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平台是很时髦的行业,也是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的全新挑战,一般来说,网络直播可分为游戏直播、娱乐直播、电商直播、体育直播等不同业态。 网络科技公司常是网络直播平台背后真正的运营主体,伴随网络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又衍生出主播、直播公会等围绕网络直播行业的外层新兴行业,但也伴随不少问题,例如与直播公会谈妥结算比例后,却将倾吞的公款作为礼物刷(打赏)给主播,或是银行很难核实网络直播所带来资金的流向,因此,网络直播平台一直都存在洗钱风险。 在2018年《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已明确了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办理三类许可证,分别是: 1.ICP经营许可证(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属于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 2.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同时还要求网络直播平台在直播服务上线的30日内,必须到所在地公安机关履行备案手续。 当然,银行可通过以上证照审查了解直播平台的正规性,也可以判断哪些是不正规的直播平台,特别对那些平台域名是由境外域名主机服务商代为注册,或是服务器在境外,让国内执法部门难以查封或追踪,及直播运营人员在境外,完全可以逃避境内主管机关监管的几种情形,银行都必须小心。 对银行来说,网络直播平台潜在的风险主要是四方面,首先是对购买虚拟礼物的用户身份识别不到位,使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刷礼物轻松进行洗钱;其次是通过购买直播平台账户,不法分子可以避开实名监测的监管;接着是网络直播的内容违法,其中可能涉黄赌毒,自然所涉及的资金也不合法;最后则是由于网络直播的充值和打赏无上限,也无核算标准,都使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漂白资金。 在2019年12月30日“法制网”报道中,不法分子正是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建立了洗钱黑色产业链,受害人通过扫描不法分子提供的二维码,将资金汇入直播平台提供的账号,这些账号背后又经过层层转手,给警方调查取证带来障碍。 这当中也有正规直播平台遭不法分子利用,主要原因是平台分成少,使得洗钱成本较低,不法分子也比较容易掩饰非法所得,实务中,有的不法分子会与主播加入的直播公会联系,双方约定结算比例,不法分子先通过在平台充值取得虚拟币后,再将虚拟币或用虚拟币购买的礼物打赏给主播,形成完整的上下游链条,等直播平台与公会结算后,再与不法分子按约定比例拆账,等于帮不法分子漂白资金。 银行要管控网络直播平台的洗钱风险,最起码要在客户身份识别(KYC)和资金监控两方面强化反洗钱工作。 银行对网络直播平台的客户身份识别,须区分为直播平台、主播、刷礼物的人等不同身份。在《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中,官方已要求直播平台应对使用者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方式进行真实身份认证,对主播或直播发布者,则须进行基于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有效文件的认证登记。 例如对主播的要求须年满18周岁,且要上传身份证或通过人脸识别等手续完成实名认证,当直播平台作为银行客户时,为降低因客户交易对手带来的潜在洗钱风险,将银行卷入洗钱纠纷中,银行可以与直播平台在协议中约定直播平台的身份识别义务,并在可能情况下,要求直播平台每月向银行提供异常使用者或负面客户清单信息,并将异常原因一并报送银行。 银行对网络直播平台的资金监控,主要是审查直播平台每月交易流水有无显著变化,若发现可疑或异常情况,银行须马上进行人工分析并找出背后原因。除此之外,还须密切关注网络直播平台的异常充值情形,像是同一个用户注册多个账号,分散充值打赏金额等可疑行为,都有可能是洗钱,值得银行提高警觉。 (本文作者系上海富拉凯会计师事务所银行风险合规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刘华平)
图片来源@Unsplash近期,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对国内31家主要网络直播平台的内容生态进行全面巡查,着力把网络直播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引向深入。经查,“虎牙直播”“斗鱼直播”“哔哩哔哩(B站)”“映客直播”“CC直播”“疯播直播”“欢乐直播”“花椒直播”“西瓜视频”“全民小视频”等10家网络直播平台存在传播低俗庸俗内容等问题,未能有效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国家网信办指导属地网信办依法依规约谈上述平台企业,视违规情节对相关平台分别采取停止主要频道内容更新、暂停新用户注册、限期整改、责成平台处理相关责任人等处置措施,并将部分违规网络主播纳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经查询发现,虎牙推荐页Banner 位显示“认真整改中,自6月23日起暂停更新”,其推荐页内容也只显示六条“虎牙文化”相关视频内容,其他内容不再更新。此外,其“视频”、“陪玩”两个栏目也被下线整改。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结合群众举报及核查情况表明,国内31家主要网络直播平台普遍存在内容生态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低俗庸俗问题。其中,秀场类直播乱象频发,一些女主播衣着暴露,一些男主播言行粗俗恶俗,低俗热舞、恶搞、谩骂等现象屡禁不绝;聊天类直播内容无营养无价值,甚至传播不良价值观;留言互动、弹幕和用户账号注册疏于管理,违法违规信息层出不穷。一些平台企业经营态度不端正,自身利益至上,有的借助免费“网课”推广“网游”,有的利用色情低俗内容诱导用户点击浏览并充值打赏,有的利用“抽奖”“竞猜”“返利”等方式涉嫌组织网络赌博。诸多直播乱象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败坏社会风气,社会各界呼吁要严加整治。此前,针对网络直播乱象,包括国家网信办在内的八部门已经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近期已处罚了44款违规平台。据悉,首批依法依规对“皇冠直播”“嗨够直播”“UP直播”“月爱直播”等44款传播涉淫秽色情、严重低俗庸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分别采取约谈、下架、关停服务等阶梯处罚;部署查办了一批利用色情低俗直播内容诱导打赏案例,对“幺妹直播”“触手直播”“9158美女视频”“喵播”“么么直播”“蜜桃直播”“啵比直播”等平台传播网络低俗直播内容作出行政处罚。(编辑芦依整理)
要想从根源上治理直播乱象,光靠阶段性的整改还不够,出台标准规范也只是一个新起点。 编者按:疫情前后我国直播事业发展迅速进入全新阶段,但与此同时诸多乱象也相应出现。 近日,国家网信办等8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剑指行业乱象,传递出鲜明导向——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虚拟空间不是虚假空间,以严格监管促行业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刊文谈直播问题。文章称,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有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等成为消费者投诉最集中的问题。而在近四成遇到过直播购物消费问题的受访者中,只有13.6%表示会主动维权,近半数消费者因为“损失不大”自认倒霉。 文章指出,直播翻车常有,追责处理却不常有。因此,必须厘清直播电商的责任义务,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其自觉诚信、规范经营。要想从根源上治理直播乱象,光靠阶段性的整改还不够,出台标准规范也只是一个新起点。相信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落实、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直播平台的审核监管、商家主播的严格自律以及消费者维权意愿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直播平台会让人们看得更开心、买得更放心。 以下为全文: 目前,网络直播行业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达5.6亿,占网民整体的62%。然而,在行业竞争和利益驱动下,一些直播平台乱象丛生。 防疫期间,全国大多数网民上网时长明显增多,有的直播平台利用这一时机,为追流量、抓眼球,任由主播穿着暴露、言语粗俗、行为恶劣,通过“送福利”、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户进行高额打赏,甚至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打赏,所涉及的举报案例居高不下;有的直播平台主播向网民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网络购物市场秩序……网络直播平台的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破坏网络生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恶劣影响,必须坚决予以治理。 近日,国家网信办等8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剑指行业乱象,传递出鲜明导向——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虚拟空间不是虚假空间,以严格监管促行业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尤其引人关注的是,此次相关部门将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这意味着红火的“直播经济”快车有了重要的“刹车”管控。 “名品”变赝品、“好货”变“水货”……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指出,近40%的受访消费者称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有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等成为消费者投诉最集中的问题。而在近四成遇到过直播购物消费问题的受访者中,只有13.6%表示会主动维权,近半数消费者因为“损失不大”自认倒霉。 直播翻车常有,追责处理却不常有。因此,必须厘清直播电商的责任义务,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其自觉诚信、规范经营。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表示《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将制定并执行。这意味着首部全国性直播电商标准即将出台。设门槛、划底线、树标准、立规矩,用制度规范为直播经济这一新业态保驾护航,让直播行业远离“开播卖货,下播甩锅”的困局,运行在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上。 当然,要想从根源上治理直播乱象,光靠阶段性的整改还不够,出台标准规范也只是一个新起点。相信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落实、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直播平台的审核监管、商家主播的严格自律以及消费者维权意愿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直播平台会让人们看得更开心、买得更放心。
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称,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网络直播“打赏”严重冲击主流价值观等行业突出问题,即日起,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8部门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消息提到,近日,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并经核查取证,首批依法依规对“皇冠直播”“嗨够直播”“UP直播”“月爱直播”等44款传播涉淫秽色情、严重低俗庸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分别采取约谈、下架、关停服务等阶梯处罚;部署查办了一批利用色情低俗直播内容诱导打赏案例,对“幺妹直播”“触手直播”“9158美女视频”“喵播”“么么直播”“蜜桃直播”“啵比直播”等平台传播网络低俗直播内容作出行政处罚。此外,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将会同有关部门,科学制定推动网络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规则和政策导向,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也就是说,直播行业的监管规定也将出台。以下为原文: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8部门集中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强化规范管理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网络直播“打赏”严重冲击主流价值观等行业突出问题,即日起,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等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此次集中行动不仅要坚决有效遏制行业乱象,也要科学规范行业规则,促进网络生态持续向好。近日,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并经核查取证,首批依法依规对“皇冠直播”“嗨够直播”“UP直播”“月爱直播”等44款传播涉淫秽色情、严重低俗庸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分别采取约谈、下架、关停服务等阶梯处罚;部署查办了一批利用色情低俗直播内容诱导打赏案例,对“幺妹直播”“触手直播”“9158美女视频”“喵播”“么么直播”“蜜桃直播”“啵比直播”等平台传播网络低俗直播内容作出行政处罚。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虽然得到了有效治理和规范管理,但一些中小型直播平台依然乱象频出。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大多数网民上网时长明显增多,有的直播平台利用这一时机,为追求流量、吸引眼球,任由主播穿着暴露、言语粗俗、行为恶劣,通过“送福利”、低俗表演、下流动作等方式吸引用户进行高额打赏,甚至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打赏,所涉及的举报案例居高不下;有的直播平台主播向网民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网络购物市场秩序;有的直播平台主播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和拜金主义错误思潮,散布谣言信息,传播封建迷信,发表负面言论,甚至从事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更有一些从事淫秽色情和网络赌博的直播平台,通过社交群组和论坛传播有害链接和二维码,公然招募从事色情直播从业人员,传授躲避网络侦查方法等。网络直播平台的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恶劣影响,必须坚决予以治理。针对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开展专项整治,遏制行业乱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标本兼治、管建并举,在进行专项整治的同时,科学制定推动网络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规则和政策导向,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直播行为,严肃追究相关直播平台责任,进一步营造积极健康、营养丰富、正能量充沛的网络直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