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飞生物12月23日早间公告称,2020年12月22日,公司与美国默沙东药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默沙东”)签署了《供应、经销与共同推广协议》,默沙东将向智飞生物独家供应协议产品,并许可智飞生物根据约定在协议区域内进口、经销和推广协议产品。协议期限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止。 公告指出,协议的签署确定了协议产品的基础采购额,进一步确保了协议产品的基础供应,若正常履约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收入与营业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5月土地市场热度持续 下半年供应加码可能性较大?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思纯 导读:5月土地市场保持平稳,但优质地块争夺激烈,深圳、广州、北京等城市5月持续出现高价地。 多位受访人士指出,在土地市场需求端持续火热的同时,下半年土地供应加码的可能性也较大,这或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逐年走高有关。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宋兴国 编 辑丨李博 土地市场持续高温。 进入6月,多家市场机构陆续发布了5月的房地产数据。其中5月土地市场保持平稳,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5月单月拿地前100房企拿地总额3862亿元,同比小幅增长3.1%。 同时,优质地块争夺激烈,深圳、广州、北京等城市5月持续出现高价地。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全国范围内单宗地块超过20亿元的土地已经有44宗。 土地市场需求端为何持续火热?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曹晶晶表示,热点城市优质地块推出增多、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叠加多地在供给端出台的扶持政策,企业竞拍积极性提高,土地市场持续升温。 房企2020年融资状况 土地市场成交火热 5月,多个“明星”地块的出现,被认为是土地市场需求火热的直接体现。 5月15日,深圳以116亿元总价、45%的溢价率出让一块位于前海的宅地,十余家房企经过百轮出价方获成交,可售楼面价格创下深圳新高。 另外,合生创展以180亿元的总价,10日内连续拿下北京分钟寺区域的多个不限价住宅地块。 27日,烟台一宗商住用地经过1148轮耗时近7小时,最终以118.8%的溢价率成交。 分地域来看,一二线城市仍是房企拿地重点,长三角区域部分城市土地成交涨幅较大。 CREIS中指数据显示,1-5月,全国土地成交金额前十城市总计成交7400亿元,较去年增长42.5%,杭州以1210亿元的成交总价居首,而北京和上海分别以1131亿元和1047亿元的成交额占据第二、三位,相比去年分别增加了58%、73%。 从出让面积来看,前5个月前十城市成交139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1%。其中成都以2323万平方米稳居榜首,广州和西安分别以1543万平方米和1505万平方米位居二、三名。 从增速来看,二线城市南京、成都分别为145%、73%,增速明显加快,一线城市中广州增幅较大。 1-5月,前50房企拿地总额9248亿元,同比下降6.3%,前100房企拿地总额的下降幅度同样进一步收窄。5月单月来看,拿地前50房企拿地总额3127亿元,同比增长4.7%;前100房企拿地总额3862亿元,同比增长3.1%。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降准降息等政策影响下,房企拿地积极性逐渐提高,多地再次出现高溢价率土地成交,特别是厦门等地再次出现历史最高总价百亿地块,使得土地市场热度持续提升。 张大伟认为,房企开始积极拿地,主要是为了追求市场规模。 疫情下,部分房企判断市场会快速企稳,政策刺激楼市,拿地积极性明显提高,特别是4-5月整体行情持续升温。另外,疫情对房企的资金链影响虽然大,但国内融资难度降低,也提高了拿地积极性。 6月1日,贝壳研究院发表报告称,5月房企境外新增债券复苏,房企在融资市场保持活跃。 5月单月国内外债券融资总额发行约617亿元,同比上升31%。 1-5月房企债券融资5627亿元,前5月房企融资规模占比2019年全年48%,2020年有望在规模上超越上一年。 供应或持续放量 多位受访人士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在土地市场需求端持续火热的同时,下半年土地供应加码的可能性也较大,这或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逐年走高有关。 根据易居研究院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2019年土地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2.9%,较2018年增长1.9个百分点,比值再创历史新高。而在疫情压力下,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压力,加大供地力度成为必然选择。 兰州市近日宣布,今年土地出让宗数和面积同比超1倍。兰州市相关部门称,“面对疫情影响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市自然资源局今年通过加大土地供应、及时配套规划等方式促进项目落地,为全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再以济南为例,根据自然资源部近期公布的2020年济南市本级供地计划,今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9349亩,占供地总量的25.93%。截止到5月末,济南市本级供应住宅用地(包含已供未成交的)23宗,总面积1037亩,仅完成全年计划的11.1%。下半年加大住宅用地供应的可能性较高。 有地产研究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城施策”,为地方政府灵活调控和供地政策提供了一定空间。 另一方面,在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政府天然有加大供地的冲动。 因此,不建议房企在现阶段持续高溢价拿地,下半年供应增加后或才是更好的时机。 6月1日,在一场房地产线上研讨会上,平安证券研究所地产首席研究员杨侃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3月以来楼市持续复苏,政府加大土地供应规模,企业拿地积极性逐步提升带动土地市场溢价率攀升,预计在规模增长诉求与资金环境宽松的契机下,部分房企拿地态度或仍保持积极。 杨侃表示,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一方面房企加快推货下新开工的回升以及赶工期带来的施工强度提升均会对投资形成支撑; 另一方面,土地市场升温、延期出让金补缴也有助于土地购置费增速修复,全年投资仍有望实现正增长。
□ “金九”期间,多地推出楼市调控政策,并加大土地供应。业内人士预计,四季度出台楼市调控政策的城市可能增多,热点城市延续调控收紧基调,倾向于“补漏洞”和保障无房户的购房需求,房价整体将维持平稳。 增加土地供应 9月28日,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根据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合理调整土地供应结构,继续加大市中心区(路南区、路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加大唐钢搬迁区域、城南开发区、老交大片区、站西等多区位的土地供应。加快住宅用地供应节奏,合理有序安排土地供应。 唐山市要求,根据房地产市场形势,在市中心区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实行“限房价、竞地价”的土地出让政策,实施比例不低于供地面积的50%。对于“限房价、竞地价”出让方式供应的地块,将已确定的房屋销售价格写入土地出让合同。 部分地区明确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增长比例。9月23日,长春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城市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提出提高新增国有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供应比例,合理控制住宅用地规模和时序,优先满足住宅用地需要,本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增长10%以上。 长春市要求,严格执行住宅用地出让履约合同,定期开展已出让土地建设进展情况督查检查。要求完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方式。部分区域采取“限房价、竞地价”“限自持、竞地价”方式出让住宅用地。限自持项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土地上建设的租赁住房,在自持期限内用于住房租赁经营,不允许上市交易,产权归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有。 调控收紧延续 8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会商会,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有关工作。其中,沈阳、长春、成都、银川、唐山、常州等城市参会。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在参加会议的城市中,多数在“金九”期间发布了调控政策。这些城市前期均出现了一定的上涨行情。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成都、深圳、无锡、沈阳等城市的楼市调控措施,均有直接针对二手住房交易的内容。如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到5年等,客观上增加了“炒房”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市调控政策发布后效果明显。深圳7月15日出台楼市调控措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深圳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与上月相比上涨1.1%,涨幅收窄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收窄,在4个一线城市中8月是唯一涨幅收窄的城市。 三季度以来,全国有12个地区发布了17项租赁相关的政策,以规范和培育租赁市场。多地指出,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采取多种方式筹集租赁住房房源,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部分地区将成立国有住房租赁公司,采取集中建设方式,增加租赁住房有效供给。 压制投资性需求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预计,四季度楼市出台调控的城市将进一步增多,热点城市渐进式调控收紧步伐将持续,调控的节奏会更倾向于“补漏洞”和保障无房户的购房需求,房价整体上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张波强调,房地产整体融资层面的收紧对市场将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对房企的规模化将形成较大挑战,同时会影响到高负债房企的后期发展。此外,会进一步提高购房二套以上的门槛,对于投资性需求将起到明显的压制作用。 业内人士指出,预计四季度二手房市场保持量降价稳,刚需将成为市场新动力。四季度新房市场难有超出预期的表现,预计成交量和去年同期持平。相较于一、二手房市场,疫情对租赁市场的冲击更大,市场弹性不足。
“金九”期间,多地推出楼市调控政策,并加大土地供应。业内人士预计,四季度出台楼市调控政策的城市可能增多,热点城市延续调控收紧基调,倾向于“补漏洞”和保障无房户的购房需求,房价整体将维持平稳。 增加土地供应 9月28日,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根据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合理调整土地供应结构,继续加大市中心区(路南区、路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加大唐钢搬迁区域、城南开发区、老交大片区、站西等多区位的土地供应。加快住宅用地供应节奏,合理有序安排土地供应。 唐山市要求,根据房地产市场形势,在市中心区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实行“限房价、竞地价”的土地出让政策,实施比例不低于供地面积的50%。对于“限房价、竞地价”出让方式供应的地块,将已确定的房屋销售价格写入土地出让合同。 部分地区明确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增长比例。9月23日,长春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城市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提出提高新增国有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供应比例,合理控制住宅用地规模和时序,优先满足住宅用地需要,本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增长10%以上。 长春市要求,严格执行住宅用地出让履约合同,定期开展已出让土地建设进展情况督查检查。要求完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方式。部分区域采取“限房价、竞地价”“限自持、竞地价”方式出让住宅用地。限自持项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土地上建设的租赁住房,在自持期限内用于住房租赁经营,不允许上市交易,产权归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有。 调控收紧延续 8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会商会,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有关工作。其中,沈阳、长春、成都、银川、唐山、常州等城市参会。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在参加会议的城市中,多数在“金九”期间发布了调控政策。这些城市前期均出现了一定的上涨行情。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成都、深圳、无锡、沈阳等城市的楼市调控措施,均有直接针对二手住房交易的内容。如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到5年等,客观上增加了“炒房”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市调控政策发布后效果明显。深圳7月15日出台楼市调控措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深圳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与上月相比上涨1.1%,涨幅收窄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收窄,在4个一线城市中8月是唯一涨幅收窄的城市。 三季度以来,全国有12个地区发布了17项租赁相关的政策,以规范和培育租赁市场。多地指出,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采取多种方式筹集租赁住房房源,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部分地区将成立国有住房租赁公司,采取集中建设方式,增加租赁住房有效供给。 压制投资性需求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预计,四季度楼市出台调控的城市将进一步增多,热点城市渐进式调控收紧步伐将持续,调控的节奏会更倾向于“补漏洞”和保障无房户的购房需求,房价整体上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张波强调,房地产整体融资层面的收紧对市场将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对房企的规模化将形成较大挑战,同时会影响到高负债房企的后期发展。此外,会进一步提高购房二套以上的门槛,对于投资性需求将起到明显的压制作用。 业内人士指出,预计四季度二手房市场保持量降价稳,刚需将成为市场新动力。四季度新房市场难有超出预期的表现,预计成交量和去年同期持平。相较于一、二手房市场,疫情对租赁市场的冲击更大,市场弹性不足。
9月28日晚间,博雅生物公告,针对暂不能供浆这一现状,博雅(广东)已开始偿还预付款,截至目前,博雅(广东)向公司偿还6000万元。 事情还得追溯到2019年,博雅生物向博雅生物制药(广东)有限公司,(简称“博雅(广东)”)采购不超过500吨的原料血浆,采购价格不超过165万元/吨,金额不超过8.25亿元。目前,博雅生物已向博雅(广东)预付总计8.23亿元的原料血浆采购款,却没有收到任何产品。 对此,博雅生物表示,公司与博雅(广东)之间调拨血浆的审批程序历时较长,因此该事项未来能否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并顺利实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此外,博雅(广东)控股股东深圳市前海优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向博雅生物承诺,“若《原料血浆供应框架协议》签署生效24个月后,双方未完成原料血浆供应的,该协议自行终止,或经协议双方协商终止,我司将敦促博雅(广东)及时返还贵公司已支付的血浆供应款项及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同时,我司承诺保障贵公司预付的血浆款项的资金安全,若博雅(广东)未能及时返还贵公司已支付的血浆供应款项及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我司将履行向贵公司返还已支付的血浆供应款项及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的义务。”
深圳住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新加坡是深圳学习榜样,目标是让将来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住房管理局的局长张学凡是这么表示的:深圳公共租赁住房目标为110万套,深圳每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10万套,将通过5年甚至8年补短板,力争使得住房供需矛盾得到较好地缓解,以此稳定房地产市场,让市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对于饱受高房价之苦的人而言,深圳的这个表态绝对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然而,我想说的是,新加坡没有那么好学,在各种制度和政策条件完全不具备的情况下,承诺政府将提供60%的租和售的住房百分之一万属于画饼充饥。 其实,张学凡的这个说法并非其自己的意见,而是2018年8月1日深圳市发布的《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第一次,这个说法的根据是6月5日,深圳市出台了《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深圳的这个房改意见,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化改革20年后,面临全国性的“二次房改”之际,地方拿出的第一个房地产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先把这个意见出台以后深圳房价又经历了暴涨的事压到后面说!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意见提到的深圳房改的主要内容: 第一,《意见》提到,深圳房改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构建系统完善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大家注意,这里提到的可是“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而张学凡说的政府提供60%以上的租和售的房屋,很显然违背“以市场为主的说法”。难道要把深圳60%的人纳入保障体系?请问,深圳拿什么来保障60%的人的住房?钱呢?地呢?要算算账。如果60%的人的住房问题政府来解决,很显然违背了市场化为主的初衷。 第二,《意见》将深圳的住房分为四大类: 一是市场商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 40%左右,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 二是人才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 20%左右; 三是安居型商品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 20%左右,重点面向符合收入财产限额标准等条件的户籍居民供应; 四是公共租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 20%左右,面向符合条件的户籍中低收入居民、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行业人员、先进制造业职工等群体。 在统筹考虑未来新增人口对各类住房的需求基础上,计划到2035年,筹集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按照这个《意见》的具体规划: 第一阶段,2018—2020年建设筹集各类住房42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25万套。 第二阶段(中期),2021—2025年建设筹集各类住房45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25万套。 第三阶段(远期),2026—2035年建设筹集各类住房83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50万套。 假定这样的画饼是可行的,那么深圳初步设想的在2018年到2020年第一阶段要供应各类住房42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25万套。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第一阶段深圳供应了多少房子。2018年深圳供应了安居房总共46346套,2019年计划供应3.4万套,实际完成情况我没有查到,但应该差距不大;2020年计划供应4万套。 3年时间,完成的安居房供应不到计划的一半,商品房的供应量也差不多不到计划的一半。也就是说,深圳的这个《意见》规划,第一个阶段就远远最多完成计划的一半!已经吹牛了。 说实话,深圳的这个房改方案在征求意见之初,我就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众所周知,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一直承担着改革的排头兵和开路先锋的作用,全国先行先试的政策,大多选择在深圳落地试点,深圳曾多次不负众望,在中国诸多改革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 在“二次房改”启动之际,大家对深圳的房改是有期待的,这是事实。深圳拿出一个什么样的房改方案,深圳在二次房改上有哪些突破和创新,对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和重大意义,而解决好住房问题,解决好中国房地产健康发展问题,无疑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深圳居然提出了一个要学习新加坡的房改模式,提出深圳未来住房市场的结构60%以政府提供的保障为主,市场商品住房占全部住房的比例只有40%。 首先,让政府解决60%的人的住房违背了市场化的大方向。市场只占40%,而政府保障部分达到了60%,很显然,这不是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解决未来住房问题的改革思路。而这也是今年深圳房价再次出现暴涨的主要原因。 必须指出,从98年开始的第一次房改,坚持市场化的方向,可以肯定地说,不管房价如何暴涨,不管房地产市场化过程中出现了多少问题,第一次房改的20年解决了中国人住房短缺问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此而言第一次房改的市场化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第一次房改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市场化的方向错了,而是与住房相关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落后。在各地把房地产当成支柱产业和唐僧肉的情况下,房地产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中国在住房制度建设层面几乎处于一片空白,几乎都是短期的调控政策,要么为调控高房价疲于奔命,要么为刺激房地产绞尽脑汁。但市场化的总方向没有错,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正是因为市场化,才在短短的20年解决了住房严重短缺的问题。放弃了市场化的大方向,重新回到政府主导供应的格局,我认为这是中国住房改革的一大倒退,是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的。 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20年出现的问题要么是市场化不彻底,比如土地供应,要么是政府错位,干预太多导致,而不是市场化的方向出了问题。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如果犯错误,代价将是惨重的。我们很难想象,深圳未来60%的住房供应靠政府解决。 第二,深圳房价屡屡暴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化供应不足,商品房供应的量远远赶不上新增人口。虽然深圳的人口究竟有多少一只是一个说不清楚的谜。但深圳是过去5年中国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城市这点没有异议。2017年常住人口增加55万,2018年接近50万,2019年是40多万,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遥遥领先。 面对这么多的新增人口,深圳又供应了多少地?今年4月份,网上有一篇《 深圳楼市:“正确地回答了错误的问题”!》的文章,里面对深圳这么多年来土地供应结构等进行了剖析,这篇文章的水准不错。这篇文章在谈及深圳的土地供应时引用了一些数据:过去十年,深圳住宅用地成交面积为431.5万平米,位居103个城市中倒数第四,不到北京十分之一,上海5.8%;从2012年到2017年,深圳新增700多万平方米商住工业土地供应中,居住用地只有8%。 深圳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面积只有11%。与国际大都市相比,这个数据低得惊人,伦敦、纽约、东京的居住用地占比都超过50%。这个数据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仅比香港的8%高一点。在2014-2018年的五年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达225万,新增住房供应仅约24万套。深圳房价暴涨是商品房供应不够,商品房供应不够的原因是政府供地太少!不加大供地力度,却梦幻般提出一个政府解决60%的人的住房的方案,换取老百姓的叫好之后,又根本没有可能做到,这是很可怕的。 第三,新加坡没有那么好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很多地方学习新加坡,但很多地方也没有学成功。就是因为不懂得新加坡模式的精髓。而且,我特别奇怪的是,新加坡一个人口500多万的国家,一个城市国家,你如何去学?如果中国只是一个500万人口的国家,我相信我们搞得不会比新加坡差。 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600多个城市,深圳未来的人口肯定达到2000万。政府要供应60%人的住房,这个帐究竟怎么算的?钱在哪里?地在哪里?可行性在哪里。先不说是不是画饼吹牛,假定可以做到,那么,其他城市的老百姓肯定全跑到深圳来,深圳是重新拿起户籍武器阻止大家来,还是放开大门让大家来? 就人的本性而言,住便宜的大房子,甚至不劳而获得到房子是人潜意识里的本性。深圳说,要学新加坡,得到了喝彩,但要是学不到,倒彩和臭鸡蛋随之就会而来。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要真正解决大家的住房问题,起码要学习和中国自己的国情、人口相近的情况,而不是学一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国家。说好听的话容易,但是做不到,对一个城市的信誉伤害很大。对于中国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而言,“住房不炒”的前提下,如何构建住房的公共政策体系,需要探索。 习总书记在 2013年10月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对于中国房地产制度有非常精辟的描述,值得中国在“二次房改”中认真学习和贯彻,他提出了住房制度四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中国住房存在的根本问题,不仅仅是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还有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 第二,提出要处理好住房建设上的 “四大关系”,包括: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 第三,肯定了住房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提出了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政府保障20%,市场解决80%; 第四,提出住房的顶层设计设计问题,要求总结我国住房改革发展经验,借鉴其他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 特别是,他肯定了市场化的方向,政府只能保障那些的确需要保障的人群。 房子应该回归民生,这没有错,但回归民生不等于回到福利分房,不等于放弃市场化的方向,回到政府主导的道路上来。就此而言,深圳是学不了新加坡的,这一点深圳自己也很明白。我对深圳房改的方案是极其失望的,不仅没有在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有任何大的突破,反而在市场化的方向上做出了令人不得不怀疑的选择。这势必误导其他城市的房地产改革。 我倒觉得,深圳在房改方面,在其他地方是可以突破的。比如,在供应主体上,《意见》提出“支持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和原村民,通过“城中村”综合整治和改造,提供各类符合规定的租赁住房”,以及“支持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建设筹集具有公益性质的各类住房。” 这两点很好啊,让各类主体都参与建房,供应问题就解决了。再比如,在土地供应上,《意见》提出开展城际合作,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动建立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机制,结合轨道交通和产业布局,在临深片区开发建设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这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如果有重大突破,可谓进步。深圳应该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在集体土地入市方面取得突破解决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不是玩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画饼游戏。
维信诺31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屏下摄像解决方案同多家品牌客户开展合作并推动量产供应。另外,公司已发布或配合汽车厂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发布多款车载显示解决方案。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合众旗下量产车型合众U的透明A柱解决方案即由公司提供,此为国产AMOLED屏幕首次在量产汽车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