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9日讯 据北京市统计局消息,1-4月,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6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107.7万平方米,下降46.3%;办公楼为6.4万平方米,下降64.4%;商业营业用房为33.6万平方米,增长2.3倍。 据悉,1-4月,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为59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为37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1%;办公楼为9.5万平方米,下降75.5%;商业营业用房为8.5万平方米,下降59.7%。 全市房屋竣工面积为12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为68.3万平方米,下降6.8%;办公楼为17.2万平方米,增长73.7%;商业营业用房为15万平方米,增长2.3倍。 1-4月,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1200.9亿元,同比下降25.1%。其中,国内贷款为384亿元,下降25.5%;自筹资金为271.4亿元,下降19.3%;定金及预收款为416.4亿元,下降32.2%。
从财政收入降幅收窄看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全国复工复产达到正常水平 5月18日,财政部发布统计显示,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49亿元,同比下降15%,降幅比3月份收窄11.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下降17.3%,降幅比3月份收窄14.9个百分点,国内增值税、进口环节税收、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收入降幅均明显收窄,反映了复工复产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1月至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33亿元,同比下降1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22亿元,同比下降1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3611亿元,同比下降11.5%。全国税收收入53081亿元,同比下降16.7%;非税收入9052亿元,同比增长1%。 “前4个月,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符合预期。财政收入降幅较大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但降幅在可承受范围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说。 据悉,全国财政收入下降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包括疫情冲击导致税基减少,以及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采取减免税、缓税等措施;继续巩固减税降费成效;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缴纳入库的税收同比减少,以及去年同期中央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等使收入基数较高,相应拉低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 从税种看,主要税种收入同比下降。1月至4月,国内增值税下降24.4%,国内消费税下降12.8%,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21.6%,企业所得税下降13.7%,个人所得税增长1.6%,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20.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下降11%,土地増值税下降7.7%,房产税下降7.7%。 从行业看,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税收降幅较大。1月至4月,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下降46.8%、29.8%、28.2%;受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济表现活跃、相关行业增加值增长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5.6%。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分析认为,财政收入下降除了受疫情影响导致税基减少的因素外,同时反映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效果充分显现。 统计显示,1月至4月,各月全国财政收入分别下降3.9%、21.4%、26.1%、15%,呈现逐渐下降后趋于回升的态势。财政部表示,展望后几个月,随着复工复产复业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生活逐步趋于正常,主要经济指标将延续回升改善、持续向好的势头,财政收入降幅会继续收窄。 在支出方面,1月至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596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0315亿元,同比增长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281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1月至3月累计收窄3.8个百分点,主要是落实“六保”任务。“全国财政支出保持比较大的力度,反映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白景明说。李旭红表示,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全力兜牢兜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记者 曾金华)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雷丽娜
本报记者 包兴安 5月18日,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前4个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4.5%。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649亿元,同比增长20.1%。 数据显示,1月—4月各月全国财政收入分别下降3.9%、21.4%、26.1%、15%,呈现逐渐下降后趋于回升的态势。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4月份看,财政收入4月份下降15%,比3月份收窄11.1个百分点,一方面表明财政收入降幅正在随着企业复工复产能力增强逐步趋缓,另一方面表明财政收入下降总体上还处于受疫情影响的可控状态,随着我国疫情形势好转和防控机制不断增强,未来财政收入下降趋势将会逐步趋缓,财政的保障和支撑能力会随之有所增强。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33亿元,同比下降1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22亿元,同比下降1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3611亿元,同比下降11.5%。全国税收收入53081亿元,同比下降16.7%;非税收入9052亿元,同比增长1%。 从税种看,主要税种收入同比下降。前4个月,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24.4%,国内消费税同比下降12.8%,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21.6%,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3.7%,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6%。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同比下降11%;土地增值税同比下降7.7%;房产税同比下降7.7%;耕地占用税同比下降12.7%;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下降10%。 张依群表示,大多数税种收入继续呈现较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冲击影响,导致企业产能没有完全恢复、外贸出口不畅、内在需求不足,以及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而实施的减税政策影响,造成今年前个月财政收入连续下降。个税小幅增长主要是受去年个税改革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后税收基数降低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前4个月,印花税1069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649亿元,同比增长20.1%。张依群认为,主要是股市交投活跃,导致该税种收入同比增长。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其他税种,证券交易印花税保持增长态势,主要是受证券市场交投活跃的提振。据Wind数据,今年一季度,两市日均成交额达8598亿元,总成交额合计49.87万亿元,同比增长47%。 郭一鸣还表示,投资者跑步入场也推动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增长。截至3月末,沪、深两市期末投资者数为16333.96万,同比增长8.5%。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此前表示,展望二季度,受国际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发展变化影响,财政收入仍呈下降态势。但随着我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财政收入降幅会逐步收窄。(编辑 乔川川)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国务院19日对外公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表,38项指标任务均已完成。 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的目标,实际“成绩单”显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符合年度预期目标。 报告提出,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落实结果显示,去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完成年度目标。 减税降费方面,报告提出,2019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实际上,去年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3万亿元,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 民生方面,报告明确,2019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最终,去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9万公里、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较上年降低41%。 生态环保方面,报告明确,2019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2%。落实结果显示,去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4.4%和3.5%,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3.2%和3.3%。 38项指标任务还包括中央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等,这些任务均已完成。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3103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1—3月份收窄4.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24238亿元,下降2.8%,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 1—4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8444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3月份收窄3.0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6418亿元,下降10.6%,降幅收窄8.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7342亿元,增长3.7%,1—3月份为下降0.8%;东北地区投资900亿元,下降1.6%,降幅收窄12.4个百分点。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405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增速比1—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21043万平方米,增长3.8%。房屋新开工面积47768万平方米,下降18.4%,降幅收窄8.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5248万平方米,下降18.7%。房屋竣工面积19286万平方米,下降14.5%,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709万平方米,下降14.5%。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1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0%,降幅比1—3月份收窄10.6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699亿元,增长6.9%,1—3月份为下降18.1%。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39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3%,降幅比1—3月份收窄7.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7%,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32.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29.1%。商品房销售额31863亿元,下降18.6%,降幅比1—3月份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6.5%,办公楼销售额下降37.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34.5%。 1—4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37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5%,降幅比1—3月份收窄6.8个百分点;销售额17629亿元,下降16.1%,降幅收窄4.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8982万平方米,下降24.1%,降幅收窄8.7个百分点;销售额6114亿元,下降26.6%,降幅收窄9.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0085万平方米,下降16.2%,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销售额7155亿元,下降16.3%,降幅收窄5.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144万平方米,下降25.3%,降幅收窄7.5个百分点;销售额965亿元,下降21.5%,降幅收窄6.9个百分点。 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255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47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453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7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17万平方米。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7004亿元,同比下降10.4%,降幅比1—3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8730亿元,下降2.5%;利用外资23亿元,下降31.6%;自筹资金14875亿元,下降5.2%;定金及预收款13990亿元,下降18.9%;个人按揭贷款7601亿元,下降5.4%。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4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8.86,比3月份提高0.67点。 表1 2020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指标 绝对量 同比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33103 -3.3 其中:住宅 24238 -2.8 办公楼 1530 -4.8 商业营业用房 3145 -10.4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740568 2.5 其中:住宅 521043 3.8 办公楼 31348 -2.2 商业营业用房 78232 -9.7 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47768 -18.4 其中:住宅 35248 -18.7 办公楼 1370 -28.7 商业营业用房 3873 -20.4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19286 -14.5 其中:住宅 13709 -14.5 办公楼 703 -7.5 商业营业用房 2151 -22.8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3151 -12.0 土地成交价款(亿元) 1699 6.9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33973 -19.3 其中:住宅 29916 -18.7 办公楼 643 -32.0 商业营业用房 1828 -29.1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31863 -18.6 其中:住宅 28291 -16.5 办公楼 883 -37.5 商业营业用房 1920 -34.5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52255 1.7 其中:住宅 24804 2.0 办公楼 3845 5.8 商业营业用房 13152 -2.2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亿元) 47004 -10.4 其中:国内贷款 8730 -2.5 利用外资 23 -31.6 自筹资金 14875 -5.2 定金及预收款 13990 -18.9 个人按揭贷款 7601 -5.4 表2 2020年1—4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地 区 投资额 (亿元) 同比增长 (%) 住 宅 住 宅 全国总计 33103 24238 -3.3 -2.8 东部地区 18444 13163 -3.1 -3.8 中部地区 6418 5004 -10.6 -8.5 西部地区 7342 5370 3.7 6.0 东北地区 900 701 -1.6 -0.6 表3 2020年1—4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销售情况 地 区 商品房销售面积 商品房销售额 绝对数 (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 (%) 绝对数 (亿元) 同比增长 (%) 全国总计 33973 -19.3 31863 -18.6 东部地区 13762 -17.5 17629 -16.1 中部地区 8982 -24.1 6114 -26.6 西部地区 10085 -16.2 7155 -16.3 东北地区 1144 -25.3 965 -21.5 附注 1.指标解释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完成投资:指报告期内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建筑面积)。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额: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价款(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合同总价)。该指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口径,也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待售面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实际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各种货币资金及来源渠道。具体细分为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其他资金。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房屋施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多层建筑物的施工面积指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不包括在上期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本期复工的建筑面积。房屋的开工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整栋房屋的全部建筑面积,不能分割计算。 房屋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土地购置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本年内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 土地成交价款:指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活动的最终金额。在土地一级市场,是指土地最后的划拨款、“招拍挂”价格和出让价;在土地二级市场是指土地转让、出租、抵押等最后确定的合同价格。土地成交价款与土地购置面积同口径,可以计算土地的平均购置价格。 2.统计范围 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法人单位。 3.调查方式 按月(1月份除外)进行全面调查。 4.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要说明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遵循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以景气循环理论与景气循环分析方法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多元统计、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基准指标,选取了房地产投资、资金、面积、销售有关指标,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包含了随机因素,采用增长率循环方法编制而成,每月根据新加入的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国房景气指数选择2012年为基年,将其增长水平定为100。通常情况下,国房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景气水平,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景气水平,95以下为较低景气水平,105以上为偏高景气水平。 5.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1%,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降幅比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5095亿元,下降8.3%。 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6.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97357亿元,下降15.5%。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4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5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上月收窄8.4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20亿元,下降7.7%,降幅比上月收窄7.4个百分点。1—4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2413亿元,同比下降1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345亿元,下降15.4%。 按消费类型分,4月份,商品零售25871亿元,下降4.6%,降幅比上月收窄7.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2307亿元,同比下降31.1%,降幅比上月收窄15.7个百分点。1—4月份,商品零售98425亿元,下降13.1%;餐饮收入8333亿元,同比下降41.2%。 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同比增长1.7%,1—3月份为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5751亿元,增长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1%;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6.7%和12.4%,穿类商品下降12.0%。 2020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指 标 4月 1—4月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178 -7.5 106758 -16.2 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25095 -8.3 97357 -15.5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0588 -3.2 37608 -16.3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 - 25751 8.6 按经营地分 城镇 24558 -7.5 92413 -16.3 乡村 3620 -7.7 14345 -15.4 按消费类型分 餐饮收入 2307 -31.1 8333 -41.2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505 -27.9 1786 -38.6 商品零售 25871 -4.6 98425 -13.1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0083 -1.5 35822 -14.7 粮油、食品类 1154 18.2 4996 13.8 饮料类 166 12.9 635 6.3 烟酒类 261 7.1 1109 -9.8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799 -18.5 3057 -29.0 化妆品类 224 3.5 876 -9.4 金银珠宝类 155 -12.1 583 -32.5 日用品类 471 8.3 1787 -1.2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607 -8.5 2002 -24.5 中西药品类 433 8.6 1644 4.3 文化办公用品类 261 6.5 923 -0.8 家具类 115 -5.4 359 -23.1 通讯器材类 386 12.2 1451 0.1 石油及制品类 1386 -14.1 4998 -21.1 汽车类 3083 0.0 9400 -22.6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129 -5.8 405 -18.9 注: 1.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2.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注 1.修订说明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2.指标涵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3.统计范围 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4.调查方法 对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数调查,对限额以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 5.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对2019年4月份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4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9年 4月 0.81 5月 0.43 6月 0.79 7月 0.40 8月 0.53 9月 0.63 10月 0.39 11月 0.64 12月 0.48 2020年 1月 -12.08 2月 0.04 3月 0.38 4月 0.32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6824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7365亿元,下降13.3%,降幅收窄5.5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6.1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102亿元,同比下降5.4%,降幅比1—3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40937亿元,下降16.0%,降幅收窄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92785亿元,下降7.8%,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5.1%,降幅比1—3月份收窄6.0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下降9.2%,降幅扩大6.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18.8%,降幅收窄6.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7.6%,增速提高5.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1.8%,降幅比1—3月份收窄7.9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下降6.0%,降幅收窄7.6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3.6%,降幅收窄6.9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下降9.4%,降幅收窄8.1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16.1%,降幅收窄12.5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下降7.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0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下降20.3%,降幅收窄7.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下降4.5%,降幅收窄6.3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下降7.5%,降幅收窄6.7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下降10.6%,降幅比1—3月份收窄5.7个百分点;港澳台商企业投资下降6.6%,降幅收窄6.4个百分点;外商企业投资下降1.3%,降幅收窄7.7个百分点。 2020年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指 标 2020年1—4月份 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10.3 其中:国有控股 -6.9 其中:民间投资 -13.3 按构成分 建筑安装工程 -11.3 设备工器具购置 -21.6 其他费用 2.6 分产业 第一产业 -5.4 第二产业 -16.0 第三产业 -7.8 分行业 农林牧渔业 -3.9 采矿业 -9.2 制造业 -18.8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27.9 食品制造业 -21.5 纺织业 -32.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2.4 医药制造业 -2.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9.7 金属制品业 -23.8 通用设备制造业 -25.1 专用设备制造业 -19.6 汽车制造业 -22.9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6.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3.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1 其中:铁路运输业 -16.1 道路运输业 -9.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1.2 其中:水利管理业 -6.0 公共设施管理业 -13.6 教育 2.9 卫生和社会工作 4.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8 分注册类型 其中:内资企业 -10.6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6.6 外商投资企业 -1.3 注:此表中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附注 1.指标解释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国有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 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都属于国有控股。 登记注册类型: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执行。划分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分类及代码的通知》(国统办字〔1999〕2号)执行。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基层统计单位均要填报登记注册类型。登记注册类型由从事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企业或个体经营单位填报。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按登记注册类型填报,未登记的,按投资者的登记注册类型或有关文件的规定填报。 其中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2.统计范围 计划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3.调查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程序,对2019年4月份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4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年 度 月 份 环比增速(%) 2019年 4月 0.42 5月 0.42 6月 0.44 7月 0.43 8月 0.42 9月 0.44 10月 0.41 11月 0.42 12月 0.42 2020年 1月 -3.67 2月 -19.96 3月 6.10 4月 6.19 7.同比增速说明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上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