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正式获中国香港证监会批复取得第“1、4、9”三类牌照后,陆金所控股旗下陆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香港”)于本月8日正式发布“陆香港”App。 据了解,陆金所香港将与全球及本地知名资产管理人合作,为我国香港居民提供全线上的智能综合财富管理服务,以满足香港客户随时随地全线上投资理财的需求。 自此,陆金所控股旗下将拥有陆金所(LU.com)、陆国际(新加坡)、陆香港三大面向C端投资者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为境内外客户提供丰富的线上理财产品和便捷的线上理财体验。 对于陆金所出海布局,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评价道:“内地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利用积累的互联网、技术和模式优势,进一步拓展境外市场,已经成为可见的趋势。通过科技赋能进行线上的财富管理,是陆金所的核心业务之一。今年6月,陆金所宣布布局香港证券和理财类牌照,此次‘陆香港’App上线,意味着陆金所在香港的产品正式推出。近两年出海的内地金融科技公司以机构数字化服务和借贷服务为主,线上的财富管理的市场竞争较少,‘陆香港’将展现一定的竞争优势。” 疫情以来,香港市场的线上财富管理需求持续上升,据悉,“陆香港”App目前可实现3分钟极速线上开户,并能识别、了解用户投资风险和偏好,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体验。同时,陆金所香港已实施严格的用户数据保密和管控,确保用户信息和交易的安全。 产品方面,平台将致力于为客户精选多元化基金产品,上线初期,全平台交易费用限时全免,并备有丰厚的迎新奖励;平台还将推出低门槛投资产品,部分优质基金产品投资门槛低至港币1元。在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投资需求的同时,平台还将力争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理财资讯。 “陆钱宝LUWallet”则是“陆香港”App的另一大亮点。“陆钱宝”是基于常见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扩充开发的智能闲置资金理财服务,支持T+0灵活申赎、港币1元起投,不设投资上限,经客户授权后其现金余额可自动认购货币基金,获得收益,随取随用,并可直接以“陆钱宝”认购平台上的其他投资理财产品。 “‘陆钱宝’如同一个能自我增值的智能钱包,理财服务可以覆盖至每一港元的资产及多样化的需求场景,真正做到‘零门槛、无上限、灵活创富’。”陆金所香港业务总监蔡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香港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在监管架构的成熟度、公开交易市场的完善性及金融产品的丰富性等方面,均位于国际前列。同时,香港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产配置中心和个人财富管理中心之一。 据香港证监会报告,香港财富管理行业2018年底总资产管理规模达约7.5万亿港币,理财市场高度活跃,未来可期。 蔡华认为,此次陆金所香港成功在香港获牌并正式展业,不仅标志着其业务模式与合规能力得到这一亚太最为发达的金融市场的监管认可,更意味着这家金融科技独角兽公司正全速驶入科技出海布局的快车道。 历经数年稳健运营,无论从客户数量、资产管理规模,还是从产品丰富程度等标准衡量,陆金所控股已成为中国领先的个人金融科技公司,尤其在数字财富管理领域的开发、运营、管理及推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技术与经验,也成为陆金所控股布局境外市场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出海”已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陆金所在香港还获取了证券交易类牌照,可开展业务比内地还可能更广泛。如果陆金所香港进行港美股证券交易业务,将与其规模庞大的内地投资人群体形成协同,与市场上的互联网券商形成一定竞争,目前这一块业务需求也处于增长状态。”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补充道。 陆金所控股内部人士表示,基于“金融科技公司”的战略定位,公司将通过“信息平台+赋能平台”两大版块,持续布局境外个人理财与机构市场,帮大众理好财,助力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
一. 如果谈及平安,有两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一位是一手奠定了号称“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蛇口模式、被誉为“中国改革之星”的袁庚。另一位是执掌平安30年,与马化腾马云一起,被坊间誉为“三马同槽”的马明哲。 在马明哲执掌平安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堪称锐意大胆却又步履稳健。特别是在近10年,从2010年的超越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和人保财险的计划、2011年的一站式服务计划、2012年的专业生活计划、2013年的科技赋能金融计划、2015年实现了内部协同、直至2019年的转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以至于金融圈一直敬佩的称马明哲是属于未来的。 然而在外界对马明哲的剖析中,评价最高的恰恰是与其“伯乐”袁庚一脉相承的慧眼识人,但凡你能在行业里冒尖,那就一定会被马明哲盯上,然后动不动就找你“聊天”、继而就扔出天价薪酬,从来不怕被拒绝。 2011年,在一位麦肯锡高管的牵头下,马明哲见到了原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台湾台新金融控股公司运营长的计葵生,双方闭门聊了一个半小时。外界无从知道二人究竟谈了什么,只知道求才若渴的马明哲与一心想到大陆工作的计葵生一拍即合。同年5月,计葵生正式成为平安集团的首席创新官。 虽然计葵生是个中国通,但是面对平安这个庞然大物、面对首席创新官这个职务仍然懵了很久,以至于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计葵生还笑着说,当时一天天的不知道做什么工作,只知道看着办公室的墙发呆。 但是马明哲哪舍得让高价挖来的人才就这样“赋闲”?他随即就和计葵生说,我们要策划一个交易所,做一个开放的平台,自己设计产品,自己建渠道卖产品。不仅平安的产品在这个平台卖,也让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的产品进来,就像淘宝、ebay那样,只不过这个平台买卖的是金融产品。 二. 当年9月,这个平台,也就是陆金所,正式在上海注册成立。 在马明哲和计葵生的设想中,互联网金融等非传统业务就像是集团的前锋,传统的银行、保险业务是中锋,要通过前锋带动中锋向前跑。这个比喻足以看出两人对互联网金融的信心和野望。 但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是“互联网”在前,“金融”在后,而在计葵生十几个人的团队中,竟然连一个IT背景的人都没有。焦头烂额的计葵生不得已之下,找到了当当网前CTO、技术大佬戴修宪,请他整体把关陆金所的搭建。 彼时的当当网已经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戴修宪正茫然下一步该怎么走,计葵生的邀请就像雪中送炭一样,让他兴致勃勃的来到了平安。结果到了平安、看到陆金所现状之后戴修宪直接傻了,团队对互联网的理解甚至不能说“太差”,简直称得上“一无所知”,平台本身竟然还是一家外包公司做的。 这让戴修宪很是生气,觉得被计葵生“骗了”,非得要走不可。计葵生和他的团队也彻底认识了“互联网”的重要性,再三讨论之下决定放弃外包、将一切交给戴修宪从头来做。 计葵生在后来曾公开表示,他在陆金所最有意义的工作,是成功将金融和IT整合到了一起。“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也开始第一次在这片土地上发芽。 三. 2013年,一个新名词“P2P”开始迎来爆发式增长。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互联网网贷平台仅为148家,2013年激增523家,到了2014年,市场规模已达到1200家。 而彼时,计葵生及其团队已经将陆金所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其核心业务正是P2P网贷。2015年3月,陆金所拿到了平安创投的4.85亿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高达近百亿美金。9月,陆金所首次超过美国的Lengding Club,成为全球第一大p2p平台。 计葵生也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大报道中,陆续获得了“2012沪上十大金融创新人物”、“2013中国互联网金融十大领军人物”、2014年“互联网金融年度风云人物”、2014年度“友谊奖”等殊荣。 一片大好的形式也让计葵生对外放出豪言:陆金所正考虑在上海或香港进行IPO,时间最早会在2016年下半年,也有可能在2017年。 也难怪,那个时候的陆金所就像一杆高高矗立的旗帜,鼓舞着眼红的造富人群疯了一样涌向互联网金融。甚至在面对外界质疑时也不忘拉出陆金所“背锅”:p2p模式一点问题都没有,看看陆金所就知道了。 但市场随后就给了陆金所一记闷棍——2015年,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借款出现问题,金额累计4亿。其与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借款到期,平安只能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的本息。 这起案例,与当时掩盖在狂热氛围下的小微p2p平台不断跑路的现象,给计葵生当头浇了盆冷水。 四. 2015年4月,在接受新浪财经访问时计葵生直言不讳的说,目前中国P2P行业只有包括陆金所在内的两家公司风控已通过考验,但也首次对外承认,哪怕风控做的再好,坏账率也一直是陆金所绕不开的坎。 这段采访一语成谶,在艰难挺过2016年急遽的关停潮后,2017至2018年间,陆金所被爆出多个“逾期”、“暴雷”项目。其代销产品踩雷多家陷入债务危机的公司,引发客户维权投诉。陆金所不得不对代销产品进行清理整顿。 2017年7月6日,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一则通知——《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要求违规互联网平台必须在2017年7月15日前,停止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的增量,同时,必须妥善化解存量违法违规业务。 7月20日下午,一条大意为“监管部门要整治陆金所,在平台投资尽快全部退出”的信息,在网络上疯传。虽然陆金所随后就发布声明,但寡淡无味的官方话术并没能说服投资人,平台上债权标的转让短时间内飙升了1.5万笔,引发市场剧烈恐慌。 虽然后来投资人冷静下来后,陆金所得以安然度过这场风波。但当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监管信号,令p2p市场的神经变得愈发脆弱。 核心业务前路难料,如何转型,成了摆在这个曾经的“天之骄子”面前最大的问题。 五. 2018年底,计葵生向陆金所员工发表了一篇名为《新期待,新未来》的内部公开信。在信中,他以《汉书》里的“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以及《圣经》中的“上帝用七天创造世界”为例,将“7”称之为一个玄妙的数字,蕴含着“创造”的力量。 对于成立刚好七年的陆金所来说,这封信堪称意味深长。 因为刚好在过去的七年中,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p2p”,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初创、狂热、理性、没落”的周期。 同样在这封信中,计葵生将陆金所称为“一家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综合性线上财富管理公司”,算是给陆金所的未来发展方向定了调子。 仿佛是认可这个发展方向一样,2019年3月,平安集团在2018年度业绩报告中披露,旗下陆金所控股已完成C轮融资,金额为13.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SBI Holdings、高盛、摩根大通、麦格理集团、卡塔尔投资局、大华银行等多家国际知名机构,估值达394亿美元。 当年7月,陆金所对外宣布,为了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将彻底退出p2p业务。原有业务剥离,交由旗下子公司陆金服运营,现有产品和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至于新方向,陆金所方面同样明牌了:未来将通过科技系统谋求在B端的转型,明确“金融科技公司”的战略定位,打开对微小企业或个人的C端借贷市场,并分别帮助企业融资和个人理财。 简而言之,转型之后的陆金所,将变成一个小号的蚂蚁金服。 六. “洗干净”了的陆金所有了新的目标。 2020年7月20日,“巨无霸”蚂蚁金服官方宣布,将启动在上交所科创板和港交所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 然而就隔了一天,根据路透社消息,陆金所寻求最早在今年赴美上市,聘请了美国银行、高盛、汇丰、摩根大通等投行负责上市工作,且目前正在为IPO准备保密文件,但尚未决定在IPO中的筹资规模或估值。 实事求是的说,虽然陆金所表示“对上市传闻暂无评论”,但吃瓜群众们都高度认可传言的真实性——毕竟陆金所的上市计划已经难产太久,而剥离了p2p之后、加码国际化财富管理业务看起来又前路辉煌,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只不过,绕了九年“弯路”才重回正规的陆金所,已经从一名“开拓者”变成了“追赶者”,再难回当年“理财界一哥”的辉煌了。
证券时报记者 邓雄鹰 潘玉蓉 陆金所上市的消息再度传来。 据相关媒体报道,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寻求最早在今年赴美上市。陆金所已经聘请了美国银行、高盛、汇丰、摩根大通等投行负责上市工作。陆金所目前正在为IPO准备保密文件,但尚未决定在IPO中的筹资规模或估值。另有业内人士称,陆金所此次融资目标为30亿美金。 证券时报记者就此向陆金所求证,陆金所方面表示“对传闻没有评论”。 陆金所多次冲击上市 陆金所是中国平安旗下重要的金融科技平台之一。经过9年发展,陆金所已从最初的单纯线上理财平台发展成为涵盖线上财富管理、普惠金融以及机构金融的金融科技公司,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的线上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2018年陆金所控股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 此次陆金所上市消息并非首度传出。作为平安旗下最先具备上市冲击力的“独角兽”,2016年以来,陆金所上市时间和上市地点已经几经变更。在陆金所的计划中,最早是要求2016年下半年完成上市。到了2016年底,陆金所传出已正式启动上市安排,拟于2017年登陆港交所。此后几乎每年都会传出上市消息。 不过作为平安旗下最先传出上市消息的科技平台,陆金所的上市之路颇为曲折。截至2019年 12月31日,平安科技公司中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已完成上市,陆金所仍迟迟未能上市。 根据中国平安2020年一季报,截至2020年3月末,陆金所控股客户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3%至3548.48亿元,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9.5%至5062.75亿元。 今年4月,陆金所控股获得12.9亿美元(约91.35亿元人民币)境外银团贷款额度。此次银团贷款由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牵头,中银、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美银、日本瑞穗等众多国际银行参与。 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前锋,陆金所的股权投资团队阵容豪华。截至目前,陆金所共完成三轮融资。A轮融资为2015年3月,融资额4.85亿美元,投后估值10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中金公司、鼎晖投资等;B轮融资为2016年1月,融资额12.16亿美元,投后估值18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2018年底,陆金所完成C轮融资,主要投资者包括卡塔尔主权基金卡塔尔投资局(QIA)、香港全明星投资基金、春华资本以及日本金融公司SBI控股公司等。 转型金融科技公司 近年来,为适应监管和市场环境,陆金所的业务几经调整,2015年将P2P(网贷)业务剥离到了平安普惠。2019年,由于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合规发展的强监管周期,陆金所配合监管“三降要求”转型,压缩网贷业务。 今年,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此举被认为是陆金所旗下网贷业务转型的一个举措。 业务转型的同时,陆金所也加强了人才布局。今年4月,上海农商行原董事长冀光恒加盟陆金所控股担任联席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执委会主任,全面负责陆金所控股经营管理、战略转型发展。陆控董事长李仁杰全面负责董事会及整体协调管理;CEO计葵生着力金融科技、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和国际市场。 6月19日,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陆金所控股已明确“金融科技公司”战略定位,“将通过2F2C(连接金融机构和C端客户)路径,帮大众理财,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2F2B(赋能金融机构和企业)路径,赋能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今年6月,陆金所控股旗下公司陆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正式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复,取得第1类证券交易牌照。结合此前已获得的香港证监会第4类牌照(就证券提供意见)、第9类牌照(提供资产管理),陆金所香港可正式向香港地区所有客户提供线上投资理财和财富管理服务。与此同时,陆金所控股旗下服务香港居民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陆香港”APP预计于8月上线。
7月22日,路透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寻求最早在今年赴美上市。报道称,陆金所已经聘请了美国银行、高盛、汇丰、摩根大通等投行负责上市工作。目前,这些银行拒绝置评。 对此消息,陆金所方面称:“对该传闻没有评论。” 陆金所是平安集团旗下最大的金融科技独角兽,是一个综合性线上财富管理与个人借款科技平台。截至2019年末,中国平安持有陆金所40.61%的股份。 中国平安2018年年报显示,陆金所在2018年完成了C轮融资,并引入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投后估值为394亿美元。平安集团旗下已经上市的平安好医生(01833.HK)和金融壹账通(OCFT.US)当前市值分别约为184.7亿美元、93.36亿美元。陆金所2018年的估值水平,大于平安好医生和金融壹账通当前市值之和,上市前景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陆金所动作不断。 4月初,陆金所控股宣布冀光恒出任联席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执委会主任,全面负责陆金所的经营管理及战略转型发展。同月,中国平安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平安消金注册资本50亿元,在千丝万缕的股权关系背后,平安消金承担着陆金所P2P业务转型的重任。 陆金所在2019年宣布推出P2P业务,其借贷业务需要一涨消金牌照来承载,如此一来,公司才能实现完全转型。 而这一系列的变动,被外界解读为陆金所上市的前奏。 陆金所IPO并不是新话题。在互金扎堆出海的2017年,陆金所CEO计葵生就曾表示,公司正在准备IPO,具体上市时间需要等待市场条件成熟。但伴随而来的是政策严控下,互金行业的大洗牌。陆金所的上市计划开始搁置。在2018年中国平安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直言陆金所没有压力着急上市。 根据中国平安2019年年报,陆金所当前有财富管理和个人借贷两大核心业务。 2019年,在财富管理领域,陆金所与300多家机构建立了资产端合作关系,向1250万活跃投资客户提供7000多种产品及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陆金所正在发力B端合作。2019年,陆金所B端合作板块资产规模同比增长780.3%至652亿元,而消费金融板块资产规模同比下滑44.7%至1033亿元。陆金所2019年末总体资管规模3468亿元,同比2018年末下降6%。 截至2019年12月末,陆金所平台注册用户数4402万,较年初增长9.1%;客户资产规模为3468.56亿元,较年初下降6.1%。
7月22日,据外媒报道,平安集团旗下的金融“独角兽”陆金所寻求最早在今年赴美上市,并已经聘请美国银行、高盛、汇丰等投行负责上市工作。 对此,陆金所相关负责人22日对记者表示,对传闻没有评论。 事实上,作为平安集团孵化的金融科技“独家兽”之一,且是最早被传出筹备上市的一家,陆金所何时上市成为市场关注多时的焦点。 从2015年底时任陆金所董事长的计葵生首次确认陆金所准备上市的消息以来,几年过去,宜人贷、拍拍贷、信而富等网贷平台都实现了海外上市,然而已完成C轮融资的行业老大陆金所,上市之路却仍在进行中。 去年7月,独家报道陆金所停止P2P业务,或将向消费金融转型,彼时业内人士就普遍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上市进一步扫清障碍。 行业内分析称,陆金所的P2P备案将成为决定陆金所上市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若陆金所选择转型消费金融并成功取得牌照,那将扫清陆金所上市进程中关于“持牌”的重要障碍。 而在今年4月,陆金所P2P转型的产物——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平安消金”)正式开业,其中陆金所关联公司持股70%。对于陆金所在上述公司中的角色,陆金所控股对记者表示,陆金所控股的关联公司参与了平安消金的设立,陆金所控股会利用多年积累的数据、技术、信贷经验去支持平安消金成为一家技术驱动的消费金融公司。随着平安消金的落地,业内普遍认为陆金所上市进程或将提速。 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表示,陆金所控股已明确“金融科技公司”战略定位,将继续强化“信息平台+赋能平台”的“平台”定位。 4月23日发布的中国平安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末,陆金所控股客户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3%至3548.48亿元;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9.5%至5062.75亿元。据了解,C轮融资之后,陆金所估值为394亿美元。 而今年4月,陆金所又获得高达12.9亿美元(约91.35亿元人民币)的国际银团贷款额度,是今年以来国内规模最大的企业融资。
记者今日从陆金所获悉,日前,陆金所控股旗下公司陆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简称“陆金所香港”)正式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复,取得第1类证券交易牌照。结合此前已获得的香港证监会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牌照、第9类提供资产管理牌照,陆金所香港可正式向香港地区所有客户提供线上投资理财和财富管理服务。与此同时,陆金所控股旗下服务香港居民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陆香港”APP预计将在8月上线。 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监管架构的成熟度、公开交易市场的完善性及金融产品的丰富性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金融市场前列。香港目前也是最重要的全球资产配置中心和个人财富管理中心。根据香港当地监管要求,想要在香港地区提供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服务的金融机构,都必须持第“1、4、9”三类牌照,即第1类证券交易牌照、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牌照和第9类提供资产管理牌照。 陆金所在香港抢滩注册第“1、4、9””类牌照,布局香港财富管理市场,正是看重香港市场的重要战略意义和重大机遇,抓住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 “陆金所先进的数字财富管理模式,不仅在境内有着巨大需求,在其他市场同样如此。此次获取牌照最重要的地方在于我们将直接在香港落地业务,上线后的陆香港APP,将引入港币投资理财产品和更多美元投资理财产品。香港本地用户,也可以跟内地投资者一样,通过陆香港APP,享受足不出户的线上投资理财服务,并获得线下难以获得的丰富产品选择与客户体验。”陆金所香港业务部负责人蔡华表示。 陆金所香港获得香港证监会第1类、第4类、第9类牌照,标志着陆金所科技与合规能力再获认可。陆金所香港秉承以金融科技为驱动、服务于广大个人客户、提供线上综合财富管理服务的定位和优势,将为香港个人客户提供线上一站式港币及美元投资理财服务。 除此次获批的第1类牌照,陆金所香港此前已申请并获得香港证监会第4类和第9类牌照,可以提供投资建议、并向专业投资人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此次增获第1类牌照,意味着陆金所香港将可以正式开展个人“账户建立、操作交易、资产持有”等服务。 事实上,香港已然是陆金所控股国际化业务第二站。2017年,陆金所控股正式出海,旗下陆国际(新加坡)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简称“陆国际”)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资本市场服务牌照(CMSL)”并正式开业,之后又于2019年2月再次获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认可市场操作者(RMO)”牌照,获准正式向新加坡本地居民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