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一体,绿色共生。昨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在上海举行,示范区开发者联盟也正式启动。同时,6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医保一体化等领域。 示范区率先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作为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昨日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一体化示范区要积极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强化改革系统集成,畅通区域经济循环,努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式。 从去年挂牌初始,探索一体化制度创新就是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使命。围绕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和公共信用等8个方面,一体化示范区率先开展了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引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今年来,相关制度创新呈加速态势。7月初,苏浙沪共推一体化示范区22条支持政策。8月19日起,青浦、吴江、嘉善的15个高频率涉税事项可跨区域通办。凡在示范区内注册经营的纳税人,都可以在青浦、吴江、嘉善就近选择实体办税服务场所申请办理清单所列涉税事项。 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正式启动 为更好地推动示范区建设发展,昨日开幕式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正式启动。 “在示范区执委会统筹指导下,联盟由有意愿参与示范区建设的12家创始成员单位本着平等、自愿、互利和共赢的原则,共同发起并成立。”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联盟将探索从项目协同向全面一体化合作模式,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发展生态圈,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目标。 12家创始联盟成员分别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美绿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普华永道、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 其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当选为示范区开发者联盟首任轮值执行长。据悉,接下来,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将搭建好市场与政府之间搭建对话新平台,为示范区建设持续赋能,与示范区共生共建共成长。 一体化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深化、升级一体化,需要一个个项目的支撑。昨日,6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医保一体化、绿色发展、绿色保险、一体化发展指数体系、中医联合体等领域。 其中,一体化示范区医保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由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江苏省医疗保障局、浙江省医疗保障局三方签订,将积极探索示范区内区域就医免备案、经办服务一站式、结算项目广覆盖、网上医院互联通、异地审核协同化等医保一体化试点,全力打造示范区“医保一卡通2.0版”,力争率先实现医疗保障领域同城化。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青浦区人民政府等单位还共同达成了合力助推示范区绿色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拟联动共建一体化绿色项目库,助力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 同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复旦发展研究院、阿里巴巴(上海)有限公司等还联合达成了共同开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体化发展指数体系研究框架合作协议,拟共同研究构建示范区一体化发展指数体系。
8月2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两省一市、两区一县政府在现场签署六个重点合作项目。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应邀参加签约仪式,并与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保险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以来,中国太保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和金融十六条意见,主动规划、大胆创新,努力发挥商业保险机制在一体化示范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综合治理方面的功能。 作为当天签署的一体化示范合作项目中唯一一个保险项目,此次中国太保与两区一县政府签署的绿色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将着眼于四大领域合作:一是运用绿色保险共保服务机制推动生态环境区内通赔跨域治理;二是设立生态环保绿色基金加快绿色生态产融共建;三是开发金融保险创新联动机制助推示范区绿色产业转型;四是专设区域机构和创新实验室打造制度创新试验田。 据介绍,项目旨在通过示范区在生态绿色发展方面的协同示范优势,共同打造绿色金融示范区、生态产融共建区、综合金服创新区,进一步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以本次战略签约为契机,中国太保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紧密携手,努力下好一体化发展先手棋、当好改革排头兵,并与区内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共同发挥优势资源,贡献各界智慧,建立联合创新机制,展现开放生态,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彰显太保能级。 近年来,立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保险产品供给”五大领域,中国太保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始终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把绿色金融、绿色保险、可持续发展原则放在首位。 在绿色保险发展方面,仅2020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在长三角地区包括环境污染责任险在内的保险保障金额已达57亿元。 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2019年中国太保参与投资“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聚焦生物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投资注册太平洋-上海城投环保金服股权投资计划,致力于满足长三角区域环境污染治理需求。 在加快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太保通过成本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等产品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等风险,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扩大农村大病保险覆盖面。目前已在长三角地区开展基本医疗经办、大病保险、长护保险、医保补充等医保业务共计73个项目,覆盖5429万参保人,年基金管理规模108亿元,累计赔付金额33.9亿元,赔付人数88.6万人;农产品保障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指数保险等多个领域,提供总保额逾300亿元的风险保障。
三峡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华为集团、普华永道……8月25日下午,行业巨头、高校院所等12家机构的代表聚首上海,举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成立大会。由此,这12家机构正式结盟,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的创始成员单位。 除了上述4家企业,开发者联盟创始成员还包括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美绿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通讯社长江三角洲新闻采编中心。其中,三峡集团担任开发者联盟首任轮值执行长。 开发者联盟是由有意愿、有能力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各类市场主体、专业机构自愿结成的开放型社会组织。联盟由创始成员共同发起,致力于以业界共治形式,推动形成示范区建设能量场,构建新机制,传播新理念。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与联盟定期举行对话。 “12家创始成员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社会机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多元化和广覆盖的特点,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地域特点和广泛辐射的社会影响。
从长三角电子税务局启动,到开展一体化税收经济分析,再到日前出台10项新服务措施……一项项举措落地,服务、征管、信息加速融合,长三角税收一体化的步伐正在铿锵迈进。 服务共同体:税收营商环境最佳体验区 服务创新,重在一个“融”字。 “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款、一张凭证”,涉税业务整合、办税流程简化,多项举措为纳税人带来办税便利。 “企业日常经营涉及许多税种,每个税种的申报期限不一致,对财务人员而言容易遗漏或者出错,综合申报方式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雅马哈乐器音响(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衡海燕表示。 在已经率先探索推行“五税合一”的上海,这项举措已让近50万纳税人享受到服务便利,并且这项举措很快将在长三角地区推广。 上海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副处长李纯表示,此次10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共同体”内容。纳税申报预填、简化增值税即征即退事项办理流程、土地增值税免税事项办理环节简并,以及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化等更多更便捷的申报服务类举措都将在长三角区域先行试水。 “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电子税务局开户、跨省报验登记、预缴申报等跨省涉税事项办理。”日前,浙江银腾建设有限公司办税人员戴女士对这一变化很是感慨,“过去必须到经营地税务机关现场办理相关报验及预缴申报,现在全程‘网上办’。” 从“现场办”到“网上办”,从“往返多次跑”到“最多跑一次”,涉税事项轻松办,企业负担减轻了,获得感自然提升。 自7月1日起,跨省涉税事项报验业务办理功能已在三省两市电子税务局上线,支持长三角区域外出经营纳税人通过经营地电子税务局实现开户、报验管理、预缴申报、税款扣缴、信息反馈全流程线上办理,且办理时限从5个—10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据测算,长三角区域每年约有20余万户次跨省报验业务,预计可减少纳税人往返税务机关40余万次。 征管共同体:统一标准执法“一把尺” 一体征管,重在一个“统”字。 地缘相近、市场相连,相似的基因进一步促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此次10项新举措提出,推进税收政策执行标准规范统一,构建统一的税收执法清单体系。 在此之前,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宁波市税务部门先后联合发布公告,推出“制定长三角区域‘首违不罚’清单”“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标准”两项事项清单,这也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市税务机关联合发布的税务规范性文件。 “‘首违不罚’清单不仅能够大大减轻企业运行压力,同时也给其他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启示。”浙江嘉善经济开发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统一税务执法裁量基准,对于我们跨区域经营的企业而言,更有利于集团内部涉税事务的标准化管理。”上海市普陀区月星集团财务负责人顾婵娟说。该集团是一家大型企业,旗下的“月星家居广场”和“环球港”遍布长三角区域。 信息共同体:大数据搭建“信息网” 信息共享,重在一个“效”字。 经济生产环环相扣,数据信息连链成势。由“链”到“网”,长三角区域税务部门盘活大数据资源、挖掘信息价值,用效率与实效,按下税收一体化“快进键”。 宁波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域内数据信息共享共用,有利于深化区域比较分析,共享税收发展经验,助力长三角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税收大数据是座“金山银库”。今年4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税务部门联合启动了“云链通”行动,通过深挖税收大数据,为纳税人以需寻供、以销寻路。自“云链通”行动开展以来,三地税务部门已为48户企业匹配了108户上下游企业。 “没想到税收大数据功能这么强!能帮我们精准匹配到上海的原材料供应商,顺利解决了复工复产的实际困难。”嘉善誉丰汽车零件有限公司企业采购员徐陶利对“云链通”提供的服务赞不绝口。
8月18日,宝龙商业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龙商业实现营业收入8.69亿元,同比增长16%;期内毛利为2.55亿元,同比增长28.8%;实现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幅为66.4%,超出市场预期。 2019年底上市以来,宝龙商业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50%,体现出市场对于宝龙商业的看好。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实体经济一度被按下暂停键,却依然没能改变宝龙商业的业绩增长态势。在商业板块布局持续推进,物业管理板块规模增长跟随宝龙地产的面积交付稳步增长的背景下,今年或许将成为宝龙商业快速扩张的一年。此外,宝龙商业在今年7月斥资4055万元收购浙江星汇商业管理有限公司60%股权,随着更多并购的逐步兑现,宝龙商业的长期投资逻辑也将愈发凸显。 (资料来源:Wind) 中期业绩亮眼, 疫情不改宝龙商业 长期增长态势 资料显示,宝龙商业的前身为厦门华龙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993年在厦门成立,2007年随宝龙地产的商业地产策略公司将业务拓展至商业运营服务领域。2014年宝龙商业开始为独立第三方提供商业运营服务。2019年为了准备独立上市,公司从其核心控股股东宝龙控股中分拆。 2016年以来,宝龙商业的业绩维持快速增长,2016-2019年收入及净利润的年化增幅分别为29.1%和41.6%。日前,宝龙商业交出了一份靓丽的中期业绩答卷,尤其是净利润同比增幅66.4%,超出市场预期。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宝龙商业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的主要原因,在于运营成本和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营业成本增速低于营收增速,同时销售费用缩减明显。而从盈利能力上看,宝龙商业在上半年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两方面均得到进一步提升。 商业运营服务盈利能力的提升得益于疫情期间公司人工能耗成本控制,毛利率由2019年的29.3%升至2020年中期的31.1%;住宅物管服务是由于在管规模的扩大和增值服务收入的提升,毛利率由2019年的12.4%升至2020年中期的21.9%。另有数据显示,宝龙商业整体毛利率为29.3%,净利润率为16.6%,分别上升2.9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随着公司进一步推进区域化整合管理,未来公司的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而从具体的收入结构来看,宝龙商业收入来源为两部分,即商业运营服务与住宅物业服务,其中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商业运营服务,两大业务长期维持着“二八开”的稳定格局。不过,受年初疫情的影响,商业运营服务上半年收入增速相较去年全年水平有所下滑,但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收入增速依然维持高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龙商业商业运营服务收入为7亿元,同比增加12.8%,占集团总收入的80.6%;而住宅物业服务收入为约1.68亿元,同比增加31.5%,占集团总收入的19.4%。随着下半年国内实体商业的持续复苏,宝龙商业的商业运营服务有望迎来更加强势的表现。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商业板块布局持续推进,收购星汇商管形成战略互补 截至上半年,宝龙商业的商业运营服务在管建筑面积为698.2万平方米,同比上升约9.38%;住宅物业管理服务在管建筑面积1164.7万平方米,同比上升约9.43%。其中,宝龙商业在管零售商业物业51个,包括45个购物中心与6条独立商业街。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在疫情的负面影响下,今年上半年,宝龙商业平均出租率为87.1%,较2019年底仅出现2.3个百分点的下滑,但足以体现出宝龙商业强劲的运营实力。从各产品线来看,宝龙一城、宝龙城、宝龙广场和宝龙天地的出租率分别为92.6%、90.7%、85.4%、87.9%。 同样受到疫情的影响,宝龙商业上半年暂无新购物中心开业,但在并购方面却实现明显突破。今年7月份,宝龙商业发布公告称,公司附属全资子公司上海御龙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斥资4055万元收购浙江星汇商业管理有限公司60%股权。资料显示,浙江星汇商管截至目前共管理14个零售商业项目,总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旗下有购物中心(星悦城)、社区商业(星街坊)、主题街区(青年小镇)、创意集市(舍狸公社)四大业态和品牌,与大悦城、路劲、祥生等旗下商业有过合作。 据了解,浙江星汇商管主打商业街产品,与宝龙商业的购物中心产品形成互补。同时,此次收购也使得宝龙商业的长三角布局也得以继续深耕。根据协议,浙江星汇商管的股东及实控人承诺2020-2024年浙江星汇商管将分别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0万、768万、983万、1258万、1611万元。 深耕长三角、做大做强长三角战略进一步落实 一直以来,宝龙商业的主要业务都聚焦在长三角地区。根据中报数据,宝龙商业在商业运营服务方面于长三角区域在管建筑面积为316万平方米,占总在管面积的45.3%;而在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方面,宝龙商业于长三角区域在管建筑面积为518.9万平方米,占总在管面积的44.6%——不论是商业运营服务还是住宅物业管理服务,宝龙商业在长三角区域在管面积的占比均接近了中国东南部、中国中西部及环渤海三大区域的总和。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随着宝龙商业深耕长三角、做大做强长三角战略进 一步落实,公司未来的战略重心仍然在长三角区域。据了解,宝龙商业今年计划新开业项目13个(其中1个为重新开业),开业时间集中在9-12月份,其中有8个项目位于长三角。未来,宝龙商业计划继续在长三角地区投放大量资源,尤其是在上海、杭州、宁波及南京等经济枢纽。 而随着经济发展,长三角将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中心及具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而由于快速城市化和中国家庭购买力的上升,将对高质量的商业运营服务产生大量需求,这会为宝龙商业的未来增长带来新机遇。 未来三年业绩具备较强确定性,机构看多股价至 35 港 元 随着商业板块布局持续推进,以及物业管理板块规模增长跟随宝龙地产的面积交付稳步增长,宝龙商业的高成长性有望延续下去。 根据中信建投的估算,宝龙商业预期全年公司住宅类在管面积有望增加超过150万平方米,预估在管面积超1300万平方米,合约面积超2200万平方米,物业管理板块规模增长主要跟随宝龙地产的面积交付稳步增长,预计未来基本保持稳中有升。而在商业运营方面,2020-2022年,预计宝龙商业开业面积分别达到135.1万平方米、208.8万平方米、55.5万平方米。 宝龙商业高成长性同样得到不少专业机构的认可,今年以来,包括CIMB、UBS、建银国际、中信建投、花旗等多家海内外机构覆盖宝龙商业,并给出积极评价。其中,建银国际给出优于大市评级,Credit Suisse给出增持评级,中信建投和第一上海给予宝龙商业买入评级。而在目标价方面,中信建投给出31.58港元的目标价位。而在中报发布后,海外知名投行野村证券上调宝龙商业目标价至26.75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花旗则将目标价高看至35港元。 野村发表研究报告表示,宝龙商业上半年业绩高于市场预期,主要受惠于毛利率上升及经营效益改善的利好,预期宝龙商业的盈利将取得长期稳健增长,预计公司2020-2022年度盈利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7%。而花旗认为,7月份对于浙江星汇商管的收购是宝龙商业扩张能力的良好佐证,而随着商场客流量和销售额的逐步复苏,宝龙商业的出租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并预计在2025年出租率达到95%,同时宝龙商业的收入在2019-2022年有望实现48%的复合增长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日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期间专门召开这次座谈会。座谈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何立峰先后发言,结合各自实际、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工作情况,谈了意见和建议。 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要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第三,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长三角区域城市开发建设早、旧城区多,改造任务很重,这件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同时,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要坚决防止借机炒作房地产,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长效机制,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四,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落差往往是发展空间。有关部门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实施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如城市和乡村、平原和山区、产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之间的差异,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均衡性。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承认客观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第五,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今年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支持浦东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对上海以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乃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要继续做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要抓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长三角和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六,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加强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和尾矿库治理。要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形成系列配套保障措施,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供借鉴,为全国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作出示范。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沿江各省市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政策措施,压实主体责任,保障退捕渔民就业和生活。要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务求禁渔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第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三省一市要结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利用长三角地区合作机制,建立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强化医疗卫生物资储备。要推进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有计划逐步实现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的统一。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同时,要在补齐城乡基层治理短板、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上下功夫、见实效。 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强调,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要在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要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确保干部队伍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要探索建立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要加强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要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引导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习近平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领导小组要把好大方向、大原则的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三省一市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韩正在讲话中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战略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要着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要着力推进高质量创新,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形成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要着力推动高水平开放,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着力强化高效协同,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丁薛祥、刘鹤、陈希、王勇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省市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近日,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肖小和等撰写了《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长三角建立商票平台的研究》,研究观点认为,建立长三角商票平台有利于强化票据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推动票据的改革创新、国家基础信用环境的建设、票据市场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升票据市场的研究预测水平。 在建立长三角商票平台的基本设想方面,研究称,长三角商票平台(以下简称“商票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设初期以服务长三角区域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未来以服务国内实体经济、服务票据市场为宗旨。建设功能包括融资增信、融资撮合、信息披露、咨询服务、会员及账户管理、清算结算等。 建设初期,商票平台可定位为区域型票据一级市场基础设施,聚焦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引入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服务本区域大中小型企业;中远期,待商票平台业务模式成熟后,可定位为全国性票据一级市场基础设施,为国内各类型企业提供商业承兑汇票服务,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事实上,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对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具体要求,重点从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提升金融配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长三角金融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三方面推进。 上述研究显示,长三角地区票据市场各项业务量稳居全国前列。2019年,长三角地区商业汇票承兑合计6.25万亿元,占到全国总量的30.67%;票据贴现合计4.28万亿元,占到全国总量的34.35%;票据交易合计34.87万亿元,占到全国总量的34.23%。 长三角地区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不断丰富。截至目前,长三角地区在上海票交所开户的机构已达上万家(含分支机构),机构类型涵盖了银行类以及财务公司、券商、基金、资管等非银机构,其中银行类又涵盖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互联网银行等各类大中小型机构,已基本囊括上海票交所现有的所有类型。 研究认为,首先在长三角建立商票平台,对各个区域结合各自特点建立专属商票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通过先行先试,可以以点带面引导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助推商业信用发展,推进国家战略在金融各领域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