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清单》共列入事项123项。与2016年试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328个事项相比,缩减比例高达62%。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指出,《清单》的修订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实现平等准入,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孟玮介绍,《清单》主要作出四方面的修订。一是放开删减一批事项措施。二是调整规范部分措施表述。三是审慎增列少数事项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将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相关管理措施增列入清单。新增准入事项“未获得许可或资质,不得超规模流转土地经营权”,补列个别符合清单定位且合法有效的措施。四是完善清单制度设计。对许可准入事项定义作出补充完善。衔接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进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制度目录修订情况,对清单说明相应条款作出修正。 孟玮表示,通过三年落地实施,全国已确立市场准入环节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实现了“非禁即入”。总体来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运行平稳,对全社会市场主体的预期和行为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企业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政府行为得到更好规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逐步实现更好结合。 “当然,负面清单修订并不是只减不增,而是有增有减。”孟玮表示,发改委和商务部作为修订和发布单位,坚持严格合法依规增减,及时依法纳入金融控股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准入管理措施,以保障清单的严谨性、规范性。 此外,孟玮还表示,近三年来,发改委、商务部会同各部门各地方持续清理和规范违规制定的准入类负面清单,取消各地区自行编制发布的市场准入类负面清单23个,有效杜绝了“负面清单满天飞”的情况。
新版负面清单、汽车产业发展、煤炭价格上涨……12月16日,在国家发改委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回应了一系列市场关心的热点话题。 孟玮表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已印发实施,共列入事项123项,比2019年版减少8项。此外,她透露,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近期部分市场煤炭价格上涨,不会影响民生用煤保障,后续将引导市场煤价稳定在合理水平上。 完善清单制度设计 孟玮表示,2020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所列事项措施坚持应放尽放、当改则改、审慎增列,主要作出以下修订:一是放开删减一批事项措施。放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矿业权评估机构资质认定”“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资格认定”等3条措施。根据“放管服”改革进展,删除“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检验许可”“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许可”“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资格审批”“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等14条管理措施。及时移出已整合或不符合清单定位的事项措施。二是调整规范部分措施表述。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缩减20条措施管理范围,规范7条备案类措施表述,将5条管理措施转为暂列,修改完善72条措施表述。三是审慎增列少数事项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将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相关管理措施增列入清单。新增准入事项“未获得许可或资质,不得超规模流转土地经营权”,补列个别符合清单定位且合法有效的措施。四是完善清单制度设计。对许可准入事项定义作出补充完善。衔接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进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制度目录修订情况,对清单说明相应条款作出修正。 她介绍,从2018年12月正式发布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来,经过三轮修订,2020年版清单与2018年版清单相比,事项数量由151项缩减至123项,缩减比例达到18%,与2016年试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328个事项相比,缩减比例达62%。 增强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 孟玮表示,近期汽车产业快速恢复、持续增长。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增强发展优势,严格执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加强汽车产业管理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她介绍,今年以来,针对汽车产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较大冲击和影响,国家及时出台了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政策措施。4月以来,汽车产业呈现快速恢复、持续增长的态势。1至11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已收窄至3%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增加值同比实现正增长。新能源汽车上半年降幅较大,7月开始呈现持续回升态势,11月产销分别完成19.8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5%。预计今年全年汽车产业总体可恢复到上年水平,其中,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去年,产销达到2500万辆左右,与上年相当,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超过上年。 煤炭供应有保障 针对近期煤炭价格上涨的情况,孟玮表示,目前煤炭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今冬明春煤炭供应有保障。 她表示,今年冬季,受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用煤需求旺盛、气温偏低采暖用煤有所增长影响,煤炭需求较前几年增加较为明显。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协调调度,组织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区的大型煤矿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发挥好煤炭中长期合同的稳定器作用,加强煤炭运输保障,较好地保障了社会用煤需求。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可用天数是21天,东北气温最低的黑龙江省电厂可用天数是31天,都处于较高水平。 “近期,现货市场煤炭价格有所上涨,由于电厂主要使用的是年度中长期合同采购的煤炭,因此目前煤价总体是稳定的。”孟玮称,从监测情况看,目前80%以上的煤炭供应执行的都是中长期合同,交易价格在每吨540至550元之间,剩下小部分市场煤价格上涨,不会影响民生用煤保障。后续将通过增加供给,调节需求,引导市场煤炭价格稳定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自2016年试行,2018年正式实施,到今年已经是实施的第三个年头,清单上的事项也是越来越少。今年的清单,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这几年,市场准入持续降低门槛的效果怎样?门越开越大之后,我们的市场又如何更健康公平?一起来关注,2020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又放开了啥?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6年(试点版)为328个事项,2018年开始正式实施时减到151个,2019年减到131个,16日公布的2020版负面清单再次减到123个。 新版负面清单的发布释放了哪些信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今年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和扩散的一年,全球经济非常不好。今年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其实它是我们国家投资环境的重大改革。因为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年,从整个“十三五”的角度看,2016年在4个省市试点时328项,今年缩减到123项,这就代表了在“十三五”期间,国家投资环境的重大改革取得了重大进步。另一个方面今年实际上是为下一步,也就是 “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怎么能够使国家投资环境进入到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发展新阶段开了一个头,也为未来30年发展奠定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投资环境基础。 放开和删减的事项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从放开的角度来讲,无论是森林评估、矿产权评估,还是碳交易权的资格认定,所有这些都是让市场中介的自律机制起作用,由政府的管理转向市场中介的自律组织,这是个重大变化。从删除来讲,无论是进出口的商品检疫,还是报关企业的资格认定,它会明显提高跨境贸易的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实际上从国家营商环境来讲,跨境贸易在全球排56位,这中间一定会有一些制度和便利化方面的障碍。今年这14项删除的部分,将会为提高跨境贸易的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新版负面清单中关于金融控股公司、土地管理权方面增加,这背后的用意是什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增加的这两项是当前存在着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两个重大领域,在这两个领域尤其是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和国内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也是打好 “十三五”的三大攻坚战的其中一个,就是怎么管控好一些区域和系统性风险。因此金融控股公司和土地管理这两个方面,其实都是要清除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隐患,把它纳入到我们的管理的系列中来,这个增加实际上非常重要。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的效果,用什么衡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从2016年的328项减少到123项的过程中,比如说今年的前十一个月,外商来华投资,实际使用外资在服务业部分的占比已经上升到78%,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很难想象也就是我们的这个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能上升到78%。中间包括相当一部分是研发服务、技术服务、设计服务、信息服务和产业的数字化、营商环境的高效化以及制度成本的减量化,这些变化都是跟我们投资环境的重大改革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不断“瘦身”是有重大关系的。 中国市场如何更加公平、健康且具有吸引力?一边是激发市场活力,一边是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推进。三年,三版负面清单,实施效果如何?数据给出了答案,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质量和体量都十分可观。 中国的投资环境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投资环境已有显著改善营商环境需补齐4个短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中国的投资环境随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不断的“瘦身”应当说是有了显著的改善。根据日本征信机构的最新数据,日本来华投资的企业有95%都表示他们要维持和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只有5%的企业在考虑随着中国成本上升,是不是考虑要转移投资地。从营商环境讲,下一步怎么能够做到更好?营商环境2019年有四个短板:一是中国信贷在全球排名80位;二是纳税在全球排名是105位;三是跨境贸易在全球排56位,四是企业的退出在全球排51位。因此下一步投资环境、营商环境的重大改革,也就是怎么解决我们的短板,我相信这是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件工作。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未来在哪些领域存在突破和开放的空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营商环境、投资环境还存在短板,因此我觉得下一步不仅仅是“瘦身”,下一步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改革的关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关键,还是要建立起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新管理机制。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到的推动治理现代化,也是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讲的,新发展阶段要讲好新故事。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联合修订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近日正式印发,负面清单的总条数再次“瘦身”,目前新版清单只有123条,较去年减少8条。 “清单的修订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实现平等准入,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昨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 新版负面清单放开3条事项,包括放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矿业权评估机构资质认定”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资格认定”。 管理措施方面,新版负面清单删除“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检验许可”“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资格审批”“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等14条管理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总体精简的趋势下,新版负面清单还增列少数事项和措施。孟玮介绍,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将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相关管理措施增列入清单。新增准入事项“未获得许可或资质,不得超规模流转土地经营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诚表示:“负面清单的改革思路总体上是要逐步精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从‘放管服’改革等国内深化改革大方向以及国际社会监管规律来看,不能简单地认为负面清单越少越好,要根据实际监管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也就是说负面清单的修订并不是只减不增,而是有增有减。” 刘诚分析说,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一些生产要素原本不能流转或买卖,现在可以流转和买卖了;一些企业原本不能进入某些行业或领域,现在可以进入了;一些经济活动原本是受限制的,现在放开了。这时就有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而为了应对这些新问题,需要在负面清单中进行相应限制。 刘诚进一步表示,还有的增列是新经济监管的需要。随着科技和经济发展,一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总体上保持宽松监管基调的同时,不排除出现监管短板问题,这时就需要临时增列负面清单。例如此次将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相关管理措施增列入清单。 据介绍,经过3轮修订,2020年版清单较2018年的初始版缩减18%,清单之外实施“非禁即入”。“负面清单以及相似的清单目录,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在全国及各地有很多种,目前正在合并精简,这是非常好的改进趋势。”刘诚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16日公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新版清单直接放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等措施,删除“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等措施,清单事项缩减至123项,比2019年版清单再减8项。
时至年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再添火力。日前,75个重大项目批量签约,这也是今年以来在海南集中落地的第五批重大项目。同时,海南自贸港“零关税”制度安排加快落地。《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继原辅料“零关税”商品清单出台后,企业自用生产设备、营运用交通工具以及岛内居民消费品“零关税”三张清单也出台在即。另外,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清单也呼之欲出。 分析认为,利好政策将有效推动自贸港建设,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提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 12月13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75个重点项目(外资项目14个,内资项目61个)集中签约,协议投资总额约390亿元,涵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涉及文化体育、教育医疗、融资租赁、国际清算、金融科技、智能物流、珠宝加工等具有自贸港“显示度”的领域。至此,海南今年以来已经集中签约5批314个重点项目。 项目的集中落地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撑。6月1日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在全岛封关之前,海南将对进口商品建立“一负三正”的“零关税”清单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零关税”负面清单、营运用交通工具“零关税”正面清单、企业生产自用或“两头在外”模式生产加工所消耗原辅料“零关税”正面清单、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零关税”正面清单。 11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的通知》,明确岛内企业进口用于生产自用、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活动或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服务贸易过程中所消耗的正面清单内的原辅料,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该清单已于12月1日起执行。 清单实施给企业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减税效果。海口海关数据显示,政策实施首日,海口海关受理2家企业4票“零关税”货物进口申报手续,货值4084万元,免征税款达550万元。 “清单涉及12个飞机航材维修用零部件税号,我们有幸第一个享受到政策红利,”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部通关保障室经理柳帅说。12月1日,该公司一批气象雷达收发机完成申报进口手续,经海关快速放行后投入生产使用,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首票原辅料“零关税”货物,免缴税款53.02万元。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研究员尹政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原辅料“零关税”清单包含169项8位税目商品,配合“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政策,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建设高水平开放自贸港的决心和力度,对海南吸引相关受惠产业集聚、促进经贸增长将发挥重要作用。 其余三张“零关税”清单也已排上日程。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孙世文表示,海南具有全国独有的“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政策。另外三张“零关税”清单也有望在今年底前出台。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指出,海南现阶段要加快落实自由贸易港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对零关税“一负三正”清单、放宽市场准入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鼓励类产业目录等事项,逐一紧盯协调、破解关键堵点。 值得注意的是,海关等部门已经在为“四张清单”尽早落地实施做好前期准备。海口海关关长施宗伟表示,海口海关正在做好零关税进口商品政策研究工作,在总署指导下制定海关监管办法,同步谋划信息化系统建设,确保早期安排政策落地即可实施。 施宗伟指出,《总体方案》赋予了海南迄今为止我国最优的货物贸易“零关税”政策。特别是,早期安排阶段实行“一负三正”清单管理,覆盖面非常广,既包含生产设备,又包含原辅料,既有交通运输、航运物流,又有消费零售,将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提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 另外,即将出台的自贸港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也在开启海南服务业发展新机遇。“现在呼之欲出的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将是我国第一张服务贸易领域的负面清单。”沈晓明说。 沈晓明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给海南自贸港服务贸易带来“窗口机遇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7个成员国在服务贸易方面采用负面清单方式承诺,我国等其余8个成员国采用正面清单承诺。我国承诺6年内从正面清单转成负面清单。“我们有6年的时间把海南负面清单推广到全国,实现我国对多边贸易协定的承诺。这6年的过渡期是海南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窗口机遇期’。”他说。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兼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海南正在铆足劲全力建设高水平开放自贸港。《总体方案》发布半年来,海南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实现了平稳起步、良好开局。半年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增市场主体大幅增长,人才流动有序畅通,创新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外资和引进国际人才,有效推动了海南三大主导产业发展。 朱克力认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的重中之重即在于此,要通过高效推进集成化改革与制度化创新,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其中,分步骤实施全国独有的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安排,将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质量并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为自贸港建设增添动力。
全新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出炉啦! 国家发改委12月16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简称《清单(2020年版)》)。 《清单(2020年版)》共列入事项123项,相比《清单(2019年版)》减少了8项。放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矿业权评估机构资质认定”“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资格认定”等3条措施。删除“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资格审批”“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等14条管理措施。此外,将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相关管理措施增列入清单。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国家发改委1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清单(2020年版)》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实现平等准入,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共列入事项123项 《清单(2020年版)》共列入事项123项,相比《清单(2019年版)》减少了8项。主要作出以下修订: 一是放开删减一批事项措施。放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矿业权评估机构资质认定”“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资格认定”等3条措施。根据“放管服”改革进展,删除“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检验许可”“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许可”“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资格审批”“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等14条管理措施。及时移出已整合或不符合清单定位的事项措施。 二是调整规范部分措施表述。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缩减20条措施管理范围,规范7条备案类措施表述,将5条管理措施转为暂列,修改完善72条措施表述。 三是审慎增列少数事项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将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相关管理措施增列入清单。新增准入事项“未获得许可或资质,不得超规模流转土地经营权”,补列个别符合清单定位且合法有效的措施。 四是完善清单制度设计。对许可准入事项定义作出补充完善。衔接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进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制度目录修订情况,对清单说明相应条款作出修正。 与2018年版清单相比缩减18% 孟玮表示,从2018年12月正式发布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来,通过3年落地实施,已经在全国范围确立了市场准入环节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实现了“非禁即入”。总体来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运行平稳,对全社会市场主体的预期和行为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企业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政府行为得到更好规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逐步实现更好结合。 一是市场准入限制持续放宽。经过三轮修订,2020年版清单与2018年版清单相比,事项数量由151项缩减至123项,缩减比例达到18%,与2016年试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328个事项相比,缩减比例高达62%。当然,负面清单修订并不是只减不增,而是有增有减。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作为修订和发布单位,坚持严格合法依规增减,及时依法纳入金融控股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准入管理措施,以保障清单的严谨性、规范性。 二是“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得到巩固和维护。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重点就是突出“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近3年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会同各部门各地方持续清理和规范违规制定的准入类负面清单,取消各地区自行编制发布的市场准入类负面清单23个,有效杜绝了“负面清单满天飞”的情况,可以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都在不断增强。 三是清单使用透明度和清单修订参与度不断提升。通过3年的推广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在全社会的知晓面越来越宽,知晓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主体在自觉使用清单的过程中,对于年度修订清单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有更多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积极投身于清单修订工作,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两部门在修订完善负面清单过程中,也注意积极吸纳和体现有关方面意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清单的结构持续优化,表述更加清晰明了,清单修订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