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生益电子启动科创板IPO网上申购。分拆上市新规落地已逾一年时间,目前共有60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拟分拆子公司上市,生益科技旗下生益电子走得最快,即将成为首个“A拆A”落地案例。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铁建重工、成大生物、厦钨新能等6公司的“A拆A”方案已经通过上市委审议,仍需完成注册流程。启动回拨机制根据发行安排,生益电子2月8日启动申购。生益电子此次发行股份总数约为1.66亿股。其中,网上发行2329万股,发行价为12.42元/股,对应市盈率为23.44倍(按照2019年扣非后净利润除以发行后总股本计算)。生益电子此次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19.75亿元,将分别投向东城工厂(四期)5G应用领域高速高密印制电路板扩建升级项目、吉安工厂(二期)多层印制电路板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营运资金项目。2月8日晚,生益电子公告称,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500.86万户,有效申购股数为874.69亿股,网上发行初步中签率为0.02662725%。本次网上发行初步有效申购倍数约为3755.55倍,超过100倍,公司决定启动回拨机制,对网下、网上发行的规模进行调节,将扣除最终战略配售部分后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10%(1164.55万股)从网下回拨到网上。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3493.60万股,约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30%,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3994116%。生益电子并不是最早公布分拆上市消息的公司,但进度最快。2020年2月27日,生益科技披露拟分拆生益电子上市的预案,生益科技为生益电子的控股股东,持有生益电子78.67%股份。预案显示,通过分拆,生益科技将更加专注于主业覆铜板和粘结片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生益电子将依托上交所科创板平台独立融资,促进自身印刷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发展。分拆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市值,增强公司及所属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2020年5月28日,生益电子科创板IPO获得上交所受理,2020年6月公司进入问询阶段,2020年10月16日生益电子科创板IPO申请上会获得通过,2020年12月9日生益电子科创板IPO提交注册申请,并于今年1月5日注册生效。如今生益电子进入发行阶段,将成为首例“A拆A”成功案例。华为系第一大客户招股书显示,生益电子成立于1985年,主要从事各类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简称“报告期”),生益电子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7.11亿元、20.54亿元、30.96亿元、19.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1.38亿元、2.13亿元、4.41亿元、2.97亿元。报告期内,华为系生益电子第一大客户。生益电子主要向华为旗下公司销售通信设备板、网络设备板、消费电子板等。报告期各期,生益电子对华为旗下公司销售金额分别约为6.22亿元、6.44亿元、13.81亿元、9.25亿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37.11%、32.03%、45.37%、49.3%。生益电子其他大客户还有中兴、三星、浪潮、富士康等厂商。供应商方面,生益电子向控股股东生益科技采购覆铜板、半固化片。报告期内,生益电子对生益科技的采购金额分别为2.27亿元、2.53亿元、2.84亿元和1.76亿元,占当期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21.74%、20.71%、14.74%和14.26%。2017年、2018年生益科技是生益电子的第一大供应商,2019年、2020年上半年是生益电子的第二大供应商。生益电子在招股书中表示,生益科技主要从事覆铜板和粘结片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生益电子主要从事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生益科技及其下属其他企业不存在开展与生益电子相同业务的情形,本次分拆可使生益科技和生益电子各自的主业结构更加清晰,突出主业。分拆上市队伍扩容2019年8月,分拆上市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2019年12月,证监会修订了部分条款,并正式出台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2019年12月,中国铁建率先披露拟分拆子公司A股上市的预案,打响“A拆A”第一枪。此后,分拆上市案例持续扩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超过60家A股公司发布了相关公告;约20家港股企业拟分拆子公司至A股上市。分拆上市板块主要选择科创板和创业板。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上市公司扎堆公告拟分拆子公司上市。2020年底以来,A股的海康威视、徐工机械、比亚迪、和而泰以及港股的丘钛科技等十余家企业披露了相关公告。广发证券指出,拟分拆上市的公司多集中在医药生物、TMT战略新兴产业。整体看,分拆上市“明分实合”,即以聚焦主业、主动缩小边界的减法,吸引更多资本进行有效资源配置,实现母子公司价值重塑,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质量。广发证券表示,对母公司而言,分拆子公司有助于自身聚焦核心业务,提升经营效率;有效盘活资产,改善资产流动性;同时,受益于子公司上市后的投资收益,自身估值有望得到提升;实现多类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优化集团公司治理能力。对子公司而言,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更好地满足项目投资需求。同时,子公司管理者实现向股东的角色转换,经营积极性有望提高,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目前,相关公司的分拆上市进展不一。百克生物、铁建重工、成大生物、电气风电、厦钨新能、凯盛新材6家拟分拆公司的上市申请已经上会并获得通过。其中,百克生物、铁建重工、成大生物、电气风电、厦钨新能5家公司冲刺科创板,而凯盛新材冲刺创业板。上海电气子公司电气风电、辽宁成大子公司成大生物两公司已提交注册申请,目前尚未有注册结果;长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中国铁建子公司铁建重工、厦门钨业子公司厦钨新能、华邦健康子公司凯盛新材四公司尚未提交注册申请。
1月5日,证监会同意生益电子科创板IPO注册,即生益科技分拆生益电子上市已经获得通过。这是自2019年12月份分拆上市规则落地以来,资本市场首单“A拆A”落地。 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月6日,剔除2家已经终止分拆的企业,累计有61家A股公司公告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意向。除了生益电子,还有3家子公司IPO申请已经通过上市委会议,其中1家已提交注册。 市场人士表示,目前拟分拆上市的公司大多为战略新兴企业。从目前已通过上市委会议的企业来看,监管层对分拆上市的公司主要关注三方面问题,即公司独立性、自主持续经营能力和分拆的必要性。 4家子公司IPO申请过会 监管问询关注三大问题 从进度来看,截至1月6日,上述61家企业中,42家发布正式分拆预案,其中18家公司的子公司IPO申请获得交易所或证监会受理,4家已过会(含生益电子)。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18家子公司计划IPO募资合计355.87亿元。 作为首单落地的“A拆A”,据记者梳理,在上交所首轮问询中和科创板上市委会议问询的问题中,生益电子的独立性问题曾被反复提及。 “独立性是常规问题,因为子公司之前在一个大体系内运作,分拆后能否独立经营,会不会有利益冲突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除独立性之外,分拆的必要性、发行主体具备自主持续经营能力这两方面是监管关注重点。”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张雷对记者表示。 太平洋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王晨光对记者表示,从过会的几家企业来看,监管层对拟分拆上市公司的关注点主要是发行人的持续经营能力,股权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关联交易对发行人独立性的影响等。 “分拆上市和一般IPO上市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公司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此前研发、交易等可能受到母公司的辅助,分拆上市后其是否具备独立生存能力,以及与母公司存在的关联交易是否损坏母公司股东的利益等,都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王晨光进一步解释道。 拟分拆上市公司 多为战略新兴企业 从分拆目的地来看,据记者梳理,42家公司已经明确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板块,计划将子公司分拆至创业板、科创板和上交所主板的分别有25家、14家和3家。从分拆上市母公司的行业来看(申万行业),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梳理,上述61家“A拆A”的公司中,母公司为电子行业的数量最多,有11家,其次是医药生物和计算机,分别为9家和5家。 另外,拟分拆的母公司大多属于各自行业龙头企业,市值较高。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收盘,上述61家上市公司中,总市值超过百亿元的有56家,过千亿元的有10家。 “从申报IPO的分拆子公司行业来看,大多属于医药、TMT等战略新兴行业。”王晨光认为,未来分拆上市通道运行成熟后,上市公司本身也可以发挥创投基金的功能,在市场中寻找合适的标的并购,培育成熟之后再分拆上市,实现“募投管退”。
厦门钨业(600549)分拆厦钨新能至科创板上市成功过会。12月29日,拟募资15亿元的厦钨新能顺利通过上市委审议,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分拆新能源业务子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热潮持续。除厦门钨业外,已进入实质性IPO的公司还有:即将启动科创板新股发行的天能股份(688819)、获创业板IPO受理的铜冠铜箔和瑞泰新材。另外,还有多家新能源产业公司披露分拆上市计划。 比亚迪(002594)12月30日晚间公告,董事会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筹划分拆上市事项,并授权公司及比亚迪半导体管理层启动分拆比亚迪半导体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此次分拆事项不会导致公司丧失对比亚迪半导体的控制权。 厦钨新能登陆A股 市场一直预期新能源产业是一个万亿的蓝海市场。以汽车为例,中汽协预测,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将超过130万辆,同比增幅将超过8%,有望超预期完成目标。 新能源行业的热度由此可见,不少上市公司也选择分拆新能源产业链子公司谋求上市,趁着资本市场的热度实现直接融资,扩展产业版图。 12月29日,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126次审议会议中,拟募资15亿元的厦钨新能顺利过会,厦钨新能由上市公司厦门钨业分拆上市。 厦钨新能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即为钴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等。3C锂电池领域,厦钨新能与ATL、三星SDI、村田、LGC、欣旺达、珠海冠宇及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于下游中高端3C电子产品;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公司与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中航锂电、亿纬锂能及国轩高科等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厦钨新能此次IPO拟募资15亿元,用于年产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二期)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本次发行前,厦门钨业持有厦钨新能61.29%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福建省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此外,天齐锂业、盛屯矿业2家上市公司分别持有厦钨新能3%股份。 分拆上市热潮持续 自去年12月13日分拆上市规则落地以来,新能源上市公司凭借资本市场的热度和行业高景气环境,纷纷启动分拆上市计划。 其中,江苏国泰(002091)分拆子公司瑞泰新材、铜陵有色(000630)分拆铜冠铜箔已陆续获创业板受理。 瑞泰新材系江苏国泰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平台,今年4月江苏国泰披露分拆上市计划。瑞泰新材目前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第一梯队的厂商,核心客户主要为LG化学、ATL、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国内外龙头企业。 招股书显示,瑞泰新材IPO拟募资12亿元,将投入波兰华荣新建Prusice年产4万吨锂离子动力电解液项目、宁德华荣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新材料项目、新建实验楼和现有环保设施提升项目、华荣化工智能化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铜冠铜箔是上市公司铜陵有色的控股子公司,今年12月获创业板IPO受理。铜冠铜箔拟募资约11.97亿元,用于年产2万吨高精度储能用超薄电子铜箔项目(二期)、高性能电子铜箔技术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铜冠铜箔主要从事各类高精度电子铜箔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等,其锂电铜箔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力神电池、星恒电池等锂电池头部企业。国轩高科也是铜冠铜箔的股东之一。发行前,国轩高科的持股比例为3.5%。 相比仍在IPO受理阶段的两公司,天能股份即将启动新股发行,登陆科创板。天能股份分拆自港股公司天能动力(00819.HK)。去年12月分拆上市获科创板受理,今年12月证监会同意IPO注册。 天能股份是国内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2018年在国内电动轻型车铅蓄动力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40%,行业市占率位于国际前三、国内第一。公司拟募资35.95亿元,用于绿色智能制造技改项目、高能动力锂电池电芯及PACK项目、大容量高可靠性起动启停电池建设项目、全面数字化支撑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级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还有多家新能源产业公司披露分拆上市计划,包括紫江企业(600210)拟分拆从事新能源电池功能性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子公司紫江新材,到科创板上市;美锦能源(000723)拟分拆新能源车企飞驰汽车到创业板上市。
最近数月股价高歌猛进的比亚迪又发出重要公告。公司昨晚披露,公司董事会审议议案同意,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半导体)正式筹划分拆上市事项,并授权公司及比亚迪半导体管理层启动分拆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比亚迪半导体是分拆到科创板上市,还是近水楼台选择登陆创业板?公告未给出明确信息。 比亚迪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10月15日,注册资本4.5亿元,法定代表人陈刚,主要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 “经过十余年的研发积累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比亚迪半导体已成为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领导厂商。”比亚迪介绍,比亚迪半导体在技术积累、人才储备及产品市场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将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同步推动工业、消费等领域的半导体发展。 比亚迪半导体为何如此受关注?从产业特性看,主要是因为半导体行业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行业,具有前期投入金额大、产能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对行业内公司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均提出较高要求。5G通讯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创新应用的发展,半导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在政策层面,为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尽快解决产业薄弱环节的一批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 政策利好频出,推动比亚迪下定决心分拆半导体公司上市,独立融资做大做强。今年4月15日,比亚迪表示,比亚迪半导体积极寻求适当时机独立上市。仅42天后,比亚迪半导体便引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中金资本、国投创新等投资机构;6月15日,比亚迪及比亚迪半导体与爱思开(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投资机构(下称本轮投资者)签署了《投资协议》。 比亚迪介绍,引入两轮战略投资者后,比亚迪半导体的投后估值已达102亿元,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完成两轮战略投资者引入工作后,集团将加快推进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比亚迪表示,两轮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工作,是继内部重组之后,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又一重要举措。 比亚迪认为,此次分拆上市有利于比亚迪半导体进一步提升多渠道融资能力和品牌效应,通过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充分利用中国资本市场,把握市场发展机遇,为成为高效、智能、集成的新型半导体供应商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此次分拆上市,截至目前,比亚迪半导体已完成内部重组、股权激励、引入战略投资者及股份改制等相关工作,公司治理结构、激励制度、产业资源、储备项目均获得提升,具备独立运营的良好基础。比亚迪董事会昨日收到证代王海进的辞职申请,主要是比亚迪半导体筹划分拆上市,王海进拟专注推进相关工作。 比亚迪表示,此次分拆计划是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半导体业务,不会导致公司丧失对比亚迪半导体的控制权。截至昨日,比亚迪直接持有比亚迪半导体72.3%的股份。
宁波港12月29日晚公告,公司12月28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关于筹划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议案》,同意公司全资子公司宁波远洋筹划分拆上市事项,并授权公司及宁波远洋管理层启动分拆宁波远洋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据公告,宁波远洋主要从事国际近洋、远洋货物运输等业务。该公司已基本建成连接南北沿海、长江沿线内支内贸网络和遍及日本、韩国等地的近洋中转网络,架构起做强支线水水转运所需的航线布局。集装箱月均运输量保持在20万TEU以上,位列全球集装箱班轮前40位。目前,宁波远洋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船队规模和运输业务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在财务数据方面,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宁波远洋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32亿元、19.49亿元、21.65亿元和10.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427.82万元、7542.73万元、10387.94万元和6851.87万元。 公告显示,分拆后,宁波港仍将维持对宁波远洋的控制权,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持续经营运作构成实质性影响。对于本次分拆,公司独立董事认为,筹划子公司分拆上市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提升公司和航运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和长远发展。 公司称,本次分拆上市尚处于前期筹划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分拆上市筹划和决策事宜,分拆上市事项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中集集团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中集安瑞科目前正考虑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A股独立上市的可行性。目前,中集安瑞科持有中集安瑞环科90%的股权,中集安瑞环科及其子公司主要从事制造及销售标准罐式集装箱、特种罐式集装箱及各式多式联运散装货物(主要为液态、气态及粉末状化学品)之设备,及制造及销售环保设备。公司与中集安瑞科已共同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建议分拆之申请书。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同意公司及中集安瑞科可根据《第15项应用指引》进行建议分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