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公布2019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名单(以下简称“名单”),在“优秀播出机构类”单元,优酷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家级电视机构一同获奖。由此,优酷成为唯一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网络视听平台。 “名单”显示,优酷是播放获奖作品最多的网络视听平台:包括《被点亮的星球》《你好AI》《第一日》《一百年很长吗》《稻米之路》《世界上最大的生日庆典》《古墓派――海昏侯》《我们的男孩》《天下徽商》《大上海》《城门几丈高》《河西走廊之嘉峪关》《重走来时路》《代号221》《主排爆手王铭》在内的15部作品,均于优酷播出,且大部分为新媒体独播。 “作为平台,优酷人文这样看待自己的使命:服务用户,向年轻人提供高品质、有营养的内容,打造青年智慧的基石;服务产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纪录片;服务社会,传播真善美的价值,以文化推动共识,让中国故事走向世界。”优酷副总裁、优酷泛文娱内容中心总经理干超说。 在获奖当日,一则新闻引业内轰动:优酷人文联合阿里影业,发起中国唯一针对纪录电影的培育计划:Iron Facts,世界级纪录片大师弗雷德里克·怀斯曼(Frederick Wiseman)担任终身名誉主席。 Iron Facts旨在为优质纪录电影提供从投资、制作、宣发、播映的全链路支持,打造中国最重要的纪录电影导演、选题、版权中心,最终推动建立成熟、健康的中国纪录电影院线。相关评论指出,该计划标志中国纪录片产业核心力量,开始从体系和源头上重建纪录电影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报告》认为,借助网络视频发展的大势,中国纪录片产业“形成电视台为主力,新媒体为重要支撑的产业格局”。 在此历程中,优酷积极践行平台责任,于纪录片题材开拓、模式创新、用户研究、产业健全等领域,日益扮演重要角色。据统计,2019年,优酷人文年观看人次规模达1.7亿,国产纪录片播放占比超过70%,原创纪录片占比超35%。2019年,豆瓣8分以上的纪录片共32部,优酷独占16席,位居第一,《他乡的童年》《被点亮的星球》《文学的日常》《局部》等原创节目赢得了豆瓣9分以上的高口碑。 依托阿里经济体优势,优酷持续探索纪录片的新商业模式,《一百年很长吗》《睡有好眠》《大地私宴》《做客中国》《江湖菜馆》等作品深度融合天猫淘宝、飞猪、阿里健康、阿里公益、饿了么、盒马等阿里生态能力,让好内容在产业C端兑现价值。 优酷纪录片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发挥主流视频平台的引导作用。为献礼建国“70周年”,优酷提前一年主动布局,在2019年推出了《第一日》《激荡中国》《做客中国》《最美中国》《中国变革故事》等礼赞祖国、歌颂时代的好作品。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作为第一个进驻到武汉一线拍摄的互联网纪录片团队,优酷第一时间推出《冬去春归》《第一线》《山河无恙》等纪实性作品,展现抗疫过程中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据悉,结合“脱贫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优酷已经完成重点内容布局。
2019年以来,河南国资股市“扫货”成果丰硕,拟入主或已入主的上市(挂牌)公司有9家: 棕榈股份、金冠股份、合众思壮、赛摩智能、数知科技、GQY视讯、正旭科技(新三板)、三维丝(后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中创凌兴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中创环保)、中威电子 河南国资A股市场“扫货”节奏不断加快。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去年以来,河南国资频频亮相股市,拟入主或已入主的上市(挂牌)公司达9家,数量明显高于往年。其中,棕榈股份、金冠股份、合众思壮等公司已被纳入麾下,赛摩智能、中威电子等公司的易主事项正在推进。 梳理相关案例可见,河南国资青睐的标的集中于工业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等新兴产业领域,产业整合升级路径日渐明晰。为实现最新敲定的资本市场五年目标及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布局和培育新兴产业,提升资产证券化率,河南国资接下来还会有哪些新动向? 河南国资A股“扫货”忙 8月24日午间,中威电子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石旭刚与新乡产业基金壹号签订协议,拟向后者转让其持有的公司2422.45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8%),同时,拟将其持有的公司4239.2844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4%)的表决权委托给新乡产业基金壹号。由此,新乡产业基金壹号将持有中威电子8%的股份,可行使的投票表决权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22%,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同时,中威电子拟筹划向新乡产业基金壹号发行股份,发行数量不超过9084.18万股(占公司新股发行前股本总额的30%)。若上述股权交易事项、表决权委托事项及股票认购事项顺利实施,中威电子的实控人将变更为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政府。 据查询,新乡产业基金壹号成立于2020年7月31日,注册资本13亿元,其中,新乡市新投产业并购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99.9923%,北京海厚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资0.0077%,实控人为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政府。 关于此次收购目的,公告虽未进行说明,但根据中威电子的经营状况,不难看出国资借壳之意。 中威电子已连续2年亏损:2018年度亏损3176万元,2019年度亏损达8747万元。今年一季度,公司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归母净利润为-1313.52万元。此外,截至目前,石旭刚所持股份累计质押比例为100%,拟转让股份尚处质押状态。石旭刚承诺在股份交割前完成对相应股份的解质押手续,以确保股份转让的顺利实施。 郑州国资则在拍卖市场连续吸筹。8月11日,郑州国资旗下中原金控以1.007亿元竞得新宁物流1235.295万股,占总股本的2.77%。加上8月6日和7日竞拍所得2.27%和2.4%的股份,中原金控已累计持有新宁物流7.43%股份,合计耗资2.7亿元。 公告显示,8月3日至11日,新宁物流共有5笔合计占总股本10.53%的股份被拍卖。全部拍出后,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将降至10.51%。 拿下新宁物流7.43%的股份的中原金控,未来会否向实控权发起冲刺,值得关注。 看重产业协同效应 从去年开始,河南国资在A股市场的“曝光率”持续走高,选中的标的多为省外上市公司。 去年8月3日,金冠股份正式易主,公司控股股东徐海江将其持有的1.32亿股公司股份转让给洛阳古都资产。交易完成后,古都资产直接持有金冠股份2.17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4.6%,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为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政府。 去年5月,河南国资旗下豫资保障房入主棕榈股份。棕榈股份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在生态城镇全产业链方面的优势,与豫资控股(持有豫资保障房100%股权)在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等领域深度协同,共同推动河南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今年6月5日,赛摩智能传来易主消息:洛阳国资旗下的洛阳国宏拟受让14.56%的股份及14.64%的股份表决权,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此次交易还设置了业绩对赌:公司实控人厉达、厉冉、王茜三人作出承诺,上市公司2020至2024年经审计的累计净利润约定金额,将以其持有上市公司的部分股份质押形式进行保障。三人还将配合相关董监高等的改选工作,确保洛阳国宏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公司表示,此次交易将对双方在工业领域,尤其是工厂智能化领域的产业协调、资源共享、业务支持等战略合作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从易主案例看,河南国资的目标主要是延伸和升级自有产业链,产业协同的逻辑贯穿其中。”一位券商人士分析,从易主公司看,大股东多存在资金链紧张、股权质押比例高的情形,急需纾解流动性资金困境。对河南国资而言,则需要通过产业整合,对原有的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令新型产业加速落地,寻求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进而振兴当地经济。 并购动作或将保持高频次 河南国资近期频频出手,透露出哪些信号? 中国银河证券河南分公司资本市场部总监邵冬梅认为,河南本土上市公司集中于农业、养殖和传统能源行业,转型发展受到制约,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凸显,跨省并购有助于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快速提升资产证券化率。 有私募人士表示,目前一些新兴产业领域上市公司估值较低,对国资有一定吸引力。同时,今年6月河南敲定了资本市场的五年目标,到2024年末,上市公司要达到160家,还要培育一批千亿元市值企业,投资并购上市公司是完成目标的一大方式。 8月13日,河南省省长尹弘到省国资委调研,释放出河南国资未来行动的积极信号。 尹弘在调研中强调,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研究河南省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国有企业实力活力。要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深化混改”将成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突破口。此时,河南国资密集并购上市公司,是未雨绸缪之举,希望借力资本市场培育新兴产业,相信后续并购动作还会保持较高频次。
产业孵化链日益完善,集聚150家跨境电商、直播电商企业 记者从8月25日举行的沈阳电商赋能专题培训会上获悉,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跨境电商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已集聚跨境电商企业123家,引进直播电商企业27家,区域内全链条产业孵化服务日益完善。预计今年9月,沈阳片区将开通跨境电商直购出口模式,年内保税仓储面积将达到3万平方米,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沈阳片区充分发挥开放优势,在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政策支持、产业环境等建设上全面发力。已建成运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拼多多、微信支付等网上商城及物流、支付企业接入平台;组建跨境电商企业联盟,建设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基地、跨境电商保税仓,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体系;区域内现已汇聚跨境电商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 随着复工复产和经济重振,一系列各层面的利好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让跨境电商发展迎来了新契机。据了解,当日举行的培训会由沈阳片区联合沈阳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举办,免费向社会开放,请来阿里巴巴万堂书院的讲师团队为跨境电商负责人、从业者带来新理念和实操技能。 下一步,沈阳片区将开设常态化跨境电商培训课程,持续完善全链条创业孵化服务,开展跨境电商企业信用融资试点,出台跨境电商信用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企业白名单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快协调开通国际航班“全货机”,进一步畅通跨境电商运输渠道。
8月25日晚,豫园股份发布2020上半年业绩公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54亿元,同比增加0.88%;归母净利润11.05亿元,同比增加10.37%。基本每股收益0.29元,同比增长10.47%。 今年上半年,公司围绕家庭快乐消费领域频频发力,通过产业投资升级补强原有珠宝赛道,同时瞄准化妆品、宠物、酒业等赛道持续布局。 珠宝时尚方面,公司完成对法国设计师珠宝品牌DJULA的控股收购,并与意大利高端珠宝集团Damiani成立合资公司,获得Damiani与Salvini两大品牌在中国的运营权,完善国际化品牌矩阵。 公司还完成对复星津美股权的收购,将AHAVA、WEI两大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收入囊中,同时计划设立研发中心,孵化新品牌,进一步提升本土企业在化妆品垂直生态中的竞争力。自去年开始向宠物行业发力后,公司又成为全球排名前五的宠物集团品谱集团旗下宠物护理用品中国总代理,持续打通宠物产业链上下游。 此外,公司加码布局酒业赛道,收购金徽酒29.9%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这意味着豫园股份迎来第17个中华老字号,国潮好产品组合进一步丰富。 强化运营 新营销助推产业从1到N增长 产业运营方面,公司在珠宝时尚、餐饮食品、中医健康、国表产业、商业零售等大消费领域持续发力,以文化为内核,深耕好产品打造。 珠宝时尚上半年仍保持门店扩张趋势,报告期内门店数净增208家,总数达2967家。首家老庙古韵金主题店在成都开业。产品层面,老庙推出古韵金福运绵绵系列新品,古韵金系列产品半年销售额达4.4亿元,同比增长96.5%。 餐饮板块开启老字号连锁化发展。上半年松鹤楼面馆加速连锁化扩张,在上海、杭州多个核心商圈拓展新店,目前已达13家。春风松月楼在静安久光百货开设首家分店。 顺应年轻人对国潮的青睐,食品饮料板块推出梅眉青梅酒、菌菇酱等新品;国药老字号童涵春堂研发的草本方龙珠系列口罩上半年成交总额超1000万;“海鸥表”、“上海表”两大国表老字号加入汉辰表业后加速创新,分别推出城市系列和穹镜系列,此外,汉辰表业还将在上海、武汉等地落地线下集合店。 在商业零售领域,豫园商城在疫情平稳恢复文化夜经济活动后,商圈销售额达1.5亿。同时,豫园商圈改造也在积极推进中,天裕楼改造后将打造成“豫园百货”,豫园商城二期正在规划设计中,“大豫园文化片区”雏形初具。 除常规产业运营手段外,在疫情催化下,公司加速推进业务线上化,积极探索直播卖货、跨界合作等新营销模式。从2月份开始,公司陆续展开“云赏灯”、与淘宝直播合作“云逛豫园”等营销推广活动,总曝光量达约2000万人次。 同时,公司推动旗下10个品牌与多位明星、网红合作进行直播带货,去年公司已开始筹建员工直播团队,半年内开展店播超1100次。在新营销手段带动下,今年515复星家庭日期间,豫园旗下零售品牌全渠道销售额超过8.8亿,会员增长超过50万。 为触达更多精准年轻客群,公司旗下老庙、AHAVA等品牌启用新一代年轻明星作为代言人,包括郭麒麟、吉克隽逸等,并试水与亚洲超人气IP——LineFriends等合作落地展览、推出新品。 推进产城融合战略 强化蜂巢产品力 今年上半年,根据“产城融合”战略,公司聚焦核心城市和优势产业,发挥蜂巢城市智造、产业投资运营和幸福场景打造的能力,持续为存量项目如珠海斗门项目等引入优质产业资源。 今年以来,公司还成功获得长沙滨江新区项目等新产业地标项目,新增土地储备超100万方,将持续针对健康、金融、智慧、文旅蜂巢四个方向开展产品力建设。 此外,控股收购中国最大的东方美学生活平台东家后,豫园股份正着力建设跨产业会员系统和数据中台,依托东家能力打造東+会员运营平台,实现公司旗下各产业集群线上线下会员共通。目前,豫园股份会员数达近千万。 东家将进一步整合平台匠人资源,与豫园体系众多品牌合作,打造文化+消费的垂直生态。今年策源股份正式加入豫园,将协同豫园产业生态布局,以“创新+数字化”引领,聚焦客户痛点需求,打通线上线下全域场景,高效建立人与场景、人 豫园股份董事长徐晓亮表示:在未来,豫园股份将继续聚焦家庭客户,锚定“家庭快乐消费产业+城市产业地标+线上线下会员及服务平台”的“1+1+1”发展战略,加速打造植根中国布局全球的家庭快乐消费产业集群,践行为全球家庭客户智造快乐生活的企业使命。
2020年8月25日,亚太区最大的科技产品渠道开发与技术方案集成服务商——伟仕佳杰(0856.HK)发布了中期业绩公告。 上半年,尽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公司本期的净利润仍创下了历史新高,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受益于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趋势、新基建和信创产业快速增长,伟仕佳杰的企业系统板块和云计算板块表现突出,同比增长速度高于整体营收增速,反映目前驱动公司成长的本质正发生显著的变化。 正如伟仕佳杰集团主席李佳林先生所强调的最新观点,“伟仕佳杰将继续深化其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布局,在5G和新基建的东风下,其围绕信创产业的业务、云服务及安全服务业务将进入高速增长期”。我们认为,新一轮技术周期的开启叠加以中国为首引领下亚洲数字化转型的机会将为伟仕佳杰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由大国博弈所产生的自主自控强烈诉求下,IT行业国产替代趋势将是未来三至五年内的主旋律,这让国内信创产业或信息安全技术产生了巨大需求,能够高效率地提供全地域、全行业、全产品、全周期的产品和服务的以及一站式解决方案技术的提供商将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我们期待模式的创新将带来产业链利润的重新分配,作为领先者的伟仕佳杰有望率先取得突破。 净利润逆势创下历史新高,ROE进一步提升至16.1%,运营效率优于同业 按公告所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伟仕佳杰实现营收288.3亿港元,毛利约13.7亿港元,归母净利润至4.2亿港元,ROE进一步提升至16.1%。 上半年伟仕佳杰的ROE继续维持在高位,且较香港恒生指数的平均ROE高出约6个百分点。一方面来自于盈利的造好,受益于期间突出的费控表现,财务费用同比下降了16.6%,行政开支同比下降了17.7%;另一方面来自于优于同业的营运效率,伟仕佳杰的库存周转天数约为35天,在同业内排名前列,而其营运周转天数约54天,远低于行业中位数的130天。 期间,管理层团队尽可能地降低了疫情对业务和资产负债表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调整净负债水平,上半年公司的净负债率(净带息负债/总资产)约为22%,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5个百分点,抗风险能力十足。 除此之外,管理层团队还能敏感地捕捉住市场变化和行业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在疫情影响之下,公司的净利润依然能够逆势创下新高,特殊时期所展现出的较高运营效率与较优的费控能力,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执行力。 今年以来,创下上市历史新高的伟仕佳杰实现累计涨幅为15%,同期恒生指数的表现却下跌约9.4%,这意味着伟仕佳杰已经跑赢大盘指数超过24%,该相对涨幅在港股wind四级行业分类中排名靠前。 若以2019年净利润进行同业比较,利润规模排在首位的伟仕佳杰,其市值规模仅处于行业中位数水平,低于同业平均数。从这个角度来说,伟仕佳杰的估值显然是被低估的。 我们并没有忽略港股和A股两地市场所存在的估值差距,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伟仕佳杰,公司最新PE(TTM)仅约为7.8倍,PEG低于1倍,因此公司估值被低估也是一个较为明显的客观事实。而受益于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机制,随着公司的港股通持股比例持续上升,在较大潜在提升空间产生的牵引力影响之下,两地估值差距缩小和公司自身估值回归的机会将一同出现。 充分受益于新基建,云计算和信创产业推动公司迈入新增长周期 从分部业务表现方面更能看到公司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 上半年,配件业务取得收入约45.9亿港元,占总营收比例约为15.9%;移动终端业务取得收入约111.1亿港元,占总营收比例约为38.5%;云计算和大数据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0%至7.1亿港元,占总营收比例约为2.5%;网络及信息安全业务(企业系统)的收入约为124.2亿港元,同比增长14%,占总营收比例约为43.1%。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经整理) 从收入结构的变动可看出,网络及信息安全业务营收规模和营收占比在公司内部排名首位,与云计算和大数据板块一起的合计占比约45%,这两个板块的较高成长性于上半年得到体现,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代表两板块业务占比将有持续提升的趋势,伟仕佳杰未来深耕于云计算、网络及信息安全等这些公司具备优势竞争力的信创产业细分领域,我们看到了它有顺周期做大、顺势而为的思考。 上半年配件业务和移动终端业务由于疫情原因延迟了用户消费释放时点、改变了其消费的地点,因而同比有所萎缩,预期下半年有可能逐步恢复正常状态,在经济内循环支持了,更有望恢复正增长水平。 这意味着,当公布了这份中期业绩之后,伟仕佳杰基本可以确认全年无忧,预期将继续保持稳健。未来业绩将呈现出基本盘的恢复与新驱动力凸显的特征。 特别需要指出,我们看好伟仕佳杰的自主研发实力及“平台+产品”业务模式。此两者可支撑公司为多行业客户提供企业级的“IT+产业+金融+互联网”新生态IT服务、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支持管理工具定制化开发。据了解,伟仕佳杰旗下服务公司现在已拥有十几款软件著作权,主要是基础设施监控以及应用软件的监控(包括移动端、外部网页),还有涵盖了公司所有业务的各类平台工具功能。 近日,伟仕佳杰自主开发的 OA 办公系统先后通过中科可控、中标麒麟、统信(UOS)国产平台兼容性认证,这标志着伟仕佳杰自主研发的软件与服务在信创领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自主研发的产品,可有助持续提升客户粘性,更利于拉动公司毛利率提升,为公司未来实现进一步的质变,做好量变阶段的积累。 因此,站在中长期角度,充分受益于新基建外部因素和公司自主研发潜力释放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持续成长的云计算和信创产业有机会推动公司迈入新的增长周期。
*ST中新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25日收到浙江省台州市中级法院通知:工商银行台州分行以不能清偿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对中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如果中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将可能对公司股权结构等产生影响。
从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再到环渤海湾,高海拔地区独有的光和热滋养出了鲜甜美味的苹果,丰富了中国人的“果盘子”。对于广大果农和企业来说,真正尝到苹果的那口鲜甜,是在苹果和期货衍生品市场擦出火花之后。 2017年12月22日,在证监会指导下,郑州商品交易所苹果期货上市。历时两年多,经过市场各方精心培育,“金苹果”终于熠熠生辉,不但是果农脱贫致富的“扶贫果”,还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护航。 果农有了价格风向标 在农业农村部认定的122个苹果重点县(市)中,曾有33个国家级贫困县,涉及贫困人口1751万人。一个个小苹果,承载了果农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陕西省延长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苹果种植面积30多万亩,年产量将近30万吨。每年10月至11月,当地苹果集中上市时,漫山遍野都是红彤彤的苹果,拉送苹果的车辆络绎不绝,果农也终于可以把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换成现金来交学费、还欠款、购农资。 苹果能否卖上好价钱,这一直是延长县安沟乡王良沟村果农史功福牵挂的大事。他说,因为市场透明度不高,信息不对称,他和同伴们在与贸易商的博弈中,吃亏是常有的事。 “从2018年开始,经常会见一些戴眼镜、穿衬衣的文化人来村里打听苹果长得怎么样,听说霜冻把果子冻了,还要问冻了多少,说什么减产了,苹果期货又要涨了。”史功福说,后来他知道这些人大多是金融业人士,做苹果期货的,是专门来调研的。 从这些人口中,史功福知道当年苹果的产量并不好,原因是主产区的大面积受灾,苹果少了,自然要涨价。新苹果下来后,他开始主动和果商议价,最终确定订货价格3.7元/斤,比2017年多卖了1.1元/斤,卖果收入增加了1.6万元。 曹林虎是延长县县长,他比大多数果农更早了解苹果期货。“我们发现苹果期货的价格能够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县里的交割服务机构每天都在滚动播放期货价格,帮助果业管理部门和果农对现货价格进行预判。” 2018年到2019年产季冻害导致的减产发生后,当地不少果农一改过去“听果商报价,自己估摸差不多就卖了”的做法,转而主动和果商议价,虽然当年延长县苹果总体减产8%,但整体销售价格同比提高30%,果农总收入增加了20%。 曹林虎告诉记者,延长县打算在县里更多的公共场所播报苹果期货价格,让更多的果农卖果价格有参考。 “保险+期货”项目精准扶贫 随着苹果期货市场日益完善,不少果农还受到了社会各方的精准扶贫支持。记者从郑商所获悉,苹果期货上市初期,郑商所就将苹果纳入“保险+期货”试点,以有效助力脱贫攻坚,稳定产业发展。 近3年来,郑商所投入资金翻倍增长,分别为892.1万元、1891万元、4000万元(预计),占“保险+期货”总投入资金的比例为19%、44%和49%。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自发开展的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已超过20个,惠及农户过万人,承保现货约17万吨。通过为果农提供价格保险,“丰产年份价格跌,果农辛苦不丰收”的局面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郑商所相关人士表示,2020年,郑商所拟投入4000万元资金,在陕西延长县、富县和甘肃静宁县开展3个县域规模试点项目,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开展5个分散试点项目,并支持5个“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创新试点项目,优化探索“保险+期货”模式。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在我国众多的水果产业之中,苹果产业一直是支柱之一。2019年我国苹果总产量4242万吨,占我国水果总产量的15.5%,在水果产量中位居第三,产值超过20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一直以来,我国苹果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不稳、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果不同价的现象较为明显,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果品质量不稳定所致。运行两年多时间以来,苹果期货的标准化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我国苹果最重要的产区之一。作为延安市首批苹果期货“吃螃蟹”的企业之一,延安富县诚鑫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从苹果期货上市初始,就开始关注苹果期货。该公司总经理季双龙表示,苹果期货的上市,强化了企业的标准化分级理念。“想参与苹果期货,产品必须先标准,苹果期货可以看成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倒逼企业提高标准化水平的催化剂。” 在产业标准化程度相对更高的山东,一些企业则更进一步,在采购果农货物时,就开始尝试按照期货交割标准的要求,分级分价采购,力求从收购环节就开始标准化流程操作。 2019年10月,山东烟台某家苹果龙头企业在新果收购时,开始尝试不区分产地,对果农按照期货标准整理的货物统一价格收购,并且较传统的一二级货物有0.2元至0.3元/斤的溢价。该公司负责人说,苹果期货不再区分山东苹果、陕西苹果,而是英雄不问出处,只要符合标准的苹果,都是一样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