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字科技,不应是第二个互联网金融 文/孟永辉 互联网金融乱象的逐渐斧正,告诉我们,仅仅只是用流量的思维来看待金融科技化,非但无法促进金融科技化的发展,甚至还会将金融科技带入到发展的死胡同里。纵然是经历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洗礼,我们依然看到有很多人选择忘记,于是,所谓的数字科技并未成为真正让金融步入正轨的新方向,反而成为他们再一次洗劫流量的代名词。 当数字科技再度踏入流量的河流,原本加持在它身上的神奇光环开始退却,所谓的颠覆和创新则成为了他们再度获取流量的方式和手段。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模式,说白了就是为了吸引流量的注意,然后再将吸引过来的流量进行简单、粗暴地收割。当所谓的数字科技仅仅只是局限于此,就算是再具有颠覆性的创新都仅仅只是一个概念,非但无法让金融更好地回归本质,甚至还将会把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新的死胡同里。 很显然,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应该是一次对于金融行业的彻彻底底的改造,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应该是一次让金融行业更好地回归。当数字科技无法对金融行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当数字科技无法让金融行业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回归,即使是再具有颠覆性的改造和创新都仅仅只是一个虚假的概念而已。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数字科技非但无法将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阶段,甚至还会成为第二个互联网金融。 数字科技,不应该成为第二个互联网金融,而是应该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开路先锋,以此为切入点为我们打开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大门。当我们跳出流量的思维来看待数字科技的时候,所谓的流量将不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新的发展方向。 数字科技正在成为平台 按照笔者的理解,所谓的数字科技其实应该是一种相当基础的存在,它以数字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为行业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技术平台或中台。然而,现在的数字科技玩家并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平台或中台,而不是行业的“毛细血管”。当这种定位成为数字科技的主流,所谓的数字科技或许正在成为一个又一个类似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数字科技玩家们则成为了一个撮合数字技术与应用场景的平台,并且数字科技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恰恰仅仅只是他们自己。 如果数字科技的玩家们仅仅只是以平台或中台的角色来定位自己,而不是更好地下沉到行业的具体应用场景当中,那么,所谓的数字科技或许又成为了他们收割新一轮流量的代名词。只不过此刻他们收割的流量不再是C端用户,而是变成了B端用户而已。 可以确定的是,数字科技不应该成为平台或中台,而是应该被赋予新的角色和定位。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新的角色和定位,并不仅仅只是我们司空见惯的“阳光”、“雨露”,而是应该有更多的新内涵。笔者将这种新的内涵定义成为促成行业内部深度改造的底层原动力,即数字科技的玩家不应该仅仅只是将收割用户看成自己的追求,而是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对行业带来的切切实实的改造。当数字科技的玩家不再是平台逻辑,不再是自己搭建平台,自己提供解决方案的“独角戏”,所谓的数字科技才不会陷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怪圈里,而是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数字科技并未让金融回归 如果说数字科技并未真正让金融得到回归,可能很多人并不认同,因为按照他们的思维逻辑,他们做数字科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金融的属性得到回归,并且是更好地回归。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虽然我们做数字科技的目的是为了让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得到更好地回归,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却自然不自然地又将数字科技的发展带入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怪圈当中,即数字科技不再是为了让金融更好地回归,而是让金融开始与实体经济脱离。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看到很多的数字科技玩家虽然表面上说在做数字科技,对金融行业进行深度赋能,实质上,他们在假借数字科技的概念圈流量,继续做收割流量的买卖。当流量聚集之后,我们看到很多的数字科技玩家依然在用金融的传统功能做撮合和中介的事情。当数字科技的功能和作用仅仅只是局限在这个角度的话,那么,所谓的数字科技无法真正让金融得到回归,甚至还将会将金融行业的发展再度带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怪圈当中。 当下,实体经济正在进行一场深度且全面的数字革命,越来越多的实体行业开始选择用新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元素。当实体经济的内在元素业已发生了深度且全面改造的大背景下,如果玩家们仅仅只是将数字科技看成是一种获取流量的手段,依然用传统的功能和属性来实现盈利,所谓的数字科技并不能真正让金融回归,而是让金融距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 支撑数字科技的新技术并未真正成熟 数字科技之所以能够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想象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底层技术业已发生了深度且全面的改造,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成为真正驱动它的发展的源生动力。然而,虽然我们看到了诸多的数字科技玩家都在用新技术的手段来标榜自己,但是,或许对于新技术的加持仅仅只是局限在营销的概念,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新技术依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当支撑数字科技的新技术并未真正成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数字科技玩家只是在修复传统的运行逻辑,而不是颠覆原有的运行逻辑。然而,数字科技作为一种全新的存在,作为一种彻底地去传统金融功能和属性的存在,如果仅仅只是修复传统金融功能和属性,而不是改变传统金融的功能和属性,所谓的数字科技或许依然仅仅只是外表是新的,内在却依然是旧的。当这种情况持续,数字科技非但无法成为金融进化的新方向,甚至还会失去绝佳的发展机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科技玩家们对于新技术的布局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并不是成熟了,而是太稚嫩了。当支撑数字科技的技术都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有关数字科技的所有的改造都仅仅只是为修复和完善互联网的模式,而不是颠覆互联网模式。长期发展下去,数字科技非但无法真正成熟和完善,还会再度陷入到互联网金融的困境当中。 所以,对于数字科技的玩家们来讲,真正的短板依然在于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上。但是,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的症结依然在于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只有新技术真正成熟了,只有新技术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了,数字科技的发展才算是跳出了互联网的怪圈,真正进入到了全新的时代。 数字科技依然是“两张皮”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乱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互联网和金融始终都处于“两张皮”的状态,所谓的“两张皮”其实就是说“互联网”与“金融”并未真正融合,最终让互联网金融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存在。因此,真正破除互联网金融乱象的关键在于要改变这种“两张皮”的状态,真正让金融与科技实现深度的融合。 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所谓的金融科技其实是将金融行业的进化带入到了技术端,去金融化最终让金融科技成为鸡肋。于是,数字科技开始出现。正是因此如此,数字科技应当深度改变“两张皮”的状态,通过不断将金融与科技实现融合,最终让数字科技成为一个新的、完美的整体。 然而,从当下数字科技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却看到的依然是一个“两张皮”的发展状态,即数字科技专注于做B端用户的赋能和改造,而对于C端用户却依然在做着金融相关的事情。很显然,数字科技依然没有摆脱“两张皮”的发展状态。如果数字科技的发展依然是“两张皮”,那么,它的发展或许依然无法摆脱互联网金融的束缚,所谓的数字科技只不过是为了躲避监管而建筑的避风港,而不是真正去落地和应用,真正去开辟新大陆的“战舰”。 改变数字科技的“两张皮”的发展状态,真正让数字与科技实现融合,并且让金融蜕变成为数字,并且是可以与诸多场景和行业都能够产生融合的数字科技,所谓的数字科技的发展才算是真正跳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怪圈。这不仅仅只是需要上文提到的新技术,同样需要的是对于金融行业的再度定义和理解,当新技术的成熟与对金融行业的再定义和理解有了新的结合点,所谓的数字科技才能告别“两张皮”的阶段,真正进入到深度融合,蜕变新生的新阶段。 结语 作为诞生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后时代的存在,数字科技不应该成为第二个互联网金融,而是应该成为金融蜕变的新开始。认清数字科技当前存在的痛点和难题,才能避免陷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怪圈当中。当数字科技有了新的内涵和意义,而不再是一种营销和概念,它才能彻底与互联网金融绝缘,从而成为驱动实体经济数字化变革的新动能。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刚开幕,第一个热搜是演员咏梅贡献的。在论坛上,她就“40+女演员”的现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工作人员习惯把她的照片修得光鲜,于是她同大家商量,能否尽量不修图,若一定要修,“能不能别把我的皱纹给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保留皱纹、别修图,实力派演员看似寻常的诉求在网络激荡出不小的涟漪。值得玩味的是,几乎同一时间,女性独白短剧《听见她说》也带着容貌、原生家庭、年龄等一连串女性议题冲进了舆论场。而在金鸡奖的提名榜单里,也有一部女性题材电影《春潮》入围。戏里戏外,网络热搜榜单似乎再一次印证,只要与女性的关切相连,便不愁没有热度。当这样的逻辑建立,有个命题更值得思考:女性题材影视创作是否真正贴近了女性视角,抑或仅仅投市场所好,循着标签激一激女性受众的倾诉欲?焦点精准的发问,可以镶正影视创作里的女性世界观“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美的标准是什么?又是谁定义了这样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又是为谁定义的?”卸完脸上的浓妆,齐溪饰演的YOYO从浴缸坐起来直勾勾地盯着镜头,镜头也向着那张毫无修饰的脸逼近。她的声音在摇摆中逐渐坚定:“我没有质疑高白瘦,我质疑的是‘一定’。最为包容、广阔的美,变得狭窄、单调。”《听见她说》一上线就广受赞誉,豆瓣网友打出了8.4的分数,暂列国产女性题材剧榜首。新剧受好评,让人耳目一新的类型值得一书。该剧总共八集,每集就是独立一单元,每集仅用25分钟就能浓缩一个女性议题。更妙的是,每个单元有且仅有一名女演员,她像是在演独角戏,又像是主动打破了取景框的“第四面墙”,对着屏幕外的观众来讲述心声。第一集以《魔镜》为题,向观众展示了一名有着外貌焦虑的年轻女性。她每天照镜子两小时,自拍两小时,精心挑选修图后,三张美图上传朋友圈。数小时的努力,换来的不过是朋友的点赞,可这足以让她满意并沉迷。但只要放下手机卸妆后揽镜自照,她的内心又会逐渐崩塌,几乎像罗列罪状一般将自己的外貌批驳得一无是处。直到整容医生劝诫“自信的女孩最漂亮”,她才意识到自己不该被某种统一的“审美标准”禁锢。至此,短剧的核心观点浮现,当代女性质疑的不是完美容颜本身,而是一定要瘦、要白、要年轻的刻板标准。剧中人的自省与咏梅拒绝修图和抹平皱纹,在剧情与现实中互文了。生活中尤其网络上,不少评论对女性的容貌有着狭隘设定。演艺圈里更有误区,30+、40+女演员追求“少女感”而不敢老去,很大程度与剧本局限、周遭环境不无关系。《魔镜》因为直陈要害,对准了问题的关键精准发问,短短25分钟才有了镶正影视创作里女性世界观的可能。看看《魔镜》的台词:“我不完美,完美多苍白。我很完美,完美地成了我自己。”再对照咏梅的话:“年龄不是我的敌人,我的故事写在我的脸上,这张脸就是对时间最真实的一种致敬。”两者不乏异曲同工之处:不求美得合乎标准线,但求直面真实的自己。偏离了真正生活诉求,为讨论而讨论的议题反而失了共情如果说《听见她说》的第一集因真实而戳中人心,那么本周更新的第二集《许愿》相对而言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这个故事探讨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从小雨26岁的生日独白切入,将一个父爱缺失、母爱变形,一心想要逃离的女孩形象带到观众面前。剧集更新后,有人欣赏它“爱人先爱己”的观点输出。但更多人认为,25分钟里只看得见“憎恨”“高压”“亡故”等极致的人物状态,偏离了向内叩问的更高级的诉求。这对母女间的隔阂,源于母亲在遭遇背叛后的创伤反应。真正需要探讨的,是婚姻搁浅后女性如何调整心态并拥抱新的生活。至于出轨男性是否忏悔、甚至是否情有可原,对于这部25分钟的短剧,无异于本末倒置。今年以来,《不完美的她》《谁说我结不了婚》《三十而立》《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摩天大楼》等一大批女性话题剧接踵而来;电影市场中,《找到你》《春潮》等作品也在近年让女性话题出现一次便被探讨一次。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看来,女性话题影视作品的蓬勃生命力,完全出自市场需求,也正因此,当作品与受众生活的关系越发密切,创作上便加倍地需要与观众产生共情与共融。“理想的话题创作,应该是对问题进行剖析和反映,让焦虑有所舒缓,对伤口有所疗愈。即便暂时无法解决问题,也能给予希望,这是话题创作内涵提升的一种表现。”他说,若抛出的议题从生活中来,探讨的重心却偏离了真正的生活诉求,为讨论而讨论的作品反而容易失了共情。(作者为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
昨天,创业板跌了近5%,但其中很多个股跌的都比指数狠的多,跌幅20%的个股比比皆是,万得用45家公司,做了一个创业板低价股指数,本意是想迎合最近一段时间,低价股热潮,但没想到,昨天第一天,就下跌了11%,43家公司下跌。 究其原因,是因为昨天官媒发文,痛斥创业板炒小,炒差的乱象,新华时评的标题就叫做坚决遏制创业板炒小炒差的歪风,里面直接点名天山生物(行情300313,诊股),豫金刚石(行情300064,诊股),长方集团(行情300301,诊股)说这些公司,流通市值小,价格低,基本面差,但股价却连续上涨,炒作现象十分明显,对于连年亏损,业绩毫无保证的上市公司,这种股价的表现,显然已经脱离实际价值,所以注定只是击鼓传花的游戏。 官媒的这种表态,信号意义非常重要,说明管理层已经注意到了这个信息。但是有人也开始歪曲解读,说什么这是打压股市的信号,这就有点理解过头了,毕竟坐庄炒作这种事,在过去几十年,一直都是严打的对象,这点从没变过,现在沪深股市的市值太大了,机构也越来越多,所以绝大多数股票里面,都很难再有庄家翻江倒海的机会,于是他们就专门挑那些小市值的股票下手,在股票启动之前,市值规模10-20亿上下,大股东帮忙锁定一大部分,真正散落在外面的市值也就是几个亿,由于这些公司业绩极差,市值小,所以机构根本就不会投,打开股东名单,基本都是个人股东,偶尔有一两个私募在里面,占比都非常小,所以这时候有人心怀鬼胎,用上亿资金,跟公司大股东们配合,是可以控制股价的,而且最好是低价股,因为低价股门槛最低,最容易吸引散户入局,成为最后的接盘侠。所以一直以来,庄股通常都是这个思路,但这事毕竟违法违规,所以一般不敢轻易去搞。这种行情,往往长期洗盘,然后突然拉升,快速派发离场,拉升阶段必然引发监管注意,所以越快越急越好。时间越短,也就越安全。 但是这次没玩好,主要是时机不太对,天山生物从8月21号开始拉升,跟创业板之前那波上升刚好吻合,本想的是,随着指数反弹,就把这波行情给做了,但没想到,创业板反弹没几天就掉下来了,而且还跌幅不小,那么你想想,其他公司都在跌,就你大涨,所以这几个垃圾股就特别显眼,于是自然也就被人家给盯上了。 那么有人问了,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肯定会马上行动,这几家被点名的公司,昨天已经被停牌了,也就是说要用行政的手段屠杀了,里面管你是庄家还是跟风散户,现在一个都别想跑。等把事情调查清楚再说,如果真像我们上面分析的有庄家,那么可能会直接抓人,然后开盘后就不计成本抛售,估计指不定多少个跌停了。所以最倒霉的还是跟风散户。庄家出货可能断手断脚,而现在基本已经被眉毛以下活埋了。 其次,炒小炒差风停,那些已经潜伏进去的游资,短期内也不敢再发动行情,要重新规划资金成本,如果成本太大,不排除主动退出,而散户肯定短期也是惊弓之鸟,所以鸟都散了,这些游资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第三,打击炒小炒差,并非打击创业板,也并非让你回到白马股上,7月15日,当时人民日报还发了一篇文章,写的是变味的茅台谁来买单,矛头直指茅台炒作,所以可见,政策并非鼓励你们去继续炒茅台。那么意图到底是什么?很显然,挤压两头,自然也就中间突出,打压高估的白马,以及乱炒的垃圾,为的就是把资金挤回到真正的成长股当中,比如芯片,比如半导体,这些东西几个月之前一直在大涨,很多都翻倍了,但是你并没有看到任何抑制泡沫的声音,反而全都是一路绿灯,给这些芯片大企业上市让路的消息,最近这1-2个月,之前这些热门的科技,回落幅度都比较大, 市场热点开始切换到炒小炒差炒垃圾上面,这时候管理层才急眼。足以表明现在的态度,你们要炒,就去炒这些真正的高科技,高成长的公司。把他们炒高,我们也能多发点芯片半导体企业上来,起码也算是对制造业有点贡献。 第四,老齐也多说一句,无论炒什么都别炒热门,短期内大家都去买的东西,你千万别买,投资中要想赚钱,你需要走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走在别人后面,跟着别人后面去买,永远都是接盘侠,无论价值,成长,垃圾,都会让你赔钱。相反别人都不要的东西,已经冷却很久的东西,即便这东西真不好,他也便宜了。未来总有赚钱的机会。所以投资市场,你要打败的不是股票也不是公司,而是一个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把这点想明白了,才最为重要。
文/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 艾堂明[微博] 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显然成人比儿童更快乐,因为股市长阳大红! 六月开门红的意义很大,因为磨叽了一个月的“五穷”已经被踩在脚下,今天一举突破5月高点,再创近期反弹新高,有望破除“五穷六绝”,把六月变成“六不绝”! 昨天文章里还在重点强调的成交量也终于放出来了,两市成交突破7600亿,坐七望八,八如果破了,万亿就近在眼前,如果万亿重新到来,那行情还用说吗?大家回忆一下之前的行情就一目了然了。 昨天已经分析了内外有利因素,从内部看,面对周末金毛搞事的不确定性,周五“该跌不跌,必有一涨”,再加上T+0消息的刺激,以及基金经理们在会期歇够了,该起床干活了,共同形成了内推力。 而从外部来看,金毛虽然在周末宣布搞事情,但也没啥实际行动,只是嘴上咋呼,而且其国内“美丽的风景线”到处蔓延,已经自顾不暇了。 所以港股早盘大幅跳空高开达2.5%,刺激了A股开盘后积极跟风,这是今天行情超预期的一个重要因素。 今天的行情不在于涨了多少点,主要是意义很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大主要指数突破5月高点创反弹新高,打开了上升空间,站在2900点上遥望3000点。 二是成交量大幅放大,大批资金进场抢筹,包括外资也没闲着,今天净流入近120亿,创下近期单日之最,这是信心的体现。 三是再现百股涨停热潮,这不仅是市场热度的体现,更由于制造了赚钱效应,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场,因为炒股的人是最现实的。 四是从板块上看,多点齐发各大板块普涨,特别是科技股也起来了。局部行情是成就不了牛市的,只有全面普涨才能营造牛市氛围,形成真正的牛市! 所以经历了“五穷”之后,有望真正破除“六绝”。而六月是真正进入夏季的月份,希望股市能生如夏花,惊鸿绚烂,让苦秦久矣的股民能迎来收获! 行情来了,怎能少了抢反弹利器期权?今天认购期权集体大涨,大批期权涨幅翻倍!而且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资深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