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动脉网报道,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慧创医疗)宣布完成A轮上千万元融资,本轮融资由清源投资领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市场开拓以及流动资金的补充。 慧创医疗专注于近红外脑成像与评价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多项国家级课题项目,其产品已在60余家权威的三甲医院及科研单位示范应用。除了作为高端临床检查和评价装备,慧创产品作为高端脑功能影像研究平台,已支撑用户单位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高端品质得到了国外内专家的广泛认可。 脑瘫、儿童注意力障碍、癫痫、脑卒中、帕金森、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精神疾病等脑功能疾病患者在中国达近亿人,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长期以来,这些患者在自然场景下的大脑功能评估缺乏一个有效的定量技术。近红外脑成像作为新一代脑功能定量成像技术,相对于功能核磁等技术,具有应用场景更灵活的优势,可在患者运动、说话、治疗等状态下完成高分辨脑功能定量检查和评价,为脑疾病的诊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 慧创医疗首席科学家、创始人、董事长汪待发博士深耕近红外脑成像研究十余年,主持了包括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获江苏双创人才、镇江金山英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等荣誉。所领导研发的高性能近红外脑成像产品,核心指标世界领先,是全球首台获批NMPA医疗器械注册认证的超百通道近红外脑成像产品(NirScan),让全脑成像成为可能。
8月31日,记者获悉,医疗器械企业上海逸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思医疗”)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老股东厦门建发新兴投资继续加持。 据悉,此次融资的主要用途包括:加大对现有产品线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推进新项目管线的研发落地、加强高管团队和人才梯队建设;同时通过并购与对外合作等手段,拓展公司在产品线、渠道以及供应链上的产业协同。 记者就企业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判断及近期是否有上市计划等问题邮件联系逸思医疗,截至发稿未获回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方面,在本土创新涌现及进口替代逻辑下,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逸思医疗融资步伐加快 公开资料显示,逸思医疗成立于2011年11月,专注于肿瘤微创外科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推广。目前,逸思医疗完成多款高值手术耗材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包括腔镜吻合器、超声切割止血刀系统等,在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的外科手术器械市场中成长迅速。 值得注意的是,逸思医疗融资步伐在加快。此次C轮融资完成前,今年5月,逸思医疗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由浦东科创投、博远资本以及厦门建发联合投资,管理层与老股东会名屋跟投。 对于公司近期是否有上市计划,记者邮件联系逸思医疗,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对于此次投资,逸思医疗董事长聂红林公开表示,中国微创手术器械的市场空间巨大,核心产品仍由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未来逸思医疗将紧紧围绕微创手术器械及相关领域,研发更多紧贴临床需求的技术和产品,致力于成为中国微创外科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高瓴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高瓴创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负责人易诺青表示,高瓴创投一直致力于在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寻找具有原发创新能力的长期同行者。微创外科手术器械领域研发和生产壁垒高、进口替代空间大,期待与逸思医疗长期携手,帮助公司在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创新领域创造更大价值。 高瓴资本医疗器械赛道再下一城 实际上,这不是高瓴资本今年在医疗器械领域的首次动作。8月24日,高瓴资本领投高值医疗耗材企业申淇医疗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从持仓情况来看,高瓴资本持续看好医疗器械领域,颇有“买下赛道”的态势。 据记者梳理,高瓴资本投资的医疗器械领域公司至少还包括港股市场的启明医疗、微创医疗、沛嘉医疗、爱康医疗,A股市场的凯利泰、爱尔眼科,以及美股市场的隐适美、SmileDirect-Club,涵盖心血管、骨科、眼科、牙科等细分赛道。 记者此前从上药集团一位从事医疗器械供应链服务的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每年增长稳定,波动很小。受疫情影响,目前医用耗材领域出现分化,低值耗材产能增长过快出现过剩迹象,高值耗材技术壁垒高、国内起步晚,发展空间广阔。 另有一位北京医疗器械CRO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与化学制药相比,医疗器械专利期到期后仿制难度大,能够享受较长期的技术红利,前期投入也相对较低,相较之下更有前景,“我自己是药科出身,读研还有工作后有不少同学转行从事医疗器械行业。”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5300亿元,但当年进口额高达4900亿元,预计2019年国内市场规模超6000亿元。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是人口老龄化与分级诊疗持续扩容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加速国产替代综合作用的结果。未来,医疗器械作为医疗机构的主要固定资产与临床高渗透率用品,将迎来发展黄金时代。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猿辅导将再获12亿美元投资,投后估值将超过130亿美金。36氪独家获悉,在线教育品牌猿辅导即将完成新一轮12亿美元融资。据悉,老股东腾讯、高瓴和博裕资本都参与了这一轮融资,交易将于近期完成。如果消息属实,本轮融资完成后,猿辅导的估值将超过130亿美金,一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在线教育独角兽公司。猿辅导现已出海印度,并在印度推出在线辅导平台 Oda Class。 印度 Paytm 旗下电商平台推出团购功能。据竺道资本报道,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 Paytm 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 Paytm Mall 最近在测试一项名为“Paytm Bang”的团购功能,该功能将允许买家以优惠价进行产品的团购。根据 Paytm 透露,通过该功能,用户可在24小时内将选中商品的链接分享给朋友,参与拼团。 JioFiber 推出30天免费试用流媒体服务。据 ET Tech 报道,信实集团旗下流媒体平台 JioFiber 日前推出一项新服务,用户可在订阅会员服务的第一个月免费观看平台下的12个频道。JioFiber 此举是为了应对对手 Bharti Airtel 的竞争。 印度拟开发本土玩具和游戏产业。8月30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全国演讲中表示,印度正推行“自给自足”政策, 这也是印度发展玩具业和游戏业的重要机会。他表示,印度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年轻人口众多,而印度在国际玩具和游戏产业中占比不多,应该迎头赶上。他确信,印度大力发展玩具和游戏业的时机已经到来。(财联社) 东南亚 Shopee 成为新加坡浏览量最高的网站。据 KrASIA 报道,根据官方数据, Shopee 已经超越 Lazada, 成为新加坡2020年二季度浏览量最多的电商网站。Shopee 二季度浏览量环比提升82%,今年上半年消费者客单价也达到83美元。 新加坡主权基金 GIC 向 Elite Partners Capital 出售仓储设施,作价3570万美元。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新加坡主权基金 GIC 日前向 Elite Partners Capital 出售一处仓储设备,售价3570万美元。Elite Partners 希望借助本次收购整合欧洲物流业务。 马来西亚私募机构 Creador 向印度包装服务提供商 Shriji 投资3370万美元。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马来西亚私募机构 Creador 日前向印度包装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Shiriji 投资3370万美金。Shiriji 主要生产和提供塑料包装制品,在美国、中国和印度都有生产线。 拉美 哥伦比亚金融科技公司 Finsocial 获得2000万美元投资。据 Latamlist 报道,哥伦比亚金融科技公司 Finsocial 日前获得 2000万美元投资,投资方为瑞士风投 Symbiotic 和 Bancoldex。Finsocial 将利用这笔投资继续发展 P2P 业务。 为华人提供生鲜订购服务,美国版“每日优鲜”Weee!获3500万美元 C 轮融资。据 FinSMEs 报道,美国 Weee! 完成3500万美元 C 轮融资,由DST Global 领投。到目前为止,公司募集融资总额达1亿美元。该轮融资获得的资金,公司将用于扩大经营范围和招聘员工。Weee!是一家生鲜电商平台,由美国华人 Larry Liu 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美国弗里蒙特,旨在为华人提供生鲜订购服务。 图|Unsplash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近来监管部门针对房地产开发商融资设置“三大红线”,令业内不少房企面临挑战,市场不乏担忧情绪。 对此,万科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祝九胜8月28日在公司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万科对自身的适应能力有信心。他表示,行业政策的总体基调不会发生变化。未来规则可能会不断细化,公司也会密切跟踪相关要求。 不过,针对媒体关于万科是否参与了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召开的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的问题,祝九胜没有正面回复。 行业政策总基调不变 规则还会不断细化 对于“三道红线”,祝九胜表示,从媒体报道来看,监管从规范行业和防范金融风险等角度出台了相应规则,公司对此会认真研究,尽快适应。“不过,我们对自己的适应能力充满信心,因为公司财务非常稳健。” 祝九胜在会上表示,公司“现金为王,手有余粮”。净负债率维持在27%的低位水平,所持现金是短债的两倍以上,有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5.1%。即便在疫情影响下,公司经营现金流也坚持十一年为正。他表示,未来规则可能会不断细化,公司也会密切跟踪相关要求。 对于政策走势,他表示行业政策的总体基调不会发生变化,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都是维持行业的健康发展。万科会不断去观察、适应,“当好农民种好地 ”。万科做好自己的本分,也为行业稳定发展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也有投资者质疑万科的低净负债率是过于保守,对此,万科执行副总裁、财务负责人韩慧华回应称万科未来会继续在稳健的财务政策下发展业务。 据媒体报道,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同时,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准备持续收紧地产开发商的融资,为融资设置了“三大红线”: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0倍。 对于以上消息,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认为,8月20日的座谈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释放出以下几个信号:未来5-10年内,房住不炒或仍持续提出;接连两次的房产座谈会均提到不以房地产刺激经济,表明疫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速度政府满意,在目前开发经营指标能够自行恢复下,下半年的政策环境较上半年有收紧的信号,但不会全面收紧。房地产调控“稳”是调控的方向。 同时,此次会议释放出的重大信号是房企融资端,对重点房地产企业形成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正如这段时间甚传相关部门融资的三大红线,会议对融资管理未出台相关细则,但也证明“三条红线”并不是空穴来风,上半年,国内货币环境宽松,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稳步恢复,2020年1-7月,房地产到位资金增速回正(0.8%),国内贷款增速在6月率先回正。在企业迅速走出疫情阴霾之下,本次会议释放出下半年的房企融资环境较上半年有所收紧。 其次,会议强调市场化、规则化、透明化的融资规则,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房地产行业长期稳健运行,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这也代表房企融资的环境发生改变,不再是之前的“拆东补西”,实现企业自身的稳增长才是重中之重。 此外,会议还提出完善住房租赁市场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形成“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等进行了研究。也说明租赁市场的发展仍受到政策的支持,租赁市场的发展也是长效机制的一部分。“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未来仍会推进。 万科中期营收同比增5.1% 毛利率下滑 2020 年上半年,万科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1463.5 亿元,同比增长 5.1%;净利润186.3亿元,同比下降 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5.1亿元,同比增长5.6%;上半年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的结算毛利率为24.1%,较2019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 每股基本盈利1.11元,同比增长4.0%;全面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为 6.39%, 较上年同期下降 0.96 个百分点。 该公司 2020 年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 针对毛利率下滑,万科管理层在会上称,是因为2019年毛利率处于高点,当年结算项目大部分是2017年-2018年销售的,当前结转项目的毛利率相对低一些。“我们预计到年底还可能会有一个小幅度的回落。公司会坚持稳健投资和经营,努力把盈利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销售方面,万科集团称公司单月销售金额自5月份开始恢复同比增长。1-6月,实现合同销售面积 207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3.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 0.9 个百分点;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204.8亿元,同比下降 4.0%,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7个百分点。 上半年万科集团实现结算面积 1049.8 万平方米,同比上升 24.0%。实现结算收入 1289.7 亿元,房地产业务的结算均价为 12285.7 元/平方米。 已售未结资源持续上升。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内有 4743.2 万平方米已售资源未结算, 合同金额合计约 6953.3 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 10.6%和 14.2%。 分业务类型看,营业收入中,来自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的营业收入为 1381.4 亿元,占比94.4%;来自物业服务的营业收入为 67.0 亿元,占比 4.6%。分区域看,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收入中,南方区域、上海区域、北方区域和中西 部区域的占比分别为 27.07%、32.08%、11.74%和 29.11%。 受疫情影响,万科开工、竣工节奏有所放缓。上半年新开工面积183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占全年开工计划的62.8%(2019年上半年:54.1%); 实现竣工面积 1074.5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4%,占全年竣工计划的 32.4%(2019 年上半年:34.5%)。万科预计全年竣工面积将与年初计划基本持平。 购地方面,上半年万科集团获取新项目55个, 总规划建筑面积980.2万平方米,权益规划建筑面积504.6万平方米。上述项目的权益地价总额约321.3亿元,均价为6368元/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在建项目和规划中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15719.7万平方米。 截至报告期末,万科集团净负债率为27.0%。有息负债金额为2729.8亿元,较年初增加 151.3 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5.1%,其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合计 968.2 亿元,占比为 35.5%; 一年以上有息负债 1761.6 亿元,占比为 64.5%。 现金和存活方面,报告期内万科集团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 226.1亿元。截至报告期末,持有货币资金1942.9亿元;存货金额为 9321.1 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 3.9%。 万科表示,下半年经营形势依旧复杂,无论是疫情还是宏观经济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集团将继续坚持“聚焦产品服务,深化组织重建,巩固提升基本盘”的年度工作主题。万科还提及未来会坚持积极销售,“每天都是卖楼的好日子”;持续深化组织重建、事人匹配,提升组织竞争力,服务业务发展等。
房慧 8月31日上午,新力控股(2103.HK)以线上方式举行了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联席董事长、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陈凯,首席财务官许进业,香港办公室副总经理、资本市场及企业传讯总经理赵慧出席了会议,并答投资者和媒体提问。 对融资收紧的三道红线,许进业表示:新力会及时关注张政策变化,但就目前来看对公司影响不太大。新力一直比较关注公司的负债水平,负债金额和负债率都有很好控制,境内、境外给的评级也是很好的。 未来,公司会逐步降低对融资的依赖,同时不断开发融资渠道,上市后,新力可以用的融资额度也是越来越多,整体来看,在融资端的管控影响不会太大。
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以来,A股首发企业达63家,创历史单月新高。今年前8个月,A股首发募集资金规模为3015.11亿元,已超去年全年。从IPO企业所属行业看,科技、媒体和通信等新兴产业构成年内IPO的主体。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首批新股上市已运行一周,市场IPO节奏加快,加上注册制下发行不限价,IPO融资规模相应提升。(央视新闻)
截至8月28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7327.8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1.95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6830.3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0.32亿元;两市合计14158.2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