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刘昆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3日 第09 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必然要求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建议》科学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提出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也是重要保障。必须服从服务于党中央确定的战略目标,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改革,更好发挥现代财税体制在资源配置、财力保障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议》提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更加彰显统一完整、权责对等、高效公平、公开透明等特征,为科学规范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进一步夯实制度基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成果的巩固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健全,税收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既巩固已取得的制度建设成果,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提升预算配置财政资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更好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工协作、有序运转、有效履职,增强税制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和市场统一的作用。 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更好贯彻国家战略和体现政策导向 政府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要在挖掘潜力、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释放活力上下更大功夫。 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预算编制的全过程,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宏观调控总体要求,指导地方和部门在预算编制中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各类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衔接。加强公共资源综合管理,将依托行政权力和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以及特许经营权拍卖收入等按规定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加强部门和单位对各类资源的统一管理,依法依规将取得的各类收入纳入部门或单位预算。 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更好发挥标准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建立国家基础标准和地方标准相结合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探索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化管理,根据经济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扩大清单范围。加快建设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应用,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不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和程序编制预算和安排重点支出。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严格规范预算调剂行为。进一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提高财政透明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推进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层层传导压实绩效责任。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加强事前绩效评估,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的财力保障研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改革和重要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增强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编制的指导性和约束性。聚焦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加强政府债务和中长期支出责任管理。 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政府间权责划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十四五”时期,要着力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推动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适当上移并强化中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重点将涉及生产要素全国流动和市场统一的事务,以及跨区域外部性强的事务明确为中央财政事权,减少委托事务,加强中央直接履行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按照地方优先的原则,将涉及区域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务明确为地方财政事权。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和地方按照规范的办法共同承担支出责任,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地方职责范围。 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稳定地方预期。指导各地按照分税制原则科学确定地方各级政府收入划分。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度加强省级在维护本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等方面的责任。督促省级政府切实担负起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主体责任,加快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推动财力向困难地区和基层倾斜,逐步建立基层“三保”长效保障机制。 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根据财政事权属性,厘清各类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机制。结合落实政策需要与财力可能,合理安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规模,重点加强对基本民生、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的资金保障,支持地方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完善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体系,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相衔接,加大常住人口因素的权重,增强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 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切实发挥税收功能作用 税收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十四五”时期,要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优化税制结构,同时提高税收征管效能。 健全地方税体系,培育地方税源。完善地方税税制,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合理配置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按照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方案,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结合消费税立法统筹研究推进改革。在中央统一立法和税种开征权的前提下,通过立法授权,适当扩大省级税收管理权限。统筹推进非税收入改革。 健全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其占税收收入比重。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修法,合理扩大纳入综合征税的所得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完善吸引境外高端人才政策体系。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 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坚持依法治税理念,提高政府税收和非税收入规范化、协调化、法治化水平。建立权责清晰、规范统一的征管制度。分步推进建成全国统一的新一代智能化电子税务局,建设标准统一、数据集中的全国税收征管信息库,持续推进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促进各部门信息共享。 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完善规范、安全、高效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是现代财税体制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既有效发挥政府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又坚决防范化解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机制。根据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以及财政可持续的要求,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定机制,一般债务限额与税收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匹配,专项债务限额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项目收益相匹配。完善以债务率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健全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评估机制。加强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决不允许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加强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预算评审,涉及财政支出的全部依法纳入预算管理。强化国有企事业单位监管,依法健全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事业单位拨款机制,严禁地方政府以企业债务形式增加隐性债务。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必须审慎合规经营,严禁向地方政府违规提供融资或配合地方政府变相举债。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加强督查审计问责,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完善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机制。优化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持续推动国债市场健康发展和对外开放,健全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好发挥国债利率的市场定价基准作用。健全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机制,促进形成市场化、法治化融资自律约束机制。
参考消息网12月8日报道据台湾《中国时报》12月7日报道,台当局防务机构日前首度松口,“凤展项目”共追加两次预算,达300余亿元新台币(1元新台币约合0.23元人民币——本网注),因美方最初报价较高,台当局预算不足,所以先买核心部分,再编列预算追加,这验证了所谓美国对台军售有“潜规则”,美方只要报了价,就没得谈。台当局“建案”后,先是减量、减项采购,少买的,日后也会被要求补齐,一分钱也不少。报道称,除了“凤展项目”验证有潜规则,台当局向美采购的重型鱼雷也是。此外,“爱国者”导弹三型重鉴测案,作业维持费也很高。报道还称,台当局军购连创新高,但预算跟不上,采取减量减项再追加预算已是固定套路模式。此外,暂缓推延部分“建案”,也是必使招数,整个规划被美方“硬推销”而打乱。报道指出,民进党当局对军售有很深的依赖情结,认为美国卖武器给台当局,有所谓“高度的政治象征意义”。民进党当局执政,美国军火商就等着做笔大买卖,事实证明蔡英文当局这4年,也的确等到了。
当地时间27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敲定了会计支出总额为31.91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13万亿元)的2020年度第二次补充预算案,该金额超过25.6万亿日元的第一次补充预算,创下补充预算的最高纪录。 第二次补充预算全额将通过国债筹措,再加上原始预算和第一次补充预算,整个2020年度的新发国债总额为创新高的90.2万亿日元,支出的56.3%来自借款。这将是自雷曼危机后的2009年度以来,借款比率再次超过一半。至此,日本2020年一般会计总额为160.3万亿日元。 作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危机的追加对策,补充预算案将加强维持就业和支援企业资金周转。日本政府向业绩恶化的企业发放的“雇用调整补贴”每日上限将从8330日元(约合人民币586元)上调至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95元)。另外,为减轻销售额骤减的企业与个体户的房租负担,政府还新设补贴,发放金额为每家企业最多6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公开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给日本造成“战后最大经济危机”,然而这已是新财政年度开启后的第二次补充预算,日本社会对财政恶化的担忧加剧。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2020年度原始预算和补充预算合计的新发国债额预计将首次突破10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3万亿元)。原因是为应对新冠疫情,日本政府3次制定大型补充预算。加之受经济低迷影响,税收也大幅缩水。 该报道指出,日本此次国债发行规模堪称空前,达到此前最高的雷曼危机时2009年度(52万亿日元)的2倍,再度凸显日本财政严峻恶化。 该报道介绍,日本国债发行额在2019年年底编制的2020年度原始预算中为32.6万亿日元。之后随着疫情蔓延,在包含每人10万日元特别定额补贴和旅游餐饮支援项目“Go To活动”的第一次补充预算中追加25.7万亿日元,在包含扩充雇用调整补贴和房租支援补贴的第二次补充预算中追加31.9万亿日元,总计已增至90.2万亿日元。 该报道称,受疫情反弹的影响,日本政府下周将敲定包含面向医疗机构的补贴及创设节能住宅的积分制度等内容的新经济刺激措施。作为财源的第三次补充预算规模可能超过20万亿日元,因此追加发行巨额国债将在所难免。 该报道还提到,税收的大幅缩水也是发行额猛增的主要原因。2020年度原始预算估计了创纪录的63.5万亿日元,但疫情下经济活动停滞导致企业所得税收入减少等,预计将下调数万亿日元规模。这也必须通过国债来填补缺口。 该报道最后指出,雷曼危机后的日本国债发行额维持在40万亿日元上方,2014至2019年度处于30万亿至40万亿日元之间。
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大幅提升至18.5%,环比改善32.9Pct,财政收入保持正增,土地出让收入继续强势。数据符合财政落实预算安排、注重实效的政策思路。下半年预算内各项资金支出提速,特别国债、减税降费、专项债等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将进一步显现,提升财政资金效率也将有助于财政支出提速、达成实效。 下半年财政政策重心:落实预算,注重实效 730政治局会议强调财政政策要注重实效。8月8日刘昆对财政下半年重点工作表态:1、注重实效,抓政策落实;2、全力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3、持续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4、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5、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疫情之年,财政政策多措并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支出速率较慢、资金淤积等些许问题,我们认为,下半年财政聚焦落实预算、注重实效,具体将表现在:1、落实预算,加强执行。前两本预算支出速率需进一步提高,教育、城乡社区、农林水等方面仍有较大比例预算支出还未安排。2、保障政策的延续性,注重实效。上半年减税降费15045亿元,有效减轻主体负担,下半年仍需保持;截止7月30日,1万亿特别国债已经发行完毕,地方政府债券4.53万亿元额度已全部下达,后续加强资金项目匹配,确保财政资金尽快落地、发挥实效。3、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督,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实处。 7月财政支出:落实预算安排,财政支出环比提升32.9Pct 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3.2%,前值-5.8%;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18.5%,前值-14.4%。1-7月社保就业和卫生健康支出较快,已完成预算的65.1%和63.2%。 落实预算安排,财政支出如期加速。首先,预算内支出加速,1-7月财政支出已达到预算安排的53.9%,上半年支出较慢的领域中,教育、科技、文体传媒、环保、城乡社区和农林水已完成预算安排的52.0%、43.2%、43.9%、39.8%、41.8%和50.2%,后续将进一步提速。其次,特殊转移机制发挥作用提振支出,截至7月29日,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中,省级财政部门已细化下达1.5万亿元,市县财政部门已细化落实到项目1.29万亿元。此外,2020年财政部重点监测范围由去年105个县区扩大至534个,加强地方财政资金监测,有助于改善支出效率以促进支出速率提升。 7月财政收入:经济稳中向好,收入持续正增 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8.7%,前值-10.8%。7月当月财政收入同比4.3%,前值3.2%,税收收入5.7%,前值9%。7月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增速分别为-3.0%、16.2%、18.8%和1.6%。 7月财政收入继续正增,两个大循环的积极作用凸显。当前我国正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外大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两个大循环带动内外共振、经济向好,出口、地产基建、消费等领域均有亮点,企业居民的各项生产生活活动基本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7月消费税、个人税等主要税种收入显著回升,带动财政收入持续正增。 7月政府性基金收支:土地强势带动收入转正,专项债见效保障支出高增 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1.2%,前值-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7.9%,前值5.2%;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19.2%,前值21.7%。 土地出让亮眼,带动收入转正。7月土地出让收入继续强势,新开工、销售等数据向好,企业拿地意愿较强,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显著回升,带动政府性基金收入稳步上升;同时7月1万亿特别国债已发行完毕,对收入也有贡献。 专项债资金效果显现提振支出。刘昆部长8月8日表示,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下降较多,但得益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的支出同比大幅增长1.9倍,带动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保持较高增速。7月后大规模降雨和汛期对基建的扰动下降,专项债政策效果进一步释放,基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有望提速。 风险提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
主要观点 一、7月财政数据简评 一本账收入持续修复,但部分主要税种修复斜率放缓,土地交易和房地产销售相关税种高增;一本账支出单月高增,拉动仍主要来自民生领域;土地市场有所降温,二本账收入企稳,支出随新增专项债节奏回落。 二、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总量是多少? 广义财政支出多少,关乎下半年是“按部就班”还是“大干快上”的方向判断。(一)全年收入目标能完成吗? 1-7月财政收入完成预算进度63.6%,落后2019年1.7个百分点。随着经济修复斜率放缓,部分税种收入修复的斜率也开始放缓,下半年仍具较大不确定性。今年非税对财政负拉动已接近税收,我们判断主要是由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利润上缴)大幅下降导致。非税收入政府可控性较强,必要时仍可作为财政收入的被动补充,其最终规模也不能完全确定。 (二)收入完不成会掣肘支出吗? 如果收入无法完成预算目标,会对支出构成掣肘吗?近年来一本账支出从未低于预算目标,只在于超支多少,原因在于我国的预算“四本账”中,预算收支缺口能通过从二、三本账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弥补。 (三)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一个谬误 由于二本账预算支出为“相关支出”,本身已包含了二本账收大于支资金中调入一本账的部分,将两本账支出目标简单加总将重复计算该部分,导致全年广义财政支出目标以及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偏高。 三、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结构如何? 分别从一本账支出、专项债支出和特殊安排的2万亿直达资金三个角度观察: (一)一本账支出:民生领域仍是重点 一本账支出方面,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8.5%,单月增速为2019年以来最高。从7月主要支出项目的拉动贡献来看,一本账支出的单月高增仍主要来自民生领域的加码。展望下半年,一方面,城乡社区支出可能提速追赶预算,但另一方面,其“非急需非刚性”的支出属性使其仍为各级财政的压减对象,地方财政在预算平衡之余的基建余力成疑。两者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基建类支出不会起的太快,而民生领域支出仍是重点,不排除超支较多。 (二)专项债支出:关注投向边际变化 二本账支出节奏和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关系密切。展望下半年,8~10月仍有约1.5万亿新增专项债待发行,同比增量将达约1.1万亿,但专项债投向的边际变化同样值得关注:棚改专项债重启+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预计或将使9-10月新增专项债投向广义基建占比不到60%,不及2019年水平。 (三)2万亿直达资金:不到5000亿用于基建 2万亿直达资金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全新增量,其结构对判断广义财政支出方向有重要参考意义,其中不到5000亿用于基建,主要用于落实“六保”。 四、下半年财政不是“大干快上”,而是“按部就班” 结合对广义财政支出总量的测算和支出结构的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广义财政难以呈现“大干快上”式的强刺激姿态,而更多的是在预算平衡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完成今年预算草案的任务安排。具体到增速而言:预计8-12月一本账支出11.43万亿,增速至少提升至13.3%以上;8-12月二本账支出5.28万亿,增速12.6%(增速区间10.7%~19%);8-12月广义财政支出16.72万亿,增速13.1%(增速区间12.5%~15.1%)。 风险提示:财政收入超预期,土地出让收入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7月财政数据简评 一本账收入持续修复,但部分主要税种修复斜率放缓,土地交易和房地产销售相关税种高增。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3%,增幅比6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分税种看,随着经济修复斜率放缓,部分主要税种收入修复的斜率也开始放缓,如合计占比超税收收入60%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7月同比(-3%、1.6%)较上月均有下滑。土地交易和房地产销售相关税种增长较快,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分别增长21.4%、46.9%、21.7%。 一本账支出单月高增,拉动仍主要来自民生领域。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8.5%,单月增速为2019年以来最高。从支出增速看,主要支出项目增速多有回升,社保就业、城乡社区、卫生健康、教育支出增速分别回升至88%、75%、55%、24%。从主要支出项目的拉动贡献看,社保就业(+9.8%)和卫生健康(+3.1%)合计贡献将近13个百分点的拉动,教育贡献3.2个百分点的拉动,而交通运输、城乡社区、农林水合计的基建类支出仍为负拉动(-0.5%),显示支出单月高增仍主要来自民生领域的加码。 土地市场有所降温,二本账收入企稳,支出随新增专项债节奏回落。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未能延续涨势、持平上月(11.4%),主要由于7月热点城市(尤其二线城市)优质地块供应显著减少,供应和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双降,溢价率亦有所下滑。支出方面,6-7月政府债券减少发行、为特别国债让路,合计新增专项债发行仅1159亿,7月二本账支出增速由上月44%回落至6.5%。 二 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总量是多少? 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总量的多少,关乎下半年财政是“按部就班”还是“大干快上”的方向判断。通过回答“全年收入目标能完成吗”和“收入完不成会掣肘支出吗”两个问题,以及辨别市场上关于下半年财政支出的一个谬误,我们能够更加接近下半年真实的财政力度。 (一)全年收入目标能完成吗? 今年财政“一本账”的收入目标能完成吗?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3%,增幅比6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7万亿,同比下降8.7%,降幅比1-6月收窄2.1个百分点。从预算完成进度看,1-7月财政收入完成了全年预算的63.6%,与近年来唯二短收的2015、2019年对比,已赶超2015年进度2.8个百分点,仍落后2019年1.7个百分点。 “一本账”财政收入超过80%由税收收入构成,其余由非税收入构成。7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7%,较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1-7月全国税收收入9.85万亿,同比下降8.8%,降幅比1-6月收窄2.5个百分点。主要税种增速近几月来持续回升,但随着经济修复斜率放缓,部分税种收入修复的斜率也开始放缓,如合计占比超税收收入60%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7月同比(-3%、1.6%)较上月均有下滑,由于税收收入的后续修复斜率仍取决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政府可控性较弱,下半年仍具较大不确定性。 财政困难年份非税收入往往高增,但今年非税对财政负拉动已接近税收,我们判断主要是由非税收入中的关键增量——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中投、央行等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利润上缴为主)大幅下降导致:2015年与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长91%、116%,贡献了当年非税增量的47%和76%。今年中央非税收入全年预算3000亿,较上年执行数少4287亿,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全年预算安排1438亿,较去年下降5221亿,预计将拖累非税收入增速16个百分点。上半年中央非税收入711亿,同比降幅达73.3%。此外,减税降费背景下地方涉企收费受限,进一步阻碍非税发力。1-7月地方收入为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地方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分别下降7.7%、3.9%。值得注意的是,非税收入政府可控性较强,必要时仍可作为财政收入的被动补充,其最终规模也不能完全确定。 (二)收入完不成会掣肘支出吗? 如果收入无法完成预算目标,会对支出构成掣肘吗?近年来一本账支出从未低于预算目标,只在于超支多少,原因在于我国的预算“四本账”体系中,预算收支缺口能通过从二、三本账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弥补。 根据预算安排,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达6.76万亿,其中除了3.76万亿赤字以外,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二、三本账调入合计达到8880亿,从地方财政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11万亿。我们估算2019年末地方结转结余资金不足2000亿元,意味着今年预算2.11万亿的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将主要依靠从二、三本账调入盈余资金。由于三本账预算调入规模较小(793亿),二本账调入规模可达约2万亿。 地方二本账中,由于专项债额度已经确定,占比本级收入近90%的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可能掣肘支出的重要因素。就1-7月情形来看,地方土地出让收入3.51万亿元,增速同比增长7.9%,相较预算目标(-3%)已形成了可供增量调入一本账、且不挤占广义财政支出空间的“安全垫”。通过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能够解决收入掣肘支出问题。 (三)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一个谬误 如果收入不会掣肘支出,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是多少?一种市场常见说法为:“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速仅有0.58%,花了16.16万亿(一本账11.64万亿,二本账4.52万亿),而全年要花37.39万亿(一本账24.79万亿,二本账12.61万亿),为完成预算下半年要加班加点花钱,至少要花21.23万亿(一本账13.15万亿,二本账8.08万亿),去年下半年一共花了不到17万亿,今年下半年的广义财政支出至少要增长24%左右”。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存在谬误。 这种说法错在哪?由于二本账预算支出为“相关支出”,本身已包含了二本账收大于支资金中调入一本账的部分,将两本账支出目标简单加总将重复计算该部分,导致全年广义财政支出目标以及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偏高。 二本账调入是什么?这种现象是今年特有的吗?二本账“以收定支”的原则意味收大于支是常态,“自求平衡”的原则要求这部分盈余要么调出给其他“账本”使用,要么在二本账内部结转消化,分别对应了“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结转下年支出”两条使用路径,其中调入一本账部分占比约75%。2015~2019年,从二本账调入一本账的部分已由不足1000亿上升到1.1万亿。 今年二本账调入的规模是多少?地方一本账的收支缺口要么通过使用存量资金——地方结转结余资金弥补,要么通过从二、三本账当年的盈余调入。根据预算安排,今年地方财政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11万亿,但两部分各自数额不予公布。我们估算上年末地方结转结余资金余额已不足2000亿,意味着今年一本账收支缺口将主要依靠调入资金弥补,主要考虑两种情形: 一是未来财政困难局面可能延续,即便年内财政积极盘活存量补充结转结余资金,也将尽可能多给后续年份“留余粮”,地方财政仍主要靠二本账调入应对缺口,预计年内使用结转结余资金0~3000亿。二是今年地方财政收支压力空前,收入预算目标可能无法完成,地方一本账需使用的结转结余和调入资金可能较2.11万亿更多,预计在2.11~2.5万亿。两种情形下全年二本账调入规模在1.73~2.12万亿。 将约2万亿重复计算的二本账调入部分剔除后,预计8-12月二本账支出5.28万亿,增速12.6%(增速区间10.7%~19%),对应8-12月广义财政支出16.7万亿,增速13.1%(增速区间12.5%~15.1%),显示8-12月广义财政支出增速相比二季度(4.1%)有明显提升,但相较市场方法测算的结果(8-12月二本账支出55.9%、广义财政支出26.8%)明显较低。我们认为下半年广义财政很难呈现“大干快上”式的强刺激姿态,而更多的是在预算平衡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完成今年预算草案的任务安排。 三 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结构如何? 分别从传统的一本账支出、近年来增量明显的专项债支出和今年特殊安排的2万亿直达资金三个角度观察。 (一)一本账支出:民生领域仍是重点 一本账支出方面,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8.5%,单月增速为2019年以来最高。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5万亿,同比下降3.2%,降幅比1-6月收窄2.6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下降,除了前几个月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支出进度比去年同期放缓外,主要是各级政府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从7月主要支出项目的拉动贡献来看,社保就业(+9.8%)和卫生健康(+3.1%)合计贡献将近13个百分点的拉动,教育贡献3.2个百分点的拉动,而交通运输、城乡社区、农林水合计的基建类支出仍为负拉动(-0.5%)。一本账支出的单月高增仍主要来自民生领域的加码,符合今年主要支出项目的预算增速安排。 展望下半年,一方面,反映地方基建配套、1-7月仅完成预算的42%的城乡社区支出可能提速,但另一方面,其“非急需非刚性”的支出属性使其仍为各级财政的压减对象,地方财政在预算平衡之余的基建余力成疑。两者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基建类支出不会起的太快,而民生领域支出仍是今年重点,不排除超支较多。 (二)专项债支出:关注投向边际变化 二本账支出节奏和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关系密切。6-7月政府债券减少发行、为特别国债让路,合计新增专项债发行仅1159亿,7月二本账支出增速由上月44%下降至6.5%。1-7月二本账支出5.30万亿,同比增长19.2%,得益于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大幅前倾,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券安排的支出同比增长1.9倍。 展望下半年,8-10月仍有约1.5万亿新增专项债待发行,同比增量将达约1.1万亿,但专项债投向的边际变化更值得关注:自7月30日湖北重启发行新增棚改专项债起,已有6省宣布新增棚改专项债发行计划,截至8月19日共发行/预告发行986亿,占同期新增专项债发行的21%,此外还有2000亿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专项债预计在9-10月发行,两者或将共同导致1-7月几乎100%投向广义基建的新增专项债出现较大分流。预计9-10月新增专项债投向广义基建占比不到60%,不及2019年水平。 (三)2万亿直达资金:不到5000亿用于基建 2万亿直达资金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全新增量,其结构对判断广义财政支出方向有重要参考意义。2万亿元直达资金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6050亿特殊转移支付资金、3450亿正常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500亿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 1万亿特别国债中,市场预期约7000亿投向基建,实际不足5000亿。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从二本账出发,先调入中央一本账3000亿元,中央统筹使用,并负责还本,绝大部分用于对冲今年2.5万亿减税降费影响。剩余7000亿由二本账直接分配给地方,并负责还本,先切块安排新疆兵团、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海南自贸港、冬奥会场馆建设以及疫情较重地区约1000亿元,剩余6000亿按因素法分配各省市。6000亿中,财政部允许各省份最高按照20%比例预留一部分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从广东、浙江、云南等地的预留情况来看普遍20%顶格预留。对于剩余约4800亿,特别国债的12个基建细分领域投向中,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等与“六保”有所重合,基建“纯度”可能仍需打折扣。 6050亿特殊转移支付基本全部作为一次性财力安排,支援“六保”支出。首先切块安排湖北综合财力补助1000亿元,其余分两块安排:一是财力补助3830亿元;二是有专门用途的转移支付1220亿元。包括疫情防控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标补助等。 3450亿正常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不指定资金具体用途,地方可统筹安排使用。专项转移支付必须按用途使用,主要是疫情防控、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补助。 剩余500亿为地方一般债务,由市县基层地方政府按照一般债务的有关规定安排使用,但重点也是落实“六保”。总的来看,2万亿直达资金的支出仅有不到5000亿用于基建领域,民生领域仍是大头。 四 下半年财政不是“大干快上”,而是“按部就班” 结合对广义财政支出总量的测算和支出结构的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广义财政很难呈现“大干快上”式的强刺激姿态,而更多的是在预算平衡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完成今年预算草案的任务安排。具体到增速而言: 1.一本账支出增速:过去几年一本账支出均为超支,预计8-12月一本账支出11.43万亿,增速至少提升至13.3%以上; 2.二本账支出增速:从预算目标中剔除当年盈余后,近几年仅2015年二本账支出未完成目标,预计8-12月二本账支出5.28万亿,增速12.6%(增速区间10.7%~19%); 3.广义财政支出增速:预计8-12月广义财政支出16.72万亿,增速13.1%(增速区间12.5%~15.1%)。
主要观点 一、7月财政数据简评 一本账收入持续修复,但部分主要税种修复斜率放缓,土地交易和房地产销售相关税种高增;一本账支出单月高增,拉动仍主要来自民生领域;土地市场有所降温,二本账收入企稳,支出随新增专项债节奏回落。 二、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总量是多少? 广义财政支出多少,关乎下半年是“按部就班”还是“大干快上”的方向判断。(一)全年收入目标能完成吗? 1-7月财政收入完成预算进度63.6%,落后2019年1.7个百分点。随着经济修复斜率放缓,部分税种收入修复的斜率也开始放缓,下半年仍具较大不确定性。今年非税对财政负拉动已接近税收,我们判断主要是由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利润上缴)大幅下降导致。非税收入政府可控性较强,必要时仍可作为财政收入的被动补充,其最终规模也不能完全确定。 (二)收入完不成会掣肘支出吗? 如果收入无法完成预算目标,会对支出构成掣肘吗?近年来一本账支出从未低于预算目标,只在于超支多少,原因在于我国的预算“四本账”中,预算收支缺口能通过从二、三本账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弥补。 (三)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一个谬误 由于二本账预算支出为“相关支出”,本身已包含了二本账收大于支资金中调入一本账的部分,将两本账支出目标简单加总将重复计算该部分,导致全年广义财政支出目标以及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偏高。 三、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结构如何? 分别从一本账支出、专项债支出和特殊安排的2万亿直达资金三个角度观察: (一)一本账支出:民生领域仍是重点 一本账支出方面,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8.5%,单月增速为2019年以来最高。从7月主要支出项目的拉动贡献来看,一本账支出的单月高增仍主要来自民生领域的加码。展望下半年,一方面,城乡社区支出可能提速追赶预算,但另一方面,其“非急需非刚性”的支出属性使其仍为各级财政的压减对象,地方财政在预算平衡之余的基建余力成疑。两者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基建类支出不会起的太快,而民生领域支出仍是重点,不排除超支较多。 (二)专项债支出:关注投向边际变化 二本账支出节奏和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关系密切。展望下半年,8~10月仍有约1.5万亿新增专项债待发行,同比增量将达约1.1万亿,但专项债投向的边际变化同样值得关注:棚改专项债重启+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预计或将使9-10月新增专项债投向广义基建占比不到60%,不及2019年水平。 (三)2万亿直达资金:不到5000亿用于基建 2万亿直达资金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全新增量,其结构对判断广义财政支出方向有重要参考意义,其中不到5000亿用于基建,主要用于落实“六保”。 四、下半年财政不是“大干快上”,而是“按部就班” 结合对广义财政支出总量的测算和支出结构的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广义财政难以呈现“大干快上”式的强刺激姿态,而更多的是在预算平衡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完成今年预算草案的任务安排。具体到增速而言:预计8-12月一本账支出11.43万亿,增速至少提升至13.3%以上;8-12月二本账支出5.28万亿,增速12.6%(增速区间10.7%~19%);8-12月广义财政支出16.72万亿,增速13.1%(增速区间12.5%~15.1%)。 风险提示:财政收入超预期,土地出让收入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7月财政数据简评 一本账收入持续修复,但部分主要税种修复斜率放缓,土地交易和房地产销售相关税种高增。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3%,增幅比6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分税种看,随着经济修复斜率放缓,部分主要税种收入修复的斜率也开始放缓,如合计占比超税收收入60%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7月同比(-3%、1.6%)较上月均有下滑。土地交易和房地产销售相关税种增长较快,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分别增长21.4%、46.9%、21.7%。 一本账支出单月高增,拉动仍主要来自民生领域。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8.5%,单月增速为2019年以来最高。从支出增速看,主要支出项目增速多有回升,社保就业、城乡社区、卫生健康、教育支出增速分别回升至88%、75%、55%、24%。从主要支出项目的拉动贡献看,社保就业(+9.8%)和卫生健康(+3.1%)合计贡献将近13个百分点的拉动,教育贡献3.2个百分点的拉动,而交通运输、城乡社区、农林水合计的基建类支出仍为负拉动(-0.5%),显示支出单月高增仍主要来自民生领域的加码。 土地市场有所降温,二本账收入企稳,支出随新增专项债节奏回落。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未能延续涨势、持平上月(11.4%),主要由于7月热点城市(尤其二线城市)优质地块供应显著减少,供应和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双降,溢价率亦有所下滑。支出方面,6-7月政府债券减少发行、为特别国债让路,合计新增专项债发行仅1159亿,7月二本账支出增速由上月44%回落至6.5%。 二 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总量是多少? 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总量的多少,关乎下半年财政是“按部就班”还是“大干快上”的方向判断。通过回答“全年收入目标能完成吗”和“收入完不成会掣肘支出吗”两个问题,以及辨别市场上关于下半年财政支出的一个谬误,我们能够更加接近下半年真实的财政力度。 (一)全年收入目标能完成吗? 今年财政“一本账”的收入目标能完成吗?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3%,增幅比6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7万亿,同比下降8.7%,降幅比1-6月收窄2.1个百分点。从预算完成进度看,1-7月财政收入完成了全年预算的63.6%,与近年来唯二短收的2015、2019年对比,已赶超2015年进度2.8个百分点,仍落后2019年1.7个百分点。 “一本账”财政收入超过80%由税收收入构成,其余由非税收入构成。7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7%,较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1-7月全国税收收入9.85万亿,同比下降8.8%,降幅比1-6月收窄2.5个百分点。主要税种增速近几月来持续回升,但随着经济修复斜率放缓,部分税种收入修复的斜率也开始放缓,如合计占比超税收收入60%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7月同比(-3%、1.6%)较上月均有下滑,由于税收收入的后续修复斜率仍取决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政府可控性较弱,下半年仍具较大不确定性。 财政困难年份非税收入往往高增,但今年非税对财政负拉动已接近税收,我们判断主要是由非税收入中的关键增量——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中投、央行等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利润上缴为主)大幅下降导致:2015年与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长91%、116%,贡献了当年非税增量的47%和76%。今年中央非税收入全年预算3000亿,较上年执行数少4287亿,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全年预算安排1438亿,较去年下降5221亿,预计将拖累非税收入增速16个百分点。上半年中央非税收入711亿,同比降幅达73.3%。此外,减税降费背景下地方涉企收费受限,进一步阻碍非税发力。1-7月地方收入为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地方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分别下降7.7%、3.9%。值得注意的是,非税收入政府可控性较强,必要时仍可作为财政收入的被动补充,其最终规模也不能完全确定。 (二)收入完不成会掣肘支出吗? 如果收入无法完成预算目标,会对支出构成掣肘吗?近年来一本账支出从未低于预算目标,只在于超支多少,原因在于我国的预算“四本账”体系中,预算收支缺口能通过从二、三本账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弥补。 根据预算安排,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达6.76万亿,其中除了3.76万亿赤字以外,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二、三本账调入合计达到8880亿,从地方财政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11万亿。我们估算2019年末地方结转结余资金不足2000亿元,意味着今年预算2.11万亿的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将主要依靠从二、三本账调入盈余资金。由于三本账预算调入规模较小(793亿),二本账调入规模可达约2万亿。 地方二本账中,由于专项债额度已经确定,占比本级收入近90%的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可能掣肘支出的重要因素。就1-7月情形来看,地方土地出让收入3.51万亿元,增速同比增长7.9%,相较预算目标(-3%)已形成了可供增量调入一本账、且不挤占广义财政支出空间的“安全垫”。通过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能够解决收入掣肘支出问题。 (三)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一个谬误 如果收入不会掣肘支出,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是多少?一种市场常见说法为:“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速仅有0.58%,花了16.16万亿(一本账11.64万亿,二本账4.52万亿),而全年要花37.39万亿(一本账24.79万亿,二本账12.61万亿),为完成预算下半年要加班加点花钱,至少要花21.23万亿(一本账13.15万亿,二本账8.08万亿),去年下半年一共花了不到17万亿,今年下半年的广义财政支出至少要增长24%左右”。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存在谬误。 这种说法错在哪?由于二本账预算支出为“相关支出”,本身已包含了二本账收大于支资金中调入一本账的部分,将两本账支出目标简单加总将重复计算该部分,导致全年广义财政支出目标以及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偏高。 二本账调入是什么?这种现象是今年特有的吗?二本账“以收定支”的原则意味收大于支是常态,“自求平衡”的原则要求这部分盈余要么调出给其他“账本”使用,要么在二本账内部结转消化,分别对应了“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结转下年支出”两条使用路径,其中调入一本账部分占比约75%。2015~2019年,从二本账调入一本账的部分已由不足1000亿上升到1.1万亿。 今年二本账调入的规模是多少?地方一本账的收支缺口要么通过使用存量资金——地方结转结余资金弥补,要么通过从二、三本账当年的盈余调入。根据预算安排,今年地方财政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11万亿,但两部分各自数额不予公布。我们估算上年末地方结转结余资金余额已不足2000亿,意味着今年一本账收支缺口将主要依靠调入资金弥补,主要考虑两种情形: 一是未来财政困难局面可能延续,即便年内财政积极盘活存量补充结转结余资金,也将尽可能多给后续年份“留余粮”,地方财政仍主要靠二本账调入应对缺口,预计年内使用结转结余资金0~3000亿。二是今年地方财政收支压力空前,收入预算目标可能无法完成,地方一本账需使用的结转结余和调入资金可能较2.11万亿更多,预计在2.11~2.5万亿。两种情形下全年二本账调入规模在1.73~2.12万亿。 将约2万亿重复计算的二本账调入部分剔除后,预计8-12月二本账支出5.28万亿,增速12.6%(增速区间10.7%~19%),对应8-12月广义财政支出16.7万亿,增速13.1%(增速区间12.5%~15.1%),显示8-12月广义财政支出增速相比二季度(4.1%)有明显提升,但相较市场方法测算的结果(8-12月二本账支出55.9%、广义财政支出26.8%)明显较低。我们认为下半年广义财政很难呈现“大干快上”式的强刺激姿态,而更多的是在预算平衡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完成今年预算草案的任务安排。 三 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结构如何? 分别从传统的一本账支出、近年来增量明显的专项债支出和今年特殊安排的2万亿直达资金三个角度观察。 (一)一本账支出:民生领域仍是重点 一本账支出方面,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8.5%,单月增速为2019年以来最高。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5万亿,同比下降3.2%,降幅比1-6月收窄2.6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下降,除了前几个月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支出进度比去年同期放缓外,主要是各级政府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从7月主要支出项目的拉动贡献来看,社保就业(+9.8%)和卫生健康(+3.1%)合计贡献将近13个百分点的拉动,教育贡献3.2个百分点的拉动,而交通运输、城乡社区、农林水合计的基建类支出仍为负拉动(-0.5%)。一本账支出的单月高增仍主要来自民生领域的加码,符合今年主要支出项目的预算增速安排。 展望下半年,一方面,反映地方基建配套、1-7月仅完成预算的42%的城乡社区支出可能提速,但另一方面,其“非急需非刚性”的支出属性使其仍为各级财政的压减对象,地方财政在预算平衡之余的基建余力成疑。两者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基建类支出不会起的太快,而民生领域支出仍是今年重点,不排除超支较多。 (二)专项债支出:关注投向边际变化 二本账支出节奏和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关系密切。6-7月政府债券减少发行、为特别国债让路,合计新增专项债发行仅1159亿,7月二本账支出增速由上月44%下降至6.5%。1-7月二本账支出5.30万亿,同比增长19.2%,得益于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大幅前倾,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券安排的支出同比增长1.9倍。 展望下半年,8-10月仍有约1.5万亿新增专项债待发行,同比增量将达约1.1万亿,但专项债投向的边际变化更值得关注:自7月30日湖北重启发行新增棚改专项债起,已有6省宣布新增棚改专项债发行计划,截至8月19日共发行/预告发行986亿,占同期新增专项债发行的21%,此外还有2000亿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专项债预计在9-10月发行,两者或将共同导致1-7月几乎100%投向广义基建的新增专项债出现较大分流。预计9-10月新增专项债投向广义基建占比不到60%,不及2019年水平。 (三)2万亿直达资金:不到5000亿用于基建 2万亿直达资金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全新增量,其结构对判断广义财政支出方向有重要参考意义。2万亿元直达资金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6050亿特殊转移支付资金、3450亿正常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500亿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 1万亿特别国债中,市场预期约7000亿投向基建,实际不足5000亿。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从二本账出发,先调入中央一本账3000亿元,中央统筹使用,并负责还本,绝大部分用于对冲今年2.5万亿减税降费影响。剩余7000亿由二本账直接分配给地方,并负责还本,先切块安排新疆兵团、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海南自贸港、冬奥会场馆建设以及疫情较重地区约1000亿元,剩余6000亿按因素法分配各省市。6000亿中,财政部允许各省份最高按照20%比例预留一部分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从广东、浙江、云南等地的预留情况来看普遍20%顶格预留。对于剩余约4800亿,特别国债的12个基建细分领域投向中,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等与“六保”有所重合,基建“纯度”可能仍需打折扣。 6050亿特殊转移支付基本全部作为一次性财力安排,支援“六保”支出。首先切块安排湖北综合财力补助1000亿元,其余分两块安排:一是财力补助3830亿元;二是有专门用途的转移支付1220亿元。包括疫情防控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标补助等。 3450亿正常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不指定资金具体用途,地方可统筹安排使用。专项转移支付必须按用途使用,主要是疫情防控、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补助。 剩余500亿为地方一般债务,由市县基层地方政府按照一般债务的有关规定安排使用,但重点也是落实“六保”。总的来看,2万亿直达资金的支出仅有不到5000亿用于基建领域,民生领域仍是大头。 四 下半年财政不是“大干快上”,而是“按部就班” 结合对广义财政支出总量的测算和支出结构的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广义财政很难呈现“大干快上”式的强刺激姿态,而更多的是在预算平衡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完成今年预算草案的任务安排。具体到增速而言: 1.一本账支出增速:过去几年一本账支出均为超支,预计8-12月一本账支出11.43万亿,增速至少提升至13.3%以上; 2.二本账支出增速:从预算目标中剔除当年盈余后,近几年仅2015年二本账支出未完成目标,预计8-12月二本账支出5.28万亿,增速12.6%(增速区间10.7%~19%); 3.广义财政支出增速:预计8-12月广义财政支出16.72万亿,增速13.1%(增速区间1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