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没有任何一个业内人士会忽视蔚来汽车的市值暴涨。 在今年年底举办的广州国际车展上,一个非常值得品味的现象出现了:那些曾经不屑于与新造车企业做对比的传统车企高管们,忽然集体谈及了新势力的股价暴涨。显然,资本的力量正在改变人们对于“蔚来们”的认知。 “一条鲶鱼可以搅动一池春水”,几年前,在互联网、地产公司等新势力纷纷跨界造车时,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曾以开放的态度力挺,并推动了特斯拉在华的独资建厂,其核心宗旨就是希望通过“鲶鱼效应”激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活力,推动相关产业链的日趋完善。 实践证明,新造车势力的到来,的确加速了汽车产业的“新四化”转型的速率,驱动了传统车企主动革命,在新技术、新服务理念、新商业模式上下足功夫。正因如此,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基础配套才能以更快的效率得以完善,整个市场的规模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因此,蔚来汽车的市值暴涨,并不是一个孤本案例,势必要将其放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巨变中去讨论。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板块迎来全线普涨,除新势力外,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长安汽车(行情000625,诊股)、长城汽车(行情601633,诊股)(港股02333)等整车企业也迎来了市值攀升。 从这个角度来看,资本看重的绝非是蔚来汽车这个单一的“赛车手”,而是这条不断在扩展延伸中的新能源智能汽车“赛道”,尤其是“软件定义汽车”趋势的深入,更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尽管如此,外界对于“蔚来们”的高估值仍然抱有质疑态度。的确,在销量未成规模、业绩持续亏损的情况下,仍然靠“输血”续命的“蔚来们”确实很难与汽车巨头比肩,现有的高估值泡沫也随时会面临被戳破的风险。 但其实,整个行业大可不必对“蔚来们”的高估值过分声讨。正如“价值投资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说:短期而言,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而言,市场是一台称重机。 放眼全球,各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关于技术路线的讨论也尚未有统一定论,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等一系列新兴事物的交织下,过早地对单一企业的成长趋势做判断显然是非理性的。 眼下,面对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资本市场选择为“蔚来们”等赛车手投出支持票,但长期来看,市场迟早会变身为“称重机”,去实际检验这些企业真正的“含金量”,莫不如让“蔚来们”的子弹再多飞一会儿。
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车板块曾经一路高歌,其中最吸引目光的是中国三大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和理想。不料,上周五三家股价集体上演了“高台跳水”,进而又在周一出现集体回调高走的现象。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未来新能源车概念股的前景又将如何? 中国三大造车新势力 首先,集体“跳水”最基本的原因是前期涨幅过大,市场有很强的回调需要。 今年以来,蔚来汽车表现尤为亮眼,公司年内股价较年初3.72美元/股,上涨幅度超1000%,而蔚来对标的特斯拉,今年累计上涨约392%,涨幅不如蔚来。上市仅两个多月的小鹏汽车累计上涨93%,上市三个多月的理想汽车累计上涨105%。如此涨幅在美股中是非常罕见甚至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中概股新能源车股票涨势过大,已经步入价值高位, 部分谨慎的投资者纷纷规避风险,获利离场,这并不难理解。 其次,股价下挫最直接的原因是做空机构开始发难。 著名的做空机构香橼,上周五发推特,认为蔚来的股价合理价格是25美元,也就是要从现在价位跌去44%。香橼认为,蔚来股价无法维持高位,来自国产特斯拉的降价,将大幅冲击蔚来汽车销量和在国内电动SUV的地位。 这个理由是有重要依据的。 特斯拉公布了Model Y的国内售价。长续航全轮驱动版的预售价为48.8万元,WLTP工况下续航为505公里。高性能版的预售价为53.5万元,WLTP工况下续航为480公里。相比之下,蔚来汽车ES6的指导价为35.80万元至52.60万元,与Model Y有所重合。而且,特斯拉是出了名的“降价狂魔”,以Model 3为例, 从刚开始国产35万,一路多次降价到22万,足足降了1/3,并且Model Y和Model 3 的零件和制造过程高度重叠,所以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特斯拉在国产Model Y一定会连续降价。 德意志银行的分析称,特斯拉国产Model Y的价格,有可能从48.8万元人民币(7.3万美元)降至36万-39万人民币(5.6万-5.8万美元)。Model Y可能成为蔚来EC6和ES6直接竞争对手,这会损害短期市场情绪,并打击蔚来的订单增长势头。 目前特斯拉中国一个月平均销售1万3千辆,比蔚来,理想和小鹏三家加起来还多。而特斯拉的品牌,技术和影响力,都是目前任何一家中国造车新势力无法正面撼动的。 所以蔚来独享国内SUV电动车红利的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 远落后于特斯拉的月销量 另外,介绍下香橼机构,这家机构和浑水一样,以做空股票而出名。瑞幸咖啡退市、跟谁学暴跌都有香橼的身影,是一家在美国资本市场口碑不错的做空机构。值得注意的是,香橼在年初主推入股蔚来,觉得蔚来价格被低估,现在变成看空。在投资界,如果不是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是很难在投资决策上跨度如此之大,因此香橼的意见,不可小觑。 最后,最根本的原因,中国的新能源车是否存在泡沫? 从市值上来说,蔚来651.5亿美元,小鹏321.9亿美元,理想265.8亿美元。单凭数字可能无法让大家直观看到其估值有多高,看下图全球车企目前市值列表,蔚来的市值已经超过通用、宝马和本田,排在全球第7位。小鹏排在第16位,超过克莱斯勒。理想排在第18位,超过吉利,广汽,长安等众多品牌。 注: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3日 虽然新能源车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全国汽车销售总量还是以传统油车为主。当前新能源汽车仅占中国乘用车市场5%左右的市场份额。即便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很大,但目前市场有一半被特斯拉占据,将来Model Y国产化还有可能抢去更大的蛋糕。所以对三家造车新势力来说,市场竞争巨大,自身优势暂时无法支撑如此高的市值。 或许很多人并不同意三大造车新势力市值过高,理由是,特斯拉就能一骑绝尘,为什么蔚来等就不行? 这就涉及到最核心的问题:谁能有资格对标特斯拉? 特斯拉能在全球各个国家同时买车,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可以从容调度全球供应链,甚至把中国制造的车运到德国去,全球没有任何有威胁的挑战者; 特斯拉能凭着创始人CEO马斯克的高热度,不花任何一分钱做广告,一如既往的优化流程减低成本,然后把价格一砍再砍;特斯拉能借助马斯克旗下众多星光闪耀的公司相互辉映,比如SpaceX能把特斯拉车发射上天, 特斯拉车能用星链卫星连线上网。这一切,都是蔚来望尘莫及的。 所以答案很简单,蔚来还没有资格对标特斯拉,只能是在第二梯队追赶。然而, 蔚来汽车目前相对估值是特斯拉两倍。特斯拉和蔚来估值一直高度同步。目前蔚来估值是未来12个月销售额的17至18倍,而特斯拉为9倍,双方差距创下历史新高。也就是说,蔚来要达到现在的估值,需要比特斯拉在各项指标上都要优秀一倍。 这足以说明其泡沫程度有多高。 当然,存在就是合理。我们探讨下为什么中国新能源车能达到现在的高度。 其中有重要一条,就是国内资本特别是互联网资本的操作。 在美国资本市场,真的了解国内电动车和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只有少数,大资金大多不会去交易不熟悉的产品和市场,中国三大造车新势力的股票,购买者大多是中国投资人。真正托起这么高股价的,除了国内的游资以外,就是国内互联网企业。看看三大造车新势力后面的股东,有腾讯、阿里、京东、百度、小米、美团、字节跳动、滴滴,简直就是国内互联网企业大全了。 可是在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任何股价都无法长期泡沫,因为很容易被做空机构盯上,这变成了国内互联网巨头和华尔街做空秃鹫之间的对决。而香橼机构,只不过是嗅觉灵敏最早盯上这块肥肉的秃鹫之一,一只秃鹫发现食物,一定会引来一群秃鹫围攻。 想想看特斯拉这么些年来风光无限,但是一路走来多少做空机构形影相随,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做空机构会盯上中国造车新势力,这无疑更加容易让泡沫破灭。 所以总结下,市场获利回吐,做空机构盯上,是中国新能源车股价回调的表面原因。真正背后,其实是中国新能源车已经呈现估值泡沫。
国内造车新势力集体“跳水”! 今年以来,受特斯拉股价上涨的影响,国内新能源造车企业的股价也大幅上涨。 比如,在A股上市的比亚迪年内股价大涨5倍,而国外上市的三大造车新势力表现则更为夸张,其中市值最高的老大哥蔚来在今年股价最高上涨13倍,其市值也从年初的百亿上下涨至最高超过700亿美元。 不过,这一好的行情,却提前结束了。美东时间11月13日,国内三大造车新势力的股价纷纷跳水。 而造成这一切的源头,则和做空机构香橼资本有关。 1 蔚来被“做空”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香橼研究公司(Citron Research)针对蔚来汽车,连续发布了做空的推文和报告,认为蔚来股价只值25美元,仅为当时股价53美元的一半,堪称拦腰折断。 图片来源:香橼推特 曾发布150多份做空报告,把7家公司“干”退市的香橼,这次出手直接引发三家新造车美股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 11月13日美股,蔚来收跌近8%,盘后继续再跌超2%,小鹏汽车收跌6.13%,盘后下挫3.19%,理想汽车收跌1.83%,盘后下挫2.56%。 图片来源:雪球截图 香橼报告称,近期投资者对新能源车的狂热,显示出他们并未深刻认识到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尤其是车企之间的价格战。报告指出,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的定价对蔚来ES6车型形成压力。 香橼认为,考虑到市场竞争格局,蔚来股价已经脱离合理范围。蔚来汽车股价的相对估值是特斯拉两倍,存在明显的高估空间。 香橼称,两年前建议买入时蔚来股价仅7美元,但目前该公司已处于未知领域,其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地位及近期表现,都无法证明当前的高估值。 值得注意的是,香橼特意提到了“股神”巴菲特于12年前入股支持的比亚迪,称其股价虽在今年飙升400%,看着很疯狂,但公司实现了220亿美元营收,估值仅为未来销售额的3倍。相比之下,尽管蔚来汽车营收实现大幅增长,毛利率在二季度首次转正,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 香橼称:“押注中国汽车市场电气化转型有更好的方法,现在是时候获利了结,并寻找下一个颠覆性技术了。” 虽然香橼出手导致三大新能源车跳水,不过,近期三大能源车涨幅也确实惊人,其中蔚来市值突破4000亿人民币,小鹏和理想汽车市值都在2000亿人民币附近。 2 备受争议的蔚来汽车 2014年至今,市场上一批造车新势力崛起。它们踩着电动车的新风口而上,试图和有着百年历史的燃油车巨无霸们争夺市场。蔚来汽车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从2000年,李斌创立易车网,到2012年李斌锁定智能电动车的赛道,经过两年的酝酿,李斌的蔚来汽车驶入了人们的视野。 又过了四年,蔚来汽车开始量产。 图片来源:官网 社会对未来汽车的争议从未散去。从早期的“PPT造车”的质疑声,到后来“流血上市”的争议,再到整个电动车行业都面临的里程焦虑、补贴退坡、亏损以及自燃等问题,李斌一路跋涉前行。 蔚来汽车首款车型ES8上线后,李斌自批并不完美:“没有做到100分。” 然而当ES8完成一万辆的交付数量后,李斌在采访时却笑言,在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赌约”中自己是胜出者。事实上,1万辆的交付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大的节点,蔚来终于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 对于李斌来说,考验才刚刚开始。 3 造车新势力的“春天” 在被做空机构泼冷水急转直下之前,三大“造车新势力”的股价一路扶摇直上。 小鹏汽车今年8月在美国上市,与发行价15美元相比,短短不到三个月时间小鹏汽车的股价最大涨幅超过240%;理想汽车今年7月底上市,最高价与发行价15美元相比涨幅也高达255%。 在资本市场看好的背后,是造车新势力的业绩支撑。 据悉,蔚来汽车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11月17日美国股市收盘后(北京时间11月18日)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上周一,该公司公布了其2020年10月份的交付结果。该月,蔚来交付了5055辆汽车,同比增长100.1%,创下了月度新纪录。2020年第三季度,该公司交付了12206辆汽车,同比增长154.3%。 11月13日,理想汽车发布了未经审计的第三季度财报。今年三季度,理想汽车总营收人民币25.11亿元,环比增长28.9%。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24.65亿元,环比增长28.4%。 11月12日,小鹏汽车公布了2020财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9.90亿元,较2019年的4.50亿元增长342.5%,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5.91亿元增长236.9%。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8.98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3.99亿元增长376.0%,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5.41亿元增长250.8%。 截至目前,蔚来的市值超越了宝马、通用、法拉利等传统车企巨头。蔚来、理想、小鹏三家的市值之和也已超过美国三大车企(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市值之和。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4 蔚来驶向何方? 股价大涨13倍,市值超过美国老牌汽车通用,蔚来的股价有多少泡沫很难能说得清楚。 诚然,目前的蔚来确实前景可期,而其不断刷新的业绩也都表明蔚来正在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 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向好,今年以来新势力销量屡攀新高。10月份,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威马汽车环比均持续增长,单月销量均创下年内新高。 今年10月份,汽车市场需求不减,同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更为突出。中汽协统计分析,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度增长,实现本年度第4次刷新月销量纪录,累计销量降幅明显收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蔚来的成功有很大因素都是来自于政策的助力,假如政府的补贴政策取消,蔚来汽车还能否保持今日的强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除此以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也在日渐加剧。 随着特斯拉国产化,其售价不断降低,必然对蔚来形成降维打击。而越来越多的老牌车企也在探索新能源领域方向,由于资金实力雄厚,老牌企业一旦发力,很有可能会直接超越目前的造车新势力。 虽然业绩不断向好,但是蔚来也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况。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激烈,稍有不慎,问题还是会比较多。 香橼的做空报告不仅给蔚来敲响了警钟,在一片乐观的预期下,蔚来汽车应该加紧修炼“内功”;也给所有的蔚来们敲响了警钟,打铁还需自身硬,修炼“内功”才是硬道理。 素材综合自:侃见财经、中国企业家杂志、商学院 乒乓一言
近日,天风证券发布了研报《造车新势力的突围之道》。 研报指出,截止2020年6月,国内电动车渗透率升至4.8%;国内造车新势力300多家大部分都已退出市场。小鹏、蔚来、威马和理想代表了高端智能电动车发展方向,这4个品牌的7款新势力车型合计份额达到了84%。 天风证券认为,软件购买+升级收费是趋势所在,目前特斯拉已实现功能升级收费;另外,直销模式下,将传统车企分割给经销商的后市场价值链利润收归车企,盈利模式将更为综合多元。 目前,蔚来、理想已实现8%的毛利率。天风证券预计,蔚来、小鹏有望在22-23年实现盈亏平衡,理想有望在21-22年实现盈亏平衡。 大浪淘沙始见金 2015年6月,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明确了“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投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的准入条件。随后,国内有300余家造车新势力涌入,其中大多因缺乏生产资质、持续的融资渠道、稳定量产能力,高投入后资金链断裂,止步于PPT造车环节。 造车是一场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长跑,补贴大幅退坡后,大批新势力车企加速出清,目前仅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少数车企具备持续经营能力。 资料来源:新浪网,凤凰网,新浪财经、天风证券研究所 天风证券的研报显示,目前有销量的新势力车企不超过20家,而销量高度集中,蔚来、理想、威马、小鹏、哪吒(合众新能源)处于领先地位,截止今年上半年,份额合计高达93%。其中,前4个品牌的7款新势力车型合计份额达到了惊人的84%。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完整内容↓↓ 扫描二维码,解锁完整内容
经过十几年时间的培育,电动汽车时代到了。市场在不断更新,需求也不断更新,造车新势力就是市场需求之下所诞生的产物。从2015年新势力诞生元年开始,历经五年发展,这个群体也迎来不同命运,一边是:蔚来、理想、小鹏、威马这四家头部车企仕途正旺,一边是:拜腾、赛麟、博郡、前途等暴雷不断,2020 年俨然成为造车新势力分水岭。用时五年新势力从最初的时代宠儿,到中期全民唱衰,再到当下的毁誉参半,消耗千亿资金后,新势力的入局为新能源出行带来了什么?车企自身又做了什么?新造车已过洗牌年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内燃机汽车趋势已不可逆,包括传统车企在内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主旋律,五年前被誉为造车新势力诞生元年,据公开数据统计,新势力造车最多时期,新注册的车企超过 100 多家。今年车市的低迷加之融资不顺,造车热退潮之后,新势力群体也完成洗牌,拜腾、赛麟、前途、博郡、游侠等新势力车企都相继出局。目前新势力梯队划分已经完成,第一梯队被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四家车企所牢牢占据。头部造车新势力IPO 年2019 是新造车交付元年,2020 俨然成为新势力 IPO 大年。IPO 在头部车企中表现最为直接,四家头部车企除蔚来、理想早些时间完成上市外,北京时间 8 月 27 日晚间,小鹏于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三上市的新势力车企。威马近期也被爆出 IPO 计划,预计最快在今年内实现登陆科创板,中国四家头部新势力车企都已经做好了冲刺资本市场的准备。新势力为什么要上市?造车是一个需要庞大资金支持的行业,而资本市场融资愈发困难已是不争事实。2020 年,新势力车企格局基本固化,融资也基本围绕这四家头部车企展开。但截止目前,2020 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公开进行的融资不超过 5 次的融资,累计金额仅为 130 亿,而 2017 年这一数字约为 960 亿,融资规模有近 7 成的下降,通过上市融资获得发展迫在眉睫。当然上市后并不代表就高枕无忧。据中汽协预计,202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110 万辆,对比 2019 年新能源汽车 120 万销量有近 10 万下降;今年 1 - 7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 49.6 万辆,同比减少 42%,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为 38 万辆,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为 11.6 万辆,如果新能源车的市场规模不能大幅度扩容,对于造车新势力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市场规模萎缩,传统车企内部也正在转型,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开始投放市场,特斯拉也正在虎视眈眈,上市后的新势力车企该如何去突围保持车型销量持续增长,成为眼下棘手问题。股市与汽车销量相关性很强,股市相比融资方几乎是零容忍,任何一点疏忽或者错误,必然招致股价下跌,这点大多数从业者都会趋同,销量是上市新势力唯一的出路,更是维稳的重要关键点。技术才是企业竞争力96.390 亿元、114.13 亿元,这是 2018 至 2019 年蔚来两年的净亏损额。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这样的亏损数字的确非常大,但有巨额亏损的特斯拉先例在,表明亏损是每个新兴车企成功前必须经历的过程。从 0 开始,一切都需要钱,何况是最费钱之一的汽车工业。亏损不是问题,为什么亏损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除去经营以及宣传费用支出,蔚来 2018 年研发投入为 39.979 亿元、2019 年研发投入则为 44.286 亿元,研发投入基本占据亏损数字三分之一。小鹏 2019 年研发费用为 20.70 亿元,采用增程式动力的理想在 2019 年和 2018 年研发投入,分别为 11.7 亿元和 7.9 亿元,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头部车企亏损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研发投入。大规模零部件采购整合在新势力车企中已不是主流形态,造车新势力自研派和集成派之争,自研派显然占据主流地位。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何小鹏对新智驾表示:除了芯片,小鹏汽车已包揽 Tier 1 所有工作。作为新势力头部车企之一,何小鹏的言论也证明小鹏汽车将坚定走上自研之路。自研对于车企来说,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钱,好在行业洗牌已经开始,部分取巧的车企已经掉队。不去批判集成派,企业成立初期坚持供应链模式,是通往成功的一种捷径,实力不同,想法和角度必然不同。对于自研派来说,自研是拉开差距最佳方式,前期必然是痛苦过程,但技术专利也是抵御市场风险最好利器。在未来,零部件合作研发仍会是汽车行业主流的选择,但车企的最终竞争力,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自身核心技术掌握程度。据统计数据,小鹏 G3 目前亏损率为 4.9%,结合售价,相当于每卖一辆 G3,小鹏就亏损 8000 元。虽然目前新势力普遍处于困损阶段,因为研发成本,制造成本,推广成本对于初创企业都是非常高的投入,作为旁观者也需合理看待造车新势力亏损。巨额亏损固然可怕,庆幸的是,新势力认识到自研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也舍得投入资金。从新势力整体来看自研也占据主流,已经见不到自主汽车起步阶段时期的拿来主义,对于一切从 0 开始的新势力,坚持自研这条路值得肯定。汽车代工生产是否可行?互联网思维是造车新势力企业基因,然而汽车必定是一个硬件产品脱离不了制造本身,需要工厂去将所有计划变为现实。工厂生产层面,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四家则给了我们三种答案。蔚来的模式证明了汽车代工模式可行性,理想、威马从一开始就选择自建工厂、小鹏则是从代工和自建工厂双行。其实理想、威马自建工厂模式很好理解,因为蔚来代工生产一定程度上反映过代工的弊端,将生产交到别人手上,在生产标准、品控、交付速度等多方面都难以控制。「威马CEO沈晖就曾公开表示过:如果我选择找别人代工生产的模式,那我会天天睡不着觉。」小鹏代工和自建工厂双行,也是一种降低风险行为。完全采用代工模式到底可行吗?可行,并且已经获得成功。尽管有关汽车代工模式的争议一直存在,蔚来完成50000 辆量产车下线,证明了代工模式并非不可行。并且李斌说过:蔚来和江淮的合作,是十年之内中国汽车产业内最大的创新。在大众眼中,代工模式在手机以及芯片等行业很常见,比如我们熟悉的苹果手机、华为芯片采用的都是代工模式。汽车领域蔚来不是第一个,代工模式也早已存在,例如麦格纳斯太尔工厂就代工过奔驰G等车型,只是蔚来汽车离我们最近,所以代工让我们熟知。同时汽车代工已经有了官方背书,2018年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明确鼓励汽车代工模式。除生产标准和交付速度等不可控因素外,汽车代工模式就一无是处?其实不然。汽车代工模式优势:代工是在做减法,是走轻资产模式,可以将资源重点放在研发上,生产交由代工企业负责,节省资金,大大减轻造车新势力企业的现金流压力。由于合作对象工厂都是现成,去掉建设环节,新车型投产速度相对较快。国内汽车行业生产大环境来看,整体处于产能过剩,选择代工也有利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属于合理调配社会资源行为。虽然现阶段代工会有诸多弊端,但这种模式仅处于起步阶段,有解决的机会和空间。长远来看还是利大于弊,可合理控制企业生产成本,也是风险转移行为,让车企拥有更多精力投入设计、研发以及运营。理想、威马以及双模式并行的小鹏,坚持自建工厂这个观点固然没错,而蔚来50000多辆量产车下线都是采用代工生产证明代工模式同样可行,有官方背书代工模式在汽车领域也有望继续扩大。用户思维建设品牌特斯拉怎么赢的?一个成立仅17年的汽车品牌不动声色,切走了新能源车市场最大块蛋糕,把成立百年以及年销千万级别车企远远甩在身后。特斯拉的成功源自纯电动力、自动驾驶和具有特色的产品,也正是特斯拉的成功让新势力们坚信从0开始到品牌成功可以在短期内实现。新势力领域,翻看四大头部新势力都做到了旗帜鲜明的产品特色,如蔚来换电、理想增程、小鹏智能驾驶、威马性价比,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亮点,这些亮点也让消费者不经意间记住了这些品牌。产品力固然重要,以蔚来为例,除产品外,从诞生起绝佳用户体验就刻画到企业文化当中,通过送车上门换电模式、充电桩安装、车辆故障随叫随到、移动充电车等方式来解决用户用车焦虑。这些服务短期资金投入大,长期对品牌口碑树立利大于弊。现阶段,你可以质疑蔚来的续航,蔚来的亏损,了解蔚来的人一定不会质疑其服务。新势力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不否认,用户体验方面整体好于传统汽车这点同样毋庸置疑。销售模式上,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放弃了传统汽车4s店模式,更多是采用特斯拉相同的直营模式(线上线下),直营方式大大提升力用户交付前体验和售后体验。当然直营模式意味着所有的体验中心都需要车企自身创建,这也加剧新势力资金成本。哪家造车新势力会在五年或十年后胜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注重品牌建设和用户体验及服务的那家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写在最后新能源改革不仅是国内正在践行,特斯拉凭借约 36 万全年销量,市值成功超越千万年销量的丰田汽车,证明全球市场都在渴望出行方式结构转型,新势力当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 15 年新势力车企爆发式增长至 100 多家,这种现象已是不正常现象,但如果诺大的新能源市场没有一家国内新势力车企存活,这种现象更加不正常。互联网+融资+造车+交付+上市,是五年来新势力造车每一年的热度词,五年之路新势力确实毁誉参半,但新势力群体确实加速了能源结构转型,也加速了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普及速度。新势力来的太快,发展的过程同样迅速,期间不乏有几条鲶鱼搅乱市场,不能否认,造车新势力只用五年就已形成行业影响力,通过制定新兴出行方式、新兴服务方式、新兴销售模式等,为汽车注入了新的发展思维。雷锋网 雷锋网雷锋网
今日,小鹏汽车(证券代码“XPEV”)正式在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与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共同迈入百亿美元俱乐部。 作为小鹏汽车最大的财务投资方,IDG资本自A+轮入局小鹏汽车,并后续在B轮、C轮都持续加注,持股比例仅低于创始人何小鹏、战略投资方阿里巴巴。据悉,小鹏汽车是IDG资本在2018年蔚来汽车上市之后,收获的第二个造车新势力IPO。 据招股书,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净亏损7.75亿元,远低于2019年同期的19.18亿元,毛利率-3.6%,较2019年同期的-38.2%大幅提升,虽然仍为负值,但随着P7顺利交付和销量大涨,扭亏为盈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对比蔚来突出服务体系、理想强调增程式讲述无里程焦虑的故事,小鹏对研发、技术的强调使其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的“技术派”。成立六年来,小鹏始终坚持智能化自研,每年研发费用都占据了大半营收。 2019年,小鹏研发投入高达20.7亿元,较2018年10.5亿元直接翻倍,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例高达89.2%,3676名员工中43%都是研发人员,说其是一家技术驱动的新型车厂并不过分。 “我们从软件到算法,从数据到运营,从仪表到大盘,甚至主板的设计都做了。”何小鹏在P7发布会上如是说。 与今日上市的风光相比,小鹏汽车去年曾遭遇至暗时刻。 2019年,逾一年没有融资的小鹏汽车启动了C轮融资,不同于早两年的机构争抢,这一轮融资很难推进。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连下滑,造车新势力被集体唱衰,整个行业进入“至暗时刻”。 “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自己跳进去后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何小鹏对外表达过造车的烧钱程度,钱不够花,市场又异常萧条之下,愿意对小鹏伸出橄榄枝的机构少之又少。 擅长挖掘新经济独角兽的IDG资本,此时选择逆势加码小鹏汽车。这种看似赌博式的魄力背后,是该机构对造车新势力的深刻而系统的调研。 据IDG资本方面介绍,2015年前后,IDG资本密集拜访了全球四五十家造车新势力,见了不下二三百人,短时间内快速建立了对汽车行业的认知,坚定了造车新势力的价值远非“互联网思维”如此简单,于是在2017年果断投资了蔚来汽车,并在行研过程中与小鹏团队建立了密切联系。 2017年何小鹏下场参与小鹏汽车的创业,IDG资本看到了大希望,2018年A+轮果断入局。“何小鹏既有从0到1的经验,也有从1到N的操盘能力。更重要的是,即便在加入阿里这样的大平台后,小鹏还能拥有再创业的热情和敢于吃苦的耐心。”IDG资本合伙人杨飞如此表示。杨飞与何小鹏可谓“老相好”了。早在何小鹏创办UC时就与其相识,他深信何小鹏是个优秀的创业者。何小鹏曾表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我想真正踏踏实实做事,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和投资方的尊重与信任。” 其实,IDG在出行领域布局不少,且正逐步进入收获期。 新能源造车领域,除了汽车赛道的蔚来、小鹏、阿尔特,还在电动车赛道敲下了小牛电动;自动驾驶领域捕捉到了Pony.ai、ZOOX、商汤科技等明星技术供应商;出行软件赛道投资了嘀嗒出行;供应链投资了锂电池龙头厂家欣旺达、车载动力电池厂商海博思创、锂电池原料商天奈科技、车用激光雷达传感器生产商Luminar等。 多数项目都在早期入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长成细分领域头部,部分完成了并购或IPO。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以外,小牛电动于2018年登陆纳斯达克,天奈科技去年9月登陆科创板,阿尔特今年3月登陆创业板。 何以取得如此骄人战绩? IDG资本相关合伙人表示,重资产、重模式、长周期、强技术的产业投资对机构提出的要求,除了眼光以外,更需要专业认知、资金储备、风险耐受力,只有站在重叠区间的玩家才拥有竞争力。
这是历史性的一幕:乘着特斯拉掀起的造车新势力东风,3家中国造车新势力接连飞越重洋,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对特斯拉而言,这些都是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如今它们集结到特斯拉的家门口,接受全球市场的检验。 北京时间8月27日晚,小鹏汽车在纽交所上市,募资规模达15亿美元。小鹏汽车的上市仪式当晚在广州珠江新城举行,何小鹏携创始团队及投资人出席仪式。这是继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后,第三家中国造车新势力成功在美上市。 市场热议的,不是这3家公司的新车有多好,而是这些只推出一两款新车的公司,各自市值都逾千亿元人民币,超过很多传统车企集团。这是泡沫的狂欢,还是新经济模式在资本市场的胜利? 小鹏汽车IPO火爆 小鹏汽车8月27日下午正式宣布,通过首次公开招股发行99733334股美国存托股(每个美国存托股相当于2股公司A级普通股),发行价为每个美国存托股15美元,募资约15亿美元。 15美元的发行价,超出公司此前招股书计划发行价格上限(13美元)。小鹏汽车IPO还获得超级机构认购:阿里巴巴认购2亿美元,TMT对冲基金认购1亿美元,小米认购5000万美元,卡塔尔投资基金认购5000万美元。此外,特斯拉现有股东PRIMECAP Management Company认购1亿美元,PRIMECAP曾在特斯拉股票不到30美元时大量买入,如今翻了近70倍。 何以如此受宠?业内专家分析,或与小鹏汽车的销量猛增及新势力造车板块近期大涨有关。 据披露,2020年7月小鹏汽车的上险量为2532辆,环比增长130%,创2020年以来新高。 此外,7月是小鹏P7新车型的首个交付整月,作为一款售价30万元以内、续航超过700km的纯电轿车,该车型取得1641辆新车销量,成为造车新势力中规模交付启动速度最快的车型,占小鹏7月总交付数的68%。 与此同时,中国造车新势力在美股高歌猛进。北京时间8月27日凌晨,美股新能源汽车再度集体上涨。蔚来的股价今年以来涨幅超400%。造车新势力龙头特斯拉的市值更是达4013亿美元,超过强生和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成为美国市值第十高的上市企业。 “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估值上涨由特斯拉引领。”安永合伙人舒畅直言,小鹏汽车上市后市值有望看齐蔚来和理想,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智能化自研是特色 火爆的背后,是冰冷的亏损。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净亏损7.75亿元,低于2019年同期的19.18亿元,毛利率-3.6%,较2019年同期的-38.2%大幅提升,但仍为负值。 简单对比可见:蔚来突出服务体系;理想汽车强调增程式讲述无里程焦虑的故事;小鹏汽车打的则是“技术牌”,成立6年来,小鹏始终坚持智能化自研,每年研发费用占了大半营收。 2019年,小鹏研发投入高达20.7亿元,较2018年的10.5亿元直接翻倍,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例高达89.2%,3676名员工中有43%为研发人员,堪称一家技术驱动的新型车厂。 小鹏汽车此番也在招股书中表示,自动驾驶技术是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研发方面,小鹏智能化路线在此前由博世转为自研,自动驾驶功能逐年升级。“从软件到算法,从数据到运营,从仪表到大盘甚至主板的设计,我们都做了。”掌门人何小鹏在新车P7发布会上说。 曾遭遇“至暗时刻” 去年,小鹏汽车曾遭遇“至暗时刻”:逾1年未融资的小鹏汽车启动了C轮融资,不同于早2年的机构争抢,这一轮融资较难推进。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连下滑,造车新势力被集体唱衰,整个行业进入“至暗时刻”。 “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元太夸张了,自己跳进去后才知道200亿元都不够花。”何小鹏曾如此表达造车的烧钱程度,钱不够花,市场又不够火热,愿意对小鹏伸出橄榄枝的机构少之又少。 擅长挖掘新经济独角兽的IDG资本,此时选择逆势加码小鹏汽车。该机构对造车新势力有深刻而系统的调研,2015年前后,IDG资本密集拜访了全球四五十家造车新势力,见了不下二三百人,短时间内快速建立对汽车行业的认知,坚定了造车新势力的价值远非“互联网思维”那般简单,因此相继投资蔚来和小鹏汽车。 “小鹏既有从0到1的经验,也有从1到N的操盘能力。更重要的是,即便在加入阿里这样的大平台后,小鹏还能拥有再创业的热情和敢于吃苦的耐心。”IDG资本合伙人杨飞与何小鹏很早便相识了,知根知底。 何小鹏曾表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我想真正踏踏实实做事,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和投资方的尊重与信任。” 在车市遭遇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壮大,隐约呼应着时代的变迁节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往今来,产业的新陈代谢,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