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测算报告》第三章,核心观点如下: 在寿险保费增长回归理性的背景下,健康险逆势增长,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均呈上升趋势,成为人身保险业务新的增长极。 健康险产品的发展趋势,保险产品与健康激励、健康管理相结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保险科技。 健康险市场面临供需求结构不匹配、产品形态滞后于社会进步、商业健康保险运营成本高、产品开发定价基础数据缺乏等问题和挑战。 加深对消费者健康保险需要、支付意愿、产品偏好等多方面的研究,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提升创新能力。 第三章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分析 第一节 健康险市场规模分析 2019年上半年,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893亿元,同比增长8.29%;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026亿元,同比增长12.45%;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9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42亿元,同比增长17.43%。在保险姓保的大背景下,人身险保费规模增长回归理性,其中寿险,健康险,意外险业务较去年同比均有所增长,但健康险逆势增长,同比增长达到了30%以上,2019年健康险保费市场预测目标在8000亿-9000亿左右,至2022年可达11500亿的规模。 图3-1 2013-2019上半年商业健康险保费规模(单位:亿元) 自2013年以来,健康险保费便开始快速增长,持续保持在各险类增速第一,即使在整个2018年,人身险保费收缩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直到今年上半年止,依然逆势增长。而在商业险的深度和密度方面,2017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占GDP比重,即健康保险深度为0.53%,与上年度基本持平,比2009年增长0.37个百分点,见图3-2。2017年度健康保险密度为315.8元,比上年度增加23.4元,增长8%;比2009年增加272.8元,年均增长率为28.3%。见图3-3。 图3-2 2009-2017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深度 图3-3 2009-2017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密度及增长率 近三年来,互联网健康保险业务得以迅猛发展。2018 年互联网健康保险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中的比重首次突破至10.3%。 图3-4 2018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结构 图3-5 互联网健康保险发展趋势 2018 年,互联网健康保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108.3%,其中,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仍是受市场欢迎的主力险种,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64亿元,同比增长133.3%,占互联网健康保险总规模保费的52.1%;重大疾病保险实现规模保费33.9亿元,同比增长68.7%,占互联网健康保险总规模保费的27.6%。 第二节 产品发展趋势 一、产品数量迅速增长 截止2018年8月,全行业共有4053款非税优健康险在售,30款税优健康险在售。其中,疾病保险与医疗保险是主要险种,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数量较少。 图3-6 互联网健康保险发展趋势 二、创新比较活跃,形态日益丰富 随着消费者新需求的出现,保险产品也顺应出现了创新的产品形态: 表3-1 保险产品形态创新 表3-2 主要老年人保险责任 表3-3 主要糖尿病保险 三、健康管理开始与健康保险结合 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开始将健康激励、健康管理与保险产品相结合。这样不仅能降低健康保险赔付率,还能更有效地提升国民健康意识和水平。 表3-4 健康激励、健康管理与保险相结合 四、产品与科技加强融合 在大数据时代下,保险科技得到蓬勃发展。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程序应用下,保险产品得以与保险科技更高效地结合。例如: 支付宝联合人保健康、微信联合泰康在线分别推出“好医保”、“微医保”,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风险管控。 平安医保科技”云享e通“智慧商保服务解决方案,利用AI智能科技,以商保医院联网平台为基础,远程调阅平台为核心,以线下共享平台为补充,打造“线上+线下+AI”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未来,通过“云享e通”区块链技术认证的当地医院员工,将能第一时间代表保险公司慰问关怀客户、协助收集材料、陪诊和垫付诊金,保险运营服务从此不再受人力成本和地域的限制。 太保打造的业内首个人工智能保险顾问“阿尔法保险”,产品使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融合保险、精算专家团队经验,通过基本信息、家庭结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社保福利、生活习惯等六组问题,为客户测算家庭风险防御能力指数,量身定做家庭理想保险保障建议。 第三节 商业健康险市场面临问题和挑战 一、供需结构不匹配 供需结构不匹配,首先体现于险种类别失衡严重。目前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中,疾病险和医疗险占比大、护理险和失能险份额过低,不适于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其次,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即产品险种设计上缺少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各公司产品相似度较高,条款大同小异。再次,市场细分能力不足,产品针对性弱,如针对癌症、慢性病高发的健康保险产品不足、纯健康保障产品不足、一个产品全国通用等问题的存在。 二、产品形态滞后于社会进步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重大疾病检出率大幅度提高,这就导致某些重疾发生率逐渐超出原本重疾保险产品的定价假设,导致保险存在亏损风险。同时,不同病种的实际费用成本存在巨大差异,而许多保险产品仍对不同病种统一保额,未能与实际费用有效匹配。其次,保险公司无有效的长期调费机制,与再保公司的非保证费率机制存在矛盾。再次,各地医保政策变化频繁,保险公司缺乏对医保政策变化的前瞻性研究,导致推出的新产品未能有效对社会保险形成补充作用。 三、商业健康保险运营成本高 健康险产品形态的特征决定它的成本受多重因素影响,既包括客观的发生率和理赔成本,更包括客户、销售人员的行为变化,医疗手段、社会保障体系的变更和医疗、法律等其它相关行业对保险的认识理解程度等。由于带病投保的逆选择行为成本较低,对实际理赔结果影响较大,健康险对风控人员的专业程度和系统的要求更高,人力和运营成本较高。 四、产品开发定价基础数据缺乏 首先,商业健康险产品定价基础不足。重疾基础数据不稳定、变化快;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差别很大;缺乏细分病种发生率。同时,医疗基础数据垄断封闭,保险公司无从获得。护理险和失能险数据更是十分缺乏。其次,数据共享难、标准不统一。各家公立医院与保险公司在系统层面的对接意愿不强,信息不对称性高。存在数据定义、数据格式等方面的差异,数据整合费时费力。 第四节 健康险产品经营优化建议 一、从保障本源上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我国目前的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与英美日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尚有巨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保险行业必须加深对消费者健康保险需要、支付意愿、产品偏好等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是哪些因素阻碍了主观意识向客观购买力的转化。 二、加强个性化产品设计 健康保险经营者应深入分析客户可保利益及需求缺口,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在现有产品形态基础上优化、升级,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健康保险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保障功能更丰富、更多元化的个性产品。例如,按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费用确定给付金额、探索突破已知疾病清单、重疾保险回购条款、特需医疗保险等,推动产品形态创新。 三、提升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率,不良生活方式是罹患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将健康管理与保险产品有机结合,有利于改善保险人群生活质量,降低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促进健康管理服务专业化发展。因此,保险公司应加快培育优质医疗资源的能力,需要铺陈直达医师、专家等相关专业人员的渠道。保险公司可通过战略投资布局或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实现提供的专业健康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品种的丰富,以此提升行业竞争力。 但同时,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保险公司还可以采取一些有利于激励被保险人改善生活方式的产品设计,加强被保险人进行自我管理的动机。例如,鼓励运动、加入无赔款优待条款等。 图3-7 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四、建立有利于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内部环境 完善内部产品开发流程:保险公司应完善现有产品开发流程,在深入分析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预判创新产品对于公司IT系统、核保理赔管理、精算评估、资本需求、资产负债匹配等各方面的影响,加强产品跟踪与反馈工作。 重视人才与科技能力建设:一方面加强内部人才培养,鼓励创新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适当引入外部同业或跨界专业人才,保持活力和成长动力。重视科技能力,加强对大数据基础架构的投入和数据分析能力建设。
以下为《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测算报告》第四章及结束语,核心观点如下: 根据互联网健康险的保障水平、保障结构、发展趋势等三个评价纬度,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由此形成互联网健康险保障评价标准体系。 小雨伞客户群的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水平中等偏上,其中教育水平、年龄段、婚姻状况等对指数得分有重要影响。 得分中的保障需求观念等在同等加权系数下对分值的影响显著,协调度等距离目标还有差距,侧面印证了互联网保险用户在收入和其他条件并非最优的情况下,普遍保险观念较强。 第四章 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测算 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是衡量互联网健康险对个人的健康保障水平的指标体系及其量化结果。本章通过指标和指数的形式分析个人的健康保障情况,找出短板和不足,明确发展方向,为个人和家庭健康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健康险行业接下来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第一节 研究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的意义 国民健康幸福是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与政府的重要关切和发展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险的营销形态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健康保险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给客户。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各项事业进入到深入发展的历史时期,研究“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是完善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需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与核心环节,是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内容,是提高全体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是实现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主要途径和核心环节。商业健康保险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依托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健康险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第二,这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已经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报销比例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商业健康保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可以满足更高水平、多样化的保障需求,是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对提高个人和家庭应对疾病风险冲击的能力、提高医疗和健康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指数体系,量化考察居民个人的健康保障情况,找出差距和原因,明确完善的方向。 第三,这是促进互联网健康险行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作用和功能认识有限;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开发的产品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诉求,这限制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可以帮助消费者个人了解自身的健康保障水平,提高保障意识和保险意识,也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深入了解客户的保障现状和产品诉求,从而开发出更贴近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切实发挥好商业保险的重要补充作用,从而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保障指数的评价体系设计 一、评价对象界定和评价标准设计 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是评价互联网健康险对个人健康保障程度的技术工具,因此,在编制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之前,首先要明确该指数的评价对象——互联网健康保险的保障情况。 评价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情况有多种纬度,本报告将通过以下三个纬度进行评价:一是保障水平纬度,评价个人的保障“水平高低”情况;二是保障结构纬度,评价保障的协调情况与结构合理性;三是发展趋势纬度,评价健康保障发展趋势的“向好度”与“正常度”情况。 根据互联网健康险的保障水平、保障结构、发展趋势等三个评价纬度,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由此形成评价标准体系。保障水平的评价标准有“保障度”和“持续性”;保障结构的评价标准有: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度”、家庭成员保障结构的“合理度”;发展趋势的评价标准有:发展趋势的“向好度”和保险消费的“正常度”。根据以上评价标准,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指标体系设计如图4-1所示: 图4-1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标体系 二、评价方法——无量纲化方法设计 根据以上的初步分析,需要统计的二级指标有3个、三级指标6个、四级指标9个。本指数体系涉及到多种性质、不同类型的指标,各类指标的数量区间和性质亦有所不同,故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实现各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 以保障水平的指标为例,一般认为可接受的自付医疗金额越高,应对疾病风险冲击的能力越强,即指标数值越大越好,这是正向指标;家庭医疗费用支出占家庭年消费的比例越小,家庭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越小,这是负向指标;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有“购买”和“未购买”两种情况,这是一个选择指标。另外,在发展趋势指标中,愿意为保险产品支付的最高费用是一个适度指标,一般认为保费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0%较为合理;需要的重疾险保障额度是一个区间指标,在家庭年收入的15—20倍范围内较为合适。 综上所述,本体系中正向指标有:可接受的自付医疗金额;负向指标有:家庭医疗费用支出占年消费的比例;选择指标有:目前参加的社保项目、重大疾病保险购买情况、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情况、给家庭成员购买保险的先后顺序、新增购买重疾险计划;适度指标有:愿意为保险产品支付的最高费用;区间指标有:需要的重疾保障额度。 鉴于数据结构,本报告采用打分的方法,对于正向指标,数值越高得分越高;负向指标,数值越低得分越高;适度指标,数值稳定在最佳值上得分最高;区间指标,数据越接近最优区间内得分越高;对于选择指标,根据具体情况,有利于提高个人保障水平的选项得分最高。 基于以上分析,依据指标权重原理,汇总得到个人保障情况的最终得分,实现不同个体之间保障情况的量化展示,从而进一步深入分析不同群体的保障情况和互联网健康保险整体的保障情况。具体指标权重如表4-1所示。 表4-1指标体系权重 第三节 小雨伞客户群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测算 按照上一节的保障指数评价体系设计,我们对问卷中每位受访者的问卷指标结果进行打分,每位受访者得分在0到1之间分布。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159份,保障得分均值为0.6254。从保障得分统计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总体上,客户人群整体得分近似呈正态分布,最高分(0.92)与最低分(0.076)之间差距较大,说明某些个体与个体间保障程度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综合保障水平、保障结构及发展趋势三类指标形成的。见表4-2。 表4-2总体保障得分 从性别划分得分来看,问卷受访者中女性得分均值略高于男性。其中,女性得分中的合理度、向好度的单项得分普遍要高于男性,说明女性在保障需求的观念上整体向好。当然,若改变上述两项指标的权重,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从年龄段划分得分来看,问卷受访者中36-40岁年龄段为保障水平最优区间。一般来讲,此年龄区间多为家庭主要劳动力,主要劳动力保障水平高,则家庭抗风险能力更强,这个结果是比较令人欣慰的。保障水平得分次高区间为31-35岁、41-50岁,均可认为是主要劳动力年龄区间。但仍应看到,较老年龄者(50岁以上)、青少年(18岁以下)保障水平还有待提升,这也可以作为下一步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对象人群。具体见表4-3。 表4-3性别、年龄划分保障得分排序 从学历划分得分来看,问卷受访者的平均分完全依照学历正向相关,即学历越高,平均分值越高。我们认为,学历和收入也是正向关系,这印证了保障水平和收入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见表4-4。 表4-4学历划分保障得分排序 从婚姻状况划分得分来看,问卷受访者中单身有孩子的人群保障水平较高,这是希望看到的结果。这部分群体在生活中更需要保障,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概率较高,因为主要劳动力只有一位,和双劳动力家庭的保障能力尚存在差距。但结果显示这部分群体保障水平向好,也有可能是反向因果关系导致,即正因为这种家庭状况,所以在互联网保险平台上选择更多的保险产品,以获得较高的保障。见表4-5。 表4-5婚姻状况划分保障得分排序 从职业类型划分得分来看,问卷受访者中,外企类职业者保障水平最高,高于机关事业单位群体,民企保障水平要高于国企,但上述四类的得分相差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务农类型职业保障水平最低,平均分为0.4912,远低于总体平均分和其他职业平均分。这也可以是商业健康保险下一步的重点保障的对象。虽然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已经实现制度性全覆盖,城乡医疗保险整合也不断完善,但农村地区的保障程度相较城镇居民依然存在差距。除了政府政策性倾斜外,商业保险更应发挥其补充功能。见表4-6。 表4-6职业类型划分保障得分排序 经过统计检验,在等权重指标体系下,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业类型的不同导致保障得分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不同性别人群间的保障得分差异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业类型对保障情况具有显著性影响,而不同性别人群的保障情况差异不大。 此外,我们根据问卷填写者的IP地址,得出其所在省份,近似代表问卷填写者的地区。为避免数据过少对结果客观性的影响,截取回收问卷数量前20的省份,测算其保障平均得分,根据地区平均分得到的降序结果如表4-7所示。 表4-7地域划分保障得分排序 从省级划分指数平均分排序中可以看到,北京市得分最高(0.6474),河北得分最低(0.5817)。共有7个省份指数得分高于平均值(0.6254),分别为北京、黑龙江、河南、上海、浙江、湖北、江苏。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指数平均分整体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人口数量多的省份是社会保障体系未来建设以及商业健康保险未来发展的重点。 总体来说,小雨伞客户群的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水平中等偏上,其中教育水平、年龄段、婚姻状况等对指数得分有重要影响。同时,得分中的保障需求观念等在同等加权系数下对分值的影响显著,协调度等距离目标还有差距,侧面印证了互联网保险用户在收入和其他条件并非最优的情况下,普遍保险观念较强。 互联网保险对于提升大众的保障意识、公司获得潜在用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商业健康险为不同群体提供服务,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相互补充,在我国医疗体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结束语 本课题运用理论模型、演绎与归纳、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等方法,对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情况进行了研究。 一、主要研究发现 首先,我国基本医保保障程度有限,存在较大保障缺口。2010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性全覆盖,成为覆盖人口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保障制度,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福祉。但是,目前的基本医保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存在漏保、断保人群,存在保障真空的现象;第二,社保关系转接连续不够顺畅,无法适应人口的快速流动;第三,保障待遇差距较大,公平性有待提高;第四,保障水平有限,居民看病实际报销比例约为50%,大病自付金额较高。本报告测算得出2018年,我国总体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9.1%,具体为城市7.37%、农村11.17%,较2010年大幅下降;基本医保报销后的健康保障缺口为9946.1亿元,基本医保使全国的缺口规模下降39.9%。基本医保报销后家庭经济脆弱性程度为0.0452,基本医保使家庭经济脆弱性下降57.8%。由此可见,我国基本医保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制度建设和保障程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需要其他多种形式的保障做补充。 其次,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是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2013年以来,健康险保费便开始快速增长,持续保持在各险类增速第一。2019年上半年,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39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远高于人身险12.45%、产险8.29%的增速。2017年,健康险保险密度和深度分别为315.8元和0.53%,较2009年增长了5倍。产品方面,产品形态不断丰富、创新活跃;注重与科技融合;利用医疗资源,推动建立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与管理服务体系。健康险市场呈现出日趋成熟、向好的发展态势。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触达方式,成为全新的保险营销渠道,并以其低成本、方便快捷等特点受到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的青睐。2018年,互联网健康保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108.3%,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中的比重突破10.3%,发展迅猛。当前,我国的基本医保保障程度有限,这给商业健康保险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更好地与基本医保制度衔接,为百姓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障,促进自身更好更有质量地发展,是商业健康保险未来努力发展的方向。 最后,构建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量化评估互联网健康险对个人的保障情况。本报告对“小雨伞”客户群的互联网健康保障情况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个体保障得分的最大值为0.9200、最小值0.0760、均值0.6254、方差0.0173。总体来看,“小雨伞”客户群的保障情况中等偏上,其中教育水平、年龄段、婚姻状况等对指数得分有重要影响。这侧面印证了互联网保险对于提升大众保障意识、公司获得潜在用户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这也为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险的效益性提供了实证依据。 二、互联网健康保险未来发展展望 2019年11月12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后简称“办法”),办法主要从调整对象和主旨、产品规范与监管、销售与经营监管、健康管理与合作、信息技术与健康保险、扩大适用范围等六大方面进行了修订,并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具体来看,本次修订有以下几点变化值得关注: 第一,也是最大的一点变动,就是将医疗意外保险纳入了健康保险的范畴。由此,商业健康保险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五大类别。 第二,短期健康保险不得含有保证续保条款,保险公司曾经包含这一条款的描述将全部修改。 第三,除健康保险公司外,保险公司经营健康保险业务应当成立专门的健康保险事业部,对从事核保、理赔以及销售等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保险专业培训,建立客户信息管理和保密制度,健康险经营管理的专业程度不断提高。 第四,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销售长期健康保险产品,长期医疗险费率可以调整,医疗意外和长期疾病产品可以包含死亡保险责任。 第五,鼓励创新,支持医疗保险产品对新药品、新医疗器械、新诊断方法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保障。 第六,保险公司可以加强与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康复服务机构等合作,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控制疾病风险,减少疾病损失。 这一办法为健康保险市场提供了规范化指导,健康保险市场发展迎来利好,同时对整个健康管理行业和新型医疗服务机构发展促进作用也是积极向好的,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健康保险公司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报告提出几下几点建议: (一)做好产品自查,推进产品创新 办法对健康保险产品做出许多新的规定,如长期护理保险保险期间不得低于5年、长期医疗保险费率可调、长期健康险产品犹豫期不得少于15天、被保险人同时拥有多份有效的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保单时可自行决定理赔申请顺序、医疗保险责任范围包括康复保障等等。保险公司应根据新规及时调整自身产品条款,依法合规经营,为客户负责,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 同时,办法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医疗保险产品,对新药品、新医疗器械和新诊断方法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支出进行保障;鼓励保险公司提供创新型健康保险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不可否认,企业在创新中面临着未知的风险与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健康险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下,国家释放出鼓励创新的积极信号。保险公司应站在长远发展的视角上,抓住机遇,把握先机,积极推动产品创新,破而后立,促进自身持续稳定发展。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健康险专业化经营水平 办法对健康险专业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保险业务单独核算;建立专门的精算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核保制度和理赔制度;建立数据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功能完整、相对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精算人员、核保人员、核赔人员和医学教育背景的管理人员等。 办法从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需求出发,对健康保险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企业应积极响应办法的号召,努力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这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服务客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也有利于保险公司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形成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与健康产业链上相关主体合作,提升健康管理能力 保险公司可以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疾病预防、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前期的疾病预防的健康管理,可以降低被保险人的健康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损失,也有利于保险公司控制成本。保险公司还应加强与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康复服务机构等的合作,真正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康复等全流程的整合,为被保险人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在此过程中,保险公司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健康保险费率调节机制对医疗费用和风险管控的作用,降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促进整个健康产业的发展。
7月23日-24日,2020年第四届中国健康保险业创新国际峰会暨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作为健康保险业领域的年度盛会,中国健康保险业创新国际峰会为健康险行业参与者提供优质的行业交流平台,助力行业参与者把脉行业发展动态,启发更多的创新,分享健康险创新经验与案例,探索健康保险业未来的新趋势。 本次峰会同步举行健康险创新者颁奖典礼,平安健康险荣获“保险数字化领军企业奖”。平安健康险总部首席技术总监鲍大伦应邀出席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平安健康险数字化转型之路》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平安健康险凝聚科技力量、再造客户旅程的转型之路。 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平安健康险始终以“成为您身边的健康管家”为使命,聚焦于产品力与服务力提升,并不断推动健康管理的发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动业务发展。 近年来,平安健康险持续推进移动互联网战略,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以健康险产品和服务为载体,打造保险、健康和医疗的科技健康保险生态圈。 早在2016年,平安推出国内领先的移动端健康保障平台——平安健康APP,为用户提供“保险保障+就医服务+健康管理”的一站式智能服务。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5000万用户注册平安健康APP,在线极速赔付最快15秒完成。 依托行业创新的算法平台、大数据平台、数据风控平台和基础技术平台,平安健康APP为客户提供更健康、更便宜的综合保障方案。此外,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运营效率,打造了以E智核、E秒赔、E键赔、AI客服为代表的覆盖保前、保中、保后的系列智能创新项目,让客户在各个环节能有专业、便捷的服务体验。 从诊前咨询、就诊预约、轻症安排、重疾就医,到慢病管理、术后护理和康复养老,平安健康险已建立起“保险保障+就医服务+健康管理”的一站式健康服务体系,打造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客户体验,客户可以在平安健康APP上享受在线医疗、轻松就医、网络医院和费用管控等服务。线上可以7×24小时咨询医生、精准查询可赔付医院、精准分诊;线下包括直结、就医在内的36项服务解决各类紧急需求。 作为大健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健康管理”是健康险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平安集团大医疗健康板块重要成员,平安健康险提早布局了“科技+主动健康管理”,鼓励用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改善自身健康状况。 平安健康险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互联网科技保险公司的转型之路,将科技力量应用到保险产品的设计、健康管理服务创新和打造优质的客户体验上,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健康管理医疗服务闭环,进一步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和服务需求。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近日,美国健康险TPA巨头GoHealth 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达66.79亿美金,折合人民币市值超过460亿元。GoHealth的模式是通过多元化分销渠道,结合技术、数据科学和深厚的行业专业知识,将消费者和保险公司联系起来,收入主要来自健康险的佣金收入,2019年财年的佣金收入预计将达到4.2亿美金。GoHealth的模式类似于保险经纪模式,我国的保险经纪主要依靠传统的代理人模式,而GoHealth是以技术和数据科学的方式,利用近二十年来保险行为数据提供支持的机器学习算法,重新构想最佳流程,以帮助个人找到适合其特定需求的最佳健康保险计划。2001年,创始人布兰登·克林特觉得获得适合自己的医疗保险很困难,为更方便、更简单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而创办GoHealth。自创立以来,GoHealth从一家展示保险报价和注册技术的公司发展为一家健康险经纪公司,再到靠数据和算法驱动的健康险综合服务商,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据招股通常,当消费者注册其产品并成为客户时,平台就会向运营商收取初始佣金,而只要这些客户保留其健康保险计划,GoHealth就会向其收取额外的佣金。这样的佣金结构鼓励与保险承销商之间的合作,以通过选择最适合客户需求的健康保险产品来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为保险承销商、用户和平台带来更好的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GoHealth应收佣金总额(代表此类预期的未来佣金流)为3.829亿美元,比2018年12月31日增加231.5%。本质上,GoHealth并不为客户提供保险,也不承担平台上运营商产品中放置客户相关的承保或医疗损失风险。除了佣金外,GoHealth还会和一些运营商合作,收取它们在平台上的营销服务费用。以数据科学为导向,完全集成的平台的独特价值促进了GoHealth的快速发展。从2018年到2019年,公司净收入增长138.5%,达到5.395亿美元,2018年仅为2.262亿美元。在保单上,2018年GoHealth平台上产生的保单总数为118000份,而到2019年,保单总数增长到超过427000份。技术壁垒及核心竞争力:赋能全产业链GoHealth在健康险业务上,建立了拥有壁垒的6大关键技术。1,数据驱动的全渠道营销。基于预测性的潜在客户线索和对潜在客户线索属性的多变量测试,GoHealth以数据为导向的全渠道营销可以提高和匹配出潜在的客户群,并提升营销的转化率。2,LeadScore专有技术。LeadScore是GoHealth专有的机器学习技术之一,它建立在大规模的端到端销售数据之上,可预测消费者线索的转化概率,并用于实时优化消费者购买健康险产品的路径。3,先进的匹配技术。GoHealth基于LeadScore和代理商绩效数据模型的专有合格潜在客户分配,优先级排列技术可精准地将最佳潜在客户与最适配的保险代理商进行匹配。4,市场。GoHealth专有的Marketplace技术具有决策支持功能,并与运营的企业系统无缝集成,使代理商能够根据每个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快速而有效地选择健康保险计划并促成销售。5,电话服务团队。GoHealth自建的TeleCare团队致力于提高消费者对GoHealth品牌的参与度和忠诚度,向消费者销售有助于满足其医疗保健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并帮助消费者最大化其健康保险计划的利益。6,可扩展且合规的基础架构。GoHealth的云基础架构和合规技术可确保整个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合规性。这6大关键技术建立起了GoHealth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技术很难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并使得平台对代理商和消费者的价值依赖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客户和运营商产生的数据愈来愈丰富,并进入到机器学习和基于数据科学的反馈循环中,从而使得GoHealth的营销和技术更加智能。这是一个正向循环,愈来愈智能的算法会提升客户的转化率,使得保险承销商、用户和平台三方都走向共赢。未来发展战略GoHealth的产品门类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Medicare(有政府参与的医保或商保)、IFP(个人和家庭计划)、其它。细分来看,Medicare部分的重点是针对多个承运商销售Medicare Advantage、Medicare Supplement、Medicare处方药计划以及Medicare特殊需求计划;除此之外,IFP和其它则是向不符合Medicare资格的个人销售个人和家庭计划,如牙科保险,视力保险和其它补充保险,许多产品的保单期都在一年以下。在2019年,三大健康险产品门类中,Medicare是收入最大的门类,也是业务增长和利润率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度,Medicare部门占总收入的80.2%,而IFP和其它则占会计年度总收入的19.8%;在2018年,Medicare只占总收入的49.6%,IFP和其它占总收入的50.4%。从收入结构的变动,便可以发现GoHealth的战略转向,即战略重心转向Medicare健康险门类的业务。为此,在过去的两年中,GoHealth增加了Medicare细分市场的多运营商渠道代理人数,并优先考虑将合格的潜在客户放入Medicare的保险产品中。此战略调整其实是切中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美国的Medicare(类似中国的医保,由政府参与建设)计划中,符合医保资格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预计参保人数将从2019年的约6100万人增至2028年的约7700万人。在2019年,有38%的Medicare受益人(约2300万人)加入了Medicare Advantage(在医保基础上的补充商业保险)计划,从2018年到2019年增加了约150万人。在此趋势下,过去的四年中,GoHealth越来越将重点转移到Medicare的产品上,不再强调个人和家庭健康保险产品,而这在以前是GoHealth的重心。据估计,Medicare Advantage和Medicare Supplement产品的总潜在市场为280亿美元,这个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推动更大的市场增长。踩中Medicare的市场趋势,对GoHealth发展的贡献是明显的。Medicare部门产生的总收入从截至2018年的1.122亿美元增长到了2019年度的4.3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85.6%。GoHealth核心经营数据他山之玉:GoHealth对我国健康险行业的启示当前我国的健康险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2019年,我国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为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2020年第一季度,虽然受疫情影响,健康保险保费收入2641亿元,同比增长21.6%。在过去5年,整个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更是接近30%,按增速预计,今年我国的健康险市场,将达到万亿级别。在医疗创新支付的大背景下,健康险更是在政策中被频频提及,近一年来监管方出台了多条政策力推健康险的发展。2020年3月5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政策中,有“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表述,为我国的医疗支付体系做出顶层设计。在政策的指涉力,未来健康险必将在医疗支付中扮演重要地位。自2018年以来,健康险这片热土吸引了大家的玩家和资本涌入,企业融资的消息频频传出。2019年,有超20家企业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较大的如水滴获5亿元B轮和10亿元C轮融资,多保鱼在2019年连获3轮融资,最新的超2亿元B轮融资由云锋基金领投。在2020年,健康险行业的融资趋势仍然不减,在Q1便有8家企业披露融资消息,显眼的如保险极客获2500万美元C轮融资。从整个融资趋势来看,健康险领域的融资有多家企业已走到了C轮和D轮,整个行业或将迎来上市热潮。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健康险行业,机遇和痛点共存。整个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才刚开始。从产业链来看,健康险经营涉及“医、药、保、健”多个环节。客户直接或间接地从保障支付方获得健康保障经济补偿;从医疗服务方获得诊断、治疗、配药等服务;从健康服务方接受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获取健康激励。支付方与服务方实现客户通、数据通、系统通。而这些环节,存在的痛点还远远未被解决。在健康险运营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专业化程度低、赔付率高、盈利能力低等问题还横亘在行业面前。行业里的创新企业,能否像GoHealth一样,去为行业做数字化赋能,真正开启数据和算法驱动的引擎?而且,更重要的是,用户买健康险产品并不是为了理赔,而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而当前行业的运营方能有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吗?痛点和机遇共存。只有更深入的解决了痛点,整个行业才将迎来更大的机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今年以来,健康险行业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已经发生了好多事情。先是中央对“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表述;紧接着是健康险公司披露年报,超半数已实现盈利,终结了健康险保费越高亏损越多的境况;再次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从原先的15个扩展至29个;新近又是《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发生了修订,新增了部分病种,放宽了部分定义条目赔付条件。悄然之中,从宏观到微观,健康险的发展趋势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现有的细分险种结构出现了新方向:未来不再是重疾险独领风骚,长护险和医疗险也会齐头并进。特别是医疗险,因为其最接近于医疗保障的属性,将成为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一个险种。不过,行业目前所面临的痛点和瓶颈也是非常明显的,现有的运营能力难以匹配上行业接近30%的增速,医疗行业和健康险行业两大领域之间存在着似乎不可逾越又难以言说的瓶颈和隔阂,健康险一直无法打通医疗和医保的核心数据。这种隔阂和断裂何时会被政策或科技打通还难有定数。动脉网通过对行业多位行业人士的采访,力图去记录下行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背后的因缘和逻辑。我们相信,愿意去跟随这些变化的人,才能够抓住时代的机遇,才能把握个人的命运。细分险种门类及结构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传统线下业务推动广受影响,大部分险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2020年一季度,平安健康险保费达26.21亿元,同比逆势增长69%。这主要得益于平安健康险坚决落实互联网战略,促进科技转型及深化线上化发展。 在“保险保障+就医服务+健康管理”的经营理念指导下,平安健康险近年来持续推动战略转型,成绩的取得也绝非偶然。同时,平安健康险也是行业少有的,在过去三年持续实现盈利的专业健康险公司。 近年来,国内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大家对健康险所带来服务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平安健康险此前一直专注于高端医疗险领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完备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从“强势资源”与“专业服务”两方面出发,为客户打造极致就医体验。 平安健康险已建立起在中国乃至世界优质的医疗资源网络,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110万家医疗机构;覆盖中国871家医疗机构,包括80%排名前十的综合医院。 基于强大的医疗资源网络及科技能力,平安健康险已建立以医院查询、在线预约挂号、在线问诊送药、就医绿通、二次诊疗、医院驻点导诊陪诊、紧急救援,直接结算、肿瘤特药、慢病配药、康复护理等为代表诊前、诊中到诊后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此外,平安健康险自建健康管家团队,打造平安乐健康重疾专案管理服务,由专业医护背景团队提供全流程闭环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逐步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平安健康APP已迈出创造性的一步,依托于“科技+主动健康管理”理念,鼓励用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改善自身健康状况。去年9月,平安健康APP正式推出“健康信用”体系,通过科学分析健康状况和运动习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人未来的健康风险,帮助客户和保险公司合理规划、积极应对。“健康信用”的推出,体现了保险公司的角色转变——从“治已病”到“防未病”,从“被动理赔”到“全流程管理”。 据悉,未来,平安健康险将以“中国领先的科技健康险公司”为愿景,借助科技手段在客户经营、产品、服务、风控等领域持续创新,为行业转型升级摸索探路、积累经验。依托于平安健康APP,坚定落实互联网战略,打造灵活多样的APP模块化产品与极致医疗服务,形成“保险保障+就医服务+健康管理”协同发展的生态圈。
近日,身边有朋友因为家人重病而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家在踊跃捐款和感叹世事无常之后,也在问如何规避此类风险?在笔者看来,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定期体检以外,给自己和家人配置一些合适的健康险产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配置健康险呢?以下是一些小提示:健康险包括哪些?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始健康险的配置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常见的健康险产品具体包括哪些类型、特点如何,这些产品就像我们应对风险的盾牌,只有熟悉它们,才能够根据我们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构筑防御工事,将风险的冲击挡在外面。关于健康险的产品类型总结,如下表所示:在此需要说明,我们常见的健康险其实仅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收入保障保险和护理保险四种产品类型。严格意义上,意外伤害险不属于健康险的范畴,但意外险与健康险互为补充,为我们的家庭提供全方位的保护,故在此一并讨论。健康险配置小提示前面对健康险的各个险种进行了介绍,那么,具体到各个险种的配置方面,我们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1、医疗保险以“基本医保”为基础,适当配置商业保险。医疗保险直接对被保险人的医药费进行报销,减轻了就医人的经济负担。在实务中,医疗保险又分为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两个部分。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我们的国家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基础医疗保障体系,表现在:(1)为全体国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数据,2018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包含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3.45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2)集中招标采购,调控药价。由医保出面,和药厂开展准入谈判,集中招标采购,一方面,老百姓得到更加实惠的价格,另一方面,药厂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得到提升,进而实现双赢。相信大家对去年那段医保谈判专家“灵魂砍价”的视频还记忆犹新——治疗糖尿病的药品达格列净片的价格被从“5.62元”一直砍到了“4.4元”,专家一句“4.4元4太多,不好听,再降4分钱!”,将该药的价格定格到全球最低价4.36元。在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中,新增的70个药品,价格平均下降60.7%;续约的27个药品,价格平均下降26.4%。使得患者个人负担减少80%以上,个别药品负担下降95%以上。纳入医保的进口药品,基本都是全球最低价,堪称患者的福音。当然,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基础保障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一方面保额有限。以北京为例,基本医疗保险门诊1800元起付,全年最高报销2万元,住院最高支付限额为50万。另一方面,基本医保的用药也是受到限制的。基本医保的用药仅覆盖1858种甲类药和817种乙类药,而对于超过19万种丙类药则需要全自费,自费药中包含了许多大病进口药和特效药。因此,在有基本医疗保险兜底的基础上,建议根据经济条件,适当配置一些商业医疗保险,以应对不时之需。另外,对于有基本医疗保险的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会更低一些。2、疾病保险关注“疾病范围”、“二次赔付”等要素。与前面介绍的医疗保险直接报销医疗费不同,疾病保险在确诊相关疾病时,一次性赔付一笔保险金。患者可以用保险金继续治疗,或者改善生活。配置疾病保险,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素:一是“疾病范围”。在疾病保险的保单里,会严格约定所保障范围和赔付比例,保障范围之外的疾病是不赔的。因此,保障范围的差异是配置疾病保险需要关注的重点。在重疾方面,银保监会已经对25种重大疾病做了统一的规范和规定,这一块,各保险公司的产品差异不会特别大,建议选择赔付比例更高的产品。而在轻症方面,监管机构没有做硬性要求,各个产品的赔付范围千差万别,建议对“极早期恶性肿瘤”、不典型心肌梗塞等高发轻症进行保障。除此之外,由于每个人的家族情况、工作生活状态的不同,面临的疾病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家族里罹患心血管病的比例较高的当事人,在概率上,未来罹患类似疾病的可能性也较高,因此在选择疾病保险时需重点保障此类疾病。二是“二次赔付”。一般疾病保险只赔“一次”,赔完以后保险责任就解除了。所谓“二次赔付”是指,如果被保险人治愈后,又罹患约定范围内的疾病,还可以获得赔偿。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疾,包括早期的肿瘤都可以治愈,因此,“二次赔付”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当然,“二次赔付”的保费价格要贵一些,建议在报价合理的范围内,优先选择“二次赔付”。三是“保费支付方式”。保费支付方面有“消费型”和“储蓄型”两种方式。所谓“消费型”是指每年缴纳一定保费(几百到几千元),享受相应的保障。而“储蓄型”每年需要缴纳更高的保费(上万元甚至更高),保险公司承诺除了提供相应保障之外,若干年后(如当事人60岁的时候)全额退还保费。两种方式,笔者更推崇“消费型”保险,在保障效果差不多的情况下,“储蓄型”保险占用大量资金,而十几二十年后,即使退还保费,由于通货膨胀,现金价值折损也是相当厉害的。3、意外伤害保险合理配置,可以省不少。所谓“意外”是指受到“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原因致使身体受到伤害。一般情况下,“意外”发生的概率较疾病更低,所以保费也要低得多。目前的市场上,意外险的销售呈现小额高频的特点,报价也是特别乱的,如果做到以下两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意外险的保费开销:一是“选择合适的渠道,主动投保”。相信很多人会在买机票的同时,顺带花20元给自己买一个航空意外险。20元才保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这个价格其实挺贵的。有多少人知道,在许多保险公司的官网上,只要花上几十到上百元钱,即可对全年的意外伤害进行保障,保险范围也更加全面,除了飞机、汽车等交通意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意外情况。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投保”。现实中,还有人活得“更加精细”——仅仅对风险高的时间段进行投保。如在家和去云南旅游,面临的意外风险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仅仅对旅游期间进行投保,保费能够低至0.1元/人/天。最后,收入保障保险和护理保险主要是解决出现健康问题后,收入受到影响以及需要护理的问题,挑选产品的思路和前面介绍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健康险配置的“那些坑”前文介绍了配置健康险的一些小常识,在实际操作中,健康险配置中也存在着一些“坑”,来看看你有没有踩过:1、谁最该配置健康险?身边很多客户认为家里的孩子或者老人是健康险配置的重点。一方面,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免疫力较弱,更需要得到关爱和保护,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处于青壮年,出现健康风险的概率较小,配置健康险的意义不大。其实,家庭里最该配置健康险的正是处于青壮年的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和主要收入来源,一旦出现问题,对家庭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假设老人或者小孩病了,即使没有保险,至少我们的收入还能扛一阵。一旦我们自己倒了,收入断了,又没有保险,谁来照顾家里的老小。所以,在关心家人的同时,请先保障好自己。2、“保费返还型”产品最划算?很多人都希望在享受健康保障的同时,尽量少付钱,最好能够免费——这是不现实的。保障服务都是有代价的。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的背后是专业的精算师团队、管理团队、销售团队,以及HR/IT/财务等中后台支持团队,也意味着巨大的运营成本。有人问,很多“保费返还型”保险承诺多年后退还保费,这不是免费服务吗?实际上,因为通货膨胀,多年后退还的保费现金价值会大幅缩水。在此,以每年3%的CPI增长率计算,经过一定时间后,退还保费的现金价值缩水情况如下:如1万元的保费,即使10年后全额返还,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其购买力已经缩水到现在的73.7%,也就相当于现在的7370元的购买力。而这种缩水效应,随着保费返还期限的增长,通货膨胀的增加,还会进一步的加剧。因此,无论是“消费型”保险直接支付保费,还是“保费返还型”保险以退还保费的现金价值缩水为代价支付保费,“免费保险”是不存在的。考虑到“保费返还型”产品每年交纳的保费也更高,故“保费返还型”产品不一定比“消费型”更划算。建议大家不要被“保费返还”的条款所迷惑,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保险产品。3、只买一个险就好了?前面介绍的各种健康险类型,在保障范围内是有一定交叉的。比如一旦查出某个重疾,医疗险可以报销医药费,疾病险也可以赔付一笔现金用于治疗。看起来,两个保险的产品效果是一样的,只买一个就好了。其实不然,以某人意外失明为例,从医疗险的角度,仅报销两万元的治疗费用,而疾病险则可以赔付50万元的现金,用以支持今后的生活。因此,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三个类型的产品即使在保障范围上有交叉,但保障目的是不一样的,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和经济实力,综合配置。4、等到有风险了再去买保险?很多人觉得自己年纪轻,身体健康,无需买保险。等年纪大了,有疾病风险了再说。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要知道,保险服务从来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一旦风险出现了,再找保险公司就没用了。从投保的角度,健康险在投保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核保”,即对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审核。如果“核保”不合格,保险公司一般会直接拒保。相比之下,年轻人身体素质更好,更容易通过核保,获得保障。年纪大了以后,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状况(如甲状腺结节),从而引发拒保。从成本角度,年轻人的保费也会低很多。所以,趁年轻健康,先把保险上了,可能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5、用自己的医保帮别人一把?在医保过程中,有人会耍小聪明,用自己的医保,帮助其他人看病拿药。这种情况,在三四线小城市特别常见。一方面,这种行为属于骗保,本身就违法,严重的可能要负刑事责任。另一方面,这些就诊和用药记录会记到医保系统中,对自己今后的投保和理赔造成影响。如某人用自己的医保帮朋友拿了几瓶心脏病的药,看起来占了便宜,其实,除了可能因为“骗保”受到惩罚以外,在医保系统中,他会被标记为“心脏病人”,对他今后购买重疾险,或者申请理赔都将造成影响。所以,“诚信做人,合法用保”是一个更加符合我们利益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