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成都市出租汽车协会与嘀嗒出行达成战略合作,三方将围绕出租车“三化工程”——“数字智能化、网约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展开全方位合作。 未来,三方将共同推动成都市巡游出租汽车产业链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打造巡游出租汽车和乘客之间的高效互联,建立最佳出行匹配,为市民提供更加实时、便捷、精准的出租车用车服务,助力成都市出租汽车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健康发展。 2019年以来,为激活传统出租车行业发展新动能,嘀嗒出行推出以“数字智能化、网约化和线上线下一体化”为核心的“三化工程”,通过落地八大应用场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智慧码、司机安全机制和服务档案、出租车智能管理平台、网约派单及远程调度服务、更多网约模式升级服务、需求预测和智能调度服务、城市出租车大数据平台等,从乘客体验、司机服务、公司运营管理、政府监管及规划四个维度,兼顾扬召业态和出租车网约两个领域,实现了城市出租车的智慧运营,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和行业效率。 在“出租车·新出行”示范城市西安,以“打车助手”小程序为例,乘客不仅可以通过小程序查看周边出租车的空车状态及预计到达时间,还可以一键呼叫5公里范围内所有空车,不需要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只需点击一下按钮,就可以把需求发送到周围空车的车载大屏幕或嘀嗒司机端App上,提高了应答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路边扬召打车时用户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三化”的灵活性与可延展性也让传统出租车行业能够及时应对新的需求变化,如近期国家和主管部门号召的“助老出行”,据悉,基于“三化”的可延展性,嘀嗒出行针对助老出行已经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解决方案。 嘀嗒出行希望通过科技赋能和模式创新,数字化整个出租车的服务链条,打造一个能够同时服务扬召和出租车网约的新型移动出行方式,最终让出租车行业呈现出扬召和出租车网约两个业态双向共同增量发展而非此消彼长的新格局。 (CIS)
旌鑫 出行市场久违的热闹了起来。滴滴孵化青菜拼车、花小猪、快的出租车等品牌,首汽约车时隔3年后再度被曝完成数亿美元融资,但最惹人注目的,要属嘀嗒出行赴港IPO。 中国四轮出行市场,包含三大板块——出租车、网约车和顺风车,成立于2014年的嘀嗒出行,目前主营三者之中的二者——顺风车和出租车,此外还有广告及增值业务。 招股书显示,2019年,嘀嗒整体交易总额(GTV)达110亿,从2017年到2019年,嘀嗒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和5.81亿元,三年累计增长近12倍。 同时,2019年和截至2020年前六个月,嘀嗒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1.51亿元,利润率为29.7%及48.6%。至2020年9月,在这个普遍烧钱、难以盈利的移动出行行业,专注于出租车与顺风车业务的嘀嗒率先实现连续15个月盈利并赴港IPO。 为何仅有出租车、顺风车两大业务的嘀嗒可以率先实现连续盈利?出行下半场是否仍将聚焦网约车?合规与规模对企业而言哪个更重要?深度解析嘀嗒出行招股书,或许可得到答案。 选择顺风车+出租车的“本”和“道”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想了解嘀嗒仅选择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组合这个“道”,不妨先来看嘀嗒的“本”。 根据F&S报告,交通拥堵在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它降低了生活质量,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2019年,中国一线城市的司机平均一天约有39分钟陷入交通拥堵,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路上的车太多了,为抑制汽车数量,政府采取若干监管措施,比如进行车牌配额和限号出行,以此试图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与此同时,扩张的人口对出行需求也正在变的越来越迫切,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还有行驶中的汽车座位利用率不足的问题。据F&S报告,在中国,私家车平均上座率不超过1.5人,大量闲置运力尚未得到利用。此外,2019年,中国出租车的日空置率普遍在30%至40%之间,平均每天等待时间约为3小时。 至此,致力与“让出行生态系统更加高效和环保,让每次出行变得温暖和愉悦”的“嘀嗒之本”和“嘀嗒之道”,跃然而出。 嘀嗒之“本”,就是既要创造更多的交通运力,同时还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嘀嗒之“道”,就是通过前沿技术的应用,或提升出行效率,或释放道路上未被开发的运力,从而改善每个人的出行体验,并最终增强中国移动出行生态系统。 由此,顺风车加出租车双管齐下的策略,就是实现嘀嗒之“本”,践行嘀嗒之“道”的最佳业务组合,通过顺风车市场释放私人乘用车的闲置座位,通过出租车智慧出行提高出租车的利用率,而不是让更多的汽车上路。 那么,这两个赛道的成绩如何前景又会怎样?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顺风车覆盖全国366个城市,有约980万名认证顺风车车主及约1,920万名注册顺风车车主,累计搭乘乘客数3,670万,于2019年度完成顺风车搭乘订单1.79亿份,GTV达85亿元。出租车方面,嘀嗒于2019年度完成出租车网约搭乘订单1.10亿份,认证出租车司机73.5万,在全国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与17个城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事实上,在网约车进入中国四轮出行市场8年之后,出租车依然是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根据F&S报告,2019年在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构成的GTV总额7,119亿的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出租车仍占据68.6%的份额,预期到2025年在53.9%左右,继续保持第一。 而根据F&S报告预测,中国顺风车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破千亿,达到人民币1,1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8%。 一个赛道是高复合年增长率,一个赛道是整体占比第一,用户基础雄厚,嘀嗒的赛道组合与众不同,并已构筑护城河。 合规顺风车的逆袭 谈到顺风车,就不得不谈合规经营与安全问题。 这是出行市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作为民生市场,出行市场是强监管下的市场。这个市场首先要求平台要履行主体责任,在控制好系统性安全风险的基础上开展运营。 2016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发〔2016〕58号文,其中,对顺风车进行了明确定义。2018年5月15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合法的私人小客车合乘应当具备两个核心要件:一是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二是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 而早在2014年底顺风车创业初期,嘀嗒CEO宋中杰和团队针对顺风车的发展原则就进行过不止一次的讨论,最终团队选择按照“真顺风车”的原则进行工作开展,即:顺风车车主必须是顺路而为,在此基础上,还不能够获得商业盈利。如果能获得商业盈利,那么平台就会沦为以营利为目的的黑车司机的渔利场所。” 这个原则某种程度解释了,为什么嘀嗒顺风车上线初期,用户规模增长较缓慢,并导致在行业中一度处于劣势。比如从2014年一开始嘀嗒就要求车主提供“三证”,包括驾驶证、行驶证、带有牌照的车辆照片。其中,第三点在当时并不是其他多数出行平台的常规要求,严格的准入制度将很多不符合要求的车主拒之门外。 另外,为将黑车司机排除在外,嘀嗒顺风车在定价上也花了更多心思。嘀嗒顺风车所采用的定价是仅跟公里数有关的一口价,没有运营相关的附加费用,比如长途费,夜间费,拥堵费等,整体水平仅相当于当地专业运营车辆定价的50%。 这个定价,既可以让真顺风车主有动力分享自己的空座,也能将以营利为目的的黑车司机隔离在外。真顺风才能带来纯粹的共享出行体验。顺风车的车主和乘客基于节约出行成本的目的,均有参与顺风合乘的自发需求,而平台顺风车车主和乘客的增加,能够带来匹配效率的持续提升,进而吸引更多的乘客和车主使用,这就形成了嘀嗒的增长飞轮效应。根据F&S报告,在嘀嗒平台所有受访私家车主和顺风车乘客中,有超过半数表示,是通过朋友和家人的口碑推荐而使用的嘀嗒顺风车。 可见,合规顺风车的逆袭发展,不仅为共享出行正本清源,也为嘀嗒出行未来的发展构筑了极高的护城河,让嘀嗒在出行下半场具备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以正合以奇胜 扬招网约双向增长“激活”传统出租车 在顺风车之外,出租车也是一个被忽视的存量市场。 2017年底,嘀嗒进入出租车市场,并开始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为出租车司机提供额外的订单补充。 数字化之前的出租车,就像旅游景区里的餐馆,是典型的“过客模式”和“卖方市场”,双方来去不留痕。而数字化之后,每位司机的服务水平被乘客线上评价体现的一目了然,数据显示服务的好,就会得到更多优质订单,进而得到更高收入,于是,出租车开始回到“用户模式”和“买方市场“,随着用户满意,用的人多了,出租车市场自然迸发新活力。 2019年下半年,嘀嗒出行开始另辟蹊径,面向扬招业态发力,通过推出“出租车打车助手”和“智慧码”,打通乘客、司机、计价器、顶灯、车辆、出租车公司、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连接,为出租车行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效率提升和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嘀嗒还面向出租车公司推出凤凰出租车云平台,一个能够帮助改善出租车公司管理、优化运营效率的云端管理软件,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平台已为55个城市中的698家出租车公司提供服务。 更重要的是,对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赋能,并不等于简单的出租车网约化。嘀嗒出行CEO宋中杰曾表示,“单一的网约化不仅不能帮助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反而长远来看,会加速其灭亡。” 从目前效果来看,嘀嗒对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赋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截至目前,嘀嗒已与西安、沈阳、徐州、南京4个城市开展全面智慧出租车合作。2020年6月,在示范城市西安,嘀嗒已为约940万次出租车出行提供数字化服务,占市内出租车出行总趟次64.0%,其中59.1%会产生用户反馈,出租车智慧码日均扫码31.2万次。 自推出以来至2020年6月30日,智慧码已累计获得乘客评价约1,620万次,平均每位出租车司机获评价超过550次。基于这些,就可以构建起出租车司机的服务评价体系,并且以星级的形式,被展示在出租车的顶灯上,从而实现扬招服务水平的路边可视化。 根据F&S报告,2019年出租车扬招依然占据出租车总交易额的96.3%,未来5年,扬招也将继续与网招平行发展,更重要的是,占据如此比重的扬招业态,对数字化的需求是嗷嗷待哺,因此,尽管嘀嗒出租车业务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已经体现出了数字化赋能所释放出的强大的力量。在宋中杰设想的终局中,网约、扬招、嘀嗒提供的数字云扬招,以及其他有可能的出行方式都将并存。基于这一逻辑,嘀嗒的长期战略方向是打造出租车网招和扬招双业态共同增量发展新格局,并最终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巡游网约一体化。 自我造血是王道 连续15月盈利的秘诀 招股书提到,嘀嗒作为纯信息服务提供商,并不拥有或租赁车队的车辆,也不承担任何拥车费用。顺风车车主以自我出行需求为前提,以出行成本费用分摊为导向,不以营利为目的,非经济动机在车主参与顺风出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平台无须向顺风车车主提供大量的额外补贴。 同样,嘀嗒出租车网约订单对于出租车司机是一个订单补充渠道,通过获取网络订单,出租车司机增加了收益,提高了汽车利用率,因此,平台也无须向出租车司机提供大量的额外补贴。2019年,嘀嗒向顺风车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的补贴和激励仅占总收入的4.6%,2020年上半年,这个比例则下降为0.03%。 能够抓准时机,及时停掉补贴,保持平台的良性发展,这得益于嘀嗒创始团队以往的创业经验。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李金龙曾说,“通过上一次的创业经历嘀嗒意识到,在补贴大战中,以创业公司的资源和基本面与巨头打补贴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补贴不可能一直持续,总有一天会停止,不如先防守,如果能够挨过去,就还有再起的机会”。孙子兵法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者守也。 嘀嗒的上市,不仅是对整个出行行业的正面赋能,也给四轮出行板块中的顺风车和出租车板块带来光环。未来,中国四轮出行市场的格局究竟如何演变,一起拭目以待。
10月8日,嘀嗒出行(以下简称“嘀嗒”)正式向港交所公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及野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嘀嗒是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型移动出行平台,旨在创造更多的交通运输能力,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双管齐下的策略,专注顺风车和出租车发展。 根据F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以下简称“F&S”)报告,2019年,嘀嗒在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为66.5%,在出租车网约市场排名第二,此外,嘀嗒也是中国数字化扬招业务的开拓者及领先出行平台。 招股书显示,2019年,嘀嗒平台交易总额(GTV)为110亿元人民币。2017、2018和2019年,嘀嗒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和5.81亿元,三年累计增长近12倍。同时,2019年和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1.51亿元。 招股书显示,嘀嗒未来将继续发力主营业务,巩固顺风车行业的市场领导地位以及推动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提升变现能力与丰富变现渠道,提升在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在资本方面做出更多战略联盟、投资与收购的探索。 用赋能、和谐、共赢的发展理念重塑大众出行生态 根据F&S报告,中国四轮出行市场(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网约车、顺风车)的GTV预计将由2019年的7,119亿元增至2025年的11,00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为7.5%。顺风车市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其GTV将由2019年的140亿元增至2025年的1,1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8%。出租车在未来仍将是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2019年,出租车在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占据68.6%的份额,预期到2025年在53.9%左右,继续保持第一。2019年,出租车扬招部分GTV占据出租车总GTV的96.3%,未来将继续与网招模式平行发展。 据招股书,嘀嗒是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型出行平台,在过去六年中,嘀嗒通过云计算、定位导航、高级算法及移动技术等前沿科技,将以往熟人之间的零星拼车行为,转变为陌生人分享相近出行路线的大规模常规出行行为,并有效解决了顺风出行的信任和效率问题。 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已经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服务,大约有1,920万位注册顺风车车主和980万位认证通过的顺风车车主。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嘀嗒顺风车GTV分别约为7亿元、19亿元和85亿元,2018和2019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347.4%。 同时,在出租车领域,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已在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并与17个城市的市级或区级出租车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9年下半年,嘀嗒开拓“智慧出租车”新业务,在提供出租车网约业务的同时另辟蹊径,推出“出租车打车助手”和“智慧码”,打通乘客、司机、计价器、顶灯、车辆、出租车公司和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连接,为出租车扬招业态提升效率服务和体验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并成为中国数字化扬招业务的开拓者及领先出行平台。截至目前,嘀嗒已与西安、沈阳、徐州、南京4个城市开展全面智慧出租车合作。2020年6月,在智慧出租车示范城市西安,嘀嗒已为约940万次出租车出行提供数字化服务,占市内出租车出行总趟次64.0%,其中59.1%会产生用户反馈,出租车智慧码日均扫码31.2万次。 率先跨越规模门槛实现飞轮效应 招股书中提到,嘀嗒的商业模式“有着巨大的网络效应,推动了不断壮大及参与度与日俱增的用户群”,车主和乘客的增加,带来匹配效率持续提升,进而吸引更多乘客和车主使用,这就形成了嘀嗒的增长飞轮效应。从数据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嘀嗒平台的平均月活用户为1,470万名。2017、2018、2019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和5.81亿元,三年增长近12倍。 嘀嗒通过“信息服务费”等方式形成收入,嘀嗒本身不拥有车辆,另外,也无须向顺风车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持续支付大规模激励和补贴,使得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很小。这一轻资产商业模式,让嘀嗒以最小的投入迅速扩大业务规模,有力推动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2019年,嘀嗒向顺风车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的补贴和激励仅占总收入的4.6%,2020年上半年,这个比例则下降为0.03%。 得益于轻资产、低变动成本的商业模式,按经调整净利计算,嘀嗒自2019年起已实现盈利。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个月,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1.51亿元,对应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29.7%及48.6%。在经营现金流上,嘀嗒2019全年创造经营性现金流近4亿元,2020上半年,仍创造1.3亿经营性现金流。这意味着在遭遇“疫情”冲击的极端情况下,嘀嗒也依然展现出了良好的自我造血能力,为各项业务健康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招股书显示,管理团队持股比例为34.43%,占总投票权的50%,上市后可控制投票权约73.57%,以宋中杰为首的高管团队保持管理团队的独立决策权,将使公司长期受益。根据招股书,机构股东包括蔚来资本、IDG、崇德投资、易车、高瓴资本、京东、携程等,在嘀嗒出行上市前持股比例分别为21.60%、10.23%、7.15%、4.95%、4.14%、4.14%、2.86%。 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顺风车大众化及出租车数字化需求不断增长,专注顺风车及出租车的嘀嗒,将继续沿着为社会整体创造长期价值的发展之路,通过提高现有运力的效能及效率,不加剧社会和商业矛盾,改善每个人的出行体验,为中国出行生态系统赋能,最终让商业、城市、社会和环境实现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
10月8日,嘀嗒出行(以下简称“嘀嗒”)正式向香港交易所公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及野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嘀嗒是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型移动出行平台,旨在创造更多的交通运输能力,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让出行生态系统更高效和环保,让每次出行变得温暖和愉悦”为使命,采用双管齐下的策略,专注顺风车和出租车发展。 根据F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以下简称“F&S”)报告,2019年,嘀嗒在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为66.5%,在出租车网约市场排名第二,此外,嘀嗒也是中国数字化扬招业务的开拓者及领先出行平台。 招股书显示,2019年,嘀嗒平台交易总额(GTV)为110亿元人民币。2017、2018和2019年,嘀嗒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和5.81亿元,三年累计增长近12倍。同时,2019年和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嘀嗒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1.51亿元。 招股书显示,嘀嗒未来将继续发力主营业务,巩固顺风车行业的市场领导地位以及推动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提升变现能力与丰富变现渠道,提升在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在资本方面做出更多战略联盟、投资与收购的探索。 领先的技术驱动出行平台 顺风车市场第一 据招股书,嘀嗒是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型出行平台,在过去六年中,嘀嗒通过云计算、定位导航、高级算法及移动技术等前沿科技,将以往熟人之间的零星拼车行为,转变为陌生人分享相近出行路线的大规模常规出行行为,并有效解决了顺风出行的信任和效率问题。 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已经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服务,大约有1,920万位注册顺风车车主和980万位认证通过的顺风车车主。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嘀嗒顺风车GTV分别约为7亿元、19亿元和85亿元,2018和2019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347.4%。 同时,在出租车领域,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已在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并与17个城市的市级或区级出租车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9年下半年,嘀嗒开拓“智慧出租车”新业务,在提供出租车网约业务的同时另辟蹊径,推出“出租车打车助手”和“智慧码”,打通乘客、司机、计价器、顶灯、车辆、出租车公司和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连接,为出租车扬招业态提升效率服务和体验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并成为中国数字化扬招业务的开拓者及领先出行平台。截至目前,嘀嗒已与西安、沈阳、徐州、南京4个城市开展全面智慧出租车合作。2020年6月,在智慧出租车示范城市西安,嘀嗒已为约940万次出租车出行提供数字化服务,占市内出租车出行总趟次64.0%,其中59.1%会产生用户反馈,出租车智慧码日均扫码31.2万次。 率先跨越规模门槛实现飞轮效应 轻资产模式盈利能力强、抗风险能力强 招股书中提到,嘀嗒的商业模式“有着巨大的网络效应,推动了不断壮大及参与度与日俱增的用户群”,车主和乘客的增加,带来匹配效率持续提升,进而吸引更多乘客和车主使用,这就形成了嘀嗒的增长飞轮效应。从数据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嘀嗒平台的平均月活用户为1,470万名。2017、2018、2019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和5.81亿元,三年增长近12倍。 嘀嗒通过“信息服务费”等方式形成收入,嘀嗒本身不拥有车辆,另外,也无须向顺风车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持续支付大规模激励和补贴,使得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很小。这一轻资产商业模式,让嘀嗒以最小的投入迅速扩大业务规模,有力推动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2019年,嘀嗒向顺风车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的补贴和激励仅占总收入的4.6%,2020年上半年,这个比例则下降为0.03%。 得益于轻资产、低变动成本的商业模式,按经调整净利计算,嘀嗒自2019年起已实现盈利。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个月,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1.51亿元,对应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29.7%及48.6%。在经营现金流上,嘀嗒2019全年创造经营性现金流近4亿元,2020上半年,仍创造1.3亿经营性现金流。这意味着在遭遇“疫情”冲击的极端情况下,嘀嗒也依然展现出了良好的自我造血能力,为各项业务健康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赋能、和谐、共赢的发展理念 重塑大众出行生态 招股书中提到,嘀嗒“以配合监管举措为长远目标”,嘀嗒坚持与监管相向而行,通过顺风车和智慧出租车服务,让现有存量汽车发挥更大效能,在实现社会资源最优利用的同时,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 在顺风车领域,作为合规顺风车的开创者和领军者,嘀嗒积极参与顺风车行业新业态治理,参与并推动顺风车行业标准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形成和完善。在出租车领域,嘀嗒通过开拓智慧出租车新业务,以技术、数据和模式创新为传统出租车行业赋能,助力其加速供给侧改革和数字化转型,为出租车行业赢得更大增量空间。 过去六年,嘀嗒始终秉持和谐与共赢的发展理念——即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应该以带动利益相关方以及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进步为目标,坚持“用户第一,行业第二,平台第三”,在帮助司机提升收入,让用户实现集约化出行,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助力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万亿级市场前景远超想象 多家一线投资机构加持 根据F&S报告,中国四轮出行市场(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网约车、顺风车)的GTV预计将由2019年的7,119亿元增至2025年的11,00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为7.5%。顺风车市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其GTV将由2019年的140亿元增至2025年的1,1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8%。出租车在未来仍将是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2019年,出租车在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占据68.6%的份额,预期到2025年在53.9%左右,继续保持第一。2019年,出租车扬招部分GTV占据出租车总GTV的96.3%,未来将继续与网招模式平行发展。 以嘀嗒创始人宋中杰为首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创业多年。招股书显示,管理团队持股比例为34.43%,占总投票权的50%,上市后可控制投票权约73.57%,以宋中杰为首的高管团队保持管理团队的独立决策权,将使公司长期受益。根据招股书,机构股东包括蔚来资本、IDG、崇德投资、易车、高瓴资本、京东、携程等,在嘀嗒出行上市前持股比例分别为21.60%、10.23%、7.15%、4.95%、4.14%、4.14%、2.86%。 未来,随着顺风车大众化及出租车数字化需求不断增长,专注顺风车及出租车的嘀嗒,将继续沿着为社会整体创造长期价值的发展之路,通过提高现有运力的效能及效率,不加剧社会和商业矛盾,改善每个人的出行体验,为中国出行生态系统赋能,最终让商业、城市、社会和环境实现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
9月4日,快的新出租宣布与银建出租、新月联合、北方北创、银山出租、三元出租及赛达福等北京26家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将在信息化、智能化和市场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助力北京市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北京已有超6万辆出租车接入平台。 根据合作协议,快的新出租将与26家出租车公司成立“巡网融合优选车队”,携手打造北京出租汽车优质服务标杆,共同探索“好司机、好服务、好收入”模式。本次合作将主要围绕新能源出租车展开。 此外,快的新出租将为这26家巡游出租车公司提供信息化管理软件“桔行系统”。该系统结合了滴滴出行大数据、AI能力及行业领先的服务标准,可实现出租车订单线上化、信息化和可视化。 这是滴滴出租车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后的首次对外合作。9月1日,滴滴发布公告将旗下“滴滴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同时宣布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为出租车乘客发放打车券拉动消费,帮助司机师傅们提升单量和收入。滴滴出行CEO程维表示,初心不忘,期待快的新出租能够帮助行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北京银山出租车公司总经理吴敬然表示:“与快的新出租的合作对我们提升乘客服务和司机收入都大有帮助,双方将共同探索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模式,持续推动巡网融合发展。本次围绕新能源巡游出租车合作也是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政策号召,共建出行场景的文明生态。” 未来,快的新出租将继续致力于与全国巡游出租车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持续加快出租车行业的信息化和市场化建设,希望和司机、乘客以及行业伙伴共同推动行业继续转型发展。
9月3日讯(记者里豫 邓玉蕊)成立于2014年的嘀嗒出行,日前迎来成立六周年的日子。仅六年时间里,这家专注于出租车和顺风车细分领域的移动出行公司,整体注册用户数突破已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认证通过车主超过1000万。同时,连续15个月实现盈利。 成绩背后,嘀嗒出行一直专注细分领域,坚持“轻平台”商业模式,并由此建立起坚固的“护城河”。那么在“轻”模式下,其所谓“壁垒”是什么?平台有何商业价值?其所在的细分领域又是否真的能产生“大鱼”? “轻平台”运营 公开资料显示,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出租车和顺风车服务的移动出行企业。过去六年,嘀嗒出行主打以信息撮合为基础的轻运营模式。 在互联网思维已经根深蒂固的出行领域,出租车和顺风车市场空间能有多大?艾媒咨询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顺风车用户规模将达2.49亿人,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私家车保有量约为2.07亿辆。每天至少有60%的车辆会上路,平均每辆车有3.5个座位是空的,往返两个行程就有将近7亿个空座。 另一组来自出租车领域的数据同样惊人。2012年,全国出租车每天订单数量近7000万,在网约车兴起的今天,出租车日均订单依然在5500万左右,服务人次超过1亿,而整个网约车市场的日均订单量不过2000万-3000万。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顺风车需求长期存在,且呈现日渐增多的趋势。同时,出租车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出行力量。 嘀嗒出行作为提供信息撮合的轻运营平台,在顺风车领域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形成规模,将车主的空置资源与乘客需求最大化匹配。借助六年来的积累,嘀嗒出行的整体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认证通过车主超过1000万,其中超过60%顺风车用户是朋友转介绍来的。过去六年,嘀嗒顺风车累计共享座位超24亿,嘀嗒顺风车车主在30秒内接单超1亿次,3分钟内接单超2亿次,车乘互给好评超2500万次,嘀嗒顺风车应答率从40%上升到70%。 但大规模覆盖车主只代表嘀嗒出行具备基础运力,在网约快车便捷性的围剿下,乘客对顺风车的粘性也是“壁垒”之一。根据嘀嗒出行公布的数据,在嘀嗒出行App上有不少超过五年的“铁粉”用户,接单或合乘记录在200次以上,此前在QQ群、贴吧拼车的用户也被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来。在这些人看来,顺风车低价高效,同时又解决了日常通勤、城际出行等刚需问题,因而用户对平台的粘性也较高。 另一方面,在需求巨大的出租车业务上,嘀嗒出行仍是以收取信息服务费为主,未来考虑针对出租车企业收取一定SaaS平台费用的“轻”模式运营。因此要形成有效“护城河”的方法就是提升巡游出租车的线下服务体验并推动其向数字化发展。 2019年7月,嘀嗒出行提出“出租车新出行”战略,对业务线进行全新升级,即做“城市出租车智慧运营服务商”,为城市出租车管理部门、运营公司和从业人员提供一整套数字化服务和管理体系。针对传统扬招用户,推出了“扬招打车助手”、“出租车智慧码”等服务。用户打车之前可看到附近的空车,上车扫码后能了解所乘坐的出租车车辆和司机信息,同时可以评价订单、在线支付、获取电子发票、分享行程等。通过对三大服务场景的重建,倒逼出租车行业提高服务质量。 经过一系列精细化运营,嘀嗒出租车已帮助全国近700家出租车公司实现数字化管理,出租车企业版服务企业客户超5000家。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超80万,夜间出租车订单累计需求超2.5亿 。“出租车智慧码”在试点城市西安自2月份上线至今,使用量已超过5000万次,占当地出租车营运总趟次的72%,服务评价率高达40%,单日用量最高突破40万次。 凭借“轻”平台的运营思路,嘀嗒出行已经连续15个月实现盈利。而移动出行领域的行业龙头滴滴出行,此前5月份刚刚宣布,仅有核心业务网约车服务实现短暂盈利。 商业价值为几何?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私人小客车合乘(即拼车、顺风车)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 依据《指导意见》可以知道,顺风车的基本特质包括真顺路和低定价两个方面。其本质是充分发挥闲置资源的价值,是真正的共享出行。顺风车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同时与乘客需求双向匹配。并且车主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而非营利,车主与乘客之间是平等互助关系,而不是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基于两大特质,顺风车所要实现的商业价值就是降低公路运力以及经济高效。从现阶段的成果来看,顺风车的成果喜人。 嘀嗒出行参与联合编制的《2014-2020中国顺风车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地有17家信息平台公司在400多个城市开展顺风车业务,累计注册车辆3000万台,在不增加车辆出行频次的前提下可以提供共享座位1.2亿个;注册乘客3亿人次,全年合乘出行36.4亿人次,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有益补充。 与此同时,巡游出租车行业数字化升级也正在稳步前进,诸多城市中的出租车服务体验与效率也有了焕新升级。在扬招依旧是巡游出租车主要招揽乘客的基础下,嘀嗒出行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网约与扬招服务的全面增长。 嘀嗒出行出租车业务上线初,将出租车网约化是主要运营策略,然而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出租车业务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快速增长。由于因为快车、专车车内环境天然的优势,同样是网约产品,用户会更倾向于选择体验更佳的它们而不是出租车。因此单一利用互联网思维,将出租车加入网约车范畴并不适合其发展,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出租车失去市场。 但与快车、专车等网约车不同的是,出租车扬招是其招揽乘客的独特方式。并且从目前巡游出租车日均5000万的订单来看,扬招订单整体依然占据了80%-95%,而网约化的比例只有5%-10%,即便在北京、上海这些超一线城市,出租车网约化的比例也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巡游出租车用户,依然未享受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 掐中“命脉”的嘀嗒出行于2019年在西安市区近1.4万辆出租车上铺开“智慧码”服务,而后“出租车智慧出行”小程序升级,新增“打车助手”功能,让扬招用户能够在微信中即可精准获取1公里内出租车实时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并为用户规划最佳上车地点,让用户通过实际情况,高效规划扬招出行或是网约出行。目前,“打车助手”已升级新增“一键呼叫”周边空车的功能,不仅提高乘客叫车效率,也为司机增加了订单来源。 嘀嗒出行CEO宋中杰认为,扬招打车的终极场景应该是无论用户在办公室还在马路边,平台都可以告诉用户,是网约出租车快,还是到一个指定的地方扬招打车更快,这样,乘客上车前的确定性就能大大提高。即扬招和网招的融合统一。 在他看来,网约车增加了供给,而嘀嗒出行“出租车新出行”战略要做的则是供给侧改革。利用互联网思维结合扬招的市场特质,做好出租车的线下服务,倒逼出租车行业去提高服务质量。随着体验的提升,用户会增加使用频次,也会有更多的新用户涌入,最终实现扬招市场的增量发展。 “大池塘里的大鱼” 虽然相比于全面开花的移动出行平台,嘀嗒出行现下只专注顺风车和出租车两大物业务板块,因而被不少人认为是“小平台”。 “这是很多人的误解,很多人认为专注意味着小,并认为我们在顺风车、出租车这两个领域哪怕做成了老大,依然会“小”,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这两个市场的前景。我们的定位是大众出行平台,绝对不是一个小池塘里的大鱼,而是大池塘里面的大鱼。 ”宋中杰表示。 嘀嗒出行产品副总裁朱敏亦表示,这两个产品组合有着以下三个优势: 一是这两个场景加起来能覆盖95%的用户对四轮移动出行的需求,关键是不存在丢失线下需求场景的情况; 二是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冲突,比如出租车40%是短距离、只需起步价的,同时出租车98%是实时用车,正好可以与顺风车互补――顺风车主要是远距离的(15公里以上)、预约上下班通勤,很好地解决了早晚高峰期运力不足的难题; 三是两者都是通过盘活现有供给提高效率,并没有额外增加社会上的车辆。仅就这一点来说,顺风车与出租车的组合,更加符合未来的城市交通战略和城市的出行规划,与国家在道路交通方面的顶层设计相向而行。 事实上,此前顺风车曾是滴滴最赚钱的业务。根据贝恩咨询发布的《2019年亚太区出行市场研究报告》,滴滴顺风车无限期下线前,曾一度实现单均盈利。在当前全国市场私家车保有量的数量下,只需要有1%的座位分享出来,就能产生700万的顺风车订单,这一数据在出行市场依然具有吸引力。 可以预见的是,顺风车作为移动出行的重要分支以及平台的现金牛业务,将得到众多平台的青睐。但嘀嗒出行经历了六年发展,已经在获客能力,运力规模和体验这三要素方面,形成越来越高的壁垒。同时,作为功能性为主的平台,顺风车平台的市场份额提升和发展,也是其口碑和用户习惯不断累积的过程。如今,新进玩家获取用户(车主和乘客)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要胜出越来越难。 除此之外,出租车巨大的市场规模和需求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前,滴滴曾宣布旗下出租车业务即日起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快的新出租将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为乘客发放出租车打车券,帮助司机师傅们提升单量和收入。此举意味着,滴滴重启快的加速进入瓜分出租车市场。 六年时间,嘀嗒出行走得“专而慢”,但也因此建立起高而难打的“壁垒”,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尽管未来移动出行的竞争格局越来越明晰,但已下沉市场多年的嘀嗒出行地位或难以撼动。
9月2日,有消息传出,中国第二大移动出行平台嘀嗒出行考虑在香港进行5亿美元IPO。嘀嗒出行就此对媒体回应称,针对这则信息不予评论,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披露。 嘀嗒出行为何在此时被传出拟上市的消息?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其对资金非常渴求,还有声音则认为是投资人想退出。对此,记者采访了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李金龙,其表示“我们不做评论”。 上市传闻不停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以顺风车业务起家,在2017年10月进入出租车市场后,形成了顺风车、出租车两大业务板块。 嘀嗒出行在9月1日发布的六周年成绩汇报信中披露了如下信息:嘀嗒出行专注出租车和顺风车这两个出行细分领域。截至2020年8月31日,嘀嗒出行的注册用户数和注册车主数分别达到1.8亿和1900万,分别比前一年增加了5000万和400万人。 嘀嗒出行创始人兼CEO宋中杰表示,专注并不意味着小,只有专注才能做大。如今,这种专注正在开始慢慢展现出加速度。特别在于出租车这类传统行业赋能上,嘀嗒出行已开始凸显价值壁垒。 “未来,嘀嗒出行在出租车领域的目标,是扬招方式与网约方式的双向增长,而不是此消彼长,或者谁取代谁,从而让巡游出租车在四轮出行服务市场中的整体份额再进一步提升。”宋中杰表示。 宋中杰称:“我们不是通过增加额外供给,而是通过充分提升现有合规运力的效率,释放道路上未被利用的,巨大可共享空座去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这是对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这是对道路占用最小的方式,这是不仅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方式,也是嘀嗒与其他出行平台的不同,是嘀嗒特立独行的道路。” 早在今年1月,嘀嗒出行就有IPO的消息传出。有媒体报道称,接近嘀嗒出行的知情人士透露,2019年8月,嘀嗒已开始在寻求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资金需求是3亿美元,这笔融资主要是为了做大单量。当时是按照10亿美元投前估值算,上市地点在美国。该知情人士还称,完成这轮融资后,嘀嗒希望其上市时市值能达到30亿美元。嘀嗒出行当时对媒体回应称,不予置评。 距离最近一次融资已过去逾三年 据天眼查APP显示,嘀嗒出行2017年3月1日完成了D轮融资,投资方为蔚来资本,但具体金额未披露,从2014年成立至今,嘀嗒出行累计融资额超过了1.3亿美元,投资方还包括崇德投资、挚信资本、IDG资本、易车等。 这意味着,嘀嗒出行已经有长达3年多的时间没有公开融资的消息。 有业内人士表示:“移动出行市场已经被垄断,企业间不是靠竞争,而是靠财团收购。滴滴通过一系列资本操作,成为市场巨无霸,在2015年之后基本没有真正的对手了。嘀嗒一直是自己在做业务扩张,覆盖市场的速度高下立判”。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对记者表示:“相比于滴滴大而全的一站式移动出行服务,嘀嗒出行是小而美的垂直化模式。这其中不能说孰优孰劣,只能说是各有特点。嘀嗒出行专注于出租车与顺风车市场,属于‘轻资产运作’模式,致力于提升车辆的使用及响应效率。” 两大主营业务是否已经盈利?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嘀嗒出行的出租车业务并不赚钱,顺风车定价比滴滴顺风车低20%,每单只收一两元钱的信息服务费。平台上1200万司机,平均一天只接1.3单。不做快车、专车,不跟出租车师傅抢生意。 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在2019年9月透露,嘀嗒出行已实现盈利,营收来自于多方面。嘀嗒相关人士也向媒体透露,现在嘀嗒已经开始对出租车业务收取信息服务费,今年公司也是盈利状态。但有媒体报道,在开始收取服务费后,立刻引起了出租车司机的反弹。 此外,顺风车业务也是在磕磕绊绊中前行。 在今年2月底,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刻,“嘀嗒出行”因为违规从事顺风车业务而被约谈。经查,“嘀嗒出行”平台违反北京市有关“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出入京顺风车业务”的要求,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责令“嘀嗒出行”平台公司立即整改,关停该业务。执法人员在检查中还发现,“嘀嗒出行”平台公司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对此,依据相关规定对“嘀嗒出行”予以15万元行政处罚。 除了被监管处罚,疫情期间还有用户在黑猫平台投诉称:“乘坐嘀嗒顺风车上班,平台给予的车号和实际的车号不符,然后在未告知的情况下车上还有其他的乘客,而且先送的其他乘客,询问司机不解释。跟平台沟通,平台表示司机违规多拼。” 作为嘀嗒出行两大主营业务的顺风车和出租车是否都已盈利?未来,如何在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上弯道超车?对此,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李金龙表示:“我们现在不方便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