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腾讯发布2020年二季度业绩。 腾讯营收1148.83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non-IFRS)为301.53亿元,同比增长28%。上半年营收2229.48亿,净利润572.32亿元。 数字上看,已经是超预期,这并不意外;但反观2020年上半年以来腾讯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却不是一份财报数字能够完全反映出来的。事实上,今天的腾讯,已经处在新一轮爆发之中。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腾讯这半年的变化——微信生态走向闭环,新基建布局体现前瞻性,投资主动出击,整体业务正在多点爆发。 1 闭环 首先是微信。自2012年微信推出之后,一直停留在“缺乏变现途径”的逻辑中。从去年开始,微信的生态呈现出变化,一个逻辑上完整的商业闭环正在形成。 2019年1月1日的早晨,部分微信用户在起床后习惯性地刷微信,当他们向下拉首页的时候,惊奇地发现顶部多了一个酷似倒置的惊叹号的图标。这便是“小程序”的beta版。 自2018年四季度腾讯提出推出基于“小程序”以来,这个功能便如同腾讯的秘密武器,一直没有披露官方数据。此次财报,小程序的数据仍然没有披露,但是2020这半年以来,小程序生态爆发的态势,已经能够感受到。 昨天(8月11日),腾讯智慧零售销售副总裁范奕瑾,在2020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发表演讲时透露,如今微信小程序已经成长为日活用户达4亿的商业生态,就成交量而言,2019年微信小程序交易额已达8000亿。 小程序的爆发,得益于入口、商城模板、订单查询、售后服务平台、甚至是近期推出的小程序直播等商业配套功能的不断完善,其背后,则是从社交向电商(或数字经济产品)转型的清晰路径。 2020年全球遭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同时中美关系恶化,“经济内循环”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的主题词。而微信小程序,对于盘活微信体系内的12亿存量用户,甚至促进经济内循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小程序商圈的成功,有效提振了支付收入,一定程度反映在了二季度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的收入上(增加30%至299亿元)。 互联网行业里常说的一句粗话,羊毛出在猪身上——相反,当一个生态足够丰富多元的时候,两个节点之间形成闭环,可能会带来第三方的意外获益。当微信的社交属性与小程序的商业功能形成闭环之后,意外获利的是腾讯的广告业务。 逻辑也很简单,小程序为微信提供了商业化的空间,用户发现能够在微信体系里直接形成交易的时候,便会增加在这里的广告投放。之前微信的广告只是展示性的,而现在则成为精准的营销工具。 2020年二季度,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大增27%至人民币152.62亿元,虽然与一季度47%的同比相比有所放缓,但最近两三年来社交与其他广告收入持续增加,这是微信生态不断优化的结果。 小程序的成功,对于微信体系而言,完成了闭环的最后一个环节,仿佛老树开花,使得微信不仅停留在通讯与社交工具,而成为了一个电商平台。这也提示人们,永远不要忽视巨头的生态与创造力。 2 前瞻 如果说小程序商圈的靓丽表现是此前播种的收获,那么对于产业互联网的投入,则体现出对未来的前瞻性布局。 人们普遍认为,腾讯是由一堆产品条线组成的,而产品条线之间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甚至认为这里面存在赛马机制,跑出的赢家通吃,跑输的惨遭淘汰。一句话:腾讯没有顶层设计。 然而,在腾讯最近一年半载的动作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一种顶层设计的味道。 2018年9月,腾讯经历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确立了发展产业互联网的目标。用互联网领域的行话,其实就是发展to B业务。但是产业互联网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许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就像电力,想要供电先要建设电网,就像交通,想要开高铁先要铺铁路。 事实上,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是一项重要甚至迫切的工作。在腾讯历史上,OICQ(QQ的前身)刚刚推出的时候,由于低估了产品的火爆程度,因而服务器不够用;当时中国服务器属于稀缺资源,腾讯曾经有过几次融资就是为了买服务器。 今年5月,腾讯投资5000亿元用于新基建和产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器、大型数据中心、物联网操作系统、5G网络、音视频通讯、网络安全、量子计算等是重点投入领域。 疫情期间,工作、生活的互联网应用使用增长迅猛,带动用云量大幅上升。今年“618大促”期间,腾讯云的计算资源相比去年增长了一倍。6月整个行业直播卖货的带宽相比1月增长了500%。 此次财报中,未披露“云及其他企业服务”的细节,只是定性为“环比和同比都稳步增长”;但是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政务、商务、工业、金融等领域“上云”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云业务终将成为腾讯业务爆发的下一个环节。 3 出击 曾经一度,人们认为腾讯的投资是防御性的;也就是说,当某个领域出现竞争对手的时候,腾讯会收购这个领域的“老二”或者“老三”,形成远交近攻。西方军事学有一个思想,当你把价码提高到对手难以承受,他战胜你的收益有限,而为了战胜你却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这时对手就会望而却步。 我承认,腾讯在过去的投资行为中,的确有过这种“防御性收购”的影子;但是在今年上半年这几起收购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两个字: 出击。 例如在2019年四季度收购一家北欧游戏公司Sueprcell的时候,腾讯没有采用财务投资的模式,而是战略投资;在今年二季度的时候,腾讯通过董事会权力更换了阅文集团的管理层;刚刚过去的7月底,腾讯提出对搜狗的全面收购邀约;而8月初,斗鱼和虎牙这两家腾讯参股的直播巨头合并。 曾经有分析认为,阿里喜欢收购,京东喜欢单干,而腾讯喜欢“结盟”。这个结论从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但是其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即巨头行为背后的逻辑,是值得深思的。 站在流量的角度,阿里倾向于具有流量焦虑,因为它的流量具有内源性,说白了,不论是淘宝还是支付宝,它们的流量来源于交易需求,并最终归结到交易完结,这部分流量在线时间绝大多数都是在围绕交易,因此阿里总需要外部渠道为它供应流量。 而腾讯的流量具有外源性,不论是从前的QQ还是现在如日中天的微信,只要具有社交和通信的功能,流量就会自动堆上来,而且这部分流量的在线时长与交易无关。一句话,阿里需要流量入口,腾讯需要流量出口。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阿里的收购必须并表,形成中华帝国式的中央集权;而腾讯则可以形成类似欧盟与成员国之间关系松散的投资联盟。这两者无所谓对错优劣,是基于各自的业务基因而做出的判断。 当然,除了松散联盟,腾讯一直都有能力和底气通过并购整合核心板块的上下游业务。这些年,表面上看似从“腾讯没有梦想”到“腾讯不再佛系”,其实这背后是能量从积聚到释放的一个过程。 Supercell、阅文、搜狗、斗鱼/虎牙——这半年以来的投资收购动作遍及游戏、线上阅读、搜索引擎、以及直播平台。这一连串的投资收购动作,体现出腾讯在大文娱方面增加布局,增强生态的战略。当然,这些增强优化之后的生态,会对整体业务形成促进。 4 爆发 在2016年出版的《腾讯传》中,吴晓波将刻画一家互联网企业增长状貌比喻为“定格一座正在爆发的火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首先,互联网这个行业,基于人类高度不确定性的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因而行业自身就有很高的变异性;其次,身处行业之中的互联网企业,每时每刻都处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他们的战略、他们的策略、以及他们的方法论,也时刻处于变动之中。 但对于市场与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对互联网企业的认知范式(cognitive norm),需要随着你所身处的市场与你要认识的对象的变化而变迁。 变者通,不变者死。 腾讯上一轮股价与估值快速上涨,受的是王者荣耀这个爆款游戏带来的盈利-估值提升,即戴维斯双击。而这一轮上涨的破灭,则归咎于2018年游戏产业的调控政策。自2018月1月底股价见顶只有,腾讯维持了两年多的震荡横盘,估值回落,市场质疑,投资者观望。 否极泰来。当2018年9月组织架构调整以及2019年推出小程序以来,腾讯的逻辑酝酿着改变—— 如果说3年前的腾讯是社交、游戏、文娱、金融等板块的松散联盟,一家“没有梦想”的公司;那么今天而言,腾讯的这些板块整合度明显提高,生态明显加强,而业务模式也朝着产业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以及新基建的方向跃迁。 从疫情股灾跌至低位324港元,到今天,腾讯的股价累计涨幅已经超过60%。随着这一轮财报的披露,许多大行调高了腾讯的目标价,国金甚至喊出了694的“天价”——虽然有点夸张,但结合这半年来一些列变化以及所反映的趋势来看,这个估值也许不无道理。 今年5月,腾讯股价突破2018年1月的高点,站稳500港元大关。这正是投资者开始下注腾讯的表现。 腾讯正在进击。
图片来源:微摄 文章来源:央行 为贯彻落实修订后的《证券法》,进一步发挥行政和解在化解行政资源与行政效率之间的矛盾、及时补偿投资者损失、尽快恢复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证监会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行政和解试点实施办法》(证监会令第114号)进行了修订,起草形成了《证券期货行政和解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保持原办法框架结构不变,共5章25条,较原办法减少了14条。具体而言,修改15条、删除16条、增加2条。主要修改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完善办法名称,修改为《证券期货行政和解实施办法》。二是调整行政和解申请的期间。将原来的正式立案之日起满3个月(经证监会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不受3个月限制)至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前,调整为自收到中国证监会送达的调查法律文书之日起至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前。三是调整行政和解的适用范围与条件,不再对案件类型作特别限定,同时完善适用和解程序的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积极条件调整为案件已经过必要的调查程序,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案件事实难以完全明确;法律适用难以完全明确;当事人已经或者承诺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涉嫌违法行为,赔偿有关投资者损失,消除损害或者不良影响;采取行政和解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高执法效率,恢复市场秩序的其他情形。消极条件调整为以下几个方面:被调查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证券期货犯罪,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不得和解;对于惯犯、累犯等不得和解;当事人就同一案件重复申请和解的,不适用和解程序。此外,删除证监会派出机构查处的案件不适用和解程序的规定。四是完善行政和解的启动程序,删除证监会不得主动或者变相主动提出和解建议的规定,并且进一步要求应当在案件调查法律文书中告知当事人可以依照规定申请和解。五是删除内部征求意见规定,考虑到内部征求意见程序属于证监会内部工作流程,不宜在外部文件中规定,予以删除。六是完善行政和解金的确定因素,新增“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如被查实依法可处以的资格处罚措施”、“当事人在案件调查中的配合情况”以及“达成行政和解时所处的执法阶段”三项内容作为确定因素。七是完善行政和解金的管理和使用,明确行政和解金应当优先用于赔偿投资者损失。对于未造成投资者损失,或者投资者损失难以认定,或者行政和解金在赔偿投资者损失后仍有剩余的,应当上缴国库。八是加强当事人权益的保障,包括进一步完善回避程序、告知程序、协商延期程序;明确行政和解程序终止后,证监会恢复调查、审理程序的,当事人在和解中所作的自认不作为认定违法事实的依据;明确证监会无正当理由单方不履行行政和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九是明确行政和解的信息公开,规定证监会应当及时公布中止调查决定书和终止调查决定书。十是明确记入诚信记录的情形,如果行政相对人存在未按约定履行行政和解协议、提供的行政和解材料有虚假记载或者重大遗漏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将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欢迎社会各界对《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证监会将根据公开征求意见情况,对《征求意见稿》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据证监会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修订后的《证券法》,进一步发挥行政和解在化解行政资源与行政效率之间的矛盾、及时补偿投资者损失、尽快恢复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证监会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行政和解试点实施办法》(证监会令第114号)进行了修订,起草形成了《证券期货行政和解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中新经纬资料图 据悉,《征求意见稿》保持原办法框架结构不变,共5章25条,较原办法减少了14条。具体而言,修改15条、删除16条、增加2条。主要修改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完善办法名称,修改为《证券期货行政和解实施办法》。 二是调整行政和解申请的期间。将原来的正式立案之日起满3个月(经证监会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不受3个月限制)至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前,调整为自收到中国证监会送达的调查法律文书之日起至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前。 三是调整行政和解的适用范围与条件,不再对案件类型作特别限定,同时完善适用和解程序的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积极条件调整为案件已经过必要的调查程序,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案件事实难以完全明确;法律适用难以完全明确;当事人已经或者承诺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涉嫌违法行为,赔偿有关投资者损失,消除损害或者不良影响;采取行政和解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高执法效率,恢复市场秩序的其他情形。消极条件调整为以下几个方面:被调查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证券期货犯罪,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不得和解;对于惯犯、累犯等不得和解;当事人就同一案件重复申请和解的,不适用和解程序。此外,删除证监会派出机构查处的案件不适用和解程序的规定。 四是完善行政和解的启动程序,删除证监会不得主动或者变相主动提出和解建议的规定,并且进一步要求应当在案件调查法律文书中告知当事人可以依照规定申请和解。 五是删除内部征求意见规定,考虑到内部征求意见程序属于证监会内部工作流程,不宜在外部文件中规定,予以删除。 六是完善行政和解金的确定因素,新增“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如被查实依法可处以的资格处罚措施”、“当事人在案件调查中的配合情况”以及“达成行政和解时所处的执法阶段”三项内容作为确定因素。 七是完善行政和解金的管理和使用,明确行政和解金应当优先用于赔偿投资者损失。对于未造成投资者损失,或者投资者损失难以认定,或者行政和解金在赔偿投资者损失后仍有剩余的,应当上缴国库。 八是加强当事人权益的保障,包括进一步完善回避程序、告知程序、协商延期程序;明确行政和解程序终止后,证监会恢复调查、审理程序的,当事人在和解中所作的自认不作为认定违法事实的依据;明确证监会无正当理由单方不履行行政和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 九是明确行政和解的信息公开,规定证监会应当及时公布中止调查决定书和终止调查决定书。 十是明确记入诚信记录的情形,如果行政相对人存在未按约定履行行政和解协议、提供的行政和解材料有虚假记载或者重大遗漏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将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不做(通用)搜索引擎,只做服务搜索。” 搜索战事升级,支付宝显得心无旁骛。8月3日,支付宝宣布,首页搜索“品牌直达”能力全新升级,并正式面向全行业品牌商家开放。支付宝方面称,近400个知名品牌商家已经接入升级后的“品牌直达”能力,小程序点击率平均增长达到50%。 在最新的一份回应中,支付宝不仅肯定了对于搜索人才的扩招计划,“今年还会再招200人”,还表达了专注于服务搜索的决心,“支付宝不会像传统搜索引擎一样聚焦于信息搜索,而要做端内服务搜索。” 这一次,支付宝不再被社交、资讯等转移注意力,而将全部精力聚焦于服务搜索上。今年2月起,支付宝搜索团队开始扩招;5月底,原淘宝搜索产品总监袁怀宾,调任支付宝搜索产品运营负责人。6月初,支付宝宣布开放首页亿级中心化流量,搜索成为核心入口。 随着老牌搜索引擎式微,搜索之战逐渐形成合围之势。 上周,搜索市场大消息不断,7月27日,搜狗称收到腾讯发出每股9美元的全资收购要约。同一天,字节跳动副总裁、AI Lab负责人马维英离职,重返学术界。此外,同为阿里系的夸克搜索也推出了“Z视频”,试图解决视频搜索的用户需求。 中国移动互联网需要什么样的搜索引擎?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正试图给出不同的答案。 这一命题之所以没有定论,从用户视角来看,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各大平台的搜索体验都不够好。信息与服务的高速公路仍然在紧锣密鼓地修建当中,一方面扩大供给,一方面升级技术,还要做有别于传统搜索的精细化运营。 微信在社交搜索上被寄予厚望,即朋友搜索的结果将如何影响最终的搜索结果,这是谷歌曾经想做而没有做成的。字节跳动当年“像做搜索引擎一样做推荐引擎”,如今,头条搜索想要将推荐引擎中探索出的一套技术架构迁移到搜索上,实现推荐和搜索两大引擎的无缝结合。百度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自我变革,在竞争对手侵入腹地之前,守住护城河。 在此背景下,支付宝能否靠专注和聚焦,在服务搜索上先赢下一局? 为什么是服务搜索 搜索之战,归根到底还是生态战。 这是支付宝之所以选择做服务搜索,而不是通用搜索或内容搜索的原因。支付宝正着手搭建它的服务生态,未来三年目标是“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而它的内容生态却是缺失的,或者说,大量UGC内容是为了促进服务和交易而产生的。 2019年8月,支付宝搜索服务直达开始公测。今年3月推出“扶优机制”,以流量激励政策引导商家强化搜索自运营。服务搜索的逐步推进,和今年3月支付宝15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改版步调一致。 改版后的支付宝正式告别工具时代,升级为数字开放平台。最明显的变化是,支付宝上半屏业务入口增加至14个,外卖、美食玩乐、酒店住宿等生活服务 场景优先级提高,以强化用户心智。 首页首屏的重大改版,乘以支付宝9亿用户体量,不是一件小事;但作为服务与用户的连接,仅仅是首屏入口的改动又是远远不够的。今年6月,蚂蚁集团CEO胡晓明透露,支付宝小程序推出两年以来,小程序数量已达200万,月活用户数超6亿。 搜索作为连接信息与用户的高速公路,其价值不言而喻。 支付宝内部人士认为,搜索框是最适合分发小程序的路径,理由有三: 其一,搜索是最短路径,一词直达是搜索独有的特性。其它方式如通过内容跳转小程序、社群分享跳转小程序、中心化频道分发、商家自运营的端外导流,通常需要三到四个步骤; 其二,搜索关键词能容纳的服务和信息空间是无限的,可以助推搜索的规模无限拓展下去; 其三,搜索是可运营的,对中心化的流量形成有效补充,尤其是服务商可以自主运营其流量。 “任意门”不是一蹴而就的 支付宝想做服务搜索的“任意门”。 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从2019年8月服务搜索直达开放公测开始,支付宝首先要做三件最基础的工作。 点击搜索框-输入关键词-进入搜索结果页,这是一个大致的用户动线。支付宝首先需要在用户动线中,透出结构化的服务。但如果仅仅是透出这些服务,就像是一粒沙或者一粒豆,是很分散的。支付宝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将这些服务用场景智能化的方式有效组织起来。 以上两者结合要达到的目的是,让每个服务结构化出来,在整个用户动线里能够非常自然地点击和使用。此外,在接下来的用户决策阶段,支付宝会透出用户的评论和评价信息,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 回归到供需匹配的搜索思维模式,支付宝搜索团队至少需要拥有以下两项能力:其一,在所有服务垂类里构建一个成熟而完备的技术体系,将效率做到极致。其二是在供给端,面向更加广阔的服务场景,并对每一个细分服务场景加深理解。 从生态发展的角度,支付宝还需要和5万服务商、4000万服务业商家站在一起,共同教育市场。 支付宝不断向服务商、商家、用户传达了两个核心差异化:做一站式生活服务搜索引擎,这是总体的核心方向。另一方面,去中心化的搜索流量和中心化的流量是一个整体体系。 简单来说,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一个成长机制,商家既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等方式,自运营去中心化的搜索流量;又可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扶优机制,争取中心化的流量激励。 人才储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今日头条CEO朱文佳曾表示“做好搜索这件事,至少需要一个100人的团队”。而从支付宝今年的扩招计划来看,今年搜索团队总人数将超过200人。 归根到底是用户心智的争夺 大至战略方向,小至产品细节,归根到底是用户心智的争夺。 这包含了两个方面,在集团战略层面,支付宝需要让用户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支付工具、一个金融服务平台,还是一个生活服务平台。至于获取服务的方式和路径,只需要关键词搜索,就可以以最短路径到达所需服务以及关联服务。 但最难改的就是用户心智。 服务搜索并不是支付宝的专属,微信小程序、头条小程序、抖音小程序、百度小程序,既承载内容,又承载服务。更不用说本地生活领域,还有更为聚焦的美团点评App。 蚂蚁集团CEO胡晓明清楚地知道,他曾在接受36氪采访时称,改变用户心智“非常难”,从支付工具、金融平台到生活服务平台、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存在风险”,但这是“不得不冒的风险”。 不过从支付宝披露的数据来看,用户使用搜索框获取服务呈上升趋势。截至目前,支付宝App上用户搜索总量中生活服务占比接近6成,同比上年增长3倍。 竞争对手也没有闲着,即使是以服务搜索单一维度来比较。 今年2月,头条搜索独立App开启内测。3月,今日头条上线“在家玩”频道,Keep、叮当快药、美菜分别接入在家健身、送药上门及送菜上门入口。在家服务入口则包含美团外卖、顺丰速运、一嗨租车多个本地生活服务小程序。 受疫情推动,微信小程序包括政务、医疗、教育、到家等垂类小程序数量自春节以来出现高增长。尤其是到家类小程序,春节期间小程序生鲜果蔬业态交易笔数同比增长149% ,社区电商业态交易笔数同比增长322%,迅速实现了一波用户教育。 不过,无论是微信搜索还是头条搜索,连接的都不止是服务,还有内容。这势必牵涉到一些权衡,无论是在权重分配的优先级还是投入资源的力度上,都需要做出一些取舍。 在这一点上,只做服务搜索的支付宝显得轻松得多。轻装上阵的支付宝想要走的更快,将竞争对手们甩在身后。但问题在于,聚焦与专注,究竟能为支付宝带来多大的优势? 选择权又来到了用户手中。
微信再次加码电商生态。 腾讯方面近日宣布,微信小商店正式上线。从今以后,用户只需提供相关身份及资质证明,就可以把实体店开到月活12亿用户数的微信生态里。 据介绍,微信小商店是小程序团队提供的一项新能力,帮助商家免开发、0成本快速生成卖货小程序。小商店现提供商品信息发布、商品交易、小程序直播等功能,全方位支持商家自主开店经营。目前,微信小商店现阶段已支持售卖超过1500个类目的商品,且仍在持续拓展中。 除了微信小商店之外,微信近来在电商生态频频试水。今年5月,微信新上线小鹅拼拼小程序,主打拼单团购,被业内视为对标拼多多。近日,微信又新上线“群小店”功能,主打“分享”和“推广”的新购物方式。 “目前微信月活接近12亿,如果微信和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风口叠加,其市场能量不言而喻。”围绕微信推小商店内测行为,华创证券研究团队分析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微信小程序日活跃账户数已突破4亿,累计创造8000亿交易额。 微信小店到小商店 7月10日,微信官方宣布,由于微信小店不再维护,后续将全面下线微信小店。接下来,微信将推出“微信小商店”,它是一款帮助商家开店、直播的小程序。 资料显示,微信小店是微信在2014年推出的公众号插件,经过认证的公众号可通过该插件开通小店,微信则提供商品交易等功能。 如今“升级改版”的微信小商店,功能则更加丰富。据《微信小商店开店须知》中介绍道,微信小商店是小程序团队打造的SaaS建店工具,无需开发、免费开店,帮助商家快速生成小程序。目前微信小商店为商家提供商品信息发布、商品交易、小程序直播等功能,支持商家自主开店经营。 相较而言,微信小商店的玩法更加“傻瓜”。据微信官方介绍,希望开通微信小商店的用户无需使用专业技术团队,可以免开发、零成本、一键生成卖货小程序。同时,包括商品发布、订单管理、交易结算、物流售后、直播带货等等,这些微信均能帮用户完成。 据了解,目前微信小商店支持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店,暂不支持个人开店。内测期间,同一主体下,企业最多可以支持开通50个小商店,个体工商户最多可以开通5个。此外,1个微信号只可支持注册一次。 “微信小商店对个体而言,没有任何技术门槛,直接上传商品就能拥有自己的小店,相较之下有赞基础版本都要6800元一年,”一位个体卖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论道,“对小微企业而言,拥有了融入微信生态的能力,通过微信的背书和微信电商基础能力加持,也能为靠谱的微商正名。”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不看好。“目前来看微信小商店还是在学习友商,想凭借微信自带的流量和渠道优势来做电商,听起来不错,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一位不愿具名的观察人士向记者指出,“微信如果能构建一个熟人电商网络是非常有价值的,可惜包括物流、供应链、流量分发、功能开发等,太多难题需要克服。” 微信电商元年? 能够明显看到的是,微信今年在商业生态布局上连连出手。仅电商领域,从小鹅拼拼、群小店,再到如今的小商店,微信来势可谓凶猛。 今年5月,小鹅拼拼正式上线,其公众号简介为“小鹅拼拼,来自朋友推荐”。上线之后,小鹅拼拼被指对标拼多多,以拼团、低价的相似套路吸引消费者。具体而言,它是一款C2B型的拼购电商平台,主打用户拼团购买享受折扣,主营商品以日常廉价日用品为主。 一个月后,微信在小鹅拼拼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群小店”功能。 据了解,该功能是一个主打“分享”和“推广”的新购物方式。用户通过小鹅拼拼小程序内的“群小店”选项分享入口链接,在群友点击连接后即可开通群小店,首个分享入口链接的人自动成为店主。店主可通过群友购物获得返利,“群小店”会每天自动发送红包,当群友在群内消费满100元还可以开通群秒杀功能。 如今,微信再次推出小商店功能,以继续扩大自己旗下的电商矩阵。 事实上,腾讯今年重磅投入电商领域,并非没有原因。腾讯Q1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2.025亿,同比增长8.2%,带动小程序用户迅速增长,日活跃账户数超过4亿。另据微信官方数据,2019年小程序累计创造8000亿交易额,同比增长160%。 坐拥海量用户及流量资源的微信,今年则看到了电商领域的机会。“今年的疫情挑战加剧了商家的私域业务布局,在微信和其服务商的帮助之下,诸多商家开启了微信场景的销售转化。”国盛证券研究团队就此表示。 同时,高昂的流量成本让不少商家这两年开始寻找低成本的增量销售渠道。“在微信,商家通过微信官方小程序等带货,只需缴纳基础的支付交易费用。”国盛证券研究团队指出,目前,微信官方渠道的支付费率约0.6%,有赞的综合变现率为1.7%-1.8%左右,远低于淘宝、拼多多等公域平台。 “商家对私域运营和留存复购的需求增长、平台和服务商对产品功能的积极迭代,都让微信商业生态越来越成为商家销售场景的标配之选。”国盛证券研究团队表示,“我们预计,今年微信场景的商家数量合计交易规模都将迎来大幅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腾讯的电商版图内一直有京东、拼多多的身影。在微信引流的重要场所“九宫格”内,京东及拼多多也长期霸屏。如今微信则选择直接下场,其原因是什么? “在过去,微信一直在完善人和信息、人和服务的链接关系,但在人和物品方面一直是缺失的,人、信息、物品也一直没有形成闭环。”前述观察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过去微信一直试图通过拼多多、京东来弥补,但商品本身依然在拼多多和京东的体系内,微信小商店不仅是完善人和物品的关系,更是把人、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都打通,形成系统能力的闭环。”
为适应银行保险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规范及统一银行业和保险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程序规定》对行政许可全流程涉及的主要程序问题作出了规定,主要着眼于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流程、提升行政审批工作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保障申请人合法权利。 具体来看,首先,增加了中止审查和恢复审查程序。存在“申请人或相应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人因涉嫌违法违规被行政机关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侦查,尚未结案,对相应行政许可事项影响重大”等几种情形时,受理机关或决定机关可以中止审查,并在符合条件时恢复审查。其次,明确了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的权利和程序,进一步保证行政许可程序的完整性和对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权利保障的全面性。此外,申请人向受理机关提交申请材料、相关文书送达申请人、申请人提交书面说明解释等程序的文件传输方式中,均增加了“电子传输”这一方式,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提升银保监会行政审批的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银行业和保险业部分行政许可事项情形复杂,涉及主体众多,影响重大。在《程序规定》中明确中止审查程序后,在申请人及相应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人涉嫌违法违规、尚未定性的情况下,审查程序可以暂缓,以避免相应不利状态对审查结果造成影响,保障相关人员正当权益;在有关规则存在进一步解释必要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法律呈现滞后性的案例中,也可为法律解释和研究预留时间,确保许可决定作出的科学性、审慎性。此外,有必要对恢复审查程序作出规定,以确保中止审查的情形消失后,申请人正当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