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9月29日下午,香港证监局发布公告表示,中国光大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光大证券香港”)因在未经有效授权下,将客户证券质押予银行以获得财务通融,遭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罚款250万元。 (图片来源:香港证监会官网) 香港证监局表示,经调查发现,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8月19日期间,中国光大证券香港的常设授权的有效期已满,但仍依赖6841名客户授权质押客户的证券,作为获取三家香港银行的信贷额度的抵押品。 香港证监局公告表示,光大证券香港在发现其违规后,已安排赎回所有已质押的客户证券,并自行向证监会作出汇报。 此外,香港证监局认为, 光大证券香港主要是由于其旧有与现有合规团队的成员之间沟通不足,导致没有为客户的常设授权续期,且并无证据显示中国光大证券香港存在系统性缺失。 因此,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对光大证券香港进行谴责并处罚金250万元。 据光大证券香港官网显示,光大证券香港成立于1991年,主营业务范围包括金银买卖及有关服务‚ 外汇买卖‚ 投资顾问服务‚ 证券买卖及有关服务。
9月4日,饮料行业专家陈玮就告诉时代财经,品牌授权作为拓宽营收和增加产品销售渠道的方式之一,一直为诸多企业所使用。但如果对合作方的资质审核不当,也会得不偿失。 9月4日,一则有关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涉传销和“原始股”骗局的消息引发外界关注。 据网易财经报道,一家名为河南微达共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达公司”)涉嫌非法传销和“原始股”诈骗,而北京前首富李晓华、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曾为该公司站台。 报道称,微达公司以5G互联网为噱头,通过拉人头的机制发展了3万会员,总层级达到5级,其模式涉嫌非法传销。 除了涉嫌传销外,微达公司还采取上市发售原始股的方式,向新老会员集资4000万港币。现阶段,微达又在兜售第二期原始股期权。这种行为,涉嫌非法发行股票或非法集资。 9月4日午间,娃哈哈方面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与上述新闻中提到的涉嫌“原始股骗局”的“微达公司”并无关联。 娃哈哈进一步解释称,2020年5月曾与北京赛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下称“赛智生物”)签署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授权后者在蜂蜜制品上使用“娃哈哈”商标,并自行生产和销售授权产品,微达公司系赛智公司下属经销企业。 “鉴于赛智公司未尽到对下属经销商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和管理义务,并对我司与宗庆后先生的声誉造成极大负面影响,我司已依法终止赛智公司的商标授权,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娃哈哈表示。 娃哈哈的澄清公告 天眼查显示,北京赛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疑似控制人和大股东为李庆荣,持股比例为47%。从经营范围来看,赛智生物可以进行食品的销售,同时还包括“委托生产保健食品”,上述蜂蜜制品在其经营范围内。 至于娃哈哈所说的赛智公司的下属经销企业微达公司,从天眼查信息来看,与赛智公司并无股权结构上的关联。 河南微达共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瞿福学,持股比例为89%,这家公司2011年成立,声称是一家“坚持创新,集科研、产销、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化产业平台。”经营范围中,也未出现与食品、保健品销售相关的信息。 不过,时代财经留意到,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名为“微达家联网”的个人号,发布过大量微达国际与娃哈哈集团合作的信息。 最新的一篇是今年8月13日发布的题为《5G智慧康养-娃哈哈秘宝简介》的文章。文中提到,“服用娃哈哈秘宝一周,可促进肠道蠕动,排出体内长期沉积的各类有害毒素,构成肠道天然屏障,改善便秘,实现体内环保,周身清爽。” 该公众号还曾在7月21日发布过另一则重磅新闻,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于2020年6月17日参加微达国际5G家联网人工智能+财富论坛暨微达家联网一周年庆典会议现场,文中还配有宗庆后现场致辞的相关视频。 根据网易财经报道,微达公司最新一版的加盟方案中,娃哈哈秘宝作为入会福利,加盟超过1万元元即可获得娃哈哈秘宝10盒。 今年5月,上述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微达国际董事长瞿铭一(原名瞿福学)到访娃哈哈集团,并附有瞿铭一与宗庆后的合照。 不过这个名为“微达家联网”的公众号,账户主体是个人,地区为山东,分别在2019年6月29日以及2020年5月1日进行过名称变更。 据网易财经报道,娃哈哈销售人员表示,娃哈哈集团对金花秘宝进行了品牌授权,但不负责生产和销售环节。但根据律师意见,若微达公司被认定为传销,为其站台者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事实上,一直以来品牌授权也是快消品企业拓宽收入的手段之一,除了娃哈哈以外,王老吉等品牌也多次与外部公司合作,进行品牌手授权。 不过,由于品牌方无法直接管理产品的实际销售方或生产方的经营,品牌授权行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9月4日,饮料行业专家陈玮就告诉时代财经,品牌授权作为拓宽营收和增加产品销售渠道的方式之一,一直为诸多企业所使用。但如果对合作方的资质审核不当,也会得不偿失。 “很多企业的品牌授权方都是一些微商和直销团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如果这类企业出现负面消息,会直接对品牌方造成不良影响。”陈玮认为,企业在寻求品牌授权的同时,应该多与正规企业和品牌合作。而对于娃哈哈这样的大品牌,考虑到品牌授权其营收贡献并不算多,可以考虑收缩品牌授权的范围和数量。
01今年世纪华通的关注度上来,主要是因为冯柳。从世纪华通的大宗交易纪录来看,冯柳最早买入世纪华通是在今年的1月22日,通过国信证券深圳振华路账户买入了3250万股,约3.78亿元。之后的两个月内,又断断续续通过大宗交易继续增持,并参与了世纪华通的定增。根据世纪华通4月份的定增公告,冯柳所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参与了这起定增,申购金额达9.3亿元。定增完成后,高毅邻山1号远望的持仓比例将达到4.82%,接近于举牌。冯柳通过定增购入了约8108万股,定增价为11.47元。通过大宗交易总共购入了24073万股,平均价格为10.67元。简单计算可以得出冯柳的成本价大概为10.87元。所以,若以今日收盘价来看,世纪华通已经跌破了冯柳的成本价。从过往历史看,以如此大仓位重仓的票,冯柳极少失手。虽说现在谈论胜负,还为时过早。不过,这件事至少告诉我们,作业不能乱抄。02我们也曾对这只冯柳重仓的公司进行了重点跟踪。业绩确定性强,又是A股游戏公司中的龙头,但估值就是起不来。这种一眼看上去不错,估值又低的股票,有可能是市场犯的一个美丽的错误,也可能是个价值陷阱。世纪华通的问题在哪儿?问题的关键就藏在这密集的子公司诉讼里。去年世纪华通完成对盛趣游戏(前身为盛大游戏)的收购,盛趣游戏给世纪华通带来的,不仅仅是增厚的报表和丰富的游戏库,还有一堆诉讼和围绕着"传奇"版权的爱恨纠葛。为了便于理解,先简单介绍下背景。《传奇》这个经典游戏IP,由韩国公司Actoz(亚拓士)推出。2001年7月,盛大网络的老板陈天桥花了30万美元与亚拓士签订了一年《传奇》在中国的代理权,将《传奇》引入中国,这个孤注一掷的决定,既成就了盛大网络,也成就了亚拓士,开启了一个时代。2000年,传奇IP的创造者从亚拓士出走,并创立了娱美德公司。双方约定共同开发传奇IP,并共同享有传奇的软件著作权。"共同开发"、"共同享有",在当时的情境下看上去很合理,但也为后来的版权纠纷埋下了种子。最初,娱美德与亚拓士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上。之后,由于盛大的卷入,让矛盾更为复杂。亚拓士将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权授予了盛大游戏,先后几次续约。后来,盛大直接收购了亚拓士,也名正言顺的获得了传奇的软件著作权。但不要忘了,此时娱美德还握着另外一半的著作权。由于不满足授权收入分配,娱美德开始在中国授权其他游戏公司开发传奇IP,这直接触动了盛大的蛋糕。而盛大收购亚拓士后,不仅开始积极开发传奇IP价值,开发了《热血传奇手游》、《传奇世界手游》等手游,也将传奇IP授权了国内多个游戏公司进行开发。03利益是矛盾的源泉。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盛趣游戏认为娱美德的授权未获得亚拓士许可,侵犯了权利,娱美德也认定亚拓士与盛趣游戏之间授权、盛趣游戏授权第三方开发也不合法。于是,双方开始频繁就传奇版权互诉。盛趣游戏和亚拓士作为一方,分别在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杭州中院、无锡中院等提请诉讼,控诉娱美德侵权。而娱美德和韩国传奇公司作为一方,也分别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首尔中央地方法院、ICC(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等提请诉讼。在世纪华通2019年的年报中,仍有三十余个双方连带第三方围绕着传奇IP的未决诉讼/仲裁。别看有这么多,诉讼焦点就三个:1)2017年,亚拓士与盛趣游戏签订的传奇版权展期协议是否合法;2)盛趣游戏是否有权利开发传奇IP,如开发手游、开发传奇类游戏等,并且授权第三方使用;3)娱美德是否有权利在中国市场授权其他公司开发传奇游戏。诉讼结果如何呢?目前看是各有胜负。问题的关键还是之前提到的"共同享有著作权",这就意味着,任何一方单独授权都是对另一方的侵权。目前看,已经下来的判决也基本支持这个结论。那么,传奇IP的终局会走向何方,对世纪华通有何影响呢?最乐观的假设下,解铃还须系铃人,双方意识到,与其这样耗下去,还不如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何其难也。毕竟只要有利益,就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中性假设下,如果法院认定双方的单方面授权都是侵权行为。例如,在2018年底和2020年北京知识产权分别认定了《传奇霸业》页游、《传奇世界》页游和《金装传奇》侵害了《热血传奇》的著作权。对世纪华通的影响,主要是传奇IP的授权收入。根据公司公告,2018年,传奇IP的授权收入约占当期营收的10.6%。其中,除了《传奇世界》手游为公司自研,其余游戏均为授权第三方公司,如《龙腾传世》是授权给了贪玩游戏,《传奇霸业》手游是授权给了三七互娱。公司预计授权给第三方的网页游戏收入为8674.6万元,假设《传奇霸业》手游授权收入不变,则对公司2020年的营收影响为1.3亿元。最坏的情况是,按照ICC的仲裁结果,2017年的《展期协议》无效,且任何游戏衍生作品和给第三方的授权无效。也就是说,不仅第三方授权无效,公司运营的《热血传奇》、《传奇世界》等端游,《传奇世界》手游、《热血传奇》等手游均涉嫌侵权,并且还要付一笔不小的侵权费。这对世纪华通而言,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传奇IP是盛趣游戏最重要的IP。根据公司公告,2018年自主运营游戏中,传奇IP游戏有《热血传奇》、《传奇世界》、《传奇3》、《传奇永恒》,合计收入约8亿元,占自主运营游戏收入32.4%。授权运营游戏中,传奇IP游戏主要有《热血传奇》手游、《传奇世界》手游、《屠龙世界》手游、《传奇世界3D》手游等,合计收入约10.3亿,占授权游戏收入比例为55.3%。也就是说,2018年与传奇有关的游戏收入占当年盛趣总营收的42.5%。而这部分收入都有可能受到ICC仲裁的影响。当然,这是其中一种可能性。实际上,2018年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曾作出相反裁决,且2019年12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也驳回了娱美德的诉讼请求。密集的互诉和相互矛盾的判决交织,让围绕传奇IP的争议俨然成为罗生门,这也是世纪华通不得不渡的"劫"。
周三盘后,高通(QCOM.US)发布第三财季业绩。公司营收48.93亿美元,近第二财季给出的业绩指引44-52亿美元的上限,EPS 0.86美元更是超过业绩指引上限。 乍眼一看猛如虎,对比去年同期……就这?!营收同比下降49.22%,毛利下降62.6%——原来不是高通太猛,只是自己给出预期太低。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周四交易时间,高通股价跳空高开超过十个百分点,收盘报107.19美元,涨15.22%,创历史新高。 高通不仅股价创新高,还终于重新攀上三位数。要知道,高通上一次三位数的股价,还是20年前.com泡沫破裂前。 行情来源:富途 这当然不是因为高通“猛如虎”的第二财季业绩,而是其盘前宣布终于与华为和解。第四财季华为将补交18亿美元(约126亿人民币)的专利费。 有了华为的18亿美元专利,第四财季高通收入自然是有了保障。但是昨日高通的市值可是一夜飙涨了158亿美元。18亿美元的专利费,还不足以撑起高通股价的飙涨。 真正促成昨夜高通股价拉升的,是华为与高通的破镜重圆。高通这边的利好,不必赘述,一个是专利授权收入,另一个是产品供应。 就华为而言,现在它最缺的是芯片,而高通恰好有芯片。此时双方和解,说是巧合可能也过于巧合了。 1 和好了,下一步便是…… 先来搞懂华为向高通支付18亿美元是怎么回事。 早在2018年第四季度,高通便和华为达成了临时授权许可协议,之后三个季度直至2019年第二季度,华为每个季度将支付1.5亿美元的临时授权许可费用。在此之后,华为就停止向高通缴费,双方进入新一轮的谈判期。 这个谈判期旷日持久,从去年开始一直谈到今年。理论上,只要华为一直维持与高通的谈判状态,高通就追不上华为的专利授权费。 就在这个时候,华为却爽快地把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到今年第二季的授权许可费一次性缴清,双方还签订了一份自2020年1月开始生效,包含交叉授权在内的新长效协议(许可周期参考其他公司大概为五年)。 据高通,华为补交的授权许可费只有关无线技术。但华为突然无事献殷勤,怎会没有另有所图? 华为要图的还是高通的芯片。 台积电近日放风,美国政府可能会放宽对“general-purpose”(标准品)产品出货给华为限制。标准品的定义就是其他手机厂商都能使用的芯片产品。 这个“其他手机厂商”就很微妙了。在此之前,华为手机芯片多是用自家海思麒麟芯片。但若放宽到其他手机厂商,general-purpose product的覆盖范围就可以包括高通及联发科芯片。 目前由于美国出口管制,高通已中断了华为在芯片业务上的合作。但双方和解之后,变数就可以很多了。首先,需要美国政府的放宽限制。从“美国国家安全”角度来看,高通的手机芯片基本供应除华为之外的主流安卓手机品牌,再供应华为应该不会有太多莫须有的阻碍。 其次,高通需要与华为签订有关的专利许可。有了两日前的第一步,第二步并不难办。 甚至有海外分析师已经预测,高通的骁龙芯片明年将会供应到华为的P50和Mate 50上了。国内互联网KOL也望到了高通和华为的晶片协议(颇有大霄哥风采)了。 图源:微博 华为这事儿,当年苹果也干过。 去年4月份,苹果高通达成和解,前者支付一次性专利授权费用后,将获得高通转让芯片及技术授权。整份和解协议为期六年,并可延长两年。同时,双方全球范围内的法律纠纷也一笔勾销。 苹果突然转意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但其实也是迫于无奈。毕竟在和高通闹掰之后,苹果使用英特尔基带信号并不好。为了用户体验,苹果只能支付高额和解费用(据传为45亿美元),借而用上高通5G基带。 坊间消息,今年苹果新机型iPhone 12将会全系使用高通5G基带。 图源:豆瓣 作为苹果的公式对手,苹果能干的事情,华为复制了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 2 高通陪华为度过最漫长2020? 2020年对于华为而言甚是艰难。 今年上半年,华为的销售收入为4540 亿元,同比增长13.1%,净利率为9.2%。分拆两个季度来看,第一季疫情肆虐,华为销售收入为1822亿元人民币,同比仅增长1.4%;第二季销售收入2718亿元,同比增长22.65%,明显回暖。 但较去年上半年华为23.2%的营收同比增速,这都不是事儿。 华为手机海内外表现是冰火两重天。国内5月份手机销量劲增41.28%,市场份额来到惊人的48.71%。海外市场则是第一季出货量暴跌35%。 图源:知乎 国内一增,国外一减,华为在第二季还是取得了Canalys、IDC和Couterpoint三方市调机构认证的全球手机出货量第一成就。据IDC统计数据显示,华为在第二季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580万部,市占率为20%。三星紧随其后出货5420万部,市占率为19.5%。 这是华为历史上首次登顶全球手机出货量第一。 风光背后,华为手机业务却是暗流涌动。首先,在谷歌的GMS断供之后,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份额就不断萎缩。第二季华为出货量登顶全球一是靠国内市场出货量强劲增长,二是同行衬托得好(三星、苹果等品牌海外市场第二季受疫情严重影响)。 当疫情影响消退之后呢,其他品牌的海外市场大概率会复苏,华为却很难迎来大幅度反弹。最终还是要靠国内市场,但华为近50%的国内市场市占率现在已足够高,很难继续往上渗透。 9月份开始,台积电就会开始断供。苹果的iPhone 12会延期几星期发布,虽迟但还是会在今年到。目前台积电的5nm制程芯片客户只有两个,苹果(A14)和华为海思(麒麟1020)。短期内,华为手机的芯片性能还可以保持全球领先。 在台积电断供之后,华为如果没有其他替代供应商,就只能用已的存货。但随着台积电、三星的研发向3nm进发,华为坐以待毙终非长久之计。 华为还是需要一个掌握先进制程的替代供应厂商。台积电5nm客户恰好预计明年会新增高通和AMD,而联发科芯片可能会延续使用7nm制程。 因此,华为与高通在这个时间节点和解就绝非巧合了。高通骁龙是国内安卓手机阵营大品牌除华为之外的供应商,如果华为将芯片从自家海思麒麟换成高通骁龙,手机性能至少不会落后于国内同行竞争对手。 中短期而言,这不失是一个权益的好办法。况且考虑到华为现时整体增速已在大幅下滑,要止住业绩增速下滑颓势,华为与高通合作很有必要,而且也是双赢(法规上仍有待美国商务部裁决)。 在华为最艰难、最漫长的2020年,陪伴在华为身边的还是老熟人高通。 相遇的时机很重要,华为和高通此刻恢复合作,是来得够巧了。 3 结语 华为的18亿美元专利授权费,说少不少,但说多也并不算多。 高通昨夜在美股市场上打了积血般大涨,市场看中的并不是这“区区”的18亿美元,而是高通与华为和解之后,未来的合作前景。 高通需要“世界第一手机厂商”华为(各种专利授权费用取之不尽),现在的华为更需要高通的芯片。 现在华为突然服软,醉翁之意显然并不止高通的无线技术授权,而是高通的骁龙芯片。 旧人高通,会是今年华为破局的关键吗?
7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四个方面的半年统计数据。在专利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外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上半年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 据官方数据,2020年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68.3万件;共授权发明专利21.7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7.6万件。在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2772件的授权量高居第一;排在华为后面的是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授权量为1925件;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432件,排名第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家企业都与手机行业有所关联。华为与OPPO大家非常熟悉,它们的手机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而京东方科技集团素来以显示屏产品闻名海内外,其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显示屏来自京东方,其中便包括手机显示屏。 CNMO注意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也是2019年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第一名,达4510件。在同期数据上,2019年上半年华为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314件。华为在该榜单蝉联第一,并实现同比增长,可见其技术积累之深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区块链为什么会在现在如此受重视?仅仅因为它是一门新的互联网技术吗?答案是否定的。2008年,比特币开启了加密数字资产和区块链的潘多拉魔盒,我们一方面需要厘清比特币、稳定币等加密数字资产的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也要能够看到区块链作为一种提供信任、去中介化的底层基础设施,在金融普惠、多方协作、数字化建设中的积极意义。换句话说,区块链包含着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的逻辑,这一逻辑使得传统金融体系向数字金融建设成为可能,使得过去繁琐、复杂的商业关系变得更加简单、透明。在这个过程中,区块链触碰到了众多强势的商业主体的中心利益,开始主导一场生产关系的大变革。所以无论是国家的战略层面,还是“数字化社会”的建设发展来看,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相关智力成果的保护就变得尤为重要,甚至于有些国家和地区把区块链专利数量比作“军备竞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11月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2019年)》显示,全球公开区块链专利的申请数量高达1.8万余件,中国占比超过半数,居全球第一。蚂蚁集团副总裁白建民,主管知识产权及诉讼,他告诉链得得,在最近的两三年内,区块链的专利申请开始暴涨。作为一个可量化的指标,“区块链专利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块链的火爆。提防“伪区块链专利”专利申请一般要经过“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授权”等几个环节,授权专利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专利技术的“含金量”。“专利从申请到授权,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最终获得授权并非易事。除了需要技术本身比较过硬,具备足够的创新,还需要申请主体如企业/机构的知识产权团队,代理机构的紧密配合,并且投入高昂的费用来申请和维持专利。”7月1日,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布《2020年区块链领域全球授权专利报告》。 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5月14日,区块链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共有3924件授权专利,在2019年达到1799件。在全球已获得授权的区块链专利排名中,支付宝以212件区块链授权专利数位列全球第一,IBM和韩国的Coinplug分别以136、107件位列二三位。在前十二名中仅包括两家中国企业,另一家是腾讯,以42的授权专利数量排名第9位。Top专利权人-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白建民说:“判断一项专利是否有价值是要通过市场来检验的,但‘授权专利’是一个客观标准,获得授权的专利是具有初步价值的专利。因为专利的授权需要经过专业审理,比如经过比较严格的新颖性检索和创造性判断后,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才可能获得授权。所以授权的区块链专利数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家公司在区块链技术创新上的真实水平,而不应该仅仅看申请的数量。”链得得注意到,在行业的早期发展阶段,有些企业单纯以“区块链专利”的由头来标榜自己的竞争力,但技术能力稍显薄弱、业务落地场景匮乏,即便在专利申请上也存在很多猫腻。专利专家华冰曾经在文章中指出,在区块链专利的申请中,有一些专利虽然被列为区块链专利,但实际上与区块链并不怎么相关。有业内人士告诉链得得,本来一个和区块链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发明,如果在专利申请中写明该发明可以通过区块链来实施,或者其中的一些信息可以存储在区块链上,这个专利很可能也会被纳入区块链专利。正如区块链行业有伪区块链应用,在专利方面也有伪区块链专利。因此,专家建议,结合申请量和授权量,才可以更理性地看待区块链专利。事实上,将审查时间考虑在内,可以预见的是,一两年以后,等潮水逐渐褪去的时候,那些“伪区块链申请”也自然会裸露出来。“出海量”是重要指标白建民说,一项专利有没有价值, 第一要看它是否是有效专利,即它的稳定性;第二要看这项专利技术在未来是不是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第三要看这项专利技术未来的可替代性强不强。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底层基础设施,可以破除过去的信任壁垒,从而可以增强多主体之前的协作关系。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技术,区块链在数字化浪潮下被看得格外重要。由于专利一般都是超前的,所以也很难有人去精准预判5年或者10年后市场对于这项专利的接受程度。因此,无论是大型科技公司还是初创企业,都纷纷注重提前布局专利保护。一方面,当专利得到授权后,可以看作是公司技术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公司也在寻求从大量的专利基数中去赢下市场竞争,或者通过将专利技术许可给整个市场从而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许可制度的完善也是最近专利法修改所希望能够引入的。在《2020年区块链领域全球授权专利报告》中,有两项关联数据引起了链得得的注意。在全球区块链授权专利的市场占比中,美国占39%,韩国占21%,中国排名第三,占19%。这也从一方面说明这三个市场是目前最有可能先落地的区块链市场。区块链领域授权专利国家/地区阿里巴巴(含支付宝)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212件授权专利中,有126件是中国境外的国家/地区获得授权的专利,境外授权比例超过59%,也进一步显露了其区块链全球布局的目光。在白建民看来,出海量也是检验其专利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他告诉链得得,相对于在国内申请专利,专利出海的成本要达到10倍甚至20倍之多,“你不可能随便决定往海外市场砸这么多钱,肯定需要对专利技术的创新水平有很高的把握,对市场和业务的发展有前瞻性的判断。”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硬道理在当前的区块链产业发展中,两类主体的技术创新最为活跃——一类是区块链平台服务商,另一类是区块链应用服务商。当然,很多公司会同时提供这两种服务。链得得了解到,在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中,技术偏好和场景偏好基本上是“五五开”,有一半的专利围绕在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半专注于应用场景开发。此前,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区块链负责人蒋国飞曾透露过,蚂蚁集团在区块链专利方面,基于业务逻辑和商业应用的占比为38%,底层基础技术占比62%。白建民表示,“我们一方面从2016年开始扎扎实实去钻研技术,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我们的重要使命还在于把研发出来的技术落地到具体的场景,为行业、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商业价值,这些非常现实的需求反过来也促使我们能够在各种商业场景中去设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现在有50+场景,这些场景的需求和挑战十分巨大,我们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地攻坚。所以,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再到大量的技术和场景落地,看起来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也就回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专利的申请为了什么?不可否认,数量的积累会引起质变的产生,“出海量”的大小是检验专利质量的重要标准,但最重要的是能够真正解决技术瓶颈和场景落地问题。以“隐私保护”为例,这是区块链领域的难点。区块链中各个节点持有相同的账本,各个节点的账本上存储的数据一般是明文的,这对于一些商业应用场景无法满足隐私保护的需求。而隐私保护方案也包括有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可信硬件环境、全同态密文计算等。可信硬件(TEE)的隐私保护是蚂蚁区块链的创新解决方案。CN201910124771.4、CN201910127794.0、CN201910123012.6等6项关联的隐私保护授权专利,都是针对区块链上面向智能合约交易数据全生命周期隐私保护的方案。该隐私保护方案中,定义了明文交易和隐私交易。明文交易即不涉及敏感信息不需要相应隐私保护的交易。隐私交易是针对特定含有敏感数据交易采用相应隐私保护技术的交易。其中隐私交易仅能由基于TEE保护的隐私交易处理引擎来处理,确保全链路和运行时的数据安全。相应的隐私交易产生的结果数据也需要进行加密保护。这种隐私保护方案目前应用于大规模金融业务场景,提供了通用、高效和安全的数据隐私保护能力。蚂蚁区块链平台网络核心部高级技术专家魏长征告诉链得得,实际的联盟链场景中,既有需要向联盟成员公开的数据,也有仅能对指定交易参与方可见敏感商业数据。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授权逻辑与业务逻辑的设计紧密相连。通过基于可信硬件的隐私保护技术,在保证隐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合约逻辑灵活的定义隐私模型和授权机制,确保所有的公开和敏感的数据都能够安全的在联盟链中流转。既保证参与方的商业利益,也不破坏联盟中信息共享和协作的机制。授权专利的“护城河”区块链仍处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还有很多商业场景的应用尚未大规模落地。在探讨技术专利的情况下,也不能忽视商业场景的实施和应用。真正能够在区块链行业存活下来的企业一定有自己的发展路线,这条路规划了独立自主的技术路线,可实现大规模落地的产品路线,以及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服务路线。如果从授权专利这点来讲,它会为企业建立起技术或产品的护城河,往大了看,在提倡“独立自主创新”的区块链国家战略下,它会成为一个国家培养区块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区块链领域授权专利趋势从2017年开始,授权专利的申请趋势开始快速上升,2019获得授权的区块链专利达到1799件。此外,截止到2020年5月14日,2020年已经有1257件区块链专利获得授权(虚线表示非实际的趋势)。可以预见,2020年整体获得授权的区块链专利数量将超越2019年的1799件,达到新的高峰。 (本文原发布于链得得,授权钛媒体App发布,作者:仇杨涛)
移动时代到来,掌握着移动CPU/GPU芯片核心科技的ARM成了最得意的厂商之一。其实这家英国芯片设计公司的规模很小(3524名员工),但谁都离不开它,其业绩自然也十分好看。 近日,ARM公布了第二季度和上半年财报,形势依然喜人,其中第二季度收入3.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率52.9%,同比增长4.0个百分点,税前利润1.9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 其中,处理器授权收入增长了3%,版税收入增长了31%。 当季度,ARM签署了有创纪录的54个处理器授权,包括7项64位ARMv8-A授权、9项Mali GPU授权、4项POP IP封装授权,还涉及移动支付生物传感器、汽车引擎控制等新兴领域。 ARM还特别透露,上季度与一家大型中国OEM厂商签署了新的授权协议,但没说是谁。 ARM架构芯片季度出货量达34亿颗。 上半年,ARM累计收入7.052亿美元,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率52.3%,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税前利润3.781亿美元,同比增长28%,获得净现金2.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