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半年报的披露接近尾声,机构持仓情况也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 Choice数据显示,根据已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统计来看,截至二季度末,公募等六大主力机构合计持有流通市值2.87万亿元,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5.53%,较一季度末增加0.36个百分点。 具体看,各大主力机构持流通股市值均较一季度末有明显增加,其中公募最为明显,增加约3800亿元;社保基金紧随公募之后,增加约500亿元;其他机构增加的量级都是百亿级别。 以公募为首的六大主力机构今年来在权益市场高歌猛进,“买”出了一个新的榜单,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机构抱团股”。 详情请扫二维码↓
8月29日,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BlackRock)于4月提交的公募基金申请正式获批,核准贝莱德基金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张弛任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这意味着该机构最快将在6个月后正式在中国境内发行公募基金产品。这也是第一家在中国实现100%外资(美资)控股的公募基金。 根据证监会的《关于核准设立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其中提及,公司应当按照《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贝莱德基金组建工作,足额缴付出资,选举董事、监事,聘任高级管理人员。贝莱德基金应当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后,到我会领取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自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应当发行公募基金产品。 对此,咨奔商务咨询(Z-Ben Advisors)董事总经理亚历山大(Peter Alexander)表示,“这无疑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快的批复事项,贝莱德必然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外资公募基金在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20年4月1日,证监会官网公示,同为美资机构的贝莱德与路博迈已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申请,为第一批递交申请的两家外资机构。就在4月1日,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迎来新里程碑,当日起,中国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5月19日,富达国际也正式向证监会提交了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牌照申请。截至目前,贝莱德是最早获得批复的机构。 除了公募基金,贝莱德还瞄准了在中国筹建“理财孙公司”。8月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表示,最近银保监会批复了建信理财和贝莱德、富登公司设立合资理财公司,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不过,外资开拓中国资管市场并非易事,也无捷径。“又做公募基金,又做理财孙公司,这两者之间如何分工?”多位业内人士此前对记者表示,“要打开中国的市场渠道,做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不容易,中国本土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也很完善。” 近日,境外媒体报道,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末中国公募基金持有境内股票市值为3.17万亿元,较一季度增长24.73%。 此外,中国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巨大,庞大的养老市场也充满了想象力。几乎所有外资都会提到中国的养老金市场,因为这一业务是它们在海外的立身之本。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以美国为例,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分为4:4:2结构,40%是国家出,40%靠补充养老保险,20%靠个人商业储蓄养老,参保者可享受税务递延,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人所得税。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市场潜在规模巨大。未来若中国公募基金得以全面开拓养老市场,意味着资管行业将迎来全新的机遇。 目前,贝莱德全球资产管理规模近7万亿美元,得益于金融危机后的ETF放量和金融科技优势,贝莱德跻身华尔街一线资管巨头。此次疫情期间,美联储宣布委派贝莱德金融市场咨询委员会(BlackRock FMA)代纽约联储开展救市计划,购买投资级公司债以及部分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8月26日,深交所召开基础设施公募REITs实务讨论会,围绕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具体实务操作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相关部门同志出席指导,环保、交通、数据中心、产业园区、能源发电、物流仓储等领域近30家企业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近20家市场机构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围绕相关领域资产及运营特点,就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上市涉及的产证手续、资产转让、产品设计、成本控制、信息披露和流动性安排等重点问题充分讨论,并提出重要意见建议。各企业和市场机构代表表示,将持续与相关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深交所加强沟通协作,着力推进解决项目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项目稳健起步和高质量运行。 作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和REITs创新产品实践的重要平台,深交所自试点通知发布以来,全力配合证监会、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扎实有序落实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相关工作任务。一是制定完善配套规则体系。公募REITs审核、发售等相关配套业务规则的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履行相关程序后将尽快发布。二是加快推进业务系统开发。REITs审核、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和收购等相关业务系统已初步准备就绪,将配合业务规则发布启动相关测试。三是服务试点储备项目夯实质量基础。通过高层沟通、市场培训、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市场服务培育和投资者教育,发挥合力支持优质项目落地。 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深交所将认真研究实务讨论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广泛听取市场声音,充分尊重市场意见,加紧完成规则发布,做好技术准备,强化风险防控,并积极推动完善税收、国资转让等配套政策,促进完善二级市场流动性安排,培养相关人才,支持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努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力建设优质的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的交易所。
8月26日,深交所召开基础设施公募REITs实务讨论会,围绕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具体实务操作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相关部门人员出席指导,环保、交通、数据中心、产业园区、能源发电、物流仓储等领域的近30家企业,以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近20家市场机构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围绕相关领域资产及运营特点,就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上市涉及的产证手续、资产转让、产品设计、成本控制、信息披露和流动性安排等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各企业和市场机构代表表示,将持续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深交所加强沟通协作,着力解决项目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项目稳健起步和高质量运行。 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深交所表示,自试点通知发布以来,在三方面扎实有序落实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相关工作任务。 一是制定完善配套规则体系。公募REITs审核、发售等相关配套业务规则的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履行相关程序后将尽快发布。 二是加快推进业务系统开发。REITs的审核、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和收购等相关业务系统已初步准备就绪,接下来将配合业务规则发布启动相关测试。 三是服务试点储备项目,夯实质量基础。深交所通过高层沟通、市场培训、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市场服务培育和投资者教育,发挥合力支持优质项目落地。 深交所表示,将认真研究本次讨论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加紧完成规则发布,做好技术准备,强化风险防控,并积极推动完善税收、国资转让等配套政策,促进完善二级市场流动性安排,培养相关人才,支持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张文静 8月11日-12日,第四届地新引力峰会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举行,地产、资管、物业、租赁、产业、科技、金融、区块链、文旅等行业领袖齐聚,思考特殊时期的破局之路,探寻地产的第二增长极,全程直击。 今年4月底,证监会起草并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征求意见稿)》,正式启动了基础设施类的REITs。8月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市场瞩目已久的公募REITs正式开闸。 公募REITs的到来对中国房地产投资市场是否会产生影响?8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学教授严弘在第四届地新引力峰会期间接受的采访,并分享了他的观点。 8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酒店、商场、写字楼、公寓、住宅等房地产项目不属于试点范围。严弘认为,目前公募REITs试点主要限制在基础设施领域,对房地产市场的实际影响不会很大,但更重要的是其象征意义,即标志着公募REITs的正式起步。 一旦公募REITS的模式能够走通,且市场运营良好的话,将来就有可能带来其他基础资产公募REITS的发行。而将来如果以商业地产或住宅地产为基础资产的公募REITS能够真正推出,那对房地产的影响会非常大。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外部环境影响,地产企业投融资面临困境。但仍有不少地产企业,特别是头部地产企业在市场上拿地非常活跃。严弘认为,对于资金充足的企业来说,今年是获得比较优质的土地资产的良好的时机。同时,这也造成地产企业进一步分化,使更多资源向头部地产企业集聚。 以下为与严弘的对话: :8月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公募REITs的到来对房地产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严弘:现在的公募REITs的试点主要是针对基础设施领域,目前对房地产的影响不会特别大,因为商业地产或住宅地产被明确排除在试点之外。这次试点重要的在于其象征意义,就是它标志着公募REITs的正式起步。如果公募REITs的模式能够走通,而且市场运营良好的话,将来就有可能带来其它基础资产公募REITs的发行。而一旦以商业地产或住宅地产为基础资产的公募REITS真正推出,那对房地产的影响会非常大。 长久来看,REITs可以使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更好地反映出市场需求和供给均衡,且能够使地产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也能够使投资者有更多手段和金融工具投资房地产行业或者跟房地产相关的资产,而不必专门去买一套房子和大楼,从而提高地产相关的资产流动性和可分性。因此,REITs对整个地产行业发展的作用,一个是调整融资模式,另一个是拓宽融资渠道和提供合理的投资产品。 :今年疫情之后,不动产投融资有哪些新趋势? 严弘:目前很多不动产企业、房地产企业还面临投融资的困境,一方面是政策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因素。 政策因素。当然政府还是希望通过政策调控和融资的限制来防止市场过度开发。 市场因素。受疫情影响,全球市场风险承受能力下降,使得企业在通过市场发行相关债务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很多地产企业都是通过在海外发美元债、外币债来融资,以前海外市场对它们可能还是比较开放的,但现在全球风险承受能力下降,市场容量大量萎缩,这就造成企业风险评级和再融资能力下降。这对不少地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投资方面,还是有不少地产企业,特别是头部地产企业,在市场上拿地活跃,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这说明它们资金还是比较充足的,对于一些资金充足的企业来说,现在是获得优质土地资产的良好时机,同时这也造成地产企业的进一步分化,使更多资源向头部地产企业集聚。 :很多地产企业都面临现金流压力,对于它们来说,如何盘活资产,保持充裕的现金流? 严弘:盘活资产,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是资产证券化。 基础设施领域的REITS的推出,可以帮助到一部分地产企业,当然这个范围比较窄,真正惠及到的地产企业不多。但起码这种模式是很多地产企业比较希望实现的一种融资模式,能使它们盘活现有的资产存量,获得新的融资渠道,来维持现有的现金储备。 另一方面是发行资产证券化债券等,地产企业一般更多的是发行像类REITS的产品。还有一类是通过增值服务,比如提供更好的物业服务,来提高现金流、收入。这也是一种模式。 当然对地产企业来说,获得现金流最直接的渠道就是把手上的房子卖出去。这就涉及市场需求的问题。现在一二线城市市场需求居高不下,对房企来说问题不是很大。问题大的是三四线城市,房企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把手上的资产变现。 :它们怎样提升现有资产的价值? 严弘:做好增值服务。这是竞争非常强的市场,只有增加产品增值服务,提高产品价值,才能在竞争市场中生存下来。 或者选择好的地段去发展地产。地产里最重要的一个指导,就是地点非常重要,黄金地段的地产能卖到一个好的价钱。 所以,资产价值取决于地点,以及你能提供什么样的增值服务。 :现在很多地产企业走上了轻资产路线,您怎么看? 严弘:各个企业的侧重点都不一样。以前万达是从重资产变成轻资产,现在又从轻资产向重资产转型。每家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考量。 对于资金储备比较多的企业,特别是如果融资成本比较低,重资产对他们来说负担不是很大。而对于一些融资成本非常高的企业,传统的重资产运营模式可能很难持续,这就考虑如何把资产转化或者消除,逐渐转成轻资产运营的模式。 不同地产企业在各自不同发展阶段都需要有不同的考量,其中融资成本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动产转型资产的模式有哪些? 严弘:一方面向物业管理公司转型,像万达,以前主要是万达商业区或者商业城,但它们不拥有物业,而是作为物业管理者来运营这些物业,这是从重资产到轻资产转型的一个模式。 另外,将来假如真正可以做成REITs产品,那这是一种较好的模式。实际上在海外,很多商业地产都是通过REITs形式,通过市场的直接融资,来转移重资产,把自己重新打造成资产管理公司,从全球地产行业发展轨迹来看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途径。未来这些产品是否能真正实现,就取决于我们的资本市场发展是不是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从而在发展REITs和ABS产品上有更进一步的突破,以及税收政策、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不是有更进一步的改善。 不动产转变模式的选择,既有内生性原因,也有外部市场的原因,很难一概而论,企业应就不同发展阶段和特征做出相应选择。
资管新规延期结合“一参一控”限制的放宽,为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提供了更大便利,在此背景下,券商资管业务规范整改也开始提速。 近日,已有10家券商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资管业务规范整改计划。同时,多位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已经开始筹备或有意愿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延期,‘一参一控’松绑后,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势必会加速。目前,已经有大型券商在申请公募基金牌照,这对券商业务发展有利,特别是头部券商。如果一些券商成功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对基金等资管行业长短期都会有一定影响,但是考虑到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资管规模会有较大增长空间,各类资管也会迎来大发展机会。” 10家券商董事会通过 资管业务规范整改计划 近期,包括广发证券(000776)、国元证券(000728)、国金证券(600109)、国海证券(000750)、方正证券(601901)、中信证券(600030)、山西证券(002500)、华西证券(002926)、西南证券(600369)、华安证券(600909)在内的10家券商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资管业务规范整改计划。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证监会督促指导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严格落实新规要求,自主制定整改计划,有序推进规范整改,目前进展总体顺利,行业资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呈现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支持实体经济、深化直接融资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作为券商资管整改的其中一环,不少大集合产品改造已经取得进展。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中金公司、浙商证券(601878)、中信证券、太平洋(601099)证券在内的10家券商完成了22只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但据光大证券(601788)统计,市场中还有超7000亿元的存量大集合待转变成为真正的公募产品。 一家上市券商资管投资总经理向记者透露:“公司已拟定资管业务规范整改计划,资管新规延期对公司的大集合改造并没有变化,且必须在今年完成整改。” 当下,适当延长过渡期,能够缓解疫情对资管业务的冲击,也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整改压力,为金融机构培育规范的资管产品提供宽松环境。过渡期适当延长,能够为资管机构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投研和创新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长期资金培育,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支持资管产品加大对各类合规资产的配置力度。 同时,延长过渡期一年,更多期限较长的存量资产可自然到期,有助于避免存量资产集中处置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能够较好地统筹存量业务整改和创新业务发展的关系,通过资管业务的转型升级,带动存量资产的规范整改。 获公募基金牌照 将助推券商资管业务发展 7月31日,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同一主体同时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机构。 对此,上述资管投资总经理向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延期结合‘一参一控’限制的放宽,为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有利于资管业务的发展,一是,大部分券商资管业务目前局限于固收类产品,在打破刚兑的大环境之下,有关部门其实是鼓励券商资管业务往权益产品方向倾斜,但是受募集方式等多重因素的限制,目前券商资管在权益方面表现平平,而公募基金牌照将会慢慢打破这一格局;二是,更多银行、社保、保险资金可以进入券商资管,为券商资管规模打开了一扇大门;三是,更有利于监管,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后,监管将非常透明合规。”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一参一控’松绑后,券商申请牌照自然会加速,而对小券商的收购更会全面展开。券商作为重要的募集渠道,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后,对基金行业会有一定冲击。基金公司会设法拓宽募资渠道,银行、信托、保险等传统渠道自不用说,一些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也许会积极申请基金销售资格,成为基金募资的新渠道。” 多家券商已筹备 申请公募牌照 随着券商资管规模的不断下降,拓宽公募基金业务链条成为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重要发力点。目前,整个证券行业中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数量仅为13家,包括华融证券、山西证券、国都证券、东兴证券(601198)、北京高华、中银证券(601696)6家券商,以及东证资管、浙商资管、渤海汇金、财通资管、长江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7家券商资管子公司拥有公募基金牌照。 此前,不少头部券商受制于“一参一控”政策的限制,无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政策松绑后,目前,拥有6432亿元资管规模的国泰君安(601211)资管“官宣”已向证监会递交了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申请。 兴业证券分析师许盈盈认为,“在基金投顾资格放开背景下,券商资管部门也可基于自身投研和产品创设能力为财富管理条线提供特色化的公募基金产品,为自身带来业务新增长点。” 同时,多位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已经开始筹备或有意愿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目前,还有五矿证券也在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上述资管投资总经理向记者表示:“公募基金牌照应该是各家券商资管的向往之路,‘一参一控’松绑后,达到申请条件的券商必定会去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我们公司也有此计划,但是需要各项指标达到监管要求方能申请。从长期来看,券商或许能够借助线下营业部的优势,瓜分部分基金公司客户”。
最新一期的《基金公司申请审核公示表》显示,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君资管”)递交了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申请,其资格申请于8月14日递交,审核期限为20个工作日。在8月13日公布的2020年半年报中,国泰君安表示,已启动公募资格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