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今日上午,拥有国内最长过海地铁隧道的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正式开通运营。除了穿越胶州湾,该地铁段还下穿燃油燃气管线、人工填海区、养殖场、涉铁路公路等,部分区间线路与高铁并行,用施工人员的话说,“几乎涵盖了地铁建设领域的所有难题”。地铁8号线列车地质复杂 最大埋深达海面下56米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全长48.3公里,设车站11座,其中过海区域为大洋站至青岛北站区间,全长7.9公里,海域段长5.4公里。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长的过海地铁隧道,也是国内最长的泥水盾构过海隧道。何为盾构?参建过海隧道施工的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周耀生解释,就是在场外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再送入施工现场拼接。“8号线北段有2.9公里采用了泥水盾构法施工,还有2.5公里运用的是传统矿山爆破法,这两种工艺都比较成熟。”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不仅海域段长,过海隧道距离海平面也更远,最大埋深达到海面下56米。周耀生解释,埋深大意味着海底岩石多且强度高,地铁运营安全性更高,但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地质复杂多变。施工过程中,共穿越了9条断层破碎带,总长约1.2公里。破碎带围岩破碎、渗透性强,且部分连通海水。“简单来说就是岩石有裂缝,有些裂缝中有水,这些水可能与上层海水相连,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过海段掘进过程中,曾多次遇到喷涌的柱状浑水。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青岛地铁邀请了国内顶尖智力资源,中国工程院陈湘生院士、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史玉新等专家团队都为过海隧道设计施工“会诊把脉”。根据专家意见,施工方采用多方式超前地质预报、防涌防泥防坍塌管理预案等措施,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和进度。同时,在国内首次采用双模式TBM在海底过断层破碎带,较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到达停机点,顺利实现增加4个开挖面的目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多种技术创新,如超长探孔及孔内成像技术、机械手臂进行多循环帷幕注浆等,大大降低了对周边围岩的扰动,避免了突泥涌水情况的出现,有效提升了开挖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施工效率,2年零7个月完成5.4公里过海段掘进,32天完成过海隧道5.8公里轨道铺设,18天完成过海隧道540公里的光电缆敷设,30天完成过海隧道供电施工……危险点多 施工轮廓线距3号运营线仅0.4米除了过海隧道,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其他区间也穿越了多个“危险地带”。“下穿燃气管线时,我们离管道最近距离只有3-5米;有段区间与青兰高速和石油管线呈十字交叉,这段全部人工开挖,每天进度0.5米······”说起团队攻克的危险点,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项目总部总工程师刘海兵如数家珍。刘海兵2017年3月进入施工现场,到今年11月30日8号线北段正式竣工,他见证了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从无到有。在此过程中,他印象最深的是和高铁“抢工期”。刘海兵介绍,8号线北段唯一的高架段与济青高铁并行了6.5公里,最近处仅相隔12米,且穿越电厂区,距离烟囱不足30米。“我们必须在高铁开通运营前完工,否则一旦济青高铁开通运营,我们的施工将会非常被动,也会影响全线的施工进度。” 刘海兵说,项目总部带领工区人员从方案的策划、设计方案变更、人员投入等各方面进行协调,通过增加1个架梁点、1套提运架设备和运梁通道等措施提高施工效率,施工高峰时人员投入1000余人同时作业,最终确保了在济青高铁开通前完工。“12月17日进行了试乘,作为8号线北线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心情非常激动。” 刘海兵说。地铁8号线列车记者了解到,8号线线路全长60.74公里,共设18座车站,今日开通的是其中11座车站,其外7座车站还在建设当中。按照青岛市规划,8号线将承担起胶东国际机场旅客联程运输使命,未来,旅客下飞机后,通过航站楼,走过连廊,在综合交通中心负一层即可换乘8号线,大约40分钟接驳市区,这里将成为每年数千万旅客抵青后的第一公共交通门户。定制设备 成功穿越“地质百科全书”今天同时开通的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施工难度不亚于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地铁1号线司机1号线北段全长21.9公里,设车站15座,被称为“地质百科全书”,沿线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岩土种类众多、跨越众多断裂带,完整性与稳定性较差,让青岛地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施工难度。中铁二十局青岛地铁1号线项目经理刘军参与了1号线北段一站两区间的建设,线路全长4.1公里。仅仅在这里,就遇到了硬岩、上软下硬、软岩、砂层四个阶段的地质变化。施工前专门量身定制了2台盾构机,遇到不同地质更换不同设备。“还有的地方属于富水砂层,砂子是流动的,就像我们挖砂,一铲子下去就有新砂子出来。” 刘军介绍,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邀请知名专家工程院院士策划方案,成功引入冷冻法施工,安全平稳完成施工任务。“通俗来说,就是不停冷冻,将砂子冻成固态。”克服重重困难之后,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实现了安全精准贯通。刘军介绍,按照规定,施工允许误差是1公分,但他所在区间修建完工后误差只有2毫米。地铁1号线列车记者了解到,1号线线路全长约60公里,共设41座车站,线路南起西海岸王家港站,北至城阳区东郭庄站,成功串联起青岛北站、汽车北站和流亭机场、青岛站、黄岛汽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可以实现飞机、火车、汽车、地铁四种交通方式的连接。新京报记者 刘娟编辑 马浩歌
2020年对于众合科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疫情肆虐,项目进度一度停摆,但作为国内轨道交通行业中的佼佼者,众合科技抗击疫情与工作两不误,依旧不负众望,顺利收官。 2020年,在信号系统领域,众合科技完成了包括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杭州地铁5号线后通段,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杭富城际铁路,杭州地铁7号线首通段、成都6号线一二三期等在内的共计9条线路约247公里的项目交付及开通运营任务。其中杭州地铁5号线后通段、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杭州富阳城际铁路、杭州地铁7号线首通段及西安6号线一期共5条线路均采用众合科技自主研发的BiTRACON型CBTC信号系统,这充分证明了众合科技卓越的项目交付能力和在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超强实力。 而在AFC系统领域,众合科技共完成了包含杭州地铁5号线、16号线等在内的共9个项目的交付工作。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众合科技采取了研发新技术、强化品牌宣传、提高交付服务质量等措施,市场占有率大幅回升,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AFC系统业务在3座城市取得6个项目,以22.94%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并且进军南通,攻克了华东新市场,强化了公司AFC业务市场竞争力。 从信号系统市场占有率看,众合科技近四年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市场总份额始终保持在行业第一集团。公司根据自身优劣势不断进行调整、改进,在既有市场不断扩大领先优势,在新市场奋力追赶、大展拳脚。2020年继郑州1号线信号中标之后,时隔多年再次进入郑州市场,拿下第二条UTO业绩。大连3号线信号改造项目中标成为了众合科技第二条改造业绩。 去年8月,众合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将经营发展战略优化升级为“智慧交通+泛半导体”紧密型经营发展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强劲的措施,使得公司的业务理脉更加清晰,未来的业绩也更稳定和可预测。分析人士认为,统观众合科技2020年出色的表现,加之公司主动调整自身主营业务体系,新战略双轮驱动的协同效用加之财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化,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增强,前景可期。
6月12日至13日,广州市市长温国辉率代表团赴湖南省长沙市,就加强两市合作、推动合作项目加快建设进行考察交流,并出席两市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系列活动。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长沙市市长郑建新出席活动。在两市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系列活动中,长沙轨道集团、广州地铁集团、广州越秀集团在湖南长沙正式签署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不仅标志着穗长两市三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正式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意味着越秀集团旗下越秀地产将正式开启“轨交+物业”模式的全国化战略布局。三方国企强强联合,签署合作协议打造战略共同体据介绍,广州越秀集团和长沙轨道集团、广州地铁集团三方的核心业务布局在房地产、金融、大交通等方面,三方各具优势且互补性强、协同性高。其中,广州越秀集团作为广州市属龙头国企之一,现已形成了以房地产、金融、交通基建、食品为核心的“4+X”现代产业体系。截至2019年底,集团总资产规模近6700亿元,拥有境内外5家上市公司(基金)。集团旗下越秀地产作为国内“轨交+物业”模式的典型代表,于2019年4月成功引入广州地铁成为第二大股东,深度参与广州轨交物业事业发展。长沙轨道集团是地铁建设的创新引领者,多次创造国内先进案例。近年来,长沙轨道集团持续探索“地铁+物业”开发新模式,成功打造了以“五一里”为代表的地铁商业项目,积极开展多元化开发经营。而广州地铁集团作为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标杆先行者,覆盖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综合实力及品牌影响力均位列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前列,业务已拓展至国内外30多个城市。在物业开发方面,广州地铁集团全面推进和落实“轨道+物业”的开发建设与资金筹集机制,大力推进地铁沿线土地整理和TOD物业综合开发,开发面积将达620多万平方米。今后,在战略合作协议的框架下,三方将遵循市场化资源配置与国企资源整合双引擎驱动理念,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紧抓长沙轨道交通发展机遇,致力于在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TOD物业开发、物业管理业务、产融结合发展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战略共同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长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越秀地产TOD模式起航全国化布局,广州经验将落地长沙越秀集团党委委员、越秀地产董事长林昭远曾表示,集团旗下越秀地产引入广州地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除了在广州开展深度合作,未来还将借助双方资源进一步拓展与其他省市国企的合作,将“轨交+物业”模式复制至全国其他城市。据悉,广州地铁作为越秀地产第二大股东,让越秀地产能优先获得广州地铁车辆段项目资源,而广州地铁运营外拓也将有助于越秀地产TOD“轨交+物业”模式版图的做大。此次母公司越秀集团与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广州地铁集团三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是越秀地产TOD模式走出广州、做大格局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越秀地产即将开启“轨交+物业”模式的全国化战略布局。据了解,凭借与广州地铁的战略关系,以及“越秀集团孵化+越秀地产购买”的模式,越秀地产已成功推出品秀星图、品秀星樾、品秀星翰三大TOD“巨无霸”项目,并于近期再获水西、镇龙两大TDD项目期权,为广州市民打造轨交上的美好生活。可以预见,通过越秀集团与广州地铁、长沙轨交集团战略关系,越秀地产也将助力长沙做强做优轨道交通开发事业,为星城人民建设优质TOD项目。越秀参与此次合作除了天时与人和,更有地利之便。事实上,越秀地产去年7月,连续在长沙获取3个优质地块,深耕布局长沙,三大项目中已有悦湖台、亲爱里两个项目在售,深受长沙市民欢迎,为母公司越秀集团与长沙轨道集团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越秀地产将凭借丰富的TOD开发运营经验,大力推进长沙地铁站点TOD物业开发,同时凭借广州地铁战略关系以及母公司越秀集团强大资源整合能力,持续推进TOD模式的全国化布局,成就更多人轨道上的美好生活。(文/华章)
9月27日,成都人在朋友圈“喜大普奔”:期盼已久的成都地铁18号首开段(火车南站-三岔站)开通!待到全线通车,这条时速140公里的天府国际机场快线,将串联起成都人和商旅客的旅居生活。 这一天,也是成都地铁开行十周年纪念日。十年关山飞度,城市变了容颜。 之于2300年建城史的短短十年,却是成都地铁的黄金十年。一个又一个里程碑,镌刻了新的历史—— 2010年9月27日,1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成都进入地铁时代;2016年7月31日,3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成都地铁线网“米字骨架”成形,运营里程首次突破100公里;2019年12月31日,成都地铁最大单日线网客流突破525.6万乘次,成都成为国内第5个单日客运量突破500万乘次的城市;2020年底,“五线并发”的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达到518公里,一举跃居全国第4位。 10年,500公里。成都地铁见证了成都的追赶,也见证了成都的拼搏。几乎同期,成都在GaWC世界城市榜单上,排名从刚入榜时的倒数第二级,攀升至59位,位列世界二线城市行列。 地铁十年,不止是交通工具更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2号线与成灌高铁连通,都江堰人便开启了“双城生活”。家住都江堰的上班族小甘,每天工作日6:45出门,准时乘坐C6102次列车,经2号线、3号线的转换,到达3号线衣冠庙站附近的单位,8点过即能完成打卡,然后在二楼的员工食堂吃过早饭,开始一天的工作。 4号线开通,温江与龙泉驿居民开始坐地铁通勤;3号线开通,新都与双流生活一线牵……随着地铁的延伸,成都人的生活半径越来越大,幸福感随着地铁轨道在蔓延。 成都地铁十年,还有更多的温暖记忆留存心底:找工作受挫心灰意冷的蓉漂女生小潘,发布“成都,留下我吧”地铁视频后,受到成都地铁官方、热心成都网友的安慰和鼓励,最终找到工作留在了心仪的城市;1号线车厢里,一小伙默默用手将地上的瓜子壳捡起来并把地面清扫得干干净净;疫情之下,许多不愿具名的市民,多次将口罩免费送给地铁工作人员和乘客……通过地铁这个窗口,成都将她的暖色调,铺展到城市的角落,浸润给每一位同路人。 进入21世纪,各大城市都在高速发展,面积快速“长大”,人口不断增长。日渐显现的大城市病带来了发展的“烦恼”。作为一座快速奔跑的中心城市,必然要有强健而畅通的“筋脉”。放眼国内,2009年已有十多座城市进入了地铁时代,而成都不在其列。 在地铁开通前的2009年,成都的公共交通分担率仅为23.47%。客观数据是公共交通硬件不足的真实映射,这座城市从未如此需要地铁。 以地铁为代表的市域轨道交通,不仅是一种绿色公共产品,也是破解大城市病的法宝之一。大力发展地铁等公共交通,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势在必行。成都虽然起步偏晚,但地铁建设一旦起势,便“长”势惊人。历经十年建设,今年年底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突破500公里,跃升至国内第4。与此相应,今年成都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有望达到65%以上,其中地铁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有望达60%。 去年2月27日,在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表示,从新加坡、日本东京等国际先发城市经验来看,大城市不能和“大城市病”划等号。这一判断表明,只要有科学理念和方法路径,大城市并不必然产生大城市病。无论是产业功能区建设,还是加速推进地铁成网,均成为成都破解大城市病的“良方”。 截至2019年三季度,成都轨道交通衔接率提升至89.6%,在各大城市中位列第5。越来越多地铁线路开行并合理衔接,交通拥挤不断得到缓解,通勤成本也逐渐在下降。 地铁十年,TOD模式重塑城市格局。 过去已经标注,未来即将到来。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正在引领未来。下一个十年,将是属于成都TOD的时代。 成都近年来多次学习考察的东京,是一个“奔跑”在轨道上的都市,其最成之功之处,便是TOD建设。在东京任一个TOD,车站不是一个“过路”的地方,而是“聚集”的地方,人聚财聚商气聚,居住生活、商务办公、休闲游憩在TOD有机融合。 被称为成都TOD建设元年的2019年,成都召开TOD商业发展大会,发布《成都TOD商业模式研究报告》,首次提出7种TOD+商业发展模型。当年3月1日,成都首个TOD陆肖项目正式开启建设;8月16日,5个TOD项目——龙泉驿区行政学院站、天府新区昌公堰站、武侯区双凤桥站、温江区万盛站、郫都区梓潼宫站开工建设。 成都TOD首批综合开发,已规划16个TOD项目,基本实现一区一示范。这些TOD项目,以100米核心区的极高密度开发打造具有显示度的城市地标、300米次核心区的高密开发塑造灵动多样的城市场景、700米非核心区的低密开发营造从“城市到自然”的诗意栖居,将成为将来的区域中心。 随着地铁的延伸、TOD的崛起,成都的空间布局在优化,产业经济地理在重塑。传统的单中心城市,向“一山连两翼”的多中心衍化。而一个TOD项目,堪称一个公园社区,居住生活、商务办公、休闲游憩三大场景高度融合。 畅想未来,成都的目光已经眺向更远的远方。远景规划46条地铁线网,总长度2450公里。地铁“1000公里俱乐部”将成为城市新标签。 地铁的车轮,载着成都人的希望和梦想,载着城市的荣光和未来,滚滚向前。就让我们相约——成都地铁,下一个路口见。(图片来源于成都地铁)
众合科技晚间公告,2020年9月19日,机电产品招标投标电子交易平台发布《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及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北延段工程信号系统招标项目评标结果公示公告》,确定公司为“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及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北延段工程信号系统招标项目”的第一中标候选人,标的金额为56420.18万元。 公司表示,2020年下半年截至公告日,公司信号系统累计中标9.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85%。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日发布消息:轨道交通28号线(CBD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项目设9座车站,建成后,北京CBD区域将新增一条地下交通“大动脉”。 据了解,地铁28号线已列入2020年北京市政府重点工程计划,目前正抓紧建设。项目西起东大桥站,东至广渠东路站,全长8.9公里,均为地下线。地铁28号线设站9座,其中有5座为换乘车站,分别为东大桥站,与6号线、17号线(在建)、22号线(在建)换乘;金台夕照(京广桥)站,与10号线、22号线(在建)换乘;光华路站,远期可换乘R4线(规划);大望路站,与1号线、14号线、R1线(规划)换乘;大郊亭站,与7号线换乘。 地铁28号线斜穿CBD地区,线路平均站间距约1公里,为北京市轨道交通网最小平均站间距,串联了CBD区域的大部分主要办公区、城市居住区和重点功能区。未来将通过5个换乘站,与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衔接,同时还将连通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等2条市郊铁路线路,进一步完善区域线网。 此外,项目将为北京东站增添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推动形成轨道交通28号线(CBD线)、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国铁京哈线等多线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织密交通线网,优化轨道交通供给,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集约高效发展。
作者 | 王金旺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还记得小米上周发布的售价近5万块的“透明电视”吗?当时,在发布会现场公布售价之前,雷军频频表示,“这款电视特别特别贵,大家看看就好……”就是这样一项技术,在时隔一周后的今天,出现在了深圳地铁新开通的6号线、10号线的车窗上。据雷锋网了解,这一被称为“魔屏”的黑科技技术方案,同样采用的是LGD 55英寸透明OLED触摸显示屏,除去可以为乘客提供天气、相关信息外,还可以提供部分外网服务,甚至看视频、逛网店都因此成为可能。不过,这次这项超酷的技术,并不是出自小米,其中,10号线上的这一技术方案来自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车窗上的“透明电视”,都能显示哪些信息?深圳地铁车窗上的“透明电视”,官方更愿意将其称为“智慧车窗”。“智慧车窗”上都能显示哪些信息?现场技术人员告诉雷锋网,这一“智慧车窗”主要用来显示列车信息、站台信息、线路信息等。具体来说,“智慧车窗”可以显示包括列车运行信息、LBS位置服务信息、轨道交通换乘信息、实时航班信息、路面交通拥挤度信息、天气预报信息、紧急服务信息等。这样的内容服务似乎更具功能型,实际上,这一“智慧车窗”还可以通过3G/4G网络“上网冲浪”。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可以在车窗上刷快手、抖音呢?现场技术人员告诉雷锋网,这类应用在技术上其实已经可以实现,但考虑到这类APP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内容不宜在公众场合出现,并没有在这一“智慧车窗”中应用。我们正常都是放业主要求放的网站、APP,例如这次在深圳地铁10号线上试运营中,可以在“智慧车窗”上访问深圳新闻网、深圳地铁APP,其他网站会通过屏蔽网址输入栏进行屏蔽。显然,智慧车窗的重点是把车窗与显示屏进行结合,实现透明显示,其他功能现在都只是锦上添花。不过,现场技术人员也向雷锋网表示,这块大屏其实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包括车载新闻广播、视频内容、便民娱乐等,在未来都有可能实现。而目前已经在考虑应用的是基于位置的服务推送——到某一地铁站,适时推送该地铁站的美食信息、景点信息。试想一下,作为一位途经此地的他乡游客,当你从地铁车窗上看到本站附近的美食、景点信息,完全可以不用再考虑手机上备份的旅游攻略,或许,这样的旅行才称得上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中车“智慧车窗”项目:从2017年开始深圳地铁10号线OLED“智慧车窗”以3G/4G移动互联网技术、OLED透明显示技术为基础,通过3D图层渲染技术向乘客实时展示各类资讯。这是官方对这一产品给出的解释。实际从技术实现上而言,远没有官方轻描淡写得这样简单。以前文提到的可以让你不带旅行攻略的基于位置的服务推送系统为例,还需要再为“智慧车窗”配一个将现有内容与位置信息进行关联的智能推荐系统(类似手机的安卓系统),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推荐系统、不能针对位置进行推荐,内容服务就无法“智能”。当你坐地铁途径「大剧院站」,智慧车窗上却在为你介绍「世界之窗」的景点信息,就难免有些尴尬了。不过,这样的技术对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来说,已经不算什么。拿此次随深圳地铁10号线面世的“智慧车窗”来说,其实已经是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的第二代产品,这一方案的第一代产品的研发甚至可以追溯到2017年。不过,雷锋网也了解到,目前深圳地铁10号线的“智慧车窗”还处在试应用阶段,目前只在10号线数十辆列车中的一辆部分没有座椅的车窗上进行了试应用。要实现大规模应用仍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如果你想体验深圳地铁10号线的“智慧车窗”,还要有极好的耐心或运气。“智慧车窗”比“透明电视”更难实现为什么会想到为地铁换一个“智慧车窗”呢?聊到这个话题时,现场技术人员倒是反问雷锋网:单独看这个普通车窗,你不觉得它可以有一些更酷炫的操作空间吗?中车四方所电子事业部的部分工作就是为高铁、地铁上提供诸如显示屏、音频、视频监控等乘客信息系统(PIS),因而,天生对车窗这个位置就比较敏感。与此同时,在当下一切屏幕都在向柔性屏、智慧屏发展的时代边缘,他们想要为地铁换一个“智慧车窗”也可以说是天生的职业敏感。倒是今年为深圳地铁打造的“智慧车窗”与小米发布的“透明电视”刚好撞期,不免令不知内情的吃瓜群众有所联想。从产品层面来看,“智慧车窗”与小米前不久发布的“透明电视”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二者同样都应用了LGD 55英寸的OLED透明显示屏,二者都可以在这块透明屏幕上显示动态信息……实际上,从技术上来看,“智慧车窗”与“透明电视”还真不是一个路子。简单来说,“智慧车窗”要比“透明电视”技术门槛更高。电视只需要显示,不像地铁上,需要考虑恶劣的工作环境、融入列车系统中。在地铁上,最大的技术难点就是如何适配车窗——地铁车窗结构、大小都有规定尺寸,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屏,来对车窗结构进行改造。这就要求中车四方所在研发过程中就要将整车结构、车载环境、列车系统等考虑进去,例如配套的板卡如何适配、如何走线、如何保证通讯系统稳定工作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一个一个解决掉。这一行业与消费产品研发、生产不同之处,其实还在于背后的产业结构——消费类产品更多是批量生产标准件,厂商做什么,用户买什么;“智慧车窗”这类产品是面向企业客户的定制方案,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定制什么样的方案。而这两者之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地铁车窗,也能看电视直播?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越来越被产业化,很多当初我们认为遥不可及的智能化场景已经开始在现实生活中悄然落地。可能你觉得自动驾驶尚且遥远,但是运用自动驾驶技术的自动泊车系统已经相对成熟,并已有多家车企商用车型上实际应用。而以地铁“智慧车窗”应用为例,早在今年4月北京地铁6号线的智能列车上,也曾出现过相关应用。不过,当时那套显示方案是在列车启动后,在车窗上显示地铁运行线路图及周边商圈等信息。“智能列车”亮相北京地铁6号线,图源:新京报此次在深圳地铁新线路上应用的酷似“透明电视”的“智慧车窗”方案,可以触控、联网,也可以显示更多信息,明显更有未来科技感。据雷锋网了解,深圳地铁10号线上的“智慧车窗”方案还为未来5G电视直播预留了5G接口。这样看来,再过两年,在地铁上看球赛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