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延续去年走势,尽管一度受到疫情影响,但随即震荡反弹,并于7月初创出新高。 作为权益市场的重量级机构投资人之一,保险资金的一举一动令人关注。在过去7个月的时间里,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手,举牌达16次之多。 今年3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了保险资管新规。其中,首次明确保险资管产品可面向零售端高净值个人销售。这也意味着,保险资管将被拉进大资管行业的擂台,开始与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信托产品、券商资管等同台竞技零售客群。 与大资管新规要求一致,保险资管新规中将保险资管产品划分为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和混合类产品。 其中,就权益类产品来说,Wind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部分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已然超过了公募基金。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保险资管产品负增长,且所占比例超过公募基金中负增长的比例,业绩分化较权益类公募产品更加严重。 那么,站在大资管的竞技台上,保险资管“胜算”几何? 权益类保险资管奋起直追 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2019-2020年保险资管业综合调研数据,截至2019 年末,保险资管业参与主体35家,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8.11万亿,占大资管行业总规模的15%。2019年规模增速为16.45%,创下3年新高。 另外,截至2020年5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9.6万亿,其中投资股票和基金的规模达到2.6万亿元左右。而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为16.9万亿元,其中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合计4.2万亿元。 保险资金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仅次于公募基金的第二大机构投资人。 但与公募基金追逐“相对收益”不同的是,保险资金讲究“绝对收益”,追求的是基金的“安全性”,宁愿少赚,也不能亏。稳健的策略之下,牺牲的往往是投资收益率。 不过,今年以来,部分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呈现出赶超之势,相对收益也有较好表现。 Wind数据显示,目前有72只具有收益率数据的混合型保险资管产品单位净值平均增长了24.86%,88只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单位净值平均增长了24.86%。虽然不敌同期混合型公募基金26.24%和股票型基金37.39%的平均收益率,但就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产品相比较,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却实力碾压了公募基金。 在混合型保险资管产品收益排名中,今年以来,太平资产包揽了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前5只,其中,太平资产太平之星24号、22号净值增长率均超过123%;太平资产太平之星10号净值增长率达到122.71%;太平资产太平之星安心1号、8号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85.27%、80.17%。另外,华安资产旗下的两只产品紧随其后,净值增长率分别为64.60%、50.73%。 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前2只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同样属于太平资产旗下。其中,太平资产太平之星13号、14号的净值增长率超过了120%,分别为124.93%、121.89%。平安资管医疗主题股票精选(如意10号) 紧随其后,净值增长率为66.16%。 在公募基金领域,混合型基金年初以来收益最高为融通医疗保健行业A,净值增长95.65%,其次为两只富国基金的公募产品,富国生物医药科技和富国精准医疗的净值增长均在84%左右。 在股票型基金中,工银瑞信前沿医疗独占鳌头,但净值增长未超越100%,为92.60%;另外,招商医药健康产业净值增长了90.04%,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工银瑞信医药健康A、广发医疗保健A的净值增长均在89%左右。 业绩分化严重 一般来说,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公募基金的频繁申赎将会对产品的投资运作造成较大的影响,短期收益排名压力也容易导致公募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漂移,不再坚守自身擅长的投资理念。 而保险资管公司由于管理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决定了其可以从更长视角去评估企业的成长,资金的稳定属性有助于其不受市场短期波动的干扰,更易于挖掘出跨越周期的优质股票。 从这一点来看,保险资金似乎更具优势。不过,在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内部,目前业绩分化更加明显。 在160只具有收益率数据的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中,就有10只产品负增长或零增长,占比6.25%;而在权益类公募基金中,仅不到1%的基金产品出现负增长。 跌幅最大的2只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均隶属于阳光资产旗下,其中,阳光资产-价值优选跌7.77%,阳光资产-港股通优选跌4.24%。 人保资产旗下的3只“安心系列”产品也未能令人“安心”,其中,人保资产安心通港11号跌2%。 进入零售市场竞争之后,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将会被投资人更多考量。未来,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强的保险机构显然会在大资管竞争和金融对外开放中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
“固收+”理财正大面积收复“失土”。据记者最新统计,进入7月后,数十只“固收+”理财已经走出六月阵痛,净值回归。 按同发行主体口径计,净值破1的理财产品已由6月高峰时期的约130只,大幅下降至最新净值披露日(绝大多数处于7月1-7月3日)的83 只。 对于银行理财来说,刚刚过去的两个月不算太平。6月上旬,大行、股份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曾有多达近130只净值型产品出现浮亏。一向以稳健形象示人的“固收+”理财被大范围讨论是否“跌落神坛”。 其实,理财产品在未到期之前的净值回撤,实际上并未形成真正的收益损失。之前很多理财产品显示的年化收益是负数,是因为其把当下一个月跌幅放大12倍到全年的预亏。 而且净值回撤,即账面浮亏非实际亏损的银行理财占比也非常小。梳理中国理财网数据可以发现,国有行、股份行和其理财子公司共在中国理财网登记4073只净值型理财产品,其中“破净”产品占比仅2.04%。按发行主体分: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有49只;国有大行资管部发行的有9只,即2020年之前发行的老产品;股份行发行的有25只。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银行资管业务“真”净值化转型的必经阵痛。5、6月份债市经历了两年来最猛烈的调整,底层资产价格波动直接穿透至产品表面,是采用市价法估值后理财业务的正常运行机理。 例如,其中83只净值低于1的理财里面,有整整70只是在今年4月份以后成立的新产品。它们亏损的重要原因是成立期限太短,配置的大头即短久期债券的利率上行太快,导致债券估值快速下跌,相关产品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安全垫。 “我们看到很多产品因为成立时间短,所累积的票息收入不足以抵补所配置债券资产的下跌幅度,因此出现净值低于面值的情况。但其实很多产品并没有到向客户实际兑付的时期,所以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债券市场回暖,净值会持续回升”,一名大行理财子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银行理财整体稳健,仍具配置价值。 如果放在整个资管市场上与非银相比,银行理财依旧体现出了相对“稳健、安全”的优势。由于投资品种的属性,银行理财中的纯债理财长期扮演的就是固定回报角色。 以建信理财为例,当纯债券型基金指数最大回撤达到1.33%、超过63%的纯债基金最大回撤大于1%时,建信理财的净值产品平均回撤幅度仅为0.38%,远远小于同期债基回撤幅度。横向对比全行业数据,建信理财已到期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平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48bps,最高超出业绩比较基准133bps。 建信理财业务人士介绍,截至6月20日建信理财已为超过138万客户创造理财收益近30亿元,开业至今不良率保持0。 一名股份行理财子公司投研人士告诉记者:短期来看,对债市维持防御状态。但其所处团队一直没有悲观,认为经历了前期大幅调整后,债券市场的钟摆正在逐步向有利的一方靠拢。“我们也会积极寻找进攻机会,尤其是部分调整较大的品种已经出现配置价值,如2-3年信用债的配置价值大幅提高,我们也已经在二级市场进行精选及配置”,该投研人士告诉记者。
5月中旬以来中国债市剧烈波动,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债券型基金产品,以债券投资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也受影响。 有银行理财产品3天跌了1.36%,一些5月份新成立的银行理财产品“破净”,不过净值多数维持在0.995上下,较债基的跌幅而言仍然很小。 事实上,无论是债券型基金,还是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净值下跌的背景都是一个:5月中旬开始的3周,1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100bp(基点),5年期飙升50bp,10年期也上涨30bp;上周(6月1日到5日)中债估值AAA和AA+的1年期信用债攀升50bp,对应价格下跌5%;三年期信用债估值收益率上升40bp,对应价格下跌1.2%。 “例如一些封闭式的理财产品,其中信用债占主导,由于刚成立,摊到的票息不足,再碰到短期债市波动巨大导致资本利得受损,净值就会出现回撤、破净。不过随着债市进入平稳期,资本利得开始回稳,加上整体债券票息还可以的话,那么整体组合持有到年底还是可以扛过短暂的冲击,获得正收益。”一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债券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 在资管新规的当下,银行理财开始真正打破刚性兑付、向净值化转化。 银行理财产品波动早已存在 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在整个市场上并非近期才有的情况。 今年3月,境外美元债出现暴跌时,部分债券“腰斩”,某银行投向美元债的理财产品也出现过短期净值剧烈回撤、净值短期跌破净值“1”的情况。后续随着市场回稳反弹,净值也有所修复。 在这波债市巨震中,债基受损最严重。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有数据可查的3305只债券基金中,近1个月回报为正向收益或0的仅有239只,超九成债券基金近1月回报为负值。中长期纯债券基金中,部分产品近1个月回报率低于-3%。 此前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净值为负,尽管这是再合理不过的现象,但有惯性思维的投资者仍需时间去适应。 近期跌破净值的理财产品多为新成立的产品,票息积累仍不足,导致债市波动下投资收益亏损。 “其实冲击比较大的是最近放开的短期产品,赎回压力较大,而那些封闭式、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比较容易扛住市场的波动。”一家股份行资管部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以某大行近来新发行的封闭式产品为例,这款产品预期收益率为4%-4.5%,1年开放申赎。其中信用债投资占到60%以上,剩余则为利率债、非标以及5%左右的权益标的。截至6月10日,这款产品跌破净值,现为0.9992。“这类产品由于是封闭式的,即使净值回撤,但也没有赎回压力,便于管理。相较于一般公募基金的债基,这类产品收益相对稳定,收益一般比货币基金高出不少,主要因为这些产品有一定的非标资产作为收益基础(监管规定非标占比不超过35%),同时权益类产品有时也可缓冲一下债券下挫。” 上述国有大行债券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他同时表示,新成立的市值计价法的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每天都会摊票息。但由于新成立,票息积累非常有限,所以更多体现的就是债券价格的涨跌幅。随着时间推移,票息越积越多,净值也会有所回升。比如理财产品投了2年期信用债,一年票息为4%的话,持有到年底还是可以扛下去的。 记者也了解到,尽管此轮债市波动令众多从业者回想到了2018年债市“去杠杆”的痛苦经历,但目前的市场整体杠杆率较当年 在幅降低。同时,在此轮去杠杆中,受损最为严重的主要是猛烈加杠杆、博高收益的券商自营部门,目前银行普遍对杠杆比例有较为严格的限制。 债市大概率区间波动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后续债市会怎么走? 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资人士普遍表示,随着“放水养鱼”并非大水漫灌成为市场共识,债市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部分此前大跌的品种会迎来反弹,但大概率维持区间波动的状态。 回顾3月下旬以来,随着超低短端资金利率的出现(低到 1%以下), 以隔夜回购交易量占比衡量的债市加杠杆行为已经创了历史新高,表明当时债市加杠杆成为主要的交易策略。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这也表明货币政策需面对的金融环境更加复杂。3月中旬之前,货币政策的任务是“救死扶伤”,避免经济出现休克、流动性危机甚至金融危机,因此市场预期大幅“宽松”。但当下环境已发生变化,货币政策需在控制脱实向虚、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和系统性杠杆的稳健性之间取得平衡。央行需要做好全社会的宽松预期的管理和引导。 施罗德投资管理(上海)债券基金经理单坤对记者说,虽然投资者可能认为近期市场调整的幅度很大,应该转向了;货币政策也没有出现拐点的迹象。但我们认为还是小心为好。经济数据应该已经触底反弹,央行再次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几率较小,疫情控制颇为有效,此时,风险资产应该更受青睐。 瑞银资管债券基金经理楼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债券表现还要看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是否下行。此外,当前的环境利好久期较短的利率债,尤其是3-5年期国债、国开债相对更具吸引力。此前相关品种的回调已经十分剧烈,具备足够的利差保护。 当然,对于长线外资机构,当前收益率反弹后无疑是很好的配置机遇,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上升到3%以上,大幅加仓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当前,中美国债利差已经高达200bp的历史高位,对外资机构而言,人民币债券的收益吸引力仍较强。
5月29日,三大指数低开高走,随后震荡运行,创业板指表现较强。题材上,网红经济股掀涨停潮,食品饮料、医疗器械板块全天走强,锂电池、旅游、新零售、卫星导航等轮番拉升,题材持续性待验证,市场缺少明显主线。 盘面上,海南、网红经济、医疗器械等涨幅居前,水泥,大金融、特高压等跌幅居前。 截至5月29日收盘,沪指涨0.22%,报收2852点;深成指涨0.87%,报收10746点;创业板指涨1.54%,报收2086点。 本周内,沪指累计涨1.37%,深成指累计涨1.33%,创业板指累计涨1.96%。 本周新基发行情况: 据Wind显示,本周内,共39只基金发布成立公告,总规模达502.18亿元; 本周内,共发行50只基金发布发行公告,61只基金首发。 本周发行产品中,有两只产品发行规模超过百亿,分别为银华中债1-3年农发行和汇添富优质成长A,发行规模分别为153.02亿元和103.86亿元。 (图片来源:Wind数据端) 本周净值排行TOP10: 股票型基金净值排行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混合型基金净值排行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本周区间净值涨幅排行TOP: 股票型基金本周区间净值涨幅榜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混合型基金本周区间净值涨幅榜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企业聚焦: 中融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后,又公告发行失败 近日,中融基金公告称,截至4月28日基金募集结束,中融鑫优创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根据基金合同,这一备案条件是:3个月内,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2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 今年4月28日,该基金曾宣布提前结束募集,且在公告中表示,含当日的有效认购申请将予以确认,自4月29日起不再接受认购申请。 事实上,公募基金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据Wind统计,截至5月26日,年内已有10只基金发行失败。其中,包括7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2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和1只偏债混合型基金。 中信建投基金总经理上任16个月又被换 5月23日,中信建投基金在官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总经理邱黎强因工作安排离任,离任日期为5月22日。在新任总经理正式履职前,由公司董事长蒋月勤代行总经理职务。 实际上,邱黎强2005年12月加入中信建投,2019年1月25日任中信建投基金总经理,任职总经理仅16个月。 截至2019年末,中信建投基金资产管理规模801.96亿元,其中公募产品管理规模171.99亿元,同比增长20.57%;专户产品管理规模621.97亿元,同比下降36.68%,专户主动管理规模343.41亿元,同比增长15.62%,通道业务规模278.56亿元,同比下降44.75%;ABS产品管理规模8.00亿元。 国泰大宗商品八年总回报-81%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5月25日,国泰大宗商品单位净值仅剩下0.186元,今年来的净值回报率为-62.87%,在全部基金中业绩垫底。不仅如此,自2012年5月3日成立至今,国泰大宗商品八年来的总回报为-81.40%。 此外,在余下7只全线暴跌的QDII 原油基金中,易方达基金公司旗下易方达原油领衔净值跌幅榜。同期,易方达原油C美元现汇、易方达原油A美元现汇、易方达原油C人民币、易方达原油A人民币今年来的净值回报分别为-59.94%、-59.49%、-59.30%、-58.83%。 华商双翼平衡二季度权益基金业绩垫底 据Wind显示,在二季度以来的权益基金业绩榜单中,倒数第一的是华商基金旗下的华商双翼平衡,区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8.54%,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正是张永志。 华商双翼平衡混合成立于2015年6月16日,近1月的回报率为-4.50%,近3月回报率为-12.69%,近6月回报率为-11.56%,近1年回报率为-8.70%,近3年回报率为-7.96%;成立来(近5年时间)也不过勉强正收益,回报率为1.80%。 机构观点: 长盛基金朱律:警惕“网红带货概念股”盈利能力上的风险 长盛基金朱律认为,此轮疫情中,传媒行业的各个细分板块受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各不相同,其中院线和电影板块受损最为严重,其次是影视制作和电梯广告;而游戏和视频板块则明显受益于在线娱乐时长的增加,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和股价表现都显著好于受损的板块。 此外,朱律认为,在二级市场中,前期对网红带货确实有概念炒作的噱头,但产业链上的品牌商、MCN公司、电商代运营、广告代理商确实短期受益于该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但需要注意到,消费者的新鲜感过去之后,网红带货的吸引力基本上只剩下性价比。 随着网红KOL头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分成比例将持续向网红KOL倾斜,在投资中需要警惕MCN公司在盈利能力和稳定性上的风险,关注一些更为长期的投资机会。 华商基金:围绕“六保六稳”布局A股结构性投资机会 受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两会”相比往年推迟了两个多月召开,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挑战、实事求是,不设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强调“六保”+“六稳”,突出稳就业和全面脱贫的目标导向。货币政策强调稳字当头,预计未来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降息降准政策可期;财政政策方面,政府报告上调了中央预算赤字水平,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重点支持“两新一旧”投资。另外,政府报告还指出,将继续扩大改革开放,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增强国内经济韧性与活力。 对应到A股市场,何奇峰认为,未来A股依然充满了结构性投资机会。虽然面对疫情,今年整体经济压力巨大,但是市场总体流动性充裕,实际利率水平有望进一步降低,指数下行风险不大。去年以来科创板的推出、新证券法出台、创业板改革、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等举措,都进一步夯实了A股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基础。 东吴证券:监管引导扶优去劣,证券行业龙头化趋势明显 2020年5月2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东吴证券指出,监管引导扶优去劣,行业龙头化趋势明显。规则新设财富管理、机构客户服务评价指标,信息技术投入指标改进,推动行业转型。监管推进风控经营,审慎原则,行业将健康可持续发展。长期来看,政策制度变革持续推进,资本市场改革、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基金投顾试点等持续深化,券商分类评价规则优化进一步推动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和长期ROE中枢提升,券商阿尔法将明显提升, 山西证券:短期市场将延续震荡调整的态势 山西证券指出,总体而言,对海外疫情趋势和全球经济基本面(我国外需)的恢复进度仍然保持谨慎态度,建议中长期对避险资产如黄金、中高等级信用债等品种持续配置,中长期看好黄金避险、抗通胀、超主权货币的配置价值,短期通胀预期低迷等因素对金价的扰动实则创造了长期买点。权益资产中短期仍建议投资者规避出口依存度过高、供应链延伸过长的行业和公司。 短期市场将延续震荡调整的态势,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市场此前预期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并未出现,资金将据此调仓换股;其二是海外疫情形势严峻,A股也会受外盘影响而震荡。总体来看,后市市场对于国内经济、政策的预期将逐步趋向一致,市场将更加关注基本面。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海外。海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将成为影响A股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华泰证券:三季度临近 猪价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 华泰证券农林牧渔杨天明团队发文称,上周生猪均价微幅下跌。全国复工继续向好,据工信部,截至5月18日,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达91%,预计猪肉消费有望逐步回暖。随着三季度的临近,猪肉消费有望走出低谷,猪价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 华泰证券判断,今年前三季度猪价仍旧处于高位,出栏量是生猪养殖板块业绩兑现的关键,建议关注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 海通证券:可关注“新基建”及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 海通证券认为,从具体方向或者板块来看,接下去资金追逐的方向可能仍会以那些防御性较强的消费股、受疫情因素影响的医药卫生领域以及产业链闭环在国内的产业为主,投资者也可以根据政府不断释放的信息来寻求那些未来确定性较强的行业概念来进行关注,比如“新基建”及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等。 (搜狐财经综合财联社、21世纪、金融界等整理;编辑/徐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