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2020年最后一天,号称“柔性屏”独角兽的柔宇科技,提交了IPO招股书,将自身家底展露。最近三年半柔宇科技净亏损31.95亿元,欲融资144.34亿元。它是继中芯国际之后,科创板拟募资金额第二高的企业。 2012年,29岁的刘自鸿创立柔宇科技。而在2019年的最后一次融资中,成立7年的柔宇科技估值接近420亿元,包括中信资本、IDG、深创投等众多知名风投资本均参与过融资。 资本市场备受追捧,但柔宇的产品却一直只闻其声,鲜见其形。围绕柔宇科技的“PPT量产”、“炒概念”、“骗子公司”质疑不断,柔宇虽多次澄清也难改舆论纷扰。 随着招股书披露出更多信息,关于柔宇科技的谜团并未减少。 搜狐财经深度分析其招股书,发现柔宇科技营收体量在2亿元水平,且2020年上半年应收账款的营收占比超过80%。最近三年半,其亏损逐年扩大,自身“造血”能力极其匮乏,长年依靠股权融资、银行借款维持经营资金。 按照2019年柔宇科技2.27亿元的营收计算,144.34亿元的募投资金相当于其60多年的收入。 在产品及销售端,柔宇科技并没有拿出有信服力的产品和数据:依托自身柔性屏产品,其通过手机厂商代工生产的自有品牌手机,半年出货量或不足1.5万部,甚至可能不及格力手机;经搜狐财经走访,柔宇科技在招股书反复提及的、与路易威登及泸州老窖等合作的企业级产品,并未大规模量产或商用。 3年半合计亏损32 亿元,年中向高管借款216万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柔宇科技近年的业绩可谓疲软。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柔宇科技的营收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及2.27亿元,两年营收复合增速为87.3%。但其净亏损也呈扩大之势,同一时期,其净亏损分别达到了3.59亿元、8.02亿元及10.73亿元。 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实现营收1.16亿元,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9.61亿元。最近三年一期,柔宇科技的累计净亏损为31.95亿元。截至2020年6月末,柔宇科技累计未分配利润高达-24.2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柔宇科技相对较少的营收,还面临着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的风险。最近三年及一期末,其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919.55万元、4149.41万元、8759.3万元及9760.26万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5.1%、38.1%、38.6%及84.1%。 此外,柔宇科技已对一部分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最近三年及一期末,其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分别为160.85万元、346.83万元、1524.67万元及943.38万元,占当期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5.2%、7.7%、14.8%及8.8%。 以深圳市伯亿传媒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为柔宇科技2019年第一大客户,柔宇当年对其销售额为4623.16万元。截至2020年6月末,柔宇来自深圳伯亿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268万元,其中已计提坏账准备为165.19万元。 由于自身“造血”能力薄弱,融资就成为柔宇科技补充资金的主要来源。最近三年一期,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投资性现金流净额皆为负值,仅融资性现金流净额为正。 最近三年,柔宇科技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累计为45.73亿元。由于多次增资扩股,其最近三年及一期末的货币资金分别为8.32亿元、1.33亿元、14.54亿元及8.48亿元。 最近三年一期,柔宇科技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累计也达到了29.76亿元,这些借款主要为银团行提供的长期借款。 2017年9月,柔宇科技子公司柔宇显示与包括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在内的5家银行签订银团贷款合同,获得36.4亿元授信额度。截至2020年6月末,柔宇显示已分4次从银团行提款,累计提款金额为28.56亿元,用于建设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项目一期工程。 最近三年及一期末,柔宇科技的短期有息负债为1.19亿元、0元、3702.36万元及8365.53万元。与同期的货币资金相比,这些有息短债的金额并不突出。 但年末连续持有上亿元货币资金的柔宇科技,却在2019年7月至9月向包括实控人刘自鸿在内的4名创始人及高管累计拆借216万元。其中,对副总经理余晓军的2次拆借金额分别仅为10万元、6万元。 此外,截至2020年6月末,柔宇科技的长期借款高达27.88亿元。由于长期借款之后会陆续转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柔宇的短期偿债压力也将随之上升。 3年融资7轮,实控人与投资方签对赌条款 从柔宇科技目前的业绩来看,一段时间内实现分红并不现实。在所持股份增值后伺机退出,对柔宇的投资者来说似乎更为可行。 招股书显示,2017年7月初,柔宇科技前身柔宇有限的股东为21名,注册资本为4363.69万元。经过7轮融资及3次股权转让后,柔宇有限的股东在2020年2月已增加至41名,注册资本也提高到5279.34万元。 在此期间,柔宇有限的估值也“水涨船高”。2017年12月,柔宇有限进行第一次股权转让时,每注册资本为25.15元。到了2020年2月进行第三次股权转让时,其每注册资本升至151.58元,是2017年12月的6倍多。后进入的机构将面临更大的退出压力。 而在2019年11月进入的3家投资机构,则直接与包括刘自鸿在内的4名创始股东签订了关于上市的对赌条款。 彼时,深圳慧港、天津玮祥、西藏祥盛分别出资17亿元、3000万元、1.7亿元入股柔宇有限。该轮融资完成后,三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06%、0.07%、2.53%。 其中,深圳慧港、天津玮祥均为本轮新进入的机构。根据深圳慧港的出资金额与持股比例推算,当时柔宇有限的估值为418.72亿元。 招股书显示,3家机构与刘自鸿等人签订的对赌条款大致为,上市主体的每股发行定价若低于投资方的上市主体每股投资成本,则创始股东应与投资方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对投资方进行股份补偿。 2020年9月,3家机构又与刘自鸿等人签署《终止协议》,约定如果柔宇科技的上市申请通过监管部门审核,上述对赌条款将完全终止。如果其上市申请出现未获核准通过、被撤回、被否决等情况,上述对赌条款将恢复法律效力。 柔宇的产品卖给了谁? 招股书称,柔宇科技从事的业务为柔性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全柔性显示屏、全柔性传感器、折叠屏手机、柔性智能手写本等。简单来说,其产品如同企业名称,all in“柔性”。 反观三年半营收5亿、净亏损32亿的业绩,这些柔性产品究竟卖给了谁呢? 很长时间以来,柔宇科技一直对外界宣称采用to B、to C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其营收来自于企业解决方案和消费者产品。 其中,企业解决方案包括文娱活动中的柔性手持屏与柔性表演服、智能家居中的全柔性显示屏中控、运动时尚行业的柔性显示衣帽套装、办公教育领域的智能铭牌会议系统等。消费者产品则包括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柔性智能手写本RoWrite、头戴系列产品。 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柔宇科技一半以上的营收都来自于企业解决方案。而在2020年上半年,该业务的收入比例萎缩至22%,销售额仅2476万元,不足2019年全年的20%。 消费者产品的收入比例则由2019年的42%增至2020年上半年的78%,半年实现营收8768.69万元。 在招股书中,柔宇科技并未披露各产品线的详细销售情况。按已披露的柔派手机5985元/部的平均单价计算,假设其上半年消费者产品业务的营收都来自于此款手机,半年出货量也仅为不足1.5万部,这一数据甚至可能不及半个月卖出2000多部的格力手机。 搜狐财经查询电商平台发现,目前柔宇淘宝官方旗舰店中仅有FlexPai2这一款手机,256G、512G版本的月销量分别为200件、7件,二者在柔宇京东自营旗舰店累计销量分别为1298件、1294件。 2020年4月,柔宇宣布与中兴达成合作,将为中兴提供全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以及解决方案。招股书显示,此次合作将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该机型相较第一代更轻更薄,折叠后完全无缝隙。 这是柔宇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与手机厂商进行合作,但据招股书披露,相关产品目前仍处于上市准备阶段。而这距离量产、大规模商用仍有较大差距。 搜狐财经注意到,柔宇科技在招股书中反复7次提到,其积累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Vertu、空中客车、路易威登、泸州老窖、东方演艺集团、格力电器等一批知名企业级客户。 按照柔宇科技的说法,其在2020年与泸州老窖进行合作,将全柔性屏应用到酒瓶包装展示中,并实现量产出货。 网络上有报道显示,2020年7月,柔宇携手泸州老窖打造“柔性屏+白酒”跨界CP引发热议。“纸一样轻薄的全柔性显示屏被批量集成到泸州老窖某些高端品种的酒瓶上。”该报道称。 1月5日,搜狐财经在北京走访了泸州老窖丰体北路旗舰店、六里桥旗舰店等店面,没有见到任何和柔宇有关的产品和信息。一位店员称:“没见过全柔性瓶的国窖1573。” 一位接近泸州老窖的相关人士告诉搜狐财经,他“没有见过相关产品量产”。 招股书中提到,2019年5月,香港柔宇与路易威登签署了相关协议,就DIDA项目向其提供柔性显示屏,且在路易威登的纽约、巴黎时装秀上展出了集成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的手包产品。 “让设计师们可以自由地将柔性显示屏设计到包包当中,还可通过柔性显示屏进行触控互动,实时展示品牌精彩视频。”彼时,柔宇科技这样形容此次跨界。 路易威登一名员工对搜狐财经表示,该产品确实曾对外展出,但没有实现大规模销售,且需要通过定制购买。 相比之下,柔宇手机和运营商的合作关系更为简单。招股书中有销售合同显示,柔宇科技分别在2019年10月、2020年11月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签署采购合同,提供折叠屏手机。 搜狐财经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官网看到,中国移动官网中的柔宇FlexPai2手机显示为下架状态,中国电信官网则未上线相关产品。 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为7913.15万元,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68.2%。搜狐财经注意到,前五大客户里面,并没有柔宇科技在招股书中反复提及7次的“空中客车、路易威登、泸州老窖”等知名企业。 其中,壹梁实业连续多年位居前五大客户之列,柔宇科技2020年上半年对其销售金额近190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16.8%。据网易财经清流工作室报道,壹梁实业除了客户的身份外,其关联公司深圳同创鑫也向柔宇科技的美国公司发货柔宇的产品。 而柔宇科技2019年的第三大客户海南故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作的海南故事商城,疑似被运作为启程SEC物权链项目。股权穿透后,海南故事的大股东疑似曾因售卖“原始股”在诸多社交平台被指控为“骗子”。 上半年产能利用率5%,仍计划募资49亿扩充产能 招股书称,柔宇科技拟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的股份,计划募资144.34亿元。其中,有高达72亿元的募资,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将有4.62亿元募资用于柔性前沿技术研发项目,有49.39亿元用于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项目,有11.24亿元用于柔性技术的企业解决方案开发项目,有7.1亿元用于新一代柔性智能终端开发项目。 柔宇科技称,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项目(下称基地扩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8英寸全柔性屏3670千片、7.2英寸全柔性屏1742千片、10英寸全柔性屏912千片,总计新增年产能6324千片。 然而,在急于增加产能的背后,是柔宇科技突出的产能闲置问题。 招股书显示,最近两年一期,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的产量分别为1.76千张、14.56千张及1.23千张,设计产能则分别为11.67千张、46.67千张及23.33千张。以此计算,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及5.3%。 柔宇科技称,2018年产能利用率较低,是由于产量尚处于爬坡阶段。2020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较低,则是因为部分订单延后,且2019年尚有部分显示屏备货。 在募资4.62亿元的柔性前沿技术研发项目中,柔宇科技称,其拟开展柔性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柔性Micro LED显示技术、柔性AIoT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柔性电子集成电路和执行器、自由形态及可拉伸全柔性传感器的开发。 在募资11.24亿元的柔性技术企业解决方案开发项目中,柔宇科技的研发方向包括,全柔性多场景内容拼接推送与AI艺术效果软件系统与互联平台、智能机构柔屏支撑包覆解决方案技术平台开发、柔性感知与万物互联集成SoC芯片定制设计和开发、行业应用的全柔性技术解决方案落地。 至于募资7.1亿元的新一代柔性智能终端开发项目,柔宇科技则准备进行全柔性屏及相关传感器技术、高精密度铰链(转轴、抽拉及其他器件)机械形变机构、柔性OS操作系统、移动通信和芯片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6月末,柔宇科技的总资产为72.08亿元,净资产为33.78亿元。以此计算,柔宇此次募资总额是其总资产的2倍,是其净资产的约4.3倍。光是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的72亿元募资金额,就与其总资产持平。
近日,柔性屏“独角兽”企业柔宇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柔宇科技科创板IPO拟募资144亿 仅次于中芯国际 招股书显示,柔宇科技核心技术产品主要是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应用产品除了可折叠手机,还有柔记智能手写本、柔宇智能会议显示终端、电子书、车内安全智能屏、曲面电梯中控等。此前,柔宇科技因生产出全球第一台折叠智能手机而闻名。 柔宇科技拟发行不超过1.2亿股普通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募集资金144.34亿元人民币,在目前已上市的科创板个股中,募资额仅次于中芯国际(532.3亿元)。 柔宇科技表示,募资金额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项目、柔性技术的企业解决方案、柔性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和新一代柔性智能终端开发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按照144.34亿元计划募集资金、发行后4.8亿股的总股本计算,柔宇科技若顺利上市,估值将达到577.36亿元,柔宇科技发行价也将达到120.28元/股。 从业绩表现上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柔宇科技存在未弥补亏损24.27亿元,且2019年柔宇科技营收仅为2.27亿元,净利润为-10.73亿元。 而与柔宇科技同样存在未弥补亏损的AI四小龙之一――寒武纪,截至1月8日总市值规模也仅为586.07亿元。 作为一家深圳明星企业,柔宇科技从一出生就光彩照人,并获得诸多一线机构投资人的青睐。 早期其投资方包括Knight Capital、IDG Capital、Poly Capital Management、AMTD Group和解植坤的基金,以及深圳国资的创投企业。 2014年发布第一代柔性屏幕后,柔宇的融资之路更为顺畅。在2015年8月份的C轮融资中,中信资本、浦发银行等加入,总投资额达到11亿元;一年后的C+轮融资中获得5亿元投资额。 截止目前,柔宇投资方包括各大银行,以及深创投、松禾资本、IDG、中信资本、基石资本、越秀产业基金、保利等多家明星机构,出资方近40家。仅深创投一家机构连续三年就投资了数十亿元。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前,柔宇科技前十大股东分别为:刘自鸿(持股38.61%)、中信资本(持股6.05%)、魏鹏(持股4.97%)、深创投(持股4.64%)、余晓军(持股4.47%)、深圳慧港(持股4.06%)、Jack and Fishcher(持股3.79%)、深圳松禾(持股3.60%)、西藏祥盛(持股2.53%)、杨乐宜(持股2.17%)。 尽管已经完成数轮融资,持续亏损令柔宇科技的现金流高度紧张。 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柔宇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3.59亿元、-8.02亿元、0.73亿元和-9.61亿元,对应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3.59亿元、-7.86亿元、-9.86亿元和-7.44亿元。 2017年-2019年期间,柔宇科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3.58亿元、-6.12亿元和-8.1亿元;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0.29亿元、0.41亿元、0.88亿元和0.9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11%、38.05%、38.59%和84.09%。 倍杰特创业板IPO成功过会 一家三口掌控董事会 1月6日,创业板上市委员会2021年第1次审议会议召开,审议结果显示,倍杰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杰特”)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这是2021年第一批过会的4家企业之一。 倍杰特主营业务聚焦于污水资源化再利用和水深度处理,依托自主研发的高含盐废水零排放分盐技术、中水高效回用工艺技术、高盐复杂废水减量化工艺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水处理解决方案、运营管理及技术服务、商品制造与销售服务。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控股股东为权秋红,直接持有公司48.20%的股份;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为权秋红、张建飞和权思影,其中张建飞持有公司16.59%的股份,权思影持有公司12.68%的股份,权秋红与张建飞为夫妻关系,与权思影为母女关系,张建飞与权思影为继父女关系,三人合计持有公司77.47%的股权。 此外,倍杰特是典型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公司董事会一家三口齐上阵,在不含独董外的6名董事席位中占了一半。权秋红、张建飞和权思影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及核心技术人员,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均对公司的经营发展和各项决策具有重大影响。 倍杰特本次拟在深交所创业板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9200万股,占发行人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本次发行股份全部为新股发行,公司原股东不公开发售股份。倍杰特拟募集资金6.00亿元,其中,4.50亿元用于环保新材料项目(一期),1.50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招股书披露,倍杰特累积了中国石化、中沙石化、中天合创、中煤集团、中海油、神华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投、中铝、延长石油、威立雅、农夫山泉等众多高端客户资源,15年来,累计服务了数百家客户。 在公司业绩方面,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倍杰特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92亿元、4.00亿元、4.76亿元、1.68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228.85万元、1.01亿元、1.20亿元、3989.93万元。此外,2020年1-9月,倍杰特营业收入为2.93亿元,同比增长54.3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08.88万元,同比增长68.2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20.31万元,同比增长71.82%。 IPO市场动态周报(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8日) 一、IPO市场综述 据全景数据监测显示,截止2021年1月8日,IPO信息披露在审企业共计1033家,其中,传统板块193家(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中小板),上交所科创板和深交所创业板共计765家,新三板精选层75家。 本周(1月1日―1月8日),12家企业上会,1家暂缓提交。 据全景数据监测显示,1月1日至1月8日期间,IPO企业相关新闻共有14180条。本期市场关注热点有:“2020年IPO盘点,过会率创新高”、“上市审议会4过4,创业板IPO迎开门红”、“上海国企改革,新增10家企业科创板上市”、”2020年共有145家公司登陆科创板“、“眼科企业上市潮加速”、”瑞丰银行IPO上会,有望成为浙江首家上市农商行”、“收钱吧拟登陆创业板,冲刺’聚合支付第一股’”、“创业板将迎’粮油装备第一股’”、“同惠电子1月11日精选层挂牌”、“佳力科技和立方控股均’转道’IPO”等。 据全景数据监测显示,1月1日至1月8日,资本市场IPO在审企业相关敏感新闻286篇,涉及瑞丰银行、柔宇科技、百合医疗、倍杰特、广州农商行、恩威医疗、中粮工科、东风集团、李子园、芯愿景、红星美羚、维尼健康等。 (一)传统板块 据证监会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月8日,共计193家(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中小板)企业进行IPO申请。 预披露企业61家,数量最多 据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占比最高的是预披露企业,共计61家,占比32%;已通过发审会59家,占比30%。 图1:传统板块受理状态 (二)科创板和创业板 据上交所和深交所网站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月8日,IPO申请企业765家企业。 已问询企业已达297家 据上交所和深交所网站公开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已问询297家,占比42%;上市委员会通过141家,占比18%;已受理115家,占比15%。 图2:科创板和创业板受理状态 (三) 新三板精选层 截止2021年1月8日,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网站公开数据显示,共计75家企业申请挂牌新三板精选层。 中止企业51家 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网站公开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中止51家;终止13家。 图3:新三板精选层IPO在审企业审理状态图 二、本周IPO市场动态 (一)本周IPO企业上会情况:17过16,1家暂缓提交 本周(1月1日月8日),17家企业上会,16家企业审核通过,1家企业暂缓提交。 图4:上会通过企业板块分布图 百合医疗成今年IPO暂缓审议首家 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1次审议会议于昨日召开,审议结果显示,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合医疗”)首发暂缓审议。这是今年上会遭暂缓审议的首家科创板企业。百合医疗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为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施娟、杨伟朝。这是兴业证券年内保荐成功的首单科创板项目。 三、下周IPO市场动态 (一)下周IPO上会情况 下周(1月9日月15日),有16家企业上会接受IPO审核,分别为科创板4家,创业板7家,上交所主板3家,中小板2家。 图5:下周IPO上会企业板块分布 (二)下周IPO申购情况 根据新股发行安排,下周A股将有9新股申购。 表1:下周申购企业列表 (三)下周IPO上市情况 表2:下周上市企业列表 附最新拟IPO企业排队名单
2020年的最后一天,上交所宣布受理柔宇科技的科创板拟上市申请。根据柔宇科技发布的招股说明书,该公司拟公布发行股份不超过1.2亿股,募集144.34亿元资金。其募资金额位居科创板的第二位,仅次于中芯国际(行情688981,诊股)。 柔宇科技IPO申请获得受理,体现了注册制的包容性。柔宇科技是近几年市场上比较耀眼的独角兽之一,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攻柔性面板技术。按照柔宇科技的说法,公司拥有新型超薄彩色柔性显示技术,且有相当高的壁垒。2017年柔宇就宣称已经在实验室生产出0.01毫米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当时全球最大的面板企业京东方在同年10月成都京东方柔性6.5代线量产显示屏厚度为0.03毫米。0.03毫米都已经让显示行业为之振奋,0.01更是让业界充满期待。 正是基于其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柔宇科技获得了诸多风投机构的热烈追捧。翻阅柔宇科技的过往融资记录,中信资本、深创投、深圳慧港、Jack and Fischer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风投机构早已悄然入股,在8年的时间内,柔宇科技共获得12轮融资。其中,2017年至今,柔宇科技就进行了7次增资扩股,共涉及21家股东。 不过,柔宇科技IPO之所以体现了注册制的包容性,显然不是基于该公司的技术优势。实际上,该公司的技术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效益优势,公司目前还是处于“烧钱”状态,所以,该公司的此次IPO其实是带着亏损来上市的。根据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该公司分别亏损-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四年间的亏损越来越大。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这样的公司上市申请能够获得受理,显然是注册制包容性的最好体现。如果不是注册制,这种公司的上市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注册制包容性的又一个体现,就是该公司采取的是特殊的股权结构形式。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实际控制人刘自鸿直接持有38.61%的股份,但其持有的A类股份每股拥有的表决权数量为其他股东所持有的B类股份每股拥有的表决权的4倍,故可持有71.56%的表决权。假设本次发行1.2亿股,则刘自鸿在本次发行完成后将合计持有公司28.96%的股份及61.98%的表决权,仍对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对需要股东大会决议的事项,具有绝对控制权。这种特殊股权结构的公司,在注册制之前同样是不能在国内市场上市的。 也正是基于柔宇科技特殊股权结构设置以及业绩亏损的事实,所以柔宇科技选择的上市标准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的标准。虽然特殊表决权公司还可以选择“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这个标准,但柔宇科技的营业收入明显达不到5亿元的门槛。这也意味着柔宇科技的发行价不能低于20.84元,如果低于这一价格,则柔宇科技的市值达不到100亿元,将不符合上市条件。不过,从该公司的发行计划来看,其发行参考价为120.29元,但该发行价最终还是由市场询价来决定。 柔宇科技无疑成了注册制下新股发行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射出了注册制的包容性,同时也照射出了市场的投资风险。柔宇科技不仅是带着亏损来上市,更重要的是,柔宇科技上市后的盈利也是遥遥无期。“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这不是履行程序的风险提示,而是实实在在的投资风险所在。实际上,市场对柔宇科技的诸多质疑,也都与这一风险有关。 比如,市场上很难看到柔宇科技的产品。作为手机面板供应商,柔宇公开的手机客户只有中兴通讯(行情000063,诊股)一家企业,但据招股书披露,相关产品目前仍处于上市准备阶段。而这距离量产、大规模商用仍有较大差距。 同时,尽管该公司公布了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的营业收入数据,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和1.16亿元。但公司的产品是什么,主要客户是谁,却显得都很神秘。而且在不高的营业收入中,应收账款占了较高的比例,到今年上半年甚至达到了84.1%。可以说,柔宇科技的产品销售相当不乐观。 不仅如此,就连柔宇科技的产品生产也是受到市场质疑的,认为其只是拥有实验室研发能力,却不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公开资料显示,柔宇获得的12轮融资中,融资金额不足百亿,这不足以启动面板项目的大规模量产。业内人士分析,面板行业的启动资金门槛是300亿元人民币,低于300亿元,根本无法启动一个项目。可以对比的是,京东方成都的6.5代线柔性面板项目,投资金额465亿人民币。 正是基于柔宇科技的产品生产与销售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该公司何时走出亏损的泥潭并最终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无疑是市场非常关心的事情,这也是该公司的IPO带给投资者的风险所在。也正因如此,对于柔宇科技IPO,虽然注册制的发行制度给予了其高度的包容,但作为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对柔宇科技的投资不妨挑剔一些。 首先是作为询价机构来说,在参加网下询价的时候,切勿盲目报价,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柔宇科技上市后仍然难以实现盈利的风险。该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2亿股,募资144.34亿元,对应的发行价不低于120.29元,这个发行价显然太高。目前国内面板企业股价普遍不高,如京东方A(行情000725,诊股)今年1月13日的收盘价为7.02元,TCL科技(行情000100,诊股)的收盘价为9.24元。因此,希望询价机构务必把好询价关。 其次,投资者在打新的时候,也不要盲目打新。如果柔宇科技的发行价太高,建议投资者放弃打新。虽然A股市场有着“新股不败”的说法,但柔宇科技这种带着巨额亏损上市,而且上市后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盈利的公司,上市即破发并非没有可能。 此外,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更不要参与柔宇科技上市后的“炒新”。“炒新”的风险较之于“打新”来说更大。毕竟公司已明确表示“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公司的股价都是得不到业绩支撑的。因此,炒作这样的亏损股,只能让投资者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留给市场一地鸡毛。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要远离柔宇科技上市后的投机炒作,不要做接盘侠。
日前,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柔宇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柔宇科技拟募集资金约144亿元用于投入柔性前沿技术研发、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柔性技术的企业解决方案开发、新一代柔性智能终端开发等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柔宇科技的主营业务为柔性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不过,与三星电子、京东方等公司采取的基于多晶硅的柔性显示技术不同,柔宇科技自主创新研发出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智能家居、运动时尚和办公教育等行业,已经积累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Vertu、空中客车、路易威登、泸州老窖、东方演艺集团、格力电器等合作伙伴。股东阵容强大2012年5月,29岁的刘自鸿从美国归国创业,与合作伙伴共同创立了柔宇科技的前身柔宇有限。2020年6月30日,柔宇科技完成股改,为本次闯关IPO做好了铺垫。自柔宇科技创立以来,刘自鸿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并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招股书披露,刘自鸿为中国国籍,1983年出生,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刘自鸿系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硕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正高级工程师。2006年至2009年,刘自鸿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研究助理,2009年至2012年任美国IBM公司纽约沃森研发中心及半导体研发中心顾问工程师、研究科学家。招股书介绍,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柔性集成电路技术,提供以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等柔性电子为核心的一整套柔性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的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使传统人机交互界面摆脱了刚性的物理限制,可反复折叠、卷曲,拥有轻、薄、柔、艳(透)的特性,可为用户提供创新的人机交互体验,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公司通过端到端的垂直整合创新能力开发一系列创新、可靠的柔性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从股权结构来看,在本次上市前,刘自鸿持有柔宇科技38.61%的股份。此外,公司于2020年7月26日设置了特别表决权,刘自鸿占公司投票权的比例为71.56%,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需要股东大会批准的事项起到决定性作用。除了刘自鸿外,柔宇科技的股东中还囊括了中信资本、深创投、松禾资本、招商资管等知名机构投资者。“柔性技术很大的特征就是打破了物理的限制,把方方正正的、硬的东西,跟曲面的、柔性的东西实现一样的交互,也让生活中的各种东西都能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对于当前公司从事的技术方向,刘自鸿日前表示,自己希望用中国自主的原创技术让科技创新做得更强更大,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万物互联时代更早到来。尚未实现盈利柔宇科技介绍,公司是中国最早从事全柔性电子技术完整解决方案开发和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在国际上也是最早专业研究全柔性显示技术的企业之一。基于自主创新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公司于2014年开发出了厚度仅有0.01mm、最小卷曲半径1mm的彩色全柔性显示屏。公司在全柔性显示领域不断开拓探索,在2018年投产了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对于公司产品的应用范围,柔宇科技表示,公司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智能家居、运动时尚、办公教育等领域。以智能移动终端为例,柔宇科技2018年10月发布了消费级量产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并于2019年一季度量产出货;在智能交通领域,公司正在与空中客车等企业进行合作,探索全柔性显示屏在航空领域的商用合作,包括在飞机机舱中将屏幕实现全柔性显示屏全面替代;在文娱传媒行业,公司应用产品有柔性电梯广告屏、柔性舞台手持屏、柔树等;智能家居方面,目前公司的全柔性显示屏已运用在合作伙伴的家庭智能中控、智能音箱中,全柔性传感器已运用在合作伙伴的无叶风扇产品中;在办公教育领域,公司推出了RoWrite柔记智能手写本系列产品和RoMeeting智能铭牌会议系统等产品和解决方案。不过,柔宇科技尚未实现盈利。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简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公司称,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存在持续亏损风险。柔宇科技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也为负值。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58亿元、-6.12亿元、-8.11亿元和-3.86亿元,公司主要通过股权和债权等融资渠道补充营运资金。技术独树一帜柔宇科技披露,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境内外已授权1102项专利,另外1326项已提交申请;其中,境内已获得授权专利共720项,发明专利152项;境外已获得授权专利共382项,发明专利200项。在研发投入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6亿元、4.89亿元、5.86亿元和5.83亿元,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08.17%。柔宇科技的全柔性显示走了一条与主流公司不同的技术路线。招股书介绍,目前应用于高分辨率(分辨率大于300PPI)全柔性显示屏的工艺路线主要为LTPS-TFT(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工艺)技术和ULT-NSSP(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三星电子、京东方等公司均选择前者,柔宇科技则自主研发了后者。柔宇科技在招股书中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多晶硅制程因其某些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性质,并不是柔性电子最理想的材料。例如,硅材料的结晶性质和取向效应可能导致载流子的波动,导致机械应变响应的潜在不均匀性,从而影响产品的可靠性。柔宇科技称,ULT-NSSP为公司在国际上拥有完全自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体系,公司的ULT-NSSP技术制程温度更低,器件结构更简单,工艺流程更简单,生产设备投入更小,所生产的全柔性显示屏具有更好的弯折特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生产线的投入成本。柔宇科技表示,公司在技术和业务范围方面目前尚无完全可比公司,部分业务可将三星电子、京东方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公司也坦承,目前产能规模较小,市场份额受限,大客户认证受限。公司于2018年6月点亮投产的一期产线每年设计产能为280万片约8英寸的全柔性显示屏,公司虽掌握业内领先技术,但目前尚需扩大生产规模以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满足客户对于大规模量产的需求。大客户对于产能的规模保障有一定要求,导致公司难以取得部分大客户认证。柔宇科技目前的产量仍低于设计产能。2018年公司设计产能为11.67千张,实际产量仅为1.76千张;2019年公司设计产能46.67千张,实际产量14.56千张;2020年1-6月,公司设计产能23.33千张,实际产量1.23千张。公司称,2020年1-6月,受疫情影响,公司部分订单延后,同时因2019年尚有部分显示屏备货,因此2020年1-6月公司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产量有所下滑。产销量方面,柔宇科技销量也低于实际产量。2018年、2019年、2020年1-6月,公司全柔性显示屏实际产量分别为7748小片、31.40万小片、4.86万小片,销量则分别为2099小片、5.27万小片、2.21万小片。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柔宇科技搁置了年初秘密申请的美国上市计划,并考虑在中国上市。不过,柔宇科技公关人士对外表示,暂无相关消息可告知。 年初,市场消息称,柔宇科技已秘密申请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计划筹集约10亿美元以扩大销售、营销和研究设施等。按照此前的计划,柔宇希望通过一轮非公开融资以募集这笔资金,估值约为80亿美元。 一直以来,柔宇科技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2018年,柔宇推出了柔性屏折叠手机柔派和其他智能设备,其推出的时间点领先于三星和华为。 2012年成立至今,柔宇科技获得了很多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青睐,早期投资方包括Knight Capital、IDG Capital、Poly Capital Management、AMTD Group和解植坤的基金,以及深圳市政府的创投部门。 2013年,IDG资本加入,柔宇B轮融资获得数千万美元。此后,柔宇科技先后完成了12轮融资。截至目前,其投资方涵盖深创投、松禾资本、IDG、中信资本、基石资本、越秀产业基金、保利等多家明星机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创投界对于柔宇的热度,与产业界对于柔宇的态度,完全不同。创投界看的是未来的可能性,柔宇自带明星创业公司的光环。但是,产业界更为实际――柔宇的产品实际上属于面板产业链,面板对于消费电子产品来说,是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占了成本的大头。 面板品质好不好,生产线是否成熟,良品率高不高,对于产业界是否将其采用到终端产品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指标。面板行业本质上属于制造业,传统的面板大厂如三星、LGD,以及国内的龙头企业京东方等,其技术积累、研发实力、投资布局都经过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考验。 不得不说,面板行业是一一个超级大的"坑",投资一直以来都是百亿级别起步,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 柔宇是怎么给自己挖坑的呢?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7月,柔宇在深圳龙岗建成首条超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触控产品量生产线,A号生产线设计产能达100万片/月。2015年年末,柔宇宣布投资建设全球首条类6代大规模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投资超百亿元,设计产能约为5000万片/年。 如果对这个产能和投资额没有概念,那么可以看下横向对比: 京东方、深天马、国显、信利、华星、和辉等都有布局柔性OLED屏,作为国内显示面板产业的龙头,京东方一条设计产能为4.8万片/月产能的6代柔性AMOLED产线的投资达到了465亿元。 5000万片每年的产能,也就是月产能416万片左右,试问投资100亿元的柔宇面板线,钱够吗?是怎么办到的? 最近,柔宇又披露了关于生产线的一些进展: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及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2016年正式动工并陆续启用,2018年6月点亮投产。 柔宇创始人、CEO刘自鸿在接受媒体时又特别强调:柔宇的柔性屏产品已经从2018年实现量产。资料显示,以8寸大小的切割计算,柔宇目前年产能达到280万片,而未来如果实现二期扩产,产能将增长到年产约880万片。 这个数字,也甩了京东方老大哥老远了啊。 至于投入为什么比传统大厂低这么多,刘自鸿是这样解释的: "目前业内做全柔性屏的技术基本上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们的ULT-NSSP技术,一个是多晶硅技术(LTPS技术),比如三星折叠屏。ULT-NSSP技术完全是柔宇从0开始开发出来的全新技术路线,全球原创。 目前我们的成本在业界比较有竞争优势,良率也比较高,性能方面包括弯折可靠性、对比度、可视角色偏等在业内也属于比较领先的水平。 ULT-NSSP的材料是非硅的,而LTPS技术是基于硅的技术路线,其工艺对温度有挑战。我们用的是超低温的工艺,温度会比传统的温度降一两百度,从而自然提升良率。同时,材料不同也可以使我们的工艺得到简化,工艺越短,对应的良率、成本自然就会有优势。此外,工艺越复杂,对设备的投资也会越大。 我们一期投资60亿元,二期投资50亿元,总共加起来110亿,这在显示面板里面的投资规模算是比较小的,传统显示行业一头就是好几百亿下去,主要原因就是技术路线不一样。" 今年3月,柔宇推出了第三代柔性屏,根据官方介绍,新产品在弯折的次数、可靠性、平整度、亮度、响应速度、对比度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而该公司的第二代折叠屏手机“柔派2”也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 去年,曾有科技媒体对第一代柔派进行了测评,得出的结论是:总体来看,柔宇柔派仍然是一款不够成熟的产品,但它的意义在于,给现下的智能手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 无论是产品线还是产品上,外界对柔宇的认知,与高融资和高估值形成了明显反差。“太包装概念”是外界对柔宇的质疑点,也让柔宇有了PPT公司之称。柔宇在天猫旗舰店的商品,销量高的仍是智能手写本,最能体现其核心竞争力的折叠屏手机在店铺月销仅有二三百台,而竞争对手三星、华为的相应产品月销在10万台左右。作为一个估值80亿美元的独角兽,收入少得可怜。 曾有过一个说法,柔宇之所以要推出柔派,把下游的事情做了,正是因为没有下游买单,不敢把面板的赌注押在柔宇这样的初创公司身上。一保证不了质量,二保证不了产量,三成本那么高,如果下游厂商用这样的产品,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柔宇目前的困局很难解决:往前,没有面板产业的积累,往后,柔性屏的消费还有待时日。再者,市场份额有三星、京东方等大厂占据着,这些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也不是盖的。 刘自鸿又说了:柔宇不再是纯粹的面板企业,是一家B2B、B2C齐头并进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整个行业的复合增长率会到200%、300%。" 疫情扫荡后的创投市场,已经一片狼籍,二级市场也不希望再有第二个"乐视"。柔宇寻求上市,是神话的破灭还是破局?
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柔性显示屏制造商柔宇科技(Royole Corp.)正考虑在中国市场上市,而原先的美国上市计划暂时搁置,一名柔宇科技的发言人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 就此事向柔宇科技询问,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官方回复。 今年年初,彭博曾报道,柔宇科技已秘密申请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并筹集约10亿美元以扩大销售、营销和研究设施等。该公司原计划通过一轮非公开融资以募集这笔资金,估值约为80亿美元。但是,随着国内资金流动性紧缩,该公司目前打算从美国市场募集资金。 柔宇科技主攻全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旗下主要产品分为toB产品线和toC产品线,toC产品包括柔性屏时尚上衣、礼帽、RoWrite智能手写本、Moon 3D移动影院、Royole-X智能移动影院等,toB产品面向手机、硬件、汽车制造商提供综合行业解决方案。 公司成立于2012年,此前曾获深创投、松禾资本、IDG、中信资本、基石资本、浦发、盈科资本、保利资本、中植、中铁和保利等多家明星机构投资或入股。 此前,公司CEO刘自鸿曾表示目前公司没有IPO计划。但近期公司的工商信息变更,或许与筹备上市计划存在些许关联。天眼查数据显示,近日,原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其中公司名称由“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主体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台港澳与外国投资者合资,未上市)。 柔宇科技主营的可自由弯曲折叠的全柔性显示屏,与传统玻璃硬屏或者固定曲面屏相比,技术难度极大。技术路线方面,据报道,柔宇科技选择了与主流屏幕厂商不同的技术路线。三星、京东方等公司采用的都是“低温多晶硅”技术路线,而柔宇采用的则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相比前者制程温度更低,可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
近日,韩联社爆出华为的新款折叠屏手机将搭载三星的折叠面板。据悉是因为有部分用户反应一代产品屏幕精良度欠佳,而且华为去年就开始考虑要和三星显示合作。 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成熟,三星、华为、柔宇科技纷纷快速跟进,从2018年起开始陆续推出了自家的折叠手机,分别是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柔派。但在最关键的柔性屏硬件上,各家由于供货商不一样,所以屏幕体验、成本也有不同,因而屏幕质量还引起了一些争议。 但是,在全柔性屏上存在的屏幕折叠会凸起、屏闪、半片屏幕不显示、绿线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部分厂商。同时,工艺及良率等问题,也大大限制了产品的出货量。从目前公开的销售统计数据来看,华为Mate X系列的出货量有限,而且在有限的出货量中,也出现了一些屏幕问题。如此来看,也就不难理解华为为何会转而使用三星的屏幕了。 国产柔性屏尚在发展初期 华为转而使用三星的柔性面板背后,不得不说国产柔性面板行业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在柔性屏的产能、良率、性能表现等关键方面。而且华为做此选择,无非是为了追求搭载使用体验更好的折叠屏,从而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换言之,华为转向三星这件事最简单直接证明了一个事实:国内屏幕供应链水平还有待进步,包括柔性屏的细分产业链这块,不论是工艺上,还是产能上,毫无疑问都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国内柔性屏行业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瓶颈,目前综合各方信息来看,国产的柔性屏供应商中,只有柔宇科技有全自研技术,并且是真正意义的全柔性屏,可承受数十万次弯折,其他面板厂商的柔性屏技术事实上都是从三星引进。由此看来,国产柔性屏行业在技术源头上其实已经不占优势,所以也就很难在良率、性能、体验等方面全部都有很好的表现,可以说,在这种情形下,整个国产柔性屏产业链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 技术决定成本和体验 柔性屏幕体验不佳、折叠屏手机价格普遍高于一般智能手机,这些问题映射的还是技术和成本问题。提到折叠屏的技术,目前业内的柔性屏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三星和京东方都在采用的 LTPS技术(低温多晶硅技术),这种技术方案一直被用在传统液晶显示屏和传统OLED曲面显示屏中,发展历史比较长;另一种是柔宇科技自研的ULT-NSSP技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由柔宇自主研发。 两种技术在柔性屏生产方案上有根本不同,所以在成本、体验、特性上也有不小的区别。 LTPS技术由于不能很好地满足全柔性屏生产时要求的低温,所以在良率上很难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而且弯折的可靠性和次数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反观ULT-NSSP技术,一方面使用的是非硅材料,能够以很低的温度去生产全柔性屏幕,另一方面通过简化制作工艺,提高了制作效率,所以ULT-NSSP技术制作的全柔性屏幕,在良率和成本上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且从折叠屏终端产品来看,柔宇科技的柔派售价的确要比华为和三星的折叠手机低不少,而且使用体验并不逊色,在不少场景下甚至要明显优于华为和三星的折叠屏手机,比如固定斜视角下更高的亮度和更高的色准。结合前面的技术差异来看,柔宇科技在终端科技上表现出的优势就不难理解了,即技术优势带来的成本和体验优势,可以说柔宇科技自研的ULT-NSSP技术与三星、京东方的LTPS技术相比,在性能、良率等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 另外还有一点,现在是柔性屏产业链的发展初期,所以差异化技术带来的终端差异,尤其在成本和性能上,自然也非常明显。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不同的技术路线会为厂商提供不同的起跑速度和加速度。 量产和产能的较量 更好的面板更贵,所以华为转用三星面板,成本显然不是主因,不过从前面提到的供货能力来看,产能一定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虽然是柔性屏产业的起步阶段,但从整个C端市场的表现来看,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尝鲜热情很大,折叠屏产能的需求远比想象中要大。对几家柔性屏供货商而言,是否具备量产能力,以及产能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从目前各品牌折叠手机公布的销售数据来看,显然三星柔性屏的量产能力要大幅领先于京东方。但同时,最早发布折叠屏手机的柔宇科技也不能忽视,据柔宇科技方面提供的信息,早在2018年年中,柔宇科技就实现了全柔性屏的量产,而且目前的产能也在不断扩大,据悉其一期产能为每年280万片,二期建成后的产能则可以达到每年880万片。站在终端市场的需求来看,柔宇科技的量产能力和产能规模,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头部手机品牌的大批量的出货需求。 对尚处发展初期的柔性屏来说,越早量产就越能在成本上拥有更大的优势,并辐射到终端设备上,形成比较可观的竞争价格。以现在的情况看,如果华为真的转向使用三星的柔性面板,其实对三星而言也会产生负担,毕竟华为的折叠屏手机需求并不小。而且年初也有消息指出,三星在加速扩张AMOLED折叠屏的产能。 对比来看,在这场产能战中,柔宇科技的产能设计目前足以应付整个折叠屏市场的需求,而且由于在技术上占有优势,因而随着柔宇科技产能的不断扩大,柔宇科技的全柔性屏幕量产的成本优势也会得到进一步放大。 深挖应用潜力 各家追逐柔性屏产能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折叠屏手机更高的出货量,其实还指向了柔性屏可能应用的其他终端产品。除手机外,在汽车行业、家居行业,甚至在运动时尚行业,各家厂商也在不断尝试与柔性屏融合的可能。其中柔宇科技的表现非常积极,在手机行业之外,柔宇科技还与LV合作制作了带屏包包,也和空客联合开发了机内显示屏等。 柔性屏厂商们不断为柔性屏寻找新的应用场景,无形中也在激发柔性屏的应用潜力,为其打开了更大的市场。但柔性屏作为可弯折的屏幕材料,它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根本上说还是取决于它的特性,即性能决定应用能力。在越复杂越多元化的场景下应用,自然会对柔性屏带来越多的未知考验。 以柔宇科技目前的各色应用实践来看,基于技术上的优势,其柔性屏尝试的应用场景已经比较多,从这个方面来看,柔宇科技的柔性屏特性存在的诸多优势,的确为其在应用场景上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从而领先对手不少,尤其是轻薄的特性,能够让柔性屏在不少特殊场景下得到应用。总体来说,柔性屏的应用挖掘还有很大的空间。 柔性屏的未来制胜点 IoT大潮下,传统硬件嵌屏已经是一个明显趋势,而柔性屏的特性决定了其能在这种趋势下应用于很多极端场景。目前虽然柔性屏产业刚刚起步,技术升级、应用创新、终端试错依然是主要任务,但折叠手机等主流终端的成熟,会逐渐带动柔性屏对C端市场的广泛渗透。有关柔性屏的未来发展,有机构曾给出预测,2021年柔性AMOLED市场的规模将达到566亿美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3%。 蓝海诱惑大,柔性屏赛道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三星、京东方和柔宇科技之后,或许还会有更年轻的柔性屏厂商出现。不过目前看,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经奠定了相对扎实的先发优势,尤其是年轻的柔宇科技,凭借技术差异化优势在柔性屏时代的开端,形成了对传统巨头厂商的超车。这意味着,即便产业链处在初期,但柔性屏市场的制胜点必然还是核心技术,以及技术带来成本、体验等优势。 至于厂商之间的抉择变化,则更加清楚地明示了一个真理:只有核心技术扎实了,突围者才不会在越发残酷的竞争中被轻易”虎口夺食“。 刘旷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