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微医集团、浙江大学、上海华山医院、阿里云等68家单位共同组建的长三角数字健康产业链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微医集团担任理事长单位,将致力于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共同体(下称“长三角健共体”),提升长三角卫生健康水平,加快推动长三角数字健康产业发展。 微医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创建“长三角健共体”提供了重要机遇。联盟的成立与发展,将助力长三角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医疗健康产业格局,加速“以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打造长三角民生幸福圈。 据悉,该联盟的组建单位包括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及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移动云等在内,覆盖医疗、医药、保险、医养、金融、数字技术等全产业链条。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数字健康产业链联盟作为一个搭建产、学、研、用的开放平台,将持续吸纳全产业链的组织和机构加入,共同建设“长三角健共体”,推动大数据、AI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和落地,共创数字健康产业生态。 具体来看,数字健康联盟成立后,首先计划落地长三角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通过统一平台实现医保、医疗、医药、医养等数据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医保商保一体化服务、基层医疗服务、慢病管理服务、智慧中医药服务等创新发展。 事实上,在今年疫情防控中,数字健康行业快速反应、高效调动资源,推动了医疗健康服务要素的深度融合和服务闭环的完善,表现出产业链融合下服务效率和体验的高质量提升。 作为行业内唯一覆盖“互联网+医疗健康”全产业链的数字健康平台,微医集团先后上线“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全球抗疫平台”提供免费的医疗咨询服务。就在9月14日,“全球抗疫平台”及天津市委网信办联合微医申报的疫情防控“天津模式”,这两项创新成果双双入选“2020中欧数字化抗疫优秀案例”。 微医集团方面表示,截至9月初,微医新冠实时救助平台已累计提供超过221万人次免费服务,总访问量超1.5亿次。与此同时,微医全球抗疫平台获得中国170多个驻外使领馆推介,为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6万人提供防疫服务,向全球提供优质、高效、可及的抗疫服务的同时也将中国在抗疫实践中所积累的防控诊疗经验向全球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疗健康行业受到持续关注。作为朝阳产业,医疗大健康领域兼具规模与成长性、弱周期性与高门槛等特点。伴随医疗需求持续增加,同时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医保资金不够充分等现状,为医疗行业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遇。 在此背景下,9月15日,企鹅杏仁携手华润资本宣布联合发起成立腾康医疗产业基金(以下简称“华润腾康基金”),总规模达10亿元。本基金主要聚焦于大健康领域,围绕华润与企鹅杏仁产业资源,投资于基层医疗、专科医疗和医疗新业态等相关医疗标的。主要合作方包括成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兴城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成都地方国资,由华润资本担任基金管理人。 根据国家“健康中国”战略规划,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8万亿元,2030年预计16万亿元。华润腾康基金在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和大健康产业的市场潜力之下,多家合作方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与多维度磨合,落地战略签约仪式。 针对此次华润腾康基金的设立,企鹅杏仁CEO王仕锐对记者表示,华润腾康基金为企鹅杏仁在大健康产业生态布局提供了重要抓手,企鹅杏仁将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更加多元化投资方式,不断深化丰富基层医疗、专科医疗业务体系布局,全面把控服务质量,增强综合服务能力,让高品质的健康与医疗服务变得人人可及。 据悉,企鹅杏仁集团是国内首家国民私立医疗全产业服务集团,作为腾讯医疗健康的核心布局,企鹅杏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赋能医疗,通过家庭医生协同线上线下资源,连接基础医疗服务、专科医疗服务、手术中心服务、企业健康服务等,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医疗闭环,为大众提供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打造多元化、全方位医疗服务体系。此前,企鹅杏仁曾并购了于莺科技、正夫口腔等医疗项目。截至目前,企鹅杏仁构建了规模领先的线下诊所网络,目前已布局超过130家门店,覆盖15个城市,包含全科诊所、专科诊所、手术中心和医务室等多种业态。 而华润资本则是华润集团一级利润中心、全资子公司。作为集团的产业基金管理平台,华润资本紧密围绕集团产业及国家宏观政策开展基金运营业务,重点聚焦集团五大主营产业板块,主要投资于大健康、城市综合开发及运营、大消费、能源综合建设运营、科技创新及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当前,华润资本旗下运营基金共21支,投资平台2个,资产管理规模逾千亿元。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出生缺陷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影响人口健康素质,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承办,拜耳健康消费品公益支持,新潮传媒、京东大药房、阿里健康等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支持的“2020无陷宝贝计划—好孕启程系列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正式启动,共同就普及科学备孕及全程营养知识建言献策,呼吁大众关注出生缺陷和全程营养。 “2020无陷宝贝计划”正式启动 01 关注出生缺陷 树立孕前保健意识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高发的国家之一,每年的出生缺陷儿数量约占全世界的20%。据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数据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病例高达90万例,我国每年因出生缺陷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国家高度重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坚持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策略, 大力推动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出台了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 康促进法》、 《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等法规和政策,为出生缺陷防控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石琦表示,普及优生优育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这是预防出生缺陷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石琦致辞 为此,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举办2020无陷宝贝计划,通过开展广泛的大众科普宣教和专业的能力培训活动,有效地减少我国的出生缺陷儿童数量。而健康宣教工作不是靠一场讲座一次义诊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态度和付出,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 02 线上线下联动 全面推广科学备孕方式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渗透到医疗健康领域,不仅改变了群众的就医体验,改变了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式,也改变了医疗服务的宣传方式。目前,医疗健康领域线上与线下齐联动,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获得感。 “2020无陷宝贝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优势,通过内容丰富的线上科普直播、线下社区梯媒精准宣传,以及点对点的义诊辅助等形式展开。 社区电梯作为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景之一,成为公益组织与受众沟通的重要场景入口。新潮传媒覆盖2亿家庭人群的60万部电梯智慧屏,成为公益组织与大众的连接器,为“2020无陷宝贝计划”搭建起一个高效、精准的科普教育平台,为广大家庭普及科学母婴健康知识。 9月12日起,“2020无陷宝贝计划”登陆全国新潮电梯智慧屏,爱心大使应采儿,以及爱心倡导者包文婧 、胡静 、李莎旻子、颖儿、张嘉倪、郑希怡等明星,共同倡导科学备孕,呵护20后宝贝。 作为一个有爱的企业,宣传公益、传播正能量一直是新潮传媒的重要责任。新潮传媒将充分发挥自身媒体优势,全力配合相关科普宣传活动的开展,与社会各界一起促进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国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让爱无“陷”!
乐心医疗前三季净利预增100%-130% 乐心医疗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20年1月-2020年09月期间,盈利5,017.98万元–5,770.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130%。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针对运动健康、慢病管理等领域为广大客户提供健康IoT与智能健康整体解决方案战略,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公司在智能手环、手表等项目上与新的战略大客户合作,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图片来源:微摄 文章来源: 为进一步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行为,提升相关服务质量和水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是贯彻落实《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进一步丰富健康保险产品内涵,完善监管制度、规范服务行为,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运动习惯养成、提升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提升健康保险专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主要内容:一是明确健康管理服务的概念和目的。将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分为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就医服务、康复护理等七大类型,并对健康管理服务的概念、服务内容和实施目的进行界定,提出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是通过对客户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促进疾病康复,通过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健康水平,进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二是提出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客观性及符合伦理学要求等基本原则。同时要求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要尊重客户的知情同意权、保护客户的隐私权,确保相关数据和信息安全,及时做好服务评价反馈和投诉处理等。三是完善健康管理服务的运行规则。对保险公司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从业人员、人才培养、信息系统,以及对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范围和资质条件、遴选考核、合作协议、服务监督、质量评价等方面要求进行了明确。对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信息披露内容、原则和途径提出了要求,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管理。提出了建立内部问责机制、信息报送机制、重大事故和突发群体事件应急处置与报告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此外,注重发挥保险行业协会自律组织作用,支持其探索建立保险公司间健康管理业务交流平台和健康管理服务机构评价体系,并牵头制定行业管理、技术、数据等相关标准。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按照《通知》要求,推动保险公司做好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为进一步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行为,提升相关服务质量和水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通知》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持续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国办《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我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2012年原保监会《关于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首次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在健康保险产品中提供健康管理服务。2019年我会颁布实施的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专门规定了“健康管理服务与合作”一章,明确了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及与健康保险的关系,提高了健康管理服务费用在健康保险保费中的占比,确立了保险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规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探索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在丰富健康产品内涵、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升健康保险专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我们认为目前保险行业开展的健康管理业务总体上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繁杂、服务边界不清的问题,甚至异化为获客工具和手段。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保险公司普遍把健康管理作为健康保险增长新动能的背景下,有必要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完善健康管理服务监管制度,规范公司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通知》的制定过程和总体思路是什么? 《通知》起草过程中,充分听取医学领域和健康管理行业专家的意见,认真梳理了保险行业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情况,在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业内实际的基础上,形成了《通知》。 《通知》制定的总体思路是:建立保险公司健康管理业务监管框架,规范服务行为,补齐监管短板,防范潜在风险,推动健康管理服务与健康保险业务融合发展,拓展健康保险服务内涵,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升健康保险风险管控和专业化服务能力。 三、请介绍一下《通知》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健康管理服务的概念和目的 《通知》对健康管理服务的概念、服务内容和实施目的进行界定,将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分为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就医服务、康复护理等七大类型,并提出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是通过对客户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促进疾病康复,通过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健康水平,进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二)提出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客观性及符合伦理学要求等基本原则;同时提出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要尊重客户的知情同意权、保护客户的隐私权,确保相关数据和信息安全,并及时做好服务评价反馈和投诉处理等要求。 (三)完善健康管理服务的运行规则 《通知》对保险公司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从业人员、人才培养、信息系统,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范围和资质条件、遴选考核、合作协议、服务监督、质量评价等方面要求进行了明确。此外,还对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信息披露内容、原则和途径提出了要求,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管理 《通知》明确了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合规要求和内部问责机制,压实公司主体责任。对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信息报送、重大事故和突发群体事件应急处置与报告等提出了要求。此外,《通知》注重发挥保险行业协会自律组织作用,支持其探索建立保险公司间健康管理业务交流平台和健康管理服务机构评价体系,并牵头组织行业制定管理、技术、数据等相关标准。 四、围绕《通知》,下一步工作安排是怎样的? 答: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做好《通知》的贯彻落实工作,引导行业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合规开展健康管理业务,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稳健发展。二是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促进保险公司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新华社太原9月10日电 题:赶走脱贫“拦路虎” 贫困户看病不发愁——山西多措并举织密健康扶贫保障网 新华社记者王飞航 29岁的李祥红是山西省临县玉坪乡李家坡底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患有精神病,自己不幸又患上肺结核、脑膜脑炎等大病。 李祥红经人介绍在太原一家医院入院治疗,花费31010.98元。出院回到临县后,基本医疗报销15013.04元,大病保险报销4506.53元,“136”兜底报销5371.45元,贫困人口补充医保报销601.97元。最终,自付5517.99元。 “多亏有这好政策,要不因为这场病欠下的债,咋也还不完了。”李祥红逢人就说。 李祥红口中的好政策,是山西省针对贫困患者看病出台的健康扶贫政策。据了解,为切实解决深度贫困人口的支出型贫困问题,山西省采取特殊的阶段性政策措施,出台“136”健康扶贫政策,即贫困人口在县级、市级、省级住院看病,个人年度自付封顶额分别为1000元、3000元、6000元,个人自付封顶额之上的费用全部由医保基金报销。 “对普通老百姓家庭来讲,得一场大病无疑是一场灾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但绝不能让一个贫困群众因病掉队。”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张建成说。 与此同时,山西省还开展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干部团队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签约帮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诊问题,乡村干部签约服务团队解决贫困群众就医报销问题。 “大娘,上次开的药吃完了吗?胃疼有没有好转?”“大叔,最近感觉怎么样?我先给您测个血压和心率吧。”……近日,在山西省祁县北岗头村,村医温晓亮一边细致地为村民们做着检查,一边耐心地讲解着健康扶贫政策。 北岗头村现有户籍人口3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户63人,因病致贫21户36人。据温晓亮介绍,从2017年起,县政府投入约8万元,先在村卫生室配备了各种医疗设施,改善了诊疗条件,又安装了空调,满足村里群众的就医需求。 “村里现在还有高血压患者36人,糖尿病患者16人,我每月都按时为他们进行健康检查,提供健康指导。”温晓亮说。 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山西一系列有效措施精准发力,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健康扶贫带来的变化、温暖和实惠。 “山西省近年来建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帮扶制度,基本解决了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5年的55.19万人减少至30万人以下,大病集中救治病种由9种扩大到24种,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90%以上。”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谭谟晓)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为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探索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繁杂等问题。 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分为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就医服务、康复护理等七大类型。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是通过对客户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促进疾病康复,通过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健康水平,进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客观性及符合伦理学要求等基本原则,要尊重客户的知情同意权,保护客户的隐私权,确保相关数据和信息安全。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监管,引导行业发挥优势,依法合规开展健康管理业务,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