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重回“6时代”,人民币为什么越来越香?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0日电(记者 李金磊)最近,人民币不仅“上新”了5元新钞,而且表现跟中国股市一样:强势。 来看3组数据: 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回6时代。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 7月9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收复7.0关口,重回“6时代”。7月1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943元,较上一交易日上调142个基点,连升四日,同样重回“6时代”。而美元指数呈现弱势,目前为96左右。 二是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占比创新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公布数据,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占比升至2.02%,创历史新高,高于澳元的1.55%和加元的1.78%。 三是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3个月上升。 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23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106亿美元,升幅0.3%,连续3个月上升。 人民币为什么越来越香了? 强势的表现,需要底气和支撑。 持续改善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中国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向好。工业企业利润实现正增长、消费投资降幅收窄、汽车房地产销售回暖,预计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由负转正。 “在这样的背景下,IMF最新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4.9%,中国经济预计增长1%,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向好,是人民币汇率回升的支撑。”温彬称。 中美利差扩大,人民币资产吃香,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 温彬分析,目前中国股市估值总体还是相对较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债收益率出现负值,中美之间的利差在扩大,这些都令境外投资者看好人民币资产,人民币作为避险资产的特征和属性越来越明显。 而且,随着中国新证券法颁布实施、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资本市场更为便利,更加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可以看到近期北上资金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带动了人民币需求的增加,推动了人民币升值。 数据显示,外资持续看好中国A股市场,开启买买买模式。9日,北向资金全天当日净流入79.51亿元,为连续6日净买入,7月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A股已超过600亿元。 央行5月10日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判断,主要经济体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加之中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领先,人民币资产较高的收益和相对的安全性可能吸引跨境资金流入。 美元指数走弱,非美货币出现回升,人民币资产购买需求旺盛。 美元指数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3月份,美国祭出“降息至零+无限量化宽松”大招,开启直升机撒钱模式,当时加剧了人们恐慌情绪,虽然美联储大放水,但是美元指数却一度创出新高,突破100大关,全球出现“美元荒”。 如今,“美元荒”不再,而且美元已经丧失了利差优势,遭到华尔街投行唱衰,于是美元指数走弱,目前维持在96-97区间震荡。 温彬分析,美元指数强弱与人民币等非美元货币具有反向关系。恐慌情绪过后,美元指数从疫情初期的高位开始回落,非美货币出现回升。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中新网记者说,由于美国降息,中美之间的利差进一步扩大,使得国内金融市场对于国际资金吸引力加大,经济、预期、市场在好转的时候,国际资金会越来越看重人民币的资产,人民币越来越成一个规避风险的资产,人民币汇率也会保持基本稳定。 人民币会继续升值吗?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对中新网记者说,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中国的进口企业,对于出口企业则有一定影响。人民币汇率在5、6月份贬值,此次升值也是回调,预计不会持续大幅升值,将在“7”关口迂回。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在国内疫情干扰减弱、国际收支企稳的背景下,未来人民币汇率将能保持稳定。美元指数走弱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积极影响。 温彬认为,中长阶段来看,人民币汇率会保持一个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双向波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也表示,短期看,在岸人民币汇率仍有望维持偏强格局,但人民币汇率不具备大幅走强的基础,未来将在均衡水平附近保持双向波动。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较高,可能对国内经济构成影响,同时全球的美元避险需求尚未消失。 6月24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二季度(总第89次)例会也提到,“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完)
7月1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回落逾150点,报7.0020,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在7.0附近波动。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9995、7.0010。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142个基点,报6.9943。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环球市场业务主管吴英敏认为,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坚挺。主要推动因素在于:首先,中国疫情防控走在各国前列,复工复产情况良好,经济展望相对乐观;而且,与欧美日央行相比,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更为克制,增加了中国资产的吸引力。
图片来源:微摄 7月9日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085,较前一交易日上调122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7月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085元,1欧元对人民币7.9421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5296元,1港元对人民币0.90432元,1英镑对人民币8.8380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8941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051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0363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4665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1838元,人民币1元对0.60874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0.1689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4169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70.35韩元,人民币1元对0.52429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3538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4.6592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6316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379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3096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377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0.97891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2372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4499泰铢。
全球股市上扬的时候,铜也不甘寂寞。 从3月中旬起,铜价一路飙涨。 6月底,伦敦铜突破6000美元/吨。今日价格已上涨1.6%,达到6335.5美元/吨,较3月疫情恐慌时期的4608.5上涨了37.5%。 数据来源:英为财情 同时,沪铜主力也从3月低点的37200元/吨,迅速涨破50000元大关,今日上涨2.09%收报50700元/吨,累计上涨36.2%。 行情来源:同花顺IFind 近期铜价被炒得火热一方面在于3月海外疫情恐慌期导致铜价大跌,而近期在美股市场和原油价格的带动下启动修复性回补,另一方面在于以智利为首的几大铜资源出口国在疫情的冲击下大量减产,同时以中美为首的铜需求大国经济逐渐复苏,压力向供给端偏移。 据统计,2019年全球精炼铜产量为2372万吨,其中智利578.74万吨,占全球总量的24.4%,邻国秘鲁为240万吨,占比10.1%,二者是世界上铜产量和出口量排名前二的国家。 但智利和秘鲁的疫情严重程度也是排名前列。 截至7月9日,秘鲁累计确诊312911例,智利303083例,分别位列世界第5、第6。 疫情大流行导致两大产铜国的矿业运营受到极大的冲击。 智利方面,今年1月到5月,该国铜矿企业没有出现停产,全国铜产量同比增长3.9%。 但6月份开始智利的疫情恶化,铜矿工人中出现大量感染病例,目前已超过3500例,半数以上矿工被要求居家隔离。代表智利铜矿约80%铜矿工人和承包商的七个工会正在讨论是否向政府正式提出要求,让智利所有铜矿停产14天,以阻止新冠肺炎在工人中传播。全球最大的铜矿生产商——智利国营铜业公司日前已宣布临时关停其第二大矿区Chuquicamata的炼铜厂和铸造厂运作。 智利铜业委员会预计2020年铜产量下降20-24万吨,大约占到了智利2019年总产量的3.5%左右。 秘鲁方面,该国从3月中旬开始进行严格的隔离。5月铜产量减少42.2%,4月份减少34.7%,3月份减少26.6%,连续三个月下滑后,原本预计今年铜产量将增加2.4%的预期调整为了下降15%。 而近日秘鲁宣布延长国家紧急状态至7月31日,所以这一预期可能会继续向下调整。 此外,墨西哥、非洲等地也频频爆出减产的消息。到4月底,明确减产的矿山产能为260万吨,占比约为12.5%;暂无法明确影响量级的产能为430.9万吨,产能占比约20.7%。 摩根士丹利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矿山供应将损失56万吨,在采矿和废料供应中断的情况下,需求将超过产量。 在供应持续吃紧的同时,随着全球各国逐渐重启经济,铜需求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尤其是占全球铜需求一半左右的中国,最早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在政策刺激、基建的拉动下,电线电缆、电动汽车、数字经济等一些对铜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快速增长,3月份中国铜需求同比增长25%。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3月份开始我国PMI指数已经回到正常水平,6月份为50.9%。 数据来源:英为财情 此外,美国在一轮经济重启后,制造业也在持续回复,6月制造业PMI为52.6,重新站上荣枯线。 数据来源:英为财情 在中美两大铜需求国制造业回暖的情况下,需求端逐渐复苏,因此近期全球的铜库存量持续下降。 截至7月8日,LME的铜库存量为192025吨,从5月份开始一直在减少,累计降幅32.1%。 行情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沪铜库存也在持续去化,从3月高点380085吨减少至114318吨,累计降幅70%,达到近18个月来的低位。 行情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数据显示,伦敦、纽约和上海交易所追踪的全球铜库存二季度下降超过35%,当前的库存总量低于一年前。 智利矿业部长指出,此前中美贸易争端以及原油价格暴跌使得铜供需面被扭曲,而现行的铜价能更为准确地反映出市场供需情况。 从疫情发展的现状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铜资源供应端可能继续承压,当然现在的价格可能已经提前定价了这种风险。 上周泛美卫生组织发布了有关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冠状病毒COVID-19在感染和死亡方面的最新数据。数据显示,如果目前的状况持续下去,整个美洲大陆的死亡人数到10月1日将增加近三倍,超过62.7万例。 根据泛美卫生组织使用的模型推测,智利和哥伦比亚将在7月上旬看到疫情高峰,而拉美其它国家,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和秘鲁将在8月份看到感染高峰。 从简单的供求关系判断,铜价上涨是必然的,至于涨到什么程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难以量化。 主要经济体央行通过降低市场利率和量化宽松等手段持续为经济注入流动性,带来的通胀预期将推动铜价上行。同时,各国疫情防控带来的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会进一步压缩供给端的利润空间,这部分也会表现在铜价当中。 摩根士丹利认为,铜价第四季度有望在6000美元以上,理由是部分国家好于预期的需求和严重的矿山生产中断。 欧亚资源集团ERG首席执行官Benedikt Sobotka表示,预计铜领域将出现长期的结构性供不应求,到2021年价格可能突破7000美元/吨。 但另一边,花旗认为这种金属可能在第三季度被高估。该行分析师在报告中表示:“过去一个月,在股价和债券收益率持平或下跌的背景下,铜价从5700美元/吨上涨至6000美元/吨以上,基于这些历史关系,铜价似乎被高估了220至420美元/吨。总体而言,坚持5750美元/吨的近期目标价格”。
截至7月9日16:30收盘,美元/人民币报6.988附近;截至记者发稿,离岸人民币是6.9856。人民币又重回“6时代”。 在股市的高涨气氛带动下,近期人民币汇率节节攀升,本周大涨近800点。7月9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四个交易日突破1.5万亿元,上证综指当日上涨1.39%至3450点;北上资金当日净流入79.51亿元,年初至今总计净流入已达1810.6亿元。 “基本上6.8-7.2是人民币的交易大区间,下一步可以观察人民币是否有望冲击6.8的区间下限。”某国有大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其实,在2020年初,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测普遍趋于乐观,但疫情等因素一度打乱了这一预判。 法国巴黎银行外汇、利率策略师季天鹤在2月底曾发布《山雨欲来:人民币汇率剑指6.80》的报告,文中表达了对人民币的积极看法。但此后出现了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致使人民币汇率一度达到7.20的水平。 季天鹤对记者表示,当前仍维持人民币今年将会达到6.8的预测。季天鹤认为,在大环境趋于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见的其他因素对于人民币汇率来说总体上比较积极。 渣打则认为,今年中国经常账户有望重回顺差。一季度虽然出现340亿美元逆差,这主要是由于疫情对生产和出口交付造成一定的干扰,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下降,但随着工厂陆续复工复产,自3月以来出口状况已经改善。因此,渣打将2020和2021年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的预测,由此前的0.5%和0%分别上调至1.0%和0.4%。 此外,也多次报道各大国际投行机构看跌美元的共识。 例如,渣打全球研究主管罗伯逊(Eric Robertsen)此前对记者表示,美元将中长期走弱,即使过程中或有反复。 当前,人民币再度回升,将会对哪些行业产生影响呢?一般而言,汇率波动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汇兑损益所体现的直接影响;二是汇率波动影响企业成本及产品销售,进而间接影响企业的业绩。而产品出口占比较高的企业将面临汇兑损失和产品竞争力下降的双重压力。 受人民币升值利好的行业主要分为两大类——房地产、航空、石油开采等外债类比较多的行业,另一类则是原材料依赖进口的企业。 就航空业而言,航企的资产负债率都在70%左右,美元负债占比普遍比较高,人民币升值后,人民币计价的美元债务成本有望下降。 中金公司认为,航空需求低点已过,下半年国内需求复苏持续,国际需求或将在2021年下半年恢复到2019年水平,预计二季度各航司仍将出现大额亏损,盈利见底。 该机构也认为,当前估值较低,悲观情绪反应充分,H股优于A股,国有航司优于民营航司。 尽管人民币升值被认为不利于科技、消费电子等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但这是一种相关性的看法,并非绝对。市场上有观点认为,盈利更具确定性的科技优质龙头企业今年仍将占有优势。此外,受益于复工、周期拐点的消费电子行业公司,也将有不错的表现。
美元指数创近1个月新低,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9日盘中相继升破6.99关口。其中,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盘最高报6.9820,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最高报6.9813。 WIND截图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9日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中间价报7.0085,上调122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7.0207,在岸人民币上一交易日收报7.0176。 近日,美元指数持续走低,人民币汇率接连升破多道关口。截至发稿,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报6.9956,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报6.9943。美元指数从日内低点稍稍回升至96.48附近,之前一度刷新近一个月低点至96.2307,跌幅约0.27%。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认为,人民币资产对于外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同时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为国际投资者寻求高额回报提供了更多可能,并且坚持金融市场扩大开放,将吸引全球资本继续流入。 最新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23.28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106.36亿美元,升幅0.34%,连续三个月回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解读称,6月,我国外汇市场供求总体保持平衡。受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主要国家货币及财政刺激政策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指数小幅下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当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我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各类经济指标出现边际改善,经济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往前看,我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中新经纬APP)
现货黄金价格破1800美元大关,疫情焦灼避险情绪持续上升 黄宇 继黄金期货上周突破1800美元大关后,现货黄金周三(8日)也成功站上了1800大关,创下2011年来新高。不少分析师预期金价在后期将进一步上涨,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动荡的同时,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也令他们加紧了买入黄金。 周三,现货黄金一度大涨1.3%至每盎司1818.02美元,创2011年9月以来最高。现货白银也触及18.7384美元,为四个多月以来最高。现货黄金价格在过去的14个月中飙升了40%,目前达到了1811美元/盎司的高点,与2011年创下的最高纪录1920.30美元/盎司仅相差100余美元。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黄金正处于牛市当中,到今年年底,金价将有望挑战2000美元的水平。 疫情反复再次点燃投资者避险情绪 推动金价狂飙的一大因素是新冠病毒肺炎反复肆虐和多国央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 随着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过300万,死亡病例超过13万。投资者担心美国医疗系统可能不堪重负,新冠肺炎病例再度增加可能导致州政府重新实施封锁限制。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7月8日数据,过去三天,大约有39个州的感染病例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上升,包括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都成为疫情较为严重的州,而这些州也采取了新一轮的限制措施并迫使企业再次关闭,以遏制疫情蔓延。 疫情的反复也让美联储预测,接下来美国经济受到疫情冲击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比预期还要长。疫情带来的经济成本不断上升,加重了投资者恐慌情绪,同时也点燃了黄金市场热情。 通胀担忧连同债券收益率下滑令投资者涌入黄金市场 另一方面,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多国央行通过降低利率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和疫情的蔓延。这降低了政府债券的实际回报率,目前十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正不断下滑,已跌至0.66%的3年低位。这也加剧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使黄金变得更具吸引力。 世界黄金协会(WGC)7月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因市场忧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二次暴发引发新一轮风险及不确定性等因素,持续推升黄金的投资需求。6月全球黄金ETF(交易所买卖基金)总量增长104吨,连续七个月出现净流入,总持仓达3621吨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增加了655.6吨,超过了2009年全年的增长量。 激增的黄金持仓量意味着投资者对黄金的后市表现给予了厚望,汇丰银行贵金属分析师斯蒂尔(James Steel)认为:“现在黄金的关键点位已经突破,为了对冲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和持续低收益率,此前一些仍持观望态度的交易员可能会改变观望态度并加入黄金的多头大军,带来新的买盘,预计未来会有更多资金流入黄金市场。受疫情的影响,传统的黄金消费大国包括中国和印度今年以来对金饰的需求出现下降,而大量投资者对新冠肺炎的避险反应,已使黄金ETF持仓量达到创纪录水平,这甚至弥补了黄金饰品需求下降带来的影响。” 同时,对未来通胀压力担忧的升温,也是支撑金价高升的一大因素。随着7月底的逼近,美国政府部分在疫情期间生效的财政刺激计划也将到期,其中包括每周额外6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等。投资者预计接下来美联储及美财政部可能会提供更多支持。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在周二就曾表示,“美联储目前已提供十分宽松的利率政策,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多并将会采取进一步行动,可能会继续维持无限制的购债规模,也可能透过前瞻性指引进一步放宽政策,并维持对贷款的支持。” 若美联储接下来采取进一步的宽松措施,将会进一步引发市场对通胀压力的担忧,并刺激金价上涨。包括高盛在内的多家投行都预期未来金价涨幅将持续扩大,高盛集团表示,未来12个月内金价可能达到创纪录的2000美元,摩根大通也建议投资者继续持有黄金以应对通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