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州港集团获悉,12月28日,广州港、揭阳投控集团、中交四航局共同在揭阳市签约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运营揭阳港惠来沿海港区南海作业区通用码头(一期)工程和液体散货码头工程。 据介绍,广州港将发挥港口建设运营专业优势,加快推动揭阳港大南海2号港池通用码头工程、液体散货码头工程、LPG泊位工程,积极谋划推进榕江内河码头升级及扩建工作,为揭阳地区产业集聚提供新引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揭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科在签约活动致辞中表示,揭阳港集海港、河港于一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方产业基础扎实,集疏运系统日益完备。此次引入广州港和中交四航局,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揭阳综合交通优势,加快构建区域性物流体系,加快揭阳融入“大循环”“双循环”。 广州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广州港董事长李益波表示,揭阳港合作项目是贯彻落实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推动广州、揭阳两地深度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该项目将发挥港口与产业经济强大的双向带动作用,促进揭阳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沿海经济带协同发展,更好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服务“双循环”经济新格局。 据了解,揭阳港惠来沿海港区南海作业区通用码头(一期)工程和液体散货码头工程建设总投资约20.3亿元。建设这两个工程的合资公司中,广州港下属控股子公司广东港航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广东港航)持股比例为55%。 同日,广东港航与揭阳普工新能源有限公司、揭阳投控集团、中交四航局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经营揭阳港惠来沿海港区南海作业区LPG泊位项目,广东港航持股比例为51%,LPG泊位项目总投资估算在2.89亿元。此外,揭阳市水务集团、广州港和中交四航局还签署了揭阳港榕江港区港务码头增资扩股协议。此举将加快榕江内河港口资源整合利用,提升榕江内河专业化的集装箱件杂货码头服务能力,优化提升揭阳港连通珠三角地区的物流路径,降低物流成本。
新华社海口9月28日电(记者吴茂辉、陈子薇)洋浦-南太-澳洲集装箱航线28日上午在洋浦小铲滩码头正式开通运营,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开通的首条洲际航线,进一步完善了洋浦外贸航线布局。 这是9月23日拍摄的海南洋浦小铲滩码头。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该航线由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运营,现阶段投入2条1740箱位集装箱船,船舶班期密度为两周一班,航线覆盖中国香港、菲律宾宿务、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和莫尔兹比港,以及澳大利亚汤斯维尔和达尔文等港口,可为海南乃至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国家的椰子、原木、牛肉、矿产和生活快消品贸易提供快捷、高效的海上直航路径。 这是9月23日拍摄的海南洋浦小铲滩码头。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9月23日,一艘中远海运集装箱货轮在两艘拖轮的辅助下,靠泊进海南洋浦小铲滩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据了解,自海南省政府与中远海运2018年7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以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为平台开启股权合作以来,中远海运发挥自身航运资源优势,以洋浦小铲滩码头为依托,现已完成与国内各大区域基本港的内贸航线铺设,外贸航线也从原单一的中国香港、越南延伸至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和孟加拉国,同时还打通了洋浦至南沙、锦州、天津等多条内外贸同船运输路径,初步构建起以洋浦为中心,连接国内沿海,辐射东盟各国的集装箱航线网络,提升了洋浦港发展的规模化、枢纽化和现代化水平。 在这些航线拉动下,洋浦小铲滩码头今年1-8月集装箱量在全球普受新冠肺炎影响、整体货量萎缩的困难形势下逆势上扬,累计完成49.7万标箱,同比增长66%。其中,外贸箱量11.8万标箱,同比增长高达432%,增幅水平在全国港口位居前列。
今年4月以来,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对标国际一流港口,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港口码头面貌、运营管理水平和作业效率均得到较大提升。开发了商务计费系统,使码头集装箱业务办理效率提高了70%。根据货物种类设计了对应装卸工艺,提高了不同货物种类的作业效率。这是江西省加快推进港口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省港口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4月开始,江西省持续强化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港口码头运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下一步,省港口集团将对标宁波舟山港等国内一流先进港口管理经验,在省内重点打造一批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港口码头。重点开展集装箱、散货自动化码头工程建设,智能控制系统和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以及码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把新建、拟建港口码头打造成为所在城市的美丽窗口和亮丽名片,为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供高质量港口服务支撑。
9月2日消息,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推出奢侈品鉴定服务“奢品护航”计划,消费者下单后,如果选择“奢品护航”服务,商品将会先寄到洋码头鉴别服务中心进行商品鉴别。据了解,服务上线以来洋码头超过80%奢品订单都选择了“奢品护航”服务,平台单价在2000元以上的奢侈品单品销量和复购率同比增长50%、70%。
为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感和购物体验,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正式推出奢侈品鉴定服务――“奢品护航”计划。 据透露,该服务自上线以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洋码头奢品订单量中选择“奢品护航”服务的订单占比超过80%,平台单价在2,000元以上的奢侈品单品销量和复购率同比增长50%、70%,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对洋码头平台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洋码头平台鉴别中心) 洋码头“奢品护航”服务获超8成用户认可 近日,在洋码头APP的海淘圈内,出现了不少晒“奢品护航”服务的新用户。上海的陈女士就晒出了前不久刚购买的一支 LV达芙妮中号老花斜挎包,“心心念念,终于到手”。这款包在国内专柜长期处于缺货状态,陈女士在洋码头一个意大利买手的直播间里得以入手,同时,让她放心的是,在收货前,洋码头为这款2万多元的包做了专业正品鉴定,并附上相关鉴定报告,替她把好第一道关。“价格跟专柜相比不算高,品质非常好,是一次非常愉快的购物体验。”这才让陈女士有了晒一晒的想法。 据了解,洋码头的直播间里汇集了来自北美、欧洲、日韩等全球时尚穿搭买手,像LV达芙妮中号老花斜挎包类似的很多“稀缺”的包包都可以在洋码头直播间买到,此外,洋码头直播间还有很多特色品类如海外中古商品等,这些商品洋码头均提供“奢品鉴别”服务。 (洋码头“海淘圈”用户晒单“奢品护航”) 根据交易流程,消费者在下单后,可选择“奢品护航”服务,买手会将商品先寄到洋码头鉴别服务中心进行商品鉴鉴别,整个检测环节约3天。目前为止,平台支持鉴别类目覆盖包袋、腕表、服饰、鞋履、高端化妆品等多个类目,涉及包括Louis Vuitton、CHANEL、Burberry、GUCCI等数百个知名国际级品牌旗下超过10,000种商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中。 其实,早在去年洋码头就已悄然启动了“奢品护航”的试运行,期间用户在售后环节可以通过平台检测服务进行商品鉴别。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后,今年7月,洋码头正式对外推出“奢品护航”并将其提到“售前”环节――用户在收到商品之前,平台主动提供检测鉴别服务,为用户把好第一道关,这一举措很大程度提升了消费者的海淘奢品购物体验。 目前,洋码头平台的全部商户、买手均支持“奢品护航”服务,超过8成的洋码头用户购物时选择“奢品护航”服务。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洋码头用户复购率和复访率均出现明显上升。 为了持续保障并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成立10年里,洋码头坚持把控商品销售全链路,从买手的审核机制、海内外仓点溯源管理、商品质量检测,到优质包装规范以及物流配送商选定,尽全力全方位确保商品质量与送达效率。今年,洋码头还与京东物流达成战略合作,也为提升鉴别体系运作的安全可靠提供基础保障。 携手“国家队”中检集团,洋码头自建平台鉴别中心 洋码头为平台消费者提供奢品护航不遗余力,日前,洋码头与中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奢侈品鉴定、鉴定师培训、标准化研究等方面展开合作,致力于提升奢侈品鉴定行业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进一步消除消费者海淘奢品的后顾之忧,还市场以诚信。 据了解,洋码头与中检集团合作建立的“洋码头平台鉴别中心”是国内首个由跨境电商平台自建的奢品鉴别中心。洋码头鉴定中心汇集国内资深的鉴定人才为消费者提供鉴定服务,根据不同类目匹配多名行业资深鉴定师,鉴定师具备中检集团资质认证以及国检职业背景,通过多年实践,总结超过100个国际品牌不同品类商品鉴别方法,并运用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商品查验技术。 此外,包括中检集团、Intertek天祥集团、SGS通标等国内、外领先、专业的奢侈品鉴定评估机构都已纳入到“奢品护航”体系中,为平台奢侈品鉴别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如此强大的鉴别体系在跨境电商平台是首开先例。 依照行业标准,洋码头的鉴定师在收到商品后,会先对外观进行判断,然后对商品外包装材质进行拆分检测、品牌标、印刷工艺、荧光反应、底标印刻数据、五金结构、折光率、贴标等18道检验工序,最终判断商品是否为正品,一旦通过专业检测和鉴定,商品会得到一整套专属“防伪认证标志”,包括电子版鉴别证书、唯一数字码、防撕防伪贴纸。其中,数字码可以帮助用户对所购商品进行溯源,更便捷地核查商品真伪。 “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用户在电商平台消费奢侈品的安全感。”洋码头相关负责人介绍,奢侈品作为非标品类,在卖家的商品描述和实际商品之间会存在细微差异,有些用户容易把这种情况简单归为“假货”,体验会很差。现在,由平台对卖家们出售的商品进行官方检测和鉴别,为用户提供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参考体系,来提升用户消费的安全感,扩宽他们购买奢侈品的渠道,这是一项双赢的举措。 培养专业鉴定师人才,打造行业检测标准 据麦肯锡出具的《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指出,中国年轻人买走了全球1/3的奢侈品,90后正成为奢侈品的购买力大军。出于对网络购物渠道的不信任,大多数消费者在收到奢侈品后,往往不是立即使用它,而是选择进行鉴定。但由于奢侈品鉴定师存在较大的行业壁垒以及不可替代性,目前国内行业里具有一定鉴定能力的奢侈品从业者有近万人,但能称得上是专职奢侈品鉴定师的数量不超过50人,供不应求。与此同时,国内奢侈品鉴定培训市场也混乱,目前较有公信力的仅有中检集团的鉴定培训认证课程。 为改变奢品鉴别行业人才短缺、培训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洋码头与中检集团强强联手共同培养专业奢侈品鉴定师人才队伍,定期更新、迭代洋码头内部鉴定人才的专业性的同时也为行业输送奢侈品鉴定的专业人才。洋码头的平台鉴定中心除了为消费者提供奢品鉴别服务外,还是中检官方认证的“奢侈品高级鉴定师鉴定师范基地”。 不同于其他行业,奢侈品鉴定是没有既定的标准,同时对时效性很强的职业,要求鉴定师“干到老学到老”。“3个月不看东西,你就会跟不上现在最新款的工艺变化”洋码头平台鉴定师表示,在这里每天可以接触到源源不断的新的商品,可以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鉴定知识,更新新的鉴定点,并且巩固它。 洋码头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洋码头用户、商品数量的增长,通过对鉴定数据的收集整理、国内外奢侈品市场趋势的研究,将洋码头平台鉴别标准打造成为行业检测标准,并为行业输送更多专业的鉴定人才,推动国内奢品鉴别行业不断走向完善,消除消费者网购奢品的后顾之忧。 据公开资料显示,洋码头成立于2010年,目前平台已拥有认证买手超8万名,覆盖全球六大洲83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用户数量超8,000万,覆盖中国627个城市,成为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里唯一且首家获得全年盈利的独立跨境电商企业。
8月17日,洋码头在“十年海淘路 全新洋码头”战略发布会上宣布从线下零售、奢品质检、物流等多维度进行布局和升级。洋码头计划三年内在全国100个城市开1000家线下门店并与中检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京东物流达成合作,增加奢品鉴定和配送到家服务。 将目光转向线下是洋码头寻求增量之举,更是希望在行业竞争中稳固消费体验。然而,线下所依仗的运营逻辑与线上较为差异,历经激烈线上比拼的洋码头,在行业竞争的下半场仍需回答诸多疑问。 何倩/摄 布局下沉市场 跨境电商洋码头开始将触手伸向线下。记者了解到,洋码头正在重庆渝中区为体验店选址。据其介绍,未来的门店形态包括2000平米的旗舰店,800平米的体验店和400平米的社区店,将采取自营和加盟的形式扩张。 其中,自营的旗舰店将主要设在省会城市知名商圈,并引入全球直播、体验中心等业态。而体验店和社区店会结合旗舰店进行布局,以开放加盟店铺为主,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来满足细分地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在门店地域分布上,据洋码头CEO曾碧波介绍,核心布局城市包括重庆、武汉、西宁、太原、大连、无锡、福州和珠海,将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辽中南、西南6大城市群。 为何选择在重庆落地西南总部和线下旗舰店,曾碧波向记者解释道,重庆位于西南腹地,在交通等条件方面较难和杭州、深圳等城市比肩,但其作为直辖市,拥有着庞大的新中产人群,因此这些消费者对跨境消费的需求也是很强烈的,公司很看好西南区域城市的消费潜力。 线下入局时机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则认为,洋码头布局线下门店,本质上是在织一张泛节点实物网络,希望在发挥互联网优势基础上,通过线下门店仓储化,接近商品和顾客的距离,降低纯电商的物流成本,缩短用户下单之后的等待时间,优化用户体验。 然而,如何规划线下门店的仓储、运营等架构体系,洋码头落地首店还需回答一系列问题。 一位跨境从业人士告诉记者,线上企业做线下零售,需要有一个具有线下经验的运营团队,因为线下场景中,商品陈列空间有限,因此也决定了其商品架构与线上布局不同,陈列的商品必须要产生效益,所以选品需要准确。 他补充道,由于受疫情影响,现在线下门店租金较低,是入局的好时候,而三四线城市的租金相较之下也较为便宜,“不过门店布局品类集中在高档商品,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意愿还无法保证,因此门店的盈利压力并不低”。 “实体店铺决定其成败的因素是进店用户流量,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店铺选址。这对习惯于操作线上流量的线上企业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问,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用对人,做好店铺选址是得失成败关键。”赵振营说道。 竞争迎下半场 尽管当前消费者已经拥有诸多跨境购物的线上渠道,然而消费者对于平台的品牌认知还未在线下完全渗透。“我们发现虽然人们已经很习惯线上购买进口商品了,但线下消费人群对于洋码头品牌的认知度还存在很大空白,”曾碧波说道,“因此线下门店主要将承担体验、教育用户和营销的服务。” 一方面在线下市场中寻找增量,另一方面洋码头则在跨境消费体验上增强竞争力。会上,洋码头联合创始人范春燕表示,洋码头将推出“奢品护航”服务,买手会将商品先寄到洋码头鉴别服务中心进行商品鉴定,再发给消费者,品牌覆盖Louis Vuitton、CHANEL、Burberry等。 “这会增加商品的送达时间,有2-3天的延迟,但这能提高用户购买的安全感,因此是值得的,”范春燕说道。不仅如此,洋码头将与京东物流合作,后者不仅将承担其在国内的物流运输,进一步规范包装包材,用户还能获得快递上门服务。 除此之外,在退货问题上,洋码头将在上海建立退货中心,成立专门的团队和仓来支持退货服务,并将与商家合作来统一退货标准。 今年3月,考拉海购与杭州海关技术中心、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等机构成立品质联盟,便是为解决跨境消费的正品痛点。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分析指出,未来的跨境行业将围绕物流时效和消费诚信两大维度进行竞争。 不仅如此,在国际疫情影响下,国际供应链薄弱的企业面临淘汰赛。8月6日关闭运营的西集网,其海外直邮模式遭到严重影响,海外采购的货品也因为疫情不能保证如期交付,而海外仓库的员工也无法正常工作。 除此之外,一位跨境平台的物流负责人还向记者指出了国际局势对跨境行业的影响,“当前国内需求量和国外出口量都有所下降”。电商分析师鲁振旺表示,凭借资金、供应链实力,跨境电商头部企业将逐步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而中小企业则在国际细分市场寻找机遇。 记者 赵述评 何倩/文并摄
8月17日,“十年海淘路,全新洋码头”洋码头十周年全球发布会在重庆举办。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王珏在致辞中表示,洋码头有着十余年的海淘平台发展经验,此次洋码头进驻重庆,必将进一步缩短全球好物与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消费者的距离。 从2010年正式成立到2020年,站在十周年的关键节点,洋码头重磅发布了“新市场、新营销、新标准”的“三新战略”,将通过线下新零售“百城千店”计划、短视频+海淘直播独创营销打法、“奢品护航”最新行业标准打造全新洋码头。 洋码头希望通过开拓三四线城市,深耕营销及流量效率领域,提高用户体验,全面满足海淘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引领海淘行业走向“下一个十年”。 十年海淘路 2010年,洋码头正式成立,坚持买手制的C2C模式,通过买手扫货和海外直邮等方式,提供丰富、多元化的海外商品。目前洋码头平台已拥有认证买手超8万名,覆盖全球六大洲83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用户数量超8000万,覆盖中国627个城市,成为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里唯一且首家获得全年盈利的独立跨境电商企业。 回顾过去10年,在消费升级的大浪潮下,跨境电商行业经历过2015年爆发式的增长,也承受过2016年“四八税改”导致的断崖式“熔断”,最终以2019年天猫国际并购网易考拉为标志奠定了当前的市场格局。 在这10年中,洋码头坚持差异化的平台运营,从图文直播“扫货神器”到“海淘直播”,将海外真实的购物场景展现给中国的海淘消费人群,让中国消费者真正打开眼界,接触世界、发现世界,创造了“黑色星期五”并将其打造成一个全民购物狂欢日,从首年销售额超1000万到2019年“黑五”116秒破亿,洋码头和“黑五”都在不断刷新记录。 从一个人在海外扫货到如今的小有规模的团队,从早期的图文直播扫货到走到镜头前直播卖货……这10年里,洋码头上超80000名买手也与洋码头共同成长,不断进化,获得忠实且日益高涨的销售额。洋码头资深买手“佳敏在东京”在演讲中表示:“洋码头和所有的平台都不一样,这不是一个利用我们的平台,而是一个与我们共同发展的平台。” 新零售首店落户重庆 洋码头基于政策、市场、自身能力等全方位的思考,2020年洋码头将发力线下新零售,通过与各地方政府合作,计划三年内在100个城市开1000家线下门店,覆盖2-3亿三线城市新兴消费人群,完成流量闭环和场景闭环。 据介绍,洋码头新零售店将采用“自营+平台”的商业模式和线上赋能线下、线下反哺线上的分销模式,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辽中南、西南6大城市群,为三、四线城市新兴消费人群服务。 洋码头宣布首个线下店落户重庆,并与重庆市渝中区政府举行了现场签约仪式。洋码头CEO曾碧波表示,洋码头在重庆的业务落地也将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20)西南总部落地重庆并开设旗舰店;第二阶段(2021-2023)重庆旗舰店开业,并公布选址重庆20家左右体验店计划,及周边城市(成都、昆明、贵阳、西安、兰州、南宁)布局,实现百家以上店铺落地;第三阶段(2024年)实现155家以上店铺总体规模(店铺形态包括旗舰店、体验店、社区店、加盟店)。 “网红”城市重庆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及交流的天然优势,无论是解放碑、观音桥等全国知名商圈,还是线上交易额,重庆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代表性。借助重庆在“新消费”领域得天独厚的优势,洋码头线下首店落户重庆,旨在瞄准潜力广阔的西南市场,正式拉开“新零售”战略的序幕。 洋码头CEO曾碧波透露,洋码头新零售战略目标是按试验、拓展、复制3步走,在未来3年实现“百城千店计划”,即在100个城市开设超过1000家线下店,其中100个城市是自营店,辐射周边城市则选择加盟的形式,2020年年中实现首批店铺开业,下半年实现中心城市全覆盖,2021年起开放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