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范迪 近日,力帆股份发布《关于控股股东以债务重组,以资抵债化解资金往来问题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披露了力帆控股、力帆财务提针对欠付力帆股份15.29亿元提出的化解方案。 公告称,力帆股份于5月18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债权转让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和《关于控股股东以资抵债暨关联交易的议案》。截至议案出具之日,各方确认,力帆财务仍欠付力帆股份1.59亿元、欠付力帆股份下属全资子公司力帆销售13.70亿元。 力帆控股、力帆财务公司提出的化解方案包括,一是债务重组,拟通过公司与润田公司、力帆控股、力帆财务等公司债务重组,化解财务公司对力帆股份的1.59亿元欠款。 即润田公司以1.59亿元为对价收购力帆股份对力帆财务同等金额债权。润田公司将对力帆财务1.59亿元债权转让给力帆控股,抵偿润田公司对力帆控股同等金额债务。 二是以资抵债,控股股东控制的全资子公司润凌公司将其持有润田公司50%股权(评估值13.71亿元)作价13.70亿元抵偿给力帆销售,以代财务公司偿付13.70亿元欠款。 以上两项措施完成之后,力帆销售将持有润田公司50%的股权,同时力帆股份享有对润田公司1.59亿元元债权。 据悉,润田公司的股东为润凌公司、上海睿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重庆竹心投资有限公司,上述各方分别持有润田公司50%、35%、15%的股权,法定代表人为尹喜地。 其中,润凌公司为力帆股份控股股东力帆控股控制的全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尹明善。 与此同时,力帆股份披露公告称,力帆财务与力帆股份存在资金往来合计32.91 亿元,包括力帆股份存放在力帆财务的存款5.07亿元、票据保证金27.84亿元。 为化解上述资金往来问题,力帆股份与控股股东力帆控股、力帆财务开展一系列关联交易,即债务转移、以资抵债等,引起上交所关注并问询。 数据显示,截至评估基准日2020年2月29日,润田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为3.60亿元,净资产评估值为27.42亿元,增值率达到661.30%,主要原因是投资性房地产及存货评估增值。 其中,投资性房地产的增值率为203.04%。截至评估基准日,润田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账面值为8.22亿元,评估值为24.92亿元,评估增值16.70亿元。 截至评估基准日,润田公司存货账面值为16.13亿元,评估值为23.69亿元,评估增值7.56亿元,增值率为46.84%。 此外,润田公司2019年度和2020年1-2月分别实现净利润3003.15万元和-2211.66万元。 上交所要求力帆股份针对高达661.30%的评估增值率进行合理性说明,并说明在公司向润田公司出售1.59亿元债权的情况下,仍然收购润田公司50%股权的主要考虑,是否存在向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利益倾斜的情形。 5月11日,力帆股份被裁决支付大股东子公司盼达汽车7.8亿元。问询函中还要求力帆股份结合目前公司的资金和流动性情况,说明公司向力帆控股和盼达汽车支付相关款项的资金来源,以及支付款项的具体情况。 据财报数据,力帆股份自2010年上市至今,10年累计实现归母净亏损19.19亿元。而2019年一年的净亏损就达46.82亿元,同比下滑1950.83%;营收也减少32.35%。 业绩遇挫背后是产品销量全线下滑,2019年力帆的传统乘用车销量2.25万台,同比下降75.52%;新能源汽车销量3091台,同比下降69.49%;摩托车销量60.85万台,同比下降9.95%。 进入2020年以来,情况并未好转。2020年一季度,力帆股份实现归母净亏损1.97亿元,同比下滑103.0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为11.31亿元。 销量同样惨淡。2020年1-3月力帆股份累计售出传统乘用车326辆,同比下滑97.85%;累计售出新能源汽车37辆,同比下滑94.60%;累计售出摩托车10.54万辆,同比下滑21.95%。 截至发稿,力帆股份报3.84元/股,涨幅1.05%,总市值50.58亿元。
10月24日消息,为了化解力帆汽车的债务危机,重庆市政府已于近日介入协调。据悉,重庆市政府召集了地方金融办及银行机构债权人等,帮助力帆汽车组织成立了债权人委员会,要求各银行“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力帆方面对此回应称,为积极解决债务问题,的确已经成立了债委会,目前金融机构方面已经“稳住”,对于非银方面的债务公司也在积极兑付当中。 自今年起,力帆的资金危机就愈发凸显,由于车市下行,力帆汽车的销量逐月走低,特别是切换国VI排放阶段,由于没有国VI车型,导致无车可卖的尴尬局面,而且集团经营陷入困境之中,此外,集团还频频被负面舆论所包围。 2019年5月份,30多家力帆汽车经销商在重庆力帆中心门口进行集体维权,原因为力帆汽车为了扩大销量,向非授权经销商及二级汽贸公司低价供车,并且车型推出进展缓慢、现车资源分配不公、厂家返利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授权经销商利益受到损害,引发了30多家经销商集体维权的事件。 此外,7月末,力帆供应商万安科技发布公告,要求力帆偿还所欠607.57万元的货款。此举又加剧了力帆汽车的财务压力。8月22日晚,力帆集团公布了其半年财报,财报显示,上半年营收51.78亿元,净利润亏损9.47亿元,同比上年同期盈利1.25亿元,可谓是大幅下跌。
地方政府紧急出手:力帆、众泰迎来转机? 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力帆们”长期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的造血能力。 近日,深陷破产传闻的力帆汽车似乎正迎来转机。 10月21日,有媒体爆出重庆市政府已召集地方金融办及相关银行机构债权人组成债委会,并要求各相关银行金融机构在现阶段对力帆股份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以此来挽救这家“濒临破产”的地方企业。 随后,力帆控股方面也确认已经在近日成立了债委会,并对外表示力帆正在积极化解债务危机,正在积极兑付非银方面的债务(此前信托等违约)。 而推动政府紧急出手的原因是力帆股份销量和业绩的双双下滑。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9月,力帆汽车生产传统乘用车605辆,新能源汽车377辆;销售传统汽车399辆,新能源汽车360辆,总销量仅为759辆。 销量惨淡的背后是力帆巨大的财务压力。在今年第一季度首次亏损后,今年上半年,力帆股份营业收入51.78亿元,同比减少13.39%,归母净利润亏损9.47亿元,同比减少859.98%。其中力帆流动负债达到192.83亿元,流动资产仅121亿元,负债率达到75.2%。 与此同时,近12个月未披露的累计发生涉及诉讼(仲裁)案件金额已经达到14.23亿元。力帆也被列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的被执行人名单,涉及的执行文书4份,单笔最大金额为1.155亿元。 股权冻结、巨额负债下的力帆曾在2018年开启资源整合,先后出售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以及重庆力帆的乘用车生产资质,共获得39.65亿资金。 今年9月,重庆联交所挂出两块地产项目招商信息,分别是两江新区地产项目和龙头寺片区地产项目,而背后实际控制人也指向力帆股份。 在卖地、出售资质难以纾困的局面下,重庆市政府此次出手意在通过债委会的协调,稳定信贷,帮助力帆化解债务危机。 据了解,债委会是由三家以上债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成立的协商性、自律性、临时性组织,通过构建各银行业机构信息交流和协调一致行动的平台,并按照“一企一策”的方针集体研究增贷、稳贷、减贷、重组等措施,有序开展债务重组、资产保全等相关工作,最大限度的帮助困难企业纾困。 而成立债务委员会的企业一般为金融债务规模较大、对区域性金融风险影响较大、以及金融结构复杂,经营困难的企业,或者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行业出现困难的大中型企业。作为债务重组样本,今年7月,重庆债委会曾成功帮助东银集团渡过危机。 力帆能否借此成功脱困还未可知,同样负面消息缠身的众泰汽车也在金华市政府的的支持下寻求出路。 10月12日,众泰汽车董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提问称,根据省、市、县三级政府关于众泰汽车纾困帮扶的指示精神,基于对众泰汽车未来发展的信心,在政府、各银行、众泰汽车的不懈努力下,由浙商银行牵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永康农商银行共同向众泰汽车发放30亿元资金贷款已于上个月到位,这笔贷款将用于众泰的生产经营。 在银团贷款资金管理小组的指导下,众泰表示将尽快实现由复产到复兴,严格按复产计划分阶段实现复产,并按计划进行资金使用审核。 此外,10月17日,有知情人士透露众泰汽车将获金华市政府15亿元资金入股,这批资金将用于众泰汽车新车型投产、新产品研发以及核心研发技术投入等。针对此消息,众泰方面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受到利好消息刺激,众泰汽车当日股价大涨4.66%,收盘报3.37元。 “针对濒临破产的汽车企业,地方政府该如何发力?我认为更多是善后,而不是说帮助这个企业给它注入资金,寻找资本帮扶。”日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是帮助企业进行重组,但不是地方政府去参与重组,可以帮助地方企业寻找合适的买家的同时,在解决就业等善后工作方面发力。 “做企业是企业家的事情,是市场行为,要是企业真的难以经营,恐怕并不只是资金的问题,产品不行才是根本原因。”上述人士表示。 在业绩、销量双双下滑、自身经营难以维持的状态下,尽管政府以及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给了“众泰们”得以喘息的机会,但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长期发展的根基仍然在于自身的造血能力。
原标题:涉诉超14亿、SUV和新能源项目告败、流动资金缺乏,力帆股份深陷危局 来源:国际金融报 7月29日晚间,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安科技”)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浙江诸暨万宝机械有限公司于2019年7月22日向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诉状,要求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力帆乘用车北碚分公司支付约607.57万元货款。 公告显示,自2007年起,力帆乘用车、力帆乘用车北碚分公司持续向诸暨万宝采购制动器、离合器总分泵、真空助力器等汽车零部件,诸暨万宝根据订单按时发货,及时履行合同义务。但是从去年开始,上述两家公司批量出现未能按期付款情形,尤其是开具的银行电子承兑汇票也未能付款。 1 涉诉金额超14亿元 事实上,这只是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帆股份”)所涉诉讼案件中的一起,诉讼金额仅占力帆股份所有涉诉讼金额的一小部分。 此前,力帆股份曾发布公告,对公司(含子公司)近12个月内未披露的累计发生的涉及诉讼(仲裁)事项进行了统计,诉讼(仲裁)金额合计142305.66万元(其中:未考虑延迟支付的利息及违约金、诉讼费等)。 公告显示,原告方包括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红星美凯龙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浙江浙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森迈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华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海通恒信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仅上述六家公司所诉金额就已经超过12亿元。 除了上游供应商、金融租赁公司向力帆股份发起诉讼外,力帆股份旗下经销商也不断对其发难,今年5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家力帆股份授权经销商到重庆力帆中心讨要说法,希望力帆汽车能够满足经销商诉求,减少经销商损失。 目前,力帆控股持有力帆股份6.21亿股股份,其中6.16亿股已被司法冻结,占其持股总数的97.28%,占力帆股份总股本的45.96%,此次冻结从2019年7月15日开始,冻结期限为3年。 2 自救失败 与国内汽车制造商相比,力帆股份是一家小型民营汽车制造商,在其巅峰时期,最高月销量也仅有2.47万辆。进入2014年,力帆股份的销量开始走下坡路,并进入亏损状态,当年亏损2397万元,此后每年亏损额均在亿元以上。 力帆股份曾试图通过两条路改变自身命运,其中一条便是大力发展SUV车型。 自2012年以来,SUV车型一直颇受中国消费者热捧,不少企业凭借快速推广SUV车型一度成为车企中的“网红”,譬如北汽幻速、东风小康、长城汽车等。力帆股份也曾试图搭上这辆“快车”,其推出的X60车型月销量一度过万,但由于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力帆旗下SUV销量也快速下跌,生命周期较为短暂。《国际金融报》记者查询全国乘联会数据发现,力帆旗下燃油类SUV已全部停产。 除了顺应SUV热潮,力帆股份还曾响应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号召,大力发展纯电动车型。2015年,力帆股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874辆,这一成绩在全国车企中名列前茅,引发业内对于力帆股份成功转型的期盼。 然而,2015年,力帆股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中有2395辆不符合国家申报补贴的条件,涉及补贴金额达1.14亿元。为此,力帆股份深陷“骗补”风波,财政部甚至取消了力帆汽车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预拨资格。 根据力帆股份发布的公告,今年6月,力帆传统乘用车销量为1075辆,同比下滑88.62%;上半年累计销量为2.07万辆,同比下滑62.55%。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46辆,同比下跌69.29%;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257辆,同比下跌60.66%。 3 变卖资产改善业绩 为了缓解财务压力,从2019年开始,力帆股份开始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包括处置闲置资产、加速应收账款的催收、新增银行授信等。 2018年2月,力帆股份计划在重庆两江新区范围内择址修建新厂区,并对力帆乘用车现有乘用车生产基地进行搬迁,预计获得约15亿至25亿元的土地出让收益。今年1月初,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已将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转让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合计获得33.15亿元资金。 2018年12月,力帆股份作价6.5亿元将旗下全资子公司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出售给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据悉,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拥有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通过出售旗下资产,力帆股份当年的财报表现有所回升。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力帆股份实现营收110.13亿元,同比下滑12.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涨了48.34%至2.53亿元。 然而,从力帆股份近半年接连出现的评级下调、融资违约、股票冻结等事件来看,力帆股份由此获得的资金并未能改善自身处境。财报显示,2019年一季度,力帆股份实现营收22.47亿元,同比下降31.07%;净利润亏损9720.48万元,同比下滑257.56%。 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迎来首次下滑,力帆传统乘用车销量为92048万辆,同比下滑26.39%;根据中汽协预测,2019年中国车市仍将继续下滑,力帆传统乘用车销量仅为20758万辆,同比下降62.55%,按照这种销量走势,力帆股份2019年的业绩或不容乐观。
盼达用车被曝押金难退,共享汽车生存愈艰 力帆旗下盼达用车被曝押金难退,问题频发,母公司难以助力;共享出行行业“看上去很美”。 盼达用车押金难退的现象仍在发酵。 盼达用车郑州、广州等多地用户日前在黑猫等多处投诉平台反映盼达用车1000元押金难退的情况。据多名用户提供的盼达用车APP退款截图显示,大部分用户的退款到账时间已经超过了盼达方承诺的15个工作日。甚至有用户反馈,在提交严谨退换申请后,几个月内都收不到退还的押金。 不仅是盼达用车,身为母公司的力帆如今也自身难保,面临股权冻结、负债率居高不下,难以为盼达用车提供助力。 而纵观整个共享出行行业,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至少5家企业停止运营。就在不久前,戴姆勒旗下出行平台Car2go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有分析人士指出,共享化来势凶猛,但实际的运营却考验重重,看似前景广阔的共享汽车目前也面临着节节败退的局面。 平台运营问题难解 成立于2015年的盼达用车是由力帆控股战略投资的共享出行平台,为国内较早涉足分时租赁的出行品牌。资料显示,盼达用车已在重庆、成都、杭州、广州、郑州、武汉、绵阳等城市投入运营。据新京报记者了解,目前盼达用车在全国累计用户早已突破400万人次,投放车辆突破两万余辆,是国内注册用户最多的分时租赁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以第三方征信免押金出行项目。 盼达用车郑州公司在回复媒体质疑时表示,这段时间的确出现了部分用户排队退押金的现象,这与消费者之前传播的恐慌性传闻有关,当前公司运转正常。对于多地出现的退押金难情况,新京报记者7月23日采访了盼达用车工作人员,截至发稿,尚未取得回复。 事实上,共享汽车也属于重资产运营,车辆、维护、平台数据都考验着盼达用车的资金和整体实力。 尤其是在车辆维护和运营上,盼达用车备受用户吐槽。新京报记者从盼达用车吧了解到,一位用户爆料称,在近期使用车辆时,经常在预订车辆之后到达站点发现车辆不能使用;预订车辆后到站点取车,正副驾驶位车门从外面无法打开,需要在后排位置从车厢内部去打开,车辆使用有明显的问题;有时还会出现空调无法制冷的情况。此外,APP使用上也存在问题,部分站点在还车过程中APP经常提示车辆未在停车范围内,如果在工作时间范围内,会有客服处理,如果碰到工作时间范围以外,则经常会遇到无法处理的情况。 在退押金方面,盼达用车的处理方式也激起用户的怨言。一位郑州用户在退押金第45天时,咨询客户仍回复“已经加急处理”,但未见成效。与此同时,盼达用车在郑州的取还车点也在逐渐减少,这也让不少用户对其运营产生质疑。 据新京报记者查询“盼达用车”微信小程序显示,包括郑州、武汉、杭州在内的多个城市,诸多站点全天显示车辆数目为0,且有车站点数目不多。 而面临这样的状况,有媒体采访到盼达用车郑州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公司目前正常退款,会在最后一个订单后的3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退费,并非30个自然日;退押金环节,需逐一审核用户在用车时是否存在交通违法违章、车辆损毁等情况,退费时间要根据用户实际使用状况来定;当前的确出现了退押金“排队”。起因是某同业品牌在近期退市,传到消费市场出现了过分担忧、扎堆退押金的情况。 “即使真的出现了退押金‘挤兑’,公司退押金也无压力,只是进度快慢问题。”上述人士补充道。 力帆“自身难保” 而身为母公司的力帆控股,显然已经自身难保。 据力帆股份日前发布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持有的本公司无限售流通股6.04亿股股份被冻结,冻结股份占力帆控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97.28%,冻结期限3年,其中已质押股份数 5.93亿股,未质押股份数1050.18万股。 与此同时,力帆股份大股东还进行股权高质押,或预示着大股东和上市公司都存在财务紧张的压力。据力帆股份公告披露,截至2019年5月31日,力帆控股持有公司股份约6.2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7.24%。其中,已质押股份数为5.93亿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5.59%,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5.16%。 力帆股份的生存现状更不容乐观。两年来,力帆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70%以上。2019年一季度力帆股份总资产为268亿元,总负债为19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2%。由于流动负债过高,5月17日,上交所对力帆股份发出问询函,要求其披露未来的还款计划,并说明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 力帆股份5月25日回应称,由于问询函涉及面较广、所涉及的时间较久并涉及对未来工作的后续安排,部分问题提及的事项仍需进一步确认,同时需评估机构、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经公司向上交所申请并获准延期回复。 事实上,力帆汽车在近几年一直面临生存困境。除了传统燃油车受困销量以外,力帆2006年涉足新能源领域,却在之后遭遇骗补问题,生产销售一度被叫停,让整个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如此状态之下,力帆控股连力帆股份都难以保驾护航,更遑论对盼达用车的支持。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力帆汽车与盼达用车主要是资金往来,即力帆控股对盼达用车增资,并不干涉盼达用车的实际运营。 共享出行问题凸显 近两年,随着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共享汽车领域的快速扩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享出行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实力不济的企业陆续倒下。 2017年3月10日,国内电动车分时租赁公司“友友用车”称,由于投资款未如期到位,决定停止运营。友友用车线上APP、服务器及线下客服、车辆租赁业务均已停止服务,后续将接受用户退款;2017年10月,共享汽车平台EZZY也对外公告称,公司已终止EZZY平台的服务,并开展清算及清偿工作;2018年5月20日,麻瓜出行共享新能源汽车也正式停止服务。 首汽集团旗下共享出行公司GoFun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汽车车损概率和相应产生的金额较大,且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违法概率较高。仅过去一年,GoFun平台就产生超20万条违法记录,其中用户主动履约率近40%,被动履约率超50%,如不及时干预和处理,会严重影响平台正常运营。 业内普遍认为,共享出行绝对具备市场开发的潜力,但如何运营和发展,考验着所有的出行企业,任何一个处理不当,都将面临淘汰退出的风险。 知名汽车媒体评论人刘世瑜曾就此评论称,一方面是管理上的问题,涉及我们怎样去从公共资源的角度去管理这些车,包括车辆停放、车辆违反交规的处理、报废、维护以及如今频出的押金资金管理;另一方面更是用车人的素质,这将决定车辆从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 运营、盈利等难题亟待解决 目前共享汽车用户渗透率在我国仍然不高。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君迪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者共享汽车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共享汽车领域的分时租赁服务处于“尝试期”,品牌忠诚度不高。 此外,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体验不佳,也可能阻碍分时租赁服务的普及。上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在使用分时租赁服务时,对服务体验的关注度远远高于汽车品牌本身,消费者最看重的前三大因素分别是还取车方便(29%)、价格及服务(27%)、安全及保险(26%),而关注汽车品牌的用户仅占5%。 需求端增长乏力的同时,平台运营也是困难重重。《2019年中国分时租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分时租赁成本投入主要包括车辆购置、运营网点建设、车辆保险投入的固定成本,以及车辆折损、停车费用、技术开发维护费用、车辆管理费用、用户端营销费用等运营成本,而收入却几乎全部来自于车辆的租金。汽车共享是一个非常考虑成本的运营模式,很多平台的初始成本就比较低,比如盼达用车的成本就远低于Car2go,初始投资压力较小,但随着平台的推广和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后续的资金跟进对于企业的考验也越来越大。依照现有的商业模式,几乎所有的运营商都很难达到收支平衡。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企业坚持在共享出行行业。华夏出行党委书记、总经理岳殿伟在5月10日举办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目前的共享出行确实面临了一些困境,但共享出行这个领域时间不长,没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进行借鉴。每家企业都在边跑边想,边干边想。 但是,岳殿伟也表示,现在主机厂纷纷投入到这个行业当中去,不光是国内的主机厂纷纷投入,包括丰田、戴姆勒也都与国内的共享出行平台合作。全世界的各大主机厂都看好了未来出行行业,主机厂转型发展。“我想英雄所见略同,未来出行这个行业前景应该是非常好的,怎么走出眼前的困境,用我们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的明天是我们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