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至2019年间,中国整体图书零售市场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在2020这特殊的一年,肆虐的疫情,不仅使大量实体书店遭受重创,而且不出意料地让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5.08%。这一状态会持续吗? 今年1月,北京开卷公司观测系统通过对中国1万余家实体书店、网上书店、社群店以及短视频平台、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的数据采样统计,在2021阅读X论坛发布了《危机与变局——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 2020年1月,我们还在千亿高峰畅想未来,如今却需要更为理性、客观、审慎地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在低谷中分析图书出版自身的优长与短板,重新出发。 负增长是暂时的四季度已回正 2015年至2019年间,整体图书零售市场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5.08%,码洋规模为970.8亿元。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前3个季度降幅逐渐收窄,第四季度转为正向增长。 从时间轴来看,整体零售市场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同比下降15.93%,二季度复工复产复学急速收窄降幅,三季度同比下降3.3%,降幅略增,到第四季度回暖,同比出现小幅上涨,上升了0.25%。 从细分市场来看,整体零售市场中除主题出版相关门类、学习刚需类及少儿类图书外,其余门类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心理自助类降幅最为明显,同比下降了33.24%,主要是因为2019年被抖音带动的成长励志类图书如《羊皮卷》《墨菲定律》《狼道》等销量回归正常。少儿和教辅类虽实现正向增长,但增速相较2019年明显放缓。此外,2019年正向增长的工程技术、计算机、医学、经管、教育、大农业和自然科学类在2020年转为负增长,人们的阅读偏好转向,体现了疫情对正常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线上占比再加大折扣弊端愈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就弱势的实体书店历经停业半停业,客流大幅下降,很多书店出现亏损,整体销售码洋规模同比下降33.8%,码洋规模为203.6亿元;而线上渠道只是增速放缓,同比增长7.27%,码洋规模为767.2亿元,在整体零售市场占比达到79%。 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零售码洋规模占比从2019年的3∶7变为2020年的2∶8,网店地盘不断扩张。其中固然有疫情原因,但最强有力的因素依然是折扣。持续多年且愈演愈烈的打折售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图书零售行业的生态。2020年整体网店渠道售价折扣为60折,但满减活动以及促销几乎覆盖全年,而实体书店渠道售价折扣为90折,两渠道仍存在较大差异。 更有甚者,在2020年兴起的直播带货、短视频售书等新兴网店渠道中,低价促销被当作重点营销手段,部分网红带货的售书折扣甚至降至三五折——这已逼近正常图书产品的硬性成本。 低价售书真会利好读者吗?业内人士大多持否定态度。因为出版社为了保证自身利润,只能不断调高定价,平均书价从2000年的15.9元上涨到2020年的48元,其中未必没有折扣原因。出版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整个行业利润的降低,使得出版社难以精细打磨出好的出版产品,最终难免“劣币驱逐良币”。而电商“爆款驱动”的销售导向、“算法推荐”的引流模式,与图书作为内容产品的“丰富度”要求并不相符。 新营销贯穿整年新书驱动不足 因为长时间无法进行现场活动宣传图书,所以出版机构想方设法在线上以各种方式推广销售。 从最开始的云游探访出版社和书店、编辑作者讲书,请顶流网红主播直播带货,再到编辑或出版社社长、总编化身带货主播,“4·23”世界读书日举办的各种线上活动频率之高如密集轰炸,后半年,图书推荐短视频出现在抖音等平台,成为图书推广利器。 2020年图书营销手法的百花齐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内容创新力没有跟上,内容供应有效性在下降。 2020年,新书品种规模达17万种,较2019年同比下降了近12%。或者有人会将之归咎于疫情使出版社出新书比较困难,但据开卷观察发现,近些年新书对整体市场的贡献在不断下降,无论是新书码洋还是新书册数,在整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均越来越小。新书码洋贡献率从2008年的30%以下,降到2015年的20%以下,2020年进一步下降至13.82%。 同时,2020年整体市场缺乏亮眼的畅销书,销量百万以上的图书品种由2019年的49种下降至2020年的24种,榜单仍以经典常销图书和畅销系列为主。《红岩》成为虚构类第1名,同时也是总榜榜首。《云边有个小卖部》和《三体》分别位列第2名和第3名。非常眼熟是不是?在非虚构图书中,引进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排名第一。少儿类第1名《夏洛的网》是2014年8月上市的,截至目前该书上榜已有133次。少儿榜和虚构榜没有新书进入2020年榜单前10,非虚构只有《国家安全知识百问》1本进入。就是说,整个零售市场的大半江山都依赖于老书。 出版行业一向以内容驱动,新鲜的优质图书不仅能立即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也是未来的利润保障。新书罕入畅销书榜,不能成为头部爆款品种,后果堪忧。这让人不由思考,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折扣售书是不是重要原因?如何才能促进优质内容的生产? 在这个报告中,开卷公司首次以实洋核算为出版集团、出版社以及出版公司排名:2020年,出版集团前三是中国出版(行情601949,诊股)集团、凤凰出版传媒(行情601999,诊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出版社前三是中信出版(行情300788,诊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公司前三是新经典(行情603096,诊股)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磨铁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可谓强者恒强。 综上所述,图书零售市场出现负增长只是偶然插曲,2021年大概率会呈现稳定和恢复的格局。但如果在图书打折规范管理以及与之相关的优质图书创作方面没有重大改善,大幅度增长的期望也不现实。
北京12月27日电 12月26日,“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划转工作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京辉,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禹拥军等领导出席。 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委员、董事、总编辑李清霞,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盛景涛,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陈高潮共同签署了划转协议。 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康伟表示,此次划转是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整合首都出版资源、聚拢出版力量、拓展出版品牌,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京版集团增强改革发展动力,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集团将坚持平稳交接、无缝对接,推动北京工美社全面融入京版集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汇融合。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京辉谈到,北京工美社成立于1985年,在工艺、美术、艺术等图书出版领域成绩卓著,并依托优质的艺术资源,辐射新媒体、图书营销、艺术品经营、拍卖四大板块。此次划转到京版集团,将有利于提升北京工美社的行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创新发展。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陈高潮表示,“坚决拥护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决服从京版集团的领导,严格遵守集团各项规章制度,尽快全面融入集团大家庭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做好交接、对接工作,聚焦主业、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思路,为集团转型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充分肯定了此次划转工作,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以“转型改制”为统揽,理顺完善法人治理体系。要加强统筹协调,坚持一手抓改革推进,一手抓稳定运行,确保改革过渡期划转单位的安全稳定。健全法人治理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开创集团发展新局面;二是要以“出版导向”为核心,促进“双效”统一。要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守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施精品出版战略,突出思想内涵和价值导向,打造优质的京版精品图书,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三是要以“主业主责”为关键,提升整体竞争力。要按照“主业突出、资源优化”的原则,发挥品牌、资本、人才、管理、市场、技术等优势,稳步推进业务整合与调整,推动业态转型创新,实现规模壮大与效益提升同步推进。 据悉,今年以来,北京出版集团全面推进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全方位改革,强化资源高效整合,构建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通过此次划转,集团下属出版社增加至9家,为做大做强做优产业规模、促进北京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集团将对标对表首善定位和行业标杆,以打造综合文化集团为目标,以建设出版文化产业园为支撑,抓好出版核心业务的同时,着力推动核心资产的经营,培育“出版+”新增长点,倾力打造北京文化(000802)新地标、新名片,提升京版集团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为建设北京全国文化中心提供精神产品,贡献文化支持。 (责编:鲍聪颖、高星)
12月11日,在证券日报社主办的“金骏马之夜·2020年度中国证券市场金骏马奖”颁奖典礼上,新华文轩证券事务代表杨淼获得“金骏马奖·上市公司金牌证代”荣誉称号。 据悉,该奖项主要是为了表彰在上市公司任职满一年以上且担任证券事务职务满3年以上,公司信息披露评级较高且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够很好协助董秘与投资者保持良好沟通的上市公司证代,包括杨淼在内的10个上市公司证代获此殊荣。 本次评奖历时三个月,由评审委员会基于大量的数据支持,基于上市公司营收状况、盈利能力与分红成绩等基础数据及科技创新、社会责任、企业分红、与投资者沟通等多维度评选标准,从众多上市公司与从业者中遴选出了2020年资本市场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与个人。 公开资料显示,新华文轩自2016年8月上市以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一直由杨淼担任。据悉,新华文轩是以出版发行为主业的全国一流文化企业,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使命,是集出版物编辑、出版、销售及多元文化产业投资于一体的文化产业经营实体,主营业务包括出版业务、阅读服务业务和教育服务业务,销售的商品包括自有出版物和外采商品。 近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振兴出版”的战略部署下,新华文轩积极推进“振兴四川出版”和“振兴实体书店”两大工程,坚持精准出版、精细出版、精品出版的“三精出版”理念,走出了高质量发展之路。财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华文轩实现营业收入57.29亿元,实现净利润7.58亿元,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53%。
时隔两年,《原则》以新的形式再度亮相。 2018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由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撰写的《原则》。该书一经出版即引发热议,并在2018年度驰骋中信出版社销量排行榜榜首。 据中信出版方面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原则》一书仅在中国内地就售出近170万册。这意味着,如果以98元每册的定价计算,《原则》一书就为中信出版贡献了近1.67亿元的码洋。 2020年8月,《原则(绘本版)》正式亮相。在这本书中,瑞·达利欧将最核心的原则提炼为《原则(绘本版)》。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信出版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同比缩水17.36%。畅销书绘本版的出现,能否扭转公司营收走势仍有待观察。 “正在发生的事情和之前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同。”在由中信出版集团、北京银行、光源资本举办的线上新书发布会上,瑞·达利欧如是说。 瑞·达利欧是谁?45年前,瑞·达利欧创办了桥水投资公司,准确预测多次经济危机,被誉为“对冲基金之王”,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在他的带领下,桥水已经成为全球头号对冲基金公司,管理资金超过1400亿美元(截至2020年6月),累积盈利超过585亿美元(截至2019年12月)。 2020年一开年,全球就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截止目前,全球累计确诊超2185万例,死亡超77万例,全球政治、经济也都陷入了不确定性中。谈及现在全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时,瑞·达利欧认为现在发生的任何事情在以前都可能发生过,所以他希望大众冷静下来,以现实的方式看待这些情况,理解事实的原因,然后以原则来引导下一步。 在瑞·达利欧看来,行动固然重要,但是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清醒地面对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犯错,可能会感受到犯错带来的痛苦。”瑞·达利欧表示。
2017年,山东出版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华带领集团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他将之归功于全体山东出版人6年奋斗的结果。如今,由他掌舵的山东出版,营业收入已由2014年的74.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97.67亿元,增长31%;净利润由2014年的9.35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15.41亿元,增长65%,年均增幅13%。上市第四年,随着整个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张志华带领山东出版面向“融合”开始了新一轮改革。 今年5月,山东出版全资子公司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这是公司“+出版”发展战略的具体项目之一。融合发展,创新转型,山东出版还有更多改革措施在路上。 出版生态加“数” 上市之初,相对于融资所得,张志华更看重的是上市对于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带来的更高要求。而下大力气练内功,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加速度”。进入上市后的第四年,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数字化”成为山东出版积极拥抱的转型方向。 “新媒体、新技术丰富了出版和发行的载体和渠道,促进了出版内容和形式的升级换代,有利于市场细化,激发市场需求。这也使得传统传媒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愈发迫切。”张志华如是说。 用数字化手段为传统出版业赋智赋能,山东出版已经开始行动。今年5月,山东出版全资子公司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教育应用平台搭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平台、教育信息化、联合推广、线上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当前,融合已成为决定出版业生死存亡的主战场,是一座非攻下不可的山头,否则传统出版就走不出困境。”张志华坦言。 如今,融合已经成为集团自上而下的战略共识,从顶层设计到落实执行,各个业务部门正在通力协同。张志华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出台了《加快推进出版融合发展的意见》,将以“出版+”“+出版”为发展方向推进系列改革,与腾讯的合作正是公司融合发展的项目之一,是“+出版”的具体体现,即通过跨界融合、资本合作等形式,加速从传统的出版企业向有互联网基因的文化企业、互联网企业转型。 此外,公司还有其他一些融合发展项目正在推进中,如面向青少年的音频平台——“小荷听书”平台,为幼教服务的资源平台——“山东学前教育网”,助力乡村振兴的数字图书平台——“区域农业数字图书馆”,面向大众保健的“中医吴大夫”公众号平台,以及音视频节目制作中心——智融全媒体中心等。“我们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打造有行业影响力的出版融合品牌、重点突出的出版融合产品、专业高效的出版融合团队,涵盖主题出版、大众出版、专业及学术出版、教育出版、少儿出版等方向的出版融合体系,使出版融合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 张志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诸多出版集团都把数字化战略作为首要的发展目标来抓,通过自身内部战略调整或者外部兼并重组来积极进行战略布局,山东出版也不例外。转型升级会促使市场集中化程度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资源整合能力、核心竞争力会愈发突出。对此,山东出版已经做好准备应对各方面的挑战。 教育服务借“势” 与传统出版社不同,教材教辅的出版发行属于教育出版行业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属于消费中的刚需,而这正是山东出版的优势所在。作为来自孔孟之乡、齐鲁文化发源地的文化企业,山东出版还肩负着传播齐鲁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责任。传统的教辅资源优势和文化禀赋,为山东出版贯彻“主业挺拔,多元稳健”的产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差异化的基础。 截至目前,公司以“山东出版”为品牌开发的国标学科教材共14科、30种、246册,公司所属4家出版单位规划的642种职教教材被列为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完成开发职教教材221种,在山东区域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与此同时,公司教材教辅的销售面向全国,覆盖了16个省份。 然而,山东出版并没有满足和局限于教材教辅的教育出版,而是从战略层面,致力于由教育内容出版商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型,其关键就在于“服务”二字。张志华告诉记者,公司正着力于五大方面的建设。 第一,要抓好互联网数字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平台设计,把公司旗下山东新华书店集团的“新华阅购”“智慧书城”打造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构建新的文化教育消费体系。第二,要抓好校园书店建设,把校园书店建设成为学校师生服务的“桥头堡”,使服务链条进一步延伸,推动教育相关业务的开展,持续提升服务教育的能力。第三是要拓展教育产品线,继续开拓教育装备领域,为教育部门、教育机构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更广阔的服务空间。第四,是要拓展教育延伸服务领域,大力开展研学旅行业务。第五,打造“新华助教”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 目前,山东出版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型已见成效。据介绍,公司已在全省累计建设校园书店340余家,总投资额近7000万元,总营业面积7万余平方米,服务惠及全省师生149万余人。2019年,公司教育装备中标金额3.07亿元,实现利润3963万元,平均利润率12.77%,同比增加2.7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加466万元,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同时,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山东新华书店集团的研学旅行业务已经初具规模,现已有研学专职人员近400人,共签约基地(景区)近30家,与全省15地市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设计研发省内外共计200多条课程线路,2019年实现收入过亿元,利润近千万元。 多元开拓立“主” 此前,山东出版制定了“主业挺拔,多元稳健”的产业发展规划。公司在年报中表示:在做好主业的同时,围绕主业拓展产业链,在多元板块持续发力,实现主业与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 山东出版的“多元拓展”并非无本之木,而是立足于主业。张志华向记者强调,公司的多元业务主要是研学文旅、教育培训咨询、融媒体、信息技术开发及服务等,这些业务的开拓基本都是依托公司主业开展的。 以研学旅行业务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板块为例,他告诉记者,公司下属子公司书店集团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发行集团,具有发行渠道优势。目前,书店集团已建立遍布全省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发行网络,书店集团的研学公司正是依托这个渠道优势在全省15地市设立了118家分公司120个营业网点。健全的发行渠道、多年服务教育的经验,以及丰厚的资源,都为书店集团文旅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公司涉足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业务发展迅速,在山东研学旅行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具备了业务和人员基础,初步建立起研学业务的商业模式,研学业务的拓展给我们下一步全面进军文旅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志华表示。 记者了解到,未来公司有意将研学旅行作为产业链延伸的第一主攻方向和第一着力点。依托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原有研学旅行业务,公司5月底已注资1.2亿元组建成立了山东新铧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该集团下设3家子公司,分别定位于负责运营研学旅行、文化创意和营地运营三大业务板块,将充分借助山东出版系统各方面优势,优化配置现有内部资源,并择机整合外部资源,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在全省大力发展研学旅行、文化创意和营地教育产业,打造在文化旅游、研学旅行、文创产品开发等业务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文旅产业集团。 在文化产业投资方面,山东出版也将有更大作为。据介绍,公司将利用上市平台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围绕传统主营业务产业链条,积极探索股权投资、产业融合等新路径;同时根据发展战略,有计划、分步骤,积极稳妥地主导或参与创投基金、并购基金,探索参股、控股、并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借力资本力量,努力构建“+出版”的多维度、多业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逐步打造完备的“实业运营+文化投资”业态。
据年初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人均阅读量为7.99本,其中纸质书4.76本,电子书3.32本。 身为十四亿国民一员,你的阅读量达标了吗?或者说,你有多久没完整地看完一本纸质书了? 当可以不经大脑的小视频不断在APP上推送、闲暇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在图书馆里捧着一本书耗上一个下午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近日,浙版传媒向上交所提交上市招股书。按招股书披露,公司主要从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去年,浙版传媒的出版业务中,教材、一般图书销售收入占比近92%。 对于这么一家坚持传统出版行业的地方出版社,这个残酷的世界会教它“做人”么? 一 传统出版行业会否过时? 浙版传媒的业务主要可分为出版、发行和印刷三部分。2019年该三项业务产生的营收分别为25.36亿、79.32亿元及3.26亿元,占比分别为22.42%、70.10%及2.88%。 如上文所述,去年公司出版业务主要涉及两种类型图书:教材教辅及一般图书。发行业务一般图书、教材教辅也分别占47.28%及38.25%。印刷板块本身就更是依赖下游纸质书的需求。 作为浙版集团控股的公司,浙版传媒就像其他的国有企业一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坚守传统出版行业。 可惜传统出版行业已有些日薄西山。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已由2013年的50%左右提高到79.3%。数字阅读价格便宜、使用便捷,对纸质图书销售冲击已是既定的事实。 即使是数字阅读本身,在手游、动漫、短视频等多种娱乐方式的挤压之下,用户规模增速亦不断下滑。去年全国阅读规模同比增速仅剩1.4%,为7.4亿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增速同样出现下滑。 (图源:比达咨询) 纸质书在其中就是金字塔底的角色,上有数字阅读挤占读者时间,再上则是游戏、影视、动漫等娱乐方式。几年前出版行业已有拥抱互联网+的说法,但时至今日浙版传媒然并未作出太大动作拥抱互联网,仍坚守自己一亩三分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另外,公司收入大部分来自浙江省内,2019年省内销售占比为66.35%,省外占17.8%,线上销售收入只有15.52%。 纸质书出版行业的天花板+地域天花板,且公司线上销售渠道开拓有限,让坚守传统的浙版传媒多少显得慢了半拍。 (图源:招股书) 过往三个年度,浙版传媒的营收分别为94.4亿元、98.6亿元及101.18亿元,增速并不算太快。 但如果看看整个纸质书行业的现状及公司经营模式,浙版传媒的低速增长也并不意外。 二 毛利率不断受挤压,想象空间小 根据《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当年行业利润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只为6.94%。随着数字阅读地不断普及,行业的净利润率只会不断受到挤压。 就出版环节而言,一般图书类别多,竞争激烈,因此在销售定价很难大幅提价,导致毛利率要低于教材教辅。在遇到纸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时候,难提价的一般图书毛利率将不得不下滑。 2018年,公司出版板块一般图书毛利率较上年下滑1.38 个百分点至26.21%,当年纸张价格销售上涨,图书单位销售成本增长6.43%,但平均销售单价仅增长4.45%。 (图源:招股书) 教材教辅的毛利率虽然相对较高(2018年为30.68%),但是由于其定价受行业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行政指导,售价调整空间更窄,当纸张等原材料价格等主要生产成本波动的时候,毛利率变动反而更大。 2018年,教材教辅生产用纸平均采购吨价增长6.79%,而公司教材教辅平均销售毛利亦“顺理成章”下降8.71%至1.33元,波动显然较一般图书更大。政府从公司“统一带量采购”教材,亦意味着公司并无太多议价能力。未来若因政策原因导致教材采购折扣提高,浙版传媒利润空间必然会下降。 一般图书和教材教辅的售价受市场竞争及行政指导等因素影响而被卡得死死,毛利率走向更多只取决与成本波动。因为提价空间有限,公司盈利能力亦不可能大幅提高。 另外,公司教材教辅主要销售对象是浙江省的中小学生。但浙江省的在校中小学生人数增幅有限,且近年该省出生率始终维持在1.2%以下的低水平,“价”上不去之余,“量”亦很上一个新台阶。 (图源:同花顺iFinD) 无论从图书价、还是从量来看,浙版传媒未来利润空间都不能说太大,放眼望去,便见顶。 三 上市前大手笔分红 因为公司直接从事图书发行零售环节,其图书库存一直较高。过去三年间公司存货张账面价值占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18.80%、21.82%和 23.13%,而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占占存货账面余额比例分别为14.61%、13.43%和13.00%。 因为图书的时效性较强,故跌价在所难免。 在撇除了存货之后,公司的速动比率仍远低于同行公司。 (图源:招股书) 因为坚持通过新华书店实体零售,浙版传媒需要大量备货,加重了资金压力;同时图书时效性必然纳导致相当一部分存货跌价,则会影响净利润。 浙版传媒通过实体书店发行纸质书,可以理解为一种坚持。但这种坚持除了可以感动自己之外,好处并不大。 去年公司线上销售占总收入比例为15.5%,比例并不算太高。 令人疑惑的是,在获得上市融资之后,公司还是计划将大部分募集资金投入精品出版及浙江省份新华书店零售门店系统服务能力提升。 至于大势所趋的数字阅读项目投入金额总计还不如新华书店的系统提升投入金额(合6.0亿元)多。 (图源:招股书) 自然,书店是每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场所和社交空间。作为国营企业的浙版传媒有义务经营好浙江省内的新华书店,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经济效益而单纯追求社会效益。 公司主力实体图书销售的老路走多了,怕是终究会碰壁。 去年,公司在申请上市之前还大手笔的进行股利及利润分配,总计金额达到12亿元。而在2018年及2017年两年,公司只分配了6亿及9.9亿元。 公司一边递表上市融资,坚定将大量资金投入新华书店的系统升级和精品出版内容建设,另一边却在上市前一年大手笔分红,同时又表示其速动比率低于同行是其他对手已经上市融资改善了现金状况,所以自己也有融资扩张的必要性。 这两手操作都很让人费解——甚至让人觉得它的固执是可以,但其实没有必要。 四 结语 作家韩寒曾表示,自己不再从事文字创作的原因是因为不想很“鸡贼”地再用文字挑拨读者情绪。 事实却未必完全是这样。去年作家富豪榜排名第一是刘慈欣,他当年的作品版税收入是1800万。 韩寒最近一部执导电影《飞驰人生》票房是17.16亿,扣除电影制作成本和发行成本后,出品方最终的利润是1.18亿。而电影出品方上海亭东影业有限公司是韩寒名下公司。 写书不如拍电影,拍电影不如做直播。这就是中国出版业目前的尴尬。 据招股书披露,浙版传媒给予作者稿酬为千字10-300元,版税按码洋(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3%-15%支付、版权费则按图书码洋或者实洋(指数图书发行商给下限代理的折扣)一定比例(1%-12%)抽取。 畅销书作家韩寒之所以会去拍电影,最直观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版税收入不如拍电影票房分账高。而版税收入相对较低,则是因为码洋低所致。 面对其他新业态疯狂挤压,传统出版行业行内早就提出要用拥抱互联网+,数字阅读和电商线上销售就是最可行的形式。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还在坚守的浙版传媒或需要作出改变,拥抱业态新变化,才可以找到新的蓝海。否则的话,它的生存空间可能将愈加逼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