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光电器(002045)控制权变更事宜又迎新进展。 根据国光电器7月13日晚间披露的公告,如果股份转让顺利实施完成,智度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公司1.41亿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9.9978%,智度集团将成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公司将变成无实控人状态。 回溯前情,国光电器曾于3月25日公告,控股股东拟将所持公司19.47%股份转让给国有资本平台,为公司引进国有资本背景的战略投资者,该事项涉及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发生变动。 国光电器之后又于7月7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广西国投于7月6日与智度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意向书》,有意将持有公司股权中的13.47%的股权,通过直接或间接股东转让持有广西国投的控股权的方式,转让给智度集团有限公司或其指定主体。转让完成后,智度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控制公司股份比例不超过29.9999%,并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最新公告显示,7月13日,广西国投与周峰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广西国投拟将其所持公司2810.3万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6%)转让给周峰。本次股份转让前,广西国投持有国光电器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9.47%股份。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广西国投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3.47%。 另外,7月13日,遵义华洋企业咨询服务中心(有限合伙)、遵义华本企业咨询服务中心(有限合伙)等转让方与智度集团签订《股权转让框架协议》。转让方直接、间接合计持有广西国投56.26%股权。转让方拟将其直接、间接合计所持广西国投56.26%股权转让给智度集团或智度集团一致行动人。 本次转让前,国光电器控股股东为广西国投,实际控制人为周海昌。如本次转让顺利实施完成,智度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总计控制广西国投69.19%股权,广西国投亦将成为智度集团一致行动人。智度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广西国投、智度股份、拉萨智恒、北京泛信及苏州惠真将合计持有国光电器29.9978%的股份,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智度集团将成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 另外,鉴于智度集团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因此国光电器也将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国光电器称,公司目前管理团队稳定,经营情况良好,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本次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经营管理层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拜腾、赛麟、博郡等中国造车新势力纷纷遇挫之际,理想汽车启动赴美IPO征程。理想汽车有关负责人7月13日对上证报确认,公司已于7月11日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冲刺美国纳斯达克。据查,第一大股东兼创始人李想持股25.1%,美团创始人王兴及美团关联方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3.5%,利欧股份也持股近5.2%。 李想持股25.1%,美团关联方为第二大股东 理想汽车成立于2015年,前身为车和家,由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创办,2019年6月更名为理想汽车,2019年11月开始量产首款车理想ONE。 招股书显示,理想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创新者,公司将重点放在售价15万至50万元的SUV领域。同时,理想汽车在招股书中透露,为了面向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未来将通过开发新车型来扩大产品阵容,包括中型和紧凑型SUV车型。 从理想汽车的经营基本面来看,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理想汽车已交付超过1.04万辆理想ONE。理想汽车方面表示,这“创下了中外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的最快交付10000辆的纪录”。 财务数据显示,理想汽车2019年实现营收2.84亿元,其中,电动车销售收入为2.81亿元。2020年一季度,理想汽车实现营收8.5亿元,其中,电动车销售收入为8.41亿元。同时,理想汽车第一季度的营业亏损也收窄至2.3亿元,低于去年同期。 根据招股书,李想为理想汽车最大自然人股东,持股25.1%,拥有70.3%的投票权;王兴及美团关联方为理想汽车第二大股东,持股23.5%,拥有9.3%的投票权。 另外,A股上市公司利欧股份也是理想汽车的股东之一。早在2016年4月,利欧股份通过出资3.5亿元,与理想汽车的前身车和家签署投资协议,从而持有其11.75%的股份,布局智能电动汽车领域。2017年利欧股份再度增资1亿元。根据利欧股份2019年底的公告,其持有理想汽车5.1696%的股份。 美团对理想汽车近期可谓全方位支持,此前有消息称理想汽车将获得5.5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美团领投、李想跟投剩余5000万美元里的3000万美元。除了重金加持,王兴还多次为理想汽车站台。 造车新势力在美股受追捧 中美新势力造车公司的代表特斯拉和蔚来在美股市场近期表现都很不错。特斯拉过去一年股价涨幅超过550%,目前总市值已突破280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也迎来反转,虽然股价在上市后因销量不达预期和亏损扩大等原因曾经一度下跌至最低1.32美元/股,但此后股价连续走出新高。以去年10月初的低点来计算,蔚来股价累计涨幅已经超过10倍。 有业内人士认为,持续亏损的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面临着比较艰难的融资环境,它们正在一个拥挤的赛道上争夺终端销售和新资本。 销售好不等于盈利好。已经在美上市的蔚来汽车7月2日公布了6月份交付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6月蔚来共交付3740辆,同比增长179.1%。然而,据蔚来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12.957亿元,2020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为-16.92亿元,整体毛利率为-12.2%。亮眼的销量成绩无法帮助其实现盈利,毛利率为负,让蔚来汽车陷入“卖一辆亏一辆”的窘境。 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对上证报感叹,新势力造车公司要达到资本市场认为的财务方面达标甚至优秀是很难的,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除了盈利能力,部分业内人士还担心理想汽车的产品单一问题。按照李想此前的观点,他坚信苹果、特斯拉的精品战略,认为一款做到极致的产品胜于数个平庸产品,截至目前只有理想ONE一款车型。 不过,李想也在调整方向。理想汽车的招股书透露了未来新车规划。按照计划,理想汽车将在2022年推出一款全尺寸高级电动SUV,新车将配备下一代EREV动力系统。
浙江国资在A股市场“扫货”不停歇。7月13日,在易主消息的刺激下,复牌的鹿港文化收获涨停板。 据日前公告,鹿港文化实控人钱文龙及主要股东缪进义,拟将所持的共计1.66亿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江文投”)行使,后者将成为控股股东。与此同时,浙江文投拟斥资不超过6亿元认购上市公司增发的2.68亿股股票,进一步夯实控股权。 这是浙江文投时隔1个半月后的收购“第二弹”。平治信息6月1日披露,浙江文投拟通过受让股份、受托表决权及认购定增股份的组合方式入主。 “这两年由于政策等原因,文化传媒板块普遍存在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上市民企被国企收编的案例屡见不鲜。”文艺馥欣资本顾问创始人阮超表示,委托表决权的模式可以实现低成本入主,配套定增既可摊薄收购方的成本,也可向上市公司输血。 “不出分文”锁定控股权 浙江文投这次出手的对象,是江苏张家港的企业。 据7月10日晚间公告,鹿港文化实控人钱文龙及主要股东缪进义,拟分别将其持有的1.19亿股股份和4749.94万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浙江文投行使。交易完成后,浙江文投将拥有1.66亿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8.64%。 与此同时,浙江文投拟以不超过6亿元现金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2.68亿股股票,届时将获得上市公司共计37.42%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其中直接持股23.08%,接受表决权委托14.34%。 钱文龙和缪进义系鹿港文化的创业元老,前者担任上市公司名誉董事长,后者担纲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实,早在2019年,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已萌生去意,先后与洛阳市老城区政府旗下公司、淮北市建投控股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包括钱文龙在内的多名股东拟通过转让部分股份及委托表决权的方式撤出,但最终均未成行。其中,鹿港文化与淮北建投的谈判一度已接近成功。今年4月,鹿港文化还发布了定增预案,淮北建投旗下两家公司拟出资5亿元包揽发行股份。 但不知何故,浙江文投出现在了最终的谈判桌上,前次定增计划随之终止。“这个案例特殊之处是,浙江文投并未受让任何股份,只接受表决权委托,意味着其前期不需要出资,而是通过定增来实现一次性入主。”文艺馥欣资本顾问创始人阮超说,如此一来,浙江文投的收购成本相对较低,也可以规避一些交易风险。 定增预案显示,鹿港文化本次增发价格按“八折”基准,定为2.24元/股。上市公司停牌前股价3.19元,13日涨停后最新股价已达3.51元。 鹿港文化主营纺织业务和影视业务,2019年度公司相关资产和商誉发生较大程度减值,当年亏损近10亿元,今年一季度亏损6300多万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实控人钱文龙所持大部分股票被质押,其他主要股东所持股份亦存在大比例质押或冻结的情况。 “梅开二度”赋能加持 鹿港文化与淮北建投的谈判为何告吹?公告曾披露,淮北建投建议公司剥离或妥善处置影视资产,而目前公司处置相关资产难度较大。 “从公告情况看,应该是在资产剥离环节出现了一些困难。”有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的壳资源交易中,买方具有主导权,买家大多希望上市公司剥离现有资产,上市公司可回笼部分现金,也有利于后续轻装上阵。“但要实施资产剥离,意味着原实控人要掏钱去接盘,这会出现新的资金问题。” 从业务层面看,浙江文投与鹿港文化显然更具备同声共气的基础。鹿港文化称,浙江文投作为公司控股股东,可以协调其优质产业资源,充分发挥与公司业务发展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在影视领域的竞争优势。 资料显示,设立于2019年1月的浙江文投,注册资本30亿元。官网介绍称,作为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投资主体和投融资主平台,浙江文投自觉肩负起高水平建设“文化浙江”、助推万亿级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任,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品牌影响力的新型综合性文化产业投资集团。 在此之前,浙江文投已与本省上市公司平治信息“定亲”。6月1日,上市仅3年半的平治信息披露,浙江文投拟受让9.26%的股份及19.15%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同步推出的定增预案显示,浙江文投拟以40元/股的发行价,出资10亿元包揽平治信息发行的2500万股股份。平治信息最新股价近57元。 平治信息系国内领先的数字内容、智能终端供应商,最近3年营收、净利润均稳定增长,但公司坦言,在业务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营运资金压力。公司称,浙江文投的加持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在文化产业的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各项资源,明晰战略方向、加强产业协同。 “相对于不少地方国资城投平台的买壳,浙江文投锁定的收购对象均属文化产业,赋能和加持的作用会更明显一些。”前述投行人士说。
许倩 | 北京报道 吴凌华接替刘赛飞坐上了世茂股份“头把交椅”。 7月8日,世茂股份发布重大人事变动:世茂股份董事、总裁刘赛飞因个人原因7月8日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总裁职务;同时聘任吴凌华担任公司总裁,任期自2020年7月8日起至本届董事会任期结束日止,并提名吴凌华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 吴凌华的职业生涯几乎都在和商业地产打交道,4年前加入世茂之前,他曾在华润置地商业地产领域打拼16年。此次将一名商业老将放在世茂股份领军人位置,业内解读为世茂或有意强化资本市场对世茂股份深耕商业地产的想象空间。 毕竟从去年业绩看,世茂商业地产路走得并不算好。“吴凌华作为一名商业老将,接任总裁对世茂商业资产管理与经营提升而言是一个利好,从而也有利于整体提升世贸股份的业绩表现。”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 商业老将吴凌华 吴凌华接任世茂股份总裁一职并不奇怪。这一切在4年前就打好了伏笔。 2016年1月18日,吴凌华被世茂挖角,正式成为世茂集团副总裁兼商投总裁。在此之前,吴凌华曾是华润置地掌门人吴向东左膀右臂,协助吴向东创建了第一座万象城——深圳万象城,并被吴向东钦点担任第一任总经理。后来,深圳万象城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的商业标杆,且在多个城市复制落地。 在华润的16年,吴凌华积累了丰富的商业地产运营经验,这正是世茂所看重的。加盟世茂的第二年,吴凌华向外界传递了他的决心:5年内,世茂将成为国内具有独特影响力的商业地产发展商,具体一点,5年之内,世茂的商业板块业务营收将增长322%。 这几年,在吴凌华的带领下,世茂商业板块建立了一支成熟的商业综合体运营管理团队,深耕全国多核心城市集群,在全国运营管理多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包括青岛世茂52+购物中心、武汉世茂摩天城、成都世茂广场、世茂国际中心等。但世茂仍缺少一个足以被记住的全国标杆项目。 今年3月份的业绩发布会上,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许世坛表示:“世茂股份将继续深耕核心区域,聚焦、发挥自身在商业地产类项目开发的禀赋及优势,凭借健康的财务管理能力,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实现有品质的稳健增长,进而助力夯实世茂集团‘大飞机’战略的两翼实力。” 选择在商业地产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吴凌华担任公司总裁,足见许世坛对商业地产的野心。 商业地产路并不好走 商业地产很不好做,这是行业共识,头部房企世茂股份也不能幸免。以商业为主业的世茂股份依然是在靠住宅支撑业绩。 2019年,世茂集团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8%并成功冲回行业前十,但同期A股平台世茂股份的成绩却较为平淡。数据显示,2019年世茂股份实现签约销售额244亿元,同比减少10%,完成全年目标的81%,销售签约面积同比减少14%。 世茂股份的商业领域表现亦不出彩。2019年商业地产销售收入63.77亿元,同比下降3.12%,房地产租赁收入7.33亿元,同比增加5.58%。 2019年,世茂股份的商业地产销售毛利率为27.38%,同比下滑16.06个百分点。同业对比来看,大连万达、大悦城2019年毛利率分别达63.06%、41.20%。近几年才向商业地产转型的华润置地,其商业地产毛利率也维持在30%以上,2019年为37.91%。 事实上,近年来世茂股份商业地产销售收入表现一直不稳定。2017年同比大幅下滑66.4%,而2018年的同比3倍增长则与2017年的基数较低有很大关系,2019年同比增速则回落至-3.13%。 距离2009年世茂股份注入商业地产已有10余年,公司目前的商业地产仍主要以销售收入为主,由纯住宅项目和商住综合体项目贡献的住宅销售收入占比超6成。 柏文喜分析称,大型房企历年积累的开发规模较大,如此一来旗下积累的主动或者被动持有的商业物业资产规模必然较大,也成为开发业务所带来的重要的资产沉淀和表观业绩的成本来源之一,因此盘活这部分资产和提升这部分资产收益是大型房企下一步改善业绩的着力点之一。 有知情人士称,随着今年6月份世茂房地产更名为世茂集团,及世茂股份任命商业老兵吴凌华为新任总裁,世茂颇有内部整合优化、进一步提质增效之意,这也意味着世茂股份商业属性会进一步强化。
说垮就垮的“摩托车大王” 造车的圈子里从来不缺故事。 有人在追逐“造车梦”的路上名利双收,有人却在追逐“造车梦”的路上两手空空。曾经的“国产摩托车大王”——力帆股份则属于后者。 7月9日深夜,力帆股份发公告称,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多家子公司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公司将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破产的风险。 如果力帆被宣告破产,公司股票将面临被退市风险。力帆股份及其创始人尹明善,都曾是“重庆摩帮”的代表性企业与人物。1992年成立的力帆股份,曾是重庆摩托车业的龙头老大。2011年,该公司于上交所上市,也是中国首家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车企业。 而其创始人亦尹明善传奇色彩满满。于47岁投身出版事业即赚得第一桶金,成为重庆最大的民营书商。随后于54岁时改行扎进摩托车行业,成为“重庆摩帮”三大家族之一。72岁时,他带领力帆股份上市,一举登上“重庆首富”的人生巅峰。 讽刺的是,力帆股份却是连一笔56万元的欠款还不上了。 2020年6月底,力帆股份由于拖欠供货商嘉利建桥56.31万元货款,被嘉利建桥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 随后,截止到7月10日,力帆股份旗下的10家全资子公司也被申请重整了,理由皆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要知道,2018年尹明善家族在年福布斯富豪榜上财富值达到了125亿元,位列重庆富豪排行榜第8;而总资产方面,截至到2020年一季度该公司的总资产也达到了180亿元。 如此身家,竟然还是说垮掉就垮掉了,不禁让人唏嘘... 然而,对于面临破产风险的力帆股份来说,这只是华丽外袍下的一只“虱子”。 这家公司如今仍面临着持续亏损、负债较高、乘用车业务下降较大、大额债务逾期、大额资产被冻结、涉及诉讼仲裁较多、募集资金无法归还等种种危机。 不过,自4月1日以来,仅3个多月其股价已涨超了50%,现在总市值还有60亿。 (行情来源:wind) 如此危机之下,股价近期还能录得如此涨幅,难道是“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避无可避的财务困境 力帆股份近年来的日子过得可谓是每况愈下。 一方面是,业绩不断下滑,深陷亏损黑洞。 自从2016年力帆股份经历过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自身的“骗补”风波后,该公司的业绩就开始大幅下滑——2016年其归母净利润突然大幅下滑77%,其后几年依旧增长疲软,直至2019年出现历史上首次亏损。2019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32.35%至74.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950%,亏损46.82亿元。而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该公司业绩又一降再降,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下滑74.88%,归母净利润亏损1.97亿元,同比下滑103%。 (数据来源:wind) 另一方面是,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资金流动性十分紧张。 自2013年开始,力帆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就逐渐攀升,截至今年一季末,其总资产为182.93亿元,总负债157.1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5.93%。 (数据来源:wind) 不仅资产负债率高企,而且力帆控股短期偿债风险极大——2020年一季度,力帆股份流动负债137.22亿,其中短期借款77.2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3.52亿元,这也就是说其一年内需偿还短期债务有90.75亿元。 而截至2020年一季度,该公司手中仅有10.61亿元货币资金在手,恐怕是无法覆盖前文所提的高达90.75亿元的短期债务。 今年一季度末,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1.2亿元,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7.58亿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07亿元,期末现金余额仅为2.93亿元。 (数据来源:wind) 此外,在上述背景下,该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今年一季度末也降至0.03倍,资金链压力可见一斑。 随着大量短期债务陆续到期,力帆股份的债权人纷至沓来,其也屡次传出、经销商退网、拖欠供应商货款、工厂停工、销量腰斩、拖欠员工工资等负面消息。 上述债务危机,也引发了前文所提及到的力帆股份重组破产一事——即力帆股份还不起56万贷款被嘉利建桥申请重组,以及10家子公司被债权人以申请重组为由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申请重组。 据力帆股份6月17日公告,目前公司涉及诉讼(仲裁)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其中已判决(仲裁)221件,涉及金额18.36亿元,上述221个案件,公司均为被告,被判决需要承担对应金额的损失;尚未开庭案件82件,涉及金额5.8亿元。 一言蔽之,力帆股份身上的这一个“债务黑洞”引发的危机还是挺大的。 而为了解决债务危机,曾经的重庆首富,也不得不通过变卖财产形式,给昔日带给他荣耀的力帆续命。 继33亿转让15万辆乘用车项目生产基地后,2018年其又将旗下拥有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资质的子公司以6.5亿元出售给车和家。2019年,力帆股份对部分设备进行变价处置,计提减值准备11.31亿元,所获得资金也用以还债。2020年年初,尹明善的儿子尹喜地也将自己的豪车亏本拍卖,为力帆解困。 然而,变卖资产解困的动作也只是相当于杯水车薪,救不了火。 倒在“造车梦”的路上 追根溯源,力帆的败局初现端倪,归于它的“造车梦”。 力帆股份在追逐“造车梦”的路上,涉足过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共享汽车这三个方向。 奈何在这三个方向中,皆没有做出什么成果,反而因此负债累累。 力帆股份创立之初,其主要从事摩托车的生产和销售,2006 年其进入乘用车行业后。 但力帆股份的乘用车之路并不顺利——2014年以来力帆汽车的销量开始走下坡路,为了扭转颓势该公司甚至大力发展当时的网红车型——SUV车型。 奈何因产品质量问题突出、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其旗下的SUV车型销量也下滑的十分快速,生命周期可谓十分短暂。 随后,力帆股份又于2013年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刚开始其在新能源汽车上还是有一定成绩,2015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874辆,在全国名列前茅,并引发业内对力帆股份成功转型的期盼。 不过,2016年力帆由于被查出有2395辆汽车不符合补贴申报资格而陷入“骗补”风波,被取消了当年的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预拨资格,业绩更是因此一落千里。 在经历过新能源汽车的失利之后,力帆股份又将目光转到烧钱更甚的共享汽车行业。2017年,其对名为盼达用车的新能源分时租赁汽车公司车进行增资。彼时,力帆股份十分看好共享汽车行业,并认为该行业发展前景巨大。 但没想到的是,共享汽车与共享单车一样,注定是烧钱模式。截止目前,盼达用车仍处于亏损状态,且陷入了退不了押金的经营困境。 众所周知,造车是需要庞大现金流支撑的业务,因此力帆股份长期以来主要通过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或者借钱,实现自己的“造车梦”,而这也引发上文所提及的债台累累的债务问题。 为了梦想负债也就算了,奈何销量还不怎么好看。 2019年力帆股份销售传统乘用车2.25万辆,同比下滑75.52%;新能源汽车3091辆,同比下滑69.49%;摩托车作为力帆的传统优势板块,亦下滑9.95%,销售60.85万辆。 此外,据公司5月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5月,公司各项产品产销量较上年同期均出现不同幅度下滑,其中传统乘用车产量及销量下滑程度均超过90%。 (数据来源:力帆股份公告) 在全球车市“寒冬”的背景之下,大部分汽车汽车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赛麟因烧光59亿,被股东告上法院被查封了;拜腾因烧光84亿,工厂被停水停电,离量产其实只差临门一脚;而博郡汽车也因为资金链断裂问题,整车项目被迫停摆,最终宣告退出造车。 前车之鉴尤历历在目,对于资金库告急的力帆股份来说,如再无出路,结局也大概可以预料得到了。只是这出路,在此前能摸的也早已一一摸了个透,最终还是找不到,甚至越陷越深。 留个它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近日,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聘任吴凌华先生担任公司总裁,任期自2020年7月8日起至本届董事会任期结束日止,并提名吴凌华先生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公司公告 吴凌华的低调可以说是骨子里的,即便他在华润近20年,网络上所能搜索出来的资料却少之又少,且大都很雷同。 当初从华润到世茂,吴凌华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帮助世茂完成产品线的梳理,并结合世茂商业发展目标确立每一条产品线的发展路径和规模。 如今吴凌华坐上了世茂股份总裁的位子,足见老板对其的认可和未来的期待。 01 吴凌华接棒世茂股份总裁 “我希望是任期无限,目标长远。世茂是我的第二份工作,我也希望是最后一份。” 这是在世茂股份新上任的总裁吴凌华四年前初入世茂接受采访时所言。 彼时的他刚告别老东家华润,现如今,已是其在世茂的第5个年头。 而加入世茂前的16年,吴凌华都与华润共度。 在华润,吴凌华曾先后担任华润置地商业地产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华润置地(南宁)副总经理,华润(深圳)华润中心总经理。 可以说,从自南京大学经济法硕士毕业后,吴凌华迄今为止的后半生都在与商业地产打交道,是个中老手。 直到2016年,吴凌华接到了世茂股份递来的橄榄枝,诚意满满,一出手就是副总裁级。 最终吴凌华还是选择了告别华润开启一段新征程。 毕竟在商业地产巨鳄华润浸润了16年之久,吴凌华的加盟在当初引发了不小的风波,而外界对其牵手世茂最多的一条解读就是“世茂商业将要走上变革”。 而如今,吴凌华接替刘赛飞成为世茂股份的新总裁,世茂股份对商业地产的态度可见一斑:未来必然会持续深耕。 就像吴凌华自己所言,他是把世茂当成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在奋斗。艳姐翻阅其履历发现,早在吴凌华初入世茂时,就对其商业地产的未来做好了规划: “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能够给世茂留下一个独特的优秀的商业团队,能够达到所憧憬的商业匠心作品的高度。” 这一点在这两年业内也有所见证,在负88米的采石坑中,世茂用“逆向”思维营建出世界海拔最低的深坑酒店也在近年正式面世,这个突破了“地平线之下的想象”的匠心之作甚至入选了世界十大建筑奇迹。 对于管理,吴凌华当初在加入世茂股份时曾表示:“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我是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无法事事亲力亲为,现在的想法就是努力打造世茂的商业体系和平台,形成具有世茂文化的商业团队。新的平台下,更像是一名融入者、拥抱者。” 自吴凌华加盟以来,世茂的商业板块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建立了一支成熟、优秀的商业综合体运营管理团队,目前已深耕全国众多核心城市集群,在全国运营管理多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世茂股份后续的规模化商业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吴凌华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披露,世茂商业拥有“世茂52+minimall、世茂广场、世茂摩天城、世茂国际中心”四大产品线,世茂商投以上海世茂广场的改造正式开启旗下存量商业项目改造。 02 许世坛的商业板块雄心 许世坛此次将商业老将吴凌华放在世茂股份的龙头位置,世茂或有意强化资本市场对世茂股份深耕商业地产的想象空间。 此举预示着未来世茂股份将持续强化深耕商业地产领域,为世茂注入更多动力。 与新城控股拥有住宅和商业开发两大业务板块类似,许世坛旗下的世茂集团注重住宅开发,世茂股份则注重于商业开发。 目前世茂股份已深耕全国众多核心城市集群,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世茂股份在建、拟建的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1892万平米,项目遍及30多个城市。 布局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环渤海、海西及大湾区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如深圳、珠海、南京等)及强三线城市(如淄博等)。 相比下万达主要布局新区,宝龙主要布局三四线城市,世茂这个有着“豪宅开发”基因的地产大佬一般偏向选址一二线城市的市区中心,建立标志性地标商业楼。 这种市区选址的模式相对风险较低,有较高的安全垫,中端产品客户群体多而广,还不容易像定位高端奢侈品类的商业地产容易被品牌商裹挟。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新获项目均为商住综合或纯商业性质,可见世茂股份对于商业板块的专注度。 “湾区时代”到来之初,世茂股份先后在深圳前海、坪山、龙岗三个重点片区提前筹谋大型综合体项目,助力湾区发展建设。 2019年10月,世茂股份以56.4亿元摘得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战略要地,未来拟以“超级商业+超级娱乐”为概念进行一体化设计,打造珠海人工岛口岸“商旅文新一极”。 许世坛在新的战略规划中,世茂集团中的地产开发被定义为核心主体,酒店管理、物业服务、商业办公、文化娱乐则为坚实“双翼”。 世茂股份旗下的商业板块,是“大飞机战略”两翼中的重要一环,世茂股份也将持续助力“大飞机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