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记者获悉,央行上海总部会同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财政局、上海证监局制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围绕深化金融政策及其配套政策,从加大货币政策激励、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效应、优化监管考核机制、加强直接间接融资、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落实减税降费措施等方面提出了18条举措,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融资供求双方有效对接,从而扩大企业融资支持覆盖面,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其中,《指导意见》强调了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效应,如设立首期120亿纾困专项贷款。据了解,纾困专项贷款包括地方法人银行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的优惠利率贷款,以及在沪主要商业银行对稳企业保就业重点企业名单内企业发放的贷款。 同时,对专项贷款中需担保增信的,《指导意见》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保尽保,给予全覆盖支持。贷款本金的风险责任,原则上银行承担比例不低于15%,市融资担保基金承担比例不高于85%,专项贷款担保代偿率可以达到5%。 《指导意见》还提出,要深化政银担合作,要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原则上不低于5倍,力争2020年新增融资担保规模达到300亿元;另外,加大小微信贷奖补力度,将奖补范围从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贷款扩大到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增设信用贷款考核指标,引导银行提高信用贷款占比;将外贸、科创和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相关企业贷款不良率补偿下限由1.5%下调至1.2%。 除了强调“财金协同”外,《指导意见》还要求加大中小微信贷支持力度,实现“增量、降价、提质、扩面”,力争上海普惠小微贷款2020年新增额超千亿,如运用好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激励等。 另在优化监管考核机制方面,《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要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40%,各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权重不低于10%。鼓励有条件的中小银行比照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等。 此外,《指导意见》还在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扩大债券融资规模、鼓励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创新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落实减税降费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支持举措,助力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建立转板上市机制,规范转板上市行为,统筹协调不同上市路径的制度规则,做好监管衔接,证监会6月3日发布了《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建立转板上市机制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丰富挂牌公司上市路径,打通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上升通道,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原则。建立转板上市机制将坚持市场导向、统筹兼顾、试点先行、防控风险的原则。二是主要制度安排。 对转入板块的范围、转板上市条件、程序、保荐要求、股份限售等事项作出原则性规定。三是监管安排。明确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介机构等有关各方的责任。对转板上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上交所、深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等将依据《指导意见》制定或修订业务规则,进一步明确细化各项具体制度安排。 2020年3月6日至2020年4月5日,证监会通过官网、微信、微博等渠道,就《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总体看,各方对《指导意见》给予积极正面反馈,所提意见主要是进一步细化《指导意见》有关内容,明确有关工作安排。经逐条研究,各方意见建议已基本吸收采纳,部分事项拟在沪深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及中国结算有关业务规则中明确,如转板上市的具体条件、审核标准、保荐程序、停复牌安排、转板上市后的再融资安排、股份限售的具体安排等。 下一步,证监会将组织上交所、深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等做好转板上市各项准备工作,并根据试点情况,评估完善有关制度安排。
本报记者 冷翠华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银保监会财险部近日向各财险公司下发《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其他领域线上化水平显著提高。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基础完备,与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进程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财产保险需求相契合的线上化体系。并且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司探索保险服务全流程线上化。 对此,大家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施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线上化程度高的公司各方面工作受到的影响较小,反之影响较大。因此,从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到保险公司经营发展内在需求看,线上化是大势所趋。上述《指导意见》将极大推动和提升行业线上化能力。 施辉表示,判断险企目前的线上化水平需要明确如何定义线上化。“如果只要投保信息录入、核保通过、缴费结算、发票打印(或电子发票生成)、接报案、理赔信息录入、赔案生成、赔款支付全闭环可以在线上完成就叫线上化,从这个角度看,目前车险、意外险、家财险业务多数险企已基本实现了线上化,农险还有一定距离。”施辉表示。同时,从销售前端看,主要涉及个人、团体、中介、平台四种类型业务来源,线上化就得在投保信息录入输入时可以通过移动端或PC端完成。 他表示,线上化相对较弱的环节是,部分险企在接报案、查勘理赔、投诉咨询等环节有些短点应该加强。此外,线上化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不同公司间差异较大。 施辉表示,保险公司的数字化探索或说线上化探索,是随着互联网等基础技术的成熟发展而不断探索发展的,最近3-5年发展最快。“此前不少公司走了不少弯路,交了不少学费,成本代价加大,金额在几亿元到几十亿元,但科技成熟迭代的一大特征就是成本大幅下降,技术不断成熟。因此,现在险企推动线上化的成本远低于前些年,效果也会很理想。”施辉表示。 对上述《指导意见》,金融壹账通保险一账通CEO毕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的常态化促使线上化成为必然趋势。他表示:“疫情常态化导致线下营销受阻、代理人招聘培训等活动难以开展。而现场理赔勘查难,具有高接触风险。复工难影响客户服务,线下运营难以开展。此外,管理灵活性受考验,远程办公需求激增。” 在此影响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科技赋能带动财产保险行业持续转型升级,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成为加快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保险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保险科技的发展重点将在集成推进线上化任务、拓宽线上化服务领域、夯实线上化工作基础,以及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四个方面。以集成推进线上化服务为例,具体可以理解为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区,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线上服务,探索无接触核保方式。 在保险业线上化方面,部分金融科技企业早已经提前布局。例如,金融壹账通在今年的一季报中披露,疫情期间,多款保险科技产品如AI救援、AI客服等销售增长迅速,运营类产品收入同比上升148%,收入占比从15%上升至28%。 以车险的在线理赔为例。平安产险上线“一键理赔”功能,大幅简化查勘、定损、赔付等理赔流程,1月20日至3月31日车险线上化结案70.1万笔,合计赔付15.06亿元,最快一笔报结时长2分钟。(编辑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