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黄浩)“禁塑令”再次加码。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召开全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会议要求,要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全面系统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9月1日,在广州一超市的出口,市民用纸箱子将刚购买的商品打包回家。当日,广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开始实施。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此时,距离年底不足4个月,第一批禁塑试点城市围绕阶段性目标进入倒计时。在央地多项禁限政策下,塑料制品产业进入调整期,各地纷纷加速布局替代品生产项目。 央地政策频发 禁塑限塑时间表愈加清晰 据了解,在十部门电话会议之前,国家层面已经五次出台禁塑限塑领域相关政策和法规。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施行;8月2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7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征求意见稿)》;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下称《意见》)。 其中,《意见》被业界称为新版“禁塑令”(相对于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了三个禁塑限塑关键时间节点:2020年底、2022年底和2025年底。《意见》要求到2020年底,将率先在部分地区及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到2025年前,国内将逐渐限制、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和酒店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快递塑料袋等。《意见》还明确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需在2020年底前应完成的禁塑任务,禁塑范围包括这些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等。 到目前为止,广东、海南、陕西、山东等20余个省级行政区域均发布了地方性禁塑限塑政策,相应省会、计划单列市开始进入禁塑倒计时。 以湖北版“禁塑令”为例(8月18日,湖北发布《湖北省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武汉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1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宜昌市、襄阳市建成区;到2022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湖北地级市和直管市建成区;到2025年底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记者梳理各地政策发展,各省的禁塑节奏类似,多为2020年在主要城市试点,2022年推广到全省,2025年达成全省禁塑限塑的目标。 “央地禁塑限塑政策密集出台,打出了‘组合拳’,逐渐形成政策、法规的合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禁塑限塑的时间表和操作路径也愈发清晰。而相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此次新政策密集出台,除了限制,还明确了禁止。他强调,禁止则意味着政策的刚性。这势必“倒逼”整个产业生态的重塑。 产业加速调整 谁是最佳替代品 禁限之下,相关市场应声而动。不可降解,是此次禁塑的矛头所向。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6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塑料制品产量累计为3176.8万吨,同比下降9.6%。刘建国分析认为,国内塑料制品产能已经进入调整期。未来不可降解产能有所收缩,可降解产能布局将加速。 2020年1-6月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分地区统计表(单位: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企业侧,记者发现,金丹科技、金发科技、恒力石化、华峰集团等多家国内塑料制品企业已经围绕可降解塑料材料和制品扩建产能。金丹科技半年报显示,公司规划项目中包含10万吨的PLA(聚乳酸)工程项目。金发科技披露,目前在建6万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生产线进展顺利,预计新建产能将于2021年投产。恒力石化在答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新建的3.3万吨PBAT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投产;3月18日,华峰集团与南通市签约,将投资100亿元建设华峰可降解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包括年产30万吨PBAT、30万吨聚碳酸环己内酯(PCHC),以及环己烯、环己酮、环己醇、己二酸、过氧化氢基础原料等项目……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经营范围为可降解材料的相关企业共计3358家。其中,2019年相关企业新增数量达514家,同比增长15.05%。今年上半年新增相关企业255家,同比增长23%。 在城市侧,围绕可降解材料,各城市间正形成新一轮产能与研发资源的“抢夺战”。3月10日,《海南省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发布,从基金、政策、规划、标准各维度率先打出了一套组合拳;9月,广东提出了到2025年50万吨的阶段性产能目标,着力打造5到10个可降解塑料原材料和制品产业示范基地;湖南正在筹划可降解塑料产业创新联盟,通过市场化手段培育相关产业链…… “尽管市场产能在加速,但未来可降解塑料产能缺口仍然非常大”,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表示,目前国内的可降解塑料主要以PLA和PBAT项目为主,总体市场占比不足1%。他分析,面临刚性的政策时间表,除了产能不足,高昂的市场价格也是制约可降解塑料快速市场化的因素。 据了解,目前国内传统PE、PP塑料主流报价为6000—10000元/吨,PLA的价格则高达25000—40000元/吨;PBAT的价格一般在20000—30000元/吨。这意味着可降解塑料与传统塑料之间仅成本价格就相差1到3倍。 成本压力下,消费市场是如何选择的? 餐饮业是较早动起来的一环。6月30日,麦当劳中国宣布,北上广深等地近千家餐厅将率先停用塑料吸管,通过杯盖的设计上的微调代替吸管功能。记者在北京的走访过程中发现,星巴克、喜茶等企业开始在门店提供环保纸质吸管。上海则公布了外卖餐盒团体标准,倡议用淋膜纸碗代替塑料送餐盒。 在替代产品方面,《意见》明确,以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为导向,推广应用安全可控、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相关替代产品。业内部分声音认为,特种纸和可降解材料均有望成为传统塑料材质的替代品。但也有声音认为,特种纸最大的问题在于应用场景有限。 “目前,包装原纸主流产品的价格区间为4000—5000元/吨,但如果要让纸袋的强度达到同体积塑料袋的强度,其耗材重量要增加3倍左右,实际应用成本并不低”,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常务副会长王旺表示,当前市场层面还缺乏与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样便利、廉价,应用场景广泛的替代品。他建议,传统塑料替代品市场还需要从政企学研用等多维度综合考虑,或可参考新能源汽车模式,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加速主流替代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
截至今日,港股纸业股板块自上周五起已连续4个交易日上涨,本周至今3日累涨超过10%。 其中,理文造纸领涨板块,截至发稿涨幅达8.57%,本周累涨超过18%。玖龙纸业本周累涨9.13%,阳光纸业本周累涨6.67%。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近期不断升值或是纸业普涨的背后原因。因为我国造纸业原材料主要依赖外国采购,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影响,造纸成本将降低。 原料纸浆价格在进入8月后突破了维持近3个月的底位震荡区间,开始上行,9月的前两天一度突破6000元大关,后回落至4000元左右。 但考虑到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纸浆涨价的程度被大幅缩减。同时,部分业内人士对纸浆后市持看空态度,认为即便需求大幅回暖,但仍不足以支撑这么大幅度的上涨,因此原料成本仍将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 同时,进入9月以后,纸板涨价风潮逐步蔓延。山鹰纸业、玖龙纸业等造纸企业连续发出涨价函,带动了期货、股票市场的连锁上涨。上周,铜版纸、白卡纸、箱板纸、瓦楞纸等都有0.5%-1.5%的价格上涨。 除短期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外,“史上最严”限塑令是纸业需求迅速回暖的主要原因。 根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9部委发布的通知,明年1月1日起,将对零售、线下餐饮、外卖、电商等各大领域全面禁用塑料袋、塑料餐具及塑料吸管等。因此市场对传统塑料替代品的关注迅速增强,许多上市公司正在积极扩产,以解决可降解塑料或纸包装成本高企、产能不足的问题。 禁用一次性吸管后,纸吸管是目前主要的替代品,不过由于使用体验不佳,纸吸管还不足以接手塑料吸管市场。可降解塑料吸管可能是塑料吸管的最优替代品,不过目前亟需解决的是可降解塑料吸管存储期较短、难以贮藏的问题。 同时,国内可降解塑料产能水平短期内难以填补塑料制品退出后需求的巨大空白,而纸包装供应端有30%左右的产能可以在短期内快速进入一次性塑料替代品市场。因此限塑令出台后对纸业的刺激最为明显。 纸包装的原材料以瓦楞箱板、白卡白板等包装原纸为主。因此,在“限塑令”的出台给予了国内纸制品需求良好的增长预期。 以理文造纸为代表的主营纸包装的企业受需求回暖影响积极扩产,产量提升的同时成本下降,在2021年的收益可能会有明显的提振。因此麦格里发布研报,重申了理文造纸“跑赢大市”的评级,目标价为7港元(当前最新价为5.32港元)。 另外,玖龙纸业将在下周二发布2020年度业绩,麦格里预测其表现将超过预期10%左右,体现了机构对造纸企业今年和明年业绩的普遍看好。
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的商超、药店等场所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日前,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和济南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济南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通过有序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分批禁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减少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加强快递塑料包装管控等塑料制品使用、流通环节监管,严控塑料污染。 《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城市建成区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在城乡接合部、乡镇和农村地区集市等场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分批禁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0年底,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底,区县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全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到2022年底,全市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到2025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市所有宾馆、酒店、民宿。 推行绿色环保包装,逐年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的使用。到2020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瘦身胶带”封装比例、循环中转袋使用率不低于9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不低于70%。到2025年底,全市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在严控塑料制品生产、销售上,济南将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方案》明确,济南将严格新上项目审查,对新建、改扩建塑料生产项目,在立项、环评等环节严格把关,涉及禁止类产品的一律不予批准,并组织开展生产、销售环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依法查处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农用地膜的厂家。同时,加强对进口塑料制品检查管理,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 在推进替代产品应用方面,济南将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
准备好和塑料说“再见”吗? 一些塑料制品将被禁用,你准备好了吗?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公布了禁限相关塑料制品的细化标准。今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印发实施。意见提出到今年底,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地的商超、书店等场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随着各地禁限塑料制品力度不断加大,公众、塑料制品企业等准备好跟塑料说“再见”吗?替代产品能否跟得上?如何实现塑料资源循环再生?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居民、社区、物业、回收企业说—— “资源化利用塑料,咱能出一份力” 8月21日中午,提着一个被各种塑料瓶、泡沫装得满满的白色袋子,北京市朝阳区慧谷阳光小区居民李阿姨走进楼下的再生资源回收站——一个10多平方米的半地下房间。 来到门口,李阿姨拿出手机扫门上的二维码,门上方显示屏出现口令,在手机上输入口令,门自动打开。屋内,几个装满可回收物的袋子已整齐摆放。另一边墙上,一排新袋子挂在发袋机上。李阿姨放好袋子,再用手机扫描新袋上的二维码,“啪”,发袋机锁扣弹开,李阿姨取走了新袋。李阿姨说:“以前家里的废塑料都混着扔进垃圾桶,现在这个小站24小时开门,回收的东西种类多,还有一些收益,很方便。” 回收站建设得到社区、物业大力支持。慧谷阳光社区主任刘春红表示,小站的建设有望破解此前社区遇到的一些垃圾分类难题,若试点效果好会进一步推广。负责该小区管理的北京阳光嘉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承担了小站建设和维护费用。该公司项目负责人修宗泉说,公司引入奥北环保公司提供专业服务,为业主参与垃圾分类提供了便利。这种模式能够实现垃圾减量化,还能减少居民把塑料垃圾放在楼道里带来的安全隐患。 塑料,人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业态发展,中国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用品消耗量持续上升。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向本报提供的数据,2019年中国产生废塑料6300万吨左右,废塑料总体回收率为30%,在全世界排名前列。 做好垃圾分类,关键在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塑料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如果能回收利用,将极大减少资源能源浪费。然而,由于不同塑料的回收价值、分拣成本差异较大,如何对塑料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一直是待解难题。 “我们的初心是用技术创新解决垃圾分类问题,而不是靠收废品挣钱。”该小站的运营方——奥北环保公司北京地区负责人卢斌表示,回收站采用智能化的自助式管理模式,将智能技术运用到包括塑料制品在内的可再生资源回收、清运、分拣、收益统计等流程,居民从买袋子到回收再到最终确认收益,一个二维码就能轻松搞定。 该小站目前提供的14种可回收资源中,其中PET瓶、PE瓶、泡沫、硬质塑料、塑料袋膜等5种为塑料,以干净、干燥、无异味为回收原则。 写字楼也可以参与回收。在北京东城区东环广场,发袋机安装在大楼前台,业主只需把袋子送到银达物业公司指定的区域即可参与回收。 在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街道光熙门北里北社区,奥北回收站已运行了一年多。小区现有2000多户居民,有500多户参与其中。谈起变化,社区党委书记张红霞颇有感触:“现在塑料、泡沫等资源基本都进了回收站,而且社区老人、年轻人都参与进来了,对其他垃圾进行分类的意识也提高了。” 研发企业说—— “传统塑料‘下岗’了,生物降解塑料能接好班” 随着全国禁限塑时间表确定,各地陆续推出多项禁限塑政策。当传统塑料“下岗”,谁来替代它们?《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推广使用可降解购物袋、可降解包装膜(袋),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加强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等。 目前市场上的可降解塑料能接好班吗?在一些研发企业或许能找到答案。 这些天,在位于广东珠海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购物袋、快递包裹袋、农膜等塑料产品。经过16年研发,这家企业已拥有6万吨生物降解聚酯合成及配套的改性专用料年生产能力,掌握生物降解塑料多项核心技术。 这些白色、黑色的塑料产品看上去和普通塑料没什么区别,但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表现差异很大。 “相对于几百年才能消失的‘白色垃圾’,在堆肥条件下,全生物降解制品能在30天内被微生物分解90%以上,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态进入自然界;在非堆肥条件下,垃圾处理厂未处理干净的部分全生物降解制品将在2年内逐步降解干净。”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项目总监郭德凡表示,公司生产的生物降解塑料符合国际、国家权威标准。他表示,在使用全生物降解制品过程中,我们依然要做好垃圾分类、定点弃置、集中处理,不应随意丢弃。 那么,塑料制品要达到什么标准才算生物降解呢?国际相关标准规定了4项测试:一是生物降解测试,材料能被微生物分解并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是崩解测试,材料能在堆肥过程中崩解,不存在“白色污染”;三是生物相容性测试,堆肥残留物不能对生物生长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四是重金属含量测试,不能含有重金属,对堆肥残留物产生影响。只有同时通过这4项测试,才能被认可为生物降解塑料。 价格是影响可降解塑料推广应用的一大因素。据了解,一个生物降解塑料袋的价格一般是普通塑料袋两到三倍。 郭德凡表示,全生物降解制品价格主要取决于研发成本和合成单体价格、加工生产效率等,随着政府出台禁限塑令,更多研发力量参与,行业规模化效应扩大,价格会逐步降低。 业内专家说—— “解决塑料污染,需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在北京中关村南大街乙四十八号院,我们观察到,一位居民自备一次性手套,把厨余垃圾倒入厨余垃圾桶里,再把垃圾袋放入‘其他垃圾’桶里。” 近来,一些环保组织成员组成垃圾分类观察团,借助蔚蓝地图App的垃圾地图功能,动员志愿者随手拍小区垃圾分类工作。 在垃圾分类中,居民会把厨余垃圾和装厨余的袋子分开投放吗?牛奶盒投进“其他垃圾”箱还是“可回收物”箱?泡沫上的胶带要撕掉吗?这些废塑料的处理是观察团的观察点之一。 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零废弃项目政策主任谢新源是志愿者之一。他说,如果垃圾袋采取生物降解塑料材质,需要考虑好衔接问题。一方面,生物降解塑料完全降解需要满足工业堆肥的温度、湿度、菌种等特定条件,因此建设工业堆肥设施是改用可降解垃圾袋的前提。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居民使用普通塑料袋作为垃圾袋,如果这些塑料袋进入厨余桶,会影响厨余垃圾处理,因此相关部门应协调好可降解塑料袋和垃圾分类的关系,教会居民正确投放可降解塑料袋和普通塑料袋。 专家建议,明确可降解塑料的使用范围和适用级别。例如,与食物接触的包装物、装厨余垃圾的塑料袋等,应优先考虑使用可降解塑料。对于大规模使用可降解材料难度较大的行业,应推广可重复使用的制品。 塑料污染涉及面广,治污需齐抓共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5年,应基本建立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形成多元共治体系。 产业链咋打通?行业协会可以发挥作用。今年6月底成立的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被认为开了个好头。工作组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两个行业协会牵头,16家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发起。 “解决塑料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把源头减量、产品设计和中端回收、加工以及后端再生产品应用等各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利于塑料回收和再生的闭环。”该联合工作组副组长王永刚说。 据了解,工作组首要工作是搭建一套完整的再生塑料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和检测体系,覆盖再生塑料的全生命周期,科学评价和指导绿色塑料产品的设计、生产。比如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将建立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和评价指南和再生塑料清洁生产评价、绿色再生塑料评价指标、绿色再生塑料—产销监管链要求等。 “要从根本上解决塑料垃圾污染问题,还得靠减量和循环利用。对于那些采用循环利用包装、共享布袋等耐用品重复使用的做法,更值得下大力气创新和推广。”谢新源说。
证券时报记者 王林鹏 8月份以来,可降解材料龙头莫高股份(600543)在14个交易日中收获8个涨停,其中包括连续4个一字板,累计最高涨幅达86%,同期大盘涨幅不到3%。 该股昨日受大盘、种植概念影响股价大跌,依然不改个股短期内聚拢的市场热度。市场有分析认为,公司股价短期内大幅上扬,主要因其为可降解材料概念。 根据公司2019年报披露,公司新建年产2万吨生物降解聚酯新材料项目建设,报告期内项目已开工建设。公司近期发公告表示,主营业务仍为葡萄酒,降解材料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不足10%,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影响较小。 除莫高股份外,因为“限塑令”,其他概念股近期也获得市场关注,王子新材(002735)7月份以来股价上涨59%,昨日大盘不振的情况下股价大涨8.45%。此外,国恩股份(002768)、银禧科技(300221)等个股跟涨。 多地出台 严格“限塑令” 近日,江苏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意见》对禁塑进一步“加码”,规定从今年底开始,在部分地区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餐具等。 作为经济、人口大省,江苏使用塑料制品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等问题突出。对此,江苏版“禁塑令”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路线图: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2022年,全省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2025年,全省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面对绿水青山与塑料白色污染之间的尖锐矛盾,纷纷出台了具体可行的“禁塑令”。中国近5年平均废弃塑料回收量为1800万吨,平均回收率为25.6%,目前尚无可媲美的廉价替代品,预计塑料产品仍保持较快增长,对环境产生较大压力。 今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于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范围作了严格规定,并对塑料产品的可降解化进行了推广。7月份,发改委等九部门通过《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属地管理的责任。 5月份,广东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落实“禁塑令”向社会广泛征求了意见,有望在年内出台正式的“禁塑令”。河北省在7月份出台“禁塑令”,石家庄、雄安新区等对塑料产品都进行严格的限制,到今年底,全省范围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 从中央到地方,“禁塑令”逐渐形成影响力,未来更多的地方将会加入这场“禁塑限塑”的行动中。随着国内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快速落地,各地政府细化政策及目标快速出台,禁止使用塑料制品将快速推行开来,届时可降解塑料市场有望打开。 可降解塑料 成行业新宠 “不用处理就能自动消失”是公众对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一种普遍认知或期望,面对严重的“白色污染”,可生物降解塑料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武器。 生物降解塑料由于接近普通塑料的性能及环保性,预计将成为首选替代材料。中国生物降解塑料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全淀粉塑料生产企业较少,主要以PBAT、PLA(生物可降解膜)等新型技术路径为主,企业纷纷看好禁塑令下的替代需求,进行相应项目的新建和扩产。 华西证券(002926)认为,纸基材料及生物降解塑料都将成为行业新宠,在可降解塑料市场提前布局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将受惠于“禁塑令”政策打开的市场空间。忽略其余领域可降解塑料消费需求,仅考虑快递、外卖等4大领域143万吨的替代需求量,如果按吨平均售价2.5万元计算,2025年中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58亿元。 从中央、地方禁塑限塑政策频出可以看出,塑料制品使用限制大势所趋,对传统的塑料制品企业产生潜在的巨大影响,更有望催生一个新的塑料可替代材料市场。 概念股有望受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制品消耗国,可降解塑料国内市场替代空间广阔。IHSMarkit公司统计显示,2018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量36万吨,占塑料总用量的0.1%,中国需求量约4.3万吨。2018年中国餐盒、塑料袋等领域一次性塑料用量达594.5万吨,假设以30%的替代比例计算,可降解塑料用量接近180万吨,增长空间高达42倍。 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主要企业包括 Nature Works、Total Corbion、巴斯夫等,但总体来看规模不大。随着国内法规逐渐明确,市场空间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国内企业纷纷加入竞争。 目前国内PBAT龙头主要为金发科技(600143)、仙鹤股份(603733)等。金发科技3万吨可降解塑料已经实现量产。仙鹤股份表示,目前已经具备纸吸管、纸袋等可降解材料产品的生产能力,现有产能能够满足销售订单的需求,并将继续快速完成市场布局。彤程新材(603650)通过引进巴斯夫授权的PBAT聚合技术,在上海化工园区落地PBAT生产建设项目,一期6万吨,未来满足高端生物可降解制品在购物袋、快递袋、农业地膜方面的应用。 目前已有16只相关概念股披露了上半年业绩情况,以净利润增幅中值计算,9家业绩向好,其中道恩股份(002838)的预告净利润增幅中值最高,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2亿元~6.2亿元,同比增长560%~680%。
2025年底,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湖北“禁塑”再出重拳。8月18日,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方案,明确了湖北“禁塑”时间表:到今年底,武汉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明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宜昌市、襄阳市建成区;2022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部地级市和直管市建成区;2025年底,塑料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今后,湖北省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到今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等;全省餐饮行业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底,实施范围扩至县城建成区、景区景点。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菜篮等。支持武汉、荆门、孝感、咸宁等地建设全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品示范园区。 湖北省将把塑料污染治理突出问题纳入省生态环保督察范畴,强化考核和问责。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列入失信记录。机关、学校、商场等公共机构要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禁塑”不力的责任主体,将依法依规查处并以公开曝光、约谈等方式监督整改。
“禁塑令”落地临近,国内塑料包装,塑料吸管等替代品空间已经引发市场想象。大型特种纸生产企业仙鹤股份现有产品中的快餐类包装纸、吸管纸、液体包装纸等,都在这一环保概念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统计,最近7个交易日仙鹤股份股价涨幅超过50%,龙虎榜上各地游资纷纷现身,备受市场关注。8月4日晚间,公司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仙鹤股份表示销售情况未出现大幅波动,订单与合同正处于正常履行状态。 事实上,面对纸基类包装材料业务的重大发展机遇,仙鹤股份近日动作频频,在发行可转债投向食品包装原纸等项目后,公司又将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高档纸基材料项目,产品以新型高克重高档食品级包装材料为主。 “2019年国内市场有超过8000万吨的塑料制品,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具备以纸代塑的条件,”仙鹤股份董秘王昱哲向记者表示,公司将力争抓住发展机遇,“在今后消费升级的发展理念中,纸将会作为经济型、环保型的基材,应用在终端消费端的包装中。” 新项目自研技术具备唯一性 根据此前仙鹤股份披露的公告,此次计划12亿元投资子公司浙江鹤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高档纸基材料项目,项目建设周期计划为两年,产品将在目前市场上食品级包装材料的基础上添加新型纤维材料。 王昱哲向记者透露称:“这将是公司现有产品的一个拓展,并且已经具备稳定生产的能力和技术。并且公司在新项目上实行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形式,充分保证技术的唯一性和领导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仙鹤股份技术中心拥有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的主体实验室和中试车间以及配套的检测、试验、研发等仪器300多台,除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外,公司与多家科研院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又具备丰富行业经验与雄厚技术储备,以支持研发工作的开展。 “作为创新产品,其可降解、无污染的特性符合环保理念,而且具有防油耐温特性,可以代替塑料制品使用在药盒、烟盒、牛奶包、餐包、快速食品等包装上,将会是伴随我国消费市场升级快速发展的新型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对于项目产能消化的预期,董秘王昱哲向记者提到,“公司的产品多样化,能够为食品包装做整体的解决方案,目前公司的下游客户市场渠道已经建设成熟,与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限塑令的严格管控与长期推广下,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特种纸的需求在被不断挖掘。目前,已经有一些长期从事传统纸张生产的企业进入到特种纸细分领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向记者表示,“作为行业内的第一梯队,仙鹤股份较新进企业拥有客户积累、转换成本、市场份额等领先优势,通过加速规模化投资步伐、布局新产能,公司的行业影响力还有望进一步扩大。” “以纸代塑”或成大势所趋 近日,记者在杭州市一些餐饮店走访时发现,已经有不少店铺主动更换了环保纸制吸管。星巴克一家门店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现在已经停止供应塑料吸管,此外,门店部分饮品配了直饮杯盖,可以不使用吸管。而在另一家喜茶门店,结账台前有纸质吸管和塑料吸管,店员则会建议消费者选择纸质吸管,不过记者观察发现,几乎很少有顾客选择纸质吸管,其中一位女士表示,纸吸管使用后会变软,用久了甚至还会有脱胶情况,体验感很差。 “禁塑令的不少治理举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解决可替代品的需求是一大痛点,目前来看,可降解塑料由于其制作成本、技术要求等原因,在对价格敏感、性能要求不高的领域应用性较差,已经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纸类包装替代的需求可能会更快上升,”钱向劲向记者表示,“无论是可降解塑料还是纸类包装,如何从技术层面研发出兼具低成本、高性能、安全性的替代品是极为关键的。” 据IHS统计,2019年全球塑料应用领域主要为包装领域,市场占比高达40%。另有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外卖订单量约为110亿单,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约176万吨;快递业务量逾500亿件,产生塑料快递袋约245亿个,塑料编织袋约53亿条,产生塑料垃圾约80万吨。 2020年底,我国将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随着对塑料制品禁止使用时限的临近,“以纸代塑”的关键词成为特种纸行业新的亮点。 仙鹤股份中报预告显示,公司预计1-6月食品与医疗包装用纸系列产品实现销售3.3亿元-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6.74%至51.19%,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从2019年的11.66%提高到16.80%至17.31%。王昱哲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多种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将部分实现对塑料包装的替代,其中以食品包装用纸居多,近日发行的可转债项目则主要为食品包装原纸扩产,其将会得到市场充分的认可,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