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4日讯央行网站近日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阿银罚字〔2020〕1号)显示,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保险”,股票代码601336)阿克苏中心支公司存在违反人民币管理相关规定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阿克苏地区中心支行对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阿克苏中心支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人民币10万元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高级管理人员杨某和直接责任人王某给予警告并各处人民币1万元罚款。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寿险企业,目前拥有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家园养老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和新华世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新华家园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新华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华卓越康复医院有限公司等子公司。2011年,新华保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步上市,A股代码为601336,H股代码为01336。 以下为原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4日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61,较前一交易日上调197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2月2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361元,1欧元对人民币7.9656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3089元,1港元对人民币0.84307元,1英镑对人民币8.8266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9498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362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9064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3590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0855元,人民币1元对0.62153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1.4881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2335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9.21韩元,人民币1元对0.56207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7415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5.4597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6534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339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2680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227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1.16891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0704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6220泰铢。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第18号公告称,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中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公告明确,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消费及支付方式创新要坚持有利于畅通支付流通环境、有利于保障民生、有利于提升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得采取歧视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现金支付,造成“数字鸿沟”。 近年来,拒收人民币现金,有钱但花不出去,已经发生过多起。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曾发布公告整治拒收现金行为,鼓励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谐发展,这使拒收现金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拒收现金行为还是存在,给持现金消费者增添了很多烦恼,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侵犯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章第十六条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随着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广泛使用,人们习惯拿着智能手机“走遍天下”,消费无阻,不少人还把第三方支付方式当作一种时尚。一些商家为了“省事”,明里暗里拒绝现金支付,给不少持现金消费者造成了很大障碍。客观地讲,如今电子支付盛行,现金支付占比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拒收现金。 本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18号公告,将主要聚焦五项工作。尤其是,公告指出,公众享有自主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因现金支付受到排斥或歧视的,应保留证据,并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反映,依法维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存在拒收现金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支付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当地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我国多种支付结算方式将共同存在,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肯定非现金支付的意义,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方式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各种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实属必要,但即使电子支付再便利,也不能违法拒收现金。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18号公告,整治拒收现金行为,来得及时,对进一步规范支付行为,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据中国人民银行12月23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12月23日在香港成功发行了100亿元6个月期人民币央行票据,中标利率为2.70%。此次发行受到境外投资者广泛欢迎,包括美、欧、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央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踊跃参与认购,投标总量约300亿元,达到发行量的3倍,表明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有较强吸引力,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常态化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不仅丰富了香港市场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且带动了境内金融机构、企业等其他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近年来,在离岸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不断增加,发行方式和发行地点日益多样化,表明香港人民币央行票据对于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2月24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小幅拉升近30点,报6.5350,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升破6.53关口。截至9点33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5377、6.5291。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197个基点,报6.5361。 中信期货利率衍生品团队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逻辑将逐步从“先进先出优势+美元下跌”双驱动转为“美元下跌”单驱动,汇率中枢可能继续抬升,但空间相对有限,波动维持高位,节奏将呈现出先强后趋稳走势。短期购汇,可把握一季度窗口,结汇可关注市场波动带来的结汇机会。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财政部明年国债全年发行计划量预计和2020年持相差不大,同为约7万亿人民币。
对于明年中国经济怎么走,各家机构都有自已的看法。花旗银行近日发布了对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该行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在一场电话媒体会议上表示,明年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周期逐渐收敛的过程,到明年下半年将回归自身潜在增长水平,预计全年GDP增速为8.2%。 值得注意的是,他说,明年人民币汇率将会持续升值,甚至到明年年底破6;外资也仍然会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刘利刚表示,中国的财政政策在明年是逐渐走向正常化和可持续的过程,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应该相对谨慎一些,预计明年央行既不会加息,也不会进一步降准。 消费支撑经济快速反弹 花旗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速为8.2%,这一数字较大多数外资机构的预测偏低。刘利刚表示,明年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周期逐渐收敛的过程,预计明年各季度的经济增速依次为16%、8%、6%和5%,明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回到自身潜在增长水平。 谈及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刘利刚称,消费将会支撑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反弹,预计明年零售同比增速或将达到近几年新高;其次,投资方面,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将会达到7.2%的同比增速,制造业明年会有一个强劲的追赶效应;第三,出口方面,随着疫情对其他国家生产的影响逐渐减弱,叠加人民币走强,明年出口需求将不会像今年这么强劲。 此外,物价方面,花旗表示,明年物价在上半年还是通缩的状况,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1.2%,PPI(生产价格指数)为1.3%。 明年人民币升至6 对于人民币汇率,花旗预测,明年人民币汇率将会进一步升值,至明年年底甚至会破6。刘利刚表示,明年海外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欲望会进一步增强。 从去年年底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近7%。刘利刚表示,主要原因是:第一,市场力量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第二,中国资本市场加速开放,债市继续纳入全球主要指数,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断完善,海外投资人可以更加便利地将投资收益汇出海外等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市场;第三,中国和海外主要经济体利差不断扩大。刘利刚认为,明年这些利好将会持续下去。 不过,尽管目前支持中国出口的因素仍然比较强,但刘利刚认为,到明年中期,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贸易企业开始担心自己的利润率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方面,随着其他发展中国家复工复产,会对中国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的外贸企业在明年下半年可能会感到比较强劲的人民币对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 非常规政策退出需谨慎 财政政策方面,刘利刚表示,中国的财政政策在明年是逐渐走向正常化和可持续的过程。今年中国政府财政债务上升,而明年,预计财政政策将逐渐走向正常化,财政赤字将从今年的3.6%降到3%,地方专项债会从今年的3.75万亿降到3万亿,明年也没有中央政府的特殊国债发行,同时明年企业的减费降税也会从今年的2.5万亿降到2万亿左右。刘利刚表示,明年中国的全政府财政赤字率还是要高于2019年的水平。因此,这并不是一个比较大的财政刺激政策的退出,而是秉承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政策的可持续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货币政策方面,刘利刚的观点和市场有所不同。他认为,明年央行既不会加息,也不会进一步降准,预计明年M2的增速会从今年的10.5%左右降到9%左右,社融总量从今年的13.5%降到明年的11.1%左右。“货币政策的退出相对比较谨慎一些,特别是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多地考虑海外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从G3国家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可能到2023年才会考虑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欧洲央行现在还没有一个时间表来退出其现在的大规模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日本央行的负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已经持续了七八年,所谓的安倍经济学里的宽松货币政策还在进行。”刘利刚称。 刘利刚表示,海外释放大规模的流动性,中国的货币政策从现在相对比较宽松的状况,走向一个稳健的或者是逐渐正常化的过程,会面临很多政策挑战,政策过快地转向或退出,会造成更多的资本流入,人民币会进一步升值。在国内比较高的利率水平情况下,更多的资本流入会逐利到一些高收益行业,那就是房地产行业或者是股市,这会造成中国新一轮资产泡沫的产生。 “央行首先应该依赖宏观审慎的政策,而不是高利息。高利息政策会使房地产市场绑架整个国民经济,造成整个经济体高利息的情况,而高利息不利于企业的投资和创新。”刘利刚建议,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在今后的退出应该相对谨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