、债、汇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郭树清表示,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平稳,风险整体可控,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郭树清指出,必须要看到,当前金融风险仍然易发高发,一些潜在隐患依然较大,包括存量风险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市场乱象极易反弹回潮等,对此一定要保持清醒,冷静研判,未雨绸缪。 “当前,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存在一定时滞,预计有相当规模贷款的风险会延后暴露,未来不良贷款上升压力较大。”郭树清说,对此将密切关注,提早谋划,积极应对。一是做实资产质量分类;二是备足抵御风险“弹药”;三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四是严控增量风险。 郭树清表示,对于不良贷款上升,银行机构要未雨绸缪。“我们持续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今年全年预计银行业要处置3.4万亿元,去年是2.3万亿元。明年的处置力度会更大,因为更多的贷款延期,明年才暴露出来,所以要把新的问题和老的问题结合起来,一起处置,当然我们更要控制好新增贷款的质量。” 将深化金融领域关键性改革 在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方面,郭树清表示,下一步,将下更大气力深化金融领域关键性改革,大力支持直接融资,促进融资结构优化。引导信托、理财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以加快中小银行改革为突破口,提升金融机构体系稳健性。以公司治理为抓手,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促进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金融双向开放,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股权、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等。 “疫情期间,放眼全世界,中国是少有的不断有外商投资金融机构落户的国家,许多国际著名的机构都表达了落户的意向。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尽管现在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外部的环境不那么好,但这不会改变我们对外开放的大趋势。”郭树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