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正进一步健全。近日召开的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我国持续构建要素完备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分步实施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立健全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取得重大进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监管改革任务更加艰巨。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一环,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关乎我国金融体系的韧性和稳健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风险整体趋于收敛,但也存在一系列风险隐患,例如部分中小银行及互联网平台潜在风险隐患、影子银行反弹风险等。同时,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围风险对我国的“溢出效应”更加明显。这就需要我们顺应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金融活动统一纳入监管,加快补齐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要素逐步完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宏观审慎监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纷纷致力于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其核心内容就是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大宏观审慎政策实施力度。 我国在宏观审慎政策方面的探索实践起步较早。2003年,人民银行在房地产金融领域首次引入最低首付比例政策;2010年,引入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并于2016年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双支柱”由此进入人们视野。 “传统货币政策以CPI为锚,主要目标是通过逆周期调节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维护物价稳定。但这种货币政策框架也存在局限,即使物价较为稳定,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可能很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仅仅借助传统货币政策框架难以有效做好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调控。 而由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组成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则能弥补上述不足。曾刚表示,宏观审慎政策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顺周期积累以及跨机构、跨行业和跨市场传染,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与稳定,两者的功能得以相互补充完善。 2020年,我国持续健全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主要表现为持续构建要素完备的矩阵式管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健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建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等三方面。其中,为有效解决银行“大而不能倒”问题,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经营,自9月30日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并将逆周期资本缓冲比率初始值设定为0;9月30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2月3日,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9月13日,央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明确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依法准入并实施监管。 强化金融监管体系协调配合 疫情发生后,宏观审慎政策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功能被进一步重视和强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2020金融街论坛上表示,此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降低逆周期资本缓冲、流动性要求等政策举措,及时释放宏观审慎政策缓冲,发挥了良好作用。据国际金融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8月,包括G20成员在内的33个国家和地区,针对银行部门共实施了500多项审慎政策措施以应对疫情冲击,其中具有宏观审慎特征的政策措施占比达到60%左右。 “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安全形势仍然十分复杂,金融监管面临新的严峻挑战。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要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分步推动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 对此,周茂华表示,近年来,国内金融科技发展迅速,与传统金融业务加快融合,实践中出现不少金融乱象,对国内金融监管构成挑战。因此,从宏观审慎角度,需要将一切金融活动、金融机构等纳入统一监管,根据金融发展“新情况”加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国内金融生态日益丰富和业务复杂,风险隐蔽性高,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压力测试体系有助于提升监管能力。此外,伴随对外开放加快,跨境资本流动增强,有必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一文中指出,“健全宏观审慎、微观审慎、行为监管三支柱”。有专家表示,未来,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行为监管的协调性将进一步增强。 “从整个金融体系监管的视角来看,宏观审慎、微观审慎、行为监管构成了一个监管闭环,三者既独立又协同统一。其中,宏观审慎侧重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微观审慎基于机构层面提升金融机构个体稳健性,行为监管侧重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曾刚认为。
1月6日,据央行官网消息,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1年工作。 定调今年央行货币政策重点工作的重磅会议来了。 1月6日,据央行官网消息,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1年工作。 对于今年的重点工作,会议从十个方面提出详细部署,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是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三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 四是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分步推动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 五是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 六是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妥善应对低收入国家债务问题。 七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顺势而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人民币使用相关政策制度。 八是深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九是持续改进外汇管理和服务。支持企业合理审慎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十是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扎实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完善现代中央银行财务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支付行业治理现代化。稳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港股01988)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今年央行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内容看,核心内容还是强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进一步扩大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去年为应对疫情冲击,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控,使得M2和社会融资增速明显高于上一年,但也出现了宏观杠杆率快速上涨的情况。随着今年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有必要重新强调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因此,今年货币政策的总量目标合理适度,即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总量目标下更加强调灵活精准,也就是聚焦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小微企业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会发挥更多作用。 加强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审慎”监管 相比于此前央行多次强调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作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此次会议对今年央行重点工作的部署中,有一些提法较为新颖,主要集中在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落实碳中和完善绿色金融等。 其中,在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方面,会议提出,要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决策部署,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稳中有升。 此外,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统筹推进金融法治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支付行业治理现代化,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及的“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负债”的问题,监管近期都有所行动。一方面,近日,央行针对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下称“鹏元征信”)存在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活动等问题,对该公司开出近2000万元的巨额罚单,这是央行对国内获批的征信机构开具的最大罚单。 银保监会近期也发布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指出一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并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量入为出,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再提引导市场预期,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快速升值,汇率稳定问题再度成为官方关注的重点,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重提“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目标。随着美元持续疲软,以及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破6.44,关于担心跨境资本流动受挑战、热钱流入的声音再起。 在此背景下,央行年度工作会议和同日召开的国家外汇管理局2021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电视会议均就进今年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提出新目标。 央行会议提出,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顺势而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支持企业合理审慎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加快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外汇局也表示,今年将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加强外汇形势监测评估,密切关注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坚持风险中性原则,打击外汇投机行为,加强市场预期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避免外汇市场无序波动。 此外,在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国家外汇局今年将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股票、债券资金管理,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改革外债登记管理,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汇市场,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衍生品。 近期,央行、国家外汇局等部委出台了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放宽境内企业境外放款上限等满足企业“走出去”的资金需求的改革举措,被看作既是顺势“松绑”企业“走出去”资金流出,又释放稳汇率信号的举措。 中银证券(行情601696,诊股)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在外汇供大于求,本币看来升值压力情况下,如果不喜汇率过于波动,外汇政策无外乎是增加外汇储备、扩大资本流出,抑或是限制资本流入。这些数量工具同样各有利弊。政策选择其实就是目标的取舍,不可能既要又要还要。预计今年大概是“增加汇率弹性+扩大资本流出+调控资本流入”的外汇政策组合。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如何影响银行? 在完善绿色金融方面,会议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逐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兴业研究近日在《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业》发布的文章认为,为了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长期气候目标,我国整个社会经济体系都需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金融系统也不例外,碳中和目标下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面临调整。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金融业务支持的行业结构面临调整。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也将进一步深化,银行的信贷业务也需要进一步向低碳产业倾斜,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支持。与此同时,在强化的减排目标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碳捕获与封存(CCS/BECCS)等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是气候投融资将日益成为银行绿色金融重要领域。一方面,在银行的绿色信贷中,气候信贷占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气候投融资顶层设计文件以及官方统计制度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气候投融资发展。 三是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加速,碳金融空间被逐渐打开。碳中和目标将增加碳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增加碳市场的有效规模,而碳市场反过来又可以激励企业和居民碳中和的行动,因此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进程也将加速。
1月6日,央行发布消息称,1月4日上午,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在深入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会议要求,2021年人民银行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稳字当头,抓住重点,守住底线,敢于担当,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是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延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科技创新、小微和民营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牵头发挥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合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有效衔接。 三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逐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四是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分步推动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 五是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做好风险应对。完善风险防范处置长效机制,压实金融机构和股东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和最后贷款人责任。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决策部署,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稳中有升。 六是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妥善应对低收入国家债务问题。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推动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 七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顺势而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人民币使用相关政策制度。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双向开放。促进本外币、离岸在岸市场的良性协调发展。 八是深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牵头制定债券市场发展规划,推动完善债券市场法制,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健全多渠道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推动完善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框架,加大对债券市场逃废债、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住房租赁政策体系。引导大型银行下沉服务重心,推动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聚焦主责主业。 九是持续改进外汇管理和服务。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支持企业合理审慎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加快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集约高效做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维护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 十是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统筹推进金融法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央行研究工作影响力。扎实做好“十四五”国家规划纲要金融重点内容与金融业“十四五”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扎实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完善现代中央银行财务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支付行业治理现代化。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稳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推动国库高质量发展。深化征信在数字金融和经济治理中的应用。提高反洗钱调查和监测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1年工作。对于今年的重点工作,会议从十个方面作出部署。其中,对于货币政策操作,会议再次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延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为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会议提出,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分步推动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在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会议强调,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决策部署,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稳中有升。 同时,会议还就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改进外汇管理和服务等提出部署。会议指出,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顺势而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企业合理审慎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外汇局在同一日召开的2021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电视会议也提出,今年将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加强外汇形势监测评估,密切关注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坚持风险中性原则,打击外汇投机行为,加强市场预期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避免外汇市场无序波动。 在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方面,国家外汇局今年将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股票、债券资金管理,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改革外债登记管理,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汇市场,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衍生品。 此外,会议还提出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妥善应对低收入国家债务问题。深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支付行业治理现代化,稳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等。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港股01988)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从今年央行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内容看,核心内容还是强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进一步扩大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随着今年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有必要重新强调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因此,今年货币政策的总量目标合理适度,即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总量目标下更加强调灵活精准,也就是聚焦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小微企业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会发挥更多作用。
定调今年央行货币政策重点工作的重磅会议来了。 1月6日,据央行官网消息,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1年工作。 对于今年的重点工作,会议从十个方面提出详细部署,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是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三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 四是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分步推动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 五是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 六是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妥善应对低收入国家债务问题。 七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顺势而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人民币使用相关政策制度。 八是深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九是持续改进外汇管理和服务。支持企业合理审慎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十是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扎实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完善现代中央银行财务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支付行业治理现代化。稳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今年央行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内容看,核心内容还是强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进一步扩大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去年为应对疫情冲击,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控,使得M2和社会融资增速明显高于上一年,但也出现了宏观杠杆率快速上涨的情况。随着今年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有必要重新强调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因此,今年货币政策的总量目标合理适度,即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总量目标下更加强调灵活精准,也就是聚焦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小微企业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会发挥更多作用。 加强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审慎”监管 相比于此前央行多次强调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作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此次会议对今年央行重点工作的部署中,有一些提法较为新颖,主要集中在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落实碳中和完善绿色金融等。 其中,在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方面,会议提出,要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决策部署,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稳中有升。 此外,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统筹推进金融法治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支付行业治理现代化,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及的“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负债”的问题,监管近期都有所行动。一方面,近日,央行针对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下称“鹏元征信”)存在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活动等问题,对该公司开出近2000万元的巨额罚单,这是央行对国内获批的征信机构开具的最大罚单。 银保监会近期也发布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指出一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并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量入为出,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再提引导市场预期,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快速升值,汇率稳定问题再度成为官方关注的重点,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重提“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目标。随着美元持续疲软,以及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破6.44,关于担心跨境资本流动受挑战、热钱流入的声音再起。 在此背景下,央行年度工作会议和同日召开的国家外汇管理局2021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电视会议均就进今年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提出新目标。 央行会议提出,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顺势而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支持企业合理审慎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加快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外汇局也表示,今年将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加强外汇形势监测评估,密切关注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坚持风险中性原则,打击外汇投机行为,加强市场预期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避免外汇市场无序波动。 此外,在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国家外汇局今年将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股票、债券资金管理,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改革外债登记管理,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汇市场,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衍生品。 近期,央行、国家外汇局等部委出台了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放宽境内企业境外放款上限等满足企业“走出去”的资金需求的改革举措,被看作既是顺势“松绑”企业“走出去”资金流出,又释放稳汇率信号的举措。 中银证券(行情601696,诊股)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在外汇供大于求,本币看来升值压力情况下,如果不喜汇率过于波动,外汇政策无外乎是增加外汇储备、扩大资本流出,抑或是限制资本流入。这些数量工具同样各有利弊。政策选择其实就是目标的取舍,不可能既要又要还要。预计今年大概是“增加汇率弹性+扩大资本流出+调控资本流入”的外汇政策组合。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如何影响银行? 在完善绿色金融方面,会议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逐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兴业研究近日在《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业》发布的文章认为,为了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长期气候目标,我国整个社会经济体系都需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金融系统也不例外,碳中和目标下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面临调整。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金融业务支持的行业结构面临调整。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也将进一步深化,银行的信贷业务也需要进一步向低碳产业倾斜,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支持。与此同时,在强化的减排目标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碳捕获与封存(CCS/BECCS)等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是气候投融资将日益成为银行绿色金融重要领域。一方面,在银行的绿色信贷中,气候信贷占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气候投融资顶层设计文件以及官方统计制度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气候投融资发展。 三是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加速,碳金融空间被逐渐打开。碳中和目标将增加碳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增加碳市场的有效规模,而碳市场反过来又可以激励企业和居民碳中和的行动,因此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进程也将加速。
中国央行、外汇局: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调节外汇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金融机构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银发〔2021〕5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25下调至1。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企业因此次参数调整导致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超出上限的,本通知发布之前的跨境融资合约可持有到期。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其他事宜仍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7〕9号)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外 汇 局2021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