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55,较前一交易日上调79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2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355元,1欧元对人民币7.9414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3050元,1港元对人民币0.84312元,1英镑对人民币8.7835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9372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299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9051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3796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1467元,人民币1元对0.61990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1.2214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2776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6.90韩元,人民币1元对0.56202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7398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4.8434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911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370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2824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345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1.19885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0500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5950泰铢。
7个月升值近10%,开年首个工作日升破6.5,两日一度上涨超千点。 人民币站上两年半新高之际,我们关注高汇率对经济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人民币升值配合美元弱周期,汇率改革是否迎来了适宜的时间窗口? 在专家看来,评估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不能仅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要看人民币对各种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按此计算,人民币其实升值的并不多。人民币升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大。预计2021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压力将有所减弱或出现一定震荡,同时,人民币汇率改革将进入相对适宜的时期,人民币进一步扩大波动限制区间的条件或将更加成熟。 人民币升值对实体经济影响小于“想象” CF40青年论坛会员、中银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包括出口的影响都是比较小的。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仍然较为“温和”;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部分也是因为出口表现强劲,出口结汇较多,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并不会对出口形成明显打压。 徐高指出,评估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不能仅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要看人民币对各种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按照这个汇率来算,人民币其实升值的并不多。 “现在大家可能关注比较多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升值比较多,这背后更多是因为美元贬值幅度较大。但是如果看人民币对一篮子里面的其他货币,比如说人民币对欧元,就看不到太强的升值走势。”他说。 CF40研究部主任、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徐奇渊也认为,从篮子汇率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小于双边汇率升值幅度带来的影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16:30官方收盘时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4615,较上日上涨25个基点,续创2018年6月中旬以来新高。自5月底以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累计涨近10%,同期人民币对欧元则呈现小幅下跌。 如果看CFETS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1月5日为95左右,与2020年3月下旬、2020年4月下旬的水平相当或稍弱,并且低于2018年6月中旬的水平。 徐奇渊预计,2021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在前半段升值预期较强,后半段升值压力减退或者出现一定的震荡。这主要是因为欧美经济前半段将受到冬季疫情的严重冲击,甚至部分国家可能面临双底衰退(例如英国、德国),后半段则可能得益于疫苗普及带来的提振,全年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中国经济则可能呈现为前高后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形成反差。 出口方面也是如此,预计中国出口在2021年前半段将较为乐观。随着疫苗得到一定普及,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生产能力、经济活动将在下半年有显著的恢复,供需缺口将得到有效补偿。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将逐渐回落到疫情之前正常的历史水平附近。但是全球贸易的总体体量,可能将难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再加上2020年后期较高的基数效应,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增速在2021年后期将面临一定压力。人民币汇率作为价格效应,只要波动幅度不是巨大的,那么其所发挥的作用就相对有限。 企业减小汇兑损失不能依赖汇率政策 从现有数据来看,尽管人民币升值并未对出口竞争力造成明显负面影响。但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在人民币升值期间还是出现了一定的汇兑损失。这一现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企业呼吁,央行应该进行汇率干预。 对此,徐奇渊指出,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仍然处于比较正常的区间。央行的汇率政策着眼于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等目标,而不是部分企业的财务损益。 他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汇率和商品价格一样,都是随行就市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自有一套管理办法来应对价格波动的风险。从长远来看,可以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国际化来避免汇率风险,但这最终依然要靠微观企业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 “对于原材料、产成品的价格波动,企业肯定会有一套管理办法来应对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风险实际上也是一样,企业可以通过外汇衍生品的操作来实现套期保值。”他说,“企业需要对套期保值的操作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把套期保值作为投资工具,要明确套期保值锁定风险的功能定位。” 徐奇渊表示,政策层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在健全监管体系的条件下,更多放开外汇市场准入,增加外汇市场、尤其是衍生品交易的流动性,为企业提供成本更低的套期保值手段。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汇率制度改革,为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充分弹性创造条件。 徐高表示,未来汇率波动将成为常态,企业要主动适应,更多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对冲汇率风险。对监管层来讲,汇率弹性增强是汇改的成果之一,得之不易,走回头路是不恰当的。应该继续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但是也不宜让汇率过度波动,在汇率波动明显开始冲击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时,应采取临时性措施予以平抑,比如调节逆周期因子。 徐高解释称,评价汇率是否波动过度的标准不是具体的汇率升贬幅度,而是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会否带来较大冲击。比如在人民币升值时期,可能要看其会否对出口带来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人民币贬值时期,可能就要看我国外汇储备有没有因此而大量流失。 下半年汇改条件或更加成熟 一般认为,在人民币升值时期推进汇率改革可能是相对较好的选择。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元走弱周期是汇率改革成功的重要外部条件。近9个月来,美元指数从103高位一路跌破90,市场普遍认为美元已经进入弱周期。有观点认为,本轮美元弱周期或将持续近9年。2020年,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今年会是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实现人民币汇率清洁浮动的好时机吗? 徐高强调,汇率改革需要与金融市场改革和实体经济改革相匹配,切忌单兵突进。相比于贬值,政策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空间更大,能力更强,但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任,现在让汇率实现清洁浮动的时机还不成熟。 徐奇渊表示,目前美联储仍处于宽松阶段,美元指数也处于弱周期之中。暂时看来,人民币对美元有较强升值压力,下半年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有所减退,人民币进一步扩大波动限制区间的条件或将更加成熟。 对此,他解释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时机,最好是选择既没有明显升值预期、也没有明显贬值预期的双向波动时机,这时候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水平附近。当然,这样的时机比较难找到。那么退而求其次,选择略有一些升值预期的时期,好于升值压力较大或者有贬值压力的时期。 不过,他也提到,如果单独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本身,可能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是如果从全局来看,人民币汇率改革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退出逆周期调节因子、发展成熟的外汇衍生品市场等措施之外,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也都需要与汇改相匹配。其中,利率与汇率的波动息息相关,而我国利率市场化也尚在推进过程当中。另外,资本账户不完全自由可兑换,也使得人民币汇率是在有限的参与者、有限的交易量之下形成的。从这些角度来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可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
要点 本轮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冲击而非竞争力打击。综合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的财务影响也不如想象中那么大。 2020年,人民币汇率(如非特指,本文均指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走势先抑后扬,从6月份起震荡走高。2020年年末,境内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银行间市场收盘价分别为6.5249和6.5398,均较5月底上涨9.3%,较上年末分别上涨6.9%和6.5%。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引发广泛关注。以下是笔者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影响的两个客观事实 考察人民币升值对外贸出口的影响,需要注意到以下两方面客观事实: 第一,2020年下半年外贸出口伴随着人民币升值而进一步加速增长。2020年6-11月,我国出口同比分别增长0.5%、7.2%、9.5%、9.9%、11.4%和21.1%。导致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受益于我国率先走出疫情,国内全产业链供应链复工复产,及时弥补了全球市场供需缺口,促使出口超预期增长。这也符合我国外贸出口对外需(国际经济景气)敏感,而对汇率不敏感的一般历史经验。二是虽然2020年6-12月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累积了近10%的升幅,但同期人民币多边汇率——如万得人民币汇率预估指数仅升值2.7%(见图1)。故本轮人民币双边汇率升值主要反映了美元走弱的影响,对中国出口价格竞争力的影响有限。 第二,本轮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财务影响大于对出口竞争力的冲击。如前所述,过去七个月,人民币多边汇率涨幅并不大,即便从2020年全年来看,万得人民币汇率预估指数涨幅也只有3.7%,低于同期双边汇率近7%的涨幅。然而,自2020年6月人民币升值以来,7-12月人民币月平均收盘价环比升幅都在1%以上(见图2)。考虑到企业从出口报关到收款,通常有1至3个月的时间差,期间企业出口收入美元要承担的汇兑损失约为1%-4.7%。9月以来,企业要承担的最大汇兑损失更是在4%左右。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或有限 基于上述事实,综合多方面因素看,笔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或不如想象中大。 第一,从年平均汇率看本轮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较小。从财务上讲,当进行本外币折算时,如果是存量数据,应该用期末时点汇率;如果是流量数据,则用期间平均汇率。尽管从时点汇率看,2020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均有较大升幅,但从年平均汇率看,中间价与上年基本持平,收盘价也仅上涨了0.17%(见图3)。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2020年中美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贡献基本可以忽略。同理,不考虑各月出口额分布的不均匀,企业收到外汇即结汇,与2019年相比,在汇率上差别并不大。而即便考虑出口增速前低后高的因素后,2020年前11个月,出口结汇收入人民币也仅减少0.22%。 第二,主动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可减少汇兑损失。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20年前11个月,银行代客即期结汇中有13.7%是远期结汇履约,占比较上年全年上升2个百分点,且10月和11月占比明显高于前9个月(见图4)。同期,银行代客期权交易相当于远期交易量的63.7%。鉴于二者交易的期限结构相近,故可假定这两种交易的客户结售汇方向也相近,由此推理出银行代客即期结汇中约有22.4%做了远期结汇性质的避险操作,其中约90%是1年以内的避险交易(这符合国内企业出口合同基本一年一签的经济特征)(见图5)。由于货物贸易属于有形贸易,银行真实性审核更易把关,故有理由相信,银行代客贸易结汇项下的远期结汇履约占比更高,或不低于25%。在本外币利差为正的情况下,以利率平价理论为定价基础的远期汇价要好于即期,因此这部分结汇由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有望减轻。 第三,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可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据人民银行统计,2020年前11个月,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占比平均为14.5%。其虽然低于2015年的峰值26.0%,却延续了2017年以来占比逐年回升的态势(见图6)。此部分进出口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境内企业不用承担汇率风险,有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出口财务损失。 第四,出口价格指数上涨有助于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据海关统计,2020年3-8月,出口价格指数同比均有所上涨;1-2月合计,以及9月、10月出口价格指数同比虽有所下降,但考虑到同期PPI同比负增长,出口价格跌幅也有所收敛(见图7)。同时,除1、2月份合计,以及9月份外,2020年前10个月的其他月份贸易条件指数均同比改善(4至7月份,同比改善幅度都在10%以上)。这也有利于企业通过进口降低成本,增强抗升值冲击的能力。 第五,如果进口以出口外汇收入支付,其也是汇率风险的自然对冲。根据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测算,对非金融企业境内外汇存款月底余额和月平均人民币汇率收盘价取自然对数后,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二者为弱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4);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间,二者转为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91,其中2020前11个月二者相关系数为-0.933),即人民币越贬值(在直接标价法中,意味着数值变大),企业越减少外汇存款,用于对外支付或结汇(见图8)。加上前述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和主动进行风险对冲,企业货物出口项下或有不少于一半的收入免于或减少汇率波动风险。 第六,如果选择合适的外币计价结算货币,出口企业也有机会减少汇兑损失。2020年全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涨6.9%,与美元指数下跌6.7%的幅度大体相当,故本轮人民币强势较大程度反映了同期美元的弱势。与此同时,从境内银行间市场24种人民币兑外币交易的中间价看,2020年全年人民币兑欧元、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瑞士法郎、丹麦克朗、瑞典克朗这6种外币仍有所下跌。其中,欧元、瑞士法郎和瑞典克朗占到美元指数六个权重货币的一半,权重合计达65.4%。而2020年人民币兑这三种货币的跌幅分别为2.6%、2.7%和6.3%(见图9)。2020年前11个月,境内非银行部门跨境外币收入中,欧元占比3.6%,较上年全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其他两种货币未单独披露数据),这在边际上有助于境内出口企业降低人民币升值造成的财务冲击。 综上所述,2020年,我国外贸出口表现强劲,主要反映了疫情的错峰效应,与人民币汇率水平无关,迄今为止出口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也比较小。本轮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冲击而非竞争力打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的财务影响也不如想象中那么大。企业可以通过主动或者被动方式,部分管理相关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跨境外币计价结算币种的多元化十分重要。即便预期美元指数将继续走低,其也是兑欧元、日元、英镑、加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等主要货币下跌;因此,只要这些货币兑美元的涨幅大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涨幅,选择相关货币用于外贸出口的计价结算,也能够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1期
汇率波动,对金融市场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多年来,资本市场常会出现股汇双杀或股汇债三杀的现象,股市与汇率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还是比较强的,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对象。 新年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出现了震荡走高的行情,沪指最终报收在3500点之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同样出现了快速升值的走势。从1月4日的市场表现分析,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快速升值,并升值到6.44关口附近,成为了最近一段时间内升值速度最快的行情。 步入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快速升值,可以称得上一个重要的风向标指标,对全球资本的流动也会带来不少的影响。 早在2020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就出现了快速升值的走势,从7.20附近的水平快速升值至近期6.44关口,且逐渐接近2018年4月附近的区域。从过去半年的时间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速度确实很快,但在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的背后,却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的持续升值,并提升它们的投资吸引力,但同时也会对出口企业构成不少的影响,双刃剑的特征正加快展现。 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形成相呼应影响的是,美元指数在过去10个月的时间内出现了加速下行的走势。纵观2020年全球的主要资产表现,以人民币计价的A股市场,成为了全球表现比较强势的投资渠道之一。至于美元,却在2020年的时间内出现了显著的跌幅,去年下半年前手持美元的投资者,不得不面临着资产缩水的风险。 步入新的一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加速走强,这也是全球资本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与此同时,在人民币持续走强的背后,实际上也利多于人民币资产的走势,近期国内市场呈现出股汇齐升的格局,汇率的升值对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市场构成积极的影响。 从中国股市的角度分析,目前所面临的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其中,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强,成为股市走强的基础条件,近期国内市场形成了股汇双升的局面,A股的走强也受益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 再者,继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出现快速回暖的表现后,估计今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姿态,在国内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实际上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能力,随着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改善,A股市场的价值中枢有望稳步提升,这为市场的持续走高创造出有利的基本面环境。 此外,注册制深入改革,释放出国内资本市场的改革红利。与此同时,继科创板与创业板先后实施注册制之后,未来将会实施全面注册制改革,在注册制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需要有一个持续活跃的市场环境给予支持,这也是今后几年A股市场持续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相对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可以在2021年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且基本上可以巩固防控的成果,这对中国股市来说,将会提升整体的投资吸引力。与此同时,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相比,中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估值并不算高,且随着2021年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的陆续披露,届时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有望进一步改善,进一步压低市场的估值水平。 虽说人民币持续升值本身属于一把双刃剑,但在全球流动性扩张的背景下,全球市场的风险偏好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只要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保持良好运行的态势,那么人民币仍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着强势运行的格局。在汇率持续强势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表现也不会太逊色,待上市公司一季报陆续披露之后,市场的估值水平有望得到合理的改善,这也是市场向上拓展空间的体现。
12月16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上涨近百点,升破6.54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一度收复6.52关口,最高触及6.5167。截至9点32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5370、6.5213。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79个基点,报6.5355。 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近日表示,由于中国市场拥有比其他国家更高的收益率,预期直到明年,外资都会追捧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他预计,到明年底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再升值10%至6,甚至可能会更高,并创下1993年以来新高。
疫情对全球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巨大冲击,“贸易天堂”义乌的外贸人无疑处在风口浪尖。 “一个集装箱柜子的出口货物原本有3万元的利润,但汇率波动可能损失3000元,海运成本暴涨又损失一两万元,一不小心还可能遇到账户被冻结的问题,2020年的确对我们来说挑战很大。”浙江省义乌市赢嘉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婷对表示。 日前赴义乌探访外贸人的现状。由于义乌仍以出口主导,因此在人民币半年内升值近9%的背景下,汇率损失不言而喻;运输成本更因疫情而暴涨,集装箱运价翻三四倍是普遍现象;对外汇合规的忽视,还导致一些义乌外贸商家经常出现银行收账账户遭冻结的情况。 义乌市硕光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新军对记者称,贸易商也在更积极地探索用人民币结算来规避汇率风险。外贸企业跨境金融服务公司XTransfer创始人兼CEO邓国标则对记者表示,外汇合规是比汇率波动更需要关注的风险,中小企业在资金跨境风控方面的挑战巨大。 汇率蚕食出口利润,探索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汇率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大幅升值,美元指数截至12月15日已逼近90.6,较104的年内高点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位于6.55左右,较年内的低点7.1778升值幅度近9%,创造了罕见的波动率。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建立中性套保或锁汇意识刻不容缓。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大多数外贸人似乎对“套期保值”这一概念都感到极其陌生。 “出口利润在汇率波动中被蚕食了,比如我们出口产品报价时汇率在6.8~6.9,但外贸周期比较长,从报价到下订单再到收货,最快也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最长两到三个月,如果汇率波动特别大,就会导致严重损失。”陈文婷对记者表示。 锁汇当然最为理想,但一方面外贸人还存在普遍的博弈心态,希望等待后续美元再度升值时再结汇;另一方面小型贸易商也很难在银行办理远期结汇、掉期等套期保值业务。“银行一般要求贸易量达到一定规模,通常是100万美元,但三四成义乌企业都达不到。”她称。 “我们并非没想过使用人民币直接结算,但多数义乌公司以出口小商品为主,海外客户更多来自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当地可提供人民币服务的网点并不普遍,所以我们收款仍以美元为主。”陈文婷称。 相比之下,周新军要幸运些,由于其客户更多来自欧洲地区,当地中资行的网点更多,“因此我们和客户以人民币报价为主,今年的汇率波动对我们影响有限。” “缺箱”严重,运费翻三四倍 除了汇率波动带来损失,在疫情背景下,运输成本也成了困扰外贸人的一个更大的烦恼。 “今年受疫情影响,集装箱出去回不来,加上全球都依赖中国供应链,导致国内‘缺箱’问题严重、运费暴增,翻三四倍的情况很多见。比如,预计一个柜子的货利润可达3万元,扣除海运成本一两万元、汇率损失3000元,可能就剩几千元了。”陈文婷称,过去运费一直很稳定,即使遇到高峰期,也最多上浮15%,但如今运费也动辄暴涨两三倍,这对外贸商的冲击不容小觑,尤其是情况尚无改善的迹象。 随着中国外贸出口的逐渐回稳向好,国内出口运力不足的情况已在多地显现。造成多地“一箱难求”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集装箱周转效率降低,并且港口拥堵导致大量船期延误,进一步加剧了集装箱回流不畅。 经过国内造箱企业近几个月的努力,集装箱紧缺的局面目前已有所改善。但是,随着海外进入圣诞季,缺箱的情况难以完全缓解。 除了义乌,在东莞等出口重镇也有此类“缺箱”情况。此前有某家具公司人士表示,集装箱非常紧缺,公司的家具主要出口欧美、中东、澳大利亚等地区,所有线路的柜子都紧缺,需要提前20天预定。例如,以前去英国的一个柜子是2100美元,现在要5000多美元。 账户冻结频发,合规风险引关注 另一个未被重视的问题则是,一些义乌外贸人时常面临收款账户被冻结的问题。 “国外客户汇款时也会用代理账户,但可能有的账户存在问题,例如曾涉及灰色资金(地下钱庄等),就会导致我们的银行卡在国内被冻结,需要我们把所有资料送到冻结账户的司法机关去解释情况,解释清楚后才能解冻账户。这也是义乌外贸人存在的普遍难题。”陈文婷表示。 邓国标对表示,不少时候是外贸人本身缺乏合规意识,“比如,有位外贸企业老板,驰骋行业多年,却毫无风险防范意识,在明知款项来历不明的情况下,在风控审核过程中拒不配合且捏造贸易单据,多次帮助骗子用自己的银行账户代收款,最终导致被银行关户。” 邓国标告诉记者,一些涉及国际欺诈分子打着寻找中国代理的幌子同时允诺丰厚的佣金,专门物色有美元收款账户的外贸企业帮助他们洗钱。“中小企业在外贸订单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但它们在资金跨境风控方面的挑战巨大。” 他提及,此前就接到过另一位外贸企业老板的举报,称有“骗子”通过阿里巴巴平台向他发送一封“询盘”邮件,大意为“疫情之下,伊朗的贸易款项收取不便,希望可以帮忙代收款,愿为此支付5%佣金”。但通常涉及佣金的汇款,皆存在风险,因此风控基础设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机制都需要企业投入更大精力。 危中寻机,积极求变 在一系列挑战下,义乌外贸人也在危中寻机,积极求变。 多位当地外贸人对记者提及,会积极探索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而在美元结算时,鉴于人民币汇率处在升值阶段,与海外客户报价时,在协商后可尝试报到6.2~6.3的价格,避免几个月后收款时因汇率波动而导致损失。 同时,他们也开始更多关注锁汇的方式。邓国标还对记者称,“当汇率突然暴涨时,往往此后会部分回落,但若当天外贸人遇到紧急结汇需求,在汇率暴涨时可能会出现较大损失。” 疫情仍在持续,发展线上渠道也是外贸的新方向。周新军表示,从今年开始,公司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展饰品方面的销售。“很多国外客户因疫情无法出国,我们的线下业务受到较大影响,但通过网上订单可部分补贴线下订单的缺口。” 此外,义乌还着力推动进口贸易。9月24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挂牌仪式,义乌作为浙江自贸区重要组成部分,正式跨入“自贸时代”。“四五年前义乌已经在推进口商品馆,但进展较为缓慢,因为义乌80%贸易还是以出口为主。但目前人民币的购买力不断增强,义乌也在扩大进口,利用好自贸区的扶持政策。比如我们在做出口的同时,也会进口韩国等地的当红零食等。”陈文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