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由财达证券承销的乌鲁木齐高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高新集团)2020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12亿元,期限为5年(附第3年末回售选择权),票面利率为4.38%。 据承销商财达证券王玺钦向记者反馈,“债券发行簿记阶段接到了银行、券商等各类机构的踊跃认购,簿记期间参与投标机构多达21家,全场认购倍数达1.84倍。机构投资者积极申购本期债券,体现了对发行人主体的高度认可。” 据了解,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强区、人口大区、产业新区。高新集团是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唯一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是区域内工程设施开发建设的主要投资载体,承担高新区范围内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及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服务,改善高新区投资环境、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等任务,并经政府授权对辖区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 据高新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立足国企改革,通过聚焦主责主业、做实主营业务、优化股权架构等方式,多措并举提高综合实力,资产规模及盈利能力实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高新集团通过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和模式,在资本市场树立了优质企业形象,并为乌鲁木齐高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对于此次债券的成功发行,高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玉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集团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有序开展业务经营和资本市场融资工作。在债券主承销商牵头协调和通力配合下,本次债券在10个工作日内无反馈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获批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5亿元的公司债券,有效提高了集团融资工作灵活度。” “这体现了监管部门对高新区经济发展成果的肯定,体现了投资者对高新集团业务模式的认可,也体现了主承销商财达证券在债券承销方面的专业优势。”吕玉炜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自2020年6月以来,货币政策宽松力度边际减弱、股债跷跷板效应愈发明显,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利率不断产生波动。据市场统计,6月份各类债券票面利率上行0.20%-0.70%不等,6月各类债券取消发行率为5.1%。 在此背景下,高新集团与财达证券通力合作,对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各类非银机构等投资者进行充分询价,深挖高新区在区位、资源、财力、产业等方面优势和高新集团主体、业务、品牌、股东等方面优势,最终取得了首期发行12亿元、票面利率4.38%的优异成绩。 吕玉炜表示,“本次债券的发行有利于改善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通过低成本资金置换存量债务有效为高新集团节约了财务费用,也为高新集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高新集团将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做好高新区在资本市场的‘话筒’和‘名片’。下一步,高新集团将在高新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下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集投资、开发、建设、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增值服务供应商,打造产业多元化的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为高新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吕玉炜向记者说道。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历史性的重大机遇,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粤港澳大湾区民生一体化也在加快形成。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佛山也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 “金融活,经济则活;金融稳,经济则稳。”在宜居的佛山,广东金融高新区是金融机构重要聚集地。金融要如何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予更强劲的金融动能?广东金融高新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7月7日,2020广东金融高新区重点项目进驻签约活动在千灯湖创投小镇举行。广东金融高新区引入了十大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投资总额近百亿元,涵盖银行、期货、基金、服务外包等前后台高端服务业态,其中更有三家为持牌金融机构。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佛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东金融高新区发展促进局、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晓军,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广东金融高新区发展促进局局长倪全宏,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海,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区长顾耀辉等出席活动。 首家落户地级市的公募基金 引入项目的种类方面,广东金融高新区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成功引入了首家落户地级市的公募基金。 过去公募基金集中在“北上广深”,总部主要在一线城市,为一线城市居民投资理财提供了很多选择。随着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注册制改革的逐步落实,公募基金在居民财富管理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线城市以外也需要公募基金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护航”。 佛山市南海区一直是粤港澳大湾区宜居的代表,过去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让居民财富有比较理想的积累。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来到南海工作和生活,也对财富管理产生了更多的需求。 “在地理优势和政府政策的吸引下,中科沃土基金愿意把公司总部迁往南海,让南海成为首个拥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区县,为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发展添砖加瓦。”中科沃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冬辉向与会嘉宾描绘了中科沃土和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合作蓝图,言语中充满期待。 活动上,中科沃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约进驻千灯湖创投小镇,成为首家落户地级市的公募基金。 引入多个数据、研发中心项目 作为广东金融强省战略七大基础性平台之首的广东金融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便着力引进金融机构数据中心、研发中心等后台项目,目前已成为辐射亚太的金融大数据中心。 此次签约落户的银联商务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中国工商银行集约运营中心(佛山)、广州银行后台数据中心等项目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记者了解到,银联商务将在广东金融高新区部署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计划设立银联商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心、数据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广州银行后台数据中心涵盖金融科技研发、总部后台数据中心、信用卡后台服务中心、运营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等部门,人员总规模预计超2000人;中国工商银行集约运营中心(佛山)则填补了广东金融高新区国有四大行后台服务基地的空白。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倪全宏表示,目前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已成功吸引中国人保南信息中心、广发金融中心、友邦金融中心、汇丰环球营运中心、毕马威全球共享服务中心、海晟金融租赁等项目864个,累计投资规模超1329亿元,吸引金融白领人才数量超6万名,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服务外包、私募创投、融资租赁、科技金融等高端服务业态,已初步建成国际金融后台基地。 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佛山市南海区副区长乔吉飞表示,在国际金融后台建设上,将推动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建立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后台服务体系。 股权投资支持绿色技术、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提升广东金融高新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本次活动还引进了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广东季华科技成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项目。另一方面,本次活动也有绿色技术银行以及乡村振兴等项目签约落户。 其中,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是省市区共建项目,目标前三年服务中小企业超百万户,汇集金融和核心企业超千家,实现融资服务超万亿,实现缓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帮助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 广东季华科技成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由季华实验室与粤科金融集团合作设立,总规模5亿元,主要投资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领域的高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助力季华实验室出产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由粤科金融集团牵头发起的规模30亿元的绿色技术产业基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科技产业。目前,绿色技术银行已获科技部批准筹建,将落户广东金融高新区千灯湖创投小镇。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技术银行将搭建绿色技术评估中心、绿色金融中心、绿色工程中心及绿色技术转移转化综合示范区的“三中心一园区”支撑体系,建设绿色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链。 由广东省唯一的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恒健控股公司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发起的广东美丽乡村壹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将落户千灯湖创投小镇,该基金规模30亿元,一期认缴出资额10亿元,专项投资美丽乡村项目,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乔吉飞表示,在现代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上,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科技产业融合创新体系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重点将千灯湖创投小镇打造成为“万亿级”创投小镇,提升融资租赁服务民营企业的效能,建设立足佛山、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高地。 结合雄厚制造业基础,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广东金融高新区引入的项目已经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展望未来,广东金融高新区要如何更好服务区域自主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 “相信这些高质量项目的聚集与战略合作将为广东金融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晓军表示,广东金融高新区是广东重要的金融发展平台,已发展成为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国际金融后台基地以及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中心。 何晓军对广东金融高新区的未来寄予厚望。他希望广东金融高新区在金融后台服务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科技,引进更多优质项目,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要更好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依托深厚的实体经济基础,充分聚集调动社会资本,更好地服务区域自主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 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海表示,签约落户的项目与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发展需求十分吻合。佛山将在政策支持、政务服务、环境配套等方面全力做好跟进服务,积极为项目排忧解难,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展望未来,将发挥好既有优势,充分结合佛山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集全市之力将其打造成为金融门类齐全、服务链条完善的现代金融产业集聚区,成为佛山金融发展的名片,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微摄 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项议题是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李克强总理在征询各部门意见时特意问道:“支持国家高新区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可以明确改为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吗?” 得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肯定答复后,李克强说:“今天会议确定了,金融机构就一定要说到做到。我之前到各地高新区调研时,许多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向我反映,他们没有自己的房产或初创资本,也很难拿到风投,希望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来进行融资。” 有关部门负责人汇报,国家高新区自1988年启动建设以来,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高新区集聚了全国36.5%的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高新区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李克强指出,国家高新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示范引领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双创”和大学毕业生就业。 他强调,中国经济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而从多年的实践看,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大量创新资源。在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高新区在创新驱动方面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好已有优势,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 “把高新区的独特优势更大发挥出来,重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李克强说,“高新区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要勇于打破一些不合理的束缚,拿出真正有分量、有突破、有创新的举措,就会给市场注入信心。” 当天会议决定,要在国家高新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加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放宽海外人才长期多次签证、居留许可等规定。要鼓励商业银行在国家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总理说:“我们做好‘六保’工作,必须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不断增加吸引力和兼容性。鼓励与国外园区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无人技术、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健康码、直播带货……5月28日,在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的首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项目清单中,这些新经济词语频频出现。据悉,首批新基建项目共34个,项目总投资近174亿元,其中,今年投资超30亿元。 首批34个新基建项目亮相 据介绍,首批34个新基建项目中,智慧无线政务专网、智慧大脑基础设施、物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6个,项目总投资近35亿元;智慧政务服务中心、“智慧应急”平台、“5G+AI”智能物联健康服务管理平台、智慧地下环廊、汽车充电桩、成都5G智慧城智能驾驶、成都高新数智综保区、智慧社区等融合基础设施13个,项目总投资27亿余元;5G互联科创园、智慧医疗医学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加速器、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基础设施15个,项目总投资超111亿元。 “其中,政府采购类项目5个、国有平台公司建设类项目9个、政企合作投资类项目10个、社会投资类项目10个。”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首批项目财政投资26亿余元,撬动社会投资超过147亿元,预计可带动220家以上本地科技型企业参与。 《实施意见》明确了成都高新区新基建工作重点发力的18个重点方向。建设新一代网络通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网络安全与区块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促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通过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示范园、车联网智慧园区、超高清视频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新消费示范商圈,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投融资服务平台、国际合作平台等新平台。 下一步,还将面向成都高新区本地中小企业发布政企合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类项目新基建场景城市机会清单,遴选企业参与建设。 国开行授信1000亿元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成都高新区还发布了《成都高新区关于聚力新基建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明确探索“龙头企业领建、中小企业参建、金融机构助建”模式,聚焦“催生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平台、创建新空间、赋能新治理”五大领域,持续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实施意见》明确遵循“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原则,坚持“创新引领、协同聚力、场景赋能、激发动能”四大原则。 具体而言,突出市场主体,以商业化逻辑推动新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高效能实施;突出科技赋能,以新基建项目助力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突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资本投资新基建比重原则上不低于50%。 突出场景开放,政府率先有序释放和启动新基建市场机会,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深度参与,撬动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倍;突出数字化特征,数字化智能化新基建项目占比原则上不低于70%。 成都高新区还将设立新基建资金池,支持金融机构对成都高新区新基建项目集中授信。在当天活动现场,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现场与成都高新区签约,对新基建项目授信1000亿元。 行业“大咖”力挺新基建投资 当天活动现场,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国内龙头企业,中科卫创、杭州趣链等知名企业,四方伟业、数联铭品、久远银海(行情002777,诊股)等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川分行、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四川分行、深创投等金融机构代表,以线上+线下形式共议新基建发展机遇,并表示将共同参与成都高新区新基建建设。 “新基建将推动产业互联网向各行业纵深发展,加快行业数字化进程,同时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生产体系和商业模式。”腾讯云智慧城市首席专家赵明君表示,腾讯等产业互联网企业将参与其中,成为共建者。 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表示,将充分利用新华三在ICT基础设施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方面的专业优势,联合母公司紫光集团的力量,加强技术投入,积极助力成都高新区新基建战略,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可持续发展、拥有全国顶尖“国际化产业和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智慧城市。
探索证照异地互办互发 成渝两地高新区深化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 中新网成都5月19日电 (王鹏)据成都高新区19日消息,日前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和重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探索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实现证照异地互办互发。 据悉,双方将探索两地企业证照“一网通办”试点,构建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的市场准入服务系统,推动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一体受理、一体办证”,实现证照异地互办互发。 何为证照异地互办互发?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举例介绍,今后重庆市民若要在成都高新区注册开办一家企业,只需在重庆高新区提交办理证照手续,即可获得成都高新区的营业执照,反之亦然。此举可大大降低两地市民往返奔波登记注册的时间成本,激发两地市场主体活力。 而证照异地互办互发的前提,是探索建立两地“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包括统一身份实名认证互认、统一名称自主申报行业字词库、统一企业经营范围库,促进审批许可事项清单合一,实现两地注册登记无差别标准、零障碍准入,目前两地市场监管部门正在推进上述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共建良好的消费环境,成渝两地高新区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将实现消费投诉互通互调,消费者异地消费可在本地投诉,受理方尽快将该投诉移转至被投诉方所在地或经营地的市场监管部门,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同时,坚持消费公示互通互认,开展消费投诉异地公示、互认公示结果,推动消费纠纷源头治理,共创舒心消费环境。 此外,双方还将实施质量监管联动联促,结合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探索建立成渝高新区重点产品联动抽查机制,共享工业产品监督抽查信息,提升区域产品质量水平;同时针对产业发展特征,促进区域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提高两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水平。(完)
广州高新区:300区块链企业风华正好 科技日报广州10月28日电“区块链的春天来了!”这几天,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协会秘书长任豪十分兴奋,他一直在与圈子的朋友谈论区块链的应用前景。 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任豪所在的协会已扎根广州高新区两年有余,在这里见证了广东省首个区块链专项扶持政策出台,全国首个电子发票区块链平台上线,全国首张通过“区块链+AI”平台办理的企业营业执照诞生等标志性时刻。 据悉,目前广州的区块链企业大多集聚在广州高新区,有近300家,涵盖政务、民生、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其中,盈盛智创在智能制造领域独占鳌头,久零在电子商务领域优势凸显,阿里在医疗应用领域开拓市场。 早在2017年底,广州高新区出台了广东省首个区块链政策“区块链10条”,至今已累计兑现金额约5500万元。据透露,“区块链10条2.0政策”实施细则近日即将印发,将重点支持区块链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安全透明可靠的技术支撑。2018年3月,广州高新区正式获批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这是继上海张江、南京雨花台后国内第3家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也是工信部首次和唯一明确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 “相比其他城市靠市场资本推动区块链行业发展,这里的扶持力度、引导作用特别明显,奖励兑现也很及时,这是广州高新区营商环境的长处。”广州黑米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联合创始人周蓉仪表示。 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广州高新区率先在税务、政策兑现、智慧城市等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 去年9月底,该区推出“政策公信链”,通过引入区块链分布式网络和共识机制,打破层层审批、以服务窗口为中心的传统路径,各审批环节形成开放共识的“一张网”。2018年上链企业达57家,每年将为企业节约成本约4500万元,压缩时间超50%,被中国信通院评为“2018可信区块链十大案例”之一。 率先搭建全国首个电子发票区块链平台“税链”,破解了传统电子发票归集效率低、自查真伪难、数据篡改、重复报销等痛点问题。截至今年5月底,税链平台发票数据上链总张数1.6亿张,发票归集功能惠及36749户开票纳税人和141万余户受票纳税人。 与此同时,一批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应用案例正在涌现:兴森快捷在生产订单环节融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后订单制作时间将缩短50%,所需人力减少60%;中经汇通与盈盛智创共建“汇通区块链”,每年节省银行承兑汇票的开立成本1亿元。 任豪透露,广州市正在开发国内第一条协会联盟链——黄埔公共链,已有5个超级节点和20个轻节点加盟,聚焦区块链存证和分布式商业应用,提供“平台级应用”级别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广州高新区区块链蓬勃发展的态势也吸引了港澳。“目前已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联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项目离岸孵化器,基于区块链技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数据共享和交易,创新一种新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发展模式。”任豪说。目前已吸引了55家粤港澳三地区块链重点企业加入。此外,该区正加快建设以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记者 叶 青 通 讯 员 郭哲涵 洪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