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珠集团公告,公司拟分拆其控股子公司丽珠试剂A股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后,公司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维持对丽珠试剂的控制权。通过本次分拆,丽珠试剂作为公司下属诊断试剂及设备供应商独立上市,通过上市融资增强资金实力,借助资本市场强化公司整体在诊断试剂及设备方面的优势地位。
石基信息公告,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思迅软件管理层启动分拆思迅软件至境内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本次分拆事项不会导致公司丧失对思迅软件的控股权,不会损害公司独立上市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
8月6日晚间,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建议分拆融创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独立上市。 从传出分拆旗下物业板块上市,到正式发布招股书,融创仅用半个月时间。 近年来,不少房企相继拆分物业服务板块单独上市。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20家物业管理企业赴港递交招股书,其中12家地产相关企业,包括金辉、祥生、上坤、实地、大唐地产、绿城管理、雅城等。累计募资约百亿。 在管总面积1亿平方米,86.2%位于一二线城市 招股书显示,融创服务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融创中国通过全资子公司融创服务投资和融享持有其100%权益。分拆及上市完成后,融创中国预计将拥有融创服务不少于50%权益。 融创中国表示,本次IPO所得款将用于寻求物业管理主业及社区运营相关公司的战略性投资及并购机会、用于升级智能管理服务系统及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用于拓展社区增值服务、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招股书显示,2020年一季度,融创服务营业收入为7.18亿元;毛利润为1.40亿元,毛利率为19.6%;净利润为6730万元。 根据公告披露的数据,2017年-2019年,融创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1.11亿元、18.41亿元及28.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9.5%。 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融创服务毛利润为2.33亿元、4.23亿元及7.2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1%、23%及25.5%;净利润分别为4300万元、9830万元及2.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0.7%。 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融创服务的合约总建筑面积达2.27亿平方米,在管理物业635处,包括405处住宅物业及230处非住宅物业,在管总建筑面积达1亿平方米。 其中,在管建筑面积中有86.2%位于国内一线及二线城市。 从不同物业形态来看,住宅物业、商业物业、城市公共及其他物业的在管建筑面积分别为7370万平方米、1310万平方米及1370万平方米,分别占在管总建筑面积的73.3%、13.1%及13.6%。 平均物业管理费每月每平方米3.4元 除物业管理服务外,融创服务也提供非业主增值服务以及主要面向在管物业业主和住户的各类社区增值服务。 分业务类型来看,其中物业管理服务2020年一季度收入4.28亿元,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2.73亿元,社区增值服务0.15亿元。 融创服务披露,于2020年3月31日其的整体平均物业管理费约为每月每平方米3.4元,其中住宅物业平均物业管理费约为每月每平方米2.9元,同日非住宅物业平均物业管理费约为每月每平方米7.85元。 但其整体毛利率在行业处于低位,以2019年的25.5%进行衡量,这比同年港股房地产服务板块30.4%的平均毛利率低4.9个百分点。 “基础物业部分由于物业费价格限制及涨价困难等因素毛利率偏低,相对而言,近几年毛利率较高的增值服务成为更有想象空间的部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物业服务企业若要提高整体毛利率水平,或需要在物业管理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上下更多功夫。 资金方面,截至2019年底,融创服务在手现金10.9亿元,同比增幅达193%。2020年一季度末,现金增至18.22亿元,3个月内增幅高达67.2%。 而对于此次分拆,融创中国表示,看好物业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分拆将使分拆集团能够借力资本市场,有助于不断提升分拆集团的市场竞争力,为分拆集团的未来发展提供资金,进一步促进业务发展,提高分拆集团的盈利能力。 99%业务来自融创开发物业,外拓项目仅2个 克而瑞数据显示,中国物管行业管理面积突破1亿平方米的企业数量达到15家,其中万科物业在管面积4.38亿平方米,碧桂园服务在管面积3.93亿平方米,恒大金碧物业在管面积3.51亿平方米。相较之下,融创服务的规模依然存在不小差距。 自2017年12月31日至2020年5月31日,融创服务的合约建筑面积由57.4百万平米大幅增长至2.27亿平米,实现复合年增长率76.5%;同期在管建筑面积亦由20.0百万平米大幅增长至1.01亿平米,实现复合年增长率95.2%。 但与此同时,融创服务的大部分业务与管理母公司开发的物业有关。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一季度,管理母公司融创集团物业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其物业管理服务所得收入的99.4%、99.1%、99.6%及99.2%。 母公司持续增长的土储和销售面积,为融创服务规模扩大提供了充足保障。 截至2020年3月26日,融创中国及其合联营公司土地储备约2.39亿平方米。同时,融创中国还有多个在建和规划中的文旅项目、康养和特色小镇项目、会展中心项目等。 但除了依靠内生增长之外,融创服务的外拓项目截至目前只有2个,涉及在管建筑面积仅有135.2万平米,占全部在管面积的比重只有2.3%。 如何摆脱对母公司的依赖,实现更多自我造血,或是融创服务上市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自去年底境内市场分拆上市破冰以来,截至8月4日,沪深两市已有39家公司宣布拟分拆旗下子公司上市。其中,三分之一为国企,三分之二为民企。在上市地点的选择上,约七成钟情科创板或创业板。 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投资者对分拆上市相当热衷,在互动平台上相关问答合计已达2435条。但是,在监管层面,对“忽悠式”分拆上市则是严防死守。 上市地点各有侧重 所谓分拆上市,是指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或资产,以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子公司形式,在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或实现重组上市的行为。 统计显示,在上述39家公司中,有11家计划分拆子公司到科创板上市,如长春高新、复星医药等生物医药类企业,尽显科创板的硬科技属性;有16家计划分拆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如美的集团、广电运通等,体现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定位;另有12家计划分拆子公司到A股主板或境外市场上市。 以长春高新为例,公司5月26日公告称,拟分拆子公司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下称“百克生物”)至科创板上市。通过本次分拆,公司将更加专注于基因工程药物、中成药以及房地产业务;百克生物将依托科创板平台独立融资,促进自身人用生物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发展。 又如美的集团,公司7月28日公告称,为进一步推动光电业务增长,规范治理运作以及拓宽融资渠道,公司授权经营层启动分拆子公司美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美智光电”)在创业板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美智光电成立于2001年1月5日,注册资本1亿元,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销售,数字家庭产品制造,智能仪器仪表制造,照明器具制造、销售以及家用电器研发、制造、销售等。 投资者很“着急” 对于分拆上市,投资者的热情同样高涨。截至8月4日,上证e互动中以“分拆上市”为关键词的问答条数有830条,互动易上的词条数量为1605条,合计2435条。 在这些问答中,除了简单问询上市公司是否有分拆上市计划之外,还有投资者催促上市公司加快分拆上市进度,或建议上市公司进行分拆上市。 例如,8月3日,有投资者建议天士力加快分拆上市工作进度。该投资者称,以目前科创板的溢价估值来看,天士力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士力生物”)的市值预期在300亿元以上,对公司目前的股票市场价格有明显助涨效应,对品牌知名度提升存在显著成效。 公开资料显示,天士力主营业务涉及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三大板块,控股子公司天士力生物属于生物药板块。5月8日,天士力公告称,公司拟将天士力生物分拆至科创板上市。 对于未发布分拆上市计划的公司,有投资者比上市公司更“着急”。“贵司的同行,物产中大和辽宁成大已经先行一步了。”7月31日,有投资者提问苏美达:在国家鼓励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拥有众多子公司,下辖的每个板块都堪比一家上市公司,为什么不考虑分拆上市? 严防“忽悠式”分拆上市 由于上市公司宣布分拆上市后,其股价随即出现大幅上涨,因此,监管对于上市公司“忽悠式”行为进行严防死守。 2019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设置了上市公司分拆原则上应同时满足股票境内上市已满3年、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7项条件。同时,证监会表示,下一步要加强对分拆行为的全流程监管,严厉打击“忽悠式”分拆、虚假分拆、炒作分拆概念等市场乱象,以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自上述规定发布至今,监管已对多家公司下发了关注函。 3月26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延安必康说明计划将子公司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九九久”)分拆至创业板上市,相关决策是否谨慎,是否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的情形,是否涉及“忽悠式”分拆上市。 3月28日,延安必康回复深交所称,公司不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的情形,不涉及“忽悠式”分拆上市,主要基于分拆九九久上市,有助于上市公司聚焦主营业务、九九久拓宽融资渠道等。其中,上市公司以“医药+化工”双主业运行,而九九久的主业是新能源、新材料及药物中间体产品的生产、研发及销售,与上市公司其他业务板块保持了较高的独立性。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分拆上市虽是目前资本市场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但不意味着某些人可以以此作为圈钱手段,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乐普医疗7月29日晚间披露分拆子公司上市预案,公司拟将控股子公司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普诊断)分拆至科创板上市。分拆完成后,乐普诊断将成为乐普医疗独立的体外诊断业务上市平台。 根据公告,乐普诊断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涉及领域包括血液诊断、POCT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和生化诊断等。目前,乐普诊断已形成以血液诊断、POCT免疫诊断相关产品为核心,以分子诊断、生化诊断相关产品为重点的产业布局。 2017至2019年,乐普诊断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263.45万元、22056.04万元、26955.6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663.31万元、3667.92万元、4736.15万元。 目前,乐普医疗直接持有乐普诊断93.22%股权,并通过全资子公司天地和协持有乐普诊断0.24%股权,通过控制的宁波熙然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和宁波杉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乐普诊断3.64%和2.90%股权,合计控制乐普诊断100.00%股权,系乐普诊断的控股股东。宁波熙然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和宁波杉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核心员工持股平台。 蒲忠杰及其一致行动人(北京厚德义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宁波厚德义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WP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合计持有乐普医疗25.52%的股份,为乐普医疗的实际控制人,亦为乐普诊断的实际控制人。 本次分拆完成后,上市公司仍将控股乐普诊断,乐普诊断的整体经营情况、财务及盈利状况均将在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予以反映,乐普诊断将成为乐普医疗独立的体外诊断业务上市平台。 公司表示,乐普诊断与公司其他业务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分拆上市有利于提升乐普诊断的独立性、投融资能力及市场竞争力,乐普诊断经营实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亦将对乐普医疗的整体盈利水平产生正面影响。
近期,部分资本市场“明星”企业相继表态,将启动子公司分拆上市工作。而记者注意到,在沪深交易所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不少投资者都在就“分拆上市”展开“花式追问”。 据记者整理,今年以来,截至7月28日16时,上证e互动中以“分拆”为关键词的问答数量已经达514个。同期深交所互动易上的词条数量为974条,也就是说,今年以来投资者约1500次追问上市公司分拆计划。 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公司层面来看,分拆上市是上市公司实现资产剥离的手段之一。首先,上市公司通过分拆与主业相关性不强的业务,不仅有利于聚焦主业,同时也提高了经营效率、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其次,从上市公司具体的分拆情况看,一般情况下,母公司会选择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做分拆上市,进而保证股票发行和融资过程会更为顺利,而随着子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空间得到市场认可后,母公司因持有其股份,估值及股价也有可能水涨船高。 记者在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上梳理发现,除了有较大比例的投资者简单追问“某某上市公司是否有分拆上市计划”外,还有一小部分投资者则是明显做了提前“准备”工作,即针对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和对未来的预判,建议公司考虑分拆上市,或干脆对公司分拆上市的方案提出建议。 比如,有投资者给上市公司留言称,由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较为庞杂,严重影响到公司未来发展,并也使得公司市值持续低迷,建议公司可将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如新能源业务、锂电池子公司和光伏等进行独立分拆上市,以免错过行业发展黄金期。 再比如,有投资者结合自身诉求称,“从公开资料可看出贵公司拟分拆的子公司资产较为优质,其分拆上市后对母公司的权益势必会有所摊薄,这对公司原有股东非常不利且不公,迫切希望公司在进行分拆上市时,能充分考虑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一是对母公司原有股东按一定比例配送分拆上市公司的股份;二是对母公司原有股东按一定比例发行面值或配售分拆上市公司的股份。三是公司能以个股期权或现金等方式对原股东进行补偿”。 当然,还有一部分投资者的建议出发点则更加“直奔主题”,即对标同类企业来看,由于该上市公司市值与股价较低但质地优良,故希望该公司能将优质资产进行分拆上市,进而从概念上对公司估值进行提升。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花样诉求,源于上市公司宣布分拆上市计划后,母公司股价可能会得到短期的提振效应,特别是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政策导向的新兴领域来说,其母公司的股价在中长期内也有望获得不错的表现。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投资者们“催促”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热情持续高涨,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截至7月28日,今年A股仅有32家上市公司正式表态将实施分拆上市,其中包括27家正式发布分拆预案的,以及5家虽未发布分拆预案,但均明确表态公司正处于启动分拆上市工作前的筹备期。 仅从文中这两组差距较大的数据中似乎也能感受得到,投资者非常希望“自家公司”能加入到分拆上市队伍中,然而,上市公司却对此表现得相当谨慎。 如某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在回复中表示,“首先我们非常理解您对公司股价和估值不匹配所表达出的不满,但从公司角度来说,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口味去炒作概念。并且对于2017年才划入该公司的子公司来说,短短几年时间再将其分拆出去,似乎稍显不合理。”该公司认为,对股东最好的回报,首先应该是在遵法的前提下去更好的经营企业,而市场自然会给公司相应的估值。 张立超称,分拆上市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对于母子公司理顺业务架构、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公司治理、提高经营效率等具有积极意义。但从具体上市公司角度来说,是否要启动分拆上市,其实要与其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来看,而不能是简单地为了分拆而分拆。
自去年9月份资本市场“深改12条”推出以来,至今已有10个多月。期间,监管层对资本市场多项规则进行了修订,如修订并购重组规则和再融资规则,出台分拆上市规则等,同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直接融资功能进一步发挥。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A股共有3913家上市公司,主板公司共1839家(包括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下同),占比47%,接近一半。随着直接融资环境的改善,拥有A股近一半上市公司的主板市场,依旧肩负重任。“未来主板必将跟进实现注册制,这是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板块,将继续发挥直接融资作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记者表示。 年内主板IPO 再融资规模4476亿元 自今年2月14日,再融资新规出台,再融资市场逐渐活跃。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梳理,截至7月27日,年内A股再融资规模5670.37亿元(包括增发、配股、优先股和可转债)。其中,主板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为3856.92亿元,占比68.02%,接近七成。 IPO融资方面,年内有29家公司登陆上交所主板,占年内A股IPO数量比例为18.24%,首发募集资金合计619.65亿元,占年内IPO募资金额比例为26.78%。年内主板市场IPO和再融资规模合计4476.57亿元,在A股中占比56.07%,接近六成。 另外,随着配套融资制度的优化,上市公司配套融资积极性也进一步增强,并购重组直接融资作用也不断增强。据证监会数据,今年以来,并购重组核准项目中,70%的项目存在配套融资安排。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记者表示,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制度是上市企业最主要的资本运作方式。再融资制度已进行多次优化调整,使众多上市公司有了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有助于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的支持,提升企业质量。尤其是再融资中的定增,定增规模可以达到IPO募资的若干倍,有助于企业快速募资。而募集资金之后,可以有效支撑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规模扩张,如收购项目以壮大自身实力,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主业。 3家拟分拆子公司 至上交所主板上市 去年12月13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分拆上市规则落地。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整理,截至7月27日,A股28家公司发布分拆预案,其中3家拟分拆子公司至上交所主板上市。 “拆分上市可让一些拥有多个子公司的上市公司,应对目前创新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拆上市。”李湛表示,一方面,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可以通过募集资金的有效利用,提升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母公司亦将从中分享实质的业绩增厚。另一方面,子公司的分拆将有利于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管理层制定更为清晰的经营发展战略,形成更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 据梳理,在上述28家公司中,6家公司子公司的IPO申请获得受理,计划首发募资合计180.43亿元。其中,4家计划分拆子公司至科创板的IPO申请,均已进入问询阶段,另外两家分别计划分拆子公司至创业板和上交所主板的IPO申请,分别获得深交所和证监会受理。 退市方面,近年来,上市公司退市数量不断创新高。据记者了解,截至7月27日,年内已经有25家上市公司退市,14家被强制退市(其中9家属于面值退市)和11家重组出清资产方式退市。 目前A股已经形成了包括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及重大违法等多元化退市指标体系。“垃圾股”不断出清,有利于资本市场加快新陈代谢,实现优胜劣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