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中国领先体育用品品牌361°在京举办了主题为“热爱仍在”的“361°集团品牌日暨《三体》联名产品发布会”。361°在活动上发布了“三体”联名的“科幻机能”系列产品。361°品牌事业管理中心总经理郑业欣先生发言称,361°将持续品牌在专业化和年轻化方向的投入和探索,并将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科技价值的专业运动设备。 361°品牌事业管理中心总经理郑业欣与品牌形象代言人谭维维共同开启联名发布仪式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国内体育用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行业销售收入整体呈现上涨趋势。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预测,我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到2023年将达3923亿元。而消费群体对运动鞋服的需求也在逐渐升级,除了功能上保障卓越运动体验,对时尚感及自我态度表达亦有需求。 在此次打造“科幻机能”系列产品的过程中,361°基于对科幻爱好者、时尚弄潮儿及热血运动青年三类人群的核心洞察,依托核心自研科技和极具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联名设计,定义了体育用品领域的“科幻机能”新风尚。 活动走秀现场,尽显科幻机能风尚 此次发布的系列新品包括搭载了全新三态(3TECH)科技系统的AG1-PRO和三态跑鞋,同时篮潮-信号鞋和以“三体人”为创意灵感并采用德国红点大奖获奖科技的气悬应候服“恒”也同步上线。 361°×三体 篮潮-信号鞋 361°×三体 气悬应候服“恒” 361°的三态(3TECH)科技系统由NFO、QU!KFOAM、QU!KBALANCE三项科技组成。其中,NFO科技和QU!KFOAM科技都是361°研发已久的自主科技。2010年,NFO科技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361°第一双磁悬浮缓震鞋问世,2015年NFO磁悬浮科技全面提升。QU!KFOAM技术于2013年问世,搭载QU!KFOAM科技的产品曾获得海内外专业跑者和各大媒体的认可,且获得多个海外奖项,包括《跑者世界》“最具性价比的跑鞋”奖项等等。 三态(3TECH)科技系统 在提到三态科技背后蕴含的361°研发概念时,361°鞋产品中心总经理兼电商中心总经理王新宁先生表示,“运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不同发力点和运动状态的快速切换决定了没有单一科技能满足运动的所有需求,所以三态科技是System,而不是Technology,我们追求的是1+1+1>3的系统性表现”。361°并非单纯追求单一技术的数据表现,而是把日常穿着和专业性能的不同科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追求均衡和平衡的概念,从消费者真实的运动体验和专业需求出发,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361°鞋产品中心总经理王新宁阐释三态科技系统 三态科技系统等黑科技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要归功于361°十年如一日地在科研上的持续投入和努力。361°一直致力于加强产品创新及提升研发能力,优化产品设计,用科技力量形成产品差异化,满足不同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361°2020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361°科研投入占比营业额达到3.8%,在整个行业中位列前沿。 在本次与《三体》联名中,361°同时宣布与聚划算平台展开合作,登陆聚划算欢聚日,进一步加大线上营销力度。此外,361°融合线上线下,采取全新营销工具精准监测到投放人群的渠道接触轨迹和消费情况,并基于数据实时调整投放战略,优化整个交易的转化链路,实现营销闭环数智化;361°也在持续的加强新零售战略,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门店人、货、场数字化,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持续互动,并通过实现全渠道多平台数据打通,形成基于会员身份的消费品质、消费层级、网购偏好等多维度顾客画像,真正做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形成营销闭环,也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361°×三体系列新品登陆聚划算欢聚日 近年来,361°积极把握消费趋势,持续探索IP营销新玩法,极具创造力与创新力,不断满足消费者喜好并向年轻化靠拢,此次的《三体》联名也是其中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前,361°已与QQ飞车、高达、穿越火线、百事可乐、小黄人等热门IP开展过合作,推出了广受消费者喜爱的联名产品,打造多个销量峰值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深化品牌的年轻化之路。 361°与各大IP合作集合 通过与各类热门IP联名,361°获得了众多年轻消费人群的认可,而此前多年的赛事营销和产品专业品质让361°产品在国内外赢得了一众专业消费者的关注。此次选择与《三体》IP联名,361°也在从新的维度向不同消费群体延伸覆盖。《三体》IP核心人群覆盖面广,年龄跨度大,且核心粉丝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他们更理性、看重品牌的文化积淀。 “运动品牌到最终还是文化的沟通”,361°品牌事业管理中心总经理郑业欣先生表示,此次合作将影响对科幻故事、未来世界以及前沿科技感兴趣的人群,361°将通过与《三体》IP合作,进一步丰富受众层次,更好地提高人群覆盖面,也从品牌文化层面赢得更多共鸣。 以此次《三体》IP联名为起点,361°将陆续推出“科幻机能”产品系列,加码科技含量,持续引领国产运动品牌的科幻风潮。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和运动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健康生活正逐渐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消费也已从可选消费跨越到必选消费的行列中。 2020年12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发布的《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显示,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9483亿元,其中“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最快,从上一年度的831.9亿元增长为1796.6亿元,实现了翻倍增长。 当前,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智能化、科技化的家庭化体育健身,已经成为大众主要的运动诉求。创立于2014年的Keep则通过线上内容生产、线下智能运动体验、全产业商业链条构建,打造除一个完整的运动科技平台,致力于惠及健身者、运动行业从业者,以及运动相关商品生产者。 用户在家体验Keep在线运动。 体育精神激励呈现社交特征 纵观全球运动体育产业发展,商品激励和IP激励则是历史的常态。20世纪70年代,以耐克公司为代表的体育品牌相继推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专项体育运动装备,从而开启了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体育产业,呈现出了以体育商品为核心的时代特征。 80年代之后,随着电视的普及,以耐克与传奇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的合作为代表,精英体育明星的IP形象开始在运动领域扮演风向标的角色,引领了民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这一时期的体育行业呈现出了自上而下的精神激励特征,延续多年。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普及,体育产业的精神激励开始出现新的特征――自上而下的精神激励开始逐渐让位于平等社交,运动者通过网络互相激励的特征开始显现。在这样的时点,2014年,运动科技公司Keep创立。其品牌精神主张“自律给我自由”更像是健身者和自己的平等对话。 Keep利用移动网络的便捷性,为民众在线上及线下提供包括训练课程、智能运动装备、数据记录、社交互动在内的一站式运动解决方案,满足人们从健身意识激发到收获效果过程中的多元化需求。 Keep以更普惠性的健身服务降低运动门槛,打破了健身时间、场地、成本的限制,让运动融于生活。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Keep开启运动生活,并将健身成果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以此激励身边更多人加入到运动的行列。 根据Keep发布的2020年度运动报告,Keep用户全年累积跑步距离超过11亿公里,行走距离达到4亿公里,骑行运动突破了2亿公里,全年燃烧1913亿卡路里,消耗2500万公斤脂肪。Keep方面认为,健身正在成为一种普遍意义的国民生活方式。 平台化发展赋能体育行业 业内人士认为,于整个体育产业而言,Keep以线上综合性健身平台为核心,连接用户、从业者、商品生产商及其他相关产业,在这样的完整生态下最终激励运动健身者运动和自我提升。 以2020年2月Keep在疫情期间推出的“假期运动直播大全”为例,其聚合了大量体育品牌和运动达人加盟,并通过Keep链接了超过5000万健身者参与其中。 疫情期间Keep上线聚合直播课。 可以看到,Keep在为民众运动需求不断拓宽服务边界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体育行业从业者以及运动内容创作者的加盟。当前,Keep积累、沉淀了大量的线上运动经验,平台目前已有36 亿+的用户数据做支撑,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数据分析、内容培训在内的平台化支持。 2020年,Keep推出了家庭运动直播课程,以灵活的课程时段、趣味的互动方式,将线下沉浸式的实景体验“搬”到用户家中。针对直播这一新兴产业,Keep建立起包含课程设计师、直播教练、经纪运营等在内的近百人直播互动团队,并针对直播教练这一全新职业,给予长期人才培养及发展路径的资源支持,不断充实自身业务实力的同时,也为行业输出优质人才。 业内认为,Keep不仅可以实现商业级赋能,还能助力运动行业的数据化科技化水平升级,并为改善国民体制,让民众享受更美好、健康的运动生活添砖加瓦。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为推动我国马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编制了《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2020年9月18日 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马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马产业,对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牧民增收,培育体育和文旅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满足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中华马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我国马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马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养马历史悠久,马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马作为重要畜力和交通工具,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马传统役用和交通功能被逐步取代,现代马产业逐渐兴起,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与马产业紧密相关的体育运动、休闲骑乘、文化旅游、专业化马产品开发等新业态蓬勃发展,马产业的内涵更加丰富。 (一)饲养总量较大、区域相对集中 我国是养马大国,马匹数量居世界前列。2019年,全国马存栏367.1万匹,占世界总存栏的6%,位居第5位。据行业统计,马业全产业链产值约700亿元。马养殖区域布局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内蒙古、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其中新疆、四川、内蒙古分别存栏95.5万匹、75.6万匹、67.1万匹,合计占全国的65%。 (二)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是世界马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有29个地方马品种资源,其中德保矮马、蒙古马、鄂伦春马、晋江马、宁强马、岔口驿马、焉耆马纳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实行重点保护。培育的伊犁马、三河马、锡林郭勒马等群体规模稳步扩大,运动性能持续改善。纯血马、温血马等品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我国马品种培育的遗传素材,而且逐步形成了稳定的赛事用马群体。以种马场、人工授精站等为重点的扩繁体系加快建设,马品种登记逐步规范,纯血马登记与国际接轨。 (三)专业化养殖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现代马业快速发展,马的养殖区域由传统草原牧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城郊延伸,饲养方式也从传统放牧模式逐步向舍饲圈养为主的规模化养殖转型。新发展起来的马术俱乐部开始引入标准化饲养、专业化调教、一体化防疫的先进养马理念,优选优育、科学饲喂、精细护理等一批实用技术逐步推广。马专用饲料研发进程加快,中西医结合的马医技术不断普及,骑手(骑师)、裁判、教练、马医、钉蹄师、繁殖员、马工等专业队伍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四)科技支撑不断增强 马产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实用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马育种中得到应用,马疫苗与生物制品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孕马尿提取结合雌激素、马胚胎移植等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违禁药物检测技术研究开始起步。启动实施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马驴产业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马产业项目等重点项目。北京、内蒙古、湖北、新疆等地设立马产业研究中心,组建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创新团队,建立研究示范推广基地。一些高等院校相继开设马专业课程,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数千名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 (五)马术运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马术及赛马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场地障碍、盛装舞步、三项赛、速度赛马和群众性、民族性赛事规模不断扩大,竞技成绩明显提高。每年举办国家级及以上级别赛事100多场,区域性各类赛事数量达数千场。马术运动社会普及加快,马主、骑手、骑乘爱好者规模达100万以上,特别是青少年骑乘爱好者占较大比重。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各级马业协会、马术协会、马术俱乐部超过2000家,马术装备用品、场地建设供应商300余家,部分马术装备用品生产和出口居世界前列。 (六)马文化旅游日益繁荣 以马为主题的艺术文创、观光旅游、休闲骑乘逐步兴起,马文化博物馆、主题公园、大型演艺活动等不断涌现,马文化旅游产品内容不断丰富,全国马术及休闲骑乘等用马达50万匹以上。马主题特色小镇、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带动了马文化的传播,丰富了旅游产品种类。中国马文化节、世界马文化论坛、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新疆伊犁天马节、广西德保红枫矮马节、云南大理三月街赛马节等马文化节庆活动,集体育竞技和文体表演于一体,搭建起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马文化旅游平台。 (七)国际交流不断加深 我国与国际马术联合会、亚洲速度赛马联合会等组织保持紧密联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制定,向世界讲好中国马产业故事。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4年南京青年奥运会等包含马术竞技项目的重大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成功举办2014世界汗血马大会、第十五届世界马医大会。与马相关的体育、旅游、文化、科技、经贸等领域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国内外马业专业机构和马术组织、院校和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外籍马术教练比例增加,马医、骑手、科研等出国培训交流日益频繁。 二、马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新时期,我国现代马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还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 (一)马品种资源挖掘利用不足 地方马品种资源缺乏有效保护,种群数量持续下降,优良种质特征未得到充分挖掘。马匹遗传改良工作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系统的规划引导,改良目标和方向不明确,适应现代马产业发展的专门化品系缺乏。赛事用马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国产运动马供给不足。 (二)生产方式整体落后 我国马多以草原散养为主,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野性强、难驯服。规模化饲养场精细饲养、专业调教和科学选育水平不高,马匹调教和马术运动专业人员数量和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马诊疗机构短缺,临床马医和赛事马医不足。马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等基础性科研工作严重滞后,比赛用马专用饲料、疫苗、保健药物等大多依赖进口。 (三)产业链各环节联结不紧密 马饲养环节与马术运动、体育健身、民族文化、休闲旅游、保健康养等利用环节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针对国产马性能特点的赛事体系设计尚需完善,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未能与现有赛事对接,马品种登记与赛事登记未能紧密衔接。马产业各环节互动互促的机制尚未形成。 (四)市场培育尚不成熟 现有马术运动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的赛事观赏和休闲健身需求,马术竞赛表演、教育培训、健身休闲等细分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马产业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众消费习惯仍需长期培养。马产业发展在带动乡村振兴和农牧民增收中的潜力需进一步挖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马产业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都对马术运动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马产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和体育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马术爱好者规模不断扩大,马术运动逐步成为大众参与、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必将带动整个马产业的提档升级。二是以马为主题的体育、文化、旅游、教育深度融合,大众骑马健身休闲娱乐更加多元,马文化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三是以马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业态。四是发达国家马产业发展理念、先进管理技术及装备的引入,为我国马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此外,马乳、马脂护肤品、马血清、孕马尿结合雌激素等产品不断开发,市场需求潜力大。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以发展现代马产业为目标,加快马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产业基础,完善标准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发挥赛事活动、文化旅游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立现代马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提升马产业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马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质量效益竞争力,走中国特色现代马产业发展道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引导。顺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发挥马术运动、马文化活动、骑马旅游等新兴市场的引领作用,强化宏观政策引导,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马产业各领域共享融通,形成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国内发展实际,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环节、不同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分类指导。发挥行业协会功能作用,统筹各环节利益诉求,推动马匹养殖、利用各链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考虑我国地方马品种资源优良特性、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消费习惯以及市场偏好,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匹养殖体系和马术运动规则标准,打造符合中国马特点的专属赛事和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发展中国特色马产业。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国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框架和体系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马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升,形成相对完备的现代化育种、高效养殖、诊疗保健、疫病防控、调教训练、性能测定、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和产业服务体系。 ——自主育种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选育3个专门化品系,马匹鉴定和登记更加规范和普及,国内外马种登记品种数达到36个。 ——优良马匹规模大幅增加。马术运动和休闲骑乘用国产马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运动用马数量达到10万匹。 ——赛事水平明显提高。建成一批高标准的马匹初级调教和赛事训练基地,举办国家级国际级赛事达到150项,打造一批优势产区和主要马种的自主品牌赛事和活动。 ——产业各环节协同发展。马术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与马术运动有关的赛事竞猜研究和实施取得新进展,赛事和休闲娱乐对马匹繁育与饲养环节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培育一批在育马、马匹交易与经纪、马术俱乐部运营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马乳、马脂护肤品等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四、区域布局 充分考虑我国自然地理、资源分布、文化传统、马术运动发展特点,将全国马产业发展划分为三大发展区域。 (一)传统特色优势区 包括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省区。该区域草原广阔,马术旅游资源丰富,马品种众多,马文化厚重,是我国传统的养马区域。该区域既有传统民间民族马术活动和表演,也有现代马术比赛和马术表演,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以我国草原马品种为主的特色赛事和活动,突出耐力赛和走马赛,加强蒙古马、岔口驿马、焉耆马等地方品种的专门化品系选育和调教训练,更好满足休闲骑乘用马需求;加强品种改良技术推广,提高马匹繁殖效率;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建设一批马术运动用马和休闲骑乘用马繁育基地,打造一批马产业强镇和产业集群,丰富民间民族特色马术运动和文化旅游活动;因地制宜发展肉用马、乳用马和生物制品马,提高马乳、马肉等产量和质量。 (二)城郊新兴发展区 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等城市周边地区。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市场空间大,马术赛事多,马术俱乐部数量增长快,已成为运动用马数量需求最多的地区,对我国马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该区域运动用马以纯血马与地方马杂交的半血马和高血马为主,纯血马、温血马、阿拉伯马、汗血马(阿哈—捷金马)等数量也较多。重点打造速度赛、障碍赛、耐力赛和青少年马术等品牌赛事,发挥区域人才、资金和市场优势,充分挖掘马术运动消费潜能,提升马术运动综合经济效益,推广青少年马术运动。加强引进品种本土化选育,培育中国温血马、耐力马、马球马,规范开展马匹性能测定和调教训练,促进现代马产业与国际接轨。鼓励有条件地区建立马产业集群,带动当地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转型。同时加强与传统特色优势区联动,南北呼应、东西贯通、协同发展。 (三)其他区域 包括西南和东北等区域。该区域马匹多以产品用马和役用为主,市场开发不足,马匹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地方马品种资源特点鲜明,其中,德保矮马具有独特的矮化基因,以体小灵活著称,鄂伦春马等林间骑乘性能突出。重点举办民族特色马文化活动,健全完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门化品系繁育种群,加快特色马品种开发利用,立足矮马资源培育儿童骑乘和伴侣用马,开发宠物马市场;立足挽用马资源培育观光马车用马和森林康养休闲用马。同时,利用地方马产奶量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率高和适应性强的特性,加快产品马(肉、乳及生物制品)培育,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五、重点任务 (一)建立现代养殖体系 一是加强地方马遗传资源保护。组织开展地方马遗传资源调查,进一步查清存栏数量、分布和特性,全面掌握地方马遗传资源状况。制定我国地方马遗传资源保护方案,国家级保种场实现“一场一策”,分级分类实施精准保种。对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马遗传资源实行重点保护,加大政策支持,全面落实保种主体责任。完善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保护体系,建设国家马种质基因库,加强保种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种群数量,因地制宜建立保护区,组织带动周边农牧民开展联合保种。完善马遗传资源保护方式,研究应用胚胎、精子、细胞等遗传物质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 二是加快马匹育种创新。制定发布全国马遗传改良计划,明确马术运动用马、休闲骑乘用马和产品用马选育目标和改良方向,提高我国马自主育种创新能力。成立全国马匹育种专家组,指导全国马匹育种工作。完善马生产性能测定标准,指导生产性能测定工作规范开展。加大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力度,加强马育种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加快纯血马、温血马的本土化选育和扩繁,提高种质水平和供种能力,满足高级别马术运动用马需要。发掘地方马品种资源优良特性,开展专门化品系培育。以现有培育品种为基础群,通过现代育种手段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中国温血马、耐力马和乳用马等专用品系。加快地方马品种改良,提高生产性能,促进农牧民增收。 三是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饲养。制定马标准化饲养技术规程,将马纳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范围,在全国创建一批生产高效、环境友好、管理先进的国家级马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快马饲料营养、疾病诊治、饲养管理等基础研究工作,逐步建立专用饲草饲料、兽药等产品研发生产及应用技术体系,提升马产业标准化养殖水平。制定马不同用途、不同品种调教训练及性能测定规程和标准。逐步改善马匹饲养设施装备条件,加快专用设备研发,提高国产化水平。 四是规范开展全国马匹登记。结合马匹育种和马术比赛需求,组织开展全国马匹登记工作,推广应用电子芯片,探索“一马一证”信息化管理。组织制定马匹登记实施细则,完善马匹登记体系,提高马匹登记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推动与国际接轨。在品种登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运动马匹和旅游用马的登记工作。组织开展马品种选秀、种公马评定和拍卖等活动。对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品种、实施专门化品系培育的品种和国外进口主要品种优先开展登记,以品种登记促进赛事联动和产业融合。 五是加强马匹疫病防治与诊疗。加快推进马鼻疽和马传染性贫血消灭行动,严防境外非洲马瘟等疫病的传入,做好马流感等多发疫病防控工作。对竞技娱乐用马以及高风险区域的马属动物进行重点监测,支持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和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小区建设,建设国家马属动物疫病区域化研究中心,推进中国高健康高性能(HHP)马匹认可。推广马匹疫病快速诊断、监测、控制、净化等新技术,加快马属动物疫苗的研发。鼓励有条件的实验室开展检测方法的研究,完善检测技术,加强马匹专用药品检测和违禁物质检测。加强马匹用药管理,鼓励研制马属动物专用药品、疫苗,规范药品使用。鼓励在马匹饲养集中区域建设马医院和马病诊断实验室,提供马急腹症和运动损伤等疾病的专业医疗护理产品和服务。支持传统中兽药在马病防治和医疗护理中的推广应用。 (二)完善马术运动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马术竞赛表演。打造“业余—专业—职业”分层级马术运动赛事体系,夯实群众基础,提升竞技水平。培育一批职业化、商业化的马术运动赛事品牌。持续办好全国运动会、全国青年运动会马术比赛以及全国马术锦标赛等专业赛事。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制定业余赛事等级标准,支持举办以我国地方马种为主的马术赛事,带动国产马匹品种繁育、调训与推广。鼓励和支持各级协会组织、龙头企业打造业余俱乐部马术联赛、青少年马术联赛,丰富赛事供给。培育和推广民族民间马术赛事,弘扬传统马术运动。加快马术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攻关,建立马术场地设施、马术服装装备及相关用品、马术培训服务等系列标准,孵化培育国内有影响力的马术装备、场地设施建设供应商。 二是拓展马术健身休闲。建立中国马术俱乐部等级评定制度,促进马术俱乐部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品牌马术俱乐部。培育国产运动马匹用于体育旅游服务,整合国内马术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与马术运动融合,支持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马术小镇和马业强镇,鼓励开发马术文化旅游产品。支持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开展马术旅游、推广长距离赛马比赛。加大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文化交流与合作,引入国外有影响力的马文化表演娱乐节目,利用国产马打造一批国内知名马文化演出娱乐节目和产品,激活国内马文化消费市场。 三是探索推广赛马运动。研究制定出台全国速度赛马赛事标准和全国赛马运动发展规划,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赛马赛事分级制度,完善国家赛马赛事体系。提升赛马赛事公信力,优化赛事听证制度,推行职业从业人员准入考核制度,注重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完善马匹药品及违禁物品管控制度,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马匹福利制度,发布中国赛马运动公信力年度报告。按照“小步、分步、稳步”和“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依照即开型体育彩票和大型体育赛事竞猜型彩票发展规律及监管要求,推进速度赛马赛事试点工作。 四是复兴马球运动。行业协会结合工作需要依法依规设立马球分支机构,发挥马球专业委员会作用,制定马球运动场地、竞赛、马匹、骑手和教练标准体系,指导地方有序开展马球运动,推动马球运动加快复兴。 (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马产业文化、体育、娱乐的功能和价值,倡导“马业+”的发展模式,促进马匹繁育、马术运动、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各环节紧密衔接、互利共赢、联动发展新格局。推动将马品种、马术运动、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马业产值比重,促进马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 二是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增强行业内信息共享、互认,开发产业大数据平台,建立行业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繁育—登记—调教—性能测定—训练—拍卖—参赛—退役等完整的运动马发展模式。推动专业化马匹拍卖交易中心建设。 三是弘扬民族马文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建设马文化博物馆、马文化为主题的影视、演艺等新型业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马文化资源。探索发展育马、马术、旅游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马产业发展综合体,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马文化品牌,提高群众参与度。 四是推动马产业与特色旅游相结合。发展主题、特色骑马旅游,遴选一批骑马旅游精品路线,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茶马古道生态旅游、草原景观带旅游等国家精品骑马旅游路线。 (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攻关。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特色基因发掘、高效繁育、健康养殖、临床诊疗、疫病防控、调教训练和性能测定等先进实用技术攻关,鼓励第三方机构建立国家马匹违禁物品检测中心。加强马乳、马脂、马血、孕马尿等研究应用,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升马产品附加值。 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加强马科学、马医教育和执业马医继续教育,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从业人员认证体系。支持行业协会、学会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我国马工、骑手、教练员、马医、调教师、钉蹄师、裁判员、赛事监管等专业化水平。鼓励和支持地方开展马术进校园活动、青少年马术素质教育试点示范工作,加强青少年马术人才储备,支持开展青少年马术教育的“马术育人”工程。 三是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在主要养马区域,依托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部门、行业协会和高校科研机构,利用现代网络等科技手段,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开展养马实用技术下乡活动,提高马匹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和调教训练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 马产业主产区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本区域的马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措施保障,为推动马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研究设立马产业发展基金,多渠道建立马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马产业发展部际会商机制,统筹研究解决马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在马匹饲养、登记、赛事组织、市场开发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强化协会在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功能,形成分工有序、开放共享、密切配合的行业发展氛围。强化行业发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建立行业自律约束机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对接共享,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宣传引导 用好新媒体手段,加强马产业发展的正面宣传引导,大力宣传我国地方优良马遗传资源、民族经典赛事和传统马文化,大力宣传各地在推动马产业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好中国马产业发展故事,共同营造支持现代马产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学习借鉴国外马产业先进发展理念,鼓励引进优良马种、先进装备和高端人才,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相关活动,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和标准,加强与发达国家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我国马产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020年12月15日,舒华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舒华体育”)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泉州体育用品行业再添新军。 舒华体育主营业务为健身器材和展示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健身器材包括室内健身器材、室外路径产品。作为专业、科学的运动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舒华体育凭借多年制造经验打造的产品供应体系以及贴合市场的产品设计、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已在国内健身器材行业取得了领先的地位。2007年,“舒华SHUA”品牌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3至2016年,舒华连续4年成为中国奥委会唯一指定健身器材、按摩器材供应商。2014年起,舒华产品先后3次入驻索契冬奥会、里约奥运会以及平昌冬奥会“中国之家”。2017至2020年,公司连续四年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及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颁发的“中国轻工业健身器材行业十强企业”称号。 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对于引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所带来的严峻考验,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后疫情时代健康管理的深层思考。对此,舒华体育董事长表示:“近年来家用健身器材市场一直在增长,疫情更是推升了增长速度,市场远期也十分看好,但也给企业更多挑战,是否能够持续研发出更为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智能化、时尚化的健身器材,是业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舒华体育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新产品研发创新和工艺提升,同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并提升技术竞争力。目前公司核心技术主要突出在产品的智能化和数据化层面,诸如:速度与力量反馈系统、心率跑步机、智能健身房管理系统、磁悬浮减震装置、智能围网电控系统、动态蜂窝减震技术、螺旋减震技术等。公司于2016年至今推出多款智能化系列产品,如X6智能家用系列、X9智能商用系列跑步机等,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智能化、个性化的需求,以及室外智能运动场馆等,获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在智慧健身全场景的构建方面,舒华体育作为“华为运动健康优秀硬件合作伙伴”,公司将智能化软件技术和健身器材硬件技术相结合,改变传统运动方式,让运动更加科学,未来,无论在数据处理、体能体测、体能评估、运动建议、干预执行等方面,还是在家庭健身、商用健身、全民健身及社区健身等领域,公司将进一步加快健身器材智能化发展,全面实现全场景智能化、科学化健身。 此次成功登陆A股后,舒华体育将借资本之翼更好的助力于公司实现向提供“科学运动、智慧健身”的健康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未来三到五年将坚持以产品创新与品牌营销为驱动,构筑帮助用户进行科学运动的生态圈,形成在家用、商用市场和公共事业领域的解决方案供应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健身器材开发领域的领导者地位,致力于向提供“科学运动、智慧健身”的健康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
□ 9月29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赛事水平明显提高,建成一批高标准的马匹初级调教和赛事训练基地,举办国家级国际级赛事达到150项,打造一批优势产区和主要马种的自主品牌赛事和活动。业内人士指出,内地赛马产业将驶入快车道。 做好特色赛事 规划显示,马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马术及赛马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场地障碍、盛装舞步、三项赛、速度赛马和群众性、民族性赛事规模不断扩大,竞技成绩明显提高。每年举办国家级及以上级别赛事100多场,区域性各类赛事数量达数千场。马术运动社会普及加快,马主、骑手、骑乘爱好者规模达100万以上。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各级马业协会、马术协会、马术俱乐部超过2000家,马术装备用品、场地建设供应商300余家,部分马术装备用品生产和出口居世界前列。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现代马产业与猪禽牛羊其他畜牧产业不同,不以生产肉奶蛋等畜产品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体育赛事活动、文化旅游等来带动马匹养殖业的发展。这与国际马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一致。” 探索推广赛马运动方面,规划提到,将研究制定出台全国速度赛马赛事标准和全国赛马运动发展规划,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赛马赛事分级制度,完善国家赛马赛事体系。提升赛马赛事公信力,优化赛事听证制度,推行职业从业人员准入考核制度,注重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完善马匹药品及违禁物品管控制度,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马匹福利制度,发布中国赛马运动公信力年度报告。按照“小步、分步、稳步”和“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依照即开型体育彩票和大型体育赛事竞猜型彩票发展规律及监管要求,推进速度赛马赛事试点工作。 东北证券认为,马彩是赛马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赛马产业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源于马彩,海南赛马彩票问世可期。内地赛马产业有望以此为新起点,迎来蓬勃发展,形成“赛马+旅游”的发展新模式。 培育龙头企业 规划指出,到2025年马术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与马术运动有关的赛事竞猜研究和实施取得新进展,赛事和休闲娱乐对马匹繁育与饲养环节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培育一批在育马、马匹交易与经纪、马术俱乐部运营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海南上市公司罗牛山日前公告,下属全资子公司罗牛山国际马术俱乐部有限公司的“海南国际赛马娱乐文化小镇”项目已获得《海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明》。子公司拥有2000亩的海口市东琼山桂林洋农场一处旧马场,可能成为未来海南马场项目的候选地之一。 海南瑞泽全资子公司圣华旅游与海南农垦神泉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跃华马术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于去年3月共同签署了《海垦·南田马术文化小镇项目合作合同》,各方将共同合作开发此项目,涉及农业综合开发、度假小镇、国际赛马运动中心、赛马马术俱乐部、赛马产业等。 此外,海南橡胶公告,拟对海南华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名称和经营范围变更,“马术运动”列入经营范围。 东北证券认为,赛马运动产业链涉及广泛,上中下游辐射种马培育、赛马驯养、马匹交易、赛事运营、媒体转播、马彩竞猜等多个领域,市场规模巨大。 促进产业融合 规划提到,充分发挥马产业文化、体育、娱乐的功能和价值,倡导“马业+”的发展模式,促进马匹繁育、马术运动、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各环节紧密衔接、互利共赢、联动发展新格局。推动将马品种、马术运动、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马业产值比重,促进马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 上述负责人称,马术运动是现代马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后一段时期有三个方面发展重点。一是马术推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通过举办一系列竞赛、培训活动,促进马术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举办丰富多彩的马术活动,增强广大民众对马术运动的认知程度。二是积极推进青少年马术运动。青少年是中国马术运动发展的未来,让更多青少年喜爱马术运动。三是弘扬传统和民族马术活动。深入挖掘中国不同地区、不同马品种的特色赛事活动,弘扬、推广、丰富中国传统和民族马术赛事活动。
摘要:圈地运动使得小农转化为了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的建立和扩大是产业革命发生的必要前提。 政经天一楼主韩和元于近期推送了《放开对粮食价格管制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最优求解》一文,对此文,有读者表达了不同意见,譬如这位读者就说:是不是还得放开资本下乡,让资本去搞土地兼并呢? 我的回答是,“为何不可呢?就英国的圈地运动,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是马克思学者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圈地运动使得小农转化为了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的建立和扩大是产业革命发生的必要前提。‘’”正如上述回答所表明的,英国的产业革命与圈地运动确实有着明确的因果关系。 以研究美国民主而闻名的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其《英国行记》一书里就曾指出,“英国人仍然深受老一套教条的束缚,其实这些东西最不容易引起争议,也就是说大地产制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托克维尔的观点得到了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研究的有力支持。 麦迪森比较了中国和欧洲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的经济走势后发现:以1990年美元估价的人均GDP,在1世纪到10世纪,欧洲为550美元,中国只有450美元。这种位势直到宋朝建立时才发生明显改变,当时中国仍维持在450美元,而欧洲则下降到422美元。300多年后即公元1300年,欧洲经济结束长期停滞状态,表现出增长态势,但同期的中国表现更为强劲,当时欧洲的人均GDP提高至576美元,中国则高于600美元。这种位势直到康乾盛世时期的1700年时,才再次发生位移。当时的中国经济仍维持在1300年时的水平,但此时的欧洲人均GDP则提高至924美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呢?事实上,这种现象的背后跟土地制度所表现出来的经济自由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公元5世纪,欧洲步入中世纪,在这一时期大片未耕土地被个别家族吞并,且在长子继承法下,排除了将这些土地重新分割的可能。动乱年代,大领主们忙于捍卫领地,或盘算着扩大自己的管辖权和势力范围,没有闲暇去顾及土地的耕作和改良。大领主下面占有土地的人全都是可以随意被大领主退佃的佃户,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既不能离开也不能任意处置土地”。这种制度,阻止了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不能拥有财产的人而言,正如亚当·斯密所说“除了吃得尽可能多,劳动得尽可能少之外,再没有其他利益可言”。没有劳动积极性,没有竞争,社会增长自然会停滞不前,这就是中世纪欧洲的典型特征。中世纪的英国也不例外。在一个农业社会,低水平的产出,决定了其可承载的人口必然有限。 这一切随着一场运动的到来而逐步改变,这场运动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从圈地的内容来看,这场运动又可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条田的自愿置换为主要内容的圈地阶段,第二阶段是以抢占公地为主要内容的阶段,第三阶段则是对其他小土地主、农民土地的兼并为主要内容阶段。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阶段。要提到这场运动,则不得不要追溯到日耳曼人入侵英格兰说起。占领英国后,作为占领者的日耳曼人自然的也将它的很多理念带入了这个国度,譬如:公平。基于平等原则的考量,日耳曼人对当时英国的土地予以了重新分配。我们知道土地有肥有瘦、有远有近、有干有湿,可谓是各个不同。正是因此,日耳曼人为了公平起见,于是给每个人一小块肥的、一小块瘦的,一小块远的、一小块近的,一块干的、一块湿的……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几块小土地,且散落于各处,而不是连在一起,这样分散的小块土地,被称为条田。这种制度固然有利于公平,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种分散的土地显然不利于个人耕种,也不利于大量机械设备的推广和应有。(这也正是我国当前土地政策——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思想渊源)也正是因此,马克思就曾指出这种土地制度“按其性质来说就排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的社会积聚、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的应用。”正是这种制度导致当时英国的生产力的落后、农业产业效率的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3世纪时人们开始通过互相协商对换或买卖的方式,以便于土地的集中,这就是最早的圈地运动。当时的圈地完全是自发自愿的。 第二阶段是对公荒地的圈占。包括英国在内的当时的欧洲,与我国周朝时期的体制是相近的。那时候的英国,领主占有他管辖区域内的土地,除了各级领主自己经营的土地外,其它土地给农民租种,成为农民的份地。这两种土地之外还有一些公用地和森林沼泽等荒地,这些公地和荒地法律上当然也是领主的,但实际上是公用或无主的。当大块的土地紧缺时,大家就打上了这些公地和荒地的主意,领主或佃农都有圈占为己用的行为,在土地不缺的地方,这种占用也相安无事,但是在一些土地紧缺的地方,就不能随意占了,佃农和领主们就要互相协议,比如领主要占一块,就给佃农一些补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就这样通过协议、在王室和领主的法律框架内圈占了,但也有少数补偿不到位或者不补偿就强占的,引起了暴力冲突。这一时期的圈地运动颇有春秋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的神韵。随着土地的集中,大土地主也愈发肯在他的土地上进行投入,这些投入包括耕地的改良,更能提高生产率的农具的发明创造、品种的培育,以及管理和作业方式、方法的改进。结果是,从1750年开始,各大农场的粮食产量明显有了大幅提高。艾伦据此认为“这也就反映出圈地建立大型农场对于农业生产力的进步产生了很大影响。于是在议会主导下的圈地运动遂一发不可收拾。” 第三阶段则始于15世纪。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但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国际间贸易的扩大,与英国只有一海之隔的欧洲大陆西北角的佛兰德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并形成了当时西欧的工业中心。由于佛兰德尔地区毛纺织业的繁盛,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这时,西欧大陆自身的羊毛产量已远不足以应对这种需求,于是羊毛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向了作为传统养羊大国的英国,这就使得英国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这时的英国,除了要满足国内的需要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求。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而养羊则需要大片成片的土地。在该阶段的初期,贵族们延续了第二阶段的路径,仍以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为目标。他们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当这些土地仍然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羊群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来,以此将这些土地变成养羊的牧场。 最初,这些受剥夺的农村居民大批地变成了乞丐、盗贼和流浪者。但随着养羊贵族原始资本和纺织技术积累的完成,那些随之逐步资本家化的英国贵族们,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羊毛这一原材料的生产和出口,为了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他们开始逐步涉足毛纺织,虽然那时还只能算的是工场手工业而已。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壮大,为那些由于封建制度的解体而被赶出土地的农民开辟了新的生产领域。于是,这些人口便开始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并重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他们中的一些人带着从土地转让中获得的一些微薄的资本,投身于工业生产,从而加入了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队伍。更多的人则违心地摆脱陈旧的传统习气,为了生存不得不受雇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因为他们除了自身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东西可提供。从而形成了工业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大军。更为重要的是,“圈地运动使得小农转化为了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的建立和扩大是产业革命发生的必要前提。”
导言 又到了一年一度需要减肥秀肌肉的季节,关于怎么才能减肥,人们一直认为要么“管住嘴”也就是少吃点,要么“迈开腿”即多运动,或者是双管齐下,既要少吃点又要多运动,那么到底哪一种减肥方式的效果会更好呢? 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的Brent McFerran和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的Anirban Mukhopadhyay于2012年发表在《心理学》杂志上的论文《肥胖理论预测实际体重》(Lay Theories of Obesity Predict Actual Body Mass)研究了人们关于肥胖原因的看法对实际体重和食物消耗量的影响。 在一系列遍及三大洲五个国家的研究中,作者发现:第一,人们主要认为肥胖要么是由于缺乏锻炼引起的,要么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第二,运动理论家(那些认为缺乏运动导致肥胖的人)比饮食理论家(那些认为饮食不当导致肥胖的人)更容易超重,前者超重人数是后者的2倍,即使在控制了几个已知的体重指数(BMI)相关性后,这种效应仍然有效;第三,这一效应背后的机制是,前者倾向于比后者吃更多的食物,这表明肥胖有一个重要的、普遍的、迄今被忽视的心理诱因。 研究背景 肥胖是一个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尽管科学家对肥胖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民众对于肥胖诱因的看法( 人们对许多现象的原因和后果持有常民理论(朴素的看法)(Ross & Nisbett,1991;Wyer,2004)。尽管这些看法有时候与科学共识相吻合,有时候则不一致,但它们仍然可以对人们的判断和行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Dweck,2000)。例如,Robins 和 Pals(2002)跟踪了几百名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他们发现关于不及格原因的常民理论(即不及格是由于缺乏智力还是缺乏努力)预测了无助的反应和自尊的下降,最终是成绩的下降。 在本文,作者检验了关于肥胖(或者是更普遍的体重增加)原因的类似朴素看法,并证明了这些看法对个人的实际体重和食物消耗量有着强大和系统性的影响。 作者预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运动理论家应该比饮食理论家有着更高的体重指数。换言之,与饮食理论家相比,运动理论家认为饮食对体重的边际影响更小,因此应该会摄入更多的卡路里,从而变得更重(因为他们额外运动所消耗的卡路里要少于额外摄入的卡路里)。 本文报告了六项实验的结果,作者在这六项实验中检验了上述预测。 实验1 前提假设 人们通常将肥胖归因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遗传学,而很少将其归因于其他因素。人们比医生更不可能相信饮食不当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实验 从全国代表性样本中抽取301名韩国人(女性占比54%,男性占比46%,平均年龄为32.61岁,年龄范围从15岁到68岁),并测试他们认为的肥胖的主要原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遗传。 实验结果 超过90%的参与者认为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50.4%)或运动(41.3%),只有8.3%的参与者认为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遗传。 正如所料,饮食理论家的体重指数(21.55,2.82)明显低于运动理论家(23.10,3.80)。 尽管在总体样本中有更多的饮食理论家,但在达到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制定的超重医学标准的参与者中,运动理论家人数(30人)几乎是饮食理论家(17)的2倍。 实验2 实验 实验结果 表1 预测体重指数的线性回归结果 运动理论和体重指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运动理论和饮食理论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遗传理论和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与正常体重的参与者相比,超重或肥胖的参与者更不可能将饮食不当作为肥胖的原因,也就是说他们给予饮食理论的权重更低。 即使在控制了其他已知的肥胖原因之后,饮食理论家超重的可能性也明显低于运动理论家。 实验3 实验 有303名法国参与者(女性占比43%,男性占比57%,平均年龄42.44岁)完成了实验2中的实验,并增加了一些额外的控制变量:当前和童年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居住地城市化情况,怀孕状况、就业状况、自我报告的整体健康状况、对营养的兴趣、吸烟和自尊。 实验结果 图1 体重指数是对饮食理论信仰强度的函数 超重的参与者比正常体重的参与者给饮食理论打的分数更低。 实验4 实验 由于在前三项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本身可能引起了参与者对饮食理论和运动理论的认可,否则参与者对这些理论的信念可能并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从一个在线小组招募了251名美国人(女性占比64%,男性占比36%)参加第四项实验。 实验4的参与者首先要回答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你认为一个人超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与者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的空格里输入答案,然后再输入他们的性别、身高和体重,最终换算成体重指数。这两个编码不考虑 实验结果 图2 体重指数是关于肥胖原因看法的函数 结果和前面实验的结果相同,持有饮食理论者占比最高(49%),其次是饮食理论和运动理论(20.3%),最后是运动理论(15.1%),因此饮食理论和运动理论占比接近85%。 重要的是,将那些自发地只持有饮食理论者和只持有运动理论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出一种趋势:运动理论持有者的体重指数再次高于饮食理论持有者。 有趣的是,那些将饮食不当和缺乏运动都作为肥胖原因的参与者的平均体重指数大约是饮食理论持有者和运动理论持有者的平均值之间的中点。 实验5和实验6目的是调查在前4项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背后的发生机制,从而验证因果关系。 实验5 实验 参与者是172名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女性占比58%,男性占比42%),他们在实验室参与一系列实验,以换取课程学分。在进入到实验室后,所有参与者都被给予一个不透明的杯子,里面有7个独立包装的巧克力,他们可以在完成实验时吃掉巧克力。这些参与者被告知巧克力是以前实验时留下的,他们可以随意吃任何他们喜欢吃的东西。 在完成其他几项均与食物无关的实验后,参与者完成了实验4中的测量,在参与者离开后,实验人员计算他们留下的杯子里剩下的巧克力的数量。 实验结果 人们并不一致认为过度饮食(或运动不足)是肥胖的主要原因,控制了年龄和性别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相信是不当饮食导致肥胖的人相比,相信是缺乏运动(而不是不当饮食)导致了肥胖的人吃了更多的巧克力。 实验6 实验 参与者是香港理工大学的93名本科生(女性占比52%,男性占比48%),他们来到实验室完成多项实验以换取学分。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个工作台,上面有一台电脑和一张纸,参与者的任务是阅读一篇描述(虚构)论文,论文指出,肥胖几乎完全是由暴饮暴食和不当饮食造成的,或者是由于运动不足造成的。 在阅读完文章之后,参与者要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信息,并回答一个问题:它表明了什么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回答的范围从1(饮食)到7(运动),然后所有参与者对文章传递的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评估范围从1(一点也不可信)到7(非常可信),阅读文章所花的时间也被电脑记录了下来。 实验结果 接受运动理论的参与者比接受饮食理论的参与者吃得多,这说明对肥胖原因的看法影响了食物消费。 结语 关于肥胖原因的常民理论对食物消耗有着因果影响,相信饮食不当导致肥胖的人不太可能超重,这一事实是支持医学结论的,即减肥最有效的途径是改变饮食习惯;而那些强烈认为是运动不足而不是饮食不当导致肥胖的人往往有更高的体重指数。 另外仅仅告诉人们是吃的太多导致了体重增加是可以阻止变胖的。 加入蒙格斯智库知识星球 蒙格斯智库知识星球是这么一个地方: 1、经济、金融、法律、风险领域很多问题涉及敏感话题,要说透,在微信群和公众号有诸多不便,因此蒙格斯智库借助知识星球这个平台,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基于观察和原理直言不讳,给读者带来真实而有价值的洞察。 2、蒙格斯智库研究报告前期主要针对机构客户,为了践行知识普惠,现知识星球里免费分享蒙格斯原付费研究报告的节选。 3、蒙格斯智库汇集了经济、金融、法律、风险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团队,是分享专家们零散思想火花的地方,也是答疑解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