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3日,WSB概念股集体反弹,高斯电子大涨近28%。 前一交易日WSB概念股的的暴跌并没有吓退美股散户,WSB论坛上坚定持有并高呼“我们不卖”的散户比比皆是。不过已有散户表示,由于买在高位,已亏损2.5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据外媒报道,美国证监会正在搜查社交媒体和留言板上的帖子,并审查交易数据,以评估这些帖子是否属于操纵行为。 WSB概念股集体反弹 当地时间2月3日,WSB概念股集体反弹。 据数据,WSB概念股盘中走势震荡,游戏驿站盘中最高涨至26%,高斯电子盘中一度涨50%;截至收盘,高斯电子、AMC娱乐控股、游戏驿站、黑莓分别涨27.95%、13.94%、3.08%、3.98%。 中证君注意到,在前一交易日WSB概念股暴跌之时,便有散户在WSB论坛发帖呼吁抄底。WSB论坛网友mwybert称,“只有我们团结起来,才能成功。抄底、持有,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这么做。” 昨夜WSB概念股的反弹更是坚定了美股散户继续持有的信心。网友ROCKET10117 转发了一则看空游戏驿站的新闻并配文:“我们不卖!”;网友webacerob表示,“还没结束!《纽约时报》刚刚确认大型对冲基金仍面临巨大风险,而我们正可趁机扩大优势。” 来源:Reddit 不过,也有散户表示,由于入场较晚,买在高位,迄今已亏损2.5万美元。 来源:Reddit SEC已启动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据彭博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开始对推高游戏驿站等股票股价的社交帖子展开调查。 据报道,SEC在进行审查的同时,还对交易数据进行审查,以评估这些帖子是否属于操纵行为,以推高股价。据知情人士透露,SEC还在调查券商如何处理交易量增加的问题,并决定在交易量激增期间限制交易,以及这些公司在限制交易时是否遵守了规定,是否在向客户全面披露信息方面保持一致。 据了解,SEC 1月底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正密切关注近期出现的极端的市场波动性。将致力于保护投资者,以维持市场的公平原则。 美国财政部声明称,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本周将召集高层金融监管机构开会,讨论散户在游戏驿站等股票交易上所引发的市场波动。SEC、美联储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负责人都将出席会议。 巴克莱股票衍生品策略主管Maneesh Deshpande表示:“对散户逼空交易狂潮可能蔓延的担忧暂时减缓。尽管一些热门股出现了相对强力的井喷式上涨,但从整体来看,受到影响的短期逼空交易股票仍然只是美国股票市场上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另据媒体报道,被称为“美国散户大本营”的在线券商Robinhood受到至少有10个州的30个当事人的起诉。理由是他们在冻结期间无法买卖股票,导致损失数百万美元,并指控该公司选择“操纵市场”来帮助其他金融机构。 此外,随着散户逼空热情的扩散,近日,韩国、新加坡等多国散户也发起了向空头的宣战。据韩联社2月3日消息,韩国监管机构当天称,韩国将股票卖空禁令延长至5月2日。从5月3日起,将部分解除禁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交易所监管局日前联合发文,建议投资大众提高警惕,注意网上论坛和社交媒体聊天群所煽动的证券交易相关风险。 谷歌母公司市值一夜飙涨超6000亿元 尽管美股散户与华尔街空头机构这场“世纪逼空大战”余温仍在,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值美股财报季,业绩表现超预期的股票正在为投资者带来明显收益。 据数据,当地时间2月3日,美国互联网巨头谷歌母公司Alphabet大幅高开,随后高位震荡;截至收盘,谷歌母公司Alphabet大涨7.28%,报2058.88美元,最新总市值为1.39万亿美元。 据计算,谷歌母公司Alphabet总市值一夜之间大增934.03亿美元,按最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6032亿元。 消息面上,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在去年四季度,其营收为568.98亿美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为152.27亿美元,同比增长42.7%。 财报发布后,多家机构扎堆上调其目标价。 杰富瑞分析师Brent Thill将谷歌母公司Alphabet目标价从2150美元上调至2400美元,并重申对该股的“买入”评级。Thill认为该股的估值具有吸引力,并称该股票为2021年首选。摩根士丹利分析师Brian Nowak将谷歌母公司Alphabet目标价从2050美元上调至2200美元,并维持“跑赢大市”评级。Truist分析师Youssef Squali将谷歌母公司Alphabet目标价从2100美元上调至2250美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2日讯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87,较前一交易日上调120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2月2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387元,1欧元对人民币8.0019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3269元,1港元对人民币0.84335元,1英镑对人民币8.7937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9512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372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9066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3831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0859元,人民币1元对0.61946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1.4343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2349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8.67韩元,人民币1元对0.56180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7381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5.0575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6160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298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2616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198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1.17001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0592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5985泰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7日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62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调7个基点。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55。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2月1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362元,1欧元对人民币7.9694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3161元,1港元对人民币0.84314元,1英镑对人民币8.8242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9477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447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9175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3824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1289元,人民币1元对0.61974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1.2220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2671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7.34韩元,人民币1元对0.56200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7402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4.5527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669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337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2779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260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1.19339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0384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5931泰铢。
作者:崔历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建银国际证券公司宏观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 核心观点 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强势,一篮子汇率也突破近几年的高位。去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受到经常项顺差回升和美元走弱的推动,与我们之前的预期一致。 这些周期性推动力量今年开始预计有所消退。疫苗接种后,全球恢复生产和再通胀将抑制中国贸易和经常项顺差的进一步提升,减少对汇率的边际支持。美元虽仍有中期走弱压力,但受财政政策刺激和美国利率上升影响,预计将迎接更多的波动和阶段性反弹。 综合这些因素,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未来两年升值速度趋缓,而双向波动加大。 基本面尚不支持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加快升值:过去五年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减速,与决定均衡汇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贸易顺差总体温和,以及国内政策收紧、通胀压力下降的基本面一致。双循环框架下这些趋势预计持续,意味着名义一篮子汇率大体持平与内外均衡一致,新的升值趋势尚未开启。市场开放有望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率,对中期汇率形成新的利好,但进展仍需时日。 境内外利差持续下,跨境资金预计继续流入,资金面可能带来汇率超调的风险。预计央行一方面继续收紧资金流入,抑制“热钱”,另一方面放开资金流出。加大汇率的双向弹性、央行重启扩表对冲短期资金流入也是减少单向预期的可能政策选项。利用汇率升值的窗口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则有利于减少民间部门的外汇敞口,提升国际收支韧性。 ——崔历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建银国际证券公司宏观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 人民币汇率还有多少升值空间? 人民币汇率去年下半年以来升值明显,符合我们对汇率较为乐观的预期。我们的前期观点是:美元高估将趋弱,中国国际收支反弹,叠加贸易战下中国贸易顺差保持坚挺等背景,均是人民币汇率走强的支持因素。 受新冠疫情影响,去年二季度全球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美元飙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贬值达到近7.17,但资本外流并未由于贬值而上升,资金流入反而开始提速。随着美元去年下半年重回弱势,中国顺差回升,海外资金持续配置境内资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不断攀升。 这些因素在近期延续:美元指数DXY在12月单月下跌2.3%,市场看多人民币情绪累积。同时中国出口超预期上涨,12月贸易顺差达历史高位,均支持人民币汇率年初走强。新年第一天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为18个月来首次跌破6.5。之后随着央行和外管局小幅放松资金外流并收紧资金流入,叠加美元反弹,人民币汇率升势有所减弱。与此同时,境内外利差和升值预期吸引企业结汇上升,境外资金流入。上周境内流动性趋紧,更加大了利率和汇率的上行压力。 未来市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在明显走强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空间有多大? 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将继续大幅升值,破“6“指日可待。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在目前水平再升值10%以上。并突破近三十年的高位。而目前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已在过往三年区间的强端(图 1)。除非美元大幅走弱,人民币兑美元的进一步强力升值意味着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将显著突破近年的区间。 预估人民币汇率走势有必要对支持汇率的宏观基本面,影响国际收支的周期和政策因素,以及美元周期做出综合判断。国际收支和美元周期影响外汇市场的供需,决定汇率的边际推动力;基本面则着眼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给出中期的合理区间。结合考量有助判断汇率发展。 图1:人民币一篮子汇率近期升至三年高位 数据来源: 彭博,建银国际证券 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大体在 均衡汇率区间 首先探讨中期基本面和均衡汇率。一篮子汇率的中期走势与一国宏观趋势密切相关。由于名义汇率会受到政府管控的影响,而调整价格因素后的实际有效汇率(代表本国货币相对其他国际货币的相对价格)则与基本面的变化更为贴近,因此通常作为分析均衡汇率的基础。 影响中期汇率的宏观变量有几类: 第一类是增长和效率因素。低收入国家增长潜力大,效率提升的空间高,可能推升实际汇率升值。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升值通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认为高增长国家的贸易部门与他国的生产率的差距(相对于非贸易部门)更大。而由于贸易部门效率提升快,相应带动本国更高的工资上涨和非贸易部门更大的通胀压力,实际汇率趋向升值。这一效应多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升值,但其实证支持则好坏参半。 第二类是国际收支和净资产因素。对外净资产上升提高来自境外投资收入的资金流入,结构性利好汇率。跨国数据显示对外净资产变化和实际汇率变动高度相关,经常项目顺差则是积累净资产的主要途径。一国的贸易条件(出口和进口价格之比)的持续变化对此有影响:例如大宗商品出口国可以持续受益于商品价格上涨周期,提升国际收支并推动汇率升值。 第三类是政策和内需因素。特别是财政政策取向。扩张性政府支出多增加对国内建筑服务业等行业的需求,非贸易部门的通胀超过贸易部门,导致升值压力。而国内政策紧缩则有实际汇率的贬值压力。 上述宏观框架,特别是中国国际收支和国内政策的变化,可较好解释过去二十多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1990年代末到2014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年均升值5%。以均衡汇率框架衡量,2008年以前人民币的增值主要是受中国贸易顺差和净国际资产的推动,彼时财政较为紧缩,对汇率有抑制作用。2009-2014年期间人民币升值则主要是由于中国采取大幅扩张性财政政策,推高国内非贸易行业通胀和内部升值。 2014-2016年期间受热钱影响人民币汇率短期趋向高估。2016年后随国内政策收紧,通胀降温,内部升值压力减弱,叠加贸易顺差和对外债权较平稳,结构性升值压力大幅减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年均升值下滑至1%左右 (图2)。 以此框架衡量,人民币的一篮子货币目前大体在均衡汇率区间,最新的IMF汇率评估也证实这一判断。 图2:近年来一篮子汇率升势趋缓 数据来源: BIS,建银国际证券 宏观趋势尚不支持有效汇率 加快升值 宏观趋势是否将推动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加速升值?我们的分析显示动力有限。 首先,增长和生产效率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在全球水平较高,对中国汇率升值较为乐观的观点多以此为依据,认为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将推动汇率升值。背后的理论基础则是上文提到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不过,有必要在此作细化分析。 首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这一理论在跨国研究中的验证结果参差,即使存在其规模也较小。包括IMF在内的研究发现,即使在2000年代初的高增长阶段,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只能解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20%。究其原因,“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设定条件较多,未必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比如生产效率的提升可能更多反映在贸易品升级,而非工资上升、非贸易品通胀和汇率升值,对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尤为如此。 另外,即使人民币汇率过往的升值部分体现了较高的生产率增长,未来中国生产率增长相对贸易伙伴的优势未必进一步提升。受区域贸易带动,越南菲律宾等低成本亚洲邻国的增长和效率近年来提速,与中国的差别收窄(图3)。 未来跨境产业合作贸易加深,有望进一步推动东南亚等邻国的经济和贸易,中国的创新升级将致力提升高端制造业的产出,而低端制造业将继续受到低成本国家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相对贸易伙伴的生产率的总体优势会受到后者抑制,难以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加速升值。 图3: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优势相对东南亚国家收窄 数据来源: Conference Board,建银国际证券 第二,经常项顺差和国际头寸走势预计仍然温和 相比劳动生产率和增长,国际收支与实际汇率的关系更为直接,跨国数据显示贸易顺差和国际资产上升将推升实际汇率。 中国的情况是:加入世贸后的开始几年,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低端产业的参与度迅速扩围。强劲的出口和进口替代大幅提升产业链贸易顺差和对外净资产,是推动人民币汇率结构性升值的主要因素。 然而,2008年后顺差和对外投资头寸在GDP中占比均大幅下降(图4)。一方面,总体出口走缓;另一方面,内需提速支持进口需求。随着中国参与国际产业链向中上端攀升,进口替代难度增加,体现在中间产品进口的比例不再下滑(图5),限制产业链贸易顺差的进一步提升。 2018年-2019年,受贸易战影响,中国的零部件进口有所下降,伴随着芯片等中间品的国产化率提升。但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署后,2020年零部件进口(特别是集成电路和芯片)再度大幅上升,显示高端进口仍是支持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 这些结构性趋势预计将持续:一方面,由于中国在全球出口份额已经较高,出口大幅提速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产业链进口的需求将保持高位。 十四五强调自主创新以减少未来在关键领域的进口依赖。但由于高科技领域的突破仍需时日,增强国际产业链合作对中国而言仍是优选。在中美技术竞争不确定性持续的情形下,中国近期加入RCEP,也为中日韩三方深化产业链合作,提升中国在高端产业的进口和产业升级奠定了条件。产业链合作深化下,中国的产业链贸易顺差(约占中国制造业贸易顺差的一半)预计尚不会结构性大幅上升。 当然,国际收支会受到周期的影响。例如去年中国贸易顺差的反弹,源于出口在疫情下的率先恢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疲软,对国际收支有短期的利好。后文会对这些周期因素做进一步分析。但去除周期和临时条件对顺差的边际影响,影响中国贸易顺差和国际对外净资产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性改变。 我们预计未来几年经常项顺差(占GDP比重)在2%附近波动,也与中国经济再平衡,储蓄下降的基本面一致。对外净资产则略有复苏,对均衡汇率升值的边际推动有限。 图4:中国经常项顺差和对外投资头寸2008年后下滑 数据来源: CEIC,建银国际证券 图5:近年中间品进口比例持稳 数据来源: CEIC,建银国际证券 第三,稳杠杆的背景下,内需推动的通胀和汇率升值压力不大 内需因素影响实际汇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提升内需并增加国内通胀压力,促进实际汇率的升值。 如前所述,2008-2014年间的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升值主要源于金融危机后国内的扩张性政策,带来信用扩张和通胀上行,内部汇率趋向升值,体现在非贸易类通胀(例如交通租金家庭服务)相对贸易类通胀大幅上涨 (图 6)。 2016年后随着经济政策收紧,国内杠杆增速趋缓,非贸易通胀和服务业价格转向相对疲软,内部升值压力下降。去年国内宏观政策在新冠疫情下短暂放松,信用提速,但幅度相对较小。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稳杠杆”,十月以来信用周期见顶,预计今明两年继续回落。从内需走势来看,实际汇率的升值压力有限。 图6:“稳杠杆”意味着内部通胀引起的升值压力不大 数据来源: CEIC,建银国际证券 综上,实际汇率升值近年来趋缓,与贸易顺差水平回落和国内稳杠杆的政策基本面一致。未来几年在双循环的框架下,中国注重产业链合作、提升区域贸易、控制杠杆和金融风险等趋势将持续,对外贸易顺差的中位水平难以大幅反弹,对内国内经济通胀压力不大,并不支持实际汇率加快升值。 如果贸易部门生产效率大幅提速,或是开放下服务业的效率提升逆差结构性收窄,体现在经常项顺差持续走高,将支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更快地升值。目前看这些趋势尚不明显,进展有待时日。 当然,作为对外顺差国,坚挺的国际收支下人民币汇率也仍将保持强势。我们的估算显示,与过去几年相似,未来实际有效汇率平均每年升值1%左右,名义一篮子汇率大体持平,仍符合均衡汇率的基本面。因此,中期基本面尚不支持一篮子汇率快速升值。 国际收支带来的升值动力将回落 与此同时,过往两年周期状况和海外流动性状况发生大幅变化,对人民币的需求上升,包括: 1)全球制造业周期2019年底开始走强,疫情中进一步上升,中国和亚洲出口由于国内产能率先恢复而格外受益,全球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中国四季度出口创双位数增长; 2)大宗商品价格在2018年后步入疲软期,疫情中更进一步下滑,大幅提升中国的贸易条件。我们估算去年贸易顺差上升的一半以上来自大宗商品价格下行; 3)发达国家在疫情下的货币宽松和弱美元周期,叠加各国央行的避险需求和国内资本项目开放,增加海外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前两个因素支持经常项顺差强力反弹,后者则意味着海外资金持续流入。 迄今为止,外汇储备大体企稳,显示海外资金流入的同时对外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也有所上升。但周期环境无疑是利好人民币的,是去年以来人民币强力升值的市场因素。未来外汇市场的供需取决于周期的持续性,全球环境的发展,以及中国的政策应对。 预计推动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因素今明两年将有所消退: 一方面,中国经常项的提升开始步入平稳期。后疫情时期中国国际收支的正面因素有所消退:IMF预测今年开始全球贸易将恢复正增长,我们的科技周期先行指数也仍维持强劲。中国出口预计继续受益于全球周期。而与此同时,全球生产的疫后恢复意味着疫情下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大幅提升的市场份额可能不会持续。同时,随全球全面复苏和再通胀趋势重启,大宗商品价格预计继续反弹,中国贸易条件相对去年将有所恶化,全球复苏后尤为明显,对中国国际收支相对负面。今年的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预计大致与去年持平或有所回落,对汇率升值的边际推力减弱。 另一方面,美元虽然仍在弱周期,但阶段性反弹动力加大,全球流动性环境可能边际收紧:疫情下美国的财政赤字大幅上升,叠加美联储的无限量量化宽松进一步弱化了美元的基本面。继去年的大幅财政救助之后,1月中拜登进一步提出1.9万亿美元的抗疫救助计划,未来数月还可能提出更多中长期的财政方案,增加基建投资等支出。虽然推出的财政计划最终金额仍需协商斡旋,但较为肯定是在未来几年民主党掌握参众两院多数的情形下,拜登任上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空间已大幅上升。 大幅财政扩张政策叠加经济复苏, 对美元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双赤字的基本面继续对美元不利。从历史经验来看,未来几年美元有空间继续震荡回落5-10%。但另一方面,随着美国财政支出政策出台支持经济,美国利率预计继续走高,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利差走扩,对美元有阶段性支持。特别是如果欧洲国家加大货币宽松,美元反弹动力则更强。 过去几周已预演这一可能情形:佐治亚州选举确认民主党赢得参议院多数后,受财政扩张的预期影响,美债长息跳升,美元反弹。未来随着财政计划出台,伴随疫苗接种后的经济复苏,美债利率上行预计更为持续,对美元则会有更多的支持。 联储的取态将是关键:如果美国利率上升太快,增加市场压力,联储可能进一步加码QE以压低利率和美元升势。但最近联储表态显示在财政政策发力,通胀预期走高的情形下,联储更愿维持目前政策而非加码宽松,并容忍利率的温和上行。事实上,大幅财赤下通胀的明显上行也会限制联储的宽松空间。 因此,疫情受控后美元可能由于利率上行而有反弹压力,也意味着全球流动性环境边际收紧,新兴市场包括中国的资金流入可能阶段性减弱。由于央行管理人民币汇率以一篮子货币为其主要参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可能有所回落。 央行的跨境资金管理 重回焦点 即使如此,全球的货币环境叠加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意味着国际资金对国内资产的配置将长期持续。 新冠疫情后境内外利率差进一步加大。吸引海外投资债券的资金大幅流入。虽然近期国内政策收紧趋缓以缓和债市存量风险。但基于稳杠杆的政策思路,预计未来国内利率不会趋势性下滑。这一背景下,虽然海外利率预计低位回升,美元阶段性走强,中国债息的吸引力仍会吸引海外资金继续入场。 全球资金流入利好汇率,但也可能带来汇率超调的风险,目前的国际环境与2009年-2011年间类似:发达国家加大货币宽松以支持经济减少市场冲击,新兴市场则面临资金流入汇率升值的压力。 近几个月泰国、波兰、智利、瑞典等国已相继收紧资金流入,宣布加大外汇市场干预,以避免汇率过快上升。 对中国而言,未来一个挑战是在提升汇率中长期弹性的同时,如何避免汇率走势由于资金流入自我强化而大幅偏离基本面。过快升值将增加之后的调整压力和对外负债部门的偿债风险。 人民币汇率和政策展望 综上,人民币汇率的上行空间受几方面制约: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已在近几年的高位,而结构性因素尚不支持均衡汇率加快升值。除非美元继续大幅走弱,或是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继续大幅回升形成长期趋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大幅升值的动力不足。中期市场开放和经济创新可能对汇率升值带来新的推动力,但相关动能的积累仍需时日。 我们的基础情形是随着疫苗接种普及和全球经济复苏,经常项目周期和美元走势对人民币汇率的利好今年开始边际走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未来两年或再升值3%-5%,反映美元的可能走势,与之前比步伐放缓。 美元走势是主要的不确定性。在去年大幅下行后,美元走势面临不同情景:如果美国新的财政支持不能顺利出台,或是经济恢复不及预期,联储QE可能加码,美元有压力进一步大幅走弱,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可能加快。而如果拜登计划成功提振美国经济使其走出低谷,疫情后经济复苏,联储退出QE提上日程,未来两年美元则有望止跌回升。美国政策和美元的不确定因素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可能加大。 与此同时,境内外货币政策周期与海外的差别意味着短期套利资金可能加速进场。去年12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升至4267亿元人民币,创2014年1月以来新高,显示升值预期和境内外利差下企业换汇加快。上周的境内流动性收紧推动汇率上升,均显示资金面对汇率的上行压力。 可能的政策选项包括:1)跨境资金管理:包括收紧跨境短期资金流入,避免热钱推动汇率超调,同时放开对外投资。2)加大汇率弹性:在一篮子汇率已经较强的背景下,央行可能引导汇率双向波动,保持兑美元汇率的双边弹性,避免单边预期。3)在全球流动性盛宴下央行重启扩表对冲短期资金流入。此外,利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窗口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有利于减少民间部门的货币错配,更好地控制跨境资金的相关风险。
作者:崔历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建银国际证券公司宏观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 核心观点 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强势,一篮子汇率也突破近几年的高位。去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受到经常项顺差回升和美元走弱的推动,与我们之前的预期一致。 这些周期性推动力量今年开始预计有所消退。疫苗接种后,全球恢复生产和再通胀将抑制中国贸易和经常项顺差的进一步提升,减少对汇率的边际支持。美元虽仍有中期走弱压力,但受财政政策刺激和美国利率上升影响,预计将迎接更多的波动和阶段性反弹。 综合这些因素,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未来两年升值速度趋缓,而双向波动加大。 基本面尚不支持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加快升值:过去五年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减速,与决定均衡汇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贸易顺差总体温和,以及国内政策收紧、通胀压力下降的基本面一致。双循环框架下这些趋势预计持续,意味着名义一篮子汇率大体持平与内外均衡一致,新的升值趋势尚未开启。市场开放有望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率,对中期汇率形成新的利好,但进展仍需时日。 境内外利差持续下,跨境资金预计继续流入,资金面可能带来汇率超调的风险。预计央行一方面继续收紧资金流入,抑制“热钱”,另一方面放开资金流出。加大汇率的双向弹性、央行重启扩表对冲短期资金流入也是减少单向预期的可能政策选项。利用汇率升值的窗口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则有利于减少民间部门的外汇敞口,提升国际收支韧性。 ——崔历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建银国际证券公司宏观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 人民币汇率还有多少升值空间? 人民币汇率去年下半年以来升值明显,符合我们对汇率较为乐观的预期。我们的前期观点是:美元高估将趋弱,中国国际收支反弹,叠加贸易战下中国贸易顺差保持坚挺等背景,均是人民币汇率走强的支持因素。 受新冠疫情影响,去年二季度全球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美元飙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贬值达到近7.17,但资本外流并未由于贬值而上升,资金流入反而开始提速。随着美元去年下半年重回弱势,中国顺差回升,海外资金持续配置境内资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不断攀升。 这些因素在近期延续:美元指数DXY在12月单月下跌2.3%,市场看多人民币情绪累积。同时中国出口超预期上涨,12月贸易顺差达历史高位,均支持人民币汇率年初走强。新年第一天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为18个月来首次跌破6.5。之后随着央行和外管局小幅放松资金外流并收紧资金流入,叠加美元反弹,人民币汇率升势有所减弱。与此同时,境内外利差和升值预期吸引企业结汇上升,境外资金流入。上周境内流动性趋紧,更加大了利率和汇率的上行压力。 未来市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在明显走强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空间有多大? 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将继续大幅升值,破“6“指日可待。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在目前水平再升值10%以上。并突破近三十年的高位。而目前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已在过往三年区间的强端(图 1)。除非美元大幅走弱,人民币兑美元的进一步强力升值意味着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将显著突破近年的区间。 预估人民币汇率走势有必要对支持汇率的宏观基本面,影响国际收支的周期和政策因素,以及美元周期做出综合判断。国际收支和美元周期影响外汇市场的供需,决定汇率的边际推动力;基本面则着眼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给出中期的合理区间。结合考量有助判断汇率发展。 图1:人民币一篮子汇率近期升至三年高位 数据来源: 彭博,建银国际证券 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大体在 均衡汇率区间 首先探讨中期基本面和均衡汇率。一篮子汇率的中期走势与一国宏观趋势密切相关。由于名义汇率会受到政府管控的影响,而调整价格因素后的实际有效汇率(代表本国货币相对其他国际货币的相对价格)则与基本面的变化更为贴近,因此通常作为分析均衡汇率的基础。 影响中期汇率的宏观变量有几类: 第一类是增长和效率因素。低收入国家增长潜力大,效率提升的空间高,可能推升实际汇率升值。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升值通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认为高增长国家的贸易部门与他国的生产率的差距(相对于非贸易部门)更大。而由于贸易部门效率提升快,相应带动本国更高的工资上涨和非贸易部门更大的通胀压力,实际汇率趋向升值。这一效应多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升值,但其实证支持则好坏参半。 第二类是国际收支和净资产因素。对外净资产上升提高来自境外投资收入的资金流入,结构性利好汇率。跨国数据显示对外净资产变化和实际汇率变动高度相关,经常项目顺差则是积累净资产的主要途径。一国的贸易条件(出口和进口价格之比)的持续变化对此有影响:例如大宗商品出口国可以持续受益于商品价格上涨周期,提升国际收支并推动汇率升值。 第三类是政策和内需因素。特别是财政政策取向。扩张性政府支出多增加对国内建筑服务业等行业的需求,非贸易部门的通胀超过贸易部门,导致升值压力。而国内政策紧缩则有实际汇率的贬值压力。 上述宏观框架,特别是中国国际收支和国内政策的变化,可较好解释过去二十多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1990年代末到2014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年均升值5%。以均衡汇率框架衡量,2008年以前人民币的增值主要是受中国贸易顺差和净国际资产的推动,彼时财政较为紧缩,对汇率有抑制作用。2009-2014年期间人民币升值则主要是由于中国采取大幅扩张性财政政策,推高国内非贸易行业通胀和内部升值。 2014-2016年期间受热钱影响人民币汇率短期趋向高估。2016年后随国内政策收紧,通胀降温,内部升值压力减弱,叠加贸易顺差和对外债权较平稳,结构性升值压力大幅减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年均升值下滑至1%左右 (图2)。 以此框架衡量,人民币的一篮子货币目前大体在均衡汇率区间,最新的IMF汇率评估也证实这一判断。 图2:近年来一篮子汇率升势趋缓 数据来源: BIS,建银国际证券 宏观趋势尚不支持有效汇率 加快升值 宏观趋势是否将推动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加速升值?我们的分析显示动力有限。 首先,增长和生产效率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在全球水平较高,对中国汇率升值较为乐观的观点多以此为依据,认为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将推动汇率升值。背后的理论基础则是上文提到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不过,有必要在此作细化分析。 首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这一理论在跨国研究中的验证结果参差,即使存在其规模也较小。包括IMF在内的研究发现,即使在2000年代初的高增长阶段,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只能解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20%。究其原因,“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设定条件较多,未必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比如生产效率的提升可能更多反映在贸易品升级,而非工资上升、非贸易品通胀和汇率升值,对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尤为如此。 另外,即使人民币汇率过往的升值部分体现了较高的生产率增长,未来中国生产率增长相对贸易伙伴的优势未必进一步提升。受区域贸易带动,越南菲律宾等低成本亚洲邻国的增长和效率近年来提速,与中国的差别收窄(图3)。 未来跨境产业合作贸易加深,有望进一步推动东南亚等邻国的经济和贸易,中国的创新升级将致力提升高端制造业的产出,而低端制造业将继续受到低成本国家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相对贸易伙伴的生产率的总体优势会受到后者抑制,难以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加速升值。 图3: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优势相对东南亚国家收窄 数据来源: Conference Board,建银国际证券 第二,经常项顺差和国际头寸走势预计仍然温和 相比劳动生产率和增长,国际收支与实际汇率的关系更为直接,跨国数据显示贸易顺差和国际资产上升将推升实际汇率。 中国的情况是:加入世贸后的开始几年,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低端产业的参与度迅速扩围。强劲的出口和进口替代大幅提升产业链贸易顺差和对外净资产,是推动人民币汇率结构性升值的主要因素。 然而,2008年后顺差和对外投资头寸在GDP中占比均大幅下降(图4)。一方面,总体出口走缓;另一方面,内需提速支持进口需求。随着中国参与国际产业链向中上端攀升,进口替代难度增加,体现在中间产品进口的比例不再下滑(图5),限制产业链贸易顺差的进一步提升。 2018年-2019年,受贸易战影响,中国的零部件进口有所下降,伴随着芯片等中间品的国产化率提升。但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署后,2020年零部件进口(特别是集成电路和芯片)再度大幅上升,显示高端进口仍是支持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 这些结构性趋势预计将持续:一方面,由于中国在全球出口份额已经较高,出口大幅提速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产业链进口的需求将保持高位。 十四五强调自主创新以减少未来在关键领域的进口依赖。但由于高科技领域的突破仍需时日,增强国际产业链合作对中国而言仍是优选。在中美技术竞争不确定性持续的情形下,中国近期加入RCEP,也为中日韩三方深化产业链合作,提升中国在高端产业的进口和产业升级奠定了条件。产业链合作深化下,中国的产业链贸易顺差(约占中国制造业贸易顺差的一半)预计尚不会结构性大幅上升。 当然,国际收支会受到周期的影响。例如去年中国贸易顺差的反弹,源于出口在疫情下的率先恢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疲软,对国际收支有短期的利好。后文会对这些周期因素做进一步分析。但去除周期和临时条件对顺差的边际影响,影响中国贸易顺差和国际对外净资产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性改变。 我们预计未来几年经常项顺差(占GDP比重)在2%附近波动,也与中国经济再平衡,储蓄下降的基本面一致。对外净资产则略有复苏,对均衡汇率升值的边际推动有限。 图4:中国经常项顺差和对外投资头寸2008年后下滑 数据来源: CEIC,建银国际证券 图5:近年中间品进口比例持稳 数据来源: CEIC,建银国际证券 第三,稳杠杆的背景下,内需推动的通胀和汇率升值压力不大 内需因素影响实际汇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提升内需并增加国内通胀压力,促进实际汇率的升值。 如前所述,2008-2014年间的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升值主要源于金融危机后国内的扩张性政策,带来信用扩张和通胀上行,内部汇率趋向升值,体现在非贸易类通胀(例如交通租金家庭服务)相对贸易类通胀大幅上涨 (图 6)。 2016年后随着经济政策收紧,国内杠杆增速趋缓,非贸易通胀和服务业价格转向相对疲软,内部升值压力下降。去年国内宏观政策在新冠疫情下短暂放松,信用提速,但幅度相对较小。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稳杠杆”,十月以来信用周期见顶,预计今明两年继续回落。从内需走势来看,实际汇率的升值压力有限。 图6:“稳杠杆”意味着内部通胀引起的升值压力不大 数据来源: CEIC,建银国际证券 综上,实际汇率升值近年来趋缓,与贸易顺差水平回落和国内稳杠杆的政策基本面一致。未来几年在双循环的框架下,中国注重产业链合作、提升区域贸易、控制杠杆和金融风险等趋势将持续,对外贸易顺差的中位水平难以大幅反弹,对内国内经济通胀压力不大,并不支持实际汇率加快升值。 如果贸易部门生产效率大幅提速,或是开放下服务业的效率提升逆差结构性收窄,体现在经常项顺差持续走高,将支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更快地升值。目前看这些趋势尚不明显,进展有待时日。 当然,作为对外顺差国,坚挺的国际收支下人民币汇率也仍将保持强势。我们的估算显示,与过去几年相似,未来实际有效汇率平均每年升值1%左右,名义一篮子汇率大体持平,仍符合均衡汇率的基本面。因此,中期基本面尚不支持一篮子汇率快速升值。 国际收支带来的升值动力将回落 与此同时,过往两年周期状况和海外流动性状况发生大幅变化,对人民币的需求上升,包括: 1)全球制造业周期2019年底开始走强,疫情中进一步上升,中国和亚洲出口由于国内产能率先恢复而格外受益,全球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中国四季度出口创双位数增长; 2)大宗商品价格在2018年后步入疲软期,疫情中更进一步下滑,大幅提升中国的贸易条件。我们估算去年贸易顺差上升的一半以上来自大宗商品价格下行; 3)发达国家在疫情下的货币宽松和弱美元周期,叠加各国央行的避险需求和国内资本项目开放,增加海外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前两个因素支持经常项顺差强力反弹,后者则意味着海外资金持续流入。 迄今为止,外汇储备大体企稳,显示海外资金流入的同时对外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也有所上升。但周期环境无疑是利好人民币的,是去年以来人民币强力升值的市场因素。未来外汇市场的供需取决于周期的持续性,全球环境的发展,以及中国的政策应对。 预计推动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因素今明两年将有所消退: 一方面,中国经常项的提升开始步入平稳期。后疫情时期中国国际收支的正面因素有所消退:IMF预测今年开始全球贸易将恢复正增长,我们的科技周期先行指数也仍维持强劲。中国出口预计继续受益于全球周期。而与此同时,全球生产的疫后恢复意味着疫情下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大幅提升的市场份额可能不会持续。同时,随全球全面复苏和再通胀趋势重启,大宗商品价格预计继续反弹,中国贸易条件相对去年将有所恶化,全球复苏后尤为明显,对中国国际收支相对负面。今年的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预计大致与去年持平或有所回落,对汇率升值的边际推力减弱。 另一方面,美元虽然仍在弱周期,但阶段性反弹动力加大,全球流动性环境可能边际收紧:疫情下美国的财政赤字大幅上升,叠加美联储的无限量量化宽松进一步弱化了美元的基本面。继去年的大幅财政救助之后,1月中拜登进一步提出1.9万亿美元的抗疫救助计划,未来数月还可能提出更多中长期的财政方案,增加基建投资等支出。虽然推出的财政计划最终金额仍需协商斡旋,但较为肯定是在未来几年民主党掌握参众两院多数的情形下,拜登任上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空间已大幅上升。 大幅财政扩张政策叠加经济复苏, 对美元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双赤字的基本面继续对美元不利。从历史经验来看,未来几年美元有空间继续震荡回落5-10%。但另一方面,随着美国财政支出政策出台支持经济,美国利率预计继续走高,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利差走扩,对美元有阶段性支持。特别是如果欧洲国家加大货币宽松,美元反弹动力则更强。 过去几周已预演这一可能情形:佐治亚州选举确认民主党赢得参议院多数后,受财政扩张的预期影响,美债长息跳升,美元反弹。未来随着财政计划出台,伴随疫苗接种后的经济复苏,美债利率上行预计更为持续,对美元则会有更多的支持。 联储的取态将是关键:如果美国利率上升太快,增加市场压力,联储可能进一步加码QE以压低利率和美元升势。但最近联储表态显示在财政政策发力,通胀预期走高的情形下,联储更愿维持目前政策而非加码宽松,并容忍利率的温和上行。事实上,大幅财赤下通胀的明显上行也会限制联储的宽松空间。 因此,疫情受控后美元可能由于利率上行而有反弹压力,也意味着全球流动性环境边际收紧,新兴市场包括中国的资金流入可能阶段性减弱。由于央行管理人民币汇率以一篮子货币为其主要参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可能有所回落。 央行的跨境资金管理 重回焦点 即使如此,全球的货币环境叠加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意味着国际资金对国内资产的配置将长期持续。 新冠疫情后境内外利率差进一步加大。吸引海外投资债券的资金大幅流入。虽然近期国内政策收紧趋缓以缓和债市存量风险。但基于稳杠杆的政策思路,预计未来国内利率不会趋势性下滑。这一背景下,虽然海外利率预计低位回升,美元阶段性走强,中国债息的吸引力仍会吸引海外资金继续入场。 全球资金流入利好汇率,但也可能带来汇率超调的风险,目前的国际环境与2009年-2011年间类似:发达国家加大货币宽松以支持经济减少市场冲击,新兴市场则面临资金流入汇率升值的压力。 近几个月泰国、波兰、智利、瑞典等国已相继收紧资金流入,宣布加大外汇市场干预,以避免汇率过快上升。 对中国而言,未来一个挑战是在提升汇率中长期弹性的同时,如何避免汇率走势由于资金流入自我强化而大幅偏离基本面。过快升值将增加之后的调整压力和对外负债部门的偿债风险。 人民币汇率和政策展望 综上,人民币汇率的上行空间受几方面制约: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已在近几年的高位,而结构性因素尚不支持均衡汇率加快升值。除非美元继续大幅走弱,或是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继续大幅回升形成长期趋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大幅升值的动力不足。中期市场开放和经济创新可能对汇率升值带来新的推动力,但相关动能的积累仍需时日。 我们的基础情形是随着疫苗接种普及和全球经济复苏,经常项目周期和美元走势对人民币汇率的利好今年开始边际走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未来两年或再升值3%-5%,反映美元的可能走势,与之前比步伐放缓。 美元走势是主要的不确定性。在去年大幅下行后,美元走势面临不同情景:如果美国新的财政支持不能顺利出台,或是经济恢复不及预期,联储QE可能加码,美元有压力进一步大幅走弱,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可能加快。而如果拜登计划成功提振美国经济使其走出低谷,疫情后经济复苏,联储退出QE提上日程,未来两年美元则有望止跌回升。美国政策和美元的不确定因素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可能加大。 与此同时,境内外货币政策周期与海外的差别意味着短期套利资金可能加速进场。去年12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升至4267亿元人民币,创2014年1月以来新高,显示升值预期和境内外利差下企业换汇加快。上周的境内流动性收紧推动汇率上升,均显示资金面对汇率的上行压力。 可能的政策选项包括:1)跨境资金管理:包括收紧跨境短期资金流入,避免热钱推动汇率超调,同时放开对外投资。2)加大汇率弹性:在一篮子汇率已经较强的背景下,央行可能引导汇率双向波动,保持兑美元汇率的双边弹性,避免单边预期。3)在全球流动性盛宴下央行重启扩表对冲短期资金流入。此外,利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窗口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有利于减少民间部门的货币错配,更好地控制跨境资金的相关风险。 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
12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调171个基点,报6.5558。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2月2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558元,1欧元对人民币7.9797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3296元,1港元对人民币0.84562元,1英镑对人民币8.7742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9420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189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9073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3784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0821元,人民币1元对0.61939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1.5900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2396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9.19韩元,人民币1元对0.56030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7234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5.3788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6442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321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2718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328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1.16810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0711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6099泰铢。
继上周美国散户大战华尔街,逼空游戏驿站之后,这股金融界的农民起义之风,越来越来劲了,同样是论坛上的另一位带头大哥的号召下,所谓的美国散户,火力全开,大举进攻白银市场。疯狂扫货,这位网名ID叫做jjalj30的带头大哥,甚至向整个银行界宣战,说白银是目前全球最受操纵的市场之一,数十家银行通过操纵黄金和白银的价格来掩盖真实的通货膨胀,目前各国央行的大放水,已经让通胀高企,所以经过通胀调整过的白银价格应该是1000美元,而不是现在的25美元,也就是说,这位带头大哥,要带着散户们揭竿而起,逼空白银,让他暴涨40倍。 这哥们不光有宣言,还有行动纲领,让散户们通过大量购买白银ETF,从而实现逼空,他还蛊惑人心,收益先不说,这种逼空的攻击,很可能让百年大行摩根大通破产,想想就令人激动人心。在他的号召之下,10亿美元从四面八方流入白银etf市场,纽约白银跳涨,从上周的25美元,一下就拉升过了30美元,涨幅达到了20%。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老齐给你换算一下,假如这个涨幅发生在黄金上,那么黄金就从1860美元,涨到2200美元以上,创出新高了。如果发生在股市上,上证指数3500点,一下就能干过4200,所以可谓相当疯狂了。 上周散户们猛干游戏驿站,这事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毕竟这家公司不大,但是白银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散户干了几天就把价格推高了20%,确实有点疯狂。那么白银世纪逼空,会发生什么后果? 首先,当极端情况发生的时候,买方和卖方的行为会发生重大转变,以前大家都选择现金交割,换句话说大家炒的虽然是白银,但是最后的目标还是钱,但是如果白银别说涨到1000美元,就算涨到200美元,很多人会瞬间懵逼,不知道白银到底会怎样,于是都会纷纷转向现货交割,也就是先把这不确定的资产拿在手里,囤积居奇,大量的交易对象,会选择挤兑白银。而白银期货的规模,其实是现货存量的好几倍,这样一来白银将发生流动性危机。一定会有机构无法交割,最终破产。甚至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金融危机发生。 其次,导致市场失灵,会有一系列的黑天鹅怪现象发生,比如去年的原油负值交割就是一个,如果白银把价格体系搞混乱,那么很多机构可能会重新调整因子关系,比如金银比价,金油比价,白银涨了,黄金要不要涨,黄金涨了原油要不要涨,原油涨了,股市怎么办?市场中有没那么多钱,那么到底从哪挤出流动性,可能会从某些资产中,抽调资金,造成某些资产瞬间崩塌。至于是哪些资产崩溃,现在没人知道。 第三,监管必然出手,这已经碰触到了金融市场安全的底线,那个带头大哥有一点说的是正确的,白银价格确实一直被控制的,只是背后的真正大佬不是大银行,而是政府。对于贵金属价格,美国政府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给大家讲个故事,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的美国首富亨特家族,是做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起家,并拥有了亨特石油公司,横跨多个行业,当时提起亨特家族,就跟现在提到比尔盖茨应该差不多。是一个传奇。老亨特去世后,他的儿子不满足于现在的商业模式,就想再搞把大的,于是联合了当时全球最有钱的沙特王室,开始频繁的购买白银现货和白银期货,不断的扫货逼空,企图建立白银帝国。几个月时间,让白银涨了130%,几年之后把白银推到了50美元关口前,到这时候涨了20倍了,此时亨特家族囤积了50亿美元的白银,操纵了50-60%的白银期货,此时可以说,他想要多少钱就会有多少钱。 但就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芝加哥交易委员会决定将白银合约保证金由10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这意味着亨特家族必须补充大量资本,明显就是冲着他们来的。所以他们不得不大量举债,来补充保证金,但没想到,这是一组组合拳,刚上任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决定大幅度紧缩银根,提高贷款难度。所以一边说让你补充大量资本,一边不给你贷款,这就是逼着你平仓。各家银行还集体发难,不但不给你贷款,还催着亨特尽快归还之前的贷款。所以最后亨特只有一条路,就是开始出货,回收资金,结果白银一下崩盘,瞬间跌回到10美元,最后亨特家族不但血本无归之外,还倒欠银行和交易商10几亿美元,一代美国首富就此破产。连家产石油公司都抵押给了银行,最后落得一贫如洗。 所以,美国首富和沙特王室联手逼空白银,尚且落得如此下场,更别说这些散户了,所以只能说这些人不知道死字怎么写而已,属于无知者无畏,对了,顺便说一句,之前被逼空的游戏驿站,昨天暴跌了30%,估计未来几天会持续暴跌,后面跟风买进去的散户可能已经被活埋,未来白银也难逃这个下场。所以这种事,千万少掺和,基本都是坑。煽动群众在金融市场起义的人,基本都是坏人,背后一定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