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马斯克说:‘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巴菲特说:‘护城河理论依然重要’。 马斯克和巴菲特的差异,可以用职业的不同来解释。巴菲特是投资家,走价值投资的路线,稳健是第一位的,当然要分析商业稳健性。马斯克是企业家,在一个高度创新的行业里打拼,冒险是份内的事情,无法追求稳健。 不管前景如何,特斯拉都已经改变了电动汽车行业的格局,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特斯拉是电动汽车行业的鲶鱼,搅动了电动汽车行业的江湖。 我看空特斯拉,因为投资者的动机很纯洁,只有赚钱。 前文讲到,特斯拉的股价很高,风险很大,三年之内至少腰斩。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是特斯拉的股价飙涨,马斯克的IP作了多少贡献?这个问题很难量化,但是马斯克是推特红人,是当今世界最大的IP之一。他身上的巨大光环,难免会影响人们对于特斯拉汽车,对于特斯拉股价的判断。 马斯克有很多惊人之举,比如发射火箭,殖民火星,脑机接口,星链计划,超级高铁等等。因为这些都超出商业公司的常见领域,有突破科技前沿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喜欢马斯克身上那种“仰望星空”,“推进人类进步”的色彩,马斯克也获得了一个“硅谷的钢铁侠”的美称。 坦白说,我自己也有一点喜欢马斯克,不过不是因为他做的这些事情,而是因为他做事的方式。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具体分析,拆开了揉碎了分析,优点缺点展开分析,不需要谈喜欢不喜欢。我喜欢马斯克,是因为他过的那种生活,不按常理出牌,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喜欢他,是因为自己做不到,做不到那样的天马行空,无所顾忌。生活在别处,我们总是向往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幻想能过另外一个人生。 尽管如此,不得不说,马斯克的很多言论和行为,中短期的商业价值很有限,炒作色彩比较浓重。比如说火星殖民,发飞行器到火星上去探测。这件事情,我觉得作为探险和科研都无可厚非,但是它的商业价值很低,在可预见的将来几乎为0。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火星并不适合人类居住,昼夜温差大,大气含氧量低,有毒气体含量高等等。火星探索的科研价值当然很高,但是火星的居住价值是看不到的。 我自己因为研究过很多年的城市问题,土地问题,知道地球其实是不缺土地,不缺水的。地球资源的紧张,其实是管理水平、技术进步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比如很多人担心的能源问题,其实很快就解决了。 有了这个背景知识,我们就知道殖民火星这个事情,从人口居住的角度来说,不但没有可能性,也没有必要。它有探险的价值,科研的价值,但是也仅此而已。有人担心小行星撞地球,探索火星给地球留一个备胎。对于这样的说法,这样的小概率事件,我只能笑笑。等到那一天,怎么知道小行星只撞地球,不撞火星?马斯克谈的这个殖民火星的事情,离炒作太近,离商业太远。 下面重点说一下马斯克和巴菲特的交锋。两位世界级的商业领袖,在推特和采访中,有好几个来回的交锋,不乏火药味。我专门梳理了这个过程,做了一张表,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梳理完了之后,有两点是比较清楚的。第一,是马斯克发起了这场论战,巴菲特有迎战的意思,也有避让的意思。第二,巴菲特的言论没有失分寸,比较体面,但马斯克的攻击性比较强,到后来甚至有人身攻击的嫌疑。 这句话有点重,所以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过程。2018年5月3号,马斯克在特斯拉的财报会议上,说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是非常愚蠢的概念,是退化的思维方式。言下之意,像特斯拉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护城河理论是不适用的。我们都知道电动汽车领域竞争激烈,特斯拉并没有很宽的护城河,马斯克这样说,大概是一种辩护。 时间有点巧,两天之后就是巴菲特的年度股东大会,巴菲特不得不做一点回应。巴菲特回应的时候,还是蛮客气的。巴菲特说,科技领域的发展的确使一些公司的护城河变得脆弱,但冲击并不发生在每一个行业。比如在糖果这样的传统行业,马斯克应该不是我们对手。巴菲特的意思,是说你科技行业不太一样,传统的护城河理论不能直接套用,但是对于传统行业,以前的理论还是适用的。巴菲特的回应,其实是把问题大而化小,不想正面冲突,是一种退让的姿态。 这里我加一点评论。我个人的观点是,护城河理论依然是适用的,但是对于护城河的理解可以有所变化。传统企业的护城河,可以是企业品牌,可以是用户粘度,可以是专利保护等等。对于科技前沿的企业而言,最好的护城河是技术上的优势和别人追赶你的难度。我自己的看法是,特斯拉的技术优势不明显,护城河很浅,但是不能因此否认护城河的作用。 在之后的采访中,巴菲特也一直称赞马斯克是“革新者”,“卓越的企业家,但是还有提升的空间”,在被问如何看待马斯克“推特红人”的作风时,巴菲特直言“没有必要这么频繁地发推”。 可能是这个委婉的批评,引发了马斯克进一步的回应。在之后的采访中,马斯克说巴菲特的工作虽然很重要,但是“非常无聊”,说太多的聪明人选择金融和法律专业,投身制造业的精英太少。这句话听起来很容易引起共鸣,也会吸引一些粉丝。但是坦白说,我并不同意。 首先,投身制造业的精英其实很多,只不过制造业不吸引眼球而已。马斯克作为制造业精英吸引眼球,反而是异类。美国、欧洲的科技很发达,制造业也很发达,高端制造业尤其发达,有很多核心技术,并不是浪得虚名。制造业往往需要很多技术积累,从事制造业的精英往往默默耕耘很多年,然后还要继续耕耘,保持竞争优势。这些精英不像马斯克一样风光无限,其实也是制造业的特点决定的。 其次,职业之间并没有高低贵贱,还是要尊重个人的自由和选择,才会有持久的进步和繁荣。美国是个高度自由的社会,如果抱怨从事制造业的人太少,难道要进行计划经济?美国对于基础研究,对于科技行业,对于制造业已经有很多扶持。实际上,美国受益于强大的金融业,法律专业,马斯克本人也是受益者。 后来,马斯克进一步批评巴菲特把自己塑造成一位睿智长者,但是实际上配不上这份荣誉。他说:“巴菲特成功建立了一个和蔼老祖父的形象,但这很可能过于夸张了。” 从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巴菲特始终很克制,马斯克的话有点过头了。巴菲特捍卫自己的护城河理论无可厚非,同时也多方面称赞了马斯克,只是委婉说没必要发那么多推特。但是马斯克方面,已经有明显的人身攻击的嫌疑了。一个是做投资的,一个是做企业的,没有高低贵贱,没必要怼人家。 这让我联想到一种炒作的办法。假如你刚出道,名气不大,想急着出名怎么办?很简单,去怼一个名气很大的人。比如一个年轻的“经济学家”很想出名,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勤勤恳恳做学问,很多年以后学有所成,名气慢慢就起来了。可是很多人坐不了冷板凳,不想花功夫,怎么办呢?就炒作,说一些出格的话,迎合大众情绪。炒作中还有一个办法特别有效,就是去怼著名的经济学家,比如去怼林毅夫,张维迎这些特别有名的人。怼来怼去,就出名了。其实这样的炒作没多少意义,只不过骗取流量而已。潮水退去,会发现沙滩上什么也没有,不过是一场虚空。 然而,马斯克还不太一样,他本来就很出名,不需要炒作。我理解马斯克的言论,有两层意思。第一,他本来就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说了,他不是很在意别人怎么看。纵观马斯克的生平,他本来就是一个闯劲十足,特立独行的人。 第二,他的言论,客观上吸引了很多的关注,创造了很多的争论。只要有争论,就会有不同的意见,特斯拉的关注就会更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这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而且是免费的广告,比花重金请大明星代言强多了,而且不花一分钱。这世界上比巴菲特,马斯克更大的明星,其实也不多了。 其实,马斯克和巴菲特的差异,可以用职业的不同来解释。巴菲特是投资家,走价值投资的路线,稳健是第一位的,当然要分析商业稳健性,不会像马斯克那样去冒险。马斯克是企业家,在一个高度创新的行业里打拼,冒险是份内的事情,无法追求稳健。 行文至此,我觉得更喜欢马斯克了。一来他的炒作很聪明,也并不伤害谁。作为公众人物,巴菲特和马斯克来来往往的过招,本来就是公众人物生活的一部分,不然吃瓜群众看什么呢?二来,马斯克可能真的很真实,真的不在意别人怎么想。就像张国荣的一句歌词说的: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很巧的是,张国荣的下一句歌词是: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文章的最后要澄清一下,我说了一些批评马斯克的话,而且明确看空特斯拉的股价,与个人喜好完全无关。 首先,我看空特斯拉股价,是基于冷冰冰的商业逻辑。喜不喜欢马斯克,与特斯拉的股价,是两件事,要截然分开。作为投资者,我们的目标很纯洁,只有挣钱,其他的都要切割开。 其次,我并不看空电动汽车行业。实际上,我看多这个行业。但是行业与单个企业是两回事,我不看好特斯拉的竞争优势,因此也不看好特斯拉的天价估值。 第三,我批评马斯克的一些话有些过头,只是就事论事,并不针对这个人。上文说过,生活在别处,我有点喜欢马斯克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因为自己做不到。无论如何,马斯克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拥有精彩的人生。这一点,无需我来评价。 而且,马斯克是一个有趣的人。这世界需要有趣的人,不是吗? 金庸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至于特斯拉,不管前景如何,特斯拉都已经改变了电动汽车行业的格局,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特斯拉是电动汽车行业的鲶鱼,搅动了电动汽车行业的江湖。 这世界需要更多的马斯克,不停地折腾,改变世界的边界。
(原标题:巴菲特入局、“钢铁侠”加码 为何同时押宝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又火了,两位大佬看好并已提前布局太阳能领域。股神投资太阳能发电厂本周一,特朗普政府批准了巴菲特投资的美国最大太阳能项目,一个位于拉斯维加斯北部、装机容量69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厂,该项目将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子公司内华达州能源公司(NV energy)提供电力。早在2016年,巴菲特就表示看好可再生能源的应用;2017年,巴菲特公开表示准备投资一个太阳能项目,并预示了煤炭等传统能源的衰落。进入2020年,巴菲特瞄准了太阳能领域的投资机会。马斯克布局太阳能屋顶不仅巴菲特看上了这个行业,特斯拉也在2019年四季度发布了全新太阳能屋顶——Solar Roof产品第三代,外观类似于普通的瓦片,但表面为带纹理的玻璃,内部隐藏有可以发电的光伏电池,使得太阳能发电与屋顶融为一体。会上,马斯克表示,太阳能屋顶会变成特斯拉的一个主要的业务。2019年,特斯拉储能发电业务板块营业收入为15.3亿美元(约106.1亿元人民币),占特斯拉总营业收入的6.2%。4月29日,特斯拉2020年一季度业绩会上,针对Solar Roof增长信息的提问,马斯克表示Solar Roof的长期趋势非常良好。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甚至在年底之前,能以每周1000个的速度安装,但不包括冬天。马斯克称,“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了每周安装1000个Solar Roof的能力,所以这不是问题,建立安装团队,拉动太阳能中的第三方渠道安装。在内部,我们希望团队至少有每周安装1000个Solar Roof的能力。”此外,据国外媒体报道,特斯拉CEO马斯克近日表示,公司太阳能屋顶业务将进入中国市场。据悉,已有部分中国光伏工程企业与特斯拉达成合作,前者将以施工和运维供应商身份帮助特斯拉在中国推广太阳能屋顶,但特斯拉并未透露具体合作对象。特斯拉多年前就在户用光伏领域布局。2016年11月,特斯拉收购了负债累累、但以生产屋顶太阳能电池板为主业的SolarCity 。2017年12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特斯拉发布了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特斯拉设计了一系列独特产品,包括Solar Roof、Solar Panels、Powerwall和Powerpack,通过组合形成了一个垂直一体的能力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集合了能源的采集、发电、存储和使用三个过程,能够满足家庭企业和公共事业的需求,Solar Roof和Solar Panels能够用于能源采集,Powerwall和可以提供清洁可靠的廉价的能源储备。2018年9月,特斯拉在美国内华达州沙漠中建设规模巨大的超级工厂。特斯拉称,超级工厂屋顶电池电厂将包含约20万块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容量为70兆瓦。虽然它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却可能是最大的屋顶太阳能电厂。特斯拉的目标是使超级工厂百分之百地用上可再生能源,巨大的屋顶太阳能电厂将有助于它实现这一目标。券商:光伏出口超预期 产业链直接受益中信建投表示,光伏组件四月出口超预期,看好光伏产业链。推荐关注硅料环节:硅片龙头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电池片龙头爱旭股份,组件龙头东方日升,光伏玻璃龙头信义光能、福莱特,胶膜龙头福斯特,电池设备龙头捷佳伟创、迈为股份。港股方面,兴业证券研报分析称,光伏玻璃行业双寡头格局已经成型,中长期关注行业格局。兴业证券表示,目前领先的信义光能和福莱特玻璃的产能和成本优势已经稳固,预计两大企业在2020年末光伏玻璃行业的市占率将超过60%,未来两大企业规模和成本优势很难被超越。
全球其他主要财经媒体包括CNBC、Market Watch以及彭博社等也未予以报道。 此外,伯克希尔股东、美国HorizonFinancial首席经济学家陈凯丰也对外表示,目前未见伯克希尔官网有此消息。
6月17日早间,一封巴菲特的退休亲笔信在中国社交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 亲笔信中称,巴菲特和查理一起考虑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继任者计划。因为公司这十年不尽人意的表现,和近几个月犯下的错误表明,公司要做出巨大的改变。巴菲特再三考虑之后,决定请DDTG的大卫·斯科特·波特努瓦(David Scott Portnoy)接任董事会主席一职。 亲笔信中还以巴菲特的口吻表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像波特努瓦这样对市场有天然直觉和理解的投资者,我完全相信他能改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遗产,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不过,中新经纬(微信号:jwview)查询伯克希尔哈撒韦官网以及美国证监会网站发现,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未发布有关巴菲特退休的公告。此外,全球主流财经媒体也未有相关消息发出。 值得一提的是,亲笔信中所提到的巴菲特继任者,刚好与美国互联网名人大卫·斯科特·波特努瓦同名,波特努瓦在推特上拥有超过150万粉丝,是体育和流行文化评论网站Barstool Sports的创始人。其在推特上刚好有一档名为Davey Day Trader Global(DDTG)的直播节目。 而尽管将自己的直播节目命名为大卫的日间交易(Davey Day Trader Global),但是大卫·斯科特·波特努瓦在其推特的个人简介上表示自己并不是财务顾问,提醒受众不要相信其推荐的股票。该节目的内容也更多是波特努瓦对时事的调侃和评论。在一次直播中,大卫·斯科特·波特努瓦曾调侃巴菲特称:“我承认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他在股票市场已经精疲力尽,现在我才是船长。” 今年以来,美股市场持续震荡,走出了大跌大涨的行情。而近几个月中巴菲特在资本市场上两次被打脸的操作,更是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 今年一季度,巴菲特买入航空股,但是此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航空股遭遇重挫。2020年5月15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一季度持仓报告显示,巴菲特已经清仓了所有的航空股。除此之外,在2020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曾表示对银行股的看好,但是上述的一季度持仓报告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当期出售了超过1000万股高盛股票以及180万股的摩根大通股票。 Wind数据显示,2020年2月21日以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持续震荡下跌。截至6月16日收盘,伯克希尔哈撒韦报182.30美元/股,相比起2月21日收盘价的229.33美元/股,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已经累计跌去20.51%,市值蒸发近650亿美元。 另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2020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已从年初的893亿美元减少至5月底的729亿美元,缩水164亿美元。
投资是简单的事,好公司、好价格、长期持有,就能跑赢大多数投资者;投资也是不简单的事,辨别好公司、好价格,做到长期持有,考验的不仅是常识、耐心,更是知识、见识,所以学无止境。 在强调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时,查理·芒格曾如此点评巴菲特: “作为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比我第一次遇到他时好得太多了,我也是这样的,所以诀窍就在于不断学习。” 投资领域向来“英雄不问出处”,也不存在“开局即巅峰”的神话,唯一可依赖的就是持续进化。在本文中,我将结合《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简单梳理巴菲特投资理念上的几个变化,以便更好地向巴菲特学习,向巴菲特的“持续学习”学习。 好的投资不是捡便宜这么简单 提到巴菲特,通常都会谈及他投资风格的重大转变,即从追求价格低于价值的“捡烟蒂”投资法,转向以合适的价格买入成长性良好的伟大公司。 20世纪50年代,巴菲特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价值投资奠基者格雷厄姆,之后在格雷厄姆-纽曼投资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1956年,巴菲特成立巴菲特合伙公司,以10.5万美元的资金开始了投资工作;1965年,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开启了伯克希尔时代,自此之后的50多年中,伯克希尔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 伯克希尔原本是一家纺织公司,巴菲特于1962年前后开始买入,秉持的正是“捡烟蒂投资法”——以足够低的价格买入一家糟糕的公司,就像在大街上发现有一节还能抽一口的雪茄烟蒂,尽管所剩无几,因“代价便宜”,也可以获利。 但是,巴菲特很快遇到问题。由于美国纺织业的持续不景气,纺织厂经营持续不达预期,巴菲特多次试图扭转局面无果后,不得不于1985年关闭纺织厂。这段经历,曾让巴菲特反思“捡烟蒂投资法”的弊端, “我所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当然是买下伯克希尔公司的控股权。尽管,我当时就知道,公司的主业——纺织业务——前途暗淡,我还是被它貌似低廉的股价所诱惑,忍不住出手。在我投资生涯的早期,这类股票投资给我带来了合理的回报,直到1965年伯克希尔的出现,使我渐渐意识到这种投资策略并不那么理想。” 从这一点看,巴菲特已经超出了格雷厄姆投资理念的束缚。格雷厄姆强调“几乎每一个证券都可能在某个价格水平上具备投资价值”,由于优秀公司的市场关注度高,较少存在低估机会,过于强调低估时买入,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以更大的概率把二三流公司收入囊中,与真正伟大的公司擦肩而过。 巴菲特的顿悟在于,他意识到有时候价格便宜并非真正的安全边际,因为经营前景黯淡的公司犹如在流沙中奔跑,再优秀的管理层也不会有任何进展。巴菲特开始强调发现那些价格合理的杰出公司,而不是价格便宜的平庸公司。 此外,芒格对巴菲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与巴菲特早年喜欢寻找“便宜货”不同,芒格更倾向于买入并持有伟大的公司,他说: “如果你因为一样东西的价值被低估而购买了它,那么当它的价格上涨到你预期的水平时,你就必须考虑把它卖掉,那很难。但是,如果你能购买几个伟大的公司,那么你就可以安坐下来啦。那是很好的事情。” 好的投资,不仅仅是捡便宜这么简单。 重视消费特许权的价值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成熟于大萧条期间,更强调股票的“每股流动资产”、“每股有形资产”带来的安全边际。巴菲特师从格雷厄姆,早年也尤为注重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存在偏见,以至错过很多投资机会,如巴菲特所说: “我自己的想法与35年前(1960年前后)相比已有了巨大的变化。那时,我所受到的教育看重的是有形资产,而避开那些倚重经济商誉的企业。这种偏见令我错失良机,犯了很多重大错误。” 巴菲特提到的经济商誉,不同于会计上因并购溢价产生的商誉,而是来源于优秀消费体验形成的品牌声誉、政府特许权以及低成本运营能力等。经济商誉,通常愈久愈陈,随着时间而增长(不绝对,视企业经营情况而定)。 比如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可口可乐的巨大品牌价值,就是一种经济商誉,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是企业的隐形资产,也是巴菲特口中的消费特许权。 在巴菲特看来,具备消费特许权的企业,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更少的有形资产创造更大的收益,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受通胀、经济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具备更高的内在价值。 顿悟到经济商誉的巨大价值之后,巴菲特对投资的理解进入新的层次,开始强调“最好的生意是那些长期而言,无需更多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却能保持稳定高回报率的公司”。 事实上,虽然可口可乐完美地契合这个理念,巴菲特直到1988年才首次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买入价格也并不便宜——5倍PB和15倍PE,比当时市场平均估值水平高30%左右。没能早十年买入,大概便是巴菲特所说的因商誉偏见所犯下的重大错误之一。 好在,一旦逻辑想通后,巴菲特便迅速提升了仓位,到1989年底,可口可乐已成为巴菲特第一大重仓股,组合内比重高达35%。 持续学习,扩大能力圈 在航空股投资上,巴菲特也犯过错误。 1978年,美国出台《放松航空业管制法》,放弃了对航空票价的价格管制。市场竞争逐步走向白热化,之后的六年时间里,超过40家航空公司申请破产,航空业陷入低迷期。1989年,巴菲特逆势买入美国航空的优先股。1994年,美国航空因持续亏损停止支付优先股股息,巴菲特不得不计提75%的账面损失。 在随后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进行了反思,认为自己的错误在于被航空公司长期盈利的历史迷惑,并轻信优先股提供的表面保护,忽视了结束价格管制后美国航空业激烈竞争——在个别航空公司神风敢死队式的降价策略下,航空票价快速下降,但成本结构是刚性的,导致航空业持续出现大面积亏损。 从随后几年的发展看,美国航空成功走出困境,巴菲特的这笔“失败”的投资也意外获得了好结果。但巴菲特将其归因为好运气,并不原谅自己决策时的失误,称之为“择时带来的愚蠢”。 世上没有不犯错的投资者,巴菲特公开剖析自己的错误,才是真正令人敬佩;也正因如此,他强调投资的“能力圈”原则,并抓住一切学习机会扩充自己的能力圈。 1991年,巴菲特买入3亿美元的美国运通公司优先股,后考虑到VISA等公司的竞争压力,巴菲特考虑将股票卖出。打算付诸行动的当月,巴菲特借打球之机向一位熟悉信用卡行业的人请教,发现运通公司的发卡业务享有惊人的特许权,遂改变主意并大举买入,持股比例增至10%。后来,这个决定为巴菲特赢得至少30亿美元的收益。 这个例子,体现的是巴菲特的知所不知和持续学习精神,在致股东的信件中,巴菲特用这个例子来幽默自己的“好运气”。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持续学习的伟大投资者。 每天进步一点点 很多年轻人向芒格和巴菲特咨询致富的诀窍,芒格的回答是: “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地,你会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够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大多数人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东西。” 杨奇函每天问自己“今天变得更博学了吗”,观众听到会哄堂大笑——迂腐的陈词滥调;同样的话由芒格讲出来,却变成了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具备了发人深思的力量。这说明了什么呢?说不重要,做才重要。 关于持续学习,若只说不做,便只是一句引人发笑的陈词滥调;付诸行动,才能产生点铁成金的神奇效果。所以,树立长期思维,去做正确的事吧,时间会站在你这边。 参考资料: 1、[美]沃伦 E 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原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投资是简单的事,好公司、好价格、长期持有,就能跑赢大多数投资者;投资也是不简单的事,辨别好公司、好价格,做到长期持有,考验的不仅是常识、耐心,更是知识、见识,所以学无止境。 在强调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时,查理·芒格曾如此点评巴菲特: “作为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比我第一次遇到他时好得太多了,我也是这样的,所以诀窍就在于不断学习。” 投资领域向来“英雄不问出处”,也不存在“开局即巅峰”的神话,唯一可依赖的就是持续进化。在本文中,我将结合《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简单梳理巴菲特投资理念上的几个变化,以便更好地向巴菲特学习,向巴菲特的“持续学习”学习。 好的投资不是捡便宜这么简单 提到巴菲特,通常都会谈及他投资风格的重大转变,即从追求价格低于价值的“捡烟蒂”投资法,转向以合适的价格买入成长性良好的伟大公司。 20世纪50年代,巴菲特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价值投资奠基者格雷厄姆,之后在格雷厄姆-纽曼投资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1956年,巴菲特成立巴菲特合伙公司,以10.5万美元的资金开始了投资工作;1965年,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开启了伯克希尔时代,自此之后的50多年中,伯克希尔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 伯克希尔原本是一家纺织公司,巴菲特于1962年前后开始买入,秉持的正是“捡烟蒂投资法”——以足够低的价格买入一家糟糕的公司,就像在大街上发现有一节还能抽一口的雪茄烟蒂,尽管所剩无几,因“代价便宜”,也可以获利。 但是,巴菲特很快遇到问题。由于美国纺织业的持续不景气,纺织厂经营持续不达预期,巴菲特多次试图扭转局面无果后,不得不于1985年关闭纺织厂。这段经历,曾让巴菲特反思“捡烟蒂投资法”的弊端, “我所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当然是买下伯克希尔公司的控股权。尽管,我当时就知道,公司的主业——纺织业务——前途暗淡,我还是被它貌似低廉的股价所诱惑,忍不住出手。在我投资生涯的早期,这类股票投资给我带来了合理的回报,直到1965年伯克希尔的出现,使我渐渐意识到这种投资策略并不那么理想。” 从这一点看,巴菲特已经超出了格雷厄姆投资理念的束缚。格雷厄姆强调“几乎每一个证券都可能在某个价格水平上具备投资价值”,由于优秀公司的市场关注度高,较少存在低估机会,过于强调低估时买入,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以更大的概率把二三流公司收入囊中,与真正伟大的公司擦肩而过。 巴菲特的顿悟在于,他意识到有时候价格便宜并非真正的安全边际,因为经营前景黯淡的公司犹如在流沙中奔跑,再优秀的管理层也不会有任何进展。巴菲特开始强调发现那些价格合理的杰出公司,而不是价格便宜的平庸公司。 此外,芒格对巴菲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与巴菲特早年喜欢寻找“便宜货”不同,芒格更倾向于买入并持有伟大的公司,他说: “如果你因为一样东西的价值被低估而购买了它,那么当它的价格上涨到你预期的水平时,你就必须考虑把它卖掉,那很难。但是,如果你能购买几个伟大的公司,那么你就可以安坐下来啦。那是很好的事情。” 好的投资,不仅仅是捡便宜这么简单。 重视消费特许权的价值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成熟于大萧条期间,更强调股票的“每股流动资产”、“每股有形资产”带来的安全边际。巴菲特师从格雷厄姆,早年也尤为注重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存在偏见,以至错过很多投资机会,如巴菲特所说: “我自己的想法与35年前(1960年前后)相比已有了巨大的变化。那时,我所受到的教育看重的是有形资产,而避开那些倚重经济商誉的企业。这种偏见令我错失良机,犯了很多重大错误。” 巴菲特提到的经济商誉,不同于会计上因并购溢价产生的商誉,而是来源于优秀消费体验形成的品牌声誉、政府特许权以及低成本运营能力等。经济商誉,通常愈久愈陈,随着时间而增长(不绝对,视企业经营情况而定)。 比如贵州茅台、可口可乐的巨大品牌价值,就是一种经济商誉,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是企业的隐形资产,也是巴菲特口中的消费特许权。 在巴菲特看来,具备消费特许权的企业,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更少的有形资产创造更大的收益,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受通胀、经济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具备更高的内在价值。 顿悟到经济商誉的巨大价值之后,巴菲特对投资的理解进入新的层次,开始强调“最好的生意是那些长期而言,无需更多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却能保持稳定高回报率的公司”。 事实上,虽然可口可乐完美地契合这个理念,巴菲特直到1988年才首次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买入价格也并不便宜——5倍PB和15倍PE,比当时市场平均估值水平高30%左右。没能早十年买入,大概便是巴菲特所说的因商誉偏见所犯下的重大错误之一。 好在,一旦逻辑想通后,巴菲特便迅速提升了仓位,到1989年底,可口可乐已成为巴菲特第一大重仓股,组合内比重高达35%。 持续学习,扩大能力圈 在航空股投资上,巴菲特也犯过错误。 1978年,美国出台《放松航空业管制法》,放弃了对航空票价的价格管制。市场竞争逐步走向白热化,之后的六年时间里,超过40家航空公司申请破产,航空业陷入低迷期。1989年,巴菲特逆势买入美国航空的优先股。1994年,美国航空因持续亏损停止支付优先股股息,巴菲特不得不计提75%的账面损失。 在随后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进行了反思,认为自己的错误在于被航空公司长期盈利的历史迷惑,并轻信优先股提供的表面保护,忽视了结束价格管制后美国航空业激烈竞争——在个别航空公司神风敢死队式的降价策略下,航空票价快速下降,但成本结构是刚性的,导致航空业持续出现大面积亏损。 从随后几年的发展看,美国航空成功走出困境,巴菲特的这笔“失败”的投资也意外获得了好结果。但巴菲特将其归因为好运气,并不原谅自己决策时的失误,称之为“择时带来的愚蠢”。 世上没有不犯错的投资者,巴菲特公开剖析自己的错误,才是真正令人敬佩;也正因如此,他强调投资的“能力圈”原则,并抓住一切学习机会扩充自己的能力圈。 1991年,巴菲特买入3亿美元的美国运通公司优先股,后考虑到VISA等公司的竞争压力,巴菲特考虑将股票卖出。打算付诸行动的当月,巴菲特借打球之机向一位熟悉信用卡行业的人请教,发现运通公司的发卡业务享有惊人的特许权,遂改变主意并大举买入,持股比例增至10%。后来,这个决定为巴菲特赢得至少30亿美元的收益。 这个例子,体现的是巴菲特的知所不知和持续学习精神,在致股东的信件中,巴菲特用这个例子来幽默自己的“好运气”。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持续学习的伟大投资者。 每天进步一点点 很多年轻人向芒格和巴菲特咨询致富的诀窍,芒格的回答是: “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地,你会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够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大多数人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东西。” 杨奇函每天问自己“今天变得更博学了吗”,观众听到会哄堂大笑——迂腐的陈词滥调;同样的话由芒格讲出来,却变成了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具备了发人深思的力量。这说明了什么呢?说不重要,做才重要。 关于持续学习,若只说不做,便只是一句引人发笑的陈词滥调;付诸行动,才能产生点铁成金的神奇效果。所以,树立长期思维,去做正确的事吧,时间会站在你这边。 参考资料: 1、[美]沃伦 E 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原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