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再延一年 百万亿市场谁松口气 千呼万唤之下,资管新规延期靴子终于落地。7月31日,来自央行官网消息显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业内俗称“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适当延长过渡期,能够缓解疫情对资管业务的冲击,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整改压力,也为金融机构培育规范的资管产品提供宽松环境。过渡期适当延长,能够为资管机构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投研和创新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长期资金培育,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支持资管产品加大对各类合规资产的配置力度。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发,百万亿元资管业务迎来巨变。按照原定安排,过渡期大限为2020年底。不过,存量资产规模较大、各家机构处置进度不一、叠加疫情影响导致的处置困难加大等因素,一度引发业内对于过渡期延长的猜测。 “疫情期间,通道化产品的调整和处置进度可能会受到影响。一些非标产品的底层资产如果出现了延期,也可能影响整改。”多位资管行业相关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对于资管新规延期的诉求比较大,资管新规能延期,行业会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过渡期会更加平滑。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进一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延长过渡期并不会刺激新的非标理财大量出现,因为过渡期一年的延长时间并不“过长”,新产品几乎不会有时间完成发行和到期这一完整过程。因此适度延长过渡期有利于对个别化解原有产品存在困难的银行对产品进行改造。对于银行,则需要加快学习同业经验,积极主动地化解积累的影子银行产品余额。 事实上,各资管机构业务的整改速度各异,转型成果也有所不同,受疫情影响,业内关于“资管新规延期”的讨论在今年持续升温,监管机构也曾多次公开提及资管新规过渡期安排问题。 今年5月,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表示,将根据实际情况,配合人民银行研究是否对相关政策进行小幅适度调整。7月7日,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总顾问、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牵头开展的《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课题报告发布。该报告也建议将资产管理行业的过渡期再延长两年,即延长至2022年底。建议2020-2022年压缩每年比例不低于30%,2022年底压缩至零。 7月10日,央行举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央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还提到,“因为今年疫情冲击,资管新规应该延期。但也有机构、学者建议不能延太长,可能延1年是比较合适的”。 那么,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1年的主要考虑是什么?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一是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延长过渡期1年,更多期限较长的存量资产可自然到期,有助于避免存量资产集中处置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二是过渡期也不宜延长过多。过渡期安排的初衷是确保资管业务顺利转型,实现老产品向新产品的平稳过渡。将过渡期延长1年,可以鼓励金融机构“跳起来摘桃子”,在对冲疫情影响的同时,推动金融机构早整改、早转型。三是最大化政策效用。过渡期延长1年,能够较好统筹存量业务整改和创新业务发展的关系,通过资管业务的转型升级,带动存量资产的规范整改。 一位国有银行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银行存量老资产大概占比40%,按照往年的速度,每年化解20%,过渡期延长一年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目前来看,前期处理的都是容易的资产,后面都是难啃的骨头。从各机构整改进度来看,目前基金券商整体调整节奏较好,保险信托难度比较大,尤其是信托相对更不规范,整改难度最大。 陶金也指出,很多现存非标资管产品的到期日还有2-3年,全部实现净值化转型的难度依然存在。 据普益标准调研统计,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全市场银行机构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为53.82%,较上季度环比上升2.43个百分点。其中全国性银行(包括国有行和股份行)净值化转型进度为54.28%,较上季度环比上升1.82个百分点;城商行净值化转型进度为54.87%,较上季度环比上升4.18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净值化转型进度为42.04%,较上季度环比增长6.33个百分点。全国性银行和城商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刚过半,不及六成,而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不到50%,各类银行机构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压力较大。 普益标准认为,过渡期延长,中小银行机构在存量资产消化、投资者培养与教育、产品转型面临新老衔接阵痛等方面都将获得一定“喘息”。 记者 孟凡霞 马嫡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从交易中出离,在投资中解脱》,就是劝告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不要把自己变成赌徒。我曾经写过一篇稿子,正好就是建议缩减交易时间,但是我最终还是没有投稿。 近日,有专家建议延长A股交易时长:“延长A股交易时间有助于活跃交易,改善市场定价效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增强A股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助力沪深两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些潜在的益处将显著超出相关市场主体一次性升级软硬件的支出和额外承担的人力成本。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韧性彰显,活力涌现,延长A股交易时间的改革正当时。” 我为何反对延长A股交易时长? 第一条,有助于活跃交易;然后呢?券商赚大把佣金? 第二条,改善市场定价效率;去年参观了深交所,深交所交易系统具备对8亿账户、3亿笔持股的前端风控、每日4亿笔订单的处理能力,持续委托处理能力峰值为30万笔/秒,实际峰值已超过20万笔委托/秒,双中心模式下最快委托处理时延1.1毫秒,经受住日订单超过1.1亿笔的峰值考验,且系统两地三中心生产部署,具有高可靠和高可用性,可在10秒内完成自动故障切换,3分钟内实现同城灾备切换。请问需要把市场的定价效率“改善”到什么程度,而且是通过延长交易时间来实现的? 第三条,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请教授谈一谈增强跟国际市场的联动性的好处是什么?是对本国的资本市场表现不满意,还是国际市场能带着我们飞呢? 第四条,增强A股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助力沪深两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这就让我更加匪夷所思了,二级市场通过加一个小时的班就能增强A股的国际竞争力,那我说什么也要“为国盯盘”了。 长时间的交易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金融体系实现的主要功能是投融资,而交易是为投融资服务的一个很小的分支。股市实现了社会直接融资的极大便利化,这是资本主义的伟大创举,而邓公石破天惊的“先试一试”,是改革开放中举足轻重的一步棋。二级市场的交易,更多的是方便机构和中小投资者转让各自的股权。这都没什么毛病。 问题就在于,极度便利的交易系统和越来越廉价的交易佣金,使得原本是保值增值的股票投资功能,变成了投机资金把股票当做博弈的筹码。因此,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越来越被它的投机功能掩盖了光芒。大多数人来到股市,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股票有价值投资这么回事,长年累月的把股票代码当做炒作的数字,而根本不知道有企业经营的基本面。 对于真正的投资者而言,没有几个人需要从早交易到晚上。 巴菲特说,当你不想持有企业十年,那么你十分钟都不要去买。当我们做好了企业的研究,买入之后等待企业的成长,期待资本增值。而买入的时间,可能就是几秒钟。你看好了一家企业,今天买进去,明天又卖出来,本质上目前市场上99.99%的交易都是无效交易,都是投机交易。 如果说是投机者,就是玩短线的,他们需要延长交易时间。我认识的做短线的,必须要盯盘,4个小时的时间已经让他们精疲力竭干眼病都出来了。晚上还要复盘几个小时,如果说要反对延长交易时间,我确定他们是最反对的一批。 上面是市场参与者的心态。如果放大到整个社会福利,延长交易时间,或者说不缩减交易时间,实际上对社会资源是极大的浪费。 首先,本来股市已经让很多人不务正业了。非职业投资者上班时间不好好上班。对于做投资的人,被股价波动所牵挂,没有心思没有时间去做好企业基本面的研究,形成更加强大的投机阵容,最终结果就是推波助澜,股价暴涨暴跌。 其次,缩减交易时间有助于省掉交易所和证券公司服务器的运作成本、省掉所有交易软件、电脑的用电成本。参考上文说的,绝大多数交易都是为了掏别人口袋里的钱的博弈交易,是有害于社会福利的无效交易。 再次,过度的交易只会让整个社会的心态更加浮躁,长时间的交易也会让参与者身体引发各种疾病,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
延长A股交易时间有助于活跃交易,改善市场定价效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增强A股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助力沪深两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些潜在的益处将显著超出相关市场主体一次性升级软硬件的支出和额外承担的人力成本。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韧性彰显,活力涌现,延长A股交易时间的改革正当时。 当前,不考虑盘前的集合竞价时段,A股交易时间分为上下午两个时段,共四小时整,上午时段为9:30-11:30,下午时段为13:00-15:00。这一安排确立于中国证券市场创立初期,延续至今。 与上个世纪90年代创立初期相比,A股市场已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去年以来,中国修改了《证券法》,加大了对证券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出了科创板注册制试点,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新三板改革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对外开放方面,全面取消了QFII、RQFII额度限制,提前放开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股比限制,落地了多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吸引了海内外资金增加对A股市场的长期配置,并引发A股在今年疫情期间走出了较为强劲的上涨行情。今年上半年,北向资金共净流入1181.5亿元,说明中国股票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在不断提升。 A股当初设立的较短交易时段,已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国内外投资者的需求。 多年以来,市场一直存在延长A股交易时间的呼吁。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全国政协委员李维平分别提出了议案和提案,均建议延长现有的股市交易时间,引发投资者热议。 A股交易时长在全球主要股市中最短 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正常交易时间为4小时,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最短。 一般来说,较为成熟的市场,交易时间都安排得较长。比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股票交易时长为6.5小时,远超沪深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时间更是长达8.5小时;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和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也是8.5小时。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亚太地区的交易所也纷纷增加交易时长。比如,台湾证券交易所于2000年推迟闭市时间,交易时长增加到4.5小时;东京证券交易所在2011年缩短午间休市时间,交易时长增至5小时;香港交易所多次延长交易时间,交易时长达到5.5小时;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取消午间休市,交易时长达8小时,已接近欧洲主要交易所的交易时长。 A股交易时段与全球交易体系重叠不足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全天候运行网络,不同时区、不同地域的股票市场交易时段相互重叠,以保持全球交易的连续性。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中,欧美多采用无间断交易的时段设计。在亚太地区,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等目前都是全天无间断交易。不少亚太地区的主要股票市场都尽量使自己的交易时间能衔接上其他主要市场的交易时间,还争取与欧洲三个主要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时段存在重叠。 比如,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于北京时间17点休市,在2011年取消午休时间后,不仅能在夏令时与欧洲主要证券交易所实现2小时的交易时间重叠,还实现了无间断交易,大大增强了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 香港地区的证券交易所虽然不是全天无间断交易,但其交易时段和欧洲主要证券交易所在夏令时也存在1小时的重叠。 对比起来,沪深市场不仅午休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闭市时间恰好就是欧洲三大证券交易所夏令时的开市时间,与全球交易体系的交易时间重叠明显不足。 亚太市场延长交易时间效果明显 2011年,新加坡、香港地区和日本的证券交易所均延长了交易时间。交易时间延长后,市场交易量都有明显提升。 以香港为例,自2011年3月7日起,香港股市将交易时段由每日4小时延长至5小时;自2012年3月起,午间休市时段又缩减了30分钟,休市时间为自中午12时至下午1时,交易总时长延长至5.5小时。港交所延长交易时长的目的,就是要与内地股市有更多交易时间上的重叠,让在香港发行的内地证券有更充分的价值发现机会,提升竞争力。从2011年第一阶段港交所延长交易时间的统计来看,成交额增加了约7%。 而韩国为了增强与中国等其他亚洲国家股市的联动,先是在2000年取消了“午休制”,自2016年8月1日起,又将交易时间由09:00-15:00延长为09:00-15:30,将交易时长增加至6.5小时。此后,韩国股市的流动性也得到了显著增长。 与亚太主要股票市场类似,中国央行自2016年1月初起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时间,完善了人民币汇率价格发现和形成机制;上海黄金交易所自2019年以来也先后两次延长交易时间,与国际黄金市场进一步接轨,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流动性和效率。 亚洲各主要交易市场如此积极地延长交易时长,说明此项制度改革确实对提升市场竞争力大有益处。在中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提速、国际化程度提升、国际资金涌入之际,适当延长A股交易时长实有必要,也是一张可以打出来的好牌。 A股市场定价效率有待提高 A股市场交易量巨大,换手率领先全球主要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大量研究显示,A股市场总体定价效率仍较低。多年来,市场各方也在努力进行改善,从制度上引入各类衍生品及看空机制,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个股期权等业务,效果已有所体现。 以A股的同步性指标来看,中国A股市场回报率能解释个股波动的比例高达40%左右,处于全球主要市场中最高的水平,近十几年并未有实质性的下跌。这说明,A股的价格波动中蕴含的与个股内在价值相关的信息较少,投资者多根据宏观信息进行交易决策。而这恰恰说明,A股的定价效率还有较大改善空间。 2020年4月9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强调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其中,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是重要的着力点。结合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交易时段在内的A股市场制度设计,增进市场定价效率,实有必要。 延长交易时间的利弊分析 按照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观点,连续交易有助于将私有信息反映到价格中,倘若交易时间不足,市场信息可能难以被及时反映在价格中,从而降低市场流动性,削弱市场的定价效率,进而影响市场的竞争力。按照隔夜风险理论的观点,非交易时段过长将会导致股票市场有更大的波动。另外,对投资者而言,如股市交易时间过短,可能因交易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等原因而失去交易的机会。 因此,延长股市交易时间会丰富市场的参与群体,增加市场对信息的反应时间,有助于减少波动,增加交易量,提升定价效率。 当然,延长股市交易时间同样也存在不少潜在的成本。理论上,倘若交易时间过长,导致投资者参与交易过于分散,可能会在某些时段引发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状况。延长交易时间需要相关市场主体对交易软硬件系统进行升级,以处理延长交易时段的相关业务,这会增加相应的人力物力成本。考虑到中国股市历来交投活跃,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历来高度重视交易信息系统升级换代,这些新增成本应该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总之,延长交易时间不仅可以提高股票交易量、增加券商收入,更重要的是有助改善市场定价效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增强A股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助力沪深两地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些益处大大超出了以上提到的潜在成本。 延长交易时间的具体建议 建议分步延长A股交易时间。具体实施次序为:首先延后下午时段的闭市时间,然后是缩短或取消午间休市,最后待时机成熟,再考虑逐步提前开市时间。 步骤一,延后下午时段交易至16:00闭市。延后下午时段交易闭市时间,主要考虑为增加与香港证券市场的同步性,且与欧洲证券交易所产生一定交易时间的交集。这个措施延长的时间本就在中国主流的上班时间内,成本较低,易于实行,因此建议首先实施。 步骤二,缩短或取消午间休市。取消午间休市能使交易时段连续,这也是不少成熟股票市场的选择。若考虑到内地投资者的交易习惯,也可考虑将上午闭市时间由11:30延后至12:00。 步骤三,将开市时间提前至9点。东京、澳大利亚和韩国股市均在北京时间上午8点开市,新加坡和台湾地区股市则在北京时间9点开市。提早交易时间至9点能加大与新加坡、台湾等亚太主要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时间重叠,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可以优先考虑。交易时间如提前至8点,就会早于中国主流的上班时间,这会给各方带来较大的调整成本。因此,建议待条件成熟后再来考虑。
据路透中文网报道,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和英国央行总裁贝利(Andrew Bailey)表示,2021年底取消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的最后期限将不会延长,借贷双方现在必须要准备好过渡期计划。 据报道,贝利承认,自从新冠疫情升温以来,一直有人呼吁要暂缓取消Libor。但他在周一时表示,“依我之见,在见到3月金融市场对新冠疫情的反应后,只会更加认识到及时移除金融市场对Libor的倚赖有多重要。” 该报道称,贝利是在与威廉姆斯一起进行线上讨论时发表上述看法。威廉姆斯也表示,新冠危机不会导致2021年的期限延长。“无论你是一家大型全球性银行,还是一家拥有很多雇员的本土公司,都需要让你的机构准备迎接Libor退场,”威廉姆斯表示。 该报道还指出,贝利称,“我们不希望看到2021年3月后的借款继续与英镑Libor挂钩。”据悉,受新冠疫情影响,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4月时把新贷款停止使用Libor的截止日期延至明年3月末。
吴晓灵牵头课题报告:建议将资管行业的过渡期再延长两年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课题组7月7日发布了报告《深化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化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该报告由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担任课题负责人。 报告建议,将资产管理行业的过渡期再延长两年,即延长至2022 年底。同时建议把资管新规实施路径的中间目标直接放在理财产品的压缩上,而把复杂的资产处置留给各家银行自行决策。 具体实施路径上,第一,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包括现金管理产品在内的各类新产品监管标准,将资管新规发布后发行的不符合监管标准的“新产品”还原至老产品,同时建议按延长后的过渡期重新明确压降要求。建议2020—2022 年压缩每年比例不低于30%,2022年底压缩至零。 第二,老产品投资管理、产品形态、信息披露均按照新规之前的方式运作,适用新规之前的监管规定。 第三,老产品在压缩进度不低于上述最低监管要求的原则下,各行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与监管部门协商,具体细节实行一行一策,但进度安排不得再突破统一的过渡期。 第四,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老产品压降的进度管理,均衡分布压力,对于未能达到进度的机构,及时采取惩罚措施予以校正。对于过渡期结束后的残存老产品,可以借鉴日本整治存款信托的经验,统一纳入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管理; 第五,延长过渡期后,监管机构应确保法规严肃性,做好预期管理,严格执法,防止再次形成政策博弈。 2018年4月,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的资管新规指出,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过渡期为本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对提前完成整改的机构,给予适当监管激励。 今年1月13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提到资管新规过渡期问题时称,对存量规模大、在过渡期内确实有困难的个别机构,会研究相关的安排,保证资管产品、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今后能够平稳有序规范到位。对个别机构也会适当地给予一些灵活措施安排。 2月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就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金融市场稳定答记者问时表示:“按照资管新规要求,稳妥有序完成存量资管业务规范整改工作,对到2020年底确实难以完成处置的,允许适当延长过渡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西安5月19日综合报道 据陕西省纪委监委消息: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袁海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袁海科简历 袁海科,男,汉族,1960年12月出生,陕西吴起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职称,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2月参加工作。 1989.02――1990.04 陕西吴起县石化总厂工人 1990.04――1998.04 陕西吴起县委办公室工人 1998.04――2000.03 吴起石油钻采公司副经理 2000.03――2001.03 吴起石油钻采公司副经理兼引资办主任 2001.03――2004.08 吴起石油钻采公司副经理、采油二厂厂长 2004.08――2005.12 吴起石油钻采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采油二厂厂长 2005.12――2006.03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起石油钻采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采油二厂厂长 2006.03――2008.02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起采油厂厂长 2008.02――2013.04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13.04――2013.05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陕西延长石油 (集团)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13.05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2020.05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