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局长吴宏耀,在会上介绍了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有关文件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业农村部:到“十四五”期末 各地超50%土地出让收益将用于农业农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介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土地出让收入城乡分配格局,既要在存量调整上做文章,也要在增量分配上想办法,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这个文件明确提出,从“十四五”第一年开始,各省(区、市)要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到“十四五”期末,以省(区、市)为单位核算,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 韩俊表示,现在我们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了60%,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了,到了该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三农”的时候了最近几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一年要达到6、7万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三农”增加了600、700亿元的投入。毫无疑问,这项改革的逐步实施,将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个有力的资金支持。
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局长吴宏耀,在会上介绍了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有关文件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业农村部:到“十四五”期末 各地超50%土地出让收益将用于农业农村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介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土地出让收入城乡分配格局,既要在存量调整上做文章,也要在增量分配上想办法,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这个文件明确提出,从“十四五”第一年开始,各省(区、市)要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到“十四五”期末,以省(区、市)为单位核算,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 韩俊表示,现在我们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了60%,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了,到了该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三农”的时候了最近几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一年要达到6、7万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三农”增加了600、700亿元的投入。毫无疑问,这项改革的逐步实施,将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个有力的资金支持。 农业农村部:城镇常住人口已达8.48亿,城镇化水平升至60.6% 韩俊介绍,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土地增值收益主要还是用在城市,城市建设可以说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是很大的。我们作了一个统计,从2013年到2018年全国的土地出让收入累计高达28万亿,扣除成本性支出以后,土地出让收益是5.4万亿元,占到了土地出让收入的19.2%。土地出让支出用于农业农村资金合计是1.85万亿元,仅占土地出让收益的34.4%,占土地出让收入的6.6%,用在城市建设的比例比农村要高得多。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征地规模和土地出让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大幅度提高,向城市倾斜的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格局,确实是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建设。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由1978年的1.72亿人,增加到了8.48亿人,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了60.6%,可以说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长期以来,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偏低,这是造成农业农村建设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央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要全面促进乡村振兴,需要真刀真枪地干,需要真金白银地投。因此,必须要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网9月24日讯(记者 董小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得比例,到“十四五”期末,以省(区、市)为单位核算,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要达50%以上。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在国新办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可能突破7万亿,针对土地出让收入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意见》对健全中央和省级适当统筹的资金调剂机制作出了安排。 《意见》允许省级适当统筹。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主要由市、县政府安排使用,但省级政府可以从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中,统筹一定比例的资金,在所辖各地区之间进行调剂,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县和财力薄弱县。 《意见》明确中央统筹的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使用,对北京、上海等少数省份适当放宽要求。北京、上海等地的土地出让收入很高,但农业农村占比较低,允许这些地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具体比例,但必须确保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增强。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于文静、戴小河)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十四五”第一年开始,各省(区、市)将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十四五”期末,以省(区、市)为单位核算,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要达到50%以上。 这是记者在国务院新闻办24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消息。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对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作出安排。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在会上表示,长期以来,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城,有力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直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偏低,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作用发挥不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必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长效机制。 据介绍,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举措:明确了以省(区、市)为单位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2种可选择的计提方式;明确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出的统计口径;明确了建立市县留用为主、中央和省级适当统筹的资金调剂机制;明确了允许各地根据乡村振兴实际需要,打破分项计提、分散使用的管理方式,对土地出让收入进行整合使用;明确了加强对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资金的核算,特别是要求不得虚增土地出让成本,缩减土地出让收益。 “最近几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一年要达到六七万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三农’增加了六七百亿元的投入。”韩俊说,这项改革的逐步实施,将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资金支持。相关部门将压实工作责任,强化保障措施,加强考核监督。
本报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常钦)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局长吴宏耀介绍有关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在城市。“全面促进乡村振兴,需要真刀真枪地干,需要真金白银地投。”韩俊表示,除了继续增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三农”的投入以外,也要想办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就是一个重要的资金筹措渠道和制度安排。 意见明确提出,从“十四五”第一年开始,各省(区、市)要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到“十四五”期末,以省(区、市)为单位核算,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三农’增加了六七百亿元的投入。这项改革的逐步实施,将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韩俊说。 为防止支出碎片化、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意见提出要统筹整合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衔接好,一定要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各地可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整合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重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现代种业提升等突出短板。“乡村振兴的一般性工作任务,要争取通过其他渠道统筹解决资金问题,不列入这项改革增加的资金使用范围。”韩俊说。 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意见对此采取了一些措施。“明确向县级倾斜的政策导向。”吴宏耀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主要由市、县政府安排使用,重点向县级倾斜,赋予县级政府合理使用资金的主动权。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主要是用来搞建设的,地方资金使用总量没有减少,只是使用范围和结构发生了变化,没有给地方政府增加新的负担,对地方财政收支影响不会太大。 土地出让收入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会不会出现一些地区计提资金用不完、一些地区不够用的情况?意见对健全中央和省级适当统筹的资金调剂机制作出了安排。 允许省级适当统筹。省级政府可以从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中,统筹一定比例的资金,在所辖各地区之间进行调剂,重点是支持粮食主产县和财力薄弱县。 中央统筹的资金向部分地区倾斜。考虑到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财力弱、乡村振兴任务重,意见强调,中央财政统筹的资金要向这些地区倾斜使用。对北京、上海等地适当放宽要求,但必须确保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增强。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5日 07 版)
东北作为国民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地区,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市民有收入,消费有需求,产品能卖得出去,而且农民和市民都有资产、有财富、富裕起来,这就是东北振兴的关键。 (一)东北是内循环为主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重大战略调整的重要区域 东北有1.17亿人口,常住人口的城市化比例达到65%,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5个百分点,人口要占到全国的百分之八点几。而且东北是中国能源、其他资源和重加工工业基地。历史上就是国有企业多,“一五”期间布置和建设的重大项目多,比如机车、机床、造船、炼油、石油、煤炭等等,因此中国经济要内循环,离不开这些基础工业。最近总书记提出要节约粮食,而且今年我们遇到洪灾,那么粮食产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内循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粮食,而东北是粮食的重要生产基地。东北面积145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0多。东北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是中国经济战略调整回旋余地的纵深地区。 (二)东北的土地要素优势 从要素比较优势上看,因为东北过去城市人口多、国有企业多、国有单位多,所以计划生育对人口的影响比较大,未来15年,全国每年劳动力收缩有1%,就是就业劳动力要负增长1%。未来15年,东北很可能是负增长1.5%,而且东北还是劳动力流出省,所以东北的经济增长来看,劳动力要素优势比不上内地,更比不上南方。从资本要素来看,这两年投资增长快,投资重点项目地区,东北的优势也不如内地,不如南方。他有历史或者一些体制方面的问题。而且东北过去的那些资本存量,国有企业的资产、装备也是急需改造,急需提升。因此,东北的资本要素和内地比也有一定的差距。从技术要素看,技术的研发,比如说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这些城市的风投、新技术的创新比较强一些,东北这种技术要素推进经济增长,比如说通过新技术研发,风投把它变成产品,最后市场化,这个过程也比南方或者一些地区有比较大的差距。 东北最有优势的是就是土地要素。东北有3.23亿亩耕地,占全国的16%。中国可利用土地的比例,东北比例最高,因为大部分是平原,而且没有什么高山峻岭,气候、纬度条件都很好。全国国土的15%在东北,但是人口只有全国的8%,所以土地要素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因此,我觉得东北要在土地上做文章。东北大量的土地是建设用地,国有工矿企业,其他各种所有制工商企业占的土地都是建设用地,数量较大。而且东北农村的宅基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数量也非常大,所以东北最强的优势是土地要素。 就是说,经济产出、国民产出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四大要素,东北最丰富、最有优势是土地要素。它需要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去投入一定的市场,由一定的企业主体,从要素组合、投入产出,变成生产产品,在市场上转化为商品,来实现增值。因此,东北最重要的是土地体制改革,只有土地体制改革才能盘活土地,才能使土地的生产率,也就是效率提高,才能释放东北土地要素的经济新增长潜能。 (三)未来增长的最大潜力来自于土地要素,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是东北发展的关键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在疫情以后发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机制的意见,还有一个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意见。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提出土地、劳动、资本、技术、数字等等这些要素,要市场化配置。我想东北要把握现在小康社会以后经济发展的战略内容,经济发展转型、工业化阶段变化等这种大的趋势。2020年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前可能有些地区温饱都不行,改革开放以后先实现了温饱,后来实现基本小康。2000年到现在又用了20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那么下一步怎么办?下一步就是要让居民从小康转向富裕。从物质内容来看,小康就是我们吃的好一些,住的好一些,穿的好一些,出行方便一些,住宅还行。但是富裕是要有更好的房子,更好的汽车。比如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有更多更好的耐用消费品和汽车,就是一般消费品工业化和资产财富性工业化的一个重大转折。2021年开始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要让居民富裕起来,进入富裕社会。富裕社会,它的消费的重点不仅是质量高的一般消费产品,它还有财富,要积累财富,积累财富就是不动产、房子和汽车等。 国家比较每百户拥有汽车,美国是100户200辆汽车,日本、韩国100户有150到160辆汽车,欧洲大概是100户有160到170辆汽车,我们2019年城镇居民每百户43辆,农村居民只有22辆。汽车社会的门槛是每百户拥有20辆,中期可能80辆或到100辆,完成汽车社会起码每百户要有150辆,我们离成熟的汽车社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居住来看,我们现有住房很多都是高层楼,但是许多富裕国家大多数都是一户建、多层,很宽裕的面积,我们面积上比许多国家的居住面积要小。因此,下一步首先要让居民有不动产、有财富,很多就和土地有关了,比如说一户建,比如说别墅,比如说很舒适的房子。 我觉得改革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不仅要缩小农民和市民的收入差距,也要缩小财富差距、资产差距。比如说城市居民有一套房子,每平方米2万块钱,那就100平米房子200万,农民在统计上就是说你在建设的时候花了多少钱,每平米花了比如说600块钱,那你100平米房子就是6万块钱。这个差距太大。现在全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大概是12,财富住宅资产差距大概在18,就是城镇居民有180万,那农村居民也就是10万。 所以第一项改革就是要把农民的房屋从生活资料改革成资产,有价格,有价值,市场上交易可以定价。第二项改革就是农村的耕地,农村的宅基地等,比如农民承包的耕地,先是要有更长的使用年期,再是应当作为资产可以交易,最后要硬化使用财产权。当然要限制一些宅基地交易,比如赌博、吸毒、高利贷等情况下的被迫交易。但是,比如说我是在吉林一个农村有一套房子,现在到长春市已经10年了,那么我这个宅基地可以交易。交易才能有价格,才能成为资产,才能使它成为财富。另外,就是农民的宅基地,要给他们更大的建设权,要给他们更大的合作权,更大的用途调整权等等。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我现在有一个住宅,我可以办个农家乐;比如说我现在东北原来的那个老宅子可能有个一亩地,那么我去找别人到我这合作建一个房子,你出钱,我出地。那么这样别人就把资金投过去了。 另外,就是要鼓励农民以地为本创业,比如说我在我的土地上,可以折成资产资本作为资本金投入到企业里,或者是以土地资本创办一个企业,就要把土地资本化,使其有产出。 农村的耕地,我认为也要让他通过交易进行集中变成家庭农场。其实这个现在大家都说农村土地集中以后会不会出现两极分化,但是从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就是农场、家庭农场,只要种粮食,其实都获得的是一般收入,因为粮食不值钱,只有很大的规模,才能获得一般经营的那种居民的中等收入。 比如说美国,它一家农民可能种3000多亩地,但是你从他的收入看,它还是中等收入居民,他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大富大贵的是掌握资本,比如说微软这一类的。掌握很大的资本性企业,掌握技术,掌握资本,掌握创新知识的,很多是大富大贵,但农场赚不了钱。农场要是小,比如就种了5亩地、6亩地,那它这个粮食生产就没有规模,肯定要亏损破产。 另外就是农村的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林地、园地这些可以这个折成股份,让全体居民入股,形成土地合作社。就像总书记现在讲的,要办新型的集体经济。新型的集体经济是什么呢?就是农村里为农民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农村的其他建设用地、园地、林地、集体林权,通过农民土地折股变成新的股份合作社,比如说林业股份合作社、建设用地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等,还有比如说水利设施股份合作社。 (四)城镇土地体制改革 东北是国有企业比率高的地方。城镇的国有企业里有不少过去无偿划拨的土地,但是现在城市土地没有二级市场,要想把土地重新利用,要先交到自然资源部门,重新规划,重新拍卖。但是,很多企业比如说他有员工,你把地拿走也不行,他也不愿意。就是有那个闲的土地,他也不愿意交给你。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一种办法,就是说闲置的土地可以在市场上交易,政府收税,政府做规划,这样土地也盘活了,政府也受到税收了,企业土地也变成他的资产了。有一些运营负债率比较高的,土地变为资本,它的资本充足率就提高了。有一些企业比较艰难,那么土地变成资产就可以用资产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甚至一些需要安置、需要重整的企业,也可以用划拨土地资产作为改革需要支付的成本,可以拿来安置职工。甚至事业单位有土地也可以用土地作为安置职工,进行事业企业化改革的一些支付成本的资产。 另外,我觉得国有林场也需要改革。就是说国有林不动,但是国有林底下的林地经营权,林下经济经营权,可以按照时间,比如50年给林业职工,让他们用林地搞林下经济,比如说养木耳等等,这就把林地给盘活了。但是林地比如说蓄积量,你不能随便砍木头,生虫子你得管,防火要严。也可以把林地经营权也变成资产,可以交易、抵押。 还有一个就是国营农场,有一些效益好的农场继续保持,继续让他们做大做强,生产粮食。那么有一些常年亏损,多年亏损的国营农场,我觉得可以土地农地国有,农地使用财产权可以划给农民,农民来种地。通过这些改革,要把东北的土地给盘活,让他发挥更大的潜力。 (五)改革促进增长和发展的展望 7月30号,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国内国际要双循环经济,但是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东北就是国内经济大循环调整的重要区位。那么从刚才的要素比较来看,土地要素最有比较优势,所以土地要盘活。最后我有几个展望: 第一个展望,如果东北的土地要素能盘活,能放活,能效率提高,能改革,我觉得经济增长能获得的新的经济增长,90%的潜力来自于土地改革。 第二个展望,就是土地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变成资产,可以扩大债务融资的规模。有资产就可以抵押,抵押就可以放债,向银行放贷。那么土地作为资产、资金,货币就可以流进去,土地盘活就有了流动性。整个东北地区货币萧条,缺少货币,通过土地资产货币就多了。所以,整个经济循环,货币、资金,它是经济的血液,要把土地这样一棋局盘活,那么经济发展就有了血液。 第三个展望,是东北这么多土地,鼓励农民,鼓励城镇居民要双向流动。因为城里的人口比较老化,我退休了,我到农村去买个宅院,他要在那花钱,年轻农民拿到这笔钱到城里去买公寓、住宅楼,完了在那就业,这样两方面都有钱了,把这个全盘活了,人口、消费、市场、资金等等也就双向流动起来了。 第四个展望,是要鼓励居民不仅是创业、就业,而且要置业。2021年是我们要富裕起来,富裕起来就是有财富、有资产。资产是什么?就是置业。我买个房子就是我的财富了。我到农村去买一块地,有一块地干个农场就是我的财富。所以,最后就是农民、城市居民通过这种土地资产的盘活,增加就业机会,获得财产性收入,来扩大内需、消费,通过这种土地的盘活,不仅创业、就业,而且置业,富裕起来。 所以,我认为,东北作为国民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地区,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市民有收入,消费有需求,产品能卖得出去,而且农民和市民都有资产、有财富、富裕起来,这就是东北振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